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951A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812951A CN117812951A CN202410070265.2A CN202410070265A CN117812951A CN 117812951 A CN117812951 A CN 117812951A CN 202410070265 A CN202410070265 A CN 202410070265A CN 117812951 A CN117812951 A CN 1178129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icro
- display panel
- cup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2044 organic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44000144985 pee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08918 voyeu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05 plaque 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中间层、微杯层和电极层,通过微杯层的设置集成于显示面板中,再通过电极层产生电场控制微杯结构中的带色油墨粒子形成发光层上方的防窥层设置,使得发光层的光线传播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并且电极层还能够控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满足防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防窥功能能够设置,在不使用防窥功能时候的屏幕亮度不会过低,进而减少对人眼伤害。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依靠外挂防窥膜的方式实现,不能够在防窥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切换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电子设备也逐渐普及,其显示尺寸以及显示功能也逐步向着更大更清晰的方面发展,个人信息等隐私在使用的时候容易暴露在外,造成信息泄露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目前,手机屏防窥主要模式为外挂防窥膜,通过光学结构的设置,阻碍显示设备产生的光束沿倾斜的方向发散,与显示设备具有一定角度的时候不能够看到显示设备产生的光束,即实现了防窥的效果。该方式成本低,但其寿命短,使用时屏幕亮度会相对降低,对人眼伤害大,为了提高手机亮度导致功耗增加,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依靠外挂防窥膜的方式实现,不能够在防窥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切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中间层、微杯层和电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相邻所述发光结构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所述中间层成型于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微杯层包括多个微杯结构,每个所述微杯结构中均装有带色油墨粒子,所述微杯层成型于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各所述微杯结构与各所述非发光区域一一对应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微杯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多个预制的所述微杯结构,所述封装层设置有与所述微杯结构一一对应的封装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电极层为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微杯层的共用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带色油墨粒子采用白色油墨粒子、红色油墨粒子、蓝色油墨粒子和绿色油墨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带色油墨粒子包括与相邻所述发光结构颜色相同的油墨粒子、所述黑色油墨粒子以及所述白色油墨粒子。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所述微杯层的多个所述微杯结构对应所述发光层的非发光区域设置;
向所述微杯结构内注入带色油墨粒子;
在所述微杯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封装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预制多个所述微杯结构;
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第一有机层;
将多个预制的所述微杯结构置入所述第一有机层内;
烘烤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微杯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在承载板上依次制备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电极层,
在所述电极层上形成所述微杯层;
通过巨量转移使所述第一无机层转移至所述中间层的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采用烧结的方式,是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融合为一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在所述电极层上涂覆热固型材料,在所述热固型材料上,通过压印的方式形成与所述非发光区域一一对应的所述微杯结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中间层、微杯层和电极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相邻发光结构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中间层成型于发光层的一侧;微杯层包括多个微杯结构,每个微杯结构中均装有带色油墨粒子,微杯层成型于中间层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各微杯结构与各非发光区域一一对应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极层设置于微杯层与发光层之间。通过微杯层的设置集成于显示面板中,再通过电极层产生电场控制微杯结构中的带色油墨粒子形成发光层上方的防窥层设置,使得发光层的光线传播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并且电极层还能够控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满足防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防窥功能能够设置,在不使用防窥功能时候的屏幕亮度不会过低,进而减少对人眼伤害。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依靠外挂防窥膜的方式实现,不能够在防窥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切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状态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显示面板在防窥显示状态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发光层;11、发光结构;12、非发光区域;20、中间层;21、第一有机层;22、第二无机层;23、第三无机层;30、微杯层;31、微杯结构;40、电极层;50、封装层;51、封装结构;60、承载板;61、第一无机层;70、基板;100、带色油墨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实施例一:
第一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10、中间层20、微杯层30和电极层40,发光层10包括多个发光结构11,相邻发光结构11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12;中间层20成型于发光层10的一侧;微杯层30包括多个微杯结构31,每个微杯结构31中均装有带色油墨粒子100,微杯层30成型于中间层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各微杯结构31与各非发光区域12一一对应地设置;至少一个电极层40设置于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之间。
