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6121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16121A CN116916121A CN202310414271.0A CN202310414271A CN116916121A CN 116916121 A CN116916121 A CN 116916121A CN 202310414271 A CN202310414271 A CN 202310414271A CN 116916121 A CN116916121 A CN 1169161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module
- camera
- holder
- axis
- movab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能够在组装支承可动体的支承机构和摄像头保持架的工序之后的工序中,将摄像头模块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将可动体(10)支承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12)。可动体具备保持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摄像头保持架(50)。旋转支承机构具备在旋转轴线(L0)上的两点支承摄像头保持架的旋转支承框架(60)。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向+Y方向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固定体(11)具备收纳摄像头保持架和旋转支承机构的壳体(3),壳体具备位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的外周侧的壳体切口部(3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通过使摄像头模块旋转来修正抖动。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的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紊乱,有的使具备摄像头模块的可动体绕光轴、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及绕与光轴交叉且与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固定体和可动体,该可动体被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能够绕与光轴(Z轴)交叉的X轴(第一轴)及绕Y轴(第二轴)旋转。可动体具备:固定摄像头模块(摄像模块)的框状的保持部件(磁轭);以及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磁体。可动体被配置在可动体的下侧的弹性支承部支承为能够绕X轴及绕Y轴旋转。固定体具备:覆盖可动体的下方并支承线圈基板的基座板;以及覆盖可动体的上方及侧方的上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8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在可动体的下侧配置有弹性支承部。另外,设置有包围可动体的外周的壁体,在壁体与基座板之间配置有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线圈和磁体)。在此,在除了绕第一轴和绕第二轴的抖动修正之外还进行绕光轴的抖动修正的情况下,或者在代替绕第一轴和绕第二轴的抖动修正而进行绕光轴的抖动修正的情况下,将绕光轴的旋转支承机构和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组装在可动体的上下或外周侧的空间。
在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由于利用可动体的上下的空间或外周侧的空间来构成支承可动体的支承机构及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因此大多很难按照在最初组装支承机构及致动器之后、在最后将摄像头模块安装于保持摄像头模块的保持部件的顺序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在该情况下,存在无法在安装摄像头模块之前进行支承机构和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的检查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组装支承可动体的支承机构和摄像头保持架的工序之后的工序中,能够将摄像头模块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其具备摄像头模块和保持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摄像头保持架;固定体;以及旋转支承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沿着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外周侧(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因此,即使在采用从Z轴方向(旋转轴线方向)支承摄像头保持架的支承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先组装旋转支承机构和摄像头保持架、然后从外周侧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的顺序来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另外,在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支承机构及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的检查。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固定体具备收纳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和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位于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的外周侧的壳体切口部。这样一来,能够先在壳体的内侧组装旋转支承机构和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然后从壳体的外侧组装摄像头模块。因此,在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支承机构和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的检查。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及所述旋转支承机构一起被收纳在所述壳体中的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经由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这样,通过采用万向架机构,即使是大型的可动体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另外,在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能够制造在壳体的内侧组装有摄像头保持架、旋转支承机构、万向架机构及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的中间产品。因此,能够对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中间产品进行旋转支承机构、万向架机构以及抖动修正用的致动器的检查。
在本发明中,优选与所述摄像头模块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通过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和所述壳体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周侧引出。这样一来,利用用于从壳体的外侧组装摄像头模块的开口部,能够将柔性印刷基板在壳体的外侧拉绕成大幅弯曲的形状。由此,能够将柔性印刷基板拉绕为弹簧常数小的形状,因此能够减小可动体的旋转负荷,能够实现省电力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所述摄像头模块,在将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相对于所述两个所述摄像头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这样一来,能够从壳体的外周侧简单地组装两个摄像头模块。另外,能够简单地将两个柔性印刷基板向壳体的外周引出。通过具备两个摄像头模块,在想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拍摄的情况等时是有用的。例如,在想要拍摄焦点距离不同的图像的情况、想要一边拍摄动态图像一边拍摄静态图像的情况等时是有用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将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设为旋转轴线方向、将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设为所述摄像头模块的被摄体侧、将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为被摄体相反侧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具有旋转支承框架,该旋转支承框架具备: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从所述被摄体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点接触的第一触点部;以及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点接触的第二触点部。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在旋转轴线上的两点支承摄像头保持架,因而即使是具备两个摄像头模块的大型的可动体,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支承,能够减少可动体的晃动。另外,容易控制可动体的旋转位置。