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0403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20403A CN118020403A CN202280003091.7A CN202280003091A CN118020403A CN 118020403 A CN118020403 A CN 118020403A CN 202280003091 A CN202280003091 A CN 202280003091A CN 118020403 A CN118020403 A CN 118020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pattern
- sub
- absorbing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6285 25-hydroxyvitamin D-1 alpha hydroxylase,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875403 Homo sapiens 25-hydroxyvitamin D-1 alpha hydroxylase,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429 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49 co-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37603 cs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BRZTFJDHDCESZ-UHFFFAOYSA-N AsGa Chemical compound [As]#[Ga] JBRZTFJDHDCES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18 Gallium arsen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77 Silicon-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EVVHYCKPQWKOP-UHFFFAOYSA-N [Si].[Ge] Chemical compound [Si].[Ge] LEVVHYCKPQWKO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091 catio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gallium arsen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5843 halogen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92 organic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像素界定层、发光图案、吸光图案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像素界定层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阳极位置对应,第二开口与第二阳极位置对应。发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开口内。吸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开口内。第二电极层覆盖发光图案和吸光图案。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每个光电传感器与至少一个子像素相邻设置。子像素包括发光图案,光电传感器包括吸光图案。
Description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指纹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指纹识别模组感应、分析指纹的谷和脊的信号来识别指纹信息,具有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指纹成像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光学成像、电容成像、超声成像等多种技术,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因其具有穿透能力强、支持全屏摆放、产品结构设计简单等特点,而逐渐成为指纹识别技术的主流,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目前,显示装置中的光学指纹传感器为屏下设置,即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其中,该屏下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指纹识别过程为: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照射到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表面的手指上,光经过手指反射后形成带有指纹信息的返回光,该返回光穿过显示面板后照射在该屏下光学指纹传感器上,以进行指纹的识别检测。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像素界定层、发光图案、吸光图案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所述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阳极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阳极位置对应。所述发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吸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吸光图案。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每个所述光电传感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相邻设置。所述子像素包括所述第一阳极、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覆盖所述发光图案的部分,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所述第二阳极、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覆盖所述吸光图案 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吸光图案,每个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至少一种颜色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和第二子吸光图案,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的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和第二子吸光图案,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蓝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或,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或,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和绿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异质结,设于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图案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一子发光图案和第二子发光图案。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异质结,设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异质结与所述第二异质结相连且一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一种颜色的光。能够吸收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与能够发射所述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两种颜色的光。能够吸收第一目标颜色光和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设于能够发射所述第一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和能够发射所述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所述三种颜色的光包括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能够吸收所述三种颜色的光的光电传感器,与能够发射绿色光的子像素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图案的材料包括钙钛矿基的半导体材料。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对应的材料的带隙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光图案的材料的分子式为RNH
3BY
3-mX
m,其中,R为C
nH
2n+1,B为金属元素,X和Y分别为不同的卤素元素,m和n为整数。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对应的材料的X与Y的质量比例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遮光图案和盖板。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开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发光图案对应设置,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吸光图案对应设置。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吸光图案的垂直距离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和所述第四开口对应的吸光图案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吸光图案之间的最小夹角大致为4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遮光图案,设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图案位于所述吸光图案和与所述吸光图案相邻的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衬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衬底的垂直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5~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线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阳极传输第二阳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和感光驱动电路,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所述感光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且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有源层、栅绝缘层、栅导电层、层间介质层和源漏导电层。
其中,每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有源层图案、扫描信号线和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有源层图案位于所述有源层,所述扫描信号线位于所述栅导电层,所述第一电源线位于所述源漏导电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图案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的交叠部分形成晶体管,至少一个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与至少一个晶体管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位于所述源漏导电层,所述二极管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二有源层图案,所述第二有源层图案位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二有源层图案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为空穴型半导体,所述第二组成部为电子型半导体。所述第一组成部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组成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图案,设于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吸光图案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图案,设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图案的材料和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图案的材料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公共层和/或第二公共层。所述第一公共层设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发光图案之间,及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吸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公共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或空穴注入层。所述第二公共层设于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及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公共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发光图案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吸光图案位置对应。其中,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一体设置;或,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相互绝缘,且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阴极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范围为8V~16V;所述第二阳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范围为-2V~8V。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像素界定层、 发光图案、吸光图案、第二电极层、第一遮光图案和盖板。
