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55810A -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55810A CN118555810A CN202411022178.6A CN202411022178A CN118555810A CN 118555810 A CN118555810 A CN 118555810A CN 202411022178 A CN202411022178 A CN 202411022178A CN 118555810 A CN118555810 A CN 1185558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s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air supply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54—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18—Unevenly distributed heat load, e.g. different sect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ocalised cooling, hot spo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63—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和导热散热组件。导热散热组件设在散热板上且包括翅片,翅片用于导引气流方向和发散散热板的热量。其中,翅片可转动地设在散热板上,散热板适于连接待散热件。本发明的散热装置,能够实现对散热效率的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域控制器等智能化产品应用广泛,结构和功能集成化程度逐渐提高,相应地其发热量也逐渐增大,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域控制器等智能化产品的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域控制器等智能化产品的散热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其散热方式的选择和散热结构优化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能够提高对散热板的散热效率,且能够实现对散热效率的调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散热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装置的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控制器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导热散热组件,所述导热散热组件设在所述散热板上且包括翅片,所述翅片用于导引气流方向和发散所述散热板的热量;其中,所述翅片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散热板适于连接待散热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翅片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同时,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由此,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能够提高对散热板以及待散热件的整体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调整翅片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以及待散热件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散热组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翅片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散热板,所述翅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且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相对所述散热板固定;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翅片的接触点偏离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以使所述活动件活动时带动所述翅片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包括齿轮和转轴,所述齿轮和所述转轴的轴线均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件包括: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上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滑槽件,所述滑槽件设于所述散热板上,所述滑槽件限定出滑槽;滑轨,所述滑轨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轨与所述齿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滑槽的槽口,所述密封盖将所述滑槽围合成密封腔,所述滑轨、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齿轮对应的避让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散热板,且与所述齿条相连以驱动所述齿条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翅片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翅片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所述翅片间隔排布,每列多个所述翅片的一端共用一组所述支撑组件,每列多个所述翅片的另一端共用另一组所述支撑组件;当所述翅片排成多列时,相邻两列沿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连接于所述散热板,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口朝向所述翅片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机罩,所述风机罩连接于所述散热板,所述送风口设在所述风机罩的朝向所述翅片的一侧;驱动风机,所述驱动风机设在所述风机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风机罩上且位于所述送风口处的格栅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于所述散热板上,且位于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侧;所述导流组件具有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导流柱,所述导引面设在所述导流柱上,多个所述导流柱布成至少一排;同排的多个所述导流柱,沿与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柱沿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间隔布有至少两排,相邻两排之间设置所述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当所述翅片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翅片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沿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延伸的长条的板体。