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5751A -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65751A CN110265751A CN201910061805.XA CN201910061805A CN110265751A CN 110265751 A CN110265751 A CN 110265751A CN 201910061805 A CN201910061805 A CN 201910061805A CN 110265751 A CN110265751 A CN 1102657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ustion engine
- internal combustion
- temperature
- battery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heat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42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special location or mounting of sensors
- B60W2422/95—Measuring the same parameter at multiple locations of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60W2510/0676—Engine temper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24—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2510/242—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 B60W2510/246—Temper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61—Arrangements of controlle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e.g. inver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2—Engine out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52—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4—Hybrid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30—Circuit bo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10—Details 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内燃机温度为内燃机预热温度以上时电池温度比电池预热温度低的情况下,以使得进行作为内燃机循环回路与电池循环回路之间的热交换的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内燃机循环回路及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而且,本温度控制装置在内燃机温度比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电池温度比低于电池预热温度的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情况下,以使得不进行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内燃机循环回路及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而且,本温度控制装置在内燃机温度比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电池温度为预定电池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得进行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内燃机循环回路及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控制车辆的内燃机及电池的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由内燃机和马达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具备蓄积用于驱动马达的电力的电池。而且,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包括冷却水循环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使用于冷却内燃机及电池的冷却水循环以使得内燃机及电池的温度不会过度变高。
一般,电池的温度(以下,称作“电池温度”)需要维持为比内燃机的温度(以下,称作“内燃机温度”)低的温度。因而,也已知有具备在使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作“内燃机冷却回路”)之外还包括使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作“电池冷却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
另一方面,若电池温度过低,则电池的性能会变低。因而,在电池温度过低时,优选对电池进行预热。同样,若内燃机温度过低,则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会变多,机械损失会变大,其结果,燃料消耗量会变多。因而,在内燃机温度过低时,优选对内燃机进行预热。作为对电池及内燃机进行预热的方法,例如有将在电池冷却回路及内燃机冷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流量维持为小的流量这一方法。
在外部气体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下电池的工作和内燃机的工作都被停止了的情况下,电池温度和内燃机温度都非常低。在此时开始了电池及内燃机的工作的情况下,优选对电池及内燃机进行预热。在对电池及内燃机进行预热的情况下,为了将电池的性能维持为高性能且将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维持为少量,希望使电池温度及内燃机温度快速上升至预定温度。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第1冷却水回路和第2冷却水回路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以下,称作“现有系统”)。在该现有系统中,在第1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以下,称作“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时,在第2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以下,称作“第2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高。因此,在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时,若将第1冷却水回路与第2冷却水回路连结而使第2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向第1冷却水回路循环,则能够使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
于是,现有系统在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冷却水回路与第2冷却水回路连结来防止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得过低。
这样,专利文献1启示了在具备2个冷却水回路的系统中通过将2个冷却水回路连结而在冷却水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来控制在一方的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这一技术思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4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先前所述的包括电池循环回路和内燃机循环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中,在同时要求了电池的预热和内燃机的预热的情况下,与在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相比,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更快地变高。因此,作为在同时要求了电池的预热和内燃机的预热时使电池温度快速上升的方法,可采用将专利文献1所启示的上述技术思想应用于先前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而在同时要求了电池的预热和内燃机的预热的情况下将电池循环回路与内燃机循环回路连结这一方法。
但是,根据该方法,在内燃机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的上升变慢,因此内燃机温度的上升也变慢,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会变多。
本发明为了应对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抑制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的增大一边使电池温度迅速上升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内燃机循环回路(11)、电池循环回路(21)、内燃机热交换装置(50)及控制单元(90)。
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包括为了将搭载于车辆(100)的内燃机(110)的温度(Teng)控制在预定内燃机温度范围(Weng)内而设置于所述内燃机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15)和设置于第1冷却装置(12)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16)。
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包括为了将搭载于所述车辆的电池(120)的温度(Tbat)控制在预定电池温度范围(Wbat)内而设置于所述电池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25)和设置于第2冷却装置(40)且供制冷剂通过的通路(26)。
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50)进行作为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之间的热交换的内燃机热交换。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及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所述控制单元(90)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为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以上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参照图9的步骤910中的“是”的判定),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参照图10的例程)。
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比低于所述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的预定电池温度(Tbat_th)低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05中的“否”的判定),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参照图10的步骤1040~步骤1050的处理)。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为所述预定电池温度(Tbat_th)以上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05中的“是”的判定),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参照图10的步骤1010~步骤1020的处理)。
由此,在内燃机的温度比内燃机预热温度低且电池的温度比电池预热温度低的情况下,在电池的温度比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期间不进行内燃机热交换。因而,“因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的热”不会向“通过电池的制冷剂”提供。因此,内燃机的温度朝向内燃机预热温度以大的上升率上升。因而,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被抑制为少量。
之后,在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时,进行内燃机热交换。因而,“因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的热”被向“通过电池的制冷剂”提供,因此内燃机的温度的上升率变小。然而,在电池的温度达到了预定电池温度时,内燃机的温度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温度。因而,在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之后,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也被抑制为少量。
另一方面,在直到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为止的期间,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不向电池供给。因此,在此期间,电池的温度至少通过电池自身发出的热而上升。并且,在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之后,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被向电池供给。因而,电池的温度以大的上升率上升,因此电池的温度迅速达到电池预热温度。
由此,整体上能够一边将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抑制为少量一边使电池的温度迅速上升至电池预热温度。
在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50)可以具备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61、62)、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71、72)及内燃机连结控制阀(65、75)。
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61、62)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而使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电池循环回路流入的通路。
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71、72)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而使在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流入的通路。
所述内燃机连结控制阀(65、75)是控制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与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的连结的阀。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内燃机连结控制阀将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的流通切断(参照图10的步骤1040的处理)从而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内燃机连结控制阀使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流通(参照图10的步骤1010的处理)从而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由此,在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之后,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被向电池供给。因而,能够将通过内燃机而成为了高温的制冷剂的热向电池高效地提供。
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比所述预定电池温度(Tbat_th)低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Reng)控制成最小流量(Reng_min)(参照图10的步骤1050的处理)。
由此,在直到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为止的期间,即使使制冷剂在内燃机循环回路内循环,该制冷剂的流量也是最小流量。因此,制冷剂对内燃机的冷却能力低。因而,能够使内燃机的温度以大的上升率上升。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1冷却装置(12)例如是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的散热器。由此,能够使用以往以来在很多车辆中使用的散热器来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2冷却装置(40)例如是具备配设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的蒸发器(41)、冷凝器(42)、压缩机(43)及膨胀阀(44)的热泵。