另外,由于能够在不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干涉的位置设置触点部,因此能够通过先组装旋转支承机构和摄像头保持架、然后从外周侧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的顺序来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保持架底部,其配置在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所述被摄体相反侧,并与所述第二触点部点接触;保持架侧板部,其从所述保持架底部的外缘向所述被摄体侧延伸;以及保持架上板部,其与所述保持架侧板部的所述被摄体侧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触点部点接触,所述保持架上板部具备配置所述摄像头模块的镜筒部的上板开口部,所述上板开口部扩展至所述保持架上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相连。这样一来,容易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分离的两点支承摄像头保持架。另外,即使在构成为镜筒部从保持架上板部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外周侧组装摄像头模块。因此,能够减小摄像头保持架的Z轴方向的高度,从而能够实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旋转支承框架具备:第一板部,其从所述被摄体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重叠;第二板部,其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重叠;以及连接板部,其配置在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的外周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具备所述第一触点部,所述第二板部具备所述第二触点部。这样一来,能够在旋转轴线上的两点支承摄像头保持架。另外,在将两个触点部设置在同一部件上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两个触点部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提高旋转支承机构与可动体的组装精度,能够提高旋转轴线与可动体的各部分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抖动修正。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旋转支承框架具备:第三板部,其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第二板部重叠;以及多个连结板部,其配置在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的外周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所述第三板部具备圆弧槽,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旋转限制用凸部,该旋转限制用凸部向所述被摄体相反侧突出并配置在所述圆弧槽中。这样一来,旋转支承框架成为包围摄像头保持架的外周侧的框状的结构体,刚性高。因此,即使可动体的重量大,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支承。此外,由于限定旋转轴线的触点部中的一方设置于不构成框状框架的第二板部,因而旋转支承框架的组装精度对两个触点部的位置精度的影响较小。另外,能够构成限制可动体的旋转范围的止动机构,并且能够抑制因落下等冲击而使可动体从旋转支承机构脱落。因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接着,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其具备摄像头模块和保持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摄像头保持架;固定体;以及万向架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外周侧(与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因此,即使在采用从Z轴方向(旋转轴线方向)支承摄像头保持架的支承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先组装旋转支承机构和摄像头保持架、然后从外周侧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的顺序来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另外,在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支承机构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的检查。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壳体拆下罩的状态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壳体、万向架机构、旋转支承机构及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XY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用XZ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用YZ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从被摄体侧观察的旋转支承机构和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被摄体相反侧观察的旋转支承机构和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被摄体侧观察的中间产品和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被摄体相反侧观察的中间产品和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壳体3拆下罩4的状态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
图3是壳体3、万向架机构13、旋转支承机构12及可动体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用XY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图5是用XZ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是用包含光轴L1、L2及旋转轴线L0的面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用YZ面剖切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
如图1~图6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可动体10,其具备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以及固定体11,其支承可动体10。固定体11具备:从外周侧包围可动体10的壳体3;以及将壳体3及可动体10收纳于内侧的罩4。
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基板5(参照图7、图8),其配置在壳体3的外部;柔性印刷基板6A、6B,其从可动体10引出并与基板5连接;以及柔性印刷基板7A、7B、7C,其从基板5向外周侧延伸并配置在壳体3的外周面。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用于例如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驾驶记录仪等光学设备、头盔、自行车、无人机、无线电控制直升机等移动体所装设的动作摄像头、可佩带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种光学设备中,若在拍摄时发生光学设备的抖动,则在拍摄图像中发生紊乱。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为了避免拍摄图像倾斜,根据由陀螺仪等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加速度、角速度、抖动量等,对具备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可动体10的倾斜进行修正。
第一摄像头模块2A具备透镜8A和配置在透镜8A的光轴L1上的摄像元件(省略图示)。第二摄像头模块2B具备透镜8B和配置在透镜8B的光轴L2上的摄像元件(省略图示)。第一摄像头模块2A中的透镜8A的光轴L1与第二摄像头模块2B中的透镜8B的光轴L2平行。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可动体10绕与光轴L1、L2平行的旋转轴线L0、绕与旋转轴线L0正交的第一轴R1、以及绕与旋转轴线L0及第一轴R1正交的第二轴R2旋转来进行抖动修正。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3个轴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X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Z轴方向的一侧设为-Z方向,将另一侧设为+Z方向。
X方向是第一方向。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Y轴方向是第二方向。在将沿着光轴L1、L2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将沿着旋转轴线L0的方向设为旋转轴线方向时,Z轴方向与光轴方向及旋转轴线方向一致。+Z方向是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是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被摄体侧。-Z方向是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是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被摄体相反侧。另外,将沿着第一轴R1的方向设为第一轴方向,将沿着第二轴R2的方向设为第二轴方向。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旋转支承机构12,其将可动体10支承为能够绕沿着光轴L1、L2的旋转轴线L0旋转;以及万向架机构13。万向架机构13是将旋转支承机构12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并且将旋转支承机构12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摆动支承机构。因此,可动体10经由旋转支承机构12及万向架机构13,以能够绕旋转轴线L0、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固定体11。
