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365609B -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5609B
CN110365609B CN201810316979.1A CN201810316979A CN110365609B CN 110365609 B CN110365609 B CN 110365609B CN 201810316979 A CN201810316979 A CN 201810316979A CN 110365609 B CN110365609 B CN 1103656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pdu
node
rlc
sequence number
seg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6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5609A (zh
Inventor
李铕
袁世通
朱元萍
刘菁
戴明增
刘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169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656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954 priority patent/WO20191966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65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5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5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09Header conversion, routing tables or routing ta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6IP fragmentation; TCP seg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相关产品,其中方法包括:如果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第一节点获取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第二RLC PDU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第一节点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在L2的中继节点对RLC PDU进行分段,使用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分段序列号为RLC PDU重组时提供依据,可以避免第一节点分段缺乏分段序列号而无法完成分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继(relay)技术是通过在网络中部署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来转发基站(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 node B,eNB)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数据的技术,可以增强网络容量,解决基站之间的回传连接,以及解决覆盖盲区。
面向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or 5th generation wirelesssystems)的无线中继组网场景中,除支持LTE relay的场景,也支持多跳无线中继和多连接场景。多跳无线中继的组网场景下,参与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数据转发的中继节点数量至少有两个,该中继节点数量即为跳数。
在多跳无线中继组网场景下,中继节点可以采用逐跳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管理,即每个中继节点可以直接采用5G/NR(new radio,NR)的方式来处理发往下一跳或上一跳的数据。
为了适配数据包的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之间的链路状况,中继节点可能需要在RLC层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数据包进行分段。例如:当信道质量变差时,可以传输更少的数据,使得底层能携带更多的冗余信息来提升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在层2(layer 2,L2)对RLC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进行分段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包括:
如果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第一节点获取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第二RLC PDU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
第一节点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是L2的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具有对RLC PDU进行分段的功能。分段序列号在某个承载中具有唯一性是指在该承载中,没有其他RLC PDU分段使用该分段序列号,为RLC PDU分段提供了依据。如何保证分段序列号的唯一性,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说明。作为可选的实现方式的举例,该分段序列号可以为PDCP PDU的序列号,也称为PDCP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或者,PDCP层维护的加密和完保的计数器(counter)等。另外,上述第二RLC PDU可以是未分段的RLC PDU也是可以已分段的RLC PDU。
本发明实施例在L2对RLC PDU进行分段,使用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分段序列号为RLC PDU重组时提供依据。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了分段序列号具有唯一性具体实现方式:分段序列号为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本实施例使用PDCP SN作为分段序列号,那么第一节点可以通过解析PDCP PDU获得其中包含的SN。另需说明的是,该分段序列号也可以不是第一节点解析PDCP PDU获得的,还可以是例如通过信令,或者通过RLC PDU所包含的各种协议头中获得。本实施例对此不予唯一性限定。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分段序列号几种可能的传递方式举例:
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第二节点为第二RLC PDU的发送节点。
上述第二节点是RLC PDU的发送节点,该第二节点在中继网络中,可以是UE或者基站,还可以是具有层3(layer 3,L3)功能的中继节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egmentation information,SI),若SI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则第二RLC PDU协议头中的分段序列号字段包含分段序列号。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SI,进行了功能扩展,可以通过增加SI的字节来表示更多的含义。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包括: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本实施例提供了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携带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一种是MAC子头,一种是适配层包头。若对其他具体的分组协议头进行修改来携带该分段序列号,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限定。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信令包括:
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MAC CE和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本实施例提供了控制信令的可选实现方案,该控制信令可以是L2的控制信息,除MAC CE外,还可以是RLC控制(control)PDU等,因此MAC CE不应理解为对控制信令的唯一性限定。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节点向下级节点发送第二RLC PDU的情况下,将分段序列号发送给下级节点;
或者,在第一节点为组包节点的上级节点的情况下,将分段序列号发送到或者不发送到组包节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第一节点未对RLC PDU进行分段,是否需要将分段序列号发送给下级节点的方案。其中,前一方案的第一节点可以不用管自己是否为最后一跳,只要自己未对RLC PDU分段那就将分段序列号发送给下级节点,该下级节点可能是组包节点也可以不是;后一方案的第一节点在确定自己为最后一跳的情况下,那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发送分段序列号,这种情况下组包节点保持原有处理方式;另一种是发送分段序列号,这种情况下组包节点在收到分段序列不会考虑该分断序列号,可以直接忽略该信息。
除了以上两种方案外,还有其他可能发生的应用场景,例如:第一节点对RLC PDU进行了分段,这种情况下发送的是第一RLC PDU;在第一RLC PDU中会携带分段序列号;此时,如果分段序列号是以信令传递的,那么第一节点可以选择继续向下级节点转发该信令或者这不转发。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获取第二RLC PDU,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以及第二RLC PDU;
分段序列号为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分段序列号用于第一节点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
上述第二节点是发送第二RLC PDU的节点,在中继网络中可以是UE也可以是基站,还可以是具有层3(layer 3,L3)功能的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的唯一性可以参考前文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令,在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本实施例提供了几种可能的由第二节点指定分段序列号的实现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PDCP PDU中携带PDCP SN,将PDCP SN作为分段序列号的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在第二节点侧可以不用进行协议修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括SI,该SI用于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包括: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所述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信令包括:
MAC CE,所述MAC CE和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是否超过第二RLC PDU所在传输路径的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
如果第二节点确定第二RLC PDU超过MTU,则对第二RLC PDU执行分段操作;