由此,能够利用热泵的蒸发器来冷却在电池循环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热泵的冷却能力比以往以来在很多车辆中使用的散热器的冷却能力高。因而,能够将电池的温度更可靠地控制在预定电池温度范围内。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车辆(100)可以还具备包括马达的设备(180)。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还具备设备循环回路(31)和设备热交换装置(50)。
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是为了将所述设备的温度(Tdev)控制在预定设备温度范围(Wdev)内而使制冷剂以通过所述设备(180)和第3冷却装置(32)的方式循环的回路。
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50)是进行作为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之间的热交换的设备热交换的装置。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比所述预定电池温度(Tbat_th)低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05中的“否”的判定),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而进行所述设备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及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所述设备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参照图10的步骤1040~步骤1050的处理)。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Tbat)达到了所述预定电池温度(Tbat_th)的情况下(参照图10的步骤1005中的“是”的判定),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参照图10的步骤1010~步骤1020的处理)。
由此,在内燃机的温度比内燃机预热温度低且电池的温度比电池预热温度低的情况下,在电池的温度比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期间进行设备热交换。因此,能够使电池的温度更迅速地上升至预定电池温度。因而,能够使电池的温度更迅速地上升至电池预热温度。
而且,在本发明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50)可以具备第1设备连结通路(62、63)、第2设备连结通路(72、73)及设备连结控制阀(65、75)。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1设备连结通路(62、63)是将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而使在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电池循环回路流入的通路。
而且,所述第2设备连结通路(72、73)是将所述设备循环回路(31)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而使在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设备循环回路流入的通路。
而且,所述设备连结控制阀(65、75)是控制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设备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设备连结通路的流通的阀。
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设备连结控制阀(65、75)使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设备连结通路(62、63)及所述第2设备连结通路(72、73)流通(参照图10的步骤1040的处理)从而以使得进行所述设备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由此,在直到电池的温度达到预定电池温度为止的期间,通过设备而成为了比较高温的制冷剂被向电池供给。因而,能够将通过设备而成为了比较高温的制冷剂的热向电池高效地提供。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有助于发明的理解,对于与实施方式对应的发明的构成,以写在括号内的方式添加了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号,但发明的各构成要素不限于由所述标号规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其他特征及附带的优点将会根据参照以下的附图而记述的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容易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装置的车辆的整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图。
图3是与图2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4是与图2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5是与图2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6是与图2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7是与图2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8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图2所示的ECU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图。
图17是与图16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图18是与图16同样的图,且是示出了冷却水等的流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内燃机循环回路,12…内燃机散热器,21…电池循环回路,31…设备循环回路,32…设备散热器,40…热泵,50…热交换装置,61…第1连结通路,62…第2连结通路,63…第3连结通路,65…第1控制阀,71…第1连结通路,72…第2连结通路,73…第3连结通路,75…第2控制阀,100…车辆,110…内燃机,120…电池,180…混合动力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以下,称作“实施装置”)进行说明。实施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车辆100。在车辆100搭载有内燃机110、电池120、功率控制单元130及驱动桥(英文:Transaxle)140。
功率控制单元130(以下,称作“PCU130”)包括变换器、升压转换器及DC/DC转换器等。驱动桥140包括2个电动发电机(以下,分别称作“第1MG”及“第2MG”)及动力分配机构等。动力分配机构例如是行星齿轮机构。
车辆100是由从内燃机110、第1MG及第2MG输出的动力驱动的所谓混合动力车辆。
动力分配机构将从内燃机110经由输出轴150而向动力分配机构输入的转矩(以下,称作“内燃机转矩”)以预定比例(预定的分配特性)分配成“使动力分配机构的输出轴旋转的转矩”和“驱动第1MG作为发电机的转矩”。
动力分配机构将“内燃机转矩”及“从第2MG输入到动力分配机构的转矩”经由车轮驱动轴160而向左右的前轮170(以下,称作“驱动轮170”)传递。动力分配机构是公知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177026号公报等)。
第1MG及第2MG分别是永磁体式同步电动机,经由PCU130的变换器而与电池120连接。
第1MG主要用作发电机。在第1MG用作发电机的情况下,利用车辆的行驶能或内燃机转矩等外力使第1MG的旋转轴旋转,生成电力。生成的电力经由PCU130的变换器而充入电池120。此外,第1MG也用作马达(电动机)。在第1MG用作马达的情况下,第1MG由经由PCU130的变换器而从电池120供给的电力驱动。
第2MG主要用作马达(电动机)。在第2MG用作马达的情况下,第2MG由经由PCU130的变换器而从电池120供给的电力驱动。此外,第2MG也用作发电机。在第2MG用作发电机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外力使第2MG的旋转轴旋转,从而第2MG生成电力。生成的电力经由PCU130的变换器而充入电池120。
如图2所示,变换器连接于ECU90。ECU90是电子控制单元的简称,是具有包括CPU、ROM、RAM、备用RAM(B-RAM)及接口(Interface)等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电子控制电路。CPU通过执行储存于存储器(ROM)的指令(例程)来实现后述的各种功能。
变换器的工作由ECU90控制。ECU90通过控制变换器的工作来控制第1MG的工作及第2MG的工作。
如图2所示,实施装置具备内燃机温度控制装置10、电池温度控制装置20、设备温度控制装置30及热交换装置50。
<内燃机温度控制装置>
内燃机温度控制装置10具备内燃机循环回路11、内燃机散热器12、内燃机泵13、内燃机切断阀14及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
在内燃机110正在运转的情况下,内燃机110会发热。内燃机110在其温度Teng维持在比零度高的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时良好地工作。内燃机循环回路11是为了将内燃机110的温度Teng(以下,称作“内燃机温度Teng”)控制成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的温度而使“所谓的冷却水及冷却液等制冷剂”循环的回路。
以下,使用“所谓的冷却水”作为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及后述的循环回路等”中循环的制冷剂来说明实施装置,但该制冷剂只要是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液体(即,热交换液)即可。
内燃机循环回路11由“形成于内燃机110的内燃机通路15”“形成于内燃机散热器12的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将内燃机通路15的出口连结于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入口的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将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出口连结于内燃机通路15的入口的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及“将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连结的内燃机旁通通路19”形成。
内燃机切断阀14在“后述的第1连结通路61与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的连接部分”与“内燃机散热器12”之间配设于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
在内燃机切断阀14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被开放,因此从内燃机通路15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而向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流入。另一方面,在内燃机切断阀14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而从内燃机通路15向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流动被切断。
内燃机泵13在“后述的第1连结通路71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的连接部分”与“内燃机110”之间配设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
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配设于内燃机旁通通路19。
在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内燃机旁通通路19被开放,因此在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中流动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内燃机旁通通路19而向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流入。在冷却水在内燃机旁通通路19中流动的期间,冷却水不会在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中流动。另一方面,在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内燃机旁通通路19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内燃机旁通通路19而从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向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的流动被切断。
<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电池温度控制装置20具备电池循环回路21、热泵40、电池泵23及电池切断阀24。
在从电池120向第1MG或第2MG供给着电力的情况下,电池120会发热。电池120在其温度Tbat维持在比零度高的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时能够向第1MG或第2MG高效地供给电力。电池循环回路21是为了将电池120的温度Tbat(以下,称作“电池温度Tbat”)控制成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的温度而使冷却水循环的回路。
电池循环回路21由“形成于电池120的电池通路25”“形成于热泵40的蒸发器41的蒸发器通路26”、“将蒸发器通路26的出口连结于电池通路25的入口的第1电池循环通路27”及“将电池通路25的出口连接于蒸发器通路26的入口的第2电池循环通路28”形成。
电池切断阀24在“后述的第2连结通路62与第1电池循环通路27的连接部分”与“蒸发器41”之间配设于第1电池循环通路27。
在电池切断阀24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被开放,因此从蒸发器通路26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而向电池通路25流入。另一方面,在电池切断阀24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而从蒸发器通路26向电池通路25的流动被切断。
电池泵23在“后述的第2连结通路72与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的连接部分”与“电池120”之间配设于第2电池循环通路28。
<热泵>
热泵40具备蒸发器41、冷凝器42、压缩机43及膨胀阀44。而且,热泵40具备将蒸发器41的热介质出口连结于冷凝器42的热介质入口的第1热泵通路47及将冷凝器42的热介质出口连结于蒸发器41的热介质入口的第2热泵通路48。
压缩机43配设于第1热泵通路47。
膨胀阀44配设于第2热泵通路48。
<设备温度控制装置>
设备温度控制装置30具备设备循环回路31、设备散热器32、设备泵33、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
在包括PCU130及驱动桥140的混合动力设备180正在工作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设备180会发热。混合动力设备180在其温度Tdev维持在比零度高的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时良好地工作。设备循环回路31是为了将混合动力设备180的温度Tdev(以下,称作“设备温度Tdev”)控制成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的温度而使冷却水循环的回路。
设备循环回路31由“形成于混合动力设备180的设备通路35”“形成于设备散热器32的设备散热器通路36”“将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出口连结于设备通路35的第1设备循环通路37”“将设备通路35的出口连结于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入口的第2设备循环通路38”及“将第1设备循环通路37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连结的设备旁通通路39”形成。
设备切断阀34在“后述的第3连结通路63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的连接部分”与“设备散热器32”之间配设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
在设备切断阀34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被开放,因此从设备散热器通路36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而向设备通路35流入。另一方面,在设备切断阀34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而从设备散热器通路36向设备通路35的流动被切断。
设备泵33在“后述的第3连结通路73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的连接部分”与“混合动力设备180”之间配设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
设备旁通切断阀34b配设于设备旁通通路39。