如图3、图4所示,万向架机构13具备:万向架框架14;以及将万向架框架14和旋转支承机构12以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方式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15。第一连接机构15设置在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轴方向的两侧。另外,万向架机构13具备第二连接机构16,该第二连接机构16将万向架框架14和固定体11以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方式连接。第二连接机构16设置在万向架框架14的第二轴方向的两侧。
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使可动体10绕第一轴R1和第二轴R2旋转的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如图4所示,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具备:对可动体10产生绕X轴的驱动力的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以及对可动体10产生绕Y轴的驱动力的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配置在可动体10的-Y方向上。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配置在可动体10的+X方向。
通过合成绕第一轴R1的旋转和绕第二轴R2的旋转,可动体10绕X轴和Y轴旋转。由此,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进行绕X轴的俯仰修正及绕Y轴的偏转修正。
此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使可动体10绕旋转轴线L0旋转的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如图4所示,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配置在可动体10的-X方向上。
(固定体)
在固定体11中,罩4具备:从被摄体侧(+Z方向)覆盖壳体3的被摄体侧罩41;以及从被摄体相反侧(-Z方向)覆盖壳体3的被摄体相反侧罩42。被摄体侧罩41和被摄体相反侧罩42由非磁性金属构成。壳体3由树脂制成。壳体3具备:从Z轴方向观察大致呈矩形的壳体底部31;以及从壳体底部31的外缘向+Z方向(被摄体侧)延伸的壳体壁部32。在壳体壁部32的内侧收纳有可动体10、旋转支承机构12及万向架机构13。
如图3、图4所示,壳体壁部32具备:沿着壳体底部31的-Y方向的边缘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33;沿着壳体底部31的+X方向的边缘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34;以及沿着壳体底部31的-X方向的边缘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壁35。另外,壳体壁部32具备将位于可动体10的+Y方向的部分沿-Z方向切口至壳体底部31的壳体切口部36。
从可动体10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引出与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摄像元件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6A、以及与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摄像元件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6B。如图2所示,柔性印刷基板6A、6B通过壳体切口部36被引出到壳体3的外侧,向-Z方向弯曲而与固定在壳体底部31的-Z方向的表面的基板5连接(参照图6)。
如图3、图4所示,在壳体3的第一壁33上设有第一线圈固定孔33a。在第一线圈固定孔33a中固定有第一线圈21C。在壳体3的第二壁34上设有第二线圈固定孔34a。在第二线圈固定孔34a中固定有第二线圈22C。另外,在第三壁35上设有第三线圈固定孔35a。在第三线圈固定孔35a中配置有第三线圈23C。第一线圈21C是在X轴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第二线圈22C是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第三线圈23C是在Z轴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空芯线圈。
如图4所示,固定在第一壁33上的第一线圈21C和固定在可动体10的-Y方向的侧面上的第一磁体21M在Y轴方向上相对,构成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另外,固定在第二壁34上的第二线圈22C和固定在可动体10的+X方向的侧面上的第二磁体22M在X轴方向上相对,构成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并且,固定在第三壁35上的第三线圈23C和固定在可动体10的-X方向的侧面上的第三磁体23M在X轴方向上相对,构成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
在壳体壁部32的外周面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7A、7B、7C。柔性印刷基板7A配置在形成于第一壁33的外周面的凹部中,与第一线圈21C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7B配置在形成于第二壁34的外周面的凹部中,与第二线圈22C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7C配置在形成于第三壁35的外周面的凹部中,与第三线圈23C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7A、7B、7C向壳体底部31的-Z方向延伸并向内周侧弯曲,与基板5连接。
在柔性印刷基板7A、7B中,在与第一线圈21C的中心重叠的位置以及与第二线圈22C的中心重叠的位置这两处固定有磁性板17(参照图4)。与第一线圈21C重叠的磁性板17和第一磁体21M构成用于使可动体10复位到绕X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角度位置的磁性弹簧。另外,与第二线圈22C重叠的磁性板17和第二磁体22M构成用于使可动体10复位到绕Y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角度位置的磁性弹簧。而且,在柔性印刷基板7A、7B、7C上,在各线圈的中心配置角度位置传感器(未图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基于角度位置传感器的输出,获取可动体10的绕X轴、绕Y轴、绕Z轴的旋转方向上的角度位置。
如图1、图2所示,被摄体侧罩41具备:罩上板部43,其从+Z方向覆盖壳体3以及收纳在壳体3内侧的可动体10和旋转支承机构12;以及罩侧板部44,其从罩上板部43的外缘向-Z方向延伸。罩上板部43具备: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凹部431;以及在长圆形凹部431的底部在X方向上排列的两处圆形开口部432A、432B。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镜筒部25A在Z轴方向上与圆形开口部432A相对,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镜筒部25B在Z轴方向上与圆形开口部432B相对。如图1所示,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从圆形开口部432A、432B拍摄+Z方向。
被摄体侧罩41具备在壳体切口部36的外周侧以向+Y方向鼓出的形状突出的被摄体侧罩突出部45。如图2所示,被摄体侧罩突出部45具备:从罩上板部43的+Y方向的端部的中央向+Y方向突出的上板突出部451;以及从上板突出部451的+Y方向、-X方向、+X方向的边缘向-Z方向延伸的侧板突出部452。被摄体侧罩突出部45在内侧收纳向壳体3的+Y方向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6A、6B。
被摄体相反侧罩42具备:从-Z方向与壳体底部31相对的罩底板部46;以及从罩底板部46的外缘向+Z方向延伸的罩缘部48。罩底板部46具备向-Z方向突出且在内侧收纳柔性印刷基板6A、6B的被摄体相反侧罩突出部47。被摄体相反侧罩突出部47具备:倾斜部471,其在基板5的-Z方向上随着朝向+Y方向而向朝向-Z方向的方向倾斜;以及平面部472,其从倾斜部471的+Y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弯曲并与XY面平行地延伸(参照图2、图8)。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摄体相反侧罩42的X轴方向的宽度与被摄体侧罩突出部45的X轴方向的宽度相等,比壳体底部31的X轴方向的宽度小。被摄体相反侧罩42配置成罩缘部48与侧板突出部452在Z轴方向上相对。由此,被摄体相反侧的罩突出部47和罩缘部48将在壳体3的外周侧和壳体3的-Z方向上被拉绕为大幅弯曲的形状的柔性印刷基板6A、6B收纳于内侧。
如图6所示,柔性印刷基板6A、6B分别具备:从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601;从第一部分601向-Z方向弯曲成圆弧状的第二部分602;以及从第二部分602向基板5的-Z方向延伸并与基板5连接的第三部分603。第二部分602的弯曲成半圆形的下端位于基板5的+Y方向的端部的-Z方向。第三部分603具备:倾斜部604,其随着朝向-Y方向而向朝向+Z方向的方向倾斜;以及平面部605,其从倾斜部604的-Y方向的端部沿着基板5的表面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平面部605的前端设有连接器部606。
