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9094A - 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 Google Patents
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79094A CN110679094A CN201780091489.XA CN201780091489A CN110679094A CN 110679094 A CN110679094 A CN 110679094A CN 201780091489 A CN201780091489 A CN 201780091489A CN 110679094 A CN110679094 A CN 1106790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ponse
- resources
- resource
- request
- restoration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一个装置(200)包括接收器(212),其接收(402)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装置(200)包括发射器(210),其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所述资源上发送(404)波束恢复请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主题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背景技术
在此定义以下缩写,其中至少一些在以下描述中被引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肯定应答(“ACK”)、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空闲信道评估(“CCA”)、循环前缀(“CP”)、循环冗余校验(“CRC”)、信道状态信息(“CSI”)、公共搜索空间(“CSS”)、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DFTS”)、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DL”)、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增强型空闲信道评估(“eCCA”)、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演进型节点B(“eNB”)、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基于帧的设备(“FBE”)、频分双工(“FDD”)、频分多址(“FDMA”)、保护时段(“GP”)、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物联网(“IoT”)、授权辅助接入(“LAA”)、基于负载的设备(“LBE”)、先听后说(“LBT”)、长期演进(“LTE”)、多址(“MA”)、调制编码方案(“MCS”)、机器类型通信(“MTC”)、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窄带(“NB”)、否定应答(“NACK”)或(“NAK”)、下一代节点B(“gNB”)、非正交多址(“NOMA”)、正交频分复用(“OFDM”)、主小区(“PCell”)、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图样分割多址(“PDMA”)、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资源块(“PRB”)、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服务质量(“QoS”)、正交相移键控(“QPSK”)、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随机接入过程(“RACH”)、随机接入响应(“RAR”)、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参考信号(“RS”)、资源扩展型多址接入(“RSMA”)、往返时间(“RTT”)、接收(“RX”)、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调度请求(“SR”)、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辅小区(“SCell”)、共享信道(“SCH”)、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系统信息块(“SIB”)、传输块(“TB”)、传输块大小(“TBS”)、时分双工(“TDD”)、时分复用(“TDM”)、传输时间间隔(“TTI”)、发送(“TX”)、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用户实体/设备(移动终端)(“UE”)、上行链路(“UL”)、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超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URLLC”)、以及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如这里所使用的,“HARQ-ACK”可以统一表示肯定应答(“ACK”)和否定应答(“NAK”)。ACK意指正确接收TB,而NAK(或者NAK)意指错误接收TB。
在某些无线通信网络中,波束质量可能会下降。在这种配置中,可能需要进行波束恢复。
发明内容
公开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方法和系统还执行装置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接收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发射器,该发射器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资源上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条件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从物理层接收到多个不同步指示。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步指示的数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配置的资源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资源,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资源被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激活,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第一可用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并响应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小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而在预定时间内监测对波束恢复请求的传输的响应,并在预定时间期间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而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不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测量结果以及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来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下行链路发射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基站单元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未被基站单元配置,测量结果基于同步信号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第二触发条件而执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服务波束的质量小于预定阈值、来自物理层的多个不同步指示或其一些组合。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定阈值和数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启动定时器。在各种实施例中,处理器响应于定时器期满而进入无线电链路故障。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响应于接收到对波束恢复请求的传输的响应而停止定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包括:接收指示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资源上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包括发射器,该发射器发送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接收器,该接收器在资源上接收波束恢复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资源,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该资源被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激活,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选择第一可用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并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小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发送对波束恢复请求的响应。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不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各种实施例中,基于测量结果以及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来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由基站单元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未由基站单元配置,测量结果基于同步信号块。