在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设备旁通通路39被开放,因此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的冷却水能够经由设备旁通通路39而向第1设备循环通路37流入。在冷却水在设备旁通通路39中流动的期间,冷却水不会在设备散热器通路36中流动。另一方面,在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设备旁通通路39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设备旁通通路39而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向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的流动被切断。
<热交换装置>
热交换装置50具备第1连结回路60、第1控制阀65、第2连结回路70及第2控制阀75。
<第1连结回路>
第1连结回路60是使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向电池循环回路21及设备循环回路31的任一方或双方循环的回路。
第1连结回路60由第1连结通路61、第2连结通路62、第3连结通路63及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形成。
第1连结通路61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
第2连结通路62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1电池循环通路27,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
第3连结通路63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
在第1控制阀65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时,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经由“第1连结通路61、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及第2连结通路62”而与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连通。
在第1控制阀65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时,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经由“第3连结通路63、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及第2连结通路62”而与第1电池循环通路27连通。
在第1控制阀65被设定为切断位置时,“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第1电池循环通路27及第1设备循环通路37之间的连通”被切断。
<第2连结回路>
第2连结回路70是使在电池循环回路21中循环的冷却水及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任一方或双方向内燃机循环回路11循环的回路。
第2连结回路70由第1连结通路71、第2连结通路72、第3连结通路73及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形成。
第1连结通路71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
第2连结通路72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2电池循环通路28,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
第3连结通路73在其一端处连接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在其另一端处连接于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
在第2控制阀75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时,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经由“第2连结通路72、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及第1连结通路71”而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连通。
在第2控制阀75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时,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经由“第3连结通路73、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及第2连结通路72”而与第2电池循环通路28连通。
在第2控制阀75被设定为切断位置时,“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第2电池循环通路28及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之间的连通”被切断。
<传感器>
内燃机温度传感器91配设于“内燃机通路15的出口”与“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与第1连结通路61的连接部分”之间的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温度传感器91电连接于ECU90。内燃机温度传感器91检测在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将表示该温度的信号向ECU90输出。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在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在本例中,ECU90取得在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作为内燃机温度Teng。
电池温度传感器92配设于“电池通路25的出口”与“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与第2连结通路72的连接部分”之间的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电池温度传感器92电连接于ECU90。电池温度传感器92检测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并将表示该温度的信号向ECU90输出。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在本例中,ECU90取得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作为电池温度Tbat。
设备温度传感器93配设于“设备通路35的出口”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与第3连结通路73的连接部分”之间的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温度传感器93电连接于ECU90。设备温度传感器93检测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并将表示该温度的信号向ECU90输出。ECU90基于该信号来取得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在本例中,ECU90取得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作为设备温度Tdev。
<实施装置的工作的概要>
接着,对实施装置的工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内燃机运转>
在要求了内燃机110的运转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开始内燃机110的运转(以下,称作“内燃机运转”)。另一方面,在不再要求内燃机运转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停止内燃机运转。
<第1MG驱动>
如先前所述,在驱动第1MG的情况下,在第1MG的驱动中使用电池120的电力。电池120在其温度Tbat处于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时能够高效地将电力向第1MG供给。
于是,在要求了第1MG的驱动时电池温度Tbat比预定温度范围Wbat的下限温度(以下,称作“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实施装置使第1MG的驱动停止。并且,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了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时,实施装置开始第1MG的驱动。另一方面,在不再要求第1MG的驱动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停止第1MG的驱动。
<第2MG驱动>
如先前所述,在驱动第2MG的情况下,在第2MG的驱动中使用电池120的电力。电池120在其温度Tbat处于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时能够高效地将电力向第2MG供给。
于是,在要求了第2MG的驱动时电池温度Tbat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实施装置使第2MG的驱动停止。并且,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了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时,实施装置开始第2MG的驱动。另一方面,在不再要求第2MG的驱动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停止第2MG的驱动。
<内燃机预热要求>
如先前所述,内燃机110在其温度Teng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时良好地工作。于是,在存在使内燃机110运转的要求(以下,称作“内燃机运转要求”)因此内燃机110正在运转时内燃机温度Teng比预定温度范围Weng的下限温度(以下,称作“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存在使内燃机温度Teng上升的要求(以下,称作“内燃机预热要求”)。
另一方面,在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时内燃机温度Teng为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以上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即,存在冷却内燃机110的要求)。
<电池预热要求>
而且,如先前所述,电池120在其温度Tbat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时能够向第1MG或第2MG高效地供给电力。于是,在要求了第1MG或第2MG的驱动因此存在使用电池120的电力的要求(以下,称作“电池使用要求”)时电池温度Tbat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存在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要求(以下,称作“电池预热要求”)。
另一方面,在存在电池使用要求时电池温度Tbat为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即,存在冷却电池120的要求)。
<设备预热要求>
而且,如先前所述,混合动力设备180(以下,仅称作“设备180”)在其温度Tdev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时良好地工作。于是,在存在电池使用要求时设备温度Tdev比预定温度范围Wdev的下限温度(以下,称作“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低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存在使设备温度Tdev上升的要求(以下,称作“设备预热要求”)。
另一方面,在存在电池使用要求时设备温度Tdev为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以上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判定为不存在设备预热要求(即,存在冷却设备180的要求)。
在本例中,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及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是比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的温度。
<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的情况>
在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冷却电池120的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而且,实施装置将电池切断阀24设定为开阀位置,使压缩机43工作,并且使电池泵23工作。由此,如图3中由箭头所示,从电池泵23排出后的冷却水在电池循环回路21中循环。即,从电池泵2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蒸发器通路26、第1电池循环通路27、电池通路25及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并被向电池泵23取入。
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与电池温度Tbat相应的量(以下,称作“目标流量Rbat_tgt”)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更具体而言,实施装置以使得在电池温度Tbat高的情况下与电池温度Tbat低的情况相比电池泵23的排出流量Rbat变大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上述目标流量Rbat_tgt被设定为将电池温度Tbat维持在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以上的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的量。
另一方面,如图3中由箭头所示,从压缩机43排出后的热介质依次在第1热泵通路47、冷凝器42、第2热泵通路48、蒸发器41及第1热泵通路47中流动,并被向压缩机43取入。
热介质通过在从压缩机43排出时被压缩而成为高压且高温的介质。该高压且高温的热介质在通过冷凝器42的期间将热向外部气体放出而冷凝,由此成为高压且低温的介质。该高压且低温的热介质在通过配设于第2热泵通路48的膨胀阀44时膨胀,由此成为低压且低温的介质。该低压且低温的热介质在通过蒸发器41的期间从在蒸发器通路26中流动的冷却水夺走热而蒸发,由此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这样,在电池循环回路21中循环的冷却水在蒸发器通路26中由蒸发器41冷却,该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此时,通过蒸发器通路2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且其流量比较大,因此蒸发器41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大。因此,由供给到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来冷却电池120。并且,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被控制成将电池温度Tbat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的量(即,目标流量Rbat_tgt)。因而,电池温度Tbat被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bat内。
<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
在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使内燃机泵13工作。
由此,如图3中由箭头所示,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旁通通路19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由此,最小流量Reng_min的冷却水以不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方式被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朝向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上升。
在本例中,最小流量Reng_min被设定为比零大的值,但也可以是零。
<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也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冷却内燃机110的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闭阀位置,使内燃机泵13工作。
由此,如图4中由箭头所示,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与内燃机温度Teng相应的量(以下,称作“目标流量Reng_tgt”)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上述目标流量Reng_tgt被设定为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在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以上的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的量。因此,实施装置以使得在内燃机温度Teng高的情况下与内燃机温度Teng低的情况相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变大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由此,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在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中由内燃机散热器12冷却,该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此时,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且其流量比较大,因此内燃机散热器12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大。因此,由供给到内燃机通路15的冷却水来冷却内燃机110。并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被控制成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的量(即,目标流量Reng_tgt)。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被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