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所述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阳极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阳极位置对应。所述发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吸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吸光图案。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吸光图案的垂直距离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和如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沿图1中的剖面线A-A’的一种截面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一种截面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一种俯视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器件区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4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5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6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8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9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22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3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4为沿图2中的剖面线B-B’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待扫描图片的显示图;
图2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扫描成像后的图像的显示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以及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电连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电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俯视图。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是文字的还是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 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显示器、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0。
该显示面板1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该显示面板100也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100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或量子点电致发光(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QLED)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100为光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侧和非显示侧,显示侧为显示面板100进行发光显示的一侧,非显示侧为显示面板100的背离显示侧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200。
该柔性线路板200被配置为,与前述显示面板100进行绑定连接。参阅图2,柔性线路板200可以沿虚线L朝向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侧弯折,以使柔性线路板2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触控芯片、驱动芯片等结构。
示例性地,该触控芯片可以设于柔性线路板200上。触控芯片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100中的触控结构电连接,以便向触控结构传输触控信号,实现触控功能。
示例性地,该驱动芯片可以设于显示面板100上。驱动芯片被配置为,与显示面板100中的信号线电连接,以便向信号线电连接的子像素传输发光控制信号,实现发光显示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至少部分围绕显示面板100设置。示例性地,外壳可以为U型槽,前述显示面板100、 弯折后的柔性线路板200等部件均设于该U型槽内。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0’还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M’。
参阅图3,该光学指纹传感器M’为屏下设置,即,设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侧。在手指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侧表面进行指纹识别的过程中,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线照射在手指上,手指上的指纹将该光线反射后形成带有指纹信息的返回光,该返回光穿过显示面板100’,最终抵达位于显示面板100’非显示侧的光学指纹传感器M’上被光学指纹传感器M’接收,从而实现指纹的识别和检测。
经本公开发明人研究发现,返回光在抵达光学指纹传感器M’之前,需要穿过较多的膜层结构。
例如,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装置1000’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柔性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侧设置有刚性的支撑结构,以便对显示面板100’等柔性部件形成支撑,避免发生柔性形变。支撑层大多为不锈钢,光透过率很差,对返回光的传递效果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光学指纹传感器M’的指纹识别准确度以及识别效率均直线下降。
或者,例如,参阅图3,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侧还设有背膜300,缓冲性400、粘接层500以及散热层600等膜层结构,这些膜层结构导致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较低,从而降低了返回光被光学指纹传感器M’接收的强度,影响光学指纹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子像素P。
示例性地,每个子像素P可以发射蓝色光、绿色光、红色光或白色光中的一种。
例如,参阅图4和图5,多个子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其中,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以及第三子像素P3分别发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第一子像素P1可以发射红色光,第二子像素P2可以发射绿色光,第三子像素P3可以发射蓝色光。
示例性地,多个子像素P可以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设置。
例如,参阅图4,多个子像素P呈Real RGB排列。多个子像素P划分为多个第一像素列S1和多个第二像素列S2,第一像素列S1和第二像素列S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第一像素列S1和多个第二像素列S2沿第一方向X交替设置。
第一像素列S1包括沿第二方向Y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子像素P1和多个 第三子像素P3,第二像素列S2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子像素P2。
例如,参阅图5,多个子像素P呈钻石排列。多个子像素P中,第一子像素P1和第二子像素P2沿着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设置,且第一子像素P1和第二子像素P2同样沿着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设置;第三子像素P3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分布。
示例性地,钻石排列的多个子像素P中,子像素P呈矩形,且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沿第一方向X延伸,另一条对角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
示例性地,钻石排列的多个子像素P中,子像素P大致呈矩形,例如,矩形的四个角为弧形角。
示例性地,钻石排列的多个子像素P中,至少一种类型的子像素P大致呈扇形。
例如,多个子像素P还可以呈GGRB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举例的多个子像素P的排列方式均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中的多个子像素P的排列方式形成限制。
前述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叉。例如,参阅图4,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可以是显示装置1000的横向,第二方向Y可以是显示装置1000的纵向;或者,第一方向X可以是多个子像素P阵列式排列中的行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是多个子像素P阵列式排列中的列方向。
本公开的多个附图中仅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为例进行示意。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附图进行一定角度(例如30度、45度或90度等)的旋转所得到的技术方案亦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每个光电传感器M与至少一个子像素P相邻设置。
该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接收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在目标物上反射后形成的返回光,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识别、检测或者扫描成像。
前述“目标物”可以是手指、人脸或者图片等需要光电传感器M识别、检测或扫描的物品。
例如,在目标物是手指的情况下,该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接收子像素P发出的光经过手指反射后形成的返回光,并对该返回光进行分析,实现对手指指纹的检测和识别。例如,在目标物是人脸的情况下,该光电传感器 M被配置为,接收子像素P发出的光经过人脸反射后形成的返回光,并对该返回光进行分析,实现人脸检测或人脸识别。例如,在目标物是图片的情况下,该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接收返回光并根据该返回光形成图像,即,实现对图片的扫描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仅对目标物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目标物的具体形状和类型,以及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形成限制,例如,光电传感器M还可以被配置为进行掌纹、虹膜等的识别和检测。
示例性地,参阅图4,光电传感器M设于功能器件区S(显示面板100中设有光电传感器M的区域),该功能器件区S仅占显示面板100的小部分区域,即光电传感器M为局部设置。例如,光电传感器M仅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便于大拇指进行按压的位置。通过局部设置光电传感器M,可以在实现相应功能(例如指纹识别)的同时,避免全屏设置光电传感器M导致的成本过高的问题。
示例性地,参阅图5,光电传感器M设于功能器件区S,该功能器件区S的面积与显示面板100的整屏面积大致相等,即光电传感器M为全屏设置。通过在显示面板100的整屏设置光电传感器M,增大了显示面板100用于实现识别、检测或扫描成像的有效区域,从而可以扩大设有光电传感器M的显示面板100使用场景,例如,可以使得设有光电传感器M的显示面板100可以适用于大尺寸目标物的检测、识别或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功能器件区S的设置位置以及面积,以及光电传感器M的设置位置、密度、个数等均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前述实施例仅对光电传感器M的设置位置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其形成限制。
图6示出了显示面板100的沿图2中剖面线B-B’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21、第一电极层301、像素界定层302、发光图案303A、吸光图案303B和第二电极层304。
其中,衬底21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例如,该衬底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层和缓冲层。又例如,衬底21可以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柔性基层和多个缓冲层。其中,柔性基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缓冲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和/或氧化硅,以达到阻水氧和阻隔碱性离子的效果。
参阅图6,第一电极层301设置在衬底21的一侧。第一电极层301包括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均被配置为传输高电平电压,例如,被配置为传输电源电压。
示例性地,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的材料均可以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或氧化锌。
参阅图6,像素界定层302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01远离衬底21的一侧。该像素界定层302开设有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第一开口K1与第一阳极301A位置对应,第二开口K2与第二阳极301B位置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开口K1与第一阳极301A位置对应”是指,第一开口K1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阳极301A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同理,“第二开口K2与第二阳极301B位置对应”是指,第二开口K2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阳极301B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在将像素界定层302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01一侧后,第一开口K1可以暴露第一阳极301A,第二开口K2可以暴露第二阳极301B。
每个第一开口K1用以界定一个子像素P的有效发光区域。每个第二开口K2用以界定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有效吸光区域。
示例性地,第一开口K1的沿平行于衬底21的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第二开口K2的沿平行于衬底21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参阅图6,发光图案303A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开口K1内。
示例性地,发光图案303A的设于第一开口K1内部分,与第一阳极301A电接触。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蒸镀工艺将发光图案303A镀覆在第一开口K1内。
