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84192A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84192A CN118784192A CN202411111249.XA CN202411111249A CN118784192A CN 118784192 A CN118784192 A CN 118784192A CN 202411111249 A CN202411111249 A CN 202411111249A CN 118784192 A CN118784192 A CN 1187841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dma
- base station
- scheme
- cellular base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77 lo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涉及能够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二者的对称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设计。对称UL/DL设计可以针对使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进行分区。统一波形可以应用于UL和DL传输二者。还描述若干解调参考信号(DM‑RS)设计。还描述用于UL传输的混合模式。
Description
分案声明
本公开是针对申请号为202110070000.9的分案申请再次提出的分案申请,其中,该申请号为202110070000.9的分案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12月3日、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且申请号为201580078163.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使用各种标准和协议在网络节点(例如,传输站)与无线设备(例如,移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一些无线设备在下行链路(DL)传输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进行通信,而在上行链路(UL)传输中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进行通信。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进行信号传输的标准和协议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例如,802.16e、802.16m),其对于产业界常称为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通);以及IEEE 802.11标准,其对于产业界常称为WiFi。此外,当前正在开发第五代(5G)标准。
在3GPP无线接入网(RAN)LTE系统中,网络节点可以是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UTRAN)节点B(一般又表示为演进节点B、增强节点B、eNodeB或eNB)。网络节点可以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用户设备(UE)是这种无线设备的一个示例。下行链路(DL)传输可以是从网络节点(例如,eNodeB)到无线设备(例如,UE)的通信,上行链路(UL)传输可以是从无线设备到网络节点的通信。无线设备由网络节点所服务的地理区域可以称为小区。
在LTE系统中,可以经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将数据从eNodeB传输到UE。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可以用于确认数据被接收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或传输可以使用时分双工(TDD)或频分双工(FDD)。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所述蜂窝基站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对称UL/DL设计针对使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进行分区;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二者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确定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所述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该确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明显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一起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特征;并且其中:
图1a示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系统带宽上可以用于数据信道的复用方式;
图1b示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系统带宽上可以用于控制信道的复用方式;
图2示出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时域分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时域分区以及可动态指配的对称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域分区的TTI的示例;
图3示出识别可以应用于相应天线端口(AP)的正交覆盖码(OCC)的表;
图4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示例(选项2);
图5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选项3);
图6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选项4);
图7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选项5);
图8示出为了支持多达16个数据传输层而可以应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示例;
图9示出相对于频域具有较高相对密度的统一DM-RS图案的示例;
图10示出用于SC-FDMA和OFDMA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结构;
图11示出可以为上行链路传输分配的时间(横轴)资源和频率(纵轴)资源的资源图案;
图12示出根据示例的(例如,5G网络中的)蜂窝基站的功能;
图13示出根据示例的(例如,5G网络中的)蜂窝基站的功能;
图14示出根据示例的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SC-FDMA和OFDMA两者的用户设备(UE)的功能;
图15是示出用于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方案的无线帧及其关于时间和频率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16提供根据示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说明;
图17提供用户设备(UE)设备的示例说明。
现在将参照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文将使用具体语言来对其进行描述。然而,应理解,并非由此旨在限制其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公开并且描述一些实施例之前,应理解,所要求的主题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操作或材料,而是扩展到其等同物,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认识到的那样。还应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要素。流程图和处理中所提供的数字是在示出操作时为了清楚而提供的,不一定指示特定顺序或次序。
以下提供技术实施例的初始概述,然后稍后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技术实施例。该初始概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技术,而非旨在识别技术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旨在限制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
移动通信已经从早期语音系统显著演进到如今的高度复杂的通信平台。第四代长期演进(4G LTE)网络被部署在超过一百个国家中,以基于各个频谱体系而在各个频谱段分配中提供蜂窝服务。近来,已经提出关于第五代(5G)无线通信技术的细节。
5G无线通信系统正被设计为向各个用户和应用提供对5G网络所服务的区域中共享的信息和数据的接入。预期5G标准建立能够在不同时间在不同区域中容纳大量不同的(并且有时有冲突的)性能要求的统一网络和系统。这些多样的性能要求可以是由不同服务和应用、由给定区域中的无线设备的数量和类型、甚至由使用移动设备的人群的移动图案来驱动的。例如,主要住宅城郊区域中的蜂窝基站可能在居民离开前往附近城市中工作之前在早晨经历无线业务的高峰值负载达简短时间段,但是可能经历非常低的负载达一天中的多数时间,直到居民在晚上返回。
因此,正开发5G标准以包括能够克服现有无线网络的一些限制的技术组件和传输协议。通常,5G可以部分地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高级标准,并且将潜在地容纳附加无线接入技术(RAT)的使用。5G网络将旨在为丰富的各种无线设备和应用提供简单、快速且无缝的无线连接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系统、方法和技术提供可以应用在无线网络(例如,5G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方案。具体地说,本公开提供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解调参考信号(DM-RS)设计以及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模式的描述。
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
用于5G系统的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提供若干益处。例如,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允许5G接收机的实现方式得以简化,尤其是对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此外,对于时分双工(TDD)5G系统,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允许良好的干扰消除和减轻性能。这种干扰消除和减轻对于动态TDD系统(其中,不同小区可以使用不同的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切换点)和全双工(TDD)系统(其中,收发机需要消除自干扰)二者是有帮助的。
为了促进对称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设计,可以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二者采用统一波形。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二者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二者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波形。
图1a和图1b示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系统带宽上(例如,在5G系统中)可以分别用于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为了允许多种RAT和分区在一个系统带宽内无缝地共存,可以按频分复用(FDM)方式复用用于5G系统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如图1a所示,可以使用窄带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与不使用窄带PDCCH的现有LTE规范的方案不同)。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对于xPDCCH的传输使用分布式传输模式,使得可以利用频率分集的益处。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使用本地式传输模式,使得可以实现闭环频率依赖的调度增益。5G系统可以支持分布式传输模式和本地式传输模式之一或二者。可以经由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来配置本地式传输模式或分布式传输模式。此外,可以经由MIB信令、SIB信令或UE特定RRC信令来配置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分配。
如图1b所示,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可以占用并非位于系统带宽的区域的边缘处的一部分频率资源。(例如,在5G系统中)可以支持用于xPUCCH的分布式传输模式和/或本地式传输模式二者。可以经由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来配置本地式传输模式或分布式传输模式。此外,可以经由MIB信令、SIB信令或UE特定RRC信令来配置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分配。
图1a和图1b示出可以在系统带宽的任何子集中发送xPDCCH、xPDSCH、xPUCCH和xPUSCH并且UL和DL在整个系统带宽上是对称的示例。仅选定部分的系统带宽具有对称UL/DL设计的示例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为特定信道(例如,xPUCCH)预留(例如,系统带宽的边缘附近的)一些子载波频率资源。对于关于UL和DL并不对称的这些子载波频率资源,干扰消除和减轻性能可能比在整个系统带宽是对称的示例中的有效性低。因此,如果系统带宽的一些部分没有对称UL/DL设计,则邻近小区可以通过将不对称UL/DL频率资源彼此对准而受益。服务于邻近小区的邻近蜂窝基站可以以信号告知彼此,以便传递哪些子载波关于UL和DL是不对称的。邻近蜂窝基站于是可以将它们的不对称频率资源彼此对准,或者替代地,仅调度低功率传输在不对称资源中发送。邻近小区也可以通过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或通过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过程来为不对称UL/DL资源预配(provison)额外保护。
替代地,为了允许单个系统带宽内的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T)和/或分区之间的无缝共存,可以按时分双工方式复用用于5G系统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使用TDM方法的示例中,传输时间间隔(TTI)可以包括用于xPDCCH、xPDSCH、xPUCCH和xPUSCH的时域分区。此外,当应用TDM时,可以存在TTI内的具有对称UL/DL设计的一个分区,而TTI内的其它分区无需具有对称UL/DL设计。