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包括:中间段,所述中间段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散热板上;两个减薄段,两个所述减薄段连接在所述中间段的宽度方向两侧,每个所述减薄段在远离所述中间段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上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从一所述减薄段向另一所述减薄段贯通设置;所述通风孔为至少一个,当有多个时至少两个所述通风孔沿所述翅片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散热件为域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控制方法,包括:将散热板连接于待散热件,在所述散热板上设置导热散热组件,所述导热散热组件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翅片设置迎风面;预设第一功率、第二功率、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获取所述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温度;当所述工作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且所述工作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平行;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以及温度控制翅片相对散热板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待散热件的散热效果的调整,使对待散热件的散热效果能够适配其工作状态,提高待散热件工作温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设置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连接于所述散热板,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口朝向所述翅片设置,所述送风组件输出气流具有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所述第一风速大于所述第二风速;当所述工作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且所述工作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停止工作;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输出气流为第二风速;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输出气流为第一风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 。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散热板连接于控制器,翅片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同时,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由此,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能够提高对散热板的整体散热效率,即提高对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调整翅片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即实现对控制器的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散热装置的散热板连接于控制器,翅片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同时,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由此,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能够提高对散热板的整体散热效率,即提高对控制器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调整翅片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即实现对控制器的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翅片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控制器100、
散热板10、
送风组件20、送风口21、风机罩22、驱动风机23、格栅结构24、
导热散热组件30、
支撑组件31、固定件311、齿条312、滑槽件313、滑轨314、密封盖315、驱动件316、
翅片32、齿轮321、转轴322、中间段323、减薄段324、通风孔325、
导流组件40、导流柱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控制器100及车辆。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板10和导热散热组件30。
导热散热组件30设在散热板10上且包括翅片32,翅片32用于导引气流方向和发散散热板10的热量。其中,翅片32可转动地设在散热板10上,散热板10适于连接待散热件。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板10连接于待散热件,即待散热件的热量传递至散热板10上,在对散热板10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对待散热件提供散热作用。
由此,气流能够同时经过散热板10的表面并吹向翅片32。气流经过散热板10的表面能够对散热板10直接产生散热作用,翅片32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32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10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10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散热板10以及带散热件的散热效率的调整。
其中,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越大,流向散热板10的气流量越大,气流对散热板10的散热效率越高。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30,在气流对散热板10直接进行散热的同时,通过调整翅片32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本发明中,对散热板10的结构不作限制。散热板10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导热板,散热板10也可以直接构成待散热件的外壳的一部分。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散热板10构成控制器100的壳体的一部分,即散热板10为控制器100的上顶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导热散热组件30还包括支撑组件31,支撑组件31设在散热板10上,翅片32通过支撑组件31可转动地设在散热板10上。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31在散热板10上,使散热板10的热量传递至支撑组件31,并通过支撑组件31传递至翅片32上。
由此,散热板10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翅片32,且气流吹向翅片32以对翅片32进行散热。从而增加散热板10的热量传导和散热路径,热量能够同时在散热板10和翅片32散发,提高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
此外,翅片32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从而调整散热效率。其中,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越大,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率越高。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31包括:固定件311和活动件。固定件311连接于散热板10,翅片3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311,且翅片32的旋转轴线相对散热板10固定。活动件可活动地设在散热板10上,活动件与翅片32的接触点偏离翅片32的旋转轴线,从而活动件能够带动接触点相对旋转轴线产生切向的移动,以使活动件活动时带动翅片32绕旋转轴线旋转。
由此,支撑组件31通过固定件311限定翅片32相对散热板10的位置,通过活动件带动翅片32以固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实现翅片32的转动,从而通过控制活动件能够实现对翅片32转动的控制。
本发明中,对活动件的类型不作限制。例如,活动件可以为传动连接翅片32的齿轮组。又例如,在图5、图6的示例中,活动件包括齿条312。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翅片32包括齿轮321和转轴322,齿轮321和转轴322的轴线均与旋转轴线重合,转轴32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件311。活动件包括:齿条312,齿条312与齿轮321相啮合,齿条312可移动地设在散热板10上以带动齿轮321转动。