第二节点发送第一RLC PDU,第一RLC PDU为第二RLC PDU的分段。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通过预测的方式确定第二RLC PDU是否将会被分段,如果可能被分段,那么第二节点预先分段可以减少在第一节点分段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在第一节点分段没有依据导致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确定第二RLC PDU是否会被分段的实现方式,使用MTU来实现,其中MTU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第二RLC PDU的传输路径的信号质量等作为为参考计算得到的。该MTU可以由第一节点反馈给第二节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节点将MTU发送给终端,终端为第一RLC PDU的接收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节点为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MTU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应用场景,其中前者是第二节点中作为发送节点,终端作为接收节点的场景,该场景下发送节点可以将MTU发送给接收节点;后者,第二节点作为接收方,接收网络侧发送的MTU的配置信息。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携带所述MTU的配置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MAC CE、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F1控制面信令或者适配层的控制信息。
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在确定第二RLC PDU对应的承载为非确认模式,或者,第二RLC PDU未携带分段序列号,则不分段第二RLC PDU;
转发第二RLC PDU。
本实施例规定了两种可能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L2的中继节点不对RLC PDU进行分段。通过禁止L2中继节点对RLC PDU进行分段,避免由于非确认模式下未携带分段序列号的RLC PDU由于没有序列号而不能正确获取序列号的问题。同时,简化了协议流程。
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节点,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第二RLC PDU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且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未被分段;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分段序列号为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的携带方式,具体包括:
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第二节点为第二RLC PDU的发送节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I,若SI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则第二RLC PDU协议头中的分段序列号字段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信令包括:
MAC控制元素CE,所述MAC CE和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向下级节点发送第二RLCPDU的情况下,将分段序列号发送给所述下级节点;
或者,在第一节点为组包节点的上级节点的情况下,将分段序列号发送到或者不发送到所述组包节点。
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RLC PDU,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以及第二RLC PDU;
分段序列号为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分段序列号用于第一节点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的具体携带方式如下: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SI,该SI用于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向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信令包括:
MAC CE,所述MAC CE和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是否超过第二RLC PDU所在传输路径的MTU;如果确定第二RLC PDU超过第二RLC PDU所在传输路径的MTU,则对第二RLC PDU执行分段操作;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RLC PDU,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发送单元,还用于将MTU发送给终端,终端为第一RLCPDU的接收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节点为终端,所述第二节点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MTU的配置信息。
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控制装置,作为第一节点使用,包括;
分段控制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二RLC PDU对应的承载为非确认模式,或者,第二RLCPUD未携带分段序列号,则不分段第二RLC PDU;
转发单元,用于转发第二RLC PDU。
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的存储器,处理器还包括与收发器连接的接口,收发器用于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以及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装置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中的方法。
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控制通信装置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的方法。
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控制通信装置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及协议栈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系统架构及协议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无L字段的MAC子头(subheader)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携带SN的MAC CE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SN的RLC Control PDU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15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16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17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18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19为本发明实施的RLC SDU的格式示例;
图20为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的下行链路(downlink,DL)MAC PDU格式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的L字段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的格式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的L字段长度为16bit的subheader的格式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的无L字段的subheader的格式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的L字段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携带带SN的格式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GTP)的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的GTP用户面(GTP-user plane,GTP-U)头(header)的格式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的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一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二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二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的第一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34A为本发明实施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4B为本发明实施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为5G系统示意图;在图1中,包含在本发明中,我们把供体基站/宿主基站(donor next generation node B,DgNB)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链路叫做回传(backhaul,BH)链路,中继节点和UE之间的链路叫做接入(access,AC)链路。在5G系统中,回转链路可以包含多个RN。
无线接入网侧的网络拓扑可视为树状拓扑(tree based topology),即,中继节点(RN)和为中继服务的基站(donor gNodeB,DgNB,)有明确的层级关系,每个中继节点将为其提供回传服务的节点视为父节点。例如在图2中,RN1为RN2提供回传服务,那么RN1为RN2的父节点;同理,RN1的父节点为DgNB。相应地,RN2所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上行数据包,将依次经由RN2、RN1、传输至DgNB后,由DgNB发送至网关设备。这里的网关设备,在5G网络中可以是用户面功能单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相应地,DgNB从网关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包后,下行数据包依次通过RN1、RN2发送至UE。在以上图2所示网络示意图中,UE与DgNB之间的数据发送,如果经过了两个RN则称之为两跳,经过了三个RN则称之为三跳,以此类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数据包是指从donor发往UE的数据包,下行数据包所使用的链路可以称为下行链路,发送该下行数据包的行为可以称为下行发送/下行传输等;相应地,上行数据包是指从UE发往donor的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所使用的链路可以称为上行链路,发送该上行数据包的行为可以称为上行发送/上行传输等。在后续实施例中不再对此进行一一说明。
图3示意了多跳多连接的组网场景。由于引入了多连接,一个中继节点可能由两个甚至多个接入节点(基站或中继节点)提供回传服务。如图3所示,RN1和RN4可以同时为RN2提供回传服务。相应地,UE1的上行数据可以经过RN2、RN1传至DgNB,也可以通过RN2、RN4,RN3传至DgNB;反之亦然。因此,RN2,RN1以及DgNB为一条路径;RN2,RN3,RN3以及DgNB为另一条路径。
在LTE系统协议中所规定内容主要用于覆盖延伸:类型1的中继节点具有必要的RRC功能,以便支持UE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类型1的RN和eNB(LTE基站)都具有调度能力,这一类RN可以称为L3RN。
如图4所示,为网络系统及其协议栈示意图。用户面包括UE、RN、DeNB和为UE服务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图4中记为SGW-UE/PGW-UE)。其中,UE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RN与UE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与DeNB通信的协议栈中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DeNB与RN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DeNB与SGW-UE/PGW-UE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SGW-UE/PGW-UE与DeNB通信的协议栈从上至下包括IP层、GTP-U层、UDP层、IP层、L2层和L1层。LTE系统协议的用户面也有完整的协议栈,能够为UE提供空口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 bearer,DRB)传输服务,并且可以将多个UE的数据进行汇聚,通过回传链路一并转发给De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NR可引入层2中继(layer2relay,L2RN),这类中继可以具有部分的层2协议栈,例如,数据在UE、L2RN和DgNB之间的转发基于PDCP/RLC/MAC PDU。相应地,数据在中继节点传输过程中可以减少协议层的处理,因此时延更短,信令开销更小。