通过微杯层30的设置集成于显示面板中,再通过电极层40产生电场控制微杯结构31中的带色油墨粒子100形成发光层10上方的防窥层设置,使得发光层10的光线传播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并且电极层40还能够控制,从而实现了防窥功能与正常显示功能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满足防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防窥功能能够设置,在不使用防窥功能时候的屏幕亮度不会过低,进而减少对人眼伤害。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依靠外挂防窥膜的方式实现,不能够在防窥模式与正常显示模式切换的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一中应用的防窥原理如下:
通过电极层40产生电场,带色油墨粒子100属于带电粒子,带不同电荷的带色油墨粒子会在电场作用下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在此以黑色油墨为例,电极层40为阴极,与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层控制电压共用,给微杯层30上方电极施加一个正电压时,阴极与正电压之间形成电场,带正电的黑色带色油墨粒子向下移动,控制电压大小使得黑色油墨均匀悬浮分布在微杯中,形成如图3的状态,此时黑色带色油墨粒子吸收发光层10向光线通道两侧发出的光线,形成非发光区域12的黑色吸光层,使得光线不会以大角度向两侧发出,实现大视角下防窥。此时关闭电压,在不施加电场的情况下,带色油墨粒子100在电泳液中保持稳定状态,在无电压状态下保持防窥。
需要解除防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场的方向反向,带色油墨粒子重新排布,使得带色油墨粒子100沉积在微杯结构31靠近发光层10的底部,使得微杯结构31的中间部分形成可透光区,从而解除对侧向传播光线的吸收,从而增加显示效果。发光结构11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即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使用OLED时,电极层40可以作为控制带色油墨粒子100和控制OLED的共用电极层40。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50,中间层20包括第一有机层21,第一有机层21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设置多个预制的微杯结构31,封装层50设置有与微杯结构31一一对应的封装结构51。预置的微杯结构31能够直接使用,对应非发光区域12的设置即可,这样设置的微杯结构31能够提前制备,使用时进行装配,操作方便,并且微杯结构31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和固定形态,对于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注入量和使用效果提供了保证,并且在沿显示面板的层厚方面也具有良好配合基准。
封装层50的设置用于微杯层30的封装,将带色油墨粒子100封锁在微杯结构31与封装结构51内,一方面能够限制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活动区域,另一方面,一一对应的封装结构51能够提高微杯结构31的封装效果,避免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泄露,导致微杯层30与封装层50之间浸入带色油墨粒子100形成斑块儿,影响显示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封装层50采用无机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在封装层50内可以设置一层电极层40,该电极层40配合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之间的电极层40,形成的电场可以控制其方向,使得位于电场内的微杯层30中的带色油墨粒子10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移,以达到控制防窥效果的出现。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带色油墨粒子100采用黑色油墨粒子、白色油墨粒子、红色油墨粒子、蓝色油墨粒子和绿色油墨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不同颜色的带色油墨粒子均能达到在发光层10的上方形成向大角度方向阻碍光线传输的块体,从而实现了防窥效果。
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带色油墨粒子100包括与相邻发光结构11颜色相同的油墨粒子、黑色油墨粒子以及白色油墨粒子。即带色油墨粒子100中可以包含三种至四种颜色的油墨粒子,可以根据需要使得不同颜色的油墨粒子位于靠近封装层50的位置,具体地,在需要防窥的时候,与相邻发光结构11不同颜色的油墨粒子上浮靠近封装层50,起到阻碍发光结构11的光线传播的作用;在不需要防窥的时候,与相邻发光结构11相同颜色的油墨粒子上浮靠近封装层50,通过反射发出与发光结构11相同颜色的光束,进而增强显示效果,并且通过油墨粒子反射发出的光束,在增强显示效果的同时,因为利用了外接光源的反射,使得实际功耗降低更利于显示设备的续航。
进一步地,在上述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得不同颜色的油墨粒子进行上浮,具体通过施加在微杯层30两端的两个电极层,其中四种油墨粒子可以是两种油墨粒子带正电荷以及两种油墨粒子带负电荷,通过两个电极层的正反切换,即可实现不同电荷的油墨粒子转换,通过位于微杯层30远离发光层10一侧的电极层,进行电场的分割,可以实现带相同电荷的油墨粒子之间的转换,进而实现了不同颜色的油墨粒子均能够上浮至微杯层30靠近封装层50的位置,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应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单侧防窥和多侧防窥的效果
在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带色油墨粒子100为红色油墨粒子、蓝色油墨粒子和绿色油墨粒子中的一种,且所述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排列与发光层10中的发光结构11的颜色排列一致。这样的设置使得带色油墨粒子100在实现防窥功能的时候能够配合发光层10的发光结构11增强在正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这样的设置既实现了防窥效果,又降低了因为防窥效果带来的显示效果的影响,并且将部分用于防窥功能的能耗,用于了显示效果增强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微杯层30采用热固形材料制成,多个微杯结构31通过压印的方式成型于微杯层3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通过压印的方式形成微杯结构31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可以直接根据非发光区域12的位置进行微杯结构31的形成,这样的形成方式更加直观,降低了装配的要求;另一方面,微杯层30的整体性更好,结构为一体,结合度更高,能够减少微杯结构31与其周围的物质之间的分离,降低带色油墨粒子100溢出,导致漏液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发光层10的一侧设置中间层20;具体地,发光层10为OLED发光层,在OLED发光层的上面按照正常的流程制备电极层40和第三无机层23,在第三无机层23远离电极层40的表面采用覆盖涂覆的方式进行涂布第一有机层21。覆盖涂覆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将第一有机层21进行有效地涂覆,另一方面涂覆能够填补和形成层厚,使得后续的步骤有装配的基准,进而实现带色油墨粒子100更好的布置。在第三无机层23也能够使得阴极作用的电极层40与第一有机层21之间进行分隔。
进一步地,在中间层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形成微杯层30,微杯层30的多个微杯结构31对应发光层10的非发光区域12设置;这样形成的微杯层30,使得多个微杯结构31对应的位置能够提供实现防窥功能的基础。
向微杯结构31内注入带色油墨粒子100;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注入,配合微杯结构31的固定位置,以便于在电场的作用下在微杯结构31内进行活动,从而实现防窥功能。
在微杯层3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设置封装层50。具体地,在封装层50中对应微杯结构31的位置设置封装结构51,这样使得封装层50形成后的封装效果更好,微杯结构31的整体密封性更强,不会出现带色油墨粒子溢出,影响显示效果的情况。
