CN111092541A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92541A CN111092541A CN202010025922.3A CN202010025922A CN111092541A CN 111092541 A CN111092541 A CN 111092541A CN 202010025922 A CN202010025922 A CN 202010025922A CN 111092541 A CN111092541 A CN 111092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supply module
- output
- output interface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83—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 H02M1/009—Conver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or output configuration hav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outp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电源设备,包括输入接口,与输入接口连接的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及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输出接口组,电源设备内还包括:双相Buck芯片,包括与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及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Buck芯片输出端;双相Buck芯片分别自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输出接口组,以向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用户只需携带一种设备,对于所有负载设备均可极快速地提供电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分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快速普及,人们对上述设备的使用已越来越有依赖性。长时间的使用,常出现这些设备的电量被耗尽,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考虑到这些设备的电池的续航瓶颈,用户常携带充电器、移动电源、电源适配器,通过电源适配器,连接市电向这些设备供电,充电器连接市电向这些设备供电,移动电源向这些设备充电,由于充电器、移动电源、电源适配器三者之间各自专用,体积重量带来携带麻烦。
对此,不少厂家推出了可提供快充的充电器、电源适配器或移动电源,目前,充电器、电源适配器和移动电源所用的充电策略是优先给需充电的负载供电,然后才给内置电池供电,两者处于分时供电状态,移动电源内的电池不能带来功率倍增的效果,若为充电器,仅可提供的最大功率也是充电器本身的能力。因此,这些快充的充电器、电源适配器或移动电源的快充功能,由内置的协议芯片与负载所支持的快充协议匹配后,基于快充协议向负载供电。由于快充协议的限制,无法实现急速的快充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在原有快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负载的供电、充电速度,全方面使用电源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用户只需携带一种设备,对于所有负载设备均可极快速地提供电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包括输入接口,与输入接口连接的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及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输出接口组,
电源设备内还包括:
双相Buck芯片,包括与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及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Buck芯片输出端;
双相Buck芯片分别自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输出接口组,以向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
优选地,输出接口组包括第一输出接口及第二输出接口;
第一输出接口与Buck芯片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接口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且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激活时,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第二输出功率通过双相Buck芯片传输至第一输出接口;
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至第二输出接口;
当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至第二输出接口。
优选地,输出接口组还包括第三输出接口;
第三输出接口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分别至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
当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分别至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
优选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与第二输出接口和/或第三输出接口间设有双入单出开关;
双入单出开关包括与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市电输入端、与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电池输入端及与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开关输出端;
双入单出开关选择性接收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供能并传输至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
优选地,电源设备内还包括控制芯片及部分暴露于电源设备的壳体的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接收外部操作,并向控制芯片发送操作指令;
控制芯片与双入单出开关连接,当接收到操作指令时,控制芯片禁用双入单出开关,使得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供能单独传输至双相Buck芯片。
优选地,电源设备还包括协议芯片,协议芯片与输出接口组、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协议芯片与负载通过输出接口组握手,并自负载处获取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
协议芯片向电源设备内设有的控制芯片发送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由控制芯片控制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优选地,控制芯片控制市电供电模块输出一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
控制芯片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计算第一输出功率,并将第一输出功率与负载的期望功率比较;