示例性地,发光图案303A的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可以发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或白色光等。
示例性地,可以按照能够发射的颜色的不同依次进行发光图案303A的蒸镀,例如,先蒸镀所有能够发射绿色光的发光图案303A,然后蒸镀所有能够发射蓝色光的发光图案303A,然后蒸镀所有能够发射红色光的发光图案303A。
参阅图6,吸光图案303B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开口K2内。
示例性地,吸光图案303B的设于第二开口K2内的部分,与第二阳极301B电接触。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蒸镀工艺将吸光图案303B镀覆在第二开口K2内。
示例性地,可以在能够发射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的所有发光图案303A全部蒸镀完成后,将吸光图案303B镀覆在第二开口K2内。
示例性地,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发光图案303A发射的光线。例如,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发光图案303A直接发射的光线,以及发光图案303A发射后又被目标物或其他结构反射后的光线。
参阅图6,第二电极层304设置在像素电极层302远离衬底21的一侧,且覆盖发光图案303A和吸光图案303B。
示例性地,该第二电极层304的材料可以包括锂(Li)、铝(Al)、镁(Mg)、银(Ag)等。
示例性地,该第二电极层304被配置为传输低电平电压。
参阅图6,子像素P包括第一阳极301A、发光图案303A和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发光图案303A的部分。
第一阳极301A传输的高电平电压,与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发光图案303A的部分传输的低电平电压共同作用形成电场,在该电场的驱动下,第一阳极301A中的空穴和第二电极层304中的电子均向位于第一开口K1内的发光图案303A传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图案303A中结合形成激子从而发出光线。
发光图案303A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开口K1发射出去,即,第一开口K1所在区域为子像素P的有效发光区域。
参阅图6,光电传感器M包括第二阳极301B、吸光图案303B和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吸光图案303B的部分。
吸光图案303B吸收光线(例如子像素P发出后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线)后,产生光生载流子。第二阳极301B传输的高电平电压,与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吸光图案303B的部分传输的低电平电压共同作用形成电场,在该电场作用下,实现对前述光生载流子的传输和分析,从而实现光学检测、光学识别和扫描成像。
发光图案303A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目标物并被目标物反射后,通过第二开口K2入射至吸光图案303B,即,第二开口K2所在区域为光电传感器M的有效吸光区域。
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M,并设置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位于第一电极层301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即,将光电传感器M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屏内,一方面,相较于屏下设置,屏内设置光电传感器M可以有效地缩短光电传感器M与目标物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减少返回光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例如,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另一方面,有效地将光电传感器M应用于显示装置1000中,使得 显示装置1000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识别、检测以及扫描成像等多种功能,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光学指纹传感器,光电传感器M反应迅速,灵敏度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P和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该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或绿色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该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仅吸收一个颜色,从而实现指纹等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以及实现单色扫描成像等功能。
例如,参阅图7,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每个光电传感器M均只能吸收蓝色光(即第三光电传感器M3),从而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蓝色的扫描成像,即,扫描成像得到的图像呈蓝色。
示例性地,该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两个颜色,从而实现指纹等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以及实现特定颜色(例如蓝绿色)的扫描成像等功能。
例如,参阅图8,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红色光(即第一光电传感器M1),另外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绿色光(即第二光电传感器M2),从而使得该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这两个颜色,从而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黄色(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的扫描成像,即,扫描成像得到的图像呈黄色。
或者,例如,参阅图9,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每个光电传感器M能够同时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即图9中的第四光电传感器M4),同样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黄色(红色和绿色的混合色)的扫描成像,即,扫描成像得到的图像呈黄色。
示例性地,该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三个颜色,从而实现指纹等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以及实现全彩的扫描成像等功能。
例如,参阅图10,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红色光(即第一光电传感器M1),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绿色光(即第二光电传感器M2),另外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蓝色光(即第三光电传感器M3),从而使得该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这三个颜色,从而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全彩的扫描成像,即,扫描成像得到的图像可以显示出被扫描的图片的所有的颜色,扫描成像的真实度较高。
或者,例如,参阅图11,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部分光电传感器M能够同时吸收蓝色光和绿色光(即图11中的第五光电传感器M5),另外部分光电传感器M仅能够吸收红色光(即第一光电传感器M1),同样可以使得该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吸收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这三个颜色,从而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全彩的扫描成像。
或者,例如,参阅图12,功能器件区S内的多个光电传感器M中,每个光电传感器M均能够同时吸收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即图12中的第六光电传感器M6),同样可以实现目标物的识别和检测,或者实现全彩的扫描成像。
根据前述记载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中,光电传感器M可以进行全彩扫描成像,且在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能够同时吸收三种颜色的光的情况下,扫描成像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同时拍摄,从而可以避免以时间分割的方式依次对不同的颜色进行拍摄然后再合成彩色图像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扫描成像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一种颜色的光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P相邻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目标颜色光可以为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一种。
示例性地,能够吸收红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红色光的子像素P相邻设置,能够吸收绿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绿色光的子像素P相邻设置,能够吸收蓝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蓝色光的子像素P相邻设置。
例如,参阅图10,多个子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第一子像素P1可以发射红色光,第二子像素P2可以发射绿色光,第三子像素P3可以发射蓝色光。多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M1、第二光电传感器M2和第三光电传感器M3,第一光电传感器M1可以吸收红色光,第二光电传感器M2可以吸收绿色光,第三光电传感器M3可以吸收蓝色光。
其中,第一光电传感器M1与第一子像素P1相邻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M2与第二子像素P2相邻设置,第三光电传感器M3与第三子像素P3相邻设置。
通过使能够吸收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P相邻设置,增强光电传感器M对于目标颜色光的吸收效率,避免光电传感器M受到除目标颜色光以外的光线的干扰,优化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例如,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两种颜色的光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第一目标颜色光和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M,设于能够发射第一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P和能够发射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P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目标颜色光可以为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一种,前述第二目标颜色光可以为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另一种。
例如,参阅图9,光电传感器M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该光电传感器M设于第一子像素P1(可以发射红色光)和第二子像素P2(可以发射绿色光)之间。
通过前述设置,增强光电传感器M对于第一目标颜色光和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吸收效率,避免光电传感器M受到除第一目标颜色光和第二目标颜色光以外的光线的干扰,优化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例如,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包括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任意一个子像素P相邻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一个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包括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的光电传感器M,与能够发射绿色光的子像素P(即第二子像素P2)相邻设置。
例如,光电传感器M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该光电传感器M设于第一子像素P1(可以发射红色光)和第二子像素P2(可以发射绿色光)之间(参阅图12)。或者,该光电传感器M设于第三子像素P3(可以发射蓝色光)和第二子像素P2(可以发射绿色光)之间。
通过前述设置,可以在实现全彩扫描成像的同时,增强光电传感器M对于绿色光的吸收效率,优化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例如,提高光电传感器M扫描成像后图像的色彩准确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子像素P的不同的排列方式中,光电传感器M的设置位置不同。
示例性地,参阅图13,多个子像素P呈Real RGB排列,光电传感器M可以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之间。
在光电传感器M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即第六光电传感器M6)的情况下,将光电传感器M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之间,可以保证光电传感器M均匀地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避免光电传感器M对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一者吸收不充分导致成像后图像出现色偏的问题,从而便于光电传感器M在扫描成像过程中实现彩色成像,并提高扫描成像后图像的色彩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传感器M可以围绕子像素P设置,例如,一个子像素P的周围围绕设置四个光电传感器M,该四个光电传感器M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分布。例如,光电传感器M需要吸收红色光,则在可以发射红色光的子像素P的周围布置多个光电传感器M,从而提高光电传感器M能够吸收的红色光的强度。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显示装置1000的各项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对显示装置1000的指纹识别响应速度和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电传感器M的各项性能均受到严苛挑战。