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触发条件,执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测量结果。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服务波束的质量小于预定阈值、来自物理层的多个不同步指示或其某种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预定阈值和数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启动定时器。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定时器期满而进入无线电链路故障。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发送对接收到波束恢复请求的响应,定时器被停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包括,发送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资源上接收波束恢复请求。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在附图中图示的特定实施例,将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应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一些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认为是对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示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图示可以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图示可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图示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
图5是图示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实施例的各方面可以体现为系统、装置、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实施例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该软件和硬件方面在本文中通常都可以称为“电路”、“模块”或者“系统”。此外,实施例可以采取体现在存储在下文中被称为代码的机器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代码和/或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的程序产品的形式。存储设备可以是有形的、非暂时的和/或非传输的。存储设备可能不体现信号。在某个实施例中,存储设备仅采用用于访问代码的信号。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某些功能单元可以被标记为模块,以便于更具体地强调它们的实现独立性。例如,模块可以实现为包括定制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他分立组件的现成半导体的硬件电路。模块还可以在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中实现。
模块还可以用代码和/或软件实现,以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所标识的代码模块可以例如包括可执行代码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块,该可执行代码可以例如被组织为对象、过程或函数。然而,所标识的模块的可执行文件不需要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置的不相干的指令,当逻辑地连接在一起时,其包括模块并实现模块的所述目的。
实际上,代码模块可以是单个指令或许多指令,甚至可以分布在几个不同的代码段上、不同的程序当中、并且跨越数个存储器设备。类似地,在本文中,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标识和图示,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形式体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包括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在模块或模块的部分以软件实现的情况下,软件部分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
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任何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代码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电子、磁、光、电磁、红外、全息、微机械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存储设备的更具体示例(非详尽列表)将包括下述:具有一条或多条电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装置、磁性存储装置、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有形介质,其能够包含或存储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
用于执行实施例的操作的代码可以是任何数量的行,并且可以以包括诸如Python、Ruby、Java、Smalltalk、C++等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诸如“C”编程语言等的传统的过程编程语言、和/或诸如汇编语言的机器语言中的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部分地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地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后一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使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互联网)。
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类似语言的引用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整个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和类似语言可以但不一定全部指代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指“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实施例”。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变体意指“包括但不限于”。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列举的项目列表并不暗示任何或所有项目是互斥的。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术语“一(a)”、“一个(an)”和“该”也指“一个或多个”。
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以下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编程、软件模块、用户选择、网络事务、数据库查询、数据库结构、硬件模块、硬件电路、硬件芯片等的示例,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来实践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模糊。
下面参考根据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程序产品的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来描述实施例的各方面。将会理解,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的每个块以及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中的块的组合能够通过代码实现。代码能够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在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块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的装置。
代码还可以存储在存储设备中,该存储设备能够指示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运行,使得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的制品,该指令实现在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的块中指定的功能/操作。
代码还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他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他可编程装置或其他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代码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块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的过程。
附图中的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图示根据各种实施例的装置、系统、方法和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方面,示意性流程图和/或示意性框图中的每个块可以表示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其包括用于实现指定的逻辑功能的代码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
还应注意,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块中注释的功能可以不按附图中注释的顺序发生。例如,连续示出的两个块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块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可以设想其他步骤和方法,其在功能、逻辑或效果上等同于所图示的附图的一个或多个块或其部分。
