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直流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它开发低压交直流混联及柔性分配技术,交直流系统同形成柔性互联,通过交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新能源发电的高效利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交直流微电网的配电系统,包括:
市电电网,基于交流母线为市电供电;
直流微网,基于光伏能运行,且通过配置有PCS的直流母线与市电电网的交流母线进行能量互联;
管理模块,用于对直流微网的能量分配进行管理,且执行以下分配逻辑:
当直流微网能量充足时,余电供应市电电网;
当直流微网能量不足时,市电电网补充直流微网;
当市电电网失电时,直流微网孤岛运行。
所述直流微网包括与直流母线耦合连接的光伏模块、储能模块、负载模块;
所述光伏模块包括分布式光伏单元,所述光伏单元经过汇流后,通过MPPT控制器输出并入直流母线;
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通过DC/DC储能变流器与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负载模块包括多项负载单元及直流充电桩,所述直流充电桩与直流母线连接,所述负载单元通过DC/DC储能变流器与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管理模块对直流微网的能量进行管理,并执行削峰填谷模式,设定谷时时段和峰时时段,并控制储能模块在谷时时段执行充电,在峰时时段执行放电,且放电时当负载模块不用电,则不放电。
所述管理模块对直流微网的能量进行管理,并执行光伏消纳模式,所述光伏消纳策略采用以下控制逻辑:
光伏模块优先供能,当光伏模块供能能够满足负载模块的能量消耗时,储能模块不参与供能;
当光伏模块的能量供应大于负载模块的能量消耗,则余电用于对储能模块充电;
当光伏模块的能量供应小于负载模块的能量消耗,则优先调用储能模块协同光伏模块为负载模块供电;
当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均无能源供应能力,则调用市电电网对负载模块及储能模块供电。
在光伏消纳策略中,当储能模块的储能SOC小于等于20%则停止放电;当储能模块的SOC大于等于80%则限制充电。
所述管理模块对直流微网的能量进行管理,并执行光伏分时段模式,当光伏模块的能源供应小于负载模块,且当市电电价处于谷时段,调用市电电网为储能模块充电。
调用市电电网在谷时段对储能模块充电时,储能模块的储能SOC限制为60%。
所述交流母线为380V,所述直流母线为750V。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开发低压交直流混联及柔性分配技术,可以协调光伏、储能、直流负载、直流充电桩能量流动,交直流混配降低设备损耗。
PCS的AC/DC设备用于交流电网和直流微网间的能量互联,每个区域的光伏组件经过汇流后接入MPPT设备,MPPT的输出并入750Vdc直流微网。DC/DC储能变换器对电池系统充、放电,满足不同时刻的用电需求。当电网失电时,DC/DC储能变换器需要满足稳定直流母线的750Vdc电压。
通过交直流变流器,采用750V 直流并网架构,提高了线路电压,降低线路损耗,提升光伏发电效率。通过直流母线,实现负荷聚类,直流母线直接接入充电桩、储能、光伏,省去交直流变换环节,节省了设备成本及逆变环节损耗。实现微网层面调度。通过光伏控制器实现光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基于交直流微电网的配电系统的试点
将雪野供电所的供电系统作为试点进行改造,在供电所办公区内构建光、储、充、用一体的微电网,运用低压交直流混联及柔性分配技术,降低办公用电损耗及成本,实现供电所内能源的供应清洁化、使用低碳化和管理智能化。通过合理布局发用电设施,实现供电所全绿色用电,每年节能降碳94.2吨,减少供电所电费支出7.8万元,成为供电所实现能源自供自给的典型推广案例。
如图1所示,在使用光储协同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作为管理模块的基础上,融入低压交直流混联及柔性分配技术,开发光储充微电网控制系统。提升智能化水平。能量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光伏、充电桩、储能运行状态。根据负荷运行数据,进行储能系统调度、光伏功率控制,实现能量管理。