为了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各项性能,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前述显示面板100中的结构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吸光图案303B包括一个子吸光图案303B’,该子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至少一种颜色的光。
示例性地,该子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一种。例如,仅仅可以吸收绿色光,从而使得一个光电传感器M仅吸收一种颜色的光。
在吸光图案303B仅可以吸收一个颜色的情况下,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实现指纹、掌纹、虹膜或面部等的识别功能,或实现单一颜色的扫描成像功能。
示例性地,该子吸光图案303B’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两种。例如,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和蓝色光,从而使得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同时吸收两种颜色的光。
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同时吸收两个颜色的情况下,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实现指纹、掌纹、虹膜或面部等的识别功能,或实现特定颜色的扫描成像功能。
示例性地,该子吸光图案303B’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从而使得一个光电传感器M可以同时吸收三种颜色的光。
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的情况下,光电传感器M被配置为,实现指纹、掌纹、虹膜或面部等的识别功能,或实现全彩的扫描成像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吸光图案303B包括沿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每个子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至少一种颜色的光。
示例性地,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相邻设置的子吸光图案303B’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接触,实现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串接,从而保证光电传感器M为导通状态。
通过设置多层子吸光图案303B’,使得光电传感器M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电流驱动下,极大地提高对返回光的吸光强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另一方面光电传感器M中的驱动电流较小,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吸光图案303B包括沿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层叠设置的两个子吸光图案303B’。参阅图14,吸光图案303B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
示例性地,该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一种。
在该情况下,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相同。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均只能够吸收蓝色光,或均只能够吸收绿色光。
示例性地,该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两种。
其中,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两种的情况下,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相同。
例如,该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其中,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同时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同样能够同时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
或者,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两种的情况下,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绿色光,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红色光。或者,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绿色光,第 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红色光。
示例性地,该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其中,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的情况下,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相同。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均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或者,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的情况下,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蓝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和绿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和红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和蓝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和蓝色光,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之间可以相互替换,例如,相对于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可以更靠近衬底21设置,也可以更远离衬底21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的可吸收的光互为互补光,即,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的可吸收的光,与第二子吸光图 案303B2的可吸收的光混合后可以为白光。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可以吸收的光为蓝绿色的光,则第二子吸光图案可以吸收的光为红色光。
通过设置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的可吸收的光互为互补光,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形成的吸光图案303B可以实现全彩扫描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大致相同。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均大致为510nm~560nm,例如,波长为530nm。即,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均为绿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均大致为430nm~560nm。即,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均能够同时吸收的蓝色光和绿色光。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均大致为393nm~763nm,即,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均能够同时吸收的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完全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例如,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为430nm~560nm,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为510nm~660nm,即,使得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为蓝色光和绿色光,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为红色光和绿色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303B,对应的材料的带隙不同。
例如,能够吸收红色光的吸光图案303B,对应带隙可以为1.92,能够吸收蓝色光的吸光图案303B,对应带隙可以为2.61,能够吸收绿色光的吸光图案303B,对应带隙可以为2.3。通过调节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可以实现对吸光图案303B的可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的控制,从而得到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303B。
此外,通过减小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例如,吸光图案303B的可吸收的光为绿色光,减小吸光图案303B在吸收绿色光过程中的带隙,可以减少除 绿色光以外的杂散光的吸收,提高吸收绿色光的纯度以及效率。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情况下,不同的子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可以相同。例如,在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均仅吸收一个颜色的光的情况下,该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相同,从而提高其个吸收的光的纯度,避免杂散光的干扰。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情况下,不同的子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在吸光图案303B可以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的情况下,该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中的一者的带隙可以为宽带隙,可以同时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另一者可以为窄带隙,可以仅吸收绿色光,从而在吸光图案303B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的情况下,提高绿色光的吸收率,从而实现对可吸收的光的颜色的小范围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可以包括钙钛矿基的半导体材料。例如,吸光图案303B为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例如,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包括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和全无机钙钛矿。
钙钛矿材料具有带隙可调的特点,可以通过调节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实现对吸光图案303B的可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的控制,从而得到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303B。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的分子式为RNH
3BY
3-mX
m。
其中,R为C
nH
2n+1,例如可以为CH
3。B为金属元素,例如可以为Pb、Sn等金属元素。X和Y分别为不同的卤素元素,例如可以为Cl、Br、I等。m和n为整数。
例如,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的分子式可以为C
3H
7NH
3SnICl
2、C
4H
9NH
3PbBrCl
2、C
5H
11NH
3SnI
2Cl、C
3H
7NH
3SnCl
3或C
6H
13NH
3PbIBr
2。
示例性地,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可以用双源共蒸镀的方法一步合成,方程式如下:
RNH
3X+BY→RNH
3BY
3-mX
m
其中,RNH
3X的蒸镀温度约为120℃,BY的熔点温度约为420℃。采用共蒸镀的方法无副产物,只生成RNH
3BY
3-mX
m。
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303B,对应的材料的X与Y的质量比例不同。
示例性地,通过控制X与Y的质量比例,可以使得吸光图案303B的带隙的可调整范围为1.15eV~3.1eV,使得吸光图案303B的最大吸收波长的范围为393nm~763nm,即,可以满足吸光图案303B对红色光、蓝色光、绿色光 的单独吸收或同时吸收,有利于实现光电传感器M的全彩扫描成像。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控制钙钛矿材料的键长和键角,或调节化学键,或调节钙钛矿中的原子的比例,实现对前述带隙的调节。
例如,可以使用其他有机阳离子来代替阳离子RNH
3 +,从而改变钙钛矿分子结构中的键长和键角,进而改变了带隙。或者,通过调节化学键,例如将CH
3NH
3PbI
3中的Pb
2+部分被Sn
2+取代,使得带隙从1.55减小到1.17等。或者,通过改变RNH
3BY
3-mX
m中的原子的比例,实现对带隙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仅对吸光图案303B的材料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其具体材料成分造成限制,任意的可以实现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吸光图案303B的效果(包括波长、间隙、可吸收的光的颜色等)的材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异质结305B。
该第二异质结305B设于相邻的两个子吸光图案303B’之间,该第二异质结305B被配置为提高相邻的两个子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载流子的传导效率,增强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强度和反应速度。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情况下,每相邻设置的两个子吸光图案303B’之间均设置有该第二异质结305B。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的情况下,该第二异质结305B设置在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发光图案303A包括沿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
示例性地,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接触,即,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之间串联。