在基板5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两处连接器装拆部607(参照图8、图10)。通过将设置在柔性印刷基板6A、6B各自的第三部分603的前端的连接器部606可装拆地嵌入基板5的连接器装拆部607,设置在连接器部606的端子与设置在连接器装拆部607的基板侧端子接触而导通。由此,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与基板5连接。
(万向架机构)
万向架框架14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如图3所示,万向架框架14具备:位于可动体10的-Z方向的矩形的框部140;从框部140向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向+Z方向(被摄体侧)延伸的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141;以及从框部140向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向+Z方向(被摄体侧)延伸的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142。万向架框架14具备沿Z轴方向贯通框部140的中央的开口部143。
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在第一轴R1上具备在第一轴方向上朝向可动体10侧而向内周侧凹陷的第一凹曲面144。另外,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具备从+Z方向的前端向外周侧弯曲的弯曲部145。第二延伸设置部142在第二轴R2上具备在第二轴方向上朝向可动体10侧而向内周侧凹陷的第二凹曲面146。另外,第二延伸设置部142具备从+Z方向的前端向外周侧弯曲的弯曲部147。
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机构16在壳体壁部32的第二轴方向的对角位置将万向架框架14和壳体3以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设置于壳体壁部32的内周面上的第二轴方向的对角位置的一对凹部161中,分别固定有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2。
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2具备球体163和固定球体163的第二推力承受部件164。通过将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2固定于壳体3的凹部161,球体163在第二轴R2上的位置被固定体11支承。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将万向架框架14的第二延伸设置部142插入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2的内周侧,在第二轴R2上使球体163与第二凹曲面146点接触。由此,构成第二连接机构16。此时,由于使第二延伸设置部142向内周侧挠曲而插入,因此第二延伸设置部142被向外周侧施力。因此,第二凹曲面146和球体163能够维持点接触的状态。
第二推力承受部件164具备在球体163的周向的两侧向内周侧弯曲的一对臂部165(参照图3),第二延伸设置部142被保持在一对臂部165之间。另外,设置于第二延伸设置部142的前端的弯曲部147卡止于第二推力承受部件164的+Z方向的前端。由此,防止万向架框架14在-Z方向上从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2脱落。
第一连接机构15相对于可动体10在第一轴方向的两侧将万向架框架14和旋转支承机构12以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机构15配置在设置于壳体壁部32的内周面上的第一轴方向的对角位置的一对凹部154中。
相对于可动体10在第一轴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固定在旋转支承机构12上的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如后所述,旋转支承机构12具备包围可动体10的旋转支承框架60,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固定在旋转支承框架60上。如图4所示,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具备球体152和固定球体152的第一推力承受部件153。通过将第一推力承受部件153固定于旋转支承框架60,球体152在第一轴R1上的位置被旋转支承机构12支承。
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在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的内周侧插入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在第一轴R1上使第一凹曲面144与球体152点接触。由此,构成第一连接机构15。此时,由于使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向内周侧挠曲而插入,因此第一延伸设置部141被向外周侧施力。因此,设置在第一延伸设置部141上的第一凹曲面144和球体152能够维持点接触的状态。
第一推力承受部件153具备在球体152的周向的两侧向内周侧弯曲的一对臂部155(参照图3、图7),第一延伸设置部141被保持在一对臂部155之间。另外,设置在第一延伸设置部141的前端的弯曲部145卡止在第一推力承受部件153的+Z方向的前端。由此,能够防止万向架框架14在-Z方向上从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脱落。
(可动体)
图7是从被摄体侧(+Z方向)观察的旋转支承机构12和可动体1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从被摄体相反侧(-Z方向)观察的旋转支承机构12和可动体10的分解立体图。可动体10具备: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以及保持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摄像头保持架50。
如图7所示,第一摄像头模块2A具备:从Z轴方向观察为矩形的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A;以及从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A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的镜筒部25A。第二摄像头模块2B具备:从Z轴方向观察为矩形的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B;以及从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B的中央向+Z方向突出的镜筒部25B。
摄像头保持架50由树脂制成。如图7、图8所示,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以X轴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保持架底部51;从保持架底部51的外缘向+Z方向延伸的保持架侧板部52;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Z方向的端部连接的保持架上板部53;以及连接保持架底部51和保持架上板部53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隔壁部54。摄像头保持架50在隔壁部54的+X方向上收纳第一摄像头模块2A,在隔壁部54的-X方向上收纳第二摄像头模块2B。
如图4所示,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尺寸比第二摄像头模块2B大。因此,隔壁部54配置在比摄像头保持架50的X轴方向的中央向-X方向偏移的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Z轴方向的高度比第一摄像头模块2A低。第二摄像头模块2B在隔壁部54的-X方向上被从保持架底部51向+Z方向突出的两个凸部55从-Z方向支承。
如图4所示,第一摄像头模块2A通过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A在X轴方向上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内周面及隔壁部54抵接而在X轴方向上被定位。另外,通过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A在Y轴方向上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内周面抵接而在Y轴方向上被定位。同样地,第二摄像头模块2B通过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B在X轴方向上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内周面及隔壁部54抵接而在X轴方向上被定位。另外,通过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4B在Y轴方向上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内周面抵接而在Y轴方向上被定位。
如图7、图8所示,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向+Y方向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保持架侧板部52包围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X轴方向的两侧及-Y方向,但不包围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Y方向。
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被隔壁部54在X轴方向上分割成两部分。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具备:在隔壁部54的+X方向上向+Y方向开口的第一插入口56A;以及在隔壁部54的-X方向上向+Y方向开口的第二插入口56B。在将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50上时,从第一插入口56A插入第一摄像头模块2A,从第二插入口56B插入第二摄像头模块2B。