<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
在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开阀位置,使设备泵33工作。
由此,如图3中由箭头所示,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即,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旁通通路39、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设备通路35及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并被向设备泵3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由此,最小流量Rdev_min的冷却水以不通过设备散热器32的方式被向设备通路35供给。因而,设备温度Tdev朝向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上升。
在本例中,最小流量Rdev_min被设定为比零大的值,但也可以是零。
<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不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也不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冷却设备180的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闭阀位置,使设备泵33工作。
由此,如图4中由箭头所示,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即,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散热器通路36、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设备通路35及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并被向设备泵3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与设备温度Tdev相应的量(以下,称作“目标流量Rdev_tgt”)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更具体而言,实施装置以使得在设备温度Tdev高的情况下与设备温度Tdev低的情况相比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变大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上述目标流量Rdev_tgt被设定为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在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以上的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的量。
由此,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的冷却水在设备散热器通路36中由设备散热器32冷却,该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设备通路35供给。此时,通过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且其流量比较大,因此设备散热器32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大。因此,由供给到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来冷却设备180。并且,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被控制成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的量(即,目标流量Rdev_tgt)。因而,设备温度Tdev被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
<存在电池预热要求的情况>
<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
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而且,实施装置将电池切断阀24及设备切断阀34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使电池泵23工作。此时,实施装置使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除此之外,实施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开阀位置,使内燃机泵13工作。
由此,从电池泵23及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如图5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即,从电池泵2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第2连结通路72、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第3连结通路73、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通路35、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第3连结通路63、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第2连结通路62、第1电池循环通路27、电池通路25及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并被向电池泵23取入。
另一方面,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预定流量Rbat_da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预定流量Rbat_dan被设定为适合于利用在通过设备通路35之后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的冷却水来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例如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
由此,在通过设备通路35时由设备180加热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并且,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被控制成适合于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即,预定流量Rbat_dan)。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此外,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时,不再存在电池预热要求,因此如先前所述,实施装置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设定为切断位置,使设备泵33工作。
而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eng_tgt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由此,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在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中由内燃机散热器12冷却,该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此时,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且其流量比较大,因此内燃机散热器12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大。因此,由供给到内燃机通路15的冷却水来冷却内燃机110。并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被控制成将内燃机温度Teng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的量(即,目标流量Reng_tgt)。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被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eng内。
此外,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在本例中,通过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从而使得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不向电池循环回路21供给。然而,为了将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热用于电池120的预热,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不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第1连结通路61及第1连结通路71将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而将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向电池循环回路21供给。
<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在电池温度Tbat比低于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的预定温度(以下,称作“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低的期间,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而且,实施装置将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使电池泵23工作。此时,实施装置使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除此之外,实施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使内燃机泵13工作。
由此,从电池泵23排出后的冷却水如图6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即,从电池泵2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第2连结通路72、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第3连结通路73、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通路35、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第3连结通路63、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第2连结通路62、第1电池循环通路27、电池通路25及第2电池循环通路28中流动,并被向电池泵2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上述预定流量Rbat_da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由此,在通过设备通路35时由设备180加热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并且,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被控制成适合于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另一方面,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如图6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旁通通路19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由此,最小流量Reng_min的冷却水以不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方式被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朝向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上升。
之后,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了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时,实施装置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而且,实施装置一边将“内燃机切断阀14、电池切断阀2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维持为闭阀位置,一边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除此之外,实施装置一边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且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一边使设备泵33工作,另一方面,使电池泵23的工作停止。
由此,从内燃机泵13及设备泵33排出的冷却水如图7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第1连结通路61、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第2连结通路62、第1电池循环通路27、电池通路25、第2电池循环通路28、第2连结通路72、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第1连结通路71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另一方面,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散热器通路36、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设备通路35及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并被向设备泵3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预定流量Reng_da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预定流量Reng_dan被设定为适合于利用在通过内燃机通路15之后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的冷却水来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例如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
由此,在通过内燃机通路15时由内燃机110加热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并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被控制成适合于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即,预定流量Reng_dan)。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由此,例如,在同时要求了内燃机运转和第1MG或第2MG的驱动时内燃机温度Teng比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且电池温度Tbat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为止的期间,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仅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被维持为最小流量Reng_min。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以大的上升率上升,因此从内燃机110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被抑制为少量。
并且,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之后,通过内燃机通路15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该冷却水的热向电池120提供。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的上升率变小。然而,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了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时,内燃机温度Teng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温度。因而,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之后,从内燃机110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也被抑制为少量。
