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685995B -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5995B
CN117685995B CN202410148211.3A CN202410148211A CN117685995B CN 117685995 B CN117685995 B CN 117685995B CN 202410148211 A CN202410148211 A CN 202410148211A CN 117685995 B CN117685995 B CN 117685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original
line
targe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8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85995A (zh
Inventor
肖童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82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5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5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5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85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5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26Details of the output of route guidance instructions
    • G01C21/3658Lane guid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一种道路处理方法,应用于地图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保持固定间距的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采用本方法能够调整道路的路形,使道路更平滑。

Description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导航技术,目前车道级导航主要使用高精度地图数据,然而高精度地图的覆盖面积比较有限。为了在没有高精度地图数据的地方获得近似于高精度地图的效果,需要数据编译阶段用算法根据地图生成一些道路元素。link道路是导航地图中道路的基本单位,目前导航地图连通的道路是由一条条首尾相连的link道路连接而成。
传统技术中,是按link的车道数和道路等级计算出道路的宽度,然后以link的形状点为中心,向左右两侧等宽拓展出道路面。然而,如果两条相连的道路存在车道数的差异,一般计算出的道路宽度也不同,因此生成的道路存在宽度突变的情况,不够平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道路平滑性的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道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分界线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边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上述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以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准确在道路隔离带中生成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使得所生成的分界线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更平滑。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保持固定间距的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新生成的两条边线的新的边界,使得道路隔离带的各边界在地图上呈现更平滑、更整齐的效果,从而使得地图中的道路隔离带更美观。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一原始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路形。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二原始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路形,使得调整路形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之间的能够保持固定间距,从而使得各道路在地图上的呈现更平滑的效果,且提升了地图中道路的渲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原始地图和目标地图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分界线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分界线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第二缩放边线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平移第二缩放边线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传统的电子地图中显示的道路隔离带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各边线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的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道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高精度虚拟地图、普通精度地图、城市道路模型等各种虚拟地图产品中,可以用于可视化呈现包括多个路口的道路区域。该道路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是对地图原始数据的编译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原始地图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更紧凑、更易于使用的文件或数据,且编译得到的数据可以提供给上层(如地图导航、定位技术、地图渲染等)调用。示例性的,生成的道路隔离带数据,能够为导航引擎提供道路隔离带的底图数据,增强导航界面的可视化效果,并且还可以为自动驾驶在道路决策的情况下,或者使用电子地图进行行驶决策时的对象,如驾驶员等提供数据支持,防止车辆行驶超出道路面范围,从而降低道路中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至少涉及以下的智能交通系统、云计算、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技术。示例性的,可以通过电子地图中的各原始道路的边线、各原始道路之间的隔离带,生成各目标道路。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以基于各道路、道路隔离带的位置信息、轮廓等为驾驶员等驾驶对象提供智能导航路线服务。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以在导航应用页面或者地图页面中更加真实、清晰的展示各道路和道路隔离带对应的高精度三维图像。
智慧交通领域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 (Intellig ent Tra ns porta tion Sys tem) ,以及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operative Systems,IVICS),简称车路协同系统,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和应用,例如常见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虚拟助理、智能音箱、智能营销、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客服、车联网、智慧交通等,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其中,智慧交通、车联网、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通常包括高精地图、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技术,目前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服务器上。终端102和服务器104均可单独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终端102和服务器104也可协同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当终端102和服务器104协同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道路处理方法时,终端102在地图中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并发送给服务器104。其中,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服务104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服务104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服务104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服务104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或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其中,道路包括两条边线,两条边线之间的宽度即为道路宽度。道路的两条边线即左边线和右边线。
道路隔离带是指分隔两条道路的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可以显示为绿化带、双黄线、单黄线、虚实线等,但不限于此。
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是指处于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之间的隔离带。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均包括两条边线。第一原始道路的两条边线中,作为道路隔离带的边界的边线即为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道路的两条边线中,作为道路隔离带的另一条分界的边线即为第二原始边线。即处于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之间的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可以是上下线分离道路。
上下线分离道路是指前进方向相反的两条相邻道路,前进方向是基于被地图导航所在地的交通通行规则来确定的。
如图3所示,第一原始道路302的第一原始边线为304,第二原始道路306的第二原始边线为308,第一原始道路302和第二原始道路306即为前进方向相反的具有上下线分离性质的两条车道。 第一原始边线与第二原始边线在空间上呈相邻且反向平行关系。 第一原始道路302和第二原始道路306之间的道路隔离带310以第一原始边线为304和第二原始边线为308为边界。
计算机设备可确定原始地图中的各原始道路,从各原始道路中确定出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并确定处于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之间的道路隔离带。
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原始边线。计算机设备确定道路隔离带的边界,基于道路隔离带,从第一原始道路的原始边线中确定第一原始边线。基于道路隔离带的另一边界,从第二原始道路的原始边线中确定第二原始边线。