柔性印刷基板6A、6B与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Y方向的侧面中的-Z方向的端部连接。当将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50上时,柔性印刷基板6A、6B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第一插入口56A、第二插入口56B)向摄像头保持架50的+Y方向引出(参照图3)。
如图7、图8所示,保持架上板部53具备将隔壁部54的X轴方向的两侧分别沿-Y方向切口的上板开口部57A、57B。当将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50上时,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镜筒部25A从上板开口部57A向+Z方向突出,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镜筒部25B从上板开口部57B向+Z方向突出(参照图5)。如图7所示,上板开口部57A扩展到保持架上板部53的+Y方向的边缘,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的第一插入口56A连接。另外,上板开口部57B扩展到保持架上板部53的+Y方向的边缘,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的第二插入口56B连接。
通过将上板开口部57A、57B形成为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相连,即使在构成为将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从+Y方向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50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镜筒部25A、镜筒部25B组装成向保持架上板部53的+Z方向突出的状态。
如图4、图8所示,在保持架侧板部52的外周面固定有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及第三磁体23M。第一磁体21M固定于朝向-Y方向的侧面,且在X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21C相对。第二磁体22M固定于朝向+X方向的侧面,且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22C相对。第一磁体21M和第二磁体22M在Z轴方向上被磁化成两极。第三磁体23M固定于朝向-X方向的侧面,在Y轴方向上与第三线圈23C相对。第三磁体23M在周向上被磁化成两极。
如图7、图8所示,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从保持架底部51向-Z方向突出的两个旋转限制用凸部58。另外,在摄像头保持架50上,在旋转轴线L0上的两处设有与旋转支承机构12点接触的可动体侧触点部59A、59B。如图5、图7、图8所示,可动体侧触点部59A、59B分别具备球体591和固定球体591的圆形板592。
如图7所示,可动体侧触点部59A的圆形板592嵌入到形成于保持架上板部53的圆弧状肋593的内侧。由此,可动体侧触点部59A的球体591在旋转轴线L0上被定位。另外,如图8所示,可动体侧触点部59B的圆形板592嵌入到形成于保持架底部51的圆弧状肋594的内侧。由此,可动体侧触点部59B的球体591在旋转轴线L0上被定位。
(旋转支承机构)
旋转支承机构12具备以包围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的方式构成的旋转支承框架60。如图7、图8所示,旋转支承框架60通过组装第一部件60A和第二部件60B这两个部件而构成。第一部件60A和第二部件60B通过将由非磁性金属构成的金属板折弯而形成。第一部件60A具备:从+Z方向与摄像头保持架50重叠的第一板部61;从-Z方向与摄像头保持架50重叠的第二板部62;以及配置在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侧并连接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的连接板部63。
第一板部61具备:沿着保持架上板部53的-Y方向的边缘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边缘部分611;沿着保持架上板部53的+X方向的边缘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边缘部分612;以及沿着保持架上板部53的-X方向的边缘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边缘部分613。另外,第一板部61具备从比第一边缘部分611的X轴方向的中央向-X方向偏移的位置向+Y方向突出的第一触点部形成部614。在第一触点部形成部614的X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在-Y方向上切口的切口部615A、615B。
连接板部63从第一板部61的-Y方向的外缘的比中央更向-X方向偏移的位置弯曲成大致直角并向-Z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在摄像头保持架50的-Y方向的外周面,形成有使比隔壁部54更靠-X方向的部分向+Y方向凹陷的凹部520,连接板部63配置在凹部520的外周侧。
第二板部62具备:臂部621,其从连接板部63的-Z方向的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并向+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触点部形成部622,其从臂部621的前端向+X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第二触点部形成部622的前端在Z轴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板部61上的第一触点部形成部614的前端相对。
第一部件60A具备:从+Z方向与摄像头保持架50点接触的第一触点部64A(参照图5、图8);以及从-Z方向与摄像头保持架50点接触的第二触点部64B(参照图5、图7)。如图7所示,第一触点部64A是向+Z方向凹陷的凹曲面,形成在第一触点部形成部614的前端。第二触点部64B是向-Z方向凹陷的凹曲面,形成在第二触点部形成部622的前端。
在将第一部件60A组装到摄像头保持架50上时,使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挠曲而扩大第一触点部64A和第二触点部64B的间隔,将摄像头保持架50的可动体侧触点部59A、59B配置在第一触点部64A和第二触点部64B之间。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从挠曲的形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恢复力,可动体侧触点部59A的球体591和第一触点部64A在旋转轴线L0上点接触,并且可动体侧触点部59B的球体591和第二触点部64B在旋转轴线L0上点接触。由此,摄像头保持架50被第一部件60A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线L0为中心旋转。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体10的旋转轴线L0位于连接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光轴L1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光轴L2的直线上。即,可动体10构成为,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体侧触点部59A、59B位于连接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光轴L1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光轴L2的直线上,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可动体侧触点部59A、59B位于光轴L1、L2之间。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第一触点部64A和第二触点部从Z轴方向的两侧与摄像头保持架50接触的结构,因此第一触点部64A位于比可动体10的重心G更靠+Z方向的位置,第二触点部64B位于比可动体10的重心G更靠-Z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体10的重心G位于比隔壁部54更靠近第一摄像头模块2A侧的位置。
如图5所示,从摄像头保持架50的上板开口部57A、57B向+Z方向突出的镜筒部25A、25B配置于第一板部61的切口部615A、615B,并向第一板部61的+Z方向突出。如图1、图2所示,旋转支承框架60的切口部615A、615B比摄像头保持架50的上板开口部57A、57B更向-Y方向扩展。切口部615A、615B的形状为如下形状:在可动体10以旋转轴线L0为中心相对于旋转支承框架60在±3°的范围内旋转时,切口部615A、615B的边缘不与镜筒部25A、25B干涉。
第二部件60B具备:从-Z方向与第二板部62重叠的第三板部65;从第三板部65的第一轴方向的两端大致直角地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的一对连结板部66;以及从第三板部65的第二轴方向的两端大致直角地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的一对连结板部67。一对连结板部66的+Z方向的前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板部61的第一轴方向的两端。一对连结板部67的+Z方向的前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板部61的第二轴方向的两端。由此,形成包围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的形状的旋转支承框架60。
这样,旋转支承框架60是通过焊接组装第一部件60A和第二部件60B这两个部件而构成的,是第一板部61和第三板部65在第一轴方向的对角位置及第二轴方向的对角位置这四个部位通过沿Z轴方向延伸的连结板部66、67连接的构造。因此,整体的刚性高。另一方面,由于支承可动体10的第一触点部64A和第二触点部64B均设置在第一部件60A上,因此第一触点部64A和第二触点部64B的位置精度高。因此,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组装旋转支承框架60和可动体10。
在第二部件60B上形成有贯通第三板部65的圆弧槽68。圆弧槽68是以旋转轴线L0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在组装第一部件60A和第二部件60B时,将从保持于第一部件60A的摄像头保持架50的保持架底部51向-Z方向突出的两个旋转限制用凸部58配置在圆弧槽68中。如图7所示,旋转限制用凸部58从圆弧槽68向第三板部65的-Z方向突出。两个旋转限制用凸部58配置在接近圆弧槽68的周向两端的位置。当可动体10相对于固定体11绕旋转轴线L0相对旋转时,通过旋转限制用凸部58与圆弧槽68的周向两端抵接来限制可动体10的旋转范围。