开发低压交直流混联及柔性分配技术,可以协调光伏、储能、直流负载、直流充电桩能量流动。交直流混配降低设备损耗。通过交直流变流器,采用750V 直流并网架构,提高了线路电压,降低线路损耗,提升光伏发电效率。通过直流母线,实现负荷聚类,直流母线直接接入充电桩、储能、光伏,省去交直流变换环节,节省了设备成本及逆变环节损耗。控制交直流微网变流器接入设备的有功、无功功率的双向变换,实现微网层面调度。通过光伏控制器实现光伏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当电网失电的情况下,直流微网可以“孤岛运行”,在光伏和储能能量充足的情况下,保证直流负载正常运行。在电网恢复供电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恢复与电网的连通。AC/DC设备用于交流电网和直流微网间的能量互联,每个区域的光伏组件经过汇流后接入MPPT设备,MPPT的输出并入750Vdc直流微网。DC/DC储能变换器对电池系统充、放电,满足不同时刻的用电需求。当电网失电时,DC/DC储能变换器需要满足稳定直流母线的750Vdc电压。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光伏和储能与直流负载以直流耦合形式组成直流微网,通过双向AC/DC连接到400V交流母线与外电网连通。在外网失电的情况下,直流微网可以“孤岛”模式运行;在光伏与储能有足够荷电的情况下保证直流负载正常运行,余电上网,光伏不足优先采用谷电补充;在外网恢复供电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恢复与外网的连通;具体运行策略以实际EMS标定为准。
系统包括:
1 市电电网,基于380V交流母线为市电供电;
2 直流微网
光伏和储能与直流负载以直流耦合形式组成直流微网,直流母线通过PCS(双向AC/DC)与交流母线连接。
PCS(双向AC/DC模块):IBG75027-60K,采用带高频隔离的AC/DC双向变换和模块化设计, 额定功率为60kW,直流侧电压范围为200 - 800Vdc,直流侧额定电流120A。主要实现400Vac 到750Vdc的能量双向变换,当工作在自动切换模式的时候,可控制750Vdc稳压。
2.1 光伏模块
光伏MPPT控制器:IBDC75027-60K,额定功率为60kW,母线侧工作电压范围600 -850Vdc, 支持光伏组件输入的电压范围为200 - 730Vdc。本系统光伏阵列汇流后的开路电压为713.2Vdc, 工作在MPPT模式,保证光伏能量最大化转换到750Vdc母线;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900平方米,项目共布置550Wp光伏组件180块,共1个发电光伏单元。
2.2储能模块
DC/DC储能模块:IBDC75027-60K ,采用带高频隔离的DC/DC双向变换和模块化设计,额定功率60kW,母线侧工作电压范围为600-850Vdc,电池侧输出电压范围200-750Vdc,额定电压500V,额定电流120A。
电池系统:电池组总容量为120kwh,由5个115.2V/104Ah的插箱和1个主控箱构成1个60kwh的簇,系统共接入两簇,保留增容拓展功能和空间。电池簇接入直流配电柜,与储能变流器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为两级架构。
2.3负载模块
DC/DC负载模块:IBDC30050,采用带高频隔离的DC/DC双向变换和模块化设计,额定功率15kW,母线侧工作电压范围为600-850Vdc,低压侧输出电压范围100-300Vdc,额定电压150V, 额定电流100A ,输出功率最大15kW,选配如系统不需要可以取消。
3 管理模块,包括分别与市电电网和直流微网连接的光储协同一体化终端2.0。所述光储协同一体化终端连接本地服务器和云端服务器,用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并对能源进行分配管理。
基于上述配置,本系统运行储能控制策略,实现光伏消纳、削峰填谷、需量控制、负荷跟踪等策略;可以对现场储能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上级控制系统起到通讯管理作用。作为通信网与现场储能设备之间的控制设备,承担接口匹配、数据监控、策略控制等任务。
功能主要包括削峰填谷计划曲线模式控制、负荷跟踪模式控制、需量控制模式(按照负载需求输出功率,不向电网馈电)、测量监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分析统计功能操作控制功能、事件告警功能、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功能、人机接口功能、历史数据管理功能。开发削峰填谷模式(设定谷时段充电,峰时段放电,可根据电网侧或负载侧电表调节PCS放电功率不回流到大电网);开发光伏消纳模式(平滑曲线);开发分时段光伏峰谷模式(定义曲线);开发限电模式(支持对该变压器限电运行,限电时段,储能出力);开发调试模式(对单个设备的调试,手动充放电);开发放电时逆功率保护;开发电池单体,soc等过高,过低保护等功能;开发多种协议对接(IEC104 协议、MQTT 协议、Modubs 协议对接开发,数据整理,数据转发);开发云平台(数据上传到云端,数据实时监视,数据分析、数据储存及管理)。具体的运行规则及技术要求是:
(1)削峰填谷模式
设定谷时段充电,峰时段放电,如果放电时段外部负载没有用电,则不放,不逆功率到大电网。