图2示出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时域分区210、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时域分区230以及动态可指配的对称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时域分区250的TTI 200的示例。TTI 200还包括保护时段(GP)220、240和260,以便允许发射机或接收机处的射频(RF)电路在不同双工方向之间进行切换。可以为xPDCCH预留DCI时域分区210,而可以为xPUCCH预留UCI时域分区230。可以使用DCI中所包括的标志将对称UL/DL时域分区250动态地指配给xPDSCH或xPUSCH。替代地,对称UL/DL时域分区250可以用作几乎空白子帧(ABS),以用于各小区或各传输点之间的干扰协调。
在一些示例中,一组传输中所使用的每个TTI可以划分成时域分区,恰如图2中所描绘的TTI 200。可以使用MIB信令、SIB信令或UE特定RRC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半静态地配置每个时域分区的OFDM符号的长度,包括DCI时域分区210、UCI时域分区230和/或对称UL/DL时域分区250。替代地,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动态地指示每个时域分区的长度。当介质接入控制(MAC)缓冲区中的负载在各TTI之间变化时,可以在动态配置每个时域分区的长度时实现来自统计复用增益的益处。当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配置每个时域分区的长度时,DCI时域分区210的长度和UCI时域分区230的长度可以相等或不同。在另一替选中,可以在规范中预先定义DCI时域分区210的长度和UCI时域分区230的长度。
在另一示例中,每一TTI可以不一定包括DCI时域分区和UCI时域分区二者。例如,对于具有非常低时延要求的服务或应用,在每一TTI中包括UCI时域分区可以是有益的,以允许及时确认成功接收到DL xPDSCH传输。这种确认可以在UCI时域分区中作为确认(ACK)信号或否定确认(NACK)信号进行发送。然而,在频谱效率比低时延更重要的情况下,一些TTI可以被配置为仅包括DCI时域分区或UCI时域分区之一,使得每TTI可以使用更少的保护时段,以便增加频谱效率。
如果TTI的一些时域分区(例如,DCI时域分区210或UCI时域分区230)不具有对称UL/DL设计,则邻近小区可以通过将不对称UL/DL时间资源彼此对准而受益。例如,服务于邻近小区的邻近蜂窝基站可以协调对称UL/DL时域分区250开始的时间(例如,对称UL/DL时域分区250的第一OFDM符号所位于的时间)的边界。在不同TTI具有不同的各分区之间的边界的位置的示例中,蜂窝基站也可以相应地协调如何配置这些边界。邻近小区也可以通过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或通过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过程来为不对称UL/DL资源预配额外保护。
DM-RS设计
解调参考信号(DM-RS或DMRS)通常嵌入在PUCCH和PUSCH传输中,并且提供用于解调这些信道的数据以及用于信道估计的相位参考。发送终端通常应当发送用于接收终端执行多入多出(MIMO)解码和有关解调的DM-RS。DM-RS通常应当设计为这样的:与每个相应数据传输层对应的DM-RS相互正交,以便使得各个发送天线的预编码信道的等效信道之间的干扰最小化。可以经由FDM和/或码分复用(CDM)区分与每个数据传输层对应的DM-RS。可以通过与正交覆盖码(OCC)的相关性是理想的扩频序列来实现码分复用。OCC可以采用例如Walsh码序列、离散傅立叶变换序列或其它期望类型的码。
图3示出识别能够应用于各天线端口(AP)的正交覆盖码(OCC)的表300。这些正交覆盖码可以用于图4-图6所示的DM-RS设计。
结合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可以采用统一DM-RS图案。统一DM-RS图案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例如,xPDSCH和xPUSCH)二者。统一DM-RS图案也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xPDCCH和xPUCCH)二者。
对于统一DM-RS图案,可以考虑若干选项。在一个示例(选项1)中,可以对于5G系统重新使用3GPP LTE标准发行版12.0中所描述的用于PDSCH传输模式(TM)9和10的DM-RS。在图4-图9中提供DM-RS模式的其它示例,如下所解释的。
图4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示例400(选项2)。在该示例中,可以在一个TTI内的每个时隙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2和3中发送DM-RS,如图4所示。可以按照现有LTE规范(例如,3GPP LTE发行版12.0)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DM-RS序列生成。对于各天线端口所应用的OCC可以由图3的表300定义。
图5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500(选项3)。在该示例中,可以在一个TTI内的每个时隙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3和4中发送DM-RS,如图5所示。可以按照现有LTE规范(例如,3GPP LTE发行版12.0)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DM-RS序列生成。对于各天线端口所应用的OCC可以由图3的表300定义。
图6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600(选项4)。在该示例中,可以在一个TTI内的每个时隙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2和4中发送DM-RS,如图6所示。可以按照现有LTE规范(例如,3GPP LTE发行版12.0)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DM-RS序列生成。对于各天线端口所应用的OCC可以由图3的表300定义。
图7示出可以结合对称UL/DL设计而使用的统一DM-RS图案的另一示例700(选项5)。在该示例中,可以按分散式图案发送DM-RS,以允许接近最优的信道估计性能。用于正常循环前缀和非特殊子帧情形的资源映射可以定义如下;以下定义中所使用的设计原理也可以简单地扩展到应用于扩展循环前缀和特殊子帧情形。
对于所指配的物理资源块nPRB中的天线端口p∈{0,1,2,3,4,5,6,7},参考信号序列r(m)的一部分可以根据下式被映射到子帧中的复数值调制符号
正常循环前缀:
其中:
序列由图3的表300给出;是下行链路(DL)中的PRB的最大数量。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来自邻近小区的传输的时间-频率冲突,可以将小区特定频率偏移应用于统一DM-RS图案700。例如,小区特定频率偏移可以定义为其中,是小区标识符(ID),mod是求模(又称取模)运算符。
图8示出可以应用以支持高达16个数据传输层的统一DM-RS图案800的示例。长度2的OCC和长度4的OCC可以在AP上应用在时域(图8的水平轴)和频域(图8的垂直轴)二者中,以便使数据传输层分开。如果长度8的OCC应用在频域中,则统一DM-RS图案800可以扩展为支持高达32个数据传输层。
图9示出相对于频域具有较高相对密度的统一DM-RS图案900的示例。可以通过将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减少到2个资源元素来实现这种较高密度,如统一DM-RS图案900所示。由于DM-RS符号在频域中的密度较高,因此统一DM-RS图案900可以用于支持扩展循环前缀和特殊子帧方案。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模式
当前LTE标准将SC-FDMA规定为用于UL传输的传输波形,并且将OFDMA规定为用于DL传输的传输波形。
图10示出用于SC-FDMA和OFDMA的发射机1000和接收机1001的结构。虚线所示的模块,包括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模块1012、并串转换(并转串)模块1018、串并转换(串转并)模块1028以及N点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模块1034,被用于SC-FDMA,但对于OFDMA不是必需的。
可以在发射机1000处的串并转换(串转并)模块1010处接收用于传输的数字信号。如果发射机1000用于SC-FDMA,则于是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模块1012,使得可以应用DFT。然后,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子载波映射模块1014,然后发送到M点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模块1016。如果发射机1000用于SC-FDMA,则于是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并串转换(并转串)模块1018。然后,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循环前缀(CP)添加模块1020,并且随后发送到数模转换(DAC)/射频(RF)链模块1022,以用于转换为使用天线1038以无线方式发送的模拟信号。
可以在接收机1001的天线1040处接收模拟信号,并且由RF链/模数转换(ADC)模块1024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循环前缀(CP)移除模块1026。如果接收机1001用于SC-FDMA,则于是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串并转换(串转并)模块1028。然后,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M点DFT模块1030,然后发送到子载波解映射/均衡模块1032。如果接收机1001用于SC-FDMA,则于是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N点IDFT模块1034。最后,可以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并串转换(并转串)模块1036。
OFDMA和SC-FDMA二者提供了某些优点。例如,SC-FDMA提供低峰均功率比(PAPR)的优点。低PAPR对于高效功率放大器(PA)操作是有帮助的。高PAPR可以使得附加PA回退成为必要。这种附加PA回退可以使UE不以全发送功率来发送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可以因此减小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链路预算。
然而,与SC-FDMA相比,OFDMA可以提供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对于SC-FDMA传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基本资源分配方案采用单簇(single cluster)分配,在其中,资源块在频域中是连续的。在3GPP LTE发行版10中,已经对于上行链路传输采用了单个分量载波上高达两个簇的多簇传输,以便提升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
因此,可以通过允许有限覆盖情形下的UE使用SC-FDMA波形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便改善链路预算来赢得益处。然而,对于正常覆盖情形下的UE,使用OFDMA波形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提供频率选择性调度的益处。允许在覆盖相对有限时使用SC-FDMA并且在覆盖正常时使用OFDMA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模式可以因此提供这两种波形的益处。可以动态地或半静态地以信号告知在给定时间对于上行链路传输将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指示。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经由UE特定专用RRC信令以信号告知将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指示。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DCI格式中显式地包括该指示。例如,1的比特值可以用于指示要使用OFDMA,而零的比特值可以用于指示要使用SC-FDMA。
图11示出可以分配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时间(水平轴)和频率(垂直轴)资源的资源图案1100。可以经由MIB信令、SIB信令或UE特定RRC信令提供资源图案100的配置。资源图案可以用于通过以下方式隐式地以信号告知对于上行链路传输将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指示。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DCI格式中的资源分配处于SC-FDMA传输资源区域内时,UE可以使用SC-FDMA发送上行链路传输。否则,如果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DCI格式中的资源分配处于用于OFDMA传输的资源区域中,则UE可以使用OFDMA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存在将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多个指示;每个指示可以用于特定物理信道,使得不同信道可以应用不同传输方案。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例如,经由UE特定专用RRC信令)以信号告知对于xPUCCH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指示;而也可以(例如,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DCI格式中)以信号告知对于xPUSCH要使用SC-FDMA还是OFDMA的指示符。
通常,蜂窝基站可以基于UE的测量报告(或其它度量)以及UE支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模式的能力来选择适当的传输方案(例如,SC-FDMA或OFDMA)。然而,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选择传输方案,并且将该选择的指示发送到蜂窝基站。在这些示例中,UE可以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路径损耗测量来进行该选择。然后,UE可以将该选择通过适当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签名,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中报告给蜂窝基站。替代地,UE可以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中使用消息3(RRC连接请求)或随后消息来报告该选择。
当考虑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模式时出现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如何处理直流(DC)子载波。通常,DC子载波并不用于发送数据,而是使用为这样的:可以定位OFDM频段的中心。在当前LTE规范中,在下行链路中定义DC子载波,以帮助解决关于DC偏移(距零的均值幅度位移)的问题,并且允许在UE接收机处进行直接转换。在上行链路中,子载波频率偏移达子载波间距的一半(±7.5kHz),从而相对于DC子载波产生7.5kHz的偏移。
为了允许UL传输的混合传输模式使用SC-FDMA和OFDMA二者,存在可以使用的若干方法。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定义DC子载波。可以阻止蜂窝基站在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因此,当调度将使用SC-FDMA的上行链路传输时,蜂窝基站会受约束。
在另一示例中,当使用SC-FDMA方案的上行链路传输被调度于中央物理资源块(PRB)时,UE可以被配置为不使用DC子载波进行上行链路传输。UE也可以关于上行链路传输将速率匹配或打孔(puncture)应用于DC子载波。当应用速率匹配时,可以根据可用的资源元素(RE)的数量(不包括跨DC子载波的RE)来计算速率匹配之后的编码比特的数量。当应用打孔时,可以根据RE的总数量(包括跨DC子载波的RE)来计算速率匹配之后的编码比特的数量。在速率匹配和调制之后,可以对跨DC子载波的RE执行符号打孔。