尽管可以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采用各种箭头类型和线类型,但是应理解它们不限制相应实施例的范围。实际上,一些箭头或其他连接符可以仅用于指示所描绘实施例的逻辑流程。例如,箭头可以指示所描绘的实施例的枚举步骤之间的未指定持续时间的等待或监测时段。还将会注意,框图和/或流程图的每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块的组合,能够由执行特定功能或操作的基于专用硬件的系统、或专用硬件和代码的组合来实现。
每个附图中的元件的描述可以参考前述附图的元件。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指代相同元件,包括相同元件的替代实施例。
图1描绘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远程单元102和基站单元104。即使图1中描绘特定数量的远程单元102和基站单元10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任何数量的远程单元102和基站单元104可以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可以包括计算设备,诸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智能电视(例如,连接到互联网的电视)、机顶盒、游戏控制台、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摄像机)、车载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包括可穿戴设备,诸如智能手表、健身带、光学头戴式显示器等。此外,远程单元102可以被称为用户单元、移动设备、移动站、用户、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用户站、UE、用户终端、设备、或者本领域中使用的其他术语。远程单元102可以经由UL通信信号直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单元104通信。
基站单元104可以分布在地理区域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基站单元104还可以称为接入点、接入终端、基站(base)、基站(base station)、节点-B、eNB、gNB、家庭节点-B、中继节点、设备、或本领域中使用的任何其他术语。基站单元104通常是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该无线电接入网络包括可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基站单元1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无线电接入网络通常可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其可以耦合到其他网络,如互联网和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等等其他网络。无线电接入和核心网络的这些和其他元件未被图示,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是熟知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00符合3GPP协议,其中基站单元104在DL上使用OFDM调制方案进行发送,并且远程单元102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方案在UL上进行发送。然而,更一般地,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实现一些其他开放或专有通信协议,例如,WiMAX等等其它协议。本公开不旨在受限于任何特定无线通信系统架构或协议的实现。
基站单元104可以经由无线通信链路服务于服务区域,例如,小区或小区扇区内的多个远程单元102。基站单元104在时间、频率和/或空间域中发送DL通信信号以服务于远程单元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可以接收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可以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在资源上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因此,远程单元102可以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站单元104可以发送信息,该信息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基站单元104可以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在资源上接收波束恢复请求。因此,基站单元104可以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
图2描绘可以被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200的一个实施例。装置200包括远程单元102的一个实施例。此外,远程单元102可以包括处理器202、存储器204、输入设备206、显示器208、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06和显示器208被组合成单个设备,诸如触摸屏。在某些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可以不包括任何输入设备206和/或显示器208。在各种实施例中,远程单元102可以包括处理器202、存储器204、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不包括输入设备206和/或显示器208。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202可以包括能够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或能够执行逻辑运算的任何已知控制器。例如,处理器202可以是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辅助处理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类似的可编程控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4中的指令以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和例程。处理器202通信地耦合到存储器204、输入设备206、显示器208、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204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4包括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204可以包括RAM,其包括动态RAM(“DRAM”)、同步动态RAM(“SDRAM”)和/或静态RAM(“S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4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204可以包括硬盘驱动器、闪存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4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两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4存储与波束恢复请求有关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4还存储程序代码和相关数据,诸如在远程单元102上操作的操作系统或其他控制器算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06可以包括任何已知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包括触摸板、按钮、键盘、触控笔、麦克风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06可以与显示器208集成,例如,作为触摸屏或类似的触敏显示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06包括触摸屏,使得可以使用在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键盘和/或通过在触摸屏上手写来输入文本。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06包括诸如键盘和触摸板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器208可以包括任何已知的电子可控显示器或显示设备。显示器208可以被设计为输出视觉、听觉和/或触觉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08包括能够向用户输出视觉数据的电子显示器。例如,显示器2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CD显示器、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投影仪或能够向用户输出图像、文本等的类似显示设备。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显示器208可以包括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视显示器等的可穿戴显示器。此外,显示器208可以是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电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膝上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车辆仪表板等的组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08包括用于产生声音的一个或多个扬声器。例如,显示器208可以产生可听警报或通知(例如,嘟嘟声或钟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08包括用于产生振动、运动或其他触觉反馈的一个或多个触觉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208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与输入设备206集成。例如,输入设备206和显示器208可以形成触摸屏或类似的触敏显示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器208可以位于输入设备206附近。