另一方面,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为止的期间,不向电池通路25供给在通过内燃机通路15时由内燃机110发出的热加热而成为了高温的冷却水。然而,供给在通过设备通路35时由设备180发出的热加热而成为了比较高温的冷却水。因而,即使通过内燃机通路15后的冷却水不向电池通路25供给,电池温度Tbat也会上升。
并且,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之后,通过内燃机通路15而成为了高温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因而,电池温度Tbat以大的上升率上升。
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为止的期间,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冷却水循环,整体上能够一边将从内燃机110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抑制为少量,一边使电池温度Tbat迅速上升至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
此外,在此时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由此,通过设备散热器通路36而被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设备通路35供给,但通过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低且其流量为最小流量,因此设备散热器32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非常小。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设备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即,在正在要求设备180的冷却的情况下),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dev_tgt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由此,在设备循环回路31中循环的冷却水在设备散热器通路36中由设备散热器32冷却,该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向设备通路35供给。此时,通过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且其流量比较大,因此设备散热器32中的冷却水的冷却程度大。因此,由供给到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来冷却设备180。并且,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被控制成将设备温度Tdev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的量(即,目标流量Rdev_tgt)。因而,设备温度Tdev被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Wdev内。
<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
接着,对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进行说明。实施装置的ECU90的CPU(以下,仅称作“CPU”)每当经过预定时间时执行图8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因此,在成为预定的定时后,CPU从图8的步骤800起开始处理而进入步骤805,判定是否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
在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0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810,判定内燃机温度Teng是否比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
在内燃机温度Teng比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低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1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15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25。
步骤815:CPU将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设定为“1”。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在其值为“1”的情况下,表示正在要求内燃机110的预热,在其值为“0”的情况下,表示没有要求内燃机110的预热,即正在要求内燃机110的冷却。
相对于此,在内燃机温度Teng为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1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20的处理。而且,在CPU执行步骤80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不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05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2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25。
步骤820:CPU将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设定为“0”。
CPU在进入步骤825后,判定是否存在电池使用要求。在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2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830,判定电池温度Tbat是否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
在电池温度Tbat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3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35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45。
步骤835:CPU将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设定为“1”。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在其值为“1”的情况下,表示正在要求电池120的预热,在其值为“0”的情况下,表示没有要求电池120的预热,即正在要求电池120的冷却。
相对于此,在电池温度Tbat为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3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40的处理。而且,在CPU执行步骤82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25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4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45。
步骤840:CPU将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设定为“0”。
CPU在进入步骤845后,判定是否存在电池使用要求。在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4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850,判定设备温度Tdev是否比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低。
在设备温度Tdev比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低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50中判定为“是”,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55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855:CPU将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设定为“1”。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在其值为“1”的情况下,表示正在要求设备180的预热,在其值为“0”的情况下,表示没有要求设备180的预热,即正在要求设备180的冷却。
相对于此,在设备温度Tdev为设备预热温度Tdev_dan以上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5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60的处理。而且,在CPU执行步骤84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845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86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8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860:CPU将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设定为“0”。
而且,CPU每当经过预定时间时执行图9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因此,在成为预定的定时后,CPU从步骤900起开始处理而进入步骤905,判定是否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且存在电池使用要求。
在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且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0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910,判定是否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1”且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1”。
在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1”且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10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915,执行图10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步骤915后,从图10的步骤1000起开始处理而进入步骤1005,判定电池温度Tbat是否为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以上。如先前所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被设定为比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低的温度。
在电池温度Tbat比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低的期间,CPU在步骤1005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40~步骤105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0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04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
步骤104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将“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050:CPU使内燃机泵13及电池泵23工作,使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另一方面,CPU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上述预定流量Rbat_da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05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在电池泵2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继续。而且,在CPU进入到步骤1050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相对于此,在电池温度Tbat成为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以上时,CPU在步骤1005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10~步骤102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025。
步骤101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
步骤101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及电池切断阀24”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020:CPU使内燃机泵13工作,使电池泵2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上述预定流量Reng_da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02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在电池泵2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CPU在进入到步骤1025后,判定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是否为“1”。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25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27及步骤103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0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027: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030: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030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继续。
相对于此,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025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032及步骤1035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0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032: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035: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dev_tgt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再次参照图9,在CPU执行步骤910的处理的时间点下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及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中的至少一方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10中判定为“否”而进入步骤920,判定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是否为“1”。
在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20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925,执行图11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步骤925后,从图11的步骤1100起开始处理,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110~步骤113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1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11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