本实施例中,可确定原始地图中各原始道路对应的属性信息,基于各原始道路对应的属性信息,从各原始道路中确定出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其中,属性信息和包括道路等级、车道数等。
步骤S204,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其中,分界线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一原始边线之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分界线可以是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
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出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一原始边线之间的分界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计算出多个分界点。连接多个分界点,获得分界线。分界点处于第一原始形状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使得多个分界点表征的分界线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之间。
步骤S206,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一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二目标边线。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一目标边线。其中,第一起点形状点为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第一终点形状点为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
计算机设备可根据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二目标边线。其中,第二起点形状点为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第二终点形状点为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的生成顺序不受限制,可以先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再生成第二目标边线,也可以先生成第二目标边线再生成第一目标边线,还可以同时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一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二目标边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先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基于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生成第二目标边线。或者,计算机设备先生成第二目标边线,基于第二目标边线和第一原始边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边线与分界线相似,第二目标边线分界线相似。即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分别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以及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第一目标边线,生成与第一目标边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目标边线与分界线相似,则第二目标边线也与分界线相似。
或者,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目标边线与分界线相似,则第一目标边线也与分界线相似。
步骤S208,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将第一原始道路中的第一原始边线替换为第一目标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步骤S210,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将第二原始道路中的第二原始边线替换为第二目标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第一目标道路与第二目标道路之间的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为边界。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目标边线,更新地图中的第一目标道路,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基于第二目标边线,更新地图中的第二目标道路,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中显示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多个分界点包括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道路的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的第一原始边线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的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该分界线通过多个分界点表征。根据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和多个分界点,生成多个第一目标形状点表征的第一目标边线和多个第二目标形状点表征的第二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基于多个第一目标形状点表征的第一目标边线,调整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基于多个第二目标形状点表征的第二目标边线,调整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处于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之间的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为边界。
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目标边线更新原始地图中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基于第二目标边线,更新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更新后的目标地图。如图4所示,左边为传统的原始地图显示的各原始道路和道路隔离带,右边显示经过本实施例的道路处理方法获得的更新后的目标地图,该更新后的目标地图中显示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和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上述道路处理方法中,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以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准确在道路隔离带中生成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使得所生成的分界线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更平滑。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保持固定间距的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新生成的两条边线的新的边界,使得道路隔离带的各边界在地图上呈现更平滑、更整齐的效果,从而使得地图中的道路隔离带更美观。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调整实现第一原始道路的路形调整。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调整实现第二原始道路的路形调整,使得调整路形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之间的能够保持固定间距,从而使得各道路在地图上的呈现更平滑的效果,且提升了地图中道路的渲染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包括:
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形状点对包括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分别在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
连接各分界点,获得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其中,分界点是处于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形状点,该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组成形状点对。
具体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一原始形状点的数量与第二原始形状点的数量相同。
计算机设备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进行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不同,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二原始形状点不同。
针对每个形状点对,计算机设备确定所针对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分界点。获得每个形状点对对应的分界点后,连接各分界点,获得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之间的分界线。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形状点对中的两个第一原始形状点相邻,且这两个形状点对中的两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相邻。