图12示出根据示例的(例如,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的功能1200。该功能可以实现为方法,或者该功能可以执行为机器上的指令,其中,指令包括于至少一个非瞬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
如在方框1210中那样,蜂窝基站可以包括电路,被配置为:使用由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所定义的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进行分区的TTI格式来复用窄带5G xPDCCH和5GxPDSCH。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对称UL/DL设计可以针对使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进行分区。
对称UL/DL设计也可以定义应用于从蜂窝基站发送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以及在蜂窝基站处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二者的统一波形(例如,SC-FDMA或OFDMA)。
如在方框1220中那样,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
如果使用FDM复用,则蜂窝基站的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也可以被配置为:以FDM方式复用窄带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此外,电路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以FDM方式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支持用于xPDCCH的本地式传输模式和用于xPDCCH的分布式传输模式二者。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选择将要用于无线电链路的本地式传输模式或分布式传输模式,并且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向UE通知该选择: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分配用于xPDCCH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如果使用TDM复用,则蜂窝基站的电路可以被配置为:以TDM方式复用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以及通过以TDM方式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
此外,如果使用TDM复用,则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对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包括:为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为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数据区域,以及将DCI区域、UCI区域和对称UL/DL数据区域分开的保护频段。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动态地指配将要用于以下之一的对称UL/DL区域:xPDSCH、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半静态地配置DCI区域的长度、UCI区域的长度或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物理层信令来动态地指示DCI区域的长度、UCI区域的长度或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
替代地,如果使用TDM复用,则蜂窝基站的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对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具有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区域,以及为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或为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中的至少一个(但非二者)。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动态地指配将要用于以下之一的对称UL/DL区域:xPDSCH、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
如在方框1230中那样,电路也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
图13示出根据示例的(例如,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的功能1300。该功能可以实现为方法,或者该功能可以执行为机器上的指令,其中,指令包括于至少一个非瞬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
如在方框1310中那样,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对称UL/DL设计可以针对使用FDM或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TTI内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进行分区。
如在方框1320中那样,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
如在方框1330中那样,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PDSCH DM-RS。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PDCCH DM-RS。
在一个示例中,统一DM-RS图案可以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发行版12.0或更早LTE标准中所定义的PDSCH传输模式(TM)9和PDSCH传输模式10。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索引2和OFDM符号索引3中发送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各子载波可以间隔开达预定数量的kHz(例如,15kHz)。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TTI内的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索引3和OFDM符号索引4中发送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TTI内的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索引2和OFDM符号索引4中发送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
在另一示例中,DM-RS可以具有分散式结构,并且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可以是2个子载波。还可以将小区频率偏移应用于DM-RS。小区频率偏移可以定义为其中,是包括蜂窝基站的小区的小区标识符(小区),并且mod是求模运算符。
如在方框1340中那样,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PUSCH DM-RS。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经由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PUCCH DM-RS。
图14示出根据示例的关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SC-FDMA和OFDMA二者的用户设备(UE)的功能1400。该功能可以实现为方法,或者该功能性可以执行为机器上的指令,其中,指令包括于至少一个非瞬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
如在方框1410中那样,可以在UE处关于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确定。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从蜂窝基站经由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从蜂窝基站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经由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蜂窝基站接收SC-FDMA资源区域的配置。也可以确定在SC-FDMA资源区域中包括为上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以此方式,可以基于SC-FDMA资源区域而隐式地传递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可以基于该确定而使用SC-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蜂窝基站。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为多个物理信道从蜂窝基站接收多个指示。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可以指示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多个物理信道中的相应物理信道。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基于关于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而在UE处选择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基于UE处进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UE处进行的路径损耗测量、关于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来确定应用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可以经由随机接入前导签名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该确定的指示发送到蜂窝基站。
如在方框1420中那样,可以基于该确定而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从UE发送到蜂窝基站。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识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直流(DC)子载波,其中,不允许蜂窝基站在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当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使用SC-FDMA方案时,可以使用与DC子载波不重叠的资源(例如,频率资源)来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替代地,在允许蜂窝基站在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中,可以通过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在不使用DC子载波的情况下在中央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SC-FDMA方案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图15描绘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所采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方案的关于时间和频率的构成要素。然而,其它OFDM和非OFDM调制方案是可能的。关于示例中的时间,描绘来自帧的流中的具有10毫秒(ms)持续时间的单个无线帧1502。单个无线帧包括一组10个子帧1504,在无线帧的扩展图中从#1到#10进行编号。每个子帧具有1ms的持续时间。子帧可以进一步再划分为两个时隙(#0 1506a、#1 1506b),一个时隙具有0.5ms的持续时间。
时隙的0.5ms持续时间可以与物理资源块(PRB)1508a-x的时间上的持续时间一致。3GPP TS 36.211章节5.2.3和6.2.3中进一步定义的PRB可以是3GPP LTE标准内的传输点调度器单元所指配的资源分配的最小单元。其它标准可以关于时间和频率定义类似单元,目的是资源指配。
除了其0.5ms时间跨度之外,PRB还跨越一频率范围。各PRB具有不同的频率跨度,如图15中关于频率按升序的一系列PRB所描绘的。更具体地说,取决于使用正常循环前缀(CP)(7个时间符号)还是扩展CP(6个时间符号),单个PRB 1508a-x可以包括12个不同的15kHz子载波1510(频率轴上)以及每子载波每时隙1506的6或7个时间符号1520(时间轴上)。关于频率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各个子载波和时间符号可以生成84个资源元素(RE)1514的栅格,其中,PRB 1508k包括7个时间符号。
图16提供无线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无线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平板、手机或其它类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说明。无线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配置为:与节点、宏节点、低功率节点(LPN)或传输站(例如,基站(BS)、演进节点B(eNB)、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程无线电头(RRH)、远程无线电装备(RRE)、中继站(RS)、无线电装备(RE)或其它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点)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例如但不限于3GPP LTE、WiMAX、高速分组接入(HSPA)、蓝牙和WiFi的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对于每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单独的天线进行通信,或者对于多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共享的天线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和/或WWAN中进行通信。无线设备可以还包括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调制解调器可以包括例如无线无线电收发机和基带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无线调制解调器在一个示例中可以调制无线设备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且解调无线设备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的信号。