当第一输出功率小于期望功率时,控制芯片激活电池供电模块,以以补足第一输出功率;
当第一输出功率大于期望功率时,控制芯片控制市电供电模块将第一输出功率的部分输出至电池供电模块。
优选地,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间连接有一开关元件;
当负载未接入输出接口组时,开关元件受控闭合,使得市电供电模块向电池供电模块供电;
当负载接入输出接口组时,开关元件受控断开,使得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分别向供电双相Buck芯片和/或输出接口组传输电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连接,并电连接至一输出接口组;
电源设备内的双相Buck芯片通过其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输出接口组,以向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融合了充电器、移动电源、电源适配器的电源设备,节省用户出门时携带设备所需的空间;
2.向用户的负载提供最大功率和最快速的充电体验;
3.提供了一种提升电源适配器效率和充电功率的充电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源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电源设备包括输入接口、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及输出接口组,输入接口可外接或集成有与市电连接的电连接线,如插头、USB接口等,且输入接口与市电供电模块,通过该输入接口市电的电能将传输至市电供电模块,市电供电模块接收市电的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如输出功率为30W、20W、50W等)。电池供电模块则内置于电源设备,作为第二路的供电路径,和市电供电模块一同连接至输出接口组,输出接口组可外接至少一个负载,例如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由输出接口组同时接收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的电能以传输至负载。
市电供电模块包括有保险丝、滤波单元、整流单元,保险丝及滤波单元对市电的220V、50Hz交流电滤波后,再由整流单元作整流,例如全桥整流后转换为直流电,市电供电模块还包括开关管和隔离变压器,开关管和隔离变压器所组成的有源嵌位反激方式驱动隔离变压器进行变压,自变压器副端输出时为已经过变压的低压直流电,再由一滤波单元滤波后输出。
市电供电模块也可连接有一协议芯片,如支持BC1.2,QC2/3,USB PD协议等等,根据和负载的握手信息,协议IC可间接控制开关管的频率以及占空比,进而调整变压器变压,以此来提高或者降低副端的输出电压。
电池供电模块包括电池、(锂)电池组、Buck-Boost电路,或一协议芯片,Buck-Boost电路与电池连接后,电池的供能输出至Buck-Boost电路后输出一高于、低于或等于电池电压的输出电压,具体所输出的输出电压有协议芯片与负载的握手信息来调节。因此,也可实现负载反向至电池充电,同样地,反向的输入电压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电池电压。
电源设备内还包括有双相Buck芯片,其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Buck芯片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市电供电模块连接,以接收市电供电模块所输出的第一输出功率,第二输入端与电池供电端连接,以接收电池供电端所输出的第二输出功率,Buck芯片输出端与输出接口组连接,向输出接口组输出电能。通过双相Buck芯片的性质,即便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的两输出电压不一致,经双相Buck芯片的控制,解调至同一输出电压后,将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经Buck芯片输出端向负载功能。也就是说,当市电供电模块可输出27W的第一输出功率,电池供电模块可输出40W的第二输出功率时,自Buck芯片输出端所输出的总功率将达67W,由此,可以最大输出功率、最快充电效率向缺电的负载充电。
一优选实施例中,输出接口组包括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如USB-type c接口、USB-micro接口、lightening接口,也就是说,电源设备具有不止一个向外供能的输出口。为区分两输出接口的输出功能,第一输出接口与Buck芯片输出端连接,而第二输出接口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直接连接,如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的输出整流滤波单元及电池供电模块的Buck-Boost电路连接。两输出接口均可连接负载,可以理解的是,当仅第一输出接口连接负载时,电源设备通过双相Buck芯片的功率叠加,接收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的功率和,而第二输出接口分别接收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或第二输出功率,由两供电模块的之一向负载供电。由于电源设备既可用作电源适配器,又可用作移动电源,因此,可能出现输入接口接入或未接入市电,输出接口组连接或未连接负载的各情况,在不同情况下,电源设备的供电模式也不同。具体地,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如80%、90%等),表示市电的电能已传输至电源设备内,且电池供电模块内的电池电量足够多,再可选地,经用户的控制,或电源设备的模式设置(普通快充、极速快充等)中配置的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激活时,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第二输出功率通过双相Buck芯片传输至第一输出接口,使得与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负载接收电源设备的极速充电;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表示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本身不适于再提供第二输出功率,或电池供电模块向外供能的功能已被用户禁止或预设模式的配置禁止,在此情况下,仅市电供电模块具有供能功能,因此,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至第二输出接口,接入第二输出接口的负载接收第一输出功率,可以理解的是,在此情况下,若负载接入的为第一输出接口,则由于双相Buck芯片仅单路接收,因此其不作功率叠加,直接将第一输出功率从Buck芯片输出端输出至第一输出接口;当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如10%、20%、30%)时,表示电源设备用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由于无市电接入,仅可依靠电池供电模块的供能,因此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至第二输出接口,向接入第二输出接口的负载接收第二输出功率,可以理解的是,在此情况下,若负载接入的为第一输出接口,则由于双相Buck芯片仅单路接收,因此其不作功率叠加,直接将第二输出功率从Buck芯片输出端输出至第二输出接口。
进一步优选地,电源设备的输出接口组还可包括第三输出接口,该第三输出接口的配置可与第二输出接口相同,直接与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当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分别至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可供两负载同时充电,充电时,第一输出功率可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向两负载充电;当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分别至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由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平均分为两份后,分别向两负载充电。