相邻的两个形状点对中的两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相邻的两个形状点对中的两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分界点506可以是第一原始形状点502和第二原始形状点504的中点。针对每个形状点对,计算机设备确定所针对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的中点。连接各中点即可获得分界线,该分界线即为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中心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以分别在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以连接各分界点形成分界线,所获得的分界线能够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从而能够基于分界线准确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第二目标边线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且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基于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且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确定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并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且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计算机设备可确定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且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边线与分界线保持第一预设距离的间距,第二目标边线与分界线保持第一预设距离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一目标边线,且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形状最接近分界线的形状,使得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更平滑。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二目标边线,且所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形状最接近分界线的形状,使得所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更平滑。而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均与分界线相似,则两条边线也相似,能够使得两条边线维持固定的间距,从而使得更新后的两条道路在地图上的呈现效果更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其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多个分界点表征包括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确定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并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在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起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形状点,该形状点即为第一起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在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形状点,该形状点即为第一终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的各分界点,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分界线的各分界点包括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后,可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复制第一目标边线,获得复制边线;移动复制边线,以使移动的复制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的复制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其中,第二预设距离可以与第一预设距离相同,也可以不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602的起点与分界线604的起点,在从第一原始边线602的起点指向第二原始边线606的起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604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计算机设备在从第二原始边线606的起点指向第一原始边线602的起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602的终点与分界线604的终点,在从第一原始边线602的终点指向第二原始边线606的终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604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计算机设备在从第二原始边线606的终点指向第一原始边线602的终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604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从而确定了所要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从而确定了所要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能够准确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其中,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确定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并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在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起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在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的各分界点,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分界线的各分界点包括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本实施例中,该缩放边线可称为第二缩放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包括: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旋转后的分界线的每个分界点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本实施例中,该目标距离即第二目标距离,该缩放比例即第二缩放比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包括:
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方向可称为第二旋转方向。
本实施例中,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包括: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大于0,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小于0,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平移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将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二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第二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如图7所示,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大于0,则将分界线绕起点逆时针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小于0,则将分界线绕起点顺时针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如图8所示,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二目标距离。
基于第二目标距离和分界线距离,确定第二缩放比例,第二缩放比例即拉伸比例。
基于第二缩放比例,分别调整分界线的各分界点的横坐标,以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获得第二缩放边线。
如图9所示,将第二缩放边线平移,使得平移后的第二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重合后以第二起点形状点为中心,旋转平移后的第二缩放边线,使得旋转后的第二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即可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以获得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以获得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能够准确地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由于分界线比原始边线平滑,而所生成的目标边线与分界线相似,则所生成的目标边线也比原始边线平滑。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以分界线的起点为中心旋转分界线,直至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均处于水平方向。进一步地,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均处于水平方向,且起点处于终点的左侧。
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直至缩放的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一目标距离相等,获得缩放边线。缩放边线与分界线相似。
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计算机设备按照缩放比例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其中,缩放比例是指缩小旋转后的分界线或者放大旋转后的分界线,即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拉伸,以调整旋转后的分界线的长度,但不改变形状。并且,缩放边线的起点和缩放边线的终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一目标距离相等。
计算机设备移动缩放边线,直至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重合后的边线即为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该缩放边线可称为第一缩放边线。该缩放比例可称为第一缩放比例。
本实施例中,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并且,基于对分界线的旋转和缩放来获得第一目标边线,能够降低生成第一目标边线的计算量,从而快速生成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包括: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
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包括: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包括: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对应的起点坐标,并确定分界线的终点对应的终点坐标,根据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计算出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即分界线距离。
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的坐标和第一终点形状点的坐标,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的坐标和第一终点形状点的坐标,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距离,即目标距离。该目标距离即第一目标距离。
计算机设备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第一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第一缩放比例。例如,将第一目标距离和分界线距离的比值作为第一缩放比例。