发射器210用于向基站单元104提供UL通信信号,并且接收器212用于从基站单元104接收DL通信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器212可以用于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各种实施例中,发射器210可以被用于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在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尽管仅图示一个发射器210和一个接收器212,但是远程单元10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可以是收发器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的各种步骤和/或可以不执行一些步骤来执行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例如,波束故障恢复过程)。
在第一步骤中,基站单元104可以将远程单元102配置有各种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远程单元102被配置有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该信息可以包括CSI-RS被用于确定波束故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远程单元102未配置CSI-RS,该信息可以包括,可以使用同步信号块(“SS块”)来确定波束故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UL传输的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故障恢复请求的触发条件。在各种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从物理层接收到多个(例如,“N”)不同步指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配置不同步指示的数量。如本文所使用的,“不同步指示”可以指反馈、响应、指示和/或信号,其包含指示正在接收的数据与对正在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的设备之间不同步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识别候选DL TX波束的触发条件。在各种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可以包括服务波束质量变得比配置的和/或预定的阈值更差。在某些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可以包括在物理层中接收到多个(例如,“M”)不同步指示。
在第二步骤中,远程单元102可以周期性地向基站单元104报告测量结果。报告测量结果可以包括与服务波束相对应的结果。
在第三步骤中,基站单元104可以基于测量结果激活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专用UL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专用UL资源可以由MAC控制元素(“CE”)激活。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单元104可以使用RRC信令来配置专用的UL资源以供远程单元102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指示专用UL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使远程单元102能够使用专用的UL资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基站单元104经由MAC CE激活专用UL资源,可以使远程单元102能够使用专用UL资源。
在第四步骤中,远程单元102可以检测到触发波束故障恢复请求的事件。响应于最后一个活动波束的触发波束故障恢复请求的事件,远程单元102的MAC可以启动定时器(“TI”)。响应于定时器期满,远程单元102可以进入无线电链路故障(“RLF”)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定时器可以响应于远程单元102接收到对波束故障恢复请求的响应而停止。
在第五步骤中,远程单元102可以将波束恢复请求发送到基站单元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单元104可以配置DL TX波束和PUCCH资源之间的关联。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与SS块或CSI-RS相关联的测量结果,仅与合适波束相关联的PUCCH资源可以用于波束故障恢复请求。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合适的波束”可以意指测量质量优于由基站单元104配置的阈值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免竞争资源可用,远程单元102可以使用免竞争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诸如调度请求(“SR”)、探测参考信号(“SRS”)、PUSCH和/或PUCCH的PUCCH资源可用,远程单元102可以使用第一可用的PUCCH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免竞争资源和PUCCH资源可用,远程单元102可以基于某个标准选择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UL资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标准可以包括远程单元102选择第一可用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可以包括响应于波束包括合适的PUCCH资源,远程单元102基于优先级来选择PUCCH资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标准可以包括,响应于与PUCCH资源相关联的所有波束不合适,远程单元102选择PRACH资源以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如本文所使用的,波束“不合适”可以意指测量质量小于由基站单元104配置的阈值质量。
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在第一选择资源中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远程单元102可以根据某个标准来处理其他可用资源。在一个实施例中,标准可以包括远程单元102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其他可用资源。例如,响应于在PRACH资源中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远程单元102可以在时间窗口内监测响应。在时间窗口期间,远程单元102可以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PUCCH资源。作为另一示例,响应于在PUCCH资源中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远程单元102可以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PRACH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可以包括远程单元102使用其他可用资源来重传波束恢复请求。例如,响应于在PRACH资源中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远程单元102可以在时间窗口内监测响应。在时间窗口期间,远程单元102可以使用PUCCH资源来重新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作为另一示例,响应于在PUCCH资源中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远程单元102可以使用PRACH资源来重新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免竞争资源和PUCCH资源对于远程单元102都不可用,远程单元102可以使用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第六步骤中,基站单元104可以将对波束重新请求的响应发送到远程单元102。例如,响应于基站单元104从远程单元102接收到波束恢复请求,基站单元104可以在与UL资源相关联的DL波束中或在PUCCH中用信号通知的候选DL波束中发送响应。
在第七步骤中,远程单元102在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之后监测来自基站单元104的响应。响应于远程单元102未能在预定的时间窗口内从基站单元104接收到响应,可以使远程单元102能够再次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图3描绘可以用于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装置300的一个实施例。装置300包括基站单元104的一个实施例。此外,基站单元104可以包括处理器302、存储器304、输入设备306、显示器308、发射器310和接收器312。可以理解,处理器302、存储器304、输入设备306、显示器308、发射器310和接收器312可以基本上分别类似于远程单元102的处理器202、存储器204、输入设备206、显示器208、发射器210和接收器212。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射器310可以用于发送信息,该信息指示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接收器312可以在资源上接收波束恢复请求。尽管仅图示一个发射器310和一个接收器312,但是基站单元10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发射器310和接收器312。发射器310和接收器312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310和接收器312可以是收发器的一部分。
图4是图示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4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由诸如远程单元102的装置执行。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可以由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器,例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CPU、GPU、辅助处理单元、FPGA等执行。