步骤1120: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130:CPU使内燃机泵13及电池泵23工作,使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eng_tgt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另一方面,CPU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上述预定流量Rbat_da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13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在电池泵2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继续,在设备泵3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再次参照图9,在CPU执行步骤920的处理的时间点下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20中判定为“否”而进入步骤930,执行图12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步骤930后,从图12的步骤1200起开始处理,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10~步骤123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240。
步骤121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
步骤1220:CPU将电池切断阀24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230:CPU使电池泵23及压缩机4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最小流量Rbat_mi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230的时间点下、电池泵2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继续,在压缩机4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继续。
CPU在进入步骤1240后,判定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是否为“1”。在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40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45及步骤125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270。
步骤124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250:CPU使内燃机泵1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25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
相对于此,在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40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55及步骤126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270。
步骤125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260:CPU使内燃机泵1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eng_tgt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25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
CPU在进入到步骤1270后,判定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是否为“1”。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70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75及步骤128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2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275: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280: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280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继续。
相对于此,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270中判定为“否”,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285及步骤129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2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285: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290: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dev_tgt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290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继续。
再次参照图9,在CPU执行步骤90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不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或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05中判定为“否”而进入步骤935,判定是否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且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
在存在内燃机运转求且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3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940,执行图13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步骤940后,从图13的步骤1300起开始处理,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310~步骤133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340。
步骤131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
步骤1320:CPU将“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330:CPU使电池泵23、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330的时间点下、电池泵2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设备泵3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CPU在进入到步骤1340后,判定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是否为“1”。在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340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345及步骤135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3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34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350:CPU使内燃机泵1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此外,在CPU执行步骤1350的处理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
相对于此,在内燃机预热要求标志Xeng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340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355及步骤136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3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35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360:CPU使内燃机泵1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eng_tgt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此外,在CPU执行步骤1360的处理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
再次参照图9,在CPU执行步骤93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不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或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35中判定为“否”而进入步骤945,判定是否不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且存在电池使用要求。
在不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且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45中判定为“是”而进入步骤950,执行图14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到步骤950后,从图14的步骤1400起开始处理,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405及步骤1410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415。
步骤1405: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及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410: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停止。
此外,在CPU执行步骤1410的处理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CPU在进入到步骤1415后,判定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是否为“1”。在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415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420~步骤143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4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42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2连结位置。
步骤1425:CPU将“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430:CPU使电池泵23工作,使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此时,CPU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上述预定流量Rbat_da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430的时间点下、电池泵2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继续,在设备泵3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另一方面,在CPU执行步骤141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电池预热要求标志Xbat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415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435~步骤1445的处理。之后,CPU进入步骤1450。
步骤1435: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
步骤1440:CPU将电池切断阀24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445:CPU使电池泵23及压缩机4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bat_tgt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445的时间点下、电池泵2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继续,在压缩机4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继续。
CPU在进入到步骤1450后,判定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是否为“1”。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1”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450中判定为“是”,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452及步骤1455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4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452: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455: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455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继续。
相对于此,在设备预热要求标志Xdev的值为“0”的情况下,CPU在步骤1450中判定为“否”,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457及步骤146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4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457:CPU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闭阀位置。
步骤1460:CPU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CPU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上述目标流量Rdev_tgt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460的时间点下设备泵33正在工作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继续。
再次参照图9,在CPU执行步骤945的处理的时间点下存在内燃机运转要求或不存在电池使用要求的情况下,CPU在步骤945中判定为“否”而进入步骤955,执行图15中由流程图所示的例程。
因此,CPU在进入步骤955后,从图15的步骤1500起开始处理,依次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1510~步骤1530的处理。之后,CPU经由步骤1595而进入图9的步骤995,暂且结束本例程。
步骤1510:CPU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
步骤1520:CPU将“内燃机切断阀14、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电池切断阀24、设备切断阀34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开阀位置。
步骤1530:CPU使“内燃机泵13、电池泵23、设备泵33及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
此外,在CPU进入到步骤1530的时间点下、内燃机泵1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电池泵2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电池泵2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设备泵3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设备泵3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在压缩机43的工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CPU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