图16还提供可以用于自无线设备进行音频输入和输出的麦克风以及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的说明。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屏或其它类型的显示屏(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显示屏可以被配置为触摸屏。触摸屏可以使用电容式、电阻式或另一类型的触摸屏技术。可以将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耦合到内部存储器,以提供处理和显示能力。也可以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将数据输入/输出选项提供给用户。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也可以用于扩展无线设备的存储器能力。键盘可以与无线设备集成,或者以无线方式连接到无线设备,以提供附加用户输入。也可以使用触摸屏来提供虚拟键盘。
图17提供用户设备(UE)设备1700(例如,无线设备、移动站(MS)、移动无线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平板、手机或其它类型的无线设备)的示例说明。UE设备1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被配置为:与节点或传输站(例如,基站(BS)、演进节点B(eNB)、基带单元(BBU)、远程无线电头(RRH)、远程无线电装备(RRE)、中继站(RS)、无线电装备(RE)、远程无线电单元(RRU)、中央处理模块(CPM)或其它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点)进行通信。UE设备170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例如但不限于3GPP LTE、WiMAX、高速分组接入(HSPA)、蓝牙和WiFi的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UE设备1700可以对于每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单独的天线进行通信,或者对于多个无线通信标准使用共享的天线进行通信。UE设备1700可以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和/或WWAN中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设备1700可以包括应用电路1702、基带电路1704、射频(RF)电路1706、前端模块(FEM)电路1708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710,至少如所示那样耦合在一起。
应用电路1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例如,应用电路1702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的电路。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的任何组合。处理器可以耦合于和/或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存储中所存储的指令,以使得各种应用和/或操作系统能够运行在系统上。
基带电路1704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的电路。基带电路17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器和/或控制逻辑,以处理从RF电路1706的接收信号路径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生成用于RF电路1706的发送信号路径的基带信号。基带处理电路1704可以与应用电路1702进行接口,以用于生成和处理基带信号并且控制RF电路1706的操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可以包括第二代(2G)基带处理器1704a、第三代(3G)基带处理器1704b、第四代(4G)基带处理器1704c和/或用于其它现有代、开发中的或将要在未来开发的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的其它基带处理器1704d。基带电路1704(例如,基带处理器1704a-d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处理使得能够进行经由RF电路1706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进行通信的各种无线电控制功能。无线电控制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无电线频移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的调制/解调电路可以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预编码和/或星座映射/解映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的编码/解码电路可以包括卷积、咬尾卷积、turbo、维特比和/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调制/解调和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可以包括协议栈的元素(例如,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UTRAN)协议的元素,包括例如物理(PHY)元素、介质接入控制(MAC)元素、无线链路控制(RLC)元素、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元素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元素)。基带电路1704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704e可以被配置为:运行协议栈的元素,以用于PHY、MAC、RLC、PDCP和/或RRC层的信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704f。音频DSP 1704f可以包括用于压缩/解压缩和回声消除的元件,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处理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的组件可以合适地组合在单个芯片、单个芯片组中,或者部署在同一电路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和应用电路1702的一些或所有构成组件可以一起实现在例如片上系统(SOC)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可以提供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技术兼容的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704可以支持与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或其它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的通信。基带电路1704被配置为支持多于一个的无线协议的无线电通信的实施例可以称为多模基带电路。
RF电路1706可以使得能够通过非固态介质使用调制的电磁辐射进行与无线网络的通信。在各个实施例中,RF电路1706可以包括开关、滤波器、放大器等,以促进与无线网络的通信。RF电路1706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用于下变频从FEM电路1708接收到的RF信号并且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704的电路。RF电路1706可以还包括发送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用于上变频基带电路1704所提供的基带信号并且将RF输出信号提供给FEM电路1708以用于发送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706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RF电路1706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混频器电路1706a、放大器电路1706b以及滤波器电路1706c。RF电路1706的发送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滤波器电路1706c和混频器电路1706a。RF电路1706可以还包括综合器电路1706d,以用于合成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使用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综合器电路1706d所提供的合成频率下变频从FEM电路1708接收到的RF信号。放大器电路1706b可以被配置为:放大下变频后的信号,并且滤波器电路1706c可以是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它们被配置为:从下变频后的信号中移除不想要的信号,以生成输出基带信号。输出基带信号可以提供给基带电路1704,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可以是零频率基带信号,但这并非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包括无源混频器,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综合器电路1706d所提供的合成频率上变频输入基带信号,以生成用于FEM电路1708的RF输出信号。基带信号可以由基带电路1704提供,并且可以由滤波器电路1706c滤波。滤波器电路1706c可以包括低通滤波器(LPF),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分别被布置用于正交下变频和/或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被布置用于镜像抑制(例如,Hartley镜像抑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和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分别被布置用于直接下变频和/或直接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706a可以被配置用于超外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模拟基带信号,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在一些替选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数字基带信号。在这些替选实施例中,RF电路1706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电路,并且基带电路1704可以包括数字基带接口,以与RF电路1706进行通信。
在一些双模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单独的无线电IC电路,以用于对每个频谱处理信号,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是小数N综合器或小数N/N+1综合器,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因为其它类型的频率综合器可以是合适的。例如,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是Σ-Δ综合器、频率乘法器或包括带有分频器的锁相环的综合器。
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频率输入和除法器控制输入合成RF电路1706的混频器电路1706a使用的输出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是小数N/N+1综合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频率输入可以由压控振荡器(VCO)提供,但这并非要求。取决于期望的输出频率,除法器控制输入可以由基带电路1704或应用处理器1702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应用处理器1702所指示的信道从查找表确定除法器控制输入(例如,N)。
RF电路1706的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包括除法器、延迟锁相环(DLL)、复用器和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法器可以是双模除法器(DMD),并且相位累加器可以是数字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实施例中,DMD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基于进位)将输入信号除以N或N+1,以提供小数除法比率。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DLL可以包括一组级联的可调谐的延迟元件、相位检测器、电荷泵和D型触发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延迟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将VCO周期分解为Nd个相等的相位分组,其中,Nd是延迟线中的延迟元件的数量。以此方式,DLL提供负反馈,以帮助确保通过延迟线的总延迟是一个VCO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706d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载波频率作为输出频率,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是载波频率的倍数(例如,载波频率的两倍、载波频率的四倍),并且与正交发生器和除法器电路结合使用,以在载波频率下生成相对于彼此具有多个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是LO频率(fLO)。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706可以包括IQ/极坐标转换器。
FEM电路1708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对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710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操作,放大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将接收信号的放大版本提供给RF电路1706以用于进一步处理的电路。FEM电路1708可以还包括发送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放大RF电路1706所提供的用于发送的信号以用于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710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发送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FEM电路1708可以包括TX/RX切换器,以在发送模式与接收模式操作之间进行切换。FEM电路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FEM电路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以放大接收到的RF信号,并且(例如,向RF电路1706)提供放大的接收RF信号作为输出。FEM电路1708的发送信号路径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PA),用于放大(例如,RF电路1706所提供的)输入RF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用于生成RF信号,以用于(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710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随后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设备1700可以包括附加元件,例如存储器/存储、显示器(例如,触摸屏)、相机、天线、键盘、麦克风、扬声器、传感器和/或输入/输出(I/O)接口。