在配置于旋转支承框架60的第一轴方向的两端的一对连结板部66上,分别固定有构成万向架机构13的第一连接机构15的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在组装万向架机构13时,使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向内周侧挠曲,并插入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1与连结板部66之间。
(组装方法)
图9是从被摄体侧(+Z方向)观察的中间产品100和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被摄体相反侧(-Z方向)观察的中间产品100和摄像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在组装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时,组装安装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之前的摄像头保持架50和旋转支承框架60而构成旋转支承机构12。第一磁体21M、第二磁体22M和第三磁体23M固定在摄像头保持架50上。接着,通过万向架机构13连接壳体3和旋转支承框架60。另外,将第一线圈21C、第二线圈22C、第三线圈23C、柔性印刷基板7A、7B、7C以及基板5从外周侧固定在壳体3上。由此,如图9、图10所示,得到将壳体3及摄像头保持架50、构成旋转支承机构12、万向架机构13、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部件组装而成的中间产品100。
在中间产品100中,旋转支承框架60的连结板部66、67配置在不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干涉的位置。另外,壳体3具备配置在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的外周侧的壳体切口部36,万向架框架14的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及第二延伸设置部142配置在不与壳体切口部36及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干涉的位置。因此,如图9、图10所示,对于中间产品100,从壳体3的外周侧将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插入摄像头保持架50的内侧而固定在摄像头保持架50上。
接着,使从壳体切口部36向+Y方向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6A、6B向-Z方向弯曲,在基板5的-Z方向上向相反方向(-Y方向)延伸,将设置在前端的连接器部606嵌入基板5的连接器装拆部607。最后,将被摄体侧罩41从+Z方向覆盖壳体3及柔性印刷基板6A、6B,并且将被摄体相反侧罩42从-Z方向覆盖基板5及柔性印刷基板6A、6B,由此完成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可动体10,其具备摄像头模块(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和摄像头保持架50;固定体11;以及旋转支承机构12,其相对于固定体11将可动体10支承为能够绕沿着摄像头模块的光轴L1、L2的旋转轴线L0旋转,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在+Y方向(与旋转轴线L0交叉的方向)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从外周侧(与旋转轴线L0交叉的方向)将摄像头模块(第一摄像头模块2A及第二摄像头模块2B)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50。因此,即使在采用从Z轴方向(旋转轴线方向)支承摄像头保持架50的支承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先组装旋转支承机构12和摄像头保持架50、然后从外周侧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50的顺序来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另外,在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支承机构12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体11具备收纳摄像头保持架50及旋转支承机构12的壳体3,壳体3具备位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的外周侧的壳体切口部36。因此,能够先在壳体3的内侧组装旋转支承机构12和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然后从壳体3的外侧组装摄像头模块。因此,在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旋转支承机构12和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与摄像头保持架50及旋转支承机构12一起收纳在壳体3中的万向架机构13,万向架机构13经由旋转支承机构12将可动体10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线L0交叉的第一轴R1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线L0交叉且与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R2旋转。这样,通过采用万向架机构13,能够稳定地支承可动体10。另外,在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时,能够制造在壳体3的内侧组装有摄像头保持架50、旋转支承机构12、万向架机构13、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中间产品100。因此,能够对组装摄像头模块之前的中间产品100进行旋转支承机构12、万向架机构13、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以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检查。
在此,旋转支承机构12具备包围摄像头保持架50的旋转支承框架60。另外,万向架机构13具备:万向架框架14,其具备框部140、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和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142,框部140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141从框部140向+Z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第一轴方向的两侧,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142从框部140向+Z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第一连接机构15,其将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和旋转支承框架60以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方式连接;以及第二连接机构16,其将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142和壳体3以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方式连接。这样,通过构成为万向架框架14包围旋转支承架60及摄像头保持架50,能够使作为摆动轴的第一轴R1和第二轴R2接近可动体10的重心G。因此,即使是大型的可动体10也能够减少旋转负荷。另外,能够构成为万向架框架14不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摄像头模块(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6A、6B通过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和壳体切口部36向壳体3的外周侧引出。因此,利用用于从壳体3的外侧组装摄像头模块的开口部,能够在壳体3的外侧将柔性印刷基板6A、6B拉绕成大幅弯曲的形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相对于壳体3配置在-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的基板5,将柔性印刷基板6A、6B向壳体3的+Y方向引出后使其向-Z方向弯曲,向基板5的-Z方向延伸而与基板5连接。由此,能够将柔性印刷基板6A、6B拉绕为大幅弯曲的形状,能够减小可动体10的旋转负荷。因此,能够减少用于进行抖动修正的消耗电力,所以能够实现省电力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在X轴方向(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摄像头模块2A和第二摄像头模块2B。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向+Y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开口,面向两个摄像头模块,因此,能够从壳体3的外周侧简单地组装两个摄像头模块。另外,能够简单地将两个柔性印刷基板6A、6B向壳体3的外周引出。通过具备两个摄像头模块,在想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拍摄的情况等时是有用的。例如,在想要拍摄焦点距离不同的图像的情况、想要一边拍摄动态图像一边拍摄静态图像的情况等时有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承机构12具有旋转支承框架60,该旋转支承框架60具有:在旋转轴线L0上从+Z方向(被摄体侧)与摄像头保持架50点接触的第一触点部64A;以及在旋转轴线L0上从-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与摄像头保持架50点接触的第二触点部64B。这样,通过使用在旋转轴线L0上的两点与摄像头保持架50点接触的旋转支承框架60构成旋转支承机构12,两个摄像头模块的光轴L1、L2相对于旋转轴线L0倾斜的可能性小。