通过设置串联的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可以在相同发光强度下,极大地降低了子像素P的发光电流,提升了子像素P的寿命,有利于车载设备等高寿命新技术的开发量产导入。
示例性地,参阅图15,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异质结305A,设于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之间。
该第一异质结305A被配置为提高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之间的载流子的传导效率,从而优化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阅图15,在显示面板100同时包括第一异质结305A和第二异质结305B的情况下,第一异质结305A与第二异质结305B相连且一体设置。例如,第一异质结305A与第二异质结305B一体成型。
示例性地,前述异质结(包括第一异质结305A和第二异质结305B)包括至少两层半导体薄膜。例如,参阅图14和图15,前述异质结包括第一半导体薄膜P-CGL和第二半导体薄膜N-CGL。
示例性地,第一半导体薄膜P-CGL和第二半导体薄膜N-CGL的材料可以为砷化镓之类的化合物,也可以是硅-锗之类的半导体合金。
通过设置第一异质结305A与第二异质结305B,提高了光电传感器M中载流子的传导效率,从而增强了光电传感器M的感应灵敏度,使得显示面板100中的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效果和子像素P的发光效果均得到优化。
在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过程中,杂散光的吸收量会影响有效的返回光的吸收效率。其中,杂散光是指,除子像素P发出后被目标物反射的返回光以外的其他光,例如,杂散光可以是显示装置1000外部的光线,或者是子像素P发出的光被第二电极层304反射后的光,也可以是子像素P发出后的未经过目标物反射直接照射到吸光图案303B中的光。杂散光越多,对光电传感器M的检测、识别或扫描成像的准确度的影响越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公开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K1的面积与第二开口K2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3.5。例如,第一开口K1的面积与第二开口K2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75~2。例如,第一开口K1的面积与第二开口K2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1.3、1.75、2、2.05、2.987、3或3.5。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开口K1的面积”为第一开口K1的平行于衬底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前述“第二开口K2的面积”为第二开口K2的平行于衬底2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面积。
示例性地,第一开口K1的面积可以为64μm
2~196μm
2,例如为64μm
2、70μm
2、85μm
2、90.12μm
2、150.5μm
2或196μm
2。
示例性地,第二开口K2的面积可以为16μm
2~64μm
2,例如为16μm
2、20μm
2、35μm
2、40.5μm
2、51.65μm
2或64μm
2。
通过设置第一开口K1的面积与第二开口K2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3.5,使得第二开口K2在实现吸光图案303B充分吸收返回光的同时,限制第二开口K2的面积,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杂散光的吸收,例如,避免显示装置1000外部的杂散光过多地进入第二开口K2,从而减少光电传感器M在功能实现过 程中受到的杂散光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遮光图案401和盖板402。
其中,参阅图16,盖板402设于第二电极层304远离衬底21的一侧。
该盖板402被配置为,与显示装置1000的U型槽状的外壳对盒形成保护壳,显示装置1000中的结构部件均设于该保护壳内。
参阅图16,第一遮光图案401设于第二电极层304远离衬底21的一侧。该第一遮光图案401设于第二电极层304与盖板402之间。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与盖板402通过光学胶贴附在一起。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被配置为,遮挡来自显示装置1000外部的杂散光进入显示装置1000,从而减少杂散光对子像素P的发光的干扰,以及减少杂散光对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的干扰。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的材料可以为可吸收可见光的材料。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或者可以包括掺杂了颜料(例如碳黑)或染料的树脂材料,从而实现遮光目的。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还可以包括沿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层叠设置的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和蓝色滤光片,从而实现对外部的可见光的遮挡。
示例性地,参阅图17,第一遮光图案401为整屏设置,即,除设置有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器件区S设有第一遮光图案401以外,显示面板100的其他区域同样设有第一遮光图案401,有效地提高了第一遮光图案401对显示装置1000外部光线的隔绝能力,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发光显示效果。
参阅图16和图17,第一遮光图案401开设有第三开口K3和第四开口K4,第三开口K3与发光图案303A对应设置,第四开口K4与吸光图案303B对应设置。
即,通过第三开口K3将子像素P暴露出来,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子像素P的发光路径,通过第四开口K4将光电传感器M暴露出来,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光电传感器M的吸收返回光(子像素P发出后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线)的路径。
通过前述设置,使得第一遮光图案401可以在满足子像素P的发光,以及满足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的同时,还可以遮挡显示装置1000外部的光线进入显示面板100,减少杂散光对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的干扰,从而提高吸光图案303B对有效的光线,即返回光的吸收效率,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 灵敏度。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18,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表面的垂直距离d1,与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吸光图案303B的垂直距离d2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例如,比值为1.8、2、2.56或2.8。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表面的垂直距离d1可以为756μm、800.5μm、953.75μm或1176μm。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吸光图案303B的垂直距离d2可以为420μm、500.5μm或653.33μm。
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可知,目标物放置在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一侧,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开口K1、第三开口K3以及盖板402后到达目标物,并经目标物反射后形成返回光,该返回光依次穿过盖板402、第四开口K4以及第二开口K2后到达吸光图案303B,实现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
通过设置垂直距离d1与垂直距离d2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即,控制目标物和第一遮光图案401之间的间距,与吸光图案303B和第一遮光图案401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可以在第四开口K4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对能够抵达吸光图案303B的返回光的数量的控制,以及实现对光电传感器M能够扫描或能够识别的目标物的有效区域的面积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四开口K4的侧壁和第四开口K4对应的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连线,与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最小夹角θ1大致为40°~60°。例如,最小夹角θ1大致为40°、45°、53.5°、57.85°或60°。
示例性地,第四开口K4的侧壁和第四开口K4对应的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连线可以有多条,该多条连线中,能够与吸光图案303B之间形成最小夹角θ1的连线可以为,第四开口K4的侧壁,和吸光图案303B的与第二开口K2的侧壁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连线(参阅图18)。
通过前述设置,可以限制第一遮光图案401距离目标物,和第一遮光图案401距离吸光图案303B的间距的比值,从而同样可以在第四开口K4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对能够抵达吸光图案303B的返回光的数量的控制,以及实现对光电传感器M能够扫描或能够识别的目标物的有效区域的面积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遮光图案403。
参阅图19,该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衬底21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
该第二遮光图案403可以被配置为,吸收子像素P发出后,被第二电极层304反射的光线,该光线未经过目标物,因此没有携带关于目标物的信息,当其入射至吸光图案303B时,会对光电传感器M的识别过程造成干扰,通过设置第二遮光图案403,可以有效地减少该部分杂散光的数量,从而提高光线传感器M识别准确度。
参阅图19,第二遮光图案403位于吸光图案303B和与吸光图案303B相邻的发光图案303A之间。
该第二遮光图案403还可以被配置为,避免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未经反射直接到达吸光图案303B从而干扰光电传感器M的识别检测过程,通过将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吸光图案303B和发光图案303A之间,可以使第二遮光图案403阻隔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沿着平行于衬底21的方向直接照射到吸光图案303B,减少了杂散光的数量,提高了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其中,参阅图19,第二遮光图案403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衬底21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吸光图案303B和发光图案303A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衬底21的垂直距离。具体地,第二遮光图案403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衬底21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吸光图案303B位于第二开口K2中的部分的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衬底21的垂直距离,且大于或等于发光图案303A位于第一开口K1中的部分的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衬底21的垂直距离。
即,在垂直于衬底21的方向上,第二遮光图案403高于吸光图案303B和发光图案303A所在平面,从而可以保证子像素P发出的、大致沿平行于衬底21的方向传输的光线,能够被第二遮光图案403充分地阻隔,减少杂散光对光电传感器M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衬底21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本公开并不对第二遮光图案403的具体设置的膜层位置进行限制。
示例性地,该第二遮光图案403可以设于像素界定层302远离衬底21的一侧。例如,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像素界定层302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
或者,示例性地,该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像素界定层302所在膜层,即,该第二遮光图案403嵌入像素界定层302。
或者,示例性地,参阅图19,该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第一电极层301靠近衬底的一侧与第二电极层304之间,即,第二遮光图案403贯穿第二电极层304和像素界定层302,从而进一步加强该第二遮光图案403对于子像素P发出的、大致沿平行于衬底21的方向传输的光线的阻隔效果,减少杂散光 对光电传感器M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前述第二遮光图案403设于显示面板100的设置有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器件区S内,从而保障第二遮光图案403对杂散光的阻隔能力,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第二遮光图案403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避开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在衬底21上的正投影,即,避免第二遮光图案403遮挡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的路径,以及避免遮挡光电传感器M吸收返回光的路径。
例如,参阅图20,第二遮光图案403可以一体成型,且第二遮光图案403上设有多个第五开口K5,该第五开口K5与第一开口K1对应设置,或与第二开口K2对应设置,从而在第二遮光图案403实现对杂散光的阻隔效果的同时,避免其遮挡子像素P的发光路径和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路径。
例如,参阅图21,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第二遮光图案403,每个第二遮光图案403均设置在光电传感器M和子像素P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等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层24,设于第二电极层304远离衬底21的一侧。
该封装层24的折射率为1.5~1.8。例如,封装层24的折射率为1.5、1.56、1.652、1.7或1.8。