方法400可以包括,接收402指示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资源上发送404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条件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从物理层接收到多个不同步指示。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步指示的数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资源,启用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资源被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激活而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第一可用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并且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种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小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预定时间内监测对波束恢复请求的发送的响应,并且在预定时间期间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而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不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种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基于测量结果以及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来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基站单元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未被基站单元配置,测量结果基于同步信号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第二触发条件而执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测量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服务波束的质量小于预定阈值、来自物理层的多个不同步指示或其一些组合。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定阈值和数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方法400包括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启动定时器。在各种实施例中,方法400响应于定时器期满而进入无线电链路故障。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400响应于接收到对波束恢复请求的传输的响应而停止定时器。
图5是图示用于接收束恢复请求的方法5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500由诸如基站单元104的装置执行。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500可以由执行程序代码的处理器,例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CPU、GPU、辅助处理单元、FPGA等执行。
方法500可以包括发送502信息,该信息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500包括在资源上接收504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触发条件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从物理层接收到多个不同步指示。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步指示的数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资源,启用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该资源被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激活而启用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以进行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选择第一可用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并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在各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小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500包括发送对波束恢复请求的响应。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波束恢复请求,跳过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不可用于传输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在各个实施例中,基于测量结果以及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来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由基站单元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未由基站单元配置,测量结果基于同步信号块。
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触发条件,执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测量结果。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服务波束的质量小于预定阈值、来自物理层的多个不同步指示或其某种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阈值和数量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而启动定时器。在各种实施例中,响应于定时器期满而进入无线电链路故障。在某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发送对接收到波束恢复请求的响应,定时器被停止。
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实践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视为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来指示。在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包含在其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以及
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所述资源上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触发条件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从物理层接收多个不同步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用于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所述资源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资源由所述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启用被配置用于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所述资源以进行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资源由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激活,启用被配置用于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所述资源以进行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所述波束恢复请求而选择第一可用资源来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用于传输所述波束恢复请求并且响应于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大于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具有小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信道质量,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来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而在预定时间内监测对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传输的响应,并在所述预定时间期间跳过用于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跳过用于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免竞争资源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不可用于传输所述波束恢复请求,选择基于竞争的资源来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测量结果以及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来选择用于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来配置在所述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与所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之间的关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由基站单元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测量结果是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不被基站单元配置,所述测量结果是基于同步信号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第二触发条件而执行波束测量以确定所述测量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触发条件包括服务波束的质量小于预定阈值、来自物理层的多个不同步指示或其一些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条件而启动定时器。