如图5所示,为一种可能的层2中继的系统及协议栈结构。
在图5所示系统中,UE PDCP的对等实体可以在宿主(donor)节点,即DeNB;UE RLC,MAC和PHY等实体在RN。
在图5所示系统的各中继节点间转发的是PDCP PDU;
PDCP PDU通过PDCP与RLC层之间增加的适配层(Adaptation Layer)进行处理。
以下行传输为例:
DeNB将PDCP PDU封装成适配层PDU然后递交给RLC层,适配层添加UE ID,DRB ID等信息;
RN根据UE ID,DRB ID选择对应的UE DRB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发送给UE。
在图5中,Adpt.是指适配层(adaptation layer),用于RN和DgNB之间转发数据时识别数据所属的UE和UE的DRB;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37.324协议中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是NR相对于LTE新引入的协议层,用于处理流量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flow,QoS flow)到DRB的映射。另需说明的是,上述图5是在RLC层之上增加adapt.子层的协议栈架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adapt.子层还可能在RLC层之下;该adapt.还可以作为RLC或PDCP或者MAC的子层。因此图5所示不应理解为Adpt.在协议栈架构中的唯一性限定。
RN与DeNB之间的接口还可能是F1控制面信令(例如: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protocol,F1AP),请参考3GPP 38.473协议),GTP隧道,或者是功能扩展的F1AP,GTP隧道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予唯一性限定。
另外,根据5G NR协议,即3GPP 38.323协议的说明,如果采用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进行数据传输,对于其PDU,即可以称为非确认模式的数据(Unacknowledged Mode Data,UMD)PDU。
为以下描述方便,先定义RLC层用到的数据包的名称及含义。通常RLC层接收到的上层的数据包或者RLC层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包经过RLC层处理之后得到的数据包被称为RLC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从RLC层的上层协议来看,RLC SDU也被称为上层协议的PDU。例如,如果RLC层之上是PDCP层,RLC SDU和PDCP PDU是相同的,如果RLC层之上是Adapt.层,那么RLC SDU也就是Adapt.PDU。RLC层向下层发送的数据包或者从RLC的下层收到的数据包被称为RLC PDU。RLC层的下层可以是比如MAC层,也可能是Adapt.层,这依赖于协议定义,本申请不做限定。应理解,本申请中,当RLC的上层为PDCP层时,RLC SDU是指PDCP PDU,当RLC上层为Adapt.层时,RLC SDU是指Adapt.PDU;RLC层发送出去的或者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包(通常来自于MAC层或Adapt.层),称为RLC PDU。本申请中,RLCPDU未被分段是指设备(如终端)产生的或从RLC层的下层接收到的RLC PDU没有被分段,也即RLC PDU包含的RLC SDU没有被分段。
以下介绍NR的RLC UM模式,具体如下:
根据5G NR协议,即3GPP 38.323协议中的说明,如果采用RLC非确认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对于其数据PDU,即非确认模式的数据UMD PDU:
1)Data字段:
UMD PDU/RLC PDU的数据部分携带RLC SDU或SDU的分段——RLC SDU对应PDCP层的PDU。
2)SN字段的处理:
只有当RLC PDU包含RLC SDU分段时才给RLC PDU添加SN;
并且,同一RLC SDU的分段,其SN相同;
3)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字段的处理:
对于包含RLC SDU的第一个分段的RLC PDU不携带SO;
对于中间分段,或最后一个分段,则SO表示该RLC PDU的Data部分的起始字节相对于所携带的RLC SDU的原始起始位置的偏移。例如,一个RLC SDU被分成了两段,其中第一段长度为10字节,该第一个分段不包含SO,第二个分段的SO指示偏移值为10。
4)SI字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091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101
上述完整的RLC SDU即未被分段的RLC SDU,后续实施例中完整的RLC PDU即未被分段的RLC PDU,后续实施例对此将不再赘述。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为例,UE的PDCP对等实体可以部署在donor(即DgNB),也可部署在L3RN;在后续实施例中,均以UE的PDCP对等实体可以部署在donor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对上行传输而言,UE对PDCP SDU进行完整性保护和/或加密生成PDCP PDU,donor接收PDCP PDU进行完整性校验和/或解密,得到PDCP SDU。再次说明,由于本实施例将UE的PDCP对等实体部署在donor,因此在上行传输时,donor执行PDCP PDU的完整性校验和/或解密,UE可以称为发送节点,donor可以称为接收节点;相应地,对于下行传输而言,UE为接收节点。
对下行传输而言,donor是发送节点,RN是中继节点,UE是接收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考虑UE的PDCP对等实体部署在RNx,那么在下行发送时,该RNx是发送节点,UE是接收节点。该RNx表示donor节点与UE之间的任意中继节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虽然可以具有对PDCP PDU进行完整性校验/保护,和/或,解密/加密的功能;为方便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无特别说明,中继节点指不对PDCP PDU进行完整性校验/保护,和/或,解密/加密的中继节点,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2、6、8、13,20以及21中的任意一幅图所示,为下行传输示意图;站在RN1的角度,donor(即DgNB)是上一跳,RN2是下一跳。若上行传输,则站在RN1的角度,RN2是上一跳,donor(即DgNB)是下一跳。
如前所述,在NR中,只有当RLC PDU包含RLC SDU分段时才给RLC PDU添加SN。如果RLC PDU没有被分段,那么RLC PDU的包头中就不包含SN。但是,由于中继节点在进行RLCPDU传输的时候,要考虑适应空口传输块的大小,并以此提高输效率,可能会对不包含SN的RLC PDU执行分段。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第二RLC PDU为上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第一节点发送包含分段序列号的第一RLC PDU。
其中,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包括: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未被分段,分段序列号为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上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包括:第一节点从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获得分段序列号;或者,从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获得分段序列号;或者,从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获得分段序列号;或者,从包含第二RLC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获得分段序列号;或者,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在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第二节点为第二RLC PDU的发送节点。
基于前文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70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RLC PDU;
上述第二节点可以是前文实施例中第二RLC PDU的发送节点,例如:donor、UE,也可以是L3的中继节点。该第二RLC PDU可以携带RLC SN也可以不携带,携带RLC SN的情况下,RLC SN可以是与第二RLC PDU一起发送的信息携带;第二RLC PDU不携带RLC SN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单独的控制信令携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702:如果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第一节点获取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
上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上述分段序列号在上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上述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为上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该第一节点可以是任意执行RLC PDU分段的L2中继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在中继网络中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并不是指执行透传功能的节点,在中继网络中可以是L2的中继节点。上述分段序列号可以等于PDCP SN或者称为PDCP PDU的序列号,也可以是其他能保证分段序列号在RLC PDU所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序号,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703:上述第一节点发送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的上述第一RLC PDU。
本发明实施例在L2对RLC PDU进行分段,使用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分段序列号为RLC PDU重组时提供依据,可以避免第一节点因缺乏分段序列号无法对RLC PDU进行分段的问题。
获得分段序列号以及分段序列号的传递方式在前文中已有说明,请参阅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分段序列号的不同携带方式,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三种应用举例。在以下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以L2的RN为例,第二节点可以为donor也可以为L3功能节点还可以为UE,以下实施例的举例中第二节点为donor。
一、从PDCP PDU中获得PDCP SN作为RLC SN。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传输流程的举例示意图。
在图8所示的网络中,包含3个中继节点RN1~RN3,以及donor以及UE,其中RN1~RN3可以均为L2中继节点,也可以是具有L3功能的节点,以下实施例中以均为L2中继节点,donor为发送节点,UE为接收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1、发送节点(donor):
按3GPP协议定义的方式进行数据发送。
2、中继节点:
由于L2RN没有部署PDCP层。因此,如果中继节点RN1或者RN2要对RLC PDU进行分段,那么RN需要获取分段序列号,这里的分段序列号需要在被分段的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例如:在图8中的两个数据,假定PDCP SN(也可称为PDCP PDU SN)=7和PDCPSN=9的两个数据,其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相同,并且使用相同承载;那么这两个数据被分段后不能使用相同的分段序列号,该分段序列号可以称为RLC SN。在本实施例中,RLC SN可以等于PDCP SN,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分段序列号,只要满足分段序列号需要在被分段的RLC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即可。
在中继节点执行分段后,将分段后的数据发往下级节点。例如:RN1对PDCP SN=7的数据进行分段后,将分段后的数据发送给RN2。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分段序列号通常在确定可以进行分段的情况下执行。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中继节点判定执行分段的具体条件如下:
获取待分段数据(RLC SDU/PDU)所在承载(bearer)对应的RLC模式,如果上述承载是UM模式,当MAC层提供的分组包只能传输部分上述待分段数据,即不能传输整个待分段数据时,则待分段数据需要分段,否则不需要分段。需说明的是,是否对待分段数据进行分段,还可以依据例如中继节点的数据传输能力来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另外还可以加入判断,如果待分段数据(RLC SDU)已被分段过(可以依接收到的RLC PDU已携带RLC SN来确定),那么确定可以分段,否则确定不可以分段;或者不管RLC SDU是否已经被其他节点分段,均确定可以分段。
3、接收节点:
采用3GPP 38.322协议定义的方法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分段序列号(RLC SN)等于PDCP SN,那么需要RN的RLC层具备获取PDCP SN的能力。该功能可以部署在RN的RLC层或适配层。其中,适配层可以是独立的协议层,也可以作为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现有协议层的子层。另外,对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而言,PDCP PDU的包头没有加密,可以直接读取其中的PDCP SN。
如图8所示的举例中,仅在UE才进行RLC PUD分段包的重组,假定在RN1对PDCP SN=9的数据分段,在RN2对PDCP SN=7的数据分段,那么RN1和RN2会分别为分段后的RLC PDU添加RLC SN,在图8中,RLC SN=PDCP SN,具体流程如下:
T1时刻,RN1向RN2发送的RLC PDU携带PDCP SN=7的包(PDCP PDU),donor向RN1发送的RLC PDU携带PDCP SN=9的包(PDCP PDU)——这些PDCP PDU(即RLC SDU)并未分段,未携带RLC SN。
T2时刻,本实施例中的RN具有获取PDCP PDU的PDCP SN的能力,那么当进行RLC层分段时,会添加RLC SN=PDCP SN。
例如,RN2根据链路状况将数据包分为两段,其中,第一段对应的RLC PDU添加RLCSN=7,携带的数据长度为10字节,另一个待传输分段对应的RLC PDU添加RLC SN=7,SO指示偏移值为10,SI指示其为最后一个分段;
类似的,RN1将发往RN2的数据包分为两段,其中,第一段对应的RLC PDU添加RLCSN=9,携带的数据长度为20字节,另一个待传输分段对应的RLC PDU添加RLC SN=9,SO指示其偏移值为20,SI指示其为最后一个分段。
在以上数据包到达UE时,不会出现因误判导致的包丢弃。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上中继节点的两种可选方案说明,分别为:RN进行RLCSDU分段和RLC SDU分段的重分段两种方案的说明,假定RLC SN=PDCP SN具体如下:
方案1(Case1):RN执行RLC SDU分段:
本方案包含下述步骤(RN内部RLC实体或RLC层的操作):
步骤1:RN的RLC层如果需要执行RLC SDU分段,则根据下述条件判断是否触发PDCPPDU解析,例如对PDU头(header)解析,获取PDCP SN:
获取待分段数据(RLC SDU/PDU)所在承载(bearer)对应的RLC模式,如果是UM模式则可以触发PDCP PDU解析获取PDCP SN。
在本方案中,RLC SDU若已被分段,或者,RLC PDU已携带RLC SN,那么可以不触发解析PDCP PDU的操作,否则可以触发PDCP PDU解析获取PDCP SN。
本方案中,判定是否需要触发解析PDCP PDU的操作的条件可以有其他条件按需设定,判定的顺序可以任意设定,本发明方案对此不予唯一性限定。
步骤2:RN将获取的PDCP SN作为RLC PDU的RLC SN,其余字段,如SI,SO,data字段按现有协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RLC PDU发往下级节点。
Case2:RN执行RLC SDU分段的重分段:
本方案,对RLC UM进行功能扩展:考虑在Relay网络中,多跳之间的链路质量不一样,每跳能传输的数据包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在RN的UM引入重分段能力,根据链路质量对多跳之间传递的数据包重分段,能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对应地,RLC SDU分段的重分段操作(生成RLC的PDU处理)包含:
RLC SN保持不变,即:在case1分段操作中获得的RLC SN,或者,该RLC SN是发送节点分段时在RLC PDU中设置的RLC SN;
SI根据协议定义的分段情况来设置;
RLC SDU分段执行重分段后放入PDU的data字段。
SO根据重分段的结果进行设置。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RLC配置来交互RLC配置信息,告知RLC模式和/或RLCSN长度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RLC模式和/或RLC SN长度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根据3GPP 38.322协议的定义,RLC有多种模式,RLC SN长度也可以有不同选项,RLC模式不同或RLC SN长度不同,RLC的PDU格式会有所不同。因此,RLC模式和RLC SN的长度,可以用于确定生成RLC PDU时所采用的格式;相应地,中继节点或接收节点可以根据RLC模式和RLC SN所对应的PDU格式,尝试对RLC PDU的各个字段进行解析和处理。例如:提取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RLC SN。PDU格式的举例在后续实施例中提供。
中继节点需要知道RLC模式/RLC bear的模式;另外,对同一个UE的同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LC bearer或QoS flow通常会采用相同的RLC模式。中继网络RLC配置特别是RLC模式的配置可以由donor或RN生成,RLC配置交互可以如下:
Case1:donor生成RLC模式:
donor将生成的RLC配置(包含RLC模式)发往各个RN。
Case2:RN生成RLC模式,如果UE bearer的RLC配置由RN产生,例如:直接接入UE的RN产生(图2中的RN2),则有如下两种可能:
Case2.1,该生成RLC配置的RN将RLC配置发往其余RN(图2中的RN1)
Case2.2,该生成RLC配置的RN将RLC配置发往donor;由donor再将上述RLC配置通知给其余RN(图2中的RN1)
上述RLC配置的发送方式:
该RLC配置的交互可以在承载配置或重配置过程执行,具体发送RLC配置的可以是:RRC信令,或者,层2信令如MAC CE,或者,RN和donor以及RN和RN之间的接口,例如适配层或F1AP接口。
RLC配置的接收节点可以存储这些信息。
在3GPP 38.322协议中,RLC模式包含:
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以及UM模式。
由于UM模式目前支持不同的序号长度(例如,12bit和6bit),因此在RLC配置中可以规定RLC SN,让各节点保持一致。避免由于序号截断(例如,12bit变6bit)而造成RLC SN与实际RLC SN不一致的情况。
本实施例,如果RLC SN采用PDCP SN,由于PDCP SN通常在UE和donor维护,中继节点设置RLC PDU的RLC SN时采用该序号,能保证RLC PDU的序号在多跳传输时具有唯一性,避免了不同PDCP PDU在多跳转发时使用相同RLC SN而造成的包丢弃。
二、信令传递RLC SN。
前一实施例提供的是从PDCP PDU中获得PDCP SN作为RLC SN,本实施例提供了采用信令传递RLC SN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包含两种情况,分别是在RN执行分段和不分段。
Case1:RN执行分段。
如图9所示,以下行传输为例,当donor向RN1,或RN1向RN2转发数据可以携带RLCSN。该RLC SN可以使用L2信令携带,RLC PDU中没有RLC SN(without SN)。
步骤1,donor发送数据对应的SN,即:发送RLC SDU的RLC SN。
在本实施例中,donor为数据的始发节点,下行传输时数据在RAN侧的始发节点可以是donor或RN,上行传输时数据的始发节点可以是UE或RN。具体实现过程类似,本实施例以下行传输,数据始发节点为donor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在本步骤中,donor可以只针对未分段的RLC SDU(PDCP PDU)通过L2信令发送其对应的RLC SN。
步骤2,RN执行RLC SDU分段时,获得L2信令中包含的RLC SN,作为分段后的RLCPDU的RLC SN。
在本实施例中,RN为RLC实体/RLC层,可以执行RLC SDU分段。在执行RLC SDU分段之前需要获得RLC SN,RN触发获得L2信令所携带的RLC SN的条件可以有如下几种:
1)RLC模式:如果获取RLC SDU/PDU(所在bearer)对应的RLC模式为UM模式,则触发获得L2信令所携带的RLC SN。
2)分段情况:RLC SDU在被始发节点发送或被中继节点转发前已被分段,或者,上一跳发送的RLC PDU是否已携带RLC SN,如果未分段或无RLC SN的情况,可以触发获得L2信令所携带的RLC SN。
在本步骤中,RN可以从RLC层获取RLC SN,也可以从MAC层获取RLC SN。对于前者,RN的MAC层在接收到携带RLC SN的MAC CE后,将MAC层数据(MAC SDU)和MAC CE中的SN信息一起递交给RLC层。
步骤3,如果获取了RLC SN,RN1将RLC PDU分段的RLC SN设置为获取到的RLC SN。
另外,在步骤1中的L2信令中除了包含RLC SN外,还可以包含RLC的SN相关信息,例如:该RLC SN与RLC PDU对应关系的标识(ID);该ID用于关联RLC PDU与RLC SN。该ID可以是UE ID如小区无线网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UEbearer ID,逻辑信道标识(logic channel ID,LCID),RN bearer ID等。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LC SN可以任意设定,只要满足在发送的数据所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即可;该RLC SN可以是PDCP SN,PDCP层维护的加密和完保的counter,GTP-U的SN等。其中,counter可以包含超帧号(hyper frame number,HFN)和SN。上述全局唯一性的RLC SN,可以由发送节点生成,中继节点不修改该SN只是使用或转发该RLC SN。在本实施例中,RLC SN由发送节点生成,例如,上行发送时由UE产生,下行发送时由基站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ID将L2信令携带的RLC SN与RLC PDU/RLC SDU关联起来。例如:中继节点处理某UE某bearer的RLC SDU时,根据UE ID和bearer ID查找L2信令,读取其提供的SN。另外,关联RLC SN与RLC PDU的方式还可以有其他例如采用双层RLC的方案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限定。
以上L2信令可以是MAC CE,RLC control PDU等。该L2信令可以与发送该RLC PDU的MAC PDU一起发送,以便RN执行分段操作时能及时获取SN。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是MAC CE携带RLC SN,那么可以通过设计3GPP 38.321协议中的MAC CE和选择对应的MAC subheader。具体如下:
可采用已有的MAC subheader格式。例如选择可指示固定长度的MAC CE的MACsubheader。其中MAC subheader的格式在后续实施例中会提供说明。
也可以新定义MAC CE的格式和MAC CE对应的LCID,即:通过MAC subheader所携带LCID来确定MAC CE类型及格式,即该MAC CE携带RLC SN。
LCID可以选择当前协议预留的字段例如‘100001’,应理解,这里100001仅是一个示例,也可以是其他的预留字段,本实施例不做限定;MAC CE需要包含RLC SN和ID的信息,如图10所示,MAC CE携带RLC SN(长度为16bit),还可以包含UE ID(长度为8bit)和bearerID(长度为8bit);其中,图10为无L字段的MAC subheader,图11为携带SN的MAC CE。应理解,这里仅是一个示例,针对不同长度的SN,其SN字段的长度会不同,具体依赖于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不再赘述。