示例
以下示例属于具体实施例,并且指出在实现这些实施例时可以使用或组合的具体特征、元件或步骤。
示例1包括一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所述蜂窝基站包括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被配置为:使用由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所定义的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进行分区的TTI格式来复用xPDCCH和xPDSCH;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2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频分复用(FDM)方式复用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通过以FDM方式所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支持用于所述xPDCCH的本地式传输模式以及用于所述xPDCCH的分布式传输模式二者;选择将要用于所述无线电链路的本地式传输模式或分布式传输模式;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向所述UE通知该选择: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以及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分配用于所述xPDCCH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示例3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时分复用(TDM)方式复用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通过以TDM方式所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对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包括:为所述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为所述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数据区域、以及将所述DCI区域、所述UCI区域和所述对称UL/DL数据区域分开的保护频段;以及动态地指配所述对称UL/DL区域,以用于以下之一:所述xPDSCH、所述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
示例4包括如示例3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半静态地配置所述DCI区域的长度、所述UCI区域的长度或所述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示例5包括如示例3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物理层信令来动态地指示所述DCI区域的长度、所述UCI区域的长度或所述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
示例6包括如示例1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时分复用(TDM)方式复用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通过以TDM方式所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对用于所述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具有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区域,以及为所述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或为所述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中的至少一个但非二者;以及动态地指配所述对称UL/DL区域,以用于以下之一:所述xPDSCH、所述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
示例7包括一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所述蜂窝基站包括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对称UL/DL设计针对使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进行分区;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
示例8包括如示例7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每个时隙的选自由OFDM符号索引2、OFDM符号索引3和OFDM符号索引4组成的OFDM符号索引的列表的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中发送所述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
示例9包括如示例7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DM-RS具有分散式结构,并且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2个子载波,并且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将小区频率偏移应用于所述DM-RS,所述小区频率偏移定义为其中,是包括所述蜂窝基站的小区的小区标识符(ID),并且mod是求模运算符。
示例10包括一种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二者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确定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所述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该确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11包括如示例10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蜂窝基站经由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者从所述蜂窝基站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示例12包括如示例10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SC-FDMA资源区域的配置;确定所述SC-FDMA资源区域中包括为上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其中,基于所述SC-FDMA资源区域来隐式地传递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以及基于该确定,使用SC-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13包括如示例10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UE处进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所述UE处进行的路径损耗测量、关于所述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来确定应用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以及经由随机接入前导签名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该确定的指示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14包括如示例10、11、12或13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其中,不允许所述蜂窝基站在所述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当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使用SC-FDMA方案时,使用与所述DC子载波不重叠的资源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15包括如示例10、11、12或13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以及通过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在不使用所述DC子载波的情况下在中央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SC-FDMA方案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16包括一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所述蜂窝基站包括电路,被配置为:使用由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所定义的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进行分区的TTI格式来复用xPDCCH和xPDSCH;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17包括如示例16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对称UL/DL设计定义应用于从所述蜂窝基站发送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以及在所述蜂窝基站处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二者的统一波形。
示例18包括如示例16或17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频分复用(FDM)方式复用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以及通过以FDM方式所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19包括如示例1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支持用于所述xPDCCH的本地式传输模式以及用于所述xPDCCH的分布式传输模式二者。
示例20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关于所述无线电链路,选择要使用所述本地式传输模式还是所述分布式传输模式;以及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向所述UE通知该选择: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示例21包括如示例19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分配用于所述xPDCCH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示例22包括如示例16或17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以时分复用(TDM)方式复用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xPDCCH)和所述5G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xPDSCH);以及通过以TDM方式所复用的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xPUCCH)和5G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xPUSCH)接收对称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23包括如示例22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对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包括:为所述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为所述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数据区域、以及将所述DCI区域、所述UCI区域和所述对称UL/DL数据区域分开的保护频段;以及动态地指配所述对称UL/DL区域,以用于以下之一:所述xPDSCH、所述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
示例24包括如示例23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半静态地配置所述DCI区域的长度、所述UCI区域的长度或所述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主信息块(MIB)信令、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或用户设备(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示例25包括如示例23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用物理层信令来动态地指示所述DCI区域的长度、所述UCI区域的长度或所述对称UL/DL区域的长度。
示例26包括如示例22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对用于所述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分区,使得每个TTI具有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区域,以及为所述xPDCCH预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区域或为所述xPUCCH预留的上行链路控制区域(UCI)中的至少一个但非二者;以及动态地指配所述对称UL/DL区域,以用于以下之一:所述xPDSCH、所述xPUSCH或几乎空白子帧(ABS)。
示例27包括一种第五代(5G)无线网络中的蜂窝基站,所述蜂窝基站包括电路,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对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UL/DL)设计的无线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对称UL/DL设计针对使用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所复用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而定义传输时间间隔(TTI)格式,以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对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数据信道进行分区;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对称UL/DL设计的无线上行链路传输;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解调参考信号(DM-RS)。
示例28包括如示例27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发送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以及经由所述无线电链路接收符合所述统一DM-RS图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