进一步地,封装层50的形成可以是先进行微杯结构31的封装,使得封装结构51与为微杯结构31固定后,再使用流动的封装物质进行封装层50的密封,这样的设置使得封装层50与封装结构51的结合更加紧密,并且密封性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封装层50成型后,可以在封装层50的上方制备一层电极层,这样可以实现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共用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之间的电极层40,结构紧凑的同时,降低了多个电极层40的使用功耗,仅需要通过封装层50上方的电极层与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之间的电极层40施加不同电压形成电场,实现控制带色油墨粒子100移动作用,即可实现防窥和解除防窥的功能。
完成封装层50上方的电极层制备后,继续进行无机封装,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完整封装结构,并且可选择的在上方继续制备彩膜层等。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在中间层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形成微杯层30,包括:
预制多个微杯结构31;预制的微杯结构31,其结构稳定性更好,装配也更加方便,有微杯层30的结构精度控制。
在中间层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形成第一有机层21;将多个预制的微杯结构31置入第一有机层21内;烘烤第一有机层21和微杯层30。具体地,在第一有机层21烘烤前将提前制作好的微杯结构31置入第一有机层21中,带微杯结构31完全布置完成后进行第一有机层21正常烘烤等后续阶段,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微杯结构31与第一有机层21形成相对固定,这样的结合更加稳定,以便于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注入和封装。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中,在中间层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形成微杯层30包括:
在承载板60上依次制备第一无机层61和电极层40,电极层40用于提供电场的布置。
在电极层40上涂覆热固型材料,形成微杯层30;微杯层30中的微杯结构31之间的间距需要对应发光层10的发光结构11设置,使得进行微杯层30与中间层20的结合后,微杯结构31能够对应发光层10的非发光区域12进行布置。
通过巨量转移使第一无机层61转移至中间层20的第二无机层22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微杯层30中微杯结构31的数量对应发光层10的发光结构11数量,通常500PPI(PixelsPer Inch,每英寸像素)的手机屏幕需要将近800万个像素颗粒,即微杯结构31的转移数量非常庞大,传统的机械手或者真空喷嘴的抓取和放置技术对于良品的可控制率较低,而采用巨量转移的方式进行微杯层30的转移可以满足转移过程中的误差较小的要求,并且相较于芯片类的封装结构的转移,微杯层30的转移也并不需要极低的误差率,因此能够满足对微杯层30的转移需求,进而实现更好的微杯结构31布置。
采用烧结的方式,是第一无机层61与第二无机层22融合为一体。烧结的方式能够使得微杯层30的底部的第一无机层61与中间层20的第二无机层22融合为一体。
相较于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实施例四中,先形成微杯层30的相关结构后,再将微杯层30与发光层10和中间层20相结合。微杯层30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直接与电极层40相结合,减少了第一有机层21的设置,结构更加精简,且一体的微杯层30结构稳定性和一致性更好,结合效果和封装的难度相对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巨量转移转移微杯层30时,由于在微杯层30的底部设置有电极层40,巨量转移的目标还可以是已经制备完成的OLED显示面板,即已经完成基板70和发光层10布置的显示面板,这样的设置可以应用于已生产的显示面板的改造,以增加最终显示装置的防窥功能。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中,形成微杯层30包括:在电极层40上涂覆热固型材料,在热固型材料上通过压印的方式形成与非发光区域12一一对应的微杯结构31。热固型材料的设置使得微杯层30先处于可以改变形状的状态,以便于之后形成微杯结构31,形成微杯结构31后采用加热的方式形成固定的结构形态,以便于后续的带色油墨粒子100的注入,热固型材料还能够配合后续的巨量转移和烧结,使得部分温度应用于材料的固化中,这样使得热量被充分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封装层50成型后,与实施例三一样,可以在封装层50的上方制备一层电极层,这样实现微杯层30的电场构成完善,完成封装层50上方的电极层制备后,继续进行无机封装,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完整封装结构,并且可选择的在上方继续制备彩膜层等。
实施例五: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应用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在防窥功能和正常显示功能之间进行切换,能够根据使用场景进行不同的模式选择,一方面能够满足防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防窥功能能够设置,在不使用防窥功能时候的屏幕亮度不会过低,进而减少对人眼伤害。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具体地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计算机显示器等。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相邻所述发光结构之间设置有非发光区域;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成型于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微杯层,所述微杯层包括多个微杯结构,每个所述微杯结构中均装有带色油墨粒子,所述微杯层成型于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各所述微杯结构与各所述非发光区域一一对应地设置;
至少一个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微杯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多个预制的所述微杯结构,所述封装层设置有与所述微杯结构一一对应的封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电极层为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微杯层的共用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色油墨粒子采用黑色油墨粒子、白色油墨粒子、红色油墨粒子、蓝色油墨粒子和绿色油墨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色油墨粒子包括与相邻所述发光结构颜色相同的油墨粒子、所述黑色油墨粒子以及所述白色油墨粒子。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所述微杯层的多个所述微杯结构对应所述发光层的非发光区域设置;
向所述微杯结构内注入带色油墨粒子;
在所述微杯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设置封装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预制多个所述微杯结构;
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第一有机层;
将多个预制的所述微杯结构置入所述第一有机层内;
烘烤所述第一有机层和所述微杯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中间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在承载板上依次制备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电极层,
在所述电极层上形成所述微杯层;
通过巨量转移使所述第一无机层转移至所述中间层的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采用烧结的方式,是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融合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所述微杯层包括:
在所述电极层上涂覆热固型材料,在所述热固型材料上,通过压印的方式形成与所述非发光区域一一对应的所述微杯结构。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0265.2A CN117812951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70265.2A CN117812951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812951A true CN117812951A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3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70265.2A Pending CN117812951A (zh) | 2024-01-17 | 2024-01-17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812951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68557A1 (en) * | 2006-05-19 | 2007-11-22 | Xerox Corporatio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
US20190162997A1 (en) * | 2017-11-24 | 2019-05-30 | Tianma Japan,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US20200341343A1 (en) * | 2017-03-22 | 2020-10-29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Anti-peeping device, anti-peep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037676A (zh) * | 2020-09-24 | 2020-12-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470066A (zh) * | 2018-08-10 | 2021-03-09 | 伊英克加利福尼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包括双稳态电泳流体的可切换的光准直层的驱动波形 |
CN114859452A (zh) * | 2022-05-23 | 2022-08-0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防窥组件、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CN115119410A (zh) * | 2022-06-21 | 2022-09-27 | 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密单面电路互联制作miniLED背光板的方法 |
CN117311052A (zh) * | 2023-10-10 | 2023-12-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2024
- 2024-01-17 CN CN202410070265.2A patent/CN1178129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68557A1 (en) * | 2006-05-19 | 2007-11-22 | Xerox Corporatio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
US20200341343A1 (en) * | 2017-03-22 | 2020-10-29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Anti-peeping device, anti-peep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US20190162997A1 (en) * | 2017-11-24 | 2019-05-30 | Tianma Japan,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470066A (zh) * | 2018-08-10 | 2021-03-09 | 伊英克加利福尼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包括双稳态电泳流体的可切换的光准直层的驱动波形 |
CN112037676A (zh) * | 2020-09-24 | 2020-12-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859452A (zh) * | 2022-05-23 | 2022-08-0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防窥组件、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CN115119410A (zh) * | 2022-06-21 | 2022-09-27 | 深圳市百柔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密单面电路互联制作miniLED背光板的方法 |
CN117311052A (zh) * | 2023-10-10 | 2023-12-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56691B2 (en) |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4133319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0454568C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 |
KR101345493B1 (ko) | 발광 장치 | |
CN107993583A (zh) |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2677686B1 (ko) | 표시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 |
CN110323353A (zh)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848095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8511492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CN104282715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7387436B2 (ja) | 表示基板、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基板の製造方法 | |
CN108511493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CN106373985A (zh) | 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
CN107369702A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364075B (zh) | 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装置及制备方法 | |
KR20210157939A (ko)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CN107193170A (zh) | 显示装置及彩色显示方法 | |
CN109656075A (zh) | 子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和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9491145A (zh) | 显示装置、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 | |
KR102023942B1 (ko) | 가변 차광 패널을 갖는 투명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170084408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1476420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CN107945750B (zh) | 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7812951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6390518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