计算机设备将旋转后的分界线上的每个分界点,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固定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将除起点以外的其它分界点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本实施例中,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以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准确地计算出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从而确定了旋转后的分界线的缩放尺度。将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使得获得的缩放边线与分界线相似,从而使得基于对缩放边线进行平移和旋转后形成的第一目标边线也同样与分界线相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包括:
步骤S1102,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终点的坐标,基于该起点的坐标和该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步骤S1104,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在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并计算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将该夹角角度作为旋转角度。
步骤S1106,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该旋转方向包括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本实施例中,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包括: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为正数,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乘积大于0,则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为负数,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乘积小于0,则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步骤S1108,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直至旋转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均处于水平方向时停止,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
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方向可称为第一旋转方向。
本实施例中,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从而能够确定出分界线的旋转角度。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从而能够通过旋转初步获得新的边线,以基于对新的边线的拉伸、平移和旋转等,快速准确地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新边线,且使得新边线在生成过程中一直与分界线相似。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平移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将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具体地,缩放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计算机设备平移缩放边线,直至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时停止,重合后计算机设备将该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直至旋转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时停止,将此时的边线作为第一目标边线。由于该第一目标边线是由缩放边线进行平移和旋转获得,且该缩放边线与分界线相似,则获得的第一目标边线也与该分界线相似。
本实施例中,平移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平移后的缩放边线仍然与分界线相似。将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而缩放边线经过平移和旋转,该缩放边线的起点、终点能够与需要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终点重合,从而能够快速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大于0,则将分界线绕起点逆时针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当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的乘积小于0,则将分界线绕起点顺时针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一目标距离;
基于第一目标距离和分界线距离,确定第一缩放比例。第一缩放比例即为拉伸比例;
基于第一缩放比例,分别调整旋转后的分界线中各分界点的横坐标,以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获得第一缩放边线;
将第一缩放边线平移,使得平移后的第一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重合后以第一起点形状点为中心,旋转平移后的第一缩放边线,使得旋转后的第一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即可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计算机设备在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起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计算机设备在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方向上,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复制第一目标边线,获得复制边线。计算机设备移动复制边线,以使移动的复制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的复制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可以理解的是,按照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后,均可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与第一目标边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且使得第二目标边线同样与分界线相似。而第二目标边线是由第一目标边线移动获得的,则第二目标边线能够与第一目标边线保持相同间距,从而使得边线调整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上呈现更整齐、更美观,提升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连接各第一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具体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一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一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形成形状点对,分界点处于形成形状点对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
针对每个形状点对,计算机设备基于所针对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以及处于该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分界点,确定与该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按照相同处理,可分别获得与每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按顺序连接各第一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形状点是分界点和对应的第一原始形状点之间的中点。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第一起点形状点为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第一终点形状点为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后,可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连接各第二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具体地,针对每个形状点对,计算机设备基于所针对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以及处于该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分界点,确定与该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按照相同处理,可分别获得与每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
计算机设备按顺序连接各第二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第二目标形状点是分界点和对应的第二原始形状点之间的中点。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第二起点形状点为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第二终点形状点为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以获得构成第一目标边线的各形状点,使得连接各第一目标形状点,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基于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以获得构成第二目标边线的各形状点,使得连接各第二目标形状点,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比第一原始边线平滑,且第二目标边线比第二原始边线平滑,从而使得边线调整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上呈现更整齐、更美观,提升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为原始地图中的路段,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为目标地图中的路段,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确定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在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和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
具体地,在原始地图中显示第一原始道路、第二原始道路和道路隔离带。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为原始地图中的路段。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在目标地图中显示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以及分别以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为边界的道路隔离带。