示例29包括如示例27或2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统一DM-RS图案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发行版12.0或更早LTE标准中所定义的PDSCH传输模式(TM)9和PDSCH传输模式10。
示例30包括如示例27或2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每个时隙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2和OFDM符号索引3中发送所述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
示例31包括如示例27或2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每个时隙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3和OFDM符号索引4中发送所述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
示例32包括如示例27或2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每个时隙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索引2和OFDM符号索引4中发送所述PDSCH DM-RS,其中,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3个子载波。
示例33包括如示例27或28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DM-RS具有分散式结构,并且各DM-RS符号之间的频率距离是2个子载波。
示例34包括如示例33所述的蜂窝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将小区频率偏移应用于所述DM-RS,所述小区频率偏移定义为其中,是包括所述蜂窝基站的小区的小区标识符(ID),并且mod是求模运算符。
示例35包括一种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二者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UE处,确定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所述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该确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36包括如示例3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经由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示例37包括如示例3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从所述蜂窝基站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示例38包括如示例3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SC-FDMA资源区域的配置;确定所述SC-FDMA资源区域中包括为上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其中,基于所述SC-FDMA资源区域来隐式地传递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以及基于该确定,使用SC-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39包括如示例35、36、37或38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多个物理信道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多个指示,其中,所述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均指示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所述多个物理信道中的相应物理信道。
示例40包括如示例3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关于所述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在所述UE处选择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
示例41包括如示例35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UE处进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或所述UE处进行的路径损耗测量,确定应用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以及经由随机接入前导签名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该确定的指示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示例42包括如示例35、36、37、38、39、40或41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其中,不允许所述蜂窝基站在所述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当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使用SC-FDMA方案时,使用与所述DC子载波不重叠的资源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示例43包括如权利要求35、36、37、38、39、40或41所述的UE,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以及通过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在不使用所述DC子载波的情况下在中央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SC-FDMA方案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各种技术或其特定方面或部分可以采取有形介质(例如,软盘、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硬盘驱动器、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任何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体现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代码加载到机器(例如,计算机)中并且由机器执行时,机器变为用于实践各种技术的装置。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不包括信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可编程计算机上执行程序代码的情况下,计算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驱、光驱、磁式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或用于存储电子数据的其它介质。节点和无线设备可以还包括收发机模块(即,收发机)、计数器模块(即,计数器)、处理模块(即,处理器)和/或时钟模块(即,时钟)或定时器模块(即,定时器)。可以实现或利用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使用应用编程接口(API)、可重用控件等。可以通过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些程序,以与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然而,如果期望,可以通过汇编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在任何情况下,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语言,并且与硬件实现方式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术语“电路”可以指代以下项或作为其一部分或包括它们: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的、专用的或群组)和/或存储器(共享的、专用的或群组)、组合逻辑电路和/或提供所描述功能的其它合适的硬件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实现于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中,或者与电路关联的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可在硬件中操作的逻辑。
虽然为本技术所呈现的流程图可以暗示特定的执行顺序,但是执行顺序可以不同于所示的那样。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方框的顺序可以相对于所示的顺序被重新布置。此外,连续示出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框可以并行执行,或者部分并行化地执行。在一些配置中,可以省略或跳过流程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任何数量的计数器、状态变量、警告信号或消息可以被添加到逻辑流,以用于增强的效用、解释、性能、测量、排错或其它目的。
如本文所示使用的,词语“或”指示包括性析取。例如,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A或B”表示示例性条件A和B的包含性析取。因此,仅当条件A为假且条件B为假时,“A或B”为假。当条件A为真且条件B也为真时,“A或B”也为真。当条件A为真且条件B为假时,“A或B”为真。当条件B为真且条件A为假时,“A或B”为真。换句话说,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不应当被解释为排他性析取。在意图是排他性析取的情况下,使用术语“异或”。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例如,VLSI、FPGA以及其它类型的专用处理器)以及在收发机中用于发送、接收和处理无线通信的基带处理器。
应理解,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很多功能单元已经被标记为模块,这是为了更特别地强调它们的实现方式独立性。例如,模块可以实现为包括定制VLSI电路或门阵列、现货半导体(例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它分立式组件的硬件电路。也可以通过可编程硬件器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来实现模块。
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模块,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所识别的可执行代码的模块可以例如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块或逻辑块,它们可以例如被组织为对象、过程或函数。然而,所识别的模块的可执行文件无需物理上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不同位置中所存储的全异指令,其当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所声明的模块的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的模块可以是单个指令,或很多指令,并且可以甚至分布在若干不同代码段上、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遍及若干存储器设备。类似地,操作数据可以被识别并且在此示出在模块内,并且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形式来体现并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操作数据可以收集为单个数据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仅作为系统或网络上的电子信号而存在。模块可以是无源或有源的,包括可操作为执行期望功能的代理。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例如,VLSI、FPGA以及其它类型的专用处理器)以及在收发机中用于发送、接收和处理无线通信的基带处理器。
整个说明书中对“示例”的引用表示,结合该示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该说明书中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短语“在示例中”不一定全都指代同一实施例。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为了方便,可以在公共列表中呈现多个项、结构要素、组成要素和/或材料。然而,这些列表应理解为如同列表的每个成员各自被识别为单独且唯一的成员。因此,在没有相反指示的情况下,该列表的各成员均不应当仅基于它们存在于公共组中而理解为事实上等同于同一列表中的任何其它成员。此外,本文可以提及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和示例连同它们的各个组件的替选。应理解,这些实施例、示例和替选不应理解为事实上等同于彼此,而是应看作单独且自主的。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大量具体细节,例如布局、距离、网络示例等的示例,以提供对一些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借助其它方法、组件、布局等,来实施一些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掩盖不同实施例的各方面。
虽然前述示例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应用中示出各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理,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并且在不脱离实施例的原理和构思的情况下,在实现方式的形式、使用和细节方面进行大量修改。因此,除了以下所阐述的权利要求那样之外,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
Claims (20)
1.一种基带处理器,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二者的用户设备UE,所述基带处理器包括电路,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确定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所述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经由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从所述蜂窝基站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经由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SC-FDMA资源区域的配置;