因此,即使是具备两个摄像头模块的大型的可动体10,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支承,能够减少可动体10的晃动。另外,容易控制可动体10的旋转位置。另外,由于能够在不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干涉的位置设置触点部,因此能够通过先组装旋转支承机构12和摄像头保持架50、然后从外周侧将摄像头模块组装于摄像头保持架50的顺序来制造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保持架底部51,其配置在摄像头模块的-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与第二触点部64B点接触;保持架侧板部52,其从保持架底部51的外缘向+Z方向(被摄体侧)延伸;以及保持架上板部53,其与保持架侧板部52的+Z方向(被摄体侧)的端部连接,与第一触点部64A点接触。保持架上板部53具备:配置第一摄像头模块2A的镜筒部25A的上板开口部57A;以及配置第二摄像头模块2B的镜筒部25B的上板开口部57B。上板开口部57A、57B扩展到保持架上板部53的+Y方向的边缘,与设置于保持架侧板部52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相连。这样,由于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保持架上板部53和保持架底部51,因此容易在Z轴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上分离的两点进行支承。另外,由于上板开口部57A、57B与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相连,因此即使在镜筒部25A、25B构成为从保持架上板部53向+Z方向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外周侧组装摄像头模块。而且,通过构成为镜筒部25A、25B从保持架上板部53突出,能够减小摄像头保持架50的Z轴方向的高度。由此,能够实现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在Z轴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承框架60具备:第一板部61,其从+Z方向(被摄体侧)与摄像头保持架50重叠;第二板部62,其从-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与摄像头保持架50重叠;以及连接板部63,其配置在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侧,连接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第一板部61具备第一触点部64A,第二板部62具备第二触点部64B。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旋转轴线L0上的两点支承摄像头保持架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61、第二板部62以及连接板部63设置在作为同一部件的第一部件60A上。通过将两个触点部设置在同一部件上,能够提高两个触点部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提高旋转支承机构12与可动体10的组装精度,能够提高旋转轴线L0与可动体10的各部分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抖动修正。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支承框架60具备:第三板部65,其从-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与第二板部62重叠;以及多个连结板部66、67,其配置在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侧,连接第一板部61和第三板部65。第三板部65具备圆弧槽68,摄像头保持架50具备向-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突出并配置在圆弧槽68中的旋转限制用凸部58。这样,由于旋转支承框架60是包围摄像头保持架50的外周侧的框状的结构体,因而刚性高。因此,即使可动体10的重量大,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支承。此外,由于限定旋转轴线L0的触点部中的一方设置在不构成框状框架的第二板部62上,因而旋转支承框架60的组装精度对两个触点部的位置精度的影响较小。另外,能够构成通过旋转限制用凸部58与圆弧槽68的边缘抵接来限制可动体10的旋转范围的止动机构,并且能够限制摄像头保持架50从旋转支承框架60脱落。因此,能够抑制因落下等冲击而使可动体10从旋转支承机构12脱落,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其他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是具备旋转支承机构12、万向架机构13、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结构,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省略了万向架机构13及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旋转支承框架60设置在固定体11上的结构。
(2)上述实施方式是具备旋转支承机构12、万向架机构13、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0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结构,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省略了旋转支承机构12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的结构。即,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其具备摄像头模块和保持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摄像头保持架;固定体;以及万向架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
(3)上述实施方式是将万向架框架14的框部140配置在可动体10和旋转支承架60的-Z方向(被摄体相反侧)的结构,但也可以将万向架框架14构成为在Z轴方向上与本实施方式相反。即,万向架框架14能够构成为具备:框部140,其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Z方向(被摄体侧);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141,其从框部140向-Z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第一轴方向的两侧;以及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142,其从框部140向-Z方向延伸并配置在旋转支承框架60的第二轴方向的两侧。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体10具备两个摄像头模块,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可动体10具备一个摄像头模块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旋转支承机构也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结构。例如,可以构成为从外周侧与摄像头保持架或镜筒部接触而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旋转。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可动体10的被摄体相反侧设置旋转支承机构。
符号说明
1: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A:第一摄像头模块;2B:第二摄像头模块;3:壳体;4:罩;5:基板;6A、6B:柔性印刷基板;7A、7B、7C:柔性印刷基板;8A、8B:透镜;10:可动体;11:固定体;12:旋转支承机构;13:万向架机构;14:万向架框架;15:第一连接机构;16:第二连接机构;17:磁性板;20: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1C:第一线圈;21M:第一磁体;22: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2C:第二线圈;22M:第二磁体;23: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23C:第三线圈;23M:第三磁体;24A、24B:摄像头模块主体部;25A、25B:镜筒部;31:壳体底部;32:壳体壁部;33a:第一线圈固定孔;33:第一壁;34a:第二线圈固定孔;34:第二壁;35a:第三线圈固定孔;35:第三壁;36:壳体切口部;41:被摄体侧罩;42:被摄体相反侧罩;43:罩上板部;44:罩侧板部;45:被摄体侧罩突出部;46:罩底板部;47:被摄体相反侧罩突出部;48:罩缘部;50:摄像头保持架;51:保持架底部;52:保持架侧板部;53:保持架上板部;54:分隔壁;55:凸部;56:摄像头模块插入口;56A:第一插入口;56B:第二插入口;57A、57B:上板开口部;58:旋转限制用凸部;59A、59B:可动体侧触点部;60:旋转支承框架;60A:第一部件;60B:第二部件;61:第一板部;62:第二板部;63:连接板部;64A:第一触点部;64B:第二触点部;65:第三板部;66、67:连结板部;68:圆弧槽;100:中间产品;140:框部;141:第一延伸设置部;142:第二延伸设置部;143:开口部;144:第一凹曲面;145:弯曲部;146:第二凹曲面;147:弯曲部;151:第一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52:球体;153:第一推力承受部件;154:凹部;155:臂部;161:凹部;162:第二万向架框架承受部件;163:球体;164:第二推力承受部件;165:臂部;431:长圆形凹部;432A、432B:圆形开口部;451:上板突出部;452:侧板突出部;471:倾斜部;472:平面部;520:凹部;591:球体;592:圆形板;593、594:圆弧状肋;601:第一部分;602:第二部分;603:第三部分;604:倾斜部;605:平面部;606:连接器部;607:连接器装拆部;611:第一边缘部分;612:第二边缘部分;613:第三边缘部分;614:第一触点部形成部;615A、615B:切口部;621:臂部;622:第二触点部形成部;G:重心;L0:旋转轴线;L1、L2:光轴;R1:第一轴;R2:第二轴。