19.一种装置,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接收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和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响应于第一触发条件在所述资源上发送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20.一种装置,包括: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发送指示被配置用于波束恢复请求的资源的信息;和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资源上接收所述波束恢复请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88407 WO2018227464A1 (en) | 2017-06-15 | 2017-06-15 | Transmitting a beam recovery reques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79094A true CN110679094A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465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1489.XA Pending CN110679094A (zh) | 2017-06-15 | 2017-06-15 | 发送波束恢复请求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51848B2 (zh) |
EP (1) | EP3639394A4 (zh) |
CN (1) | CN110679094A (zh) |
WO (1) | WO20182274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02827A1 (en) * | 2017-03-24 | 2020-02-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Beam recovery frame structure and recovery reques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8923896B (zh) | 2017-04-19 | 2021-03-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JP2020523938A (ja) * | 2017-06-16 | 2020-08-06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ビーム失敗の回復を実行する方法とそのための装置 |
US11438897B2 (en) * | 2017-08-04 | 2022-09-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E) for beam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EP4465551A3 (en) * | 2017-08-09 | 2025-05-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m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
US11337265B2 (en) | 2017-08-10 | 2022-05-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
US10887939B2 (en) | 2017-08-10 | 2021-01-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s |
US10855359B2 (en) | 2017-08-10 | 2020-12-0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riority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and uplink channels |
US11950287B2 (en) | 2017-08-10 | 2024-04-02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
KR102277868B1 (ko) | 2017-08-18 | 2021-07-19 |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 빔 장애 복구를 위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US11277301B2 (en) | 2017-09-07 | 2022-03-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Unifi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beam management |
US10880761B2 (en) | 2017-09-11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resources to transmit a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
WO2019047948A1 (en) * | 2017-09-11 | 2019-03-1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US11611468B2 (en) | 2017-09-28 | 2023-03-2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management with DRX configuration |
US10660063B2 (en) | 2017-11-16 | 2020-05-19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paging assistance |
EP3713340A4 (en) * | 2017-11-17 | 2021-08-18 | Lg Electronics Inc. | HARNESS FAILURE RECOVERY PRO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DEVICE |
JP7157513B2 (ja) * | 2017-12-27 | 2022-10-2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10863570B2 (en) | 2018-01-09 | 2020-12-0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
EP3737192B1 (en) | 2018-02-07 | 2023-10-2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link reconfigu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
US10798622B2 (en) | 2018-02-09 | 2020-10-0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IL271397B2 (en) * | 2018-02-14 | 2024-03-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A3034014A1 (en) | 2018-02-15 | 2019-08-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port |
US11051353B2 (en) * | 2018-03-19 | 2021-06-29 | Apple Inc. | PUCCH and PUSCH default beam consider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
US10772119B2 (en) | 2018-03-30 | 2020-09-08 | Ofinno, Llc | Scheduling request bas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
EP3547566B1 (en) | 2018-03-30 | 2023-07-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nfiguration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EP3557778B1 (en) | 2018-04-02 | 2022-11-1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
US11095355B2 (en) | 2018-05-10 | 2021-08-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Prioritiza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EP3609285B1 (en) | 2018-08-09 | 2021-10-0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CA3056500A1 (en) | 2018-09-24 | 2020-03-24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CA3056608A1 (en) | 2018-09-25 | 2020-03-2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configuration for secondary cells |
CN112970205B (zh) | 2018-11-01 | 2024-04-19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非故障小区上的波束故障恢复 |
CN111385890B (zh) * | 2018-12-29 | 2023-05-02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