确定所述SC-FDMA资源区域中包括为上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其中,基于所述SC-FDMA资源区域来隐式地传递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使用SC-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针对多个物理信道的多个指示,其中,所述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用于指示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所述多个物理信道中的相应物理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基于关于所述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选择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基于所述UE处进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或所述UE处进行的路径损耗测量,确定应用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以及
经由随机接入前导签名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关于所述确定的指示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其中,不允许所述蜂窝基站在所述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当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使用SC-FDMA方案时,使用与所述DC子载波不重叠的资源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带处理器,其中,所述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使得所述UE:
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以及
通过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在不使用所述DC子载波的情况下在中央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SC-FDMA方案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10.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所述UE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二者,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从所述UE到蜂窝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经由UE特定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蜂窝基站在用于上行链路批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中接收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经由主信息块MIB、系统信息块SIB或UE特定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SC-FDMA资源区域的配置;
确定所述SC-FDMA资源区域中包括为上行链路传输所分配的资源,其中,基于所述SC-FDMA资源区域来隐式地传递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使用SC-FDMA方案将上行链路传输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蜂窝基站接收针对多个物理信道的多个指示,其中,所述多个指示中的每个指示用于指示将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应用于所述多个物理信道中的相应物理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关于所述UE的测量报告或UE支持混合上行链路模式的能力,选择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UE处进行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或所述UE处进行的路径损耗测量,确定应用SC-FDMA方案还是OFDMA方案;以及
经由随机接入前导签名或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关于所述确定的指示发送到所述蜂窝基站。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其中,不允许所述蜂窝基站在所述DC子载波上用SC-FDMA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当对于上行链路传输使用SC-FDMA方案时,使用与所述DC子载波不重叠的资源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上行链路传输识别直流DC子载波;以及
通过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在不使用所述DC子载波的情况下在中央物理资源块PRB中使用SC-FDMA方案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19.一种或多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150988P | 2015-04-22 | 2015-04-22 | |
US62/150,988 | 2015-04-22 | ||
PCT/US2015/063803 WO2016171765A1 (en) | 2015-04-22 | 2015-12-03 | Transmission designs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CN201580078163.4A CN107852319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8163.4A Division CN107852319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84192A true CN118784192A (zh) | 2024-10-15 |
Family
ID=5497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111249.XA Pending CN118784192A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CN202110070000.9A Active CN112910620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CN201580078163.4A Active CN107852319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70000.9A Active CN112910620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CN201580078163.4A Active CN107852319B (zh) | 2015-04-22 | 2015-12-03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31281B2 (zh) |
EP (3) | EP4210270A3 (zh) |
CN (3) | CN118784192A (zh) |
FI (1) | FI3286866T3 (zh) |
HK (1) | HK1251379A1 (zh) |
TW (1) | TWI628937B (zh) |
WO (1) | WO20161717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60057B2 (en) * | 2010-08-26 | 2014-02-25 | Golba,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
JP6861150B2 (ja) * | 2015-04-28 | 2021-04-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
WO2016204590A1 (ko) * | 2015-06-18 | 2016-1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7926009A (zh) * | 2015-09-01 | 2018-04-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及通信方法 |
WO2017062062A1 (en) | 2015-10-08 | 2017-04-1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nhanced self-contained time-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
CN106937383B (zh) * | 2015-12-30 | 2021-12-2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确定缩短子帧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7146765A1 (en) * | 2016-02-25 | 2017-08-3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
KR102249701B1 (ko) * | 2016-03-29 | 2021-05-1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US10985792B2 (en) * | 2016-04-12 | 2021-04-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mon phase error compensation |
US10326559B2 (en) * | 2016-04-20 | 2019-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cknowledgment of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90158206A1 (en) * | 2016-05-13 | 2019-05-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put systems |
US11363572B2 (en) * | 2016-08-01 | 2022-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
US10425923B2 (en) * | 2016-08-01 | 2019-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and waveform selection |
CN117715196A (zh) * | 2016-08-09 | 2024-03-1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KR20190034670A (ko) | 2016-08-11 | 2019-04-02 |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 단축된 프레임 구조들을 이용한 사운딩 피드백 |
WO2018030856A1 (ko) * | 2016-08-11 | 2018-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10887941B2 (en) * | 2016-08-18 | 2021-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aining access to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during an uplink control portion of a transmission structure |
US10476642B2 (en) * | 2016-09-30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
EP3536102B1 (en) * | 2016-11-04 | 2023-09-20 | Apple Inc. | Message 3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nr |
CN109644172A (zh) * | 2016-11-09 | 2019-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0477592B2 (en) * | 2016-11-16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 waveform during RACH procedure and autonomous UL transmission |
US10362574B2 (en) * | 2016-11-18 | 2019-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
CN106788476B (zh) * | 2016-12-12 | 2019-04-02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基于Walsh码信道聚合的移动前传装置及方法 |
MX2019007409A (es) * | 2016-12-20 | 2019-11-2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nfigurar parametro de la comunicacion. |
US10440697B2 (en) * | 2016-12-23 | 2019-10-08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10321386B2 (en) | 2017-01-06 | 2019-06-1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an enhanced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69300B2 (en) * | 2017-01-08 | 2020-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
CN108400849B (zh) * | 2017-02-04 | 2022-04-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0757718B2 (en) * | 2017-02-16 | 2020-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t-puncture indication for mobile broadband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
US10667244B2 (en) | 2017-03-23 | 2020-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waveform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
US11910388B2 (en) * | 2017-03-24 | 2024-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506586B2 (en) | 2017-03-24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slot aggregation level indication in group common PDCCH and SFI conflict handling |
US10644827B2 (en) * | 2017-04-06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aveforms on downlink |