Claims (10)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该可动体具备摄像头模块和保持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摄像头保持架;
固定体;以及
旋转支承机构,该旋转支承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沿着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的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体具备收纳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和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备位于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的外周侧的壳体切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万向架机构,该万向架机构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及所述旋转支承机构一起收纳于所述壳体,
所述万向架机构经由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摄像头模块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通过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及所述壳体切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周侧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在与所述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两个所述摄像头模块,
在将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相对于所述两个所述摄像头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将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设为旋转轴线方向、将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设为所述摄像头模块的被摄体侧、将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设为被摄体相反侧的情况下,
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具有旋转支承框架,该旋转支承框架具备: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从所述被摄体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点接触的第一触点部;以及在所述旋转轴线上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点接触的第二触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保持架底部,该保持架底部配置在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所述被摄体相反侧,并与所述第二触点部点接触;保持架侧板部,该保持架侧板部从所述保持架底部的外缘向所述被摄体侧延伸;以及保持架上板部,该保持架上板部与所述保持架侧板部的所述被摄体侧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触点部点接触,
所述保持架上板部具备配置所述摄像头模块的镜筒部的上板开口部,
所述上板开口部扩展至所述保持架上板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边缘,并与所述摄像头模块插入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承框架具备:
第一板部,该第一板部从所述被摄体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重叠;
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摄像头保持架重叠;以及
连接板部,该连接板部配置在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的外周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
所述第一板部具备所述第一触点部,
所述第二板部具备所述第二触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承框架具备:
第三板部,该第三板部从所述被摄体相反侧与所述第二板部重叠;以及
多个连结板部,该连结板部配置在所述摄像头保持架的外周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
所述第三板部具备圆弧槽,
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向所述被摄体相反侧突出而配置于所述圆弧槽的旋转限制用凸部。
10.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该可动体具备摄像头模块和保持所述摄像头模块的摄像头保持架;
固定体;以及
万向架机构,该万向架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摄像头模块的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且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
所述摄像头保持架具备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开口的摄像头模块插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68873 | 2022-04-19 | ||
JP2022068873A JP2023158848A (ja) | 2022-04-19 | 2022-04-19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16121A true CN116916121A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6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14271.0A Pending CN116916121A (zh) | 2022-04-19 | 2023-04-18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58848A (zh) |
CN (1) | CN116916121A (zh) |
-
2022
- 2022-04-19 JP JP2022068873A patent/JP2023158848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10414271.0A patent/CN116916121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58848A (ja)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56837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210514888U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6860402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7237685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US11675209B2 (en) |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 |
CN111752067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2327559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7235558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7290444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7237686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4200733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6916121A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4200735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2882312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2882313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6916137A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6916136A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CN114815445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7529561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7323412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5396588B (zh) | 电路基板、摆动修正单元以及智能手机 | |
CN220673787U (zh) | 电路基板及光学单元 | |
JP7584310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15707182A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2023096207A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