由此,转轴322构成翅片32的旋转轴线,且转轴322连接于固定件311,使转轴322的旋转轴线固定。而齿轮321和转轴322的轴线均与旋转轴线重合,即齿轮321的设置位置稳定,从而当齿条312相对散热板10移动时,齿轮321能够在齿条312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即翅片32能够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31还包括:滑槽件313和滑轨314。滑槽件313设于散热板10上,滑槽件313限定出滑槽。滑轨314滑动配合在滑槽内,滑轨314与齿条312相连,使齿条312能够随滑轨314同步移动。
由此,滑槽能够限定滑轨314的移动方向,提高滑轨314的移动方向稳定性,从而提高齿条312随滑轨314移动的稳定性,提高齿条312与齿轮321接触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对滑槽的延伸方向不作限制。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滑槽设置为直线槽,滑轨314在滑槽内沿直线移动,齿条312对应设置为直线齿条312。又例如,滑槽设置为曲线槽,滑轨314在曲线槽内沿曲线移动,齿条312对应其移动轨迹设置为弯曲齿条,以保证齿条312能够稳定接触齿轮321。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31还包括:密封盖315,密封盖315盖设于滑槽的槽口,密封盖315将滑槽围合成密封腔,滑轨314、齿条312设于密封腔内。
由此,密封盖315能够将滑轨314限定在滑槽内,提高滑轨314在滑槽内配合的稳定性。同时,密封盖315和滑槽将滑轨314和齿条312围合在密封腔内,能够对滑轨314和齿条312形成保护,提高滑轨314和齿条312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滑轨314能够在滑槽内顺畅移动,提高齿条312与齿轮321配合的稳定性。
此外,密封盖315上开设有与齿轮321对应的避让孔(图中未示出),避让孔能够在密封盖315上提供齿条312与齿轮321接触的空间,使齿轮321能够与密封腔内的齿条312接触配合。
其中,齿轮321可以通过避让孔整体伸入至密封腔内,且齿轮321在密封腔内与齿条312啮合,此时,齿轮321整体位于密封腔内,密封盖315还能够对齿轮321也形成保护。或者,齿轮321部分通过避让孔伸入密封腔内,使齿轮321在与齿条312的啮合位置位于密封腔内,此时,能够便于齿轮321配合于齿条312时的安装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支撑组件31还包括:驱动件316,驱动件316连接散热板10,且与齿条312相连以驱动齿条312移动。由此,驱动件316用于控制齿条312的移动,而翅片32通过齿轮321在齿条312的带动下产生转动,从而驱动件316能够通过齿条312控制翅片32的转动。同时,驱动件316也能够用于控制齿条312的静止,即驱动件316也能够使齿条312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从而使翅片32能够维持在稳定的角度,当翅片32受到气流的作用力时,能够提高翅片32的角度稳定性,从而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316和齿条312之间还可设置连接结构或传动结构。例如,在图5-图7的示例中,齿条312固定于滑轨314,驱动件316连接滑轨314并驱动滑轨314移动,齿条312随滑轨314移动。
本发明中,对驱动件316的类型不做限制。例如,驱动件316可以为电机或液压推杆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翅片32为多个时,多个翅片32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翅片32间隔排布,每列多个翅片32的一端共用一组支撑组件31,每列多个翅片32的另一端共用另一组支撑组件31。当翅片32排成多列时,相邻两列沿翅片32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列的翅片32对应设置在散热板10的不同位置上,而散热板10在不同位置的热量容易产生差异。
由此,同列内的翅片32能够在支撑组件31的带动下同步转动,保证同列内的翅片32散热效果的一致性。而不同列的翅片32之间独立转动,使不同列的翅片32散热效率能够独立调节,从而多列翅片32能够对应散热板10的不同位置设置,使不同列的翅片32能够根据散热板10不同位置的温度独立调整旋转角度,使散热装置在散热板10的不同位置能够具有不同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送风组件20,送风组件20连接于散热板10,送风组件20的送风口21朝向翅片32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口21朝向翅片32,使送风组件20输出的气流能够吹向翅片32,同时,由于送风组件20连接于散热板10,使送风口21距离散热板10的距离较小,从而在气流扩散的作用下,送风组件20输出的气流至少部分经过散热板10的表面。
由此,送风组件20送在送风口21输出的气流能够同时经过散热板10的表面并吹向翅片32。气流在翅片32的引导下能够更多的流向散热板10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当翅片32通过支撑组件31连接于散热板10时,散热板10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翅片32,且气流吹向翅片32以对翅片32进行散热。从而增加散热板10的热量传导和散热路径,热量能够同时在散热板10和翅片32散发,提高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20包括:风机罩22和驱动风机23。风机罩22连接于散热板10,送风口21设在风机罩22的朝向翅片32的一侧,驱动风机23设在风机罩22内。由此,风机罩22能够对驱动风机23形成保护,同时,能够将驱动风机23产生的气流汇聚在一起,使气流能够集中从送风口21流出,从而气流能够更集中的吹向翅片32和散热板10,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中,对风机罩22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风机罩22设置为长方体。
此外,当散热板10上设置有多个驱动风机23时,多个驱动风机23设在一个风机罩22内。也可以设置多个风机罩22,多个驱动风机23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风机罩22内。
进一步地,送风组件20还包括:设在风机罩22上且位于送风口21处的格栅结构24。由此,格栅结构24能够在送风口21处构成保护作用,减少或避免固体杂质(例如石子)从送风口21进入风机罩22内,从而提高对驱动风机23的保护效果,提高驱动风机23工作的稳定性。
此外,格栅结构24具有整流作用,提高气流从送风口21离开风机罩22时的流向一致性,减少或避免由于气流流向不同而产生的涡流,从而提高气流流速并减低气流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导流组件40,导流组件40设于散热板10上,且位于送风组件20的送风侧。导流组件40具有导引面,导引面的延伸方向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一致。
由此,导流组件40能够起到引导气流流向的作用,从送风口21吹出的气流能够经过导流组件40,使气流的流向更为一致,能够减少或避免由于气流流向不同而产生的涡流,从而提高气流流速并减低气流噪音。
其中,导引面的延伸方向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一致,能够减少气流流经导流组件40时受到的阻力,提高气流流动的效率,即保证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散热装置设置有多列翅片32时,导流组件40的数量可对应设置为多个,其位置对应多列翅片32的位置以及气流方向设置。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散热装置设有四列翅片32,四列翅片32呈“田”字排布于散热板10上,且所有翅片32的旋转轴线平行。此外,该示例中,散热板10上还设置有导流组件40,每列翅片32在送风口21出风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导流组件40,使导流组件40对气流起到整流效果,提高气流流动至每列翅片32以及离开每列翅片32时的气流流向一致性。
进一步地,导流组件40包括多个导流柱41,导引面设在导流柱41上,多个导流柱41布成至少一排。同排的多个导流柱41,沿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
由此,气流从相邻的导流柱41之间的间隙流经导流组件40,从而实现导流组件40对气流的整流作用。而多个导流柱41,沿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使导流组件40能够在垂直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上的多处同时对气流起到整流作用,提高导流组件40对气流的整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导流柱41沿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间隔布有至少两排,相邻两排之间设置翅片32。