示例性地,封装层24可以包括远离衬底21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封装子层、第二封装子层和第三封装子层。示例性地,第一封装子层和第三封装子层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第二封装子层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第一封装子层和第三封装子层具有阻隔水汽和氧气的作用,而第二封装子层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吸收水汽的作用等。
示例性地,如图16所示,前述第一遮光图案401可以设置在该封装层2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设于第二阳极301B和吸光图案303B之间。该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被配置为,增强吸光图案303B中的载流子在第二阳极301B和第二电极层304形成的电场中的传导效率。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情况下,每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靠近衬底2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
例如,参阅图22,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且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相较于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 更靠近衬底21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0包括两个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其中一个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设于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子吸光图案303B2之间,另一个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设于第一子吸光图案303B1和第二阳极301B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吸光图案303B中载流子的传导效率,从而提高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例如,提高指纹识别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设于第一阳极301A和发光图案303A之间。该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被配置为,增强发光图案303A中的载流子在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电极层304形成的电场中的传导效率。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包括多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情况下,每个子吸光图案303B’的靠近衬底21的一侧均设有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
例如,参阅图22,在发光图案303A包括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且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相较于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更靠近衬底21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0包括两个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其中一个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设于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二子发光图案303A2之间,另一个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设于第一子发光图案303A1和第一阳极301A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发光图案303A中载流子的传导效率,从而提高子像素P的发光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能够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子像素P分别对应不同的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从而实现对发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P中的载流子的运输特性的控制。
第一空穴传输图案306A的材料和第二空穴传输图案306B的材料不同。从而实现对子像素P中的,和对光电传感器M中的载流子的分别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公共层306,或者,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公共层307,或者,显示面板100同时包括第一公共层306和第二公共层307。
其中,参阅图23,第一公共层306设于第一阳极301A和发光图案303A之间,及第二阳极301B和吸光图案303B之间。
第一公共层306包括空穴传输层和/或空穴注入层。该第一公共层306被配置为,增强第一阳极301A和发光图案303A之间的载流子(例如空穴)的传导效率,以及增强第二阳极301B和吸光图案303B之间的载流子(例如空穴)的传导效率,从而增强子像素P的发光显示效果以及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参阅图23,第二公共层307设于发光图案303A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及吸光图案303B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
第二公共层307包括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该第二公共层307被配置为,增强发光图案303A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的载流子(例如电子)的传导效率,以及增强吸光图案303B和第二电极层304之间的载流子(例如电子)的传导效率,同样可以增强子像素P的发光显示效果以及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信号线,驱动信号线的一端与第二阳极301B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处理器电连接。驱动信号线被配置为,向第二阳极301B传输第二阳极信号。
前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信号线与光电传感器M电连接,从而驱动光电传感器M实现吸光,并对吸收的光线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识别或成像等处理。即,通过外部的结构对光电传感器M所接收的返回光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用于驱动光电传感器M实现吸光,以及对吸收的光线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或图24等图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电路层20,设于衬底21和第一电极层301之间。
其中,电路层20包括像素电路20A和感光驱动电路20B。像素电路20A与第一阳极301A电连接,感光驱动电路20B与第二阳极301B电连接。像素电路20A被配置为驱动子像素P进行发光显示,感光驱动电路20B被配置为驱动光电传感器M进行吸光。
通过前述实施例,将驱动光电传感器M实现吸光的结构,即感光驱动电路20B设置在屏内,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还可以提升光电传感器M的驱动速度,优化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实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前述电路层20包括沿垂直于衬底21且远离衬底21的方向设置的有源层201、栅绝缘层202、栅导电层203、层间介质层204和源漏导电层205。
示例性地,栅导电层203可以包括至少一层,相应地,栅绝缘层202也可以包括至少一层。例如,参阅图24,栅导电层203包括第一栅导电层203A和第二栅导电层203B,相应地,栅绝缘层202包括第一栅绝缘层202A和第二栅绝缘层202B。
示例性地,源漏导电层205可以包括多层。例如,源漏导电层205包括 第一源漏导电层和第二源漏导电层。
示例性地,参阅图24,电路层20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206,设于源漏导电层205和第一电极层301之间。
示例性地,在源漏导电层205包括第一源漏导电层和第二源漏导电层的情况下,平坦化层206包括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二平坦化层。其中,第一平坦化层作为绝缘介质设置在第一源漏导电层和第二源漏导电层之间,第二平坦化层设置在第二源漏导电层和第一电极层301之间。
示例性地,电路层20还可以包括钝化层,其设于源漏导电层远离衬底21的一侧,其被配置为,避免源漏导电层中的金属结构受到腐蚀和损伤。
参阅图24,电路层20设置有多个晶体管TFT和多个电容结构Cst。每个子像素P对应的像素电路20A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TFT和至少一个电容结构Cst。图24中仅示例性示出了其中一个晶体管TFT和对应的一个电容结构Cst。
其中,电容结构Cst可以包括第一极板Cst1和第二极板Cst2,其中,第一极板Cst1位于第一栅导电层203A,第二极板Cst2位于第二栅导电层203B。
晶体管TFT包括栅极Ta、源极Tb、漏极Tc以及有源层图案Td。源极Tb、漏极Tc和有源层图案Td电接触。
该有源层图案Td被配置为在栅极Ta的控制下形成沟道,使得与有源层图案Td连接的源极Tb和漏极Tc之间导通,从而打开晶体管TFT。示例性地,晶体管TFT还包括位于栅极Ta所在膜层和有源层图案Td所在膜层之间的第一栅绝缘层202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各晶体管TFT的控制极为晶体管的栅极Ta,第一极为晶体管TFT的源极Tb和漏极Tc中一者,第二极为晶体管TFT的源极Tb和漏极Tc中另一者。由于晶体管TFT的源极Tb和漏极Tc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Tb和漏极Tc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
示例性地,如图24所示,像素电路20A包括第一有源层图案Td1、扫描信号线L1和第一电源线VDD1。
第一有源层图案Td1位于有源层201,扫描信号线L1位于栅导电层203,例如,位于第一栅导电层203A。
其中,第一有源层图案Td1与扫描信号线L1的交叠部分形成晶体管TFT。扫描信号线L1的与第一有源层图案Td1交叠的部分作为该晶体管TFT的栅极Ta,扫描信号线L1的与第一有源层图案Td1交叠的部分的两端分别作为该晶体管TFT的源极Tb和漏极Tc。
示例性地,像素电路20A还可以包括其他信号线,例如,还可以包括使能信号线或初始化信号线,这些信号线与位于有源层201中的有源层图案Td重叠形成可以传输不同信号的晶体管。
至少一个晶体管TFT与第一阳极301A电连接。其中,第一阳极301A可与晶体管TFT的源极Tb或漏极Tc电连接,从而使得发光图案303A在晶体管TFT的控制下实现发光。
参阅图24,第一电源线VDD1位于源漏导电层205。第一电源线VDD1被配置为,为子像素P提供第一电源信号,从而驱动子像素P进行发光显示。
该第一电源线VDD1与至少一个晶体管TFT电连接,从而向晶体管TFT提供电源信号,并最终通过晶体管TFT将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一阳极301A,实现子像素P的发光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电路层20中的感光驱动电路20B包括二极管Q和第二电源线VDD2。
其中,参阅图24,第二电源线VDD2位于源漏导电层205。第二电源线VDD2被配置为,为光电传感器M提供第二电源信号,从而驱动光电传感器M进行识别、检测或扫描成像等功能。
二极管Q的一端与第二阳极301B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线VDD2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电源线VDD2可以将第二电源信号顺利地传输至第二阳极301B,实现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
示例性地,该二极管Q为防逆流二极管。可以避免电流反向输送导致光电传感器M中的结构产生发热甚至损坏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二极管Q包括第二有源层图案Td2,该第二有源层图案Td2位于有源层201。
参阅图24,第二有源层图案Td2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组成部Q1和第二组成部Q2,第一组成部Q1为空穴型半导体,第二组成部Q2为电子型半导体。例如,第一组成部Q1的材料为P型硅(P-Si),第二组成部Q2的材料为N型硅(N-Si)。
其中,第一组成部Q1与第二阳极301B电连接,第二组成部Q2与第二电源线VDD2电连接。一方面可以使第二电源线VDD2将第二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二阳极301B,使得光电传感器M实现识别、检测或扫描识别等功能,同时,通过设置第二电源线VDD2与第二组成部Q2电连接,实现防逆流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二电极层304可以包括第一阴极304A和第二阴极304B,第一阴极304A与前述发光图案303A对应,第 二阴极304B与前述吸光图案303B对应。
示例性地,如图24所示,第一阴极304A和第二阴极304B相互绝缘,且第一阴极304A和第二阴极304B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阴极信号。
通过设置第二电极层304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阴极304A和第二阴极304B,使得第二电极层304可以向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分别传输不同的阴极信号,从而实现对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的独立控制。
示例性地,第一阳极301A和第一阴极304A之间的跨压大致为8V~16V,例如为8V、10.5V、13.56V或16V。可以通过设置第一阴极304A中的电压大小实现对子像素P的跨压(即第一阳极301A和第一阴极304A之间的电压差)的调节。
示例性地,第二阳极301B和第二阴极304B之间的跨压大致为-2V~8V,例如为-2V、0V、1.5V、4.75V或8V。可以通过设置第二阴极304B中的电压大小实现对子像素P的跨压(即第二阳极301B和第二阴极304B之间的电压差)的调节。
示例性地,如图23所示,第一阴极304A和第二阴极304B一体设置,即,第二电极层304为整层设置。在此情况下,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共用第二电极层304,即,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的阴极电压信号相同。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源线VDD1和第二电源线VDD2所传输的电源信号的大小,使得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分别具有不同的电压,即,使得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具有不同的跨压,从而分别实现对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的单独控制。
例如,在第二电极层304一体设置,且阴极电压为0V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阳极301A的电压为8V,第二阳极301B的电压为1V,从而实现对子像素P和光电传感器M的跨压的单独控制。