(2)光伏消纳模式
供电方式优先使用光伏模块优先供能;
当光伏模块的能量供应大于负载模块的能量消耗,则余电用于对储能模块充电;当光伏模块的能量供应小于负载模块的能量消耗,则优先调用储能模块协同光伏模块为负载模块供电;当储能模块的储能SOC小于等于20%则停止放电;当储能模块的SOC大于等于80%则限制充电。
(3)光伏分时段模式
当光伏模块发电大于负载(充电桩),多出的电存储到储能模块,当光伏模块发电小于负载模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一起给用户负载模块供电。当凌晨电价处于谷时段,可以利用市电电网给储能模块充电用于早高峰用电,市电电网给储能模块充电时不用冲满,避免白天光伏发电过多时无法给储能模块充电,最大限度利用储能实现峰谷套利以及新能源消纳,同时做好逆功率保护。
控制原理:
(1)优先充电时段:
若P光伏<P负载,则市电电网给储能系统进行充电,但是会将SOC限制为60%,保证在第二天能留出余量来消纳光伏;
若P光伏>P负载,则光伏模块给储能模块充电,若不足则由市电电网补充,储能模块充满或者给储能模块充电后也不能完全消纳光伏,则限制光伏模块发电;
(2)优先放电时段:
a.若P光伏<P负载,若则储能模块放电,功率为:P负载-P光伏-P最小下网余量,最大放电功率为设置值,直至放到目标SOC值(10%)结束,若期间P负载>P光伏+P储能,则市电电网补充;
b.若P光伏>P负载,则储能模块不再放电,此时给储能充电,直至储能充满为止,若储能充满或者给储能充电后也不能完全消纳光伏,则限制光伏发电Max(0,P负载+P储能-P最小下网余量)
(3)光伏消纳时段,采用自发自用模式:
a.全天任何时段,光伏发电优先给负载供电,储能不主动放电;
b.若P光伏>P负载,即可向储能系统进行充电,若储能充满或者给储能充电后也不能完全消纳光伏,则限制光伏发电;
c.若P光伏<P负载,则市电电网补充;
(4)SOC限制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改变,优先充电时段充电,最大SOC为60%,优先放电时段,系统最小SOC为10%,其余时段SOC范围为10%~90%;
系统支持交流双向流动,给电池充电或电池给电网并网放电;
支持充放电参数、电池充放参数的本地设置与远程设置管理;
自动本地能量平衡控制,支持远程能量调度管理,电池充放电管理、削峰填谷用电管理,市电电网限功率管理,防逆流控制,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管理。
储能系统充电时段及充电功率可按需求设置;
(4)防逆流策略
在能量管理系统中,由于负载是不断变化的,在重载和轻载的时段,负载用电的差额较大,因此,为了确保储能 系统所发的电是直接提供给本地负载,而不馈送给电网,系统需要配置一种防逆流控制策略,通过实时监测电网变压器低压侧的功率信号来调节系统的发电功率,一旦发现逆变器向电网输入能量,会立即通过通讯控制逆变器降低输出功率,减小储能系统发电功率。
控制原理:
储能系统和市电电网同时给负载供电,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电网侧功率和当前储能系统发电功率计算出真实负载功率=电网侧功率+储能发电功率(Pload=Pgrid+Ppcs)。
1)当Pgrid+Ppcs>Pload时,控制逆变器降低储能系统输出功率;
2)当Pgrid+Ppcs≤Pload时,无需防逆流;
(5)技术要求
能量管理组件是储能系统中现场控制设备,对储能系统能量和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运行储能控制策略,实现光伏消纳、削峰填谷、需量控制、负荷跟踪等策略;可以对现场储能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上级控制系统起到通讯管理作用。作为通信网与现场储能设备之间的控制设备,承担接口匹配、数据监控、策略控制等任务。
功能主要包括削峰填谷计划曲线模式控制、负荷跟踪模式控制、需量控制模式(按照负载需求输出功率,不向电网馈电)、测量监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分析统计功能操作控制功能、事件告警功能、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功能、人机接口功能、历史数据管理功能。
能量管理组件对BMS的协议支持MODBUS-RTU、MODBUS-TCP和CAN通信。
能量管理组件对后台的协议支持MODBUS-TCP通信。
能量管理组件符合以下要求:
a)数据采集:
采集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总电压、总电流、最高最低温度、SOC、SOH、充放电电流和功率、故障及报警信息、历史充放电电量、历史充放电电能、容量、可充电量、可放电量等信息并进行显示。
采集并显示储能变流器的相关参数,包括:直流侧的电压/电流/功率等、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频率、柜内温度、运行状态、当日输入电量、当日输出电量、累计输入电量、累计输出电量、报警及故障信息等信息。