计算机设备可确定原始地图中的各路口,确定每个路口对应的第一目标边线,并确定每个路口对应的第二目标边线。计算机设备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计算出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相对于相应路口的偏移量,按照偏移量将各第一目标边线连接。计算机设备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计算出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相对于相应路口的偏移量,按照偏移量将各第二目标边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按照各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的连接方式,连接各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以在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一侧边线是连贯的。计算机设备按照各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的连接方式,连接各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以在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另一侧边线也是连贯的。
本实施例中,地图中以路段形式呈现各道路,但各道路的边线是连贯的,因此在生成每段道路隔离带的新边线后,需要将各左边线连接为一条边线,将各右边线连接为一条边线,使得调整后的道路的边线仍然保持连贯。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一侧边线能够保持连贯,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另一侧边线同样保持连贯,从而获得最终的目标地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原始地图和目标地图可以是用于导航的电子地图,也可以是在虚拟交互场景中的虚拟地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包括:
在原始地图中,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其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多个分界点包括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形状点对包括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
分别在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连接各分界点,获得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
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第一旋转方向;将分界线按照第一旋转方向,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一目标距离。
基于第一目标距离和分界线距离,确定第一缩放比例;基于第一缩放比例,分别调整旋转后的分界线中各分界点的横坐标,以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获得第一缩放边线。
将第一缩放边线平移,使得平移后的第一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重合后以第一起点形状点为中心,旋转平移后的第一缩放边线,使得旋转后的第一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即可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
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第二旋转方向;将分界线按照第二旋转方向,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第二目标距离。
基于第二目标距离和分界线距离,确定第二缩放比例。
基于第二缩放比例,分别调整分界线的各分界点的横坐标,以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获得第二缩放边线。
将第二缩放边线平移,使得平移后的第二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重合后以第二起点形状点为中心,旋转平移后的第二缩放边线,使得旋转后的第二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即可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第二目标边线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确定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确定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在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和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
传统的普通导航电子地图(即Standard Definition Map,即SD地图)生成道路的方式是按link的车道数和道路等级计算出道路的宽度,然后以link的形状点为中心,向左右两侧等宽拓展出道路。当两条相连的道路存在车道数的差异,一般计算出的道路宽度也不同,因此生成的道路存在宽度突变的情况,不够平滑,如图12中的(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道路隔离带如图12中的(b)所示。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可采用传统的方法生成上下行道路之间的道路隔离带,然后对道路隔离带进行等宽处理,再用道路隔离带的边线赋值给上下行道路的边线,从而达到调整上下行道路内侧边线)形状的目的,使得上下行道路内侧边线之间间距一致。处理前后的效果对比如图13所示。在该应用场景的具体处理如下所示:
在获取到所有第一原始道路、第二原始道路、路口和道路隔离带后,可确定所有上下行道路构成的pair对,pair对包括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
接着计算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作为分界线,由于道路边线的形状点是有方向的(即道路的前进方向),因此道路隔离带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也是有方向的。
为了计算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需要先将左右边线的方向调成一致,可以任意选择方向,比如以左边线的方向为基准,将右边线的方向反向。
计算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在隔离带左边线上等间距取一定数量的形状点,在隔离带右边线上等间距取相同数量的形状点,计算左右边线上相应两个点的中点,并按顺序连接,组成道路隔离带的中心线,如图15所示。
接着,按预设宽度计算道路隔离带左右边线新的端点:
对于左边线的第一个点leftStartPoint,右边线的第一个点rightStartPoint,计 算从rightStartPoint到leftStartPoint的单位向量。将leftStartPoint和 rightStartPoint的中点记为midPoint,计算在方向上到midPoint的距离为D的形状点 newLeftStart,以及在反方向上到midPoint的距离为D的形状点newRightStart。
对于左边线的最后一个点leftEndPoint,右边线的最后一个点rightEndPoint,计 算从rightEndPoint到leftEndPoint的单位向量。将leftEndPoint和rightEndPoint的中 点记为midPoint,计算在方向上到midPoint的距离为D的形状点newLeftEnd,以及在反 方向上到midPoint的距离为D的形状点newRightEnd。
接着,在新的端点之间生成最接近中心线形状的边线,即在newLeftStart和newLeftEnd之间生成最接近中心线形状的边线newLeftPoints,在newRightStart和newRightEnd之间生成最接近中心线形状的边线newRightPoints。
生成的边线需要调整方向以保证与之前的方向一致,比如之前是以左边线的方向为基准,将右边线反向,因此需要将新生成的右边线再反向,保证与之前的右边线方向一致。
完成各个pair对的新边线生成后,最后需要用新生成的边线替换原始边线。由于相邻道路隔离带左右边线之前就是连续的,因此这两个隔离带新生成的左右边线也是连续的,不会断开。
新生成的边线替换原边线:
遍历所有隔离带pair对,分别保存左右边线对应的object(可以是道路也可以是路口),边线起点对应的百分比偏移量startOffset,边线终点对应的百分比偏移量endOffset(startOffset和endOffset是基于调整之前的道路或路口的边线计算的)。将所有遍历结果记为splitPairList。
将splitPairList按object进行聚类,即计算任意道路或路口对应哪些隔离带的边线,并将这些边线按其起点的百分比进行排序,将新生成的隔离带边线按顺序连接,作为object新的边线。
如图14中的第二原始道路,其左边线共参与四个隔离带的生成,即左边线可以分为四段。将这四段经过前面处理后得到的新边线依次连接,作为这个道路的左边线。
本实施例中,该道路方法可以使得上下行道路内侧边线之间的距离等宽,提升电子地图中道路的渲染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道路处理方法的道路处理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道路处理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道路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道路处理装置1600,包括:道路确定模块1602、分界线确定模块1604、边线确定模块1606、第一调整模块1608和第二调整模块1610,其中:
道路确定模块1602,用于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分界线确定模块1604,用于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确定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边线确定模块1606,用于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第一调整模块1608,用于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第二调整模块1610,用于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道路隔离带分别以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以基于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准确在道路隔离带中生成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使得所生成的分界线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更平滑。根据第一原始边线、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保持固定间距的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新生成的两条边线的新的边界,使得道路隔离带的各边界在地图上呈现更平滑、更整齐的效果,从而使得地图中的道路隔离带更美观。基于第一目标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一原始边线调整第一原始道路的路形。