示例性地,第一阳极301A与第二电极层304之间的电压范围可以为8V~16V,例如为8V、10.5V、13.56V或16V。第二阳极301B与第二电极层304之间的电压范围可以为-2V~8V,例如为-2V、0V、1.5V、4.75V或8V。
本公开发明人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功能实现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识别项目 | 值 | 成像项目 | 值 | 成像实验产品 |
识别分辨率 | >600ppi | 传感器分辨率 | >1302dpi | 4334dpi |
有效成像角度 | 38° | θ1 | 52° | |
识别尺寸 | 约1423μm | 成像尺寸 | 656μm | |
脊谷线宽 | 约500μm | 像元尺寸 | <19.3μm | 5.86μm |
识别脊谷线对 | 约2.8对 | 包含像元 | >33个 | 约120个 |
参阅表1,本公开发明人分别对光电传感器M的指纹识别项目和扫描成像项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其中,“识别项目”是指仅仅需要对目标物进行检测识别,例如,子像素P发出的光照射到手指上后被手指反射形成返回光,光电传感器M吸收该返回光,并对该返回光携带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实现对手指指纹的识别。“成像项目”是指,对目标物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到的信息进行图像显示,例如,子像素P发出的光照射到图片上后被图片反射形成返回光,该返回光携带有该图片的位置信息和色彩信息,光电传感器M吸收该返回光,并将该返回光所携带的图片的位置信息和色彩信息通过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完成对图片的扫描成像。
根据表1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光电传感器M在识别项目中,识别分辨率可以达到600ppi以上,在有效成像角度为38°的情况下,识别尺寸(例如手指的可以被光电传感器M识别到的区域的边长)大致为1423μm,在指纹识别项目中,可识别到的脊谷线对大致有2.8对。
根据表1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光电传感器M在识别项目中,光电传感器M在进行扫描成像时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302dpi以上,例如,为4334dpi,最终,光电传感器M扫描成像后图像的边长可以达到656μm,每个像元可以小于19.3μm,例如为5.86μm,像元的数量可以达到33个以上,例如可以为120个。
本公开发明人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扫描成像功能进行了分析。
图25为作为目标物的图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对该图片进行扫描成像。例如,将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侧正对该图片,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作为光源对图片进行拍摄,光电传感器M接收拍摄结果并进行成像,得到如图26所示的图像。
参阅图26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扫描成像后得到的 图像的分辨率高、色彩饱和度以及色彩准确度均与图25中的图片大致相当,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的扫描成像效果真实。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
如图16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21、第一电极层301、像素界定层302、发光图案303A、吸光图案303B、第二电极层304、第一遮光图案401和盖板402。
衬底21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例如,该衬底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层和缓冲层。又例如,衬底21可以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柔性基层和多个缓冲层。其中,柔性基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缓冲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和/或氧化硅,以达到阻水氧和阻隔碱性离子的效果。
参阅图16,第一电极层301设于衬底21一侧。
其中,第一电极层301包括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阳极301A和第二阳极301B均被配置为传输高电平电压,例如,被配置为传输电源电压。
参阅图16,像素界定层302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01远离衬底21的一侧。该像素界定层302开设有第一开口K1和第二开口K2,第一开口K1与第一阳极301A位置对应,第二开口K2与第二阳极301B位置对应。
参阅图16,发光图案303A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开口K1内。
示例性地,发光图案303A的设于第一开口K1内的部分,与第一阳极301A电接触。
该发光图案303A的材料可以为荧光发光材料或磷光发光材料,从而可以发射红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或白色光。
该发光图案303A被配置为,作为显示面板100中子像素P的发光材料,使得显示面板100实现发光显示。
参阅图16,吸光图案303B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开口K2内。
示例性地,吸光图案303B的设于第二开口K2内的部分,与第二阳极301B电接触。
示例性地,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光线。
例如,在吸光图案303B被配置为形成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光电传感器M的情况下,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发光图案303A发射的光线。例如,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发光图案303A直接发射的光线,以及能够吸收发光 图案303A发射后又被目标物或其他结构反射后的光线。
在吸光图案303B形成光电传感器M的情况下,其特性和效果与前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效果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例如,在吸光图案303B被配置为,作为遮光材料,吸收杂散光,避免杂散光影响子像素P的发光效果的情况下,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从显示面板100外部射入显示面板100内的环境光,从而避免环境光影响子像素P的发光准确度。或者,该吸光图案303B能够吸收子像素P发出的在显示面板100内部反复反射的杂散光,同样可以提高子像素P的发光效果,例如提高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颜色的准确度。
参阅图16,第二电极层304设置在像素电极层302远离衬底21的一侧,且覆盖发光图案303A和吸光图案303B。
示例性地,该第二电极层304被配置为传输低电平电压。
第一阳极301A传输的高电平电压,与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发光图案303A的部分传输的低电平电压共同作用形成电场,在该电场的驱动下,第一阳极301A中的空穴和第二电极层304中的电子均向位于第一开口K1内的发光图案303A传输,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图案303A中结合形成激子从而发出光线。
发光图案303A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开口K1发射出去,即,第一开口K1所在区域为子像素P的有效发光区域。
在吸光图案303B被配置为形成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光电传感器M的情况下,吸光图案303B吸收光线(例如发光图案303A发出后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线)后,产生光生载流子。第二阳极301B传输的高电平电压,与第二电极层304中覆盖吸光图案303B的部分传输的低电平电压共同作用形成电场,在该电场作用下,实现对前述光生载流子的传输和分析,从而实现光学检测、光学识别和扫描成像。
发光图案303A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目标物并被目标物反射后,通过第二开口K2入射至吸光图案303B,即,第二开口K2所在区域为光电传感器M的有效吸光区域。
参阅图16,第一遮光图案401设于第二电极层304远离衬底21的一侧。
该第一遮光图案401的材料为遮光材料,例如,可以为可吸收可见光的材料,或者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可以包括掺杂了颜料(例如碳黑)或染料的树脂材料,从而实现遮光目的。
该第一遮光图案401被配置为,遮挡来自显示面板100外部的杂散光进 入显示面板100,从而减少杂散光对显示面板100中的发光图案303A的发光的干扰,以及减少杂散光对显示面板100中的吸光图案303B的吸光的干扰。
示例性地,在吸光图案303B被配置为形成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光电传感器M的情况下,参阅图16和图17,第一遮光图案401开设有第三开口K3和第四开口K4,第三开口K3与发光图案303A对应设置,第四开口K4与吸光图案303B对应设置。
即,通过第三开口K3将子像素P暴露出来,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子像素P中发光图案303A的发光路径,通过第四开口K4将光电传感器M暴露出来,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光电传感器M中吸光图案303B的吸收返回光(子像素P发出后被目标物反射的光线)的路径。
通过在该第一遮光图案401上开设第三开口K3和第四开口K4,可以使得第一遮光图案401在遮挡显示面板100外部的杂散光,避免杂散光进入显示面板100对发光图案303A的发光效果和吸光图案303B的吸光效果造成干扰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发光图案303A的发光路径,以及避免第一遮光图案401遮挡吸光图案303B的吸光路径,满足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显示功能和吸光功能,提高子像素P的发光显示效果,以及光电传感器M的功能(例如扫描成像、识别、检测等功能)的实现效果。
盖板402设于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一侧。
即,盖板402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侧。该盖板402被配置为,保护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屏,降低显示屏受到外力的磕碰后的损伤程度。
其中,参阅图18,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表面的垂直距离d1,与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吸光图案303B的垂直距离d2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例如,比值为1.8、2、2.56或2.8。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表面的垂直距离d1可以为756μm、800.5μm、953.75μm或1176μm。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图案401远离衬底21的表面到吸光图案303B的垂直距离d2可以为420μm、500.5μm或653.33μm。
在吸光图案303B被配置为形成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光电传感器M的情况下,目标物放置在盖板402远离衬底21的一侧,发光图案303A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开口K1、第三开口K3以及盖板402后到达目标物,并经目标物反射后形成返回光,该返回光依次穿过盖板402、第四开口K4以及第二开口K2后到达吸光图案303B,实现光电传感器M的吸光。
通过设置垂直距离d1与垂直距离d2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即,控制目标物和第一遮光图案401之间的间距,与吸光图案303B和第一遮光图案401之间的间距的比值,可以在第四开口K4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对能够抵达吸光图案303B的返回光的数量的控制,以及实现对光电传感器M能够扫描或能够识别的目标物的有效区域的面积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阳极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阳极位置对应;发光图案,所述发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吸光图案,所述吸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吸光图案;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至少一个光电传感器,每个所述光电传感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相邻设置;所述子像素包括所述第一阳极、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覆盖所述发光图案的部分,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所述第二阳极、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覆盖所述吸光图案的部分。
-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子吸光图案,每个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至少一种颜色的光。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和第二子吸光图案,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的材料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图案包括第一子吸光图案和第二子吸光图案,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能够吸收的光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蓝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绿色光;或,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和绿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或,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一者能够吸收蓝色光和绿色光,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中的另一者能够吸收红色光。