b)数据处理:实时数据显示处理功能,采集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光伏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显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限值告警。
c)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运行:包括开/关机,充放电功率指令的下发,逐步下发指令的步骤与当前状态,防止误操作。
d)告警功能:收集整个系统的事件记录及报警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并进行显示。
e)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数据颗粒度做到分等级存储,重要信息秒级存储,储能系统整体信息分钟级存储。
f)报表功能:统计储能系统的工作情况和用电量情况,统计用户的月使用电量,显示历史状态数据及曲线并具备数据及报表下载功能。
g)数据远传功能:系统具备以太网通信接口,可将系统运行状态传送给远程运行管理平台,具备可接受远程平台的指令并执行的能力。
h)运行模式:多种运行模式可选,包括但不限于定时充放电运行模式、自适应功率调节模式、三相不平衡调节模式,各种模式均具备自适应控制能力,并且控制参数均可人工整定。
本雪野供电所,自交直流微网系统于2023年8.15正式投运后,截至2023.8.25统计
的能量数据如下表:
日期 | 电网用电电量 | 交流负载用电电量 | 储能总充电电量 | 储能总放电电量 | 充电桩用电电量 | 光伏发电电量 | 系统辅助用电电量 |
2023/8/15 0:00 | 325.8 | 495.6 | 102.87 | 78.69 | 0.1 | 275.39 | 81.31 |
2023/8/16 0:00 | 313.8 | 490.8 | 96.6 | 75.59 | 0.19 | 282.01 | 83.81 |
2023/8/17 0:00 | 342 | 508.8 | 94.86 | 75.12 | 0.27 | 272.44 | 85.63 |
2023/8/18 0:00 | 423 | 493.2 | 54.71 | 42.36 | 0.1 | 154.41 | 71.77 |
2023/8/19 0:00 | 420 | 480 | 22.48 | 0.67 | 0.09 | 156.64 | 74.74 |
2023/8/20 0:00 | 374.4 | 447.6 | 38.87 | 23.99 | 0.13 | 164.14 | 75.93 |
2023/8/21 0:00 | 270.6 | 329.4 | 33.88 | 20.52 | 0.02 | 139.82 | 67.64 |
2023/8/22 0:00 | 199.8 | 348.6 | 84.07 | 66.27 | 9.23 | 252.85 | 77.02 |
2023/8/23 0:00 | 339.6 | 476.4 | 50.6 | 36.44 | 42.14 | 271.53 | 78.43 |
2023/8/24 0:00 | 328.2 | 436.2 | 71.44 | 56.62 | 21.04 | 217.77 | 73.91 |
2023/8/25 0:00 | 344.4 | 463.2 | 72.97 | 57.68 | 37.66 | 249.84 | 78.27 |
总计/kWh | 3681.6 | 4969.8 | 723.35 | 534.13 | 110.97 | 2436.85 | 848.46 |
统计时间区间内光伏累计发电量2436.85kWh,储能调节电量1257.48kWh,直流负载用电为110.97kWh。
以8月23日采集的数据的数据为例,对光伏消纳模式进行分析,此时光伏发电功率为40.444kW,交流负载使用17.514kW,直流负载使用15.906kW ,剩余功率由储能系统充电储存,此时储能充电功率为7.132kW, 待晚上峰时用电放出,为防止光伏发电逆流电网,此时从电网取电5.814kW(可调节),系统辅助用电5.706kWh。
通过对7月和8月的园区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可以看出:
如图3,对园区的负载,例如供电所大楼办公设备、照明、电厨房、中央空调等交流设备等的用电得到了明显的下降,8月使用新系统后,负载显著节能;
如图4,对园区供电所所有交直流负载的用电进行统计,7月总耗电是10070,8月是2076,差距显著。一是光伏发电补充了供电所交直流负载用电,两个月用电量差值可约等于光伏发电量。试点项目建设100kW的屋顶光伏,搭配交直流微电网将光伏发电利用率大大提高。二是直流负载直接从直流母线取电,没有经历AC-DC变换,能量转化效率高,省去了交直流变换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