在具有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时,这两个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的地位不同。由于仅第一输出接口与双相Buck芯片连接,因此,仅该第一输出接口具有极速充电的功能。在电源设备外,可设有提示语或区分第一输出接口与第二、第三输出接口的标志,告知用户在仅具有一个负载需要充电下,需要使用极速充电功能,应当与第一输出接口连接,而不需要的,则可与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有多个负载同时连接至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时,由于极速充电功能需要从电池充电模块获取电能,因此,无法再向第二输出接口传输电能,由此,在该情况下,或第一输出接口不具有急速充电功能,或第二输出接口所输出的功率极小。
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与第二输出接口和/或第三输出接口间设有双入单出开关。具体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除与双相Buck芯片连接的传输路径外,两模块分别具有单独的与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传输路径,且市电供电模块与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传输路径,与电池供电模块与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传输路径呈并联状态。在传输路径上,设有双入单出开关(若仅具有第二输出接口,则双入单元开关为一个,若同时具有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则双入单元开关为两个)。每一双入单元开关包括与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市电输入端、与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电池输入端及与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开关输出端,即双入单出形式。双入单出开关的作用在于,选择市电供电模块或电池供电模块中的一条供能路径,传输至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例如,当电源设备通过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优先由市电功能模块提供第一输出功率,则双入单出开关仅选择市电供电模块的市电输入端为输入口,禁用电池供电模块的电池输入端;反之,若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优先由电池供电模块提供第二输出功率,则双入单出开关仅选择电池供电模块的电池输入端为输入口,禁用市电供电模块的市电输入端。通过双入单出开关的设置,可选择性地根据使用环境切换供能的主体。
为对双入单出开关控制,以及对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控制,电源设备内还包括控制芯片,及暴露于电源设备的壳体的操作单元。操作单元可以是如触摸按键、按压按键、语音接收模块、操作开关等。操作单元与控制芯片连接,当用户向操作单元施加外部操作时,操作单元将向控制芯片发送一操作指令,告知控制芯片其已被用户操作,应当执行所预设的操作单元被操作后的命令。操作单元的设置,为向用户提供开启极速充电功能的外部入口,也就是说,即便是满足于上文所述的条件下,电源设备亦不会自动地启用极速充电模式,而是给予用户自主选择权,完全依照用户的指令。在用户操作操作单元后,视为向电源设备发送需要使用极速充电的功能,在此情况下,控制芯片则与双入单元开关连接,在接收到操作指令后,禁用双入单出开关,切断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向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的供能,两模块的功能将单独传输至双相Buck芯片。由此,若用户未触发操作单元,第一输出接口所提供的也为单独的第一输出功率或第二输出功率,无叠加功率。
在电源设备内,还包括有一协议芯片,该协议芯片可集成在控制芯片内,或是与电池供电模块内的Buck-Boost电路集成,与输出接口组、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由于协议芯片与输出接口组(如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中的每一个或任意个)连接,可与同样与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负载协议握手(协议芯片内置有与负载相同的协议),例如PD协议、QC快充协议等,通过与负载握手,将负载向输出接口组传送的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接收,其中该期望电压和期望电流,为负载处于最快充电速度时的电压和电流。可以理解的是,在负载的不同充电阶段(如快速充电、连续式充电、涓流充电阶段),最快充电速度不同,则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将向输出接口组传送该电压和电流。获取到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后,协议芯片向控制芯片发送这些数据,控制芯片将根据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分别计算基于期望电压和期望电流的负载所需期望功率,以及市电供电模块将市电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可输出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市电供电模块可输出的最大输出功率,即第一输出功率。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输出功率小于期望功率时,市电供电模块将无法满足负载的充电需求,当第一输出功率大于期望功率时,市电供电模块的输出将超过负载的充电需求。对此,控制芯片将对两者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的比较结果输出不同的执行指令。例如,第一输出功率小于期望功率时,控制芯片将激活电池供电模块内的放电功能,即市电供电模块将自电池供电模块接收电能,并基于该电池供电模块的电能,输出一第二功率至输出接口组,从而补偿第一输出功率差于期望功率的部分,使得该电源设备向负载输出的,恰为负载所需的期望功率,满足负载的快速充电需求及用户对所接负载,如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需求;再如,第一输出功率大于期望功率时,表示市电供电模块所提供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将出现冗余部分,若采用第一输出功率持续供电,超出部分将作为多余电能浪费,因此,控制芯片将激活电池供电模块的充电功能,并控制市电供电模块将超出部分输出至电池供电模块,并充电至电池。也就是说,负载所需的期望功率过高时,电池供电模块将补足部分,以满足负载的充电要求为先;负载所需的期望功率过低时,第一输出功率的超出部分将输出至电池供电模块对电池充电,各情况下利用市电和电池将同时对电源设备赋予电源适配器及移动电源的功能。
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间连接有一开关元件,与控制芯片连接,受控制芯片控制呈闭合或断开的状态。控制芯片对开关元件控制时,将检测负载是否接入输出接口组,具体地,当负载未接入输出接口组时,开关元件受控闭合,使得市电供电模块与电池供电模块连接,以向电池供电模块供电,也即在未接入负载时,通过市电供电模块向内置的电池充电;当负载接入输出接口组时,开关元件受控断开,使得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分别向供电双相Buck芯片和/或输出接口组传输电能,以通过第一输出接口或第二输出接口向所连接的负载充电。