可以理解的是,气流从送风口21流出风机罩22后,流动至导流柱41,并在经过导流柱41的整流后流向翅片32,而流经翅片32后的气流,能够再次流经导流柱41,以对气流进行再一次的整流,提高气流流经翅片32后的流向一致性,减少或避免由于气流流向不同而产生的涡流,从而提高气流流速并减低气流噪音,并减小气流离开翅片32的阻力,即提高翅片32流经翅片32的效率,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32的旋转轴线与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垂直,从而能够增大翅片32的迎风面,提高翅片32对气流方向的引导效果以及对翅片32自身的散热效果。
此外,当翅片32为多个时,多个翅片32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翅片32沿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间隔排布,使多个翅片32能够在出风方向的不同位置对气流进行引导,且受到气流的散热作用,提高对气流的利用率,提高对气流方向的引导效果以及对翅片32自身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32为沿翅片32的旋转轴线延伸的长条的板体。由此,翅片32能够沿旋转轴线在不同位置接触气流,从而增大翅片3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大气流与翅片32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面积,提高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翅片32包括:中间段323和两个减薄段324。中间段323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散热板10上,两个减薄段324连接在中间段323的宽度方向两侧,每个减薄段324在远离中间段323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
由此,通过在中间段323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减薄段324,能够减少气流流经翅片32时受到的阻力,而气流与翅片3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受到气流流速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果。
同时,也能够减少气流对翅片32的作用力,提高翅片32转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翅片32保持在固定角度时的稳定性。
此外,中间段323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散热板10上,使翅片32的旋转轴线位于中间段323,而减薄段324在远离中间段323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使翅片32的重量能够集中在中间段323上,从而提高翅片32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翅片32上设有通风孔325,通风孔325从一减薄段324向另一减薄段324贯通设置。通风孔325为至少一个,当有多个时至少两个通风孔325沿翅片32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由此,当气流流动至翅片32时,气流除了流经翅片32的表面外,还能够流入通风孔325内,从而增大气流与翅片32的接触面积,增大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率。且当翅片32转动至不同角度时,翅片32在表面的迎风面不同,进入通风孔325的气流流量也不同,从而实现气流对翅片32散热效率的调节。
此外,通过设置通风孔325,还能够减少翅片32对气流的阻力,从而提高气流流经翅片32时的流速,提高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当翅片32设置有多个沿旋转轴线间隔排布的通风孔325时,多个通风孔325沿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在翅片32内相互连通。
由此,通风孔325内的气流能够在翅片32内沿旋转轴线方向流动,从而提高气流在通风孔325内与翅片32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流与翅片32的接触面积,提高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率。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控制方法,包括:
S1:将散热板10连接于待散热件,在散热板10上设置导热散热组件30,导热散热组件30包括翅片32,翅片32可转动地设在散热板10上,翅片32设置迎风面;
S2:预设第一功率、第二功率、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第一功率大于第二功率,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S3:获取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温度;
S4.1:当工作功率小于第二功率且工作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转动翅片32以使迎风面与散热板10平行;
S4.2:当工作功率大于第二功率或工作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转动翅片32以使迎风面与散热板10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S4.3:当工作功率大于第一功率或工作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转动翅片32以使迎风面与散热板10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
本发明的散热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以及温度控制翅片32相对散热板10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待散热件的散热效果的调整,使对待散热件的散热效果能够适配其工作状态,提高待散热件工作温度的稳定性。
优选地,上述获取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温度,为实时获取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10设置送风组件20,送风组件20连接于散热板10,送风组件20的送风口21朝向翅片32设置,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具有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第一风速大于第二风速;
S4.1:当工作功率小于第二功率且工作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时,送风组件20停止工作;
S4.2:当工作功率大于第二功率或工作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时,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为第二风速;
S4.3:当工作功率大于第一功率或工作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为第一风速。
由此,通过调整送风组件20的输出气流风速,能够调整对散热板10的散热效果,对待散热件的散热效果能够适配其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待散热件工作温度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器1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
本发明的控制器100,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散热板10连接于控制器100,翅片32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同时,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32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10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10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由此,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30,能够提高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即提高对控制器100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调整翅片32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即实现对控制器100的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控制器100内设置的元件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壳体内设置PCB或功率元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100。