基于第二目标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使得能够基于第二原始边线调整第二原始道路的路形,使得调整路形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之间的能够保持固定间距,从而使得各道路在地图上的呈现更平滑的效果,且提升了地图中道路的渲染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确定模块1604,还用于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形状点对包括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分别在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连接各分界点,获得道路隔离带中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将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以分别在每个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以连接各分界点形成分界线,所获得的分界线能够分隔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边线,从而能够基于分界线准确生成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第一目标边线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第二目标边线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一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一目标边线,且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形状最接近分界线的形状,使得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更平滑。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处于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之间的第二目标边线,且所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形状最接近分界线的形状,使得所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更平滑。而第一目标边线和第二目标边线均与分界线相似,则两条边线也相似,能够使得两条边线维持固定的间距,从而使得更新后的两条道路在地图上的呈现效果更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用于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从而确定了所要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从而确定了所要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根据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能够准确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以获得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以获得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根据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和分界线,能够准确地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由于分界线比原始边线平滑,而所生成的目标边线与分界线相似,则所生成的目标边线也比原始边线平滑。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一起点形状点、第一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并且,基于对分界线的旋转和缩放来获得第一目标边线,能够降低生成第一目标边线的计算量,从而快速生成第一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旋转后的分界线的每个分界点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本实施例中,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以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准确地计算出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从而确定了旋转后的分界线的缩放尺度。将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使得获得的缩放边线与分界线相似,从而使得基于对缩放边线进行平移和旋转后形成的第一目标边线也同样与分界线相似。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本实施例中,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从而能够确定出分界线的旋转角度。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从而能够通过旋转初步获得新的边线,以基于对新的边线的拉伸、平移和旋转等,快速准确地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新边线,且使得新边线在生成过程中一直与分界线相似。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平移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将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与第一目标边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且使得第二目标边线同样与分界线相似。而第二目标边线是由第一目标边线移动获得的,则第二目标边线能够与第一目标边线保持相同间距,从而使得边线调整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上呈现更整齐、更美观,提升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本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将分界线绕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第二起点形状点、第二终点形状点、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移动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确定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分界线距离和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旋转后的分界线的每个分界点按照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基于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分界线的起点指向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基于分界线向量与预设单位向量,确定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分界线按照旋转方向旋转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平移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将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第二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第二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基于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分界线的终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从而获得所要生成的第二目标边线的终点。移动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与第一目标边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且使得第二目标边线同样与分界线相似。而第二目标边线是由第一目标边线移动获得的,则第二目标边线能够与第一目标边线保持相同间距,从而使得边线调整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上呈现更整齐、更美观,提升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边线确定模块1606,还用于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连接各第一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根据第二原始边线和分界线,生成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基于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连接各第二目标形状点,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基于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以获得构成第一目标边线的各形状点,使得连接各第一目标形状点,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基于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以获得构成第二目标边线的各形状点,使得连接各第二目标形状点,能够准确获得与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所生成的第一目标边线比第一原始边线平滑,且第二目标边线比第二原始边线平滑,从而使得边线调整后的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在地图上呈现更整齐、更美观,提升了用户的导航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原始道路和第二原始道路为原始地图中的路段,第一目标道路和第二目标道路为目标地图中的路段;该装置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确定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确定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在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和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
本实施例中,地图中以路段形式呈现各道路,但各道路的边线是连贯的,因此在生成每段道路隔离带的新边线后,需要将各左边线连接为一条边线,将各右边线连接为一条边线,使得调整后的道路的边线仍然保持连贯。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一侧边线能够保持连贯,基于每个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使得道路的另一侧边线同样保持连贯,从而获得最终的目标地图。
上述道路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以终端为例,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道路处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道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
根据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处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之间;
根据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
根据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二目标边线处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之间,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所述形状点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形状点和所述第二原始形状点;