以上是实施装置的具体的工作。通过实施装置执行图10的例程,从而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为止的期间,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仅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向电池通路25供给因通过设备通路35而成为了比较高温的冷却水。并且,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之后,向电池通路25供给因通过内燃机通路15而成为了高温的冷却水。因而,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为止的期间,从内燃机110排出的排气中的排放物的量被抑制为少量,且电池温度Tbat迅速达到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上述实施装置通过经由热交换装置50将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电池循环回路21连结,来将“通过内燃机通路1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然而,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配设成能够使“通过内燃机通路15后的冷却水”和“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流动的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构成为通过使“通过内燃机通路15后的冷却水”和“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向热交换器流动来将“通过内燃机通路1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另外,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包括配设于内燃机循环回路11的蒸发器、配设于电池循环回路21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膨胀阀的热泵。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构成为,通过使压缩机工作,在蒸发器中从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内流动的冷却水夺走热,在冷凝器中向在电池循环回路21内流动的冷却水提供热,来将“通过内燃机通路1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而且,上述实施装置通过经由热交换装置50将电池循环回路21与设备循环回路31连结来将“通过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然而,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配设成能够使“通过电池通路25后的冷却水”和“通过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流动的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构成为通过使“通过电池通路25后的冷却水”和“通过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向热交换器流动来将“通过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另外,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包括配设于设备循环回路31的蒸发器、配设于电池循环回路21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膨胀阀的热泵。在该情况下,实施装置构成为,通过使压缩机工作,在蒸发器中从在设备循环回路31内流动的冷却水夺走热,在冷凝器中向在电池循环回路21内流动的冷却水提供热,来将“通过设备通路35的冷却水的热”向“通过电池通路25的冷却水”提供。
而且,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不具备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中的任一方。
而且,上述实施装置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为止的期间,将通过设备通路35后的冷却水向电池通路25供给。
然而,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且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在直到电池温度Tbat达到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为止的期间,通过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将电池切断阀24设定为开阀位置,使电池泵23工作,来将仅在电池循环回路21中循环的冷却水向电池通路25供给。在该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电池泵2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bat成为最小流量Rbat_min的方式控制电池泵23的工作。此外,在该情况下,上述实施装置构成为将设备切断阀34设定为开阀位置,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上述实施装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而且,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图16所示的温度控制装置。在该情况下,电池120以使电池通路25包含于“设备通路35与设备泵33之间的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的方式配设。而且,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将蒸发器通路26的出口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连结,第2蒸发器循环通路28b将蒸发器通路26的入口与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连结。除此之外,在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配设有蒸发器切断阀24a。
在蒸发器切断阀24a被设定为开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被开放,因此从蒸发器通路26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而向第1设备循环通路37流入。另一方面,在蒸发器切断阀24a被设定为闭阀位置的情况下,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被封闭,因此冷却水经由第1蒸发器循环通路27a而从蒸发器通路26向第1设备循环通路37的流动被切断。
另外,在该温度控制装置中,在第1控制阀65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时,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经由“第1连结通路61、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及第3连结通路63”而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连通。
在第1控制阀65被设定为切断位置时,“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与第1设备循环通路37之间的连通”被切断。
而且,在第2控制阀75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时,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经由“第3连结通路73、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及第1连结通路71”而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连通。
在第2控制阀75被设定为切断位置时,“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与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之间的连通”被切断。
该温度控制装置在存在电池预热要求时存在内燃机预热要求的情况下,在电池温度Tbat比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低的期间,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切断位置。而且,温度控制装置将蒸发器切断阀24a及设备切断阀34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将设备旁通切断阀34b设定为开阀位置,使设备泵33工作。此时,温度控制装置使压缩机43的工作停止。除此之外,温度控制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设定为闭阀位置,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设定为开阀位置,使内燃机泵13工作。
由此,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如图17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即,从设备泵3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设备循环通路38、设备旁通循环通路39、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设备通路35、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电池通路25及第2设备循环通路38中流动,并被向设备泵3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温度控制置以使得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成为上述最小流量Rdev_min的方式控制设备泵33的工作。
由此,最小流量Rdev_min的冷却水以不通过设备散热器通路36的方式被向设备通路35供给,在通过设备通路35时由设备180加热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并且,来自设备泵3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dev被控制成最小流量Rdev_min。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另一方面,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如图17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内燃机旁通通路19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在该情况下,温度控制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最小流量Reng_mi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
由此,最小流量Reng_min的冷却水以不通过内燃机散热器通路16的方式被向内燃机通路15供给。因而,内燃机温度Teng朝向内燃机预热温度Teng_dan而上升。
之后,在电池温度Tbat达到了连结切换温度Tbat_th时,温度控制装置将第1控制阀65及第2控制阀75分别设定为第1连结位置。而且,温度控制装置将“内燃机切断阀14、蒸发器切断阀24a及设备切断阀34”维持为闭阀位置,并将内燃机旁通切断阀14b及设备旁通切断阀34b分别设定为闭阀位置。除此之外,温度控制装置一边使内燃机泵13的工作继续且使压缩机43的工作的停止继续,一边使设备泵33停止。
由此,从内燃机泵13排出的冷却水如图18中由箭头所示那样循环。
即,从内燃机泵13排出后的冷却水依次在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内燃机通路15、第1内燃机循环通路17、第1连结通路61、第1控制阀65的内部通路、第3连结通路63、第1设备循环通路37、设备通路35、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电池通路25、第2设备循环通路38、第3连结通路73、第2控制阀75的内部通路、第1连结通路71及第2内燃机循环通路18中流动,并被向内燃机泵13取入。
并且,在该情况下,温度控制装置以使得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成为预定流量Reng_dan的方式控制内燃机泵13的工作。预定流量Reng_dan被设定为适合于利用在通过内燃机通路15之后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的冷却水来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例如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
由此,在通过内燃机通路15时由内燃机110加热后的冷却水被向电池通路25供给。并且,来自内燃机泵13的冷却水的排出流量Reng被控制成适合于使电池温度Tbat上升的流量(即,预定流量Reng_dan)。因而,电池温度Tbat朝向电池预热温度Tbat_dan上升。
由此,也能够得到与通过上述实施装置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而且,上述实施装置也可以具备提供用于对车辆100的室内进行制热的热的制热装置(日文:暖房装置)。在该情况下,制热装置具备使从内燃机通路15流出的冷却水循环的制热回路,并在该制热回路具备加热器芯。加热器芯由从内燃机通路15流出的冷却水的热加热。在由驾驶员要求了车辆100的室内的制热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风扇将空气吹到加热器芯来加热空气,并将该空气向车辆100的室内放出。
而且,制热装置也可以具备对通过加热器芯的冷却水进行电加热的电加热器。
而且,上述实施装置的热泵40也可以具备用于冷却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蒸发器。另外,上述实施装置的热泵40也可以具备用于加热在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中循环的冷却水的冷凝器。除此之外,上述实施装置的热泵40也可以具备用于对车辆100的室内进行制冷的蒸发器。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
内燃机循环回路,包括为了将搭载于车辆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在预定内燃机温度范围内而设置于所述内燃机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设置于第1冷却装置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
电池循环回路,包括为了将搭载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的温度控制在预定电池温度范围内而设置于所述电池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设置于第2冷却装置且供制冷剂通过的通路;
内燃机热交换装置,进行作为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之间的热交换的内燃机热交换;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制冷剂的流动及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
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为内燃机预热温度以上时所述电池的温度比电池预热温度低的情况下,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比低于所述电池预热温度的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情况下,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为所述预定电池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具备: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连结而使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电池循环回路流入;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连结而使在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流入;及内燃机连结控制阀,控制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与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的连结,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
通过利用所述内燃机连结控制阀将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的流通切断从而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通过利用所述内燃机连结控制阀使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内燃机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内燃机连结通路流通从而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比所述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情况下,将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控制成最小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第1冷却装置是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的散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第2冷却装置是具备配设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的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及膨胀阀的热泵。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车辆还具备包括马达的设备,