如果是RLC control PDU携带SN,可以在3GPP 38.322协议新定义一个RLCControl PDU格式。RLC Control PDU与携带数据包的RLC PDU在同一个承载bearer传输,不需要ID来关联RLC control PDU与传输数据的RLC PDU,因此可以只包含RLC SN信息,如下图12所示(假设SN为16比特),图12为携带SN的RLC Control PDU。
Case2,RN未执行分段。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区别在于,前一实施例关注于在RN执行分段,在本实施例中,如果RLC SDU已经分段,则RN发送的RLC PDU中已包含RLC SN;如果RLC SDU未分段,那么RN发送数据时,还可以考虑RLC SN的转发。如图13所示,发端通过信令提供SN,未分段最后一跳不转发SN。
步骤1,donor提供RLC SN。
本步骤与case1的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RN确定RLC SDU未分段,决定是否转发RLC SN。
本步骤,具体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例如图13所示的RN1,在RN1中RLC SDU未分段(RLC PDU未携带RLC SN),RN1非最后一跳,RN1执行过程如下:
如果RLC SDU未分段,则继续转发RLC SN,及其相关信息;如果已分段,则不用转发SN相关信息。其中,转发RLC SN及其相关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见步骤1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相关信息是指前文中提及的可能存在ID的信息;由于该ID的信息并不一定存在,因此,该相关信息也可能没有。
2)例如图13所示的RN2,在RN2中RLC SDU未分段(RLC PDU未携带RLC SN),RN1为最后一跳,RN1执行过程如下:可以转发RLC SN。也可以不发送该RLC SN。如果不发送RLC SN可以在L2信令中不包含RLC SN。
步骤3,UE的接收。
依据前文步骤2的最后一跳可以选择转发或者不转发RLC SN两种情况,在UE一侧也对应有两种处理情况,如下:
如果最后一跳的RN转发了L2信令,但RLC SDU未分段;这种情况下,UE接收一个未被分段的RLC SDU,可以忽略L2信令提供的RLC SN,然后按现有协议处理完整的RLC SDU。如果RLC PDU被分段,那么RLC PDU会携带RLC SN,UE按现有协议执行组包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节点通过L2信令将具有唯一性的RLC SN提供给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在进行分段时使用L2信令中携带的RLC SN,使得RN在分段时可以获得分段序列号,为L2层的中继节点对RLC PDU进行分段提供了依据。
三、前一实施例提供的是使用L2信令传递RLC SN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在RLC PDU中携带RLC SN的方案。
在介绍本实施例具体流程之前,首先介绍具体在RLC PDU中携带RLC SN的实现方案如下:
依据3GPP 38.322协议的规定,RLC分段才携带SN,具体为:已定义包含SN的UMDPDU格式,包含RLC SDU分段的UMD PDU或者RLC UMD PDU或者RLC PDU才携带SN号。并且,该PDU的SI字段用于指示各种分段情况:
该PDU的数据部分携带了RLC SDU的第一个分段,例如SI字段置为‘01’;
该PDU的数据部分携带了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例如SI字段置为’10’;
该PDU的数据部分携带了RLC SDU的中间分段,例如SI字段置为‘11’;
而如果该PDU的数据部分携带了一个完整的RLC SDU,则SI字段置为‘00’,并且对应UMD PDU并不携带SN。
SI的取值及对应含义,请参阅前文表1,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前文说明,本实施例以SN长度为6bit的RLC UMD PDU为例,不同的SI或分段情况会采用下述不同的PDU格式:
RLC SDU的未分段,即包含完整的RLC SDU,例如SI字段置为‘00’,采用下述格式,无SN字段,无SO字段,如图14所示,为了方便描述,本文称为format1。
RLC SDU的第一个分段,例如SI字段置为‘01’,采用下述格式,无SO字段,如图15所示,为了方便描述,本文称为format2。
中间分段,或最后分段,同时包含SI和SO字段,SI字段置为‘10’或‘11’,如图16所示,为了方便描述,本文称为format3。
本实施例考虑基于已有的UMD PDU格式来携带SN信息,分为Alt1~Alt3三种可选方案。其中,Alt1含“完整RLC SDU”以及“完整SDU+SN”的情况同时存在;Alt2,所有的包都携带SN。
备注,各种选项所定义的PDU格式或字段的特定取值,可以只用于donor与一体化的接入和回程(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节点,或者IAB节点与IAB节点之间。donor与UE通信,或IAB节点与UE直接通信时,可以采用现有协议定义的PDU格式。另一种选项是,无论与UE通信还是和IAB节点通信,只采用本发明更新后的PDU。上述IAB节点与前文中的RN以及中继节点均为中继网络中的节点,位于donor和UE之间起中继作用。IAB节点、RN以及中继节点在中继网络中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网络实体。
Alt1:
扩展SI,重新定义PDU格式,并且用SI的特定取值来表示data字段包含了完整的RLC SDU。例如:定义3bit的SI,取值‘111’,表示该PDU包含了SI,SN及data字段,并且data字段包含了完整的RLC SDU。可选的,该PDU还可以包含SO字段。具体可以包含以下Alt1.1和Alt1.2两种方案。
Alt1.1,保留多种format:
前文介绍的format1~3的SI都扩展为3bit,新的format如下:
对应Format1的Format1′,如图17所示,Format1′携带未分段的SDU,无SN,SI取值‘000’,相对于前文format1,SI使用了一个预留bit位。
对应Format2的Format2′,如图18所示,Format2′携带第一个分段SI取值‘001’,或完整SDU+SN,SI取值‘111’,相对前文format2,SI扩展后,为了保证字节对齐,增加了预留bit。
对应Format3的Format3′,如图19所示,Format3′携带中间分段和最后分段,包含SO字段,SO取值与前文相同,在此不赘述;Format3′相对于前文format3,SI扩展后,为了保证字节对齐,增加了图19所示的预留bit。
本方案好处是不需要更改SO的定义。
基于新定义的PDU格式,各种RLC SDU分段情况下的各字段取值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171
Alt1.2,只使用一个SN format,如采用Alt2.1的format3’,各字段取值如下表所示,SI区分不同的方案(case),SO的取值与是否有SN以及SI取值有关,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172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181
本方案好处是针对IAB网络只定义一种PDU。
Alt2,新定义的PDU不用区分“完整的包”和“完整的RLC SDU+SN”两种情况,即对于携带完整的RLC SDU的PDU总是携带SN。分为Alt2.1和Alt2.2具体如下:
Alt2.1,通过SI‘00’来表示“完整的RLC SDU+SN”的情况,由于该PDU包含的是完整的RLC SDU,在包解析时可以不用考虑SO值,因此SO可以任意取值。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1624101360000182
本方案相对于已有协议改动较小。
Alt2.2,在Alt1.2的基础上,将表格删除第一行,即:去掉Format1′。
基于前文介绍,已经明确了使用RLC PDU携带RLC SN的具体方案。其中,基于基于Alt1描述,RN在进行数据转发时,有如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Case1:RN转发数据时,如果该RN不执行分段操作,可以保留发送节点设置的SN和SO字段。
Case2:最后一跳RN转发数据时,如果该最后一跳RN不执行分段操作,可以去除发送节点设置的SN和SO字段。即,最后一跳中继节点发给UE的是format1,而中继节点发送的是format3+SO来指定的完整的RLC SDU。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中继节点确定自己是否为最后一跳的实现方案:
根据IAB网络的路由,donor在往接入UE的IAB节点发送数据或信令时,可以在数据包上添加IAB节点的标识作为路由的目的地址。例如,IAB网络可通过适配层实现路由,那么发送数据包时可以在适配层的包头携带目的IAB节点调度标识。中继节点在处理数据包时,可以首先根据适配层包头携带的标识,判断数据包是否需要在本节点处理;如果调度标识与本节点标识一致,则认为需要在本节点处理,即本节点为最后一跳中继节点;如果调度标识与本节点不一致,则意味着数据需要进一步转发,然后基于该调度标识来选择数据发送的下一跳。
在后续实施例中,将介绍具体的实现流程,包含两种方案。
Case1,RN不去除SN和SO,如图20所示,处理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1,发送节点(donor)在发送RLC SDU时添加SN和SO。
在本步骤中,即使发送完整的RLC SDU,也获取SN填入RLC PDU,SI或SO字段取一个用于指示“Data field携带一个完整的RLC SDU”的特定值。上述SN为RLC SN,在RLC SDU所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
其中,上述SN可以是PDCP SN,PDCP层维护的加密和完保的counter。
步骤2,中继节点的转发操作。在中继节点可能对RLC SDU进行分段,也可能不分段,这两种可能性分别如Alt1和Alt2,如下:
Alt1,如果对RLC SDU进行了分段,或对RLC SDU进行了重分段。
SI依照协议定义,根据所携带的RLC SDU分段情况进行取值,具体取值如上表4所示。
如表4所示,如果不分段那么SI=00;如果分段,那么第一个分段SI=01,中间分段SI=11,最后一个分段SI=10。不管是否分段SN值都存在,而且保持与接收到的SN值不变。
SN保持不变,即:RLC SN等于具有唯一性的SN,例如PDCP SN。
SO按协议定义进行计算并放入RLC SDU/替换;如表4所示,如果不分段,那么中继节点可以仅需转发收到的数据,其中对于SI=00的情况,RLC PDU可以不包含SO;如果分段,那么修改修改其中的SI值,SO值对应SI值修改,例如第一个分段不包含SI值,中间分段和最后一个分段的SO取值均可以遵循3GPP 38.323协议。
数据字段(Data field)放入对应的RLC SDU分段。
Alt2,如果未对RLC SDU分段,则转发时RLC PDU各字段取值保持不变。此种情况下为透传。
步骤3,接收节点(或者具有RLC SDU重组功能)的节点根据SI和SO字段进行RLCPDU的处理。具体如下:
如果SI表示包含完整的RLC SDU,则不必进一步获得RLC SN;如果SI或者SI和SO共同表示RLC PDU是否包含了一个完整的RLC SDU,如果包含了完整的RLC SDU,则去包头后递交给上层,否则,按现有协议,根据SI取值进行RLC PDU的处理。
Case2,如图21所示,用RLC PDU携带SN,如果未分段,则在最后一跳删除SN和SO,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1,发送节点:
处理细节同case1的步骤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中继节点RN的处理:
Alt1,如果对RLC SDU进行了分段,或对RLC SDU进行了重分段,参考前一实施例中Case1,在此不再赘述。
Alt2,如果未对RLC SDU进行分段,则RN判断自己是否是RLC SDU所在路径的最后一跳,如果是最后一跳,则去除RLC PDU中的SN和SO字段,即:使用现有协议定义的包含完整RLC SDU的PDU进行数据发送。否则,发送的RLC PDU各字段取值与上一跳节点的RLC PDU各字段保持不变,或者说采用采用上一跳的RLC PDU携带的信息,包含SI,SO等,即透传。
备注,RN确定自己是否为最后一跳,具体方案前文已有介绍,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3,接收节点。
接收节点的处理沿用现有协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节点在处理RLC SDU时,可以先判断该数据对应的bearer是否为RLC UM模式,如果不是可以不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流程。
本实施例,在RLC SDU未分段的情况下将SN与Data一起发送,使得中继节点能使用该SN作为RLC SN,从而避免了因缺乏SN而无法确定在分段应该正确使用的SN的问题。在上述RLC SDU中携带的SN可以由发送节点提供,同一RLC PDU的SN在整个传输路径保持不变,可以保证其唯一性。本实施例,可以复用已有PDU格式,不需要RN具有读取PDCP头的能力,也不需要新定义交互SN的L2信令,RLC SDU及其对应的SN一起传输,也就不需要去指示L2信令所携带的SN与RLC SDU的对应关系。
前文实施例提供了在协议层包头携带SN的方案,即携带SN的包头与数据/RLC PDU一起传输的方案。在后续实施例中,将对协议头进行更详细说明。