分别在每个所述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
连接各所述分界点,获得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
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
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将所述分界线绕所述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
基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
移动所述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所述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包括:
确定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
基于所述分界线距离和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
将所述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所述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分界线绕所述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包括:
基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分界线的起点指向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
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所述分界线向量与所述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
基于所述分界线向量与所述预设单位向量,确定所述分界线的旋转方向;
以所述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所述分界线按照所述旋转方向旋转所述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所述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所述水平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所述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平移所述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
将所述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
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移动所述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所述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所述多个分界点表包括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所述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所述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多个所述第一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
连接各所述第一目标形状点,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所述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所述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多个所述第二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
连接各所述第二目标形状点,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为原始地图中的路段,所述第一目标道路和所述第二目标道路为目标地图中的路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
确定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
在所述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和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
12.一种道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道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原始道路的第一原始边线和第二原始道路的第二原始边线,以及分隔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道路隔离带,所述道路隔离带分别以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为边界;
分界线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确定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边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根据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处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之间;根据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根据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和所述分界线,生成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所述第二目标边线处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和所述分界线之间,所述第一目标边线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线保持固定的间距;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一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一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第一目标道路;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边线,调整所述第二原始道路的所述第二原始边线,获得包含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第二目标道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
所述分界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和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组合,获得多个形状点对,所述形状点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形状点和所述第二原始形状点;分别在每个所述形状点对包括的第一原始形状点和第二原始形状点间确定分界点;连接各所述分界点,获得所述道路隔离带中分隔所述第一原始边线和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分界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起点形状点;基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点形状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分界线绕所述分界线的起点旋转,以使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水平方向;基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对旋转后的分界线进行缩放处理,获得缩放边线;移动所述缩放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且所述移动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分界线距离,并确定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之间的目标距离;基于所述分界线距离和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旋转后的分界线对应的缩放比例;将所述旋转后的分界线按照所述缩放比例进行缩放,获得缩放边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的坐标和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的坐标,确定所述分界线的起点指向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的分界线向量;获取水平方向的预设单位向量,确定所述分界线向量与所述预设单位向量之间的夹角角度;基于所述分界线向量与所述预设单位向量,确定所述分界线的旋转方向;以所述分界线的起点为旋转点,将所述分界线按照所述旋转方向旋转所述夹角角度,获得旋转后的分界线,所述旋转后的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于所述水平方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平移所述缩放边线,以使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重合;将所述平移后的缩放边线绕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以使绕所述第一起点形状点旋转后的缩放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起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起点形状点;基于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终点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确定与所述分界线的终点间隔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终点形状点;移动所述第一目标边线,以使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与所述第二起点形状点重合,且所述移动后的第一目标边线的终点与所述第二终点形状点重合,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一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第二原始边线以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表征,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包括所述第二原始边线的起点和终点,所述分界线以多个分界点表征,所述多个分界点表包括所述分界线的起点和终点;