CN108990166B (zh) * | 2017-05-05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811134B (zh) * | 2017-05-05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8809587B (zh) | 2017-05-05 | 2021-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US10368350B2 (en) | 2017-05-26 | 2019-07-3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current mini-slot based and slot based transmissions to a single device |
CN110999245B (zh) * | 2017-06-16 | 2022-09-23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波形指示 |
US20190013917A1 (en) * | 2017-07-10 | 2019-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generation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transmissions |
CN109391578B (zh) * | 2017-08-11 | 2022-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1503628B2 (en) * | 2017-09-13 | 2022-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a reference signal count indication |
CN109586859B (zh) * | 2017-09-28 | 2020-06-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US10396946B2 (en) * | 2017-11-13 | 2019-08-27 | Phazr,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duplex by radio base station |
CN109922011B (zh) * | 2017-12-13 | 2020-1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US10505688B2 (en) | 2018-01-10 | 2019-12-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figur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beamform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190261399A1 (en) * | 2018-02-16 | 2019-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dundancy version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
WO2019160499A1 (en) | 2018-02-16 | 2019-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essages |
GB2572646B (en) * | 2018-04-06 | 2021-07-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
US10666374B2 (en) | 2018-05-11 | 2020-05-2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US11382048B2 (en) | 2018-05-22 | 2022-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solu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
CN110831179A (zh) | 2018-08-10 | 2020-02-21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8740347A (zh) * | 2018-08-10 | 2024-10-01 | 苹果公司 | 用于新无线电超可靠低延时通信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增强 |
US10700896B2 (en) | 2018-11-09 | 2020-06-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domain layer separ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based receivers |
US20200228299A1 (en) * | 2019-01-11 | 2020-07-16 | Mediatek Inc. | Ue multiplexing for dmrs transmission |
CA3127105C (en) * | 2019-01-18 | 2024-02-27 | Zte Corporation |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20167178A1 (en) * | 2019-02-15 | 2020-08-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11330550B2 (en) | 2019-03-15 | 202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ing with relays |
US11251914B2 (en) * | 2019-05-10 | 2022-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single carrier waveforms |
CN113498078A (zh) * | 2020-03-20 | 2021-10-12 | 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交互方法及射频拉远集线器 |
WO2021062448A2 (en) | 2020-05-14 | 2021-04-01 | Zeku,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ursive tree search bas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etection |
US11659575B2 (en) * | 2021-01-29 | 2023-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techniques for cross-slot channel estimation |
CN114071583B (zh) * | 2021-11-04 | 2024-09-1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带宽选择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47424B1 (ko) * | 2007-10-17 | 2014-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175050B2 (en) * | 2008-02-13 | 2012-05-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release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notification |
US8509161B2 (en) * | 2008-08-11 | 2013-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
WO2010018927A2 (en) * | 2008-08-11 | 2010-0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s and equipment therefor |
CN101754268B (zh) * | 2008-12-04 | 2012-08-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1868033B (zh) * | 2009-04-20 | 2013-04-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8526347B2 (en) * | 2010-06-10 | 2013-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
US10135595B2 (en) * | 2010-06-21 | 2018-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apping indicator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1977101A (zh) * | 2010-10-25 | 2011-02-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LTE-A中Type I relay的R-PDCCH信道设计结构 |
WO2012148222A2 (en) * | 2011-04-27 | 2012-11-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30039291A1 (en) * | 2011-08-12 | 2013-02-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
WO2013048114A2 (en) * | 2011-09-26 | 2013-04-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adio access system |
WO2013105838A1 (ko) * | 2012-01-15 | 2013-07-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137105A1 (ko) * | 2013-03-03 | 2014-09-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Epdcch를 통한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
CN103428883B (zh) * | 2013-08-30 | 2016-03-0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US10200137B2 (en) * | 2013-12-27 | 2019-02-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
-
2015
- 2015-12-03 CN CN202411111249.XA patent/CN118784192A/zh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FI FIEP15813990.7T patent/FI3286866T3/fi active
- 2015-12-03 US US15/560,472 patent/US106312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WO PCT/US2015/063803 patent/WO201617176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03 EP EP23154671.4A patent/EP4210270A3/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CN CN202110070000.9A patent/CN112910620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EP EP23184262.6A patent/EP4243328A3/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EP EP15813990.7A patent/EP32868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CN CN201580078163.4A patent/CN107852319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23 TW TW105105252A patent/TWI628937B/zh active
-
2018
- 2018-08-22 HK HK18110791.0A patent/HK1251379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86866A1 (en) | 2018-02-28 |
FI3286866T3 (fi) | 2023-05-03 |
US20180063820A1 (en) | 2018-03-01 |
EP4210270A2 (en) | 2023-07-12 |
TW201642636A (zh) | 2016-12-01 |
EP3286866B1 (en) | 2023-04-12 |
CN112910620B (zh) | 2024-09-13 |
CN107852319B (zh) | 2020-12-29 |
EP4210270A3 (en) | 2023-09-13 |
CN112910620A (zh) | 2021-06-04 |
EP4243328A3 (en) | 2023-11-08 |
WO2016171765A1 (en) | 2016-10-27 |
US10631281B2 (en) | 2020-04-21 |
TWI628937B (zh) | 2018-07-01 |
EP4243328A2 (en) | 2023-09-13 |
CN107852319A (zh) | 2018-03-27 |
HK1251379A1 (zh) | 2019-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10620B (zh) | 用于无线接入技术的传输设计 | |
US11723002B2 (en) |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 |
CN10958805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bwp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316589B (zh) | 发送基于多个时隙的长pucch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852264B (zh) | 用于基于窄波束的无线通信的波束赋形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bpdcch) | |
CN108028726B (zh) | 基站的装置、用户设备的装置以及与用户设备通信的装置 | |
US10966283B2 (en) | Determination of an advance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resource | |
US10555322B2 (en) | Low latency contention based scheduling request | |
TWI713348B (zh) | 增強型自含式時分雙工子訊框結構 | |
US10715298B2 (en) | Enhanced resource mapping scheme | |
WO2017023352A1 (en) | Performing 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at a user equipment (ue) | |
WO2016171767A1 (en) | Low latency contention based scheduling request | |
WO2017044141A1 (en) | Evolved node-b (e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flexible duplex communication | |
WO2017138980A1 (en) | Scheduling request for standalone deployment of a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 |
WO2017111808A1 (en) | Collision avoidance technology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