如图22所示,为3GPP 38.321协议所定义的DL MAC PDU。
如图22所示,NR的一个MAC PDU可以包含多个MAC sub PDU;每个sub PDU可以是下述形式:
Subheader only(包括padding);
subheader+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
subheader+MAC SDU;
Subheader+padding(填充)。
在3GPP协议中,subheader如下所示:区别在于是否有L字段,以及L字段的长度不同;出现了L字段,则需要F字段来是指L字段的长度:
L字段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用于MAC SDU和变长的MAC CE;如图23所示,为L字段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
L字段长度为16bit的subheader,用于MAC SDU和变长的MAC CE;如图24所示,为L字段长度为16bit的subheader;
无L字段的subheader,用于固定长度的MAC CE,或者padding;对于padding其长度是隐式提供的,例如用传输块大小减去所有的Sub PDU的长度。如图25所示,为无L字段的subheader。
各字段的取值如下:
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LCID);
L(Length),用于指示当前subPDU中SDU或MAC CE的长度;
F,用于指示L字段的长度,例如用0来指示8bit的L字段,用1来指示16bit的L字段;
R字段,默认为0。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3GPP 38.321协议提出技术方案,其中RLC PDU相对MAC层是上层数据,可作为MAC SDU与subheader一起发送。相应地可以在MAC subheader里携带SN,具体可以对NR的subheader进行扩展,增加携带SN的字段,例如,增加16bit(2字节)。
以L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为例,扩展后的格式如图26所示,为L字段长度为8bit的subheader携带带SN的示意图。
进一步的,R字段如果置为1,可用于表示对应的子头携带了SN。其余字段,如LCID,F,L根据现有协议定义取值,在此不再赘述。
扩展方案1,在适配层(尚无具体的协议)包头,可能在3GPP关于IAB的技术报告38.874中描述;假设适配层部署在RLC层之下,RLC PDU发送到适配层后,适配层可以加上一个包头,该包头至少包含RLC PDU对应的SN。
扩展方案2,使用GTP(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GPRS)TunnellingProtocol)包头,该GTP包头在3GPP 29.281协议中有规定。如果RLC PDU往下层递交时,经过了GTP-U(user,用户面)隧道,对应接口可以是F1 3GPP 38.470协议/Xn 3GPP 38.420协议/NG 3GPP 38.410协议/S1 3GPP 36.410协议/X2 3GPP 36.420协议等,此时可在GTP-U包头携带SN信息。
在目前的3GPP 29.281协议中,有关于GTP的PDU,如图27所示,其中,T(transport)-PDU是GTP PDU的载荷,即用户数据包,如IP包,或者本发明提及的RLC PDU等。GTP-U header如图28所示,可以有如下两种可选方案:
Alt1,使用GTP-U包头,利用已有的SN字段来携带上述T-PDU/RLC PDU对应的SN。
Alt2,增加字段用于携带RLC PDU对应的SN。例如:16比特SN不满足需求,或者SN用于GTP-U的数据包管理。更新后的PDU如下图29所示。
进一步的,可以用R字段置“1”来指示上述包头携带了对应T-PDU的序号。
相对于前文实施例,本实施例SN在不同协议层的包头,与RLC PDU一起传输。这样可以保证执行分段的RN可以及时准确获知SN。
前文实施例均为在中继节点进行RLC PDU的分段,本实施例提供了在发送节点进行RLC PDU分段,即:在发送节点预先分段,利用协议现有的“包含RLC SDU分段”的PDU来向RN提供SN号,UMD PDU描述见前文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由于在发送节点进行预先分段,因此可以不用定义字段SO的特定值,或者扩展SI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节点可以在任意情况下都对UM模式的RLC SDU进行分段。另外,为了减少分段导致的开销增加,可以进一步引入判断准则,只有当数据在各跳RN转发时可能出现分段才在发送节点执行分段,从而减小不必要的分段。
具体的判断规则可以如下:
定义RN的最大传输能力,例如,定义为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unit,MTU),如果RLC SDU大于该最大传输能力,则意味着RN在处理该RLC SDU时会对其分段。因此,发送节点在将数据发往RN之前,或者,若RN的MTU小于RLC SDU则就可以预先对RLCSDU进行分段。
在前文中,需要使用到MTU,因此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需要通过信息交互获得MTU。另外,上行传输的MTU与下行传输中的MTU可以不同,因此可以分别配置上行MTU和下行MTU。
节点间进行交互信息,例如:RN与donor,RN与UE,RN与RN之间。可选地,只需要数据的发送节点,或者具有分段能力的节点,如上行传输时的UE,或下行传输时的donor获得RN的最大传输能力。例如,
上行传输时,UE或RN需要知道各跳,各路径上RN的MTU值;
下行传输时,donor,或RN节点需要知道跳,各路径上RN的MTU值。
具体的信息交互的方式可以如下:
可以由各个节点间直接交互MTU信息,也可以由某个节点/集中控制节点如donor收集MTU后,配置给RN或UE。
进一步的,donor可以把所有接收到的MTU发送给其余节点。也可以基于一定准则,例如筛选出最小的MTU值,然后发送给其余节点。
考虑到本实施例提供了相对于3GPP Release 15新的特性,即release15的UE无法识别MTU。因此,无论是节点间直接交互,还是先集中收集再配置的方式,在选择MTU的接收节点时可以做如下区分:
如果是release 15的UE,则仅把MTU发给RN,donor;
如果是release16的UE,则可以把MTU发给UE,RN,donor。
信息交互采用的信令可以为:层1,层2,层3,F1控制面,适配层(Adaptationlayer)的控制信令。
其中,层1,可以用UCI来上报MTU,请参考3GPP 38.213协议;
层2,可以定义一个特定的MAC CE,用于上报MTU;请参考3GPP 38.321协议;
层3,可以定义一个RRC信令,用于报告MTU,可以参考3GPP 38.331协议;
F1控制面信令,如F1AP的gNB数据单元(data unit,DU)配置更新(ConfigurationUpdate)消息来携带MTU;
适配层的控制信息,例如:适配层的状态报告信息。
进一步的,对于MTU的交互触发条件,可以是周期性的触发MTU信息的交互;还可以使用事件触发的方式,例如,RN判断当前MTU相对于上一个MTU超过某一门限,则触发MTU交互。可选地,当采用事件触发的方式时,为了避免频繁的MTU的更新,可以配置一个定时器以控制事件触发之间的最小时间,从而降低事件触发的频率。
MTU值的产生过程可以是:使用协议约定MTU的计算方式,和必要参数。例如:RN根据上/下行链路的链路质量,负载等参数信息决定自己往上一跳节点,或下一跳节点/UE进行数据发送时的MTU取值。
当发送节点获得MTU信息后,发送节点执行内容如下:
步骤1,在UMD模式下,donor根据MTU确定是否对RLC SDU进行分段。
其中,donor是发送节点,根据下述条件触发RLC SDU的分段操作:
Case1,RLC SDU的长度大于单个RN的MTU,例如下一跳RN/最后一跳RN的MTU。
Case2,RLC SDU的长度大于传输路径上的min(MTU),即大于各跳的MTU的最小值。
步骤2,donor根据现有协议进行RLC SDU的分段操作,设置RLC SN,并将RLC PDU往下层递交。
由于donor为发送节点,其可以保证RLC SN在其所在承载中具有唯一性。
中继节点的处理如下:
如果中继节点不对RLC SDU分段,那么整个RLC PDU各字段取值保持不变,例如:RLC SN保持不变,或者说生成的RLC PDU与上一跳的RLC PDU各字段取值保值一致。这种情况下,中继节点透传接收到的数据。
接收节点按现有协议定义进行处理,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节点间交互的MTU来触发预先分段,从而可以采用现有协议方案来提供RLC SN,那么L2的中继节点可以不用再执行分段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RN进行RLC SDU分段控制的方法,应用在中继节点。区别于前面4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根据准则来避免中继节点对RLC SDU进行分段。
由于中继节点对“没有SN的RLC包”进行分段时没有分段序列号,那么本实施例的处理方式是对转发的数据不进行分段。也就是说,如果能避免在中继节点对数据进行分段,则可以避免L2层的中继节点目前因缺乏RLC SN而无法对RLC PDU进行分段的问题。
然而分段的目的是为了对链路状况进行适配,例如:当信道质量变差时,可以传输更少的数据,使得底层能携带更多的冗余信息来提升可靠性。为了尽可能地进行链路适配,可引入判定准则,只对特定的RLC SDU不进行分段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可以通过协议定义中继节点不对RLC SDU进行分段,例如,中继节点不对未携带RLC SN的RLC数据包进行分段,但是可以对携带有RLC SN的RLC数据包进行分段。在这一方案中,中继节点在进行数据转发的时候,需要在调度的时候考虑要对某个RLC数据包进行调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donor节点可以通过对中继节点进行配置是否允许中继节点对UM模式的RLC SDU进行分段。具体地,donor节点可以向每个中继节点配置RLC UM模式分段指示,RLC UM模式的分段指示可以是节点级的配置,即中继节点对所有RLC UM模式的RLC SDU不进行分段,或者对未携带RLC SN的RLC数据包不进行分段。RLC UM模式的分段指示还可以是UE级的,即对所配置的UE的RLC UM模式的数据包不进行分段,或者对未携带RLC SN的UE的RLC数据包不进行分段。RLC UM模式的分段指示还可以是承载级的,即对所配置的承载的RLC UM模式的数据包不进行分段,或者对未携带RLC SN的承载的RLC数据包不进行分段。具体的配置依赖于协议定义或配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基于以上说明,作为一个举例,本实施例在中继节点执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RN在转发数据包时,根据下述至少一个规则判断是否分段或重分段:
如果RLC数据包对应的承载为UM模式,则不进行分段;
如果RLC数据包未携带RLC SN,则不进行分段;
步骤2,RN将数据转发出去/RLC实体将RLC PDU递交给下层。
本实施例,引入判定条件,对于不是UM模式和/或没有携带RLC SN的RLC SDU,在中间节点转发时不执行分段/重分段操作。从而避免因缺乏RLC SN号而无法进行分段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本实施例可以一并参考前文方法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0所示,包括:
处理单元3001,用于获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的分段序列号,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第一RLC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第二RLC PDU为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且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未被分段;
发送单元3002,用于发送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的上述第一RLC PDU。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分段序列号在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上述分段序列号为上述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的携带方式,具体包括:
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第二节点为第二RLC PDU的发送节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I,若SI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则第二RLC PDU协议头中的分段序列号字段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控制元素CE,上述MAC CE和上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
上述发送单元3002,还用于在上述发送单元3002向下级节点发送上述第二RLCPDU的情况下,将上述分段序列号发送给上述下级节点;