该温度控制装置还具备:
设备循环回路,为了将所述设备的温度控制在预定设备温度范围内而使制冷剂以通过所述设备和第3冷却装置的方式循环;及
设备热交换装置,进行作为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之间的热交换的设备热交换,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
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比所述预定电池温度低的情况下,以使得不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而进行所述设备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及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所述设备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所述内燃机预热温度低时所述电池的温度达到了所述预定电池温度的情况下,以使得进行所述内燃机热交换的方式一边控制所述内燃机热交换装置的工作一边使制冷剂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及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具备:第1设备连结通路,将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连结而使在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电池循环回路流入;第2设备连结通路,将所述设备循环回路与所述电池循环回路连结而使在所述电池循环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所述设备循环回路流入;及设备连结控制阀,控制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设备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设备连结通路的流通,
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设备连结控制阀使制冷剂经由所述第1设备连结通路及所述第2设备连结通路流通从而以使得进行所述设备热交换的方式控制所述设备热交换装置的工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4290 | 2018-03-12 | ||
JP2018044290A JP6992615B2 (ja) | 2018-03-12 | 2018-03-12 | 車両の温度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5751A true CN110265751A (zh) | 2019-09-20 |
CN110265751B CN110265751B (zh) | 2022-03-15 |
Family
ID=6770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618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265751B (zh) | 2018-03-12 | 2019-01-23 |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08599B2 (zh) |
JP (1) | JP6992615B2 (zh) |
CN (1) | CN110265751B (zh) |
DE (1) | DE1020191061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6443B (zh) * | 2019-09-25 | 2022-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温控系统 |
IT201900018713A1 (it) * | 2019-10-14 | 2021-04-14 | Ind Saleri Italo Spa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fluidico di un veicolo |
DE102020212968A1 (de) | 2020-10-14 | 2022-04-1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strang für eine Arbeitsmaschin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s Antriebsstrangs und Arbeitsmaschine |
CN115465090B (zh) * | 2021-10-29 | 2023-08-08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JP7520169B1 (ja) | 2023-02-14 | 2024-07-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装置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
WO2024185279A1 (ja) * | 2023-03-09 | 2024-09-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熱管理システム |
WO2024185280A1 (ja) * | 2023-03-09 | 2024-09-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熱管理システ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1542A (ja) * | 2009-12-14 | 2011-06-23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
CN103085679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电池预热装置及电池预热方法 |
JP2014037182A (ja) * | 2012-08-13 | 2014-02-27 | Calsonic Kansei Corp | 電動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
CN105848957A (zh) * | 2014-01-15 | 2016-08-10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4210B2 (en) * | 1999-06-07 | 2002-05-28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vehicular battery |
JP3910384B2 (ja) * | 2000-10-13 | 2007-04-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
JP2005083318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Toyota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EP2022041A1 (en) | 2006-04-14 | 2009-02-11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election of tonal components in an audio spectrum for harmonic and key analysis |
JP4958637B2 (ja) * | 2007-05-26 | 2012-06-2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カー |
JP2011173543A (ja) * | 2010-02-25 | 2011-09-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池冷却/加温装置 |
US20110206951A1 (en) * | 2010-02-25 | 2011-08-25 | Peter Ford | Hybrid vehicle battery heater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
JP5725831B2 (ja) * | 2010-12-15 | 2015-05-27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6014602B2 (ja) * | 2010-12-29 | 2016-10-25 | シェンゼェン ビーワイディー オート 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バッテリー温度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を備える車両 |
JP2013119259A (ja) * | 2011-12-06 | 2013-06-17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車載用バッテリ温度調整装置 |
JP5682581B2 (ja) | 2012-02-28 | 2015-03-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
JP2013184679A (ja) * | 2012-03-12 | 2013-09-19 | Aisin Seiki Co Ltd | 電気車両の温度調節装置および電気車両の温度調節方法 |
JP2013203287A (ja) * | 2012-03-29 | 2013-10-07 | Denso Corp |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制御装置 |
JP5867305B2 (ja) * | 2012-06-20 | 2016-02-2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
US9090162B2 (en) * | 2012-08-09 | 2015-07-28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y pack condensation prevention |
JP2014158393A (ja) * | 2013-02-18 | 2014-08-2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車両、および電池ユニットの温度制御方法 |
JP5962556B2 (ja) * | 2013-03-19 | 2016-08-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
JP6079417B2 (ja) * | 2013-05-07 | 2017-02-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
DE112014002672T5 (de) | 2013-06-04 | 2016-02-18 | Denso Corporation | Fahrzeugwärme-Managementsystem |
JP5949668B2 (ja) | 2013-06-04 | 2016-07-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
JP5991336B2 (ja) * | 2014-03-18 | 2016-09-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9291256B2 (en) * | 2014-03-24 | 2016-03-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for preheating a powertrain |
JP2016003603A (ja) * | 2014-06-16 | 2016-01-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 |
US20160031340A1 (en) * | 2014-07-30 | 2016-02-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unning state of a coolant pump in a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ified vehicle |
JP2016112933A (ja) | 2014-12-11 | 2016-06-23 |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Daimler AG | 車両用バッテリの暖機装置 |
KR102519046B1 (ko) * | 2015-10-05 | 2023-04-06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수냉식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수 온도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
-
2018
- 2018-03-12 JP JP2018044290A patent/JP69926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04 US US16/239,583 patent/US108085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23 CN CN201910061805.XA patent/CN1102657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9-03-11 DE DE102019106110.5A patent/DE102019106110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21542A (ja) * | 2009-12-14 | 2011-06-23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
CN103085679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电池预热装置及电池预热方法 |
JP2014037182A (ja) * | 2012-08-13 | 2014-02-27 | Calsonic Kansei Corp | 電動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
CN105848957A (zh) * | 2014-01-15 | 2016-08-10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277184A1 (en) | 2019-09-12 |
JP2019156108A (ja) | 2019-09-19 |
CN110265751B (zh) | 2022-03-15 |
DE102019106110A1 (de) | 2019-09-12 |
US10808599B2 (en) | 2020-10-20 |
JP6992615B2 (ja) | 2022-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5751A (zh) |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 |
US20200168961A1 (en) |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2941791B (zh) | 电动车综合热循环系统 | |
US7870892B2 (en) | Climate control method for hybrid vehicles using thermoelectric devices | |
CN103174504B (zh) | 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器 | |
CN107839433A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7839432B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9795312B (zh) |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6169627A (zh) | 用于电气化车辆的车舱和电池冷却控制 | |
CN106080225A (zh) | Ev多模式热控制系统 | |
CN206501680U (zh) | 一种适用于混动车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206664207U (zh) | 一种车辆冷暖循环系统及汽车 | |
EP3878670B1 (en) | In-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 |
CN2102581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3859051B (zh) |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
KR20140106788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US11148655B2 (en) |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of vehicle | |
US11396227B2 (en) | Cooling apparatus of vehicle driving system | |
CN207433190U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8631021A (zh) | 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 |
CN111746297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
CN108263202A (zh) | 一种多增程器发动机冷却装置 | |
US11888139B2 (en) | Temperature adjustment circuit | |
CN219406082U (zh) |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117485094A (zh) | 一种分布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