本发明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控制器100,散热装置的散热板10连接于控制器100,翅片32在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翅片32相对气流的迎风面大小产生变化,从而气流对翅片32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同时,气流的流向受到翅片32的引导,使流向散热板10的气流量以及气流流向产生变化,进而气流对散热板10直接产生的散热效果也产生变化。由此,通过设置导热散热组件30,能够提高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即提高对控制器100的散热效率。同时,通过调整翅片32的角度,能够对散热板10的整体散热效率进行调节,即实现对控制器100的散热效率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控制器100及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3)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板(10);
导热散热组件(30),所述导热散热组件(30)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且包括翅片(32),所述翅片(32)用于导引气流方向和发散所述散热板(10)的热量;
其中,所述翅片(3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散热板(10)适于连接待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散热组件(30)还包括支撑组件(31),所述支撑组件(31)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翅片(32)通过所述支撑组件(31)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1)包括:
固定件(311),所述固定件(311)连接于所述散热板(10),所述翅片(3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11),且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相对所述散热板(10)固定;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翅片(32)的接触点偏离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以使所述活动件活动时带动所述翅片(32)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2)包括齿轮(321)和转轴(322),所述齿轮(321)和所述转轴(322)的轴线均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所述转轴(32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11);
所述活动件包括:齿条(312),所述齿条(312)与所述齿轮(321)相啮合,所述齿条(312)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以带动所述齿轮(32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1)还包括:
滑槽件(313),所述滑槽件(313)设于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滑槽件(313)限定出滑槽;
滑轨(314),所述滑轨(314)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轨(314)与所述齿条(3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1)还包括:密封盖(315),所述密封盖(315)盖设于所述滑槽的槽口,所述密封盖(315)将所述滑槽围合成密封腔,所述滑轨(314)、所述齿条(312)设于所述密封腔内;
所述密封盖(315)上开设有与所述齿轮(321)对应的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1)还包括:驱动件(316),所述驱动件(316)连接所述散热板(10),且与所述齿条(312)相连以驱动所述齿条(312)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翅片(32)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翅片(32)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所述翅片(32)间隔排布,每列多个所述翅片(32)的一端共用一组所述支撑组件(31),每列多个所述翅片(32)的另一端共用另一组所述支撑组件(31);
当所述翅片(32)排成多列时,相邻两列沿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组件(20),所述送风组件(20)连接于所述散热板(10),所述送风组件(20)的送风口(21)朝向所述翅片(32)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包括:
风机罩(22),所述风机罩(22)连接于所述散热板(10),所述送风口(21)设在所述风机罩(22)的朝向所述翅片(32)的一侧;
驱动风机(23),所述驱动风机(23)设在所述风机罩(22)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还包括:设在所述风机罩(22)上且位于所述送风口(21)处的格栅结构(24)。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组件(40),所述导流组件(40)设于所述散热板(10)上,且位于所述送风组件(20)的送风侧;
所述导流组件(40)具有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40)包括多个导流柱(41),所述导引面设在所述导流柱(41)上,多个所述导流柱(41)布成至少一排;
同排的多个所述导流柱(41),沿与所述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41)沿所述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间隔布有至少两排,相邻两排之间设置所述翅片(32)。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
当所述翅片(32)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翅片(32)排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所述翅片(32)沿所述送风口(21)的出风方向间隔排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2)为沿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延伸的长条的板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2)包括:
中间段(323),所述中间段(323)在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散热板(10)上;
两个减薄段(324),两个所述减薄段(324)连接在所述中间段(323)的宽度方向两侧,每个所述减薄段(324)在远离所述中间段(323)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2)上设有通风孔(325),所述通风孔(325)从一所述减薄段(324)向另一所述减薄段(324)贯通设置;
所述通风孔(325)为至少一个,当有多个时至少两个所述通风孔(325)沿所述翅片(32)的旋转轴线间隔排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件为域控制器。
20.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散热板(10)连接于待散热件,在所述散热板(10)上设置导热散热组件(30),所述导热散热组件(30)包括翅片(32),所述翅片(3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散热板(10)上,所述翅片(32)设置迎风面;
预设第一功率、第二功率、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
获取所述待散热件的工作功率和工作温度;
当所述工作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且所述工作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32)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10)平行;