或者,在上述第一节点为组包节点的上级节点的情况下,将上述分段序列号发送到或者不发送到上述组包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如图31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3102,用于获取第二RLC PDU,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
发送单元3101,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以及第二RLC PDU;
上述分段序列号为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上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上述分段序列号在上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上述第一RLC PDU是上述第二RLC PDU的分段;上述分段序列号用于上述第一节点发送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的上述第一RLC PDU。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的具体携带方式如下:
向上述第一节点发送的上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向上述第一节点发送的上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上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上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上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上述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SI,该SI用于指示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SDU且包含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向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分段序列号的具体实现方式: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MAC子头包含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适配层包头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 CE,上述MAC CE和上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如图32所示,包括;
处理单元3201,用于确定上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RLC PDU是否超过第二RLC PDU所在传输路径的MTU;如果确定第二RLC PDU超过第二RLC PDU所在传输路径的MTU,则对上述第二RLC PDU执行分段操作;
发送单元3202,用于发送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是上述第二RLC PDU的分段。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发送单元3202,还用于将上述MTU发送给终端,上述终端为上述第一RLC PDU的接收方;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二节点为终端,上述第二节点还包括:
接收单元3203,用于接收MTU的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如图33所示,包括;
分段控制单元3301,用于在确定第二RLC PDU对应的承载为非确认模式,或者,上述第二RLC PUD未携带分段序列号,则不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
转发单元3302,用于转发上述第二RLC PDU。
请参见图34A和图34B所示,图34A和图3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两种结构示意,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3401、存储器3402和收发器3403,上述处理器3401、存储器3402和收发器3403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存储器34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3402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收发器34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34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34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3401用于读取上述存储器34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可以参考前文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存储器3402中存储有程序代码;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前文收发器3403用于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以及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上述存储器3402用于存储指令,上述处理器3401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3401中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装置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中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请参阅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收发器3403可以对应到前文装置中的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以及转发单元;前文装置中的其他单元所具有的功能均可以对应到处理器3401。
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可以作为通信设备使用,此时收发器3403可以是射频天线等与外部通信的设备;在该通信装置作为芯片或集成电路形态出现的情况下,收发器3403可以是通信装置的芯片间的通信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上述程序代码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上述处理器配合收发器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含程序指令,上述程序代码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上述处理器配合收发器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上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通信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果第二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中包含的RLC业务数据单元SDU未被分段,第一节点获取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所述分段序列号在所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所述第一RLC PDU是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段,所述第二RLC PDU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所述分段序列号为所述第二RLC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所述第一节点发送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的所述第一RLC 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RLCPDU的发送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I,若所述SI指示所述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则所述第二RLC PDU协议头中的分段序列号字段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包括: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所述MAC子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所述适配层包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控制元素CE,所述MAC CE和所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6.一种数据包分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获取第二RLC PDU,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
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以及所述第二RLC PDU;
所述分段序列号为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所述分段序列号在所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所述第一RLC PDU是所述第二RLCPDU的分段;所述分段序列号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的所述第一RLCPDU,所述分段序列号为所述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控制信令,在所述控制信令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括分段信息SI,所述S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包括: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所述MAC子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所述适配层包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 CE,所述MAC CE和所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11.一种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单元PDU的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所述分段序列号在所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所述第一RLC PDU是第二RLC PDU的分段,所述第二RLC PDU为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的RLC PDU,且所述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PDU未被分段,所述分段序列号为所述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的所述第一RLC PDU。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中包含的PDCP PDU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第二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二RLCPDU的发送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I,若所述SI指示所述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则所述第二RLC PDU协议头中的分段序列号字段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包括: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所述MAC子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所述适配层包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控制元素CE,所述MAC CE和所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16.一种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RLC PDU,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RLC SDU未被分段;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段序列号以及所述第二RLC PDU;