综上,具有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源设备后,通过以下不同的使用环境,电源设备可分别用作电源适配器或充电器。
实施例一
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接入市电,需要充电的负载就一件,则可接入输出接口组的第一输出接口,并操作操作单元,使得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均输出电能至双相Buck芯片,并通过第一输出接口向负载作快速充电。在此情况下,即便有负载接入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也不会有电能向这两个接口传输电能。
若该实施例中未对操作单元操作,则与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负载,仅接收市电供电模块提供的电能,而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的供能功能开放,负载与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后,从电池供电模块接收电能,或是市电供电模块分出部分功率供应至与第二输出接口和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负载。
实施例二
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则市电供电模块无法接收电能,仅电池供电模块具有电能。在此情况下,即便用户操作操作单元,也无法启用极速充电的功能。且不限于负载接入哪个输出接口,仅一个负载接入第一输出接口或第二输出接口的,接收全部的电池供电模块的电能,若两个负载接入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的,平均接收电池供电模块的电能。
实施例三
在未接入负载,且接入市电时,由市电供电模块向电池供电模块的电池充电,直至充满后,市电供电模块进入休眠状态,节省市电电能。
参阅图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9.叠加输出功率的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一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连接,并电连接至一输出接口组;
S200:电源设备内的双相Buck芯片通过其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输出接口组,以向与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包括输入接口,与所述输入接口连接的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及分别与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输出接口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设备内还包括:
双相Buck芯片,包括与所述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第二输入端,及与所述输出接口组连接的Buck芯片输出端;
所述双相Buck芯片分别自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所述输出接口组,以向与所述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接口组包括第一输出接口及第二输出接口;
所述第一输出接口与Buck芯片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接口与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激活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第二输出功率通过所述双相Buck芯片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接口;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至所述第二输出接口;
当所述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至所述第二输出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接口组还包括第三输出接口;
所述第三输出接口与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当所述输入接口接入市电时,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或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供电功能未激活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传输第一输出功率分别至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
当所述输入接口未接入市电时,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电池供电模块传输第二输出功率分别至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及第三输出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和/或第三输出接口间设有双入单出开关;
所述双入单出开关包括与所述市电供电模块连接的市电输入端、与所述电池供电模块连接的电池输入端及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连接的开关输出端;
所述双入单出开关选择性接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供能并传输至所述第二输出接口或第三输出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设备内还包括控制芯片及部分暴露于所述电源设备的壳体的操作单元;
所述操作单元接收外部操作,并向所述控制芯片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双入单出开关连接,当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时,所述控制芯片禁用所述双入单出开关,使得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供能单独传输至双相Buck芯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设备还包括协议芯片,所述协议芯片与所述输出接口组、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连接;
所述协议芯片与负载通过输出接口组握手,并自负载处获取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
所述协议芯片向电源设备内设有的控制芯片发送所述期望电压和/或期望电流,由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输出一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
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一电流计算第一输出功率,并将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与所述负载的期望功率比较;
当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小于所述期望功率时,所述控制芯片激活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以以补足所述第一输出功率;