所述边线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原始形状点与所述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所述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目标形状点,多个所述第一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一起点形状点和第一终点形状点;连接各所述第一目标形状点,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一目标边线;基于所述多个第二原始形状点与所述多个分界点,分别确定与所述多个分界点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二目标形状点,多个所述第二目标形状点包括第二起点形状点和第二终点形状点;连接各所述第二目标形状点,获得与所述分界线相似的第二目标边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始道路和所述第二原始道路为原始地图中的路段,所述第一目标道路和所述第二目标道路为目标地图中的路段,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确定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所述第一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所述第一目标道路的第一目标边线;确定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基于每个所述第二目标边线的起点的坐标,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目标道路的第二目标边线;在所述目标地图中显示连接后的第一目标边线和连接后的第二目标边线。
2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410148211.3A 2024-02-02 2024-02-02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685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8211.3A CN1176859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8211.3A CN1176859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5995A CN117685995A (zh) 2024-03-12
CN117685995B true CN117685995B (zh) 2024-04-09

Family

ID=9013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8211.3A Active CN117685995B (zh) 2024-02-02 2024-02-02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5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49795B (zh) * 2024-05-09 2024-07-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0860A1 (fr) * 2006-03-31 2007-10-03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ociété Anonyme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détection de la circulation d'un véhicule à contresens au moyen d'un détecteur à formation d'images
CN111488411A (zh) * 2019-01-28 2020-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道路设施的构建方法以及装置、渲染方法、介质、终端
CN113393580A (zh) * 2021-08-18 2021-09-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道路绘制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WO2022143055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线宽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40885A (zh) * 2022-10-28 2022-12-30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绿化带高度赋值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92371A (zh) * 2023-01-10 2023-05-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隔离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产品
CN116089557A (zh) * 2023-01-16 2023-05-09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61240A (zh) * 2023-05-11 2023-08-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和介质
CN11672122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中道路隔离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1757B (zh) * 2019-12-23 2022-09-2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地图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494504A (zh) * 2020-10-2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掉头车道线自动标注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地图
CN113537133B (zh) * 2021-07-30 2022-11-08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0860A1 (fr) * 2006-03-31 2007-10-03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ociété Anonyme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détection de la circulation d'un véhicule à contresens au moyen d'un détecteur à formation d'images
CN111488411A (zh) * 2019-01-28 2020-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道路设施的构建方法以及装置、渲染方法、介质、终端
WO2022143055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线宽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93580A (zh) * 2021-08-18 2021-09-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道路绘制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5540885A (zh) * 2022-10-28 2022-12-30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绿化带高度赋值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92371A (zh) * 2023-01-10 2023-05-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隔离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产品
CN116089557A (zh) * 2023-01-16 2023-05-09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61240A (zh) * 2023-05-11 2023-08-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和介质
CN11672122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中道路隔离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5995A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3445B (zh) 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Van Toll et al. A navigation mesh for dynamic environments
CN106462997B (zh) 街道视图和地球视图之间的混合
JP5950673B2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用データベース、地形の三次元表示を出力する方法、およびデータベースを生成する方法
US20130035853A1 (en) Prominence-Based Generation and Rendering of Map Features
CN117685995B (zh) 道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44999B (zh) 基于层次划分存储结构的空间矢量数据在线交互制图方法
CN116433860B (zh) 路口面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US110691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irtual exhibition space utilizing 2.5 dimensional image
Qu et al. Focus+ context route zooming and information overlay in 3D urban environments
Shen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simplifying polygonal and linear features using superpixel segmentation
US20230298252A1 (en) Image render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Jin et al. A sweepline algorithm for Euclidean Voronoi diagram of circles
CN116721229B (zh) 地图中道路隔离带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large-scale 3D road networks based on GIS data
CN111047682A (zh) 一种三维车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WO2021192515A1 (ja) 学習データ生成方法、学習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Xu et al. Efficient visualization of 3D city scenes by integrating the GIS and Unreal Engine
Li et al. A fast fusion method for multi-videos with three-dimensional GIS scenes
Chen et al. MoviNet: A novel network for cross-modal map extraction by vision transformer and CNN
JP611080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17195441A (zh) 一种生成路口面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4022518A (zh) 图像的光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antazis et al. Are the morphing techniques useful for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CN117115382B (zh) 地图道路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