所述分段序列号为第一RLC PDU的分段序列号,所述第一节点为层2中继节点,所述分段序列号在所述第一RLC PDU所在的承载中具有唯一性,所述第一RLC PDU是所述第二RLCPDU的分段;所述分段序列号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的所述第一RLCPDU,所述分段序列号为所述第二RLC PDU的PDCP PDU的序列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或者,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包含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信令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RLC PDU的协议头包括分段信息SI,所述S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RLC PDU携带未被分段的RLC SDU且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包含所述第二RLC PDU的分组的协议头中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MAC子头的数据包中,所述MAC子头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或者,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RLC PDU被封装在含有适配层包头的数据包中,所述适配层包头包含所述分段序列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括:
MAC CE,所述MAC CE和所述第二RLC PDU在同一个MAC数据包中。
CN201810316979.1A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65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6979.1A CN110365609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79954 WO2019196656A1 (zh) 2018-04-10 2019-03-27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6979.1A CN110365609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5609A CN110365609A (zh) 2019-10-22
CN110365609B true CN110365609B (zh) 2021-12-14

Family

ID=68163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6979.1A Active CN110365609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65609B (zh)
WO (1) WO2019196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2866B (zh) * 2020-01-22 2023-08-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介质
CN116615873A (zh) * 2020-12-31 2023-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使用一个或多个中继器中继信息
WO2022205112A1 (en) * 2021-03-31 2022-10-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3079008B (zh) * 2021-04-26 2021-11-16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423093B (zh) * 2021-05-25 2023-04-1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车载终端的蓝牙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615657B (zh) * 2022-02-21 2023-12-22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7915398A (zh) * 2022-10-12 2024-04-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31A (zh) * 2005-02-04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
EP1720322B1 (en) * 2005-05-04 2012-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data
CN103888215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465183A (zh) * 2016-09-20 2017-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95459A (zh) * 2016-03-30 2017-10-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CN10788916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1201C (zh) * 2005-02-28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分组数据协议汇聚子层序列号同步的方法
CN102098725B (zh) * 2009-12-1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US20120275399A1 (en) * 2011-04-27 2012-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radio link control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355328B (zh) * 2011-09-01 2013-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US9781630B2 (en) * 2013-07-16 2017-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gmenting and reorder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protocol data unit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021596B2 (en) * 2016-03-30 2018-07-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CN107113658B (zh) * 2017-03-14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231A (zh) * 2005-02-04 2008-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
EP1720322B1 (en) * 2005-05-04 2012-02-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data
CN103888215A (zh) * 2012-12-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723166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7295459A (zh) * 2016-03-30 2017-10-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CN106465183A (zh) * 2016-09-20 2017-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916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6656A1 (zh) 2019-10-17
CN110365609A (zh)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0131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65609B (zh)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US1148305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system
RU2746604C1 (ru)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плоскост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х узлов доступ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сети
CN107006022B (zh) 用户装置、存储装置以及lwa pdu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0121867B (zh) 一种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US1149692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US20120020278A1 (en) 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 for Self Backhauling and Relaying in LTE Advanced
EP373718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899582B (zh) 一种LTE-Advanced Pro系统实现LWA功能的协议配置方法
EP2445250A1 (en) Data packet sending, receiving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215476B (zh) 中继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JP2013515421A (ja) リレーノードを使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方法
US2021026638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21037784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21062803A1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JP5389826B2 (ja) パディング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2065471B (zh) 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EP4449770A1 (en) Methods for use in a process for migrating resources betwee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topologies
CN11110690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005177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40236003A1 (en) Flow control feedback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WO2023011111A1 (zh) 路由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3028359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selective latency reduction
CN11569962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