US20220103225A1 (en) * | 2019-01-11 | 2022-03-31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US10813157B1 (en) | 2019-10-04 | 2020-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failure recovery and related timing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
CN113518467B (zh) * | 2020-04-10 | 2024-04-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WO2021233609A1 (en) * | 2020-05-22 | 2021-11-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ailure recovery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20240178903A1 (en) * | 2021-03-31 | 2024-05-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80825A1 (en) * | 2008-01-18 | 2011-04-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60099763A1 (en) * | 2014-10-07 | 2016-04-07 | Mediatek Inc. |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lar/Wireless Networks |
WO2017024516A1 (en) * | 2015-08-11 | 2017-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covery from beam failure |
WO2017088585A1 (zh) * | 2015-11-26 | 2017-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44277B2 (en) * | 2009-08-06 | 2014-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
KR101810633B1 (ko) | 2014-12-19 | 2017-12-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셀룰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시스템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
US10615862B2 (en) * | 2016-04-13 | 2020-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
US10194442B2 (en) * | 2017-02-10 | 2019-01-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sources for beam recovery |
US10454755B2 (en) * | 2017-03-22 | 2019-10-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failure identification and recovery techniques |
US10686505B2 (en) * | 2017-03-23 | 2020-06-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of single/multi-beam pair link (BPL) in multi-beam based system |
ES2931506T3 (es) * | 2017-03-23 | 2022-12-30 | Sharp Kk | Aparato terminal, aparato de estación de base, y métodos de comunicación |
CN108631845B (zh) * | 2017-03-24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波束恢复的处理和波束恢复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
CN109246732B (zh) * | 2017-04-28 | 2020-05-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和终端 |
WO2018203711A1 (en) * | 2017-05-04 | 2018-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association between downlink/uplink |
US10813097B2 (en) * | 2017-06-14 | 2020-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
-
2017
- 2017-06-15 WO PCT/CN2017/088407 patent/WO2018227464A1/en unknown
- 2017-06-15 US US16/623,082 patent/US112518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15 EP EP17913153.7A patent/EP363939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06-15 CN CN201780091489.XA patent/CN1106790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80825A1 (en) * | 2008-01-18 | 2011-04-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60099763A1 (en) * | 2014-10-07 | 2016-04-07 | Mediatek Inc. | Beam Administration Methods for Cellular/Wireless Networks |
WO2017024516A1 (en) * | 2015-08-11 | 2017-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covery from beam failure |
WO2017088585A1 (zh) * | 2015-11-26 | 2017-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6804043A (zh) * | 2015-11-26 | 2017-06-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9)
Title |
---|
HUAWEI, HISILICON: "R1-1708135 "Beam failure recovery"",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
MEDIATEK, CHTTL: ""R1-1709777 WF on PRACH preamble format for NR new use cases"", 3GPP TSG_RAN\\WG1_RL1 * |
SAMSUNG: ""R2-1705731 NR beam recovery"", 3GPP TSG_RAN\\WG2_RL2, pages 1 - 2 * |
SAMSUNG: "NR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2017 RAN2#97BIS MEETING R2-1703712》 * |
SAMSUNG: "NR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2017 RAN2#97BIS MEETING R2-1703712》, 7 April 2017 (2017-04-07), pages 3 * |
SAMSUNG: "NR beam recovery", 《3GPP TSG-RAN WG2 2017 RAN2#98 MEETING R2-1705731》 * |
SAMSUNG: "NR beam recovery", 《3GPP TSG-RAN WG2 2017 RAN2#98 MEETING R2-1705731》, 19 May 2017 (2017-05-19), pages 2 * |
SAMSUNG: "R1-1707954 "Discussion on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
ZTE: "R1-1707121 "Discussion on beam recovery mechanism"",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pages 1 - 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39394A1 (en) | 2020-04-22 |
US11251848B2 (en) | 2022-02-15 |
US20200186218A1 (en) | 2020-06-11 |
WO2018227464A1 (en) | 2018-12-20 |
EP3639394A4 (en) | 2020-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58720B2 (en) | Indicating a beam switch request | |
US11251848B2 (en) | Transmitting a beam recovery request | |
CN110731063B (zh) | 同步信号块传输 | |
CN110249696A (zh) | 资源配置优先级 | |
US11937307B2 (en) | Transmission beam indicating | |
US11350407B2 (en) | Information indicating data in slots | |
WO2018126405A1 (en) | 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ion | |
US20220046630A1 (en) | Determining a beam for preamble transmission | |
CN111527709B (zh) | 传输方案的指示 | |
US11317365B2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ime delay | |
CN111108790B (zh) | 免许可资源分配 | |
CN110463337B (zh) | 确定转换到连接状态 | |
US11490424B2 (en) | Performing multipl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 |
CN110603884A (zh) | 使用系统参数确定时频资源 | |
US11265806B2 (en) | Determining discovery announcement po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