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32)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10)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时,转动所述翅片(32)以使所述迎风面与所述散热板(10)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0)设置送风组件(20),所述送风组件(20)连接于所述散热板(10),所述送风组件(20)的送风口(21)朝向所述翅片(32)设置,所述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具有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所述第一风速大于所述第二风速;
当所述工作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且所述工作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20)停止工作;
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为第二风速;
当所述工作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功率或所述工作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时,所述送风组件(20)输出气流为第一风速。
22.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22178.6A CN118555810A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22178.6A CN118555810A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55810A true CN118555810A (zh) | 2024-08-27 |
Family
ID=9245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022178.6A Pending CN118555810A (zh) | 2024-07-29 | 2024-07-29 |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55810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52885U (zh) * | 2017-12-19 | 2018-07-24 |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麦穗状分布的水冷板及电子设备 |
CN112361848A (zh) * | 2020-11-13 | 2021-02-12 | 常州大学 | 一种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112601419A (zh) * | 2020-12-01 | 2021-04-02 | 太仓陶氏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角度可调的换向型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216123397U (zh) * | 2021-11-02 | 2022-03-22 | 集美大学 | 一种用于海底数据中心的翅片散热结构 |
CN114885594A (zh) * | 2022-07-11 | 2022-08-09 | 苏州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用大功率热超导板翅组合式散热器 |
CN115899958A (zh) * | 2022-11-25 | 2023-04-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CN116126112A (zh) * | 2023-02-27 | 2023-05-16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风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8338621A (zh) * | 2024-05-13 | 2024-07-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
-
2024
- 2024-07-29 CN CN202411022178.6A patent/CN1185558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652885U (zh) * | 2017-12-19 | 2018-07-24 |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翅片麦穗状分布的水冷板及电子设备 |
CN112361848A (zh) * | 2020-11-13 | 2021-02-12 | 常州大学 | 一种换热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112601419A (zh) * | 2020-12-01 | 2021-04-02 | 太仓陶氏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角度可调的换向型散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216123397U (zh) * | 2021-11-02 | 2022-03-22 | 集美大学 | 一种用于海底数据中心的翅片散热结构 |
CN114885594A (zh) * | 2022-07-11 | 2022-08-09 | 苏州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用大功率热超导板翅组合式散热器 |
CN115899958A (zh) * | 2022-11-25 | 2023-04-0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CN116126112A (zh) * | 2023-02-27 | 2023-05-16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计算机的散热风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8338621A (zh) * | 2024-05-13 | 2024-07-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19470B2 (en) | Grille shutter device | |
WO2021043047A1 (zh) | 一种复合齿散热器及通讯基站 | |
CN110958825B (zh) | 一种变频器散热装置 | |
CN102192558A (zh) | 空调 | |
CN118555810A (zh) | 散热装置、散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 |
CN212305985U (zh) | 一种带防护的高效散热型fpc柔性线路板 | |
CN219318822U (zh) | 电池测试降温装置 | |
EP4002973A1 (en) | Inverter and heat radiation structure thereof | |
CN215337005U (zh) | 一种外壳总成、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2081681U (zh) | 半导换热器组件及半导体空调 | |
CN115657294B (zh) | 螺旋可调式高功率激光液冷截止光阑 | |
KR102587612B1 (ko) |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 |
CN113296586A (zh) | 一种进风量调节分配装置及进风量调节分配方法 | |
AU2020394759A1 (en) |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system | |
CN212719991U (zh) | 机柜空调半自动导风结构 | |
CN221283611U (zh) | 送风设备 | |
CN221080767U (zh) | 一种储能系统用高压箱 | |
CN118450683B (zh) | 一种叶片角度可调的导风罩以及叶片角度调节方法 | |
CN221886217U (zh) |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 |
CN216620062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9421179U (zh) |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 |
CN113153790A (zh) | 风扇 | |
CN114060926B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0527017U (zh) | 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和工程机械 | |
CN221858739U (zh) | 冷暖调温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