当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大于所述期望功率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将所述第一输出功率的部分输出至所述电池供电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及电池供电模块间连接有一开关元件;
当所述负载未接入所述输出接口组时,所述开关元件受控闭合,使得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向电池供电模块供电;
当所述负载接入所述输出接口组时,所述开关元件受控断开,使得所述市电供电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分别向供电双相Buck芯片和/或输出接口组传输电能。
9.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电源设备的输入接口分别与市电供电模块、电池供电模块连接,并电连接至一输出接口组;
电源设备内的双相Buck芯片通过其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市电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出功率及所述电池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出功率,将所述第一输出功率和第二输出功率叠加后传输至所述输出接口组,以向与所述输出接口组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25922.3A CN111092541A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25922.3A CN111092541A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92541A true CN111092541A (zh) | 2020-05-01 |
Family
ID=7039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25922.3A Pending CN111092541A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9254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0038A (zh) * | 2021-01-22 | 2021-06-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6885802A (zh) * | 2023-07-19 | 2023-10-13 | 屹晶微电子(台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逆变器充电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1-10 CN CN202010025922.3A patent/CN11109254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0038A (zh) * | 2021-01-22 | 2021-06-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6885802A (zh) * | 2023-07-19 | 2023-10-13 | 屹晶微电子(台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逆变器充电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6885802B (zh) * | 2023-07-19 | 2024-02-27 | 屹晶微电子(台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逆变器充电功率协调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0816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energy to a portable device from energy storage of another portable device | |
CN110803051A (zh) | 一种储能型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 |
CN211296239U (zh) | 多端口自适应充放电移动电源的电路及移动电源 | |
CN111092541A (zh)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及供电方法 | |
JP2003032910A (ja) | 端末装置 | |
CN212012458U (zh) | 一种叠加输出功率的电源设备 | |
US10164461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back cover mobile power supply | |
US11742675B2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power station equipped with multiple battery packs | |
CN211880144U (zh) |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 |
EP3972072B1 (en) | Adapter and battery pack and adapter combination | |
CN220692842U (zh) | 储能设备及其充放电控制系统 | |
CN100377470C (zh) | 一种由超级电容实现供电的家电交流零功耗待机的装置 | |
WO2023201533A1 (zh) | 第一电源及其控制方法、第二电源和储能设备 | |
US20210226463A1 (en) | Port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anag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4899196U (zh) | 支持实现双口快充及协议切换的电源插座电路结构 | |
WO2021185307A1 (zh) | 直流电源 | |
CN205304351U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 |
WO2020080811A1 (ko) | 스마트 밸런싱 에너지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 |
CN108306389B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 |
CN201054506Y (zh) | 一种能够在接与不接外部电源时给手持设备供电或充电的电子配件 | |
KR100721960B1 (ko) | 상용교류전원 및 퍼스널 컴퓨터의 직류전원을 이용한단말기에 내장된 2차전지의 충전장치 | |
CN221597460U (zh) | 一种户用储能电源 | |
CN216720960U (zh) | 储能电源 | |
CN220234253U (zh) | 基站多电池组协同放电系统 | |
CN211701546U (zh) | 充放电装置及应急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8 Address after: 518055 1501, Building 1,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rey Sha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19 room 30469, building 14, No. 251, Liantang Road, Xinghuo Development Zone,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zhongchain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