- 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异质结,设于所述第一子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吸光图案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图案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一子发光图案和第二子发光图案;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异质结,设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子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异质结与所述第二异质结相连且一体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一种颜色的光;能够吸收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与能够发射所述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相邻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两种颜色的光;能够吸收第一目标颜色光和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光电传感器,设于能够发射所述第一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和能够发射所述第二目标颜色光的子像素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个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吸光图案能够吸收三种颜色的光,所述三种颜色的光包括红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能够吸收所述三种颜色的光的光电传感器,与能够发射绿色光的子像素相邻设置。
-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图案的材料包括钙钛矿基的半导体材料;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对应的材料的带隙不同。
-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图案的材料的分子式为RNH 3BY 3-mX m,其中,R为C nH 2n+1,B为金属元素,X和Y分别为不同的卤素元素,m和n为整数;能够吸收不同颜色的光的吸光图案,对应的材料的X与Y的质量比例不同。
-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遮光图案,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开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发光图案对应设置,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吸光图案对应设置;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吸光图案的垂直距离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
-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和所述第四开口对应的吸光图案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吸光图案之间的最小夹角大致为40°~60°。
-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遮光图案,设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图案位于所述吸光图案和与所述吸光图案相邻的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衬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衬底的垂直距离。
-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的比值大致为1~3.5。
-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为1.5~1.8。
-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线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阳极传输第二阳极信号。
-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层,设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像素电路和感光驱动电路,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所述感光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路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衬底且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有源层、栅绝缘层、栅导电层、层 间介质层和源漏导电层;其中,每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有源层图案、扫描信号线和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有源层图案位于所述有源层,所述扫描信号线位于所述栅导电层,所述第一电源线位于所述源漏导电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图案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的交叠部分形成晶体管,至少一个晶体管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与至少一个晶体管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感光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和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二电源线位于所述源漏导电层,所述二极管一端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二极管包括第二有源层图案,所述第二有源层图案位于所述有源层;所述第二有源层图案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为空穴型半导体,所述第二组成部为电子型半导体;所述第一组成部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组成部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 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图案,设于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吸光图案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空穴传输图案,设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发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图案的材料和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图案的材料不同。
- 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公共层,设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发光图案之间,及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吸光图案之间;所述第一公共层包括空穴传输层和/或空穴注入层;和/或,第二公共层,设于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及所述吸光图案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公共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
- 根据权利要求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发光图案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吸光图案位置对应;其中,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一体设置;或,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相互绝缘,且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阴极信号。
- 根据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范围为8V~16V;所述第二阳极与所述第二电极 层之间的电压范围为-2V~8V。
-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分别被配置为传输不同的阳极信号;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阳极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阳极位置对应;发光图案,所述发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吸光图案,所述吸光图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第二电极层,设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发光图案和所述吸光图案;第一遮光图案,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到所述吸光图案的垂直距离之间的比值大致为1.8~2.8。
-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外壳,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2/117587 WO2024050721A1 (zh) | 2022-09-07 | 2022-09-0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20403A true CN118020403A (zh) | 2024-05-10 |
Family
ID=9019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03091.7A Pending CN118020403A (zh) | 2022-09-07 | 2022-09-0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20403A (zh) |
WO (1) | WO202405072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74712A (ja) * | 2011-02-17 | 2012-09-10 | Panasonic Corp | 有機発光素子 |
JP5558446B2 (ja) * | 2011-09-26 | 2014-07-23 | 株式会社東芝 |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20220033489A (ko) * | 2019-07-17 | 2022-03-16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
CN110634929B (zh) * | 2019-09-26 | 2022-0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653602B (zh) * | 2020-06-17 | 2023-04-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582924A (zh) * | 2020-11-30 | 2022-06-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097268B (zh) * | 2021-03-30 | 2024-04-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4335122A (zh) * | 2021-12-30 | 2022-04-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9-07 WO PCT/CN2022/117587 patent/WO20240507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9-07 CN CN202280003091.7A patent/CN11802040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50721A1 (zh) | 2024-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312925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 |
CN108735786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2023020916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228330A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30045968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2420799B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069261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764400A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exposure system, imaging display device, imag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moving object | |
CN113903769A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21072282A (ja) | 有機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光電変換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 |
US20240334752A1 (en) |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apparatus, electronic equipment,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moving object | |
US11636704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012412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7528016B2 (ja)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24129092A (ja) | 有機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4467074A (zh) | 电子设备 | |
US2023034579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4361213A (zh) | 显示装置、光电转换装置、电子装置和可穿戴装置 | |
CN113836968B (zh) |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13743152B (zh) | 纹路识别装置 | |
CN118020403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875595B2 (en) | Tex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2008176291A (ja) | 有機発光装置 | |
JP7418086B2 (ja) | 半導体装置、表示装置、表示撮像装置、及び光電変換装置 | |
JP2023165556A (ja) |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光電変換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移動体、および、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