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915949A -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5949A
CN116915949A CN202310845644.XA CN202310845644A CN116915949A CN 116915949 A CN116915949 A CN 116915949A CN 202310845644 A CN202310845644 A CN 202310845644A CN 116915949 A CN116915949 A CN 116915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acquisition
module
dynamic movement
control platform
build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56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坚
胡龙
蒋云龙
王胜利
龙江
陈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b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456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5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5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5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8Capturing isolated or intermittent images trigger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event, e.g. an object reaching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2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55Coordinated control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属于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平台及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的照明模块,所述控制平台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建筑群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还包括有视频采集模块和视频分析模块,当出现动态移动特征时,控制平台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生成照明区域,并向处于照明区域内所有的照明模块发送唤醒指令。本发明通过实时分析在由多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构建的监控网络中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并实时将动态移动特征的移动范围所处的附近区域的所有照明模块唤醒,确保动态移动特征移动到哪,哪里的照明模块就会被唤醒,便捷安保人员及时追踪到该动态移动特征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建筑群中,为了节能的考虑,在深夜都会将干道上不必要的照明资源关掉,而对于建筑群的安防则依靠于设置在干道上的监控摄像头。
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需要安保人员密切注意监控画面来判断是否有人闯入建筑群内,导致监测过程中很容易出些遗漏,并且由于夜间安保和巡逻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当发明有人闯入时,并不能及时且准确的告知该闯入人员的位置和就近追踪线路。
因此,提出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闯入人员的位置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平台及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的照明模块,所述控制平台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建筑群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还包括有:
视频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并在建筑群内呈网格状分布的视频采集子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对应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同时实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接收视频采集模块所发送的视频信息,并逐一分析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当出现动态移动特征时,控制平台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生成照明区域,并向处于照明区域内所有的照明模块发送唤醒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行为特征的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1:实时将视频信息转化为多个实际图像帧;
步骤2:将步骤1中的实际图像帧中的路段作灰度化处理后并与初始视频场景进行比对,当出现偏差时视作为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区域的生成步骤如下:
S1: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
S2:当任一视频采集子模块采集到动态移动特征时,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标记在监控网格内;
S3: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区域的生成步骤如下:
T1: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
T2:以T1步骤中的监控场景区域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二维坐标系;
T3:在T2步骤中的二维坐标系中至少标记两个待唤醒节点,所述待唤醒节点设置在监控场景区域盲区的边缘处;
T4:在监控网格内标记出处在监控场景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内的两张实际图像帧,并将两张实际图像帧中动态移动特征所对应的位置标记在二维坐标系内,动态移动特征和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所对应的待唤醒节点所处区域为照明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还包括:
S21: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并令非当前照明区域内的照明模块发送休眠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还包括:
S22: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反之则执行步骤S21;
其中,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的具体步骤如下:
放大步骤1中的实际图像帧内的动态行为特征,确认是否能够观察到脸部信息,如果是,则与存储模块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反之则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如果否,则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持设备端,所述手持设备端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S221还包括:
S222:控制平台接收调整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并将该请求转发给对应视频收集子模块和距离该视频收集子模块最近的手持设备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持设备端,所述手持设备端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T4还包括:
T41:控制平台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及最优追踪线路发送至距离该位置最近的手持设备端。
进一步地,所述S211中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以T3步骤中的待唤醒节点和圆心之间的中点为原点、半径为l建立圆形辐射范围;
判定相邻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中的圆形辐射范围是否存在交集,如果存在,则视作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对应的视频采集场景重合,反之则继续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本方案中基于上述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上述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实时采集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
根据视频信息判定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分析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
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用户信息控制动态移动特征附近一定区域内所有照明模块的唤醒或休眠;
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不是,则控制平台在唤醒照明模块的同时向手持设备端发送报警信息和最优追踪线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由多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构建的监控网络中分析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并实时将动态移动特征的移动范围所处的附近区域的所有照明模块唤醒,确保动态移动特征移动到哪,哪里的照明模块就会被唤醒,方便夜间准入人员的行走,而针对于非准入人员的移动,照明模块的唤醒也能够便捷安保人员及时追踪到该非准入人员的移动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方法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照明区域生成方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照明区域生成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随着人们对安防意识的逐渐加强,都会在建筑群内布置安防监控系统,现有技术中的大多安防监控系统是由人工+监控的方式来实现的,在监控捕捉到监控区域场景时,由人工来实时对监控区域场景的异常情况进行捕捉或追踪,主要包括监控设备、传输设备、处理/控制设备和记录/显示设备四个部分。
但现有技术中,大多企业或大型社区内基于节能的考虑,会在深夜将大部分路灯或照明用具关闭,仅依靠安保人员对于入口、出口处以及监控视频的把控,因此对于建筑群的安保措施并不是足够的完善,仍旧存在一定的监控盲区和瑕疵。
例如,监控场景并不能完全覆盖住整个建筑群,并且在深夜时,安保人员并不能完全做到实时观察监控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非准入人员),同时在监测到异常情况(非准入人员)时,一旦非准入人员脱离当前监控场景时,处在视野盲区下需要调整监控设备的采集角度才能继续保持能够捕捉到异常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异常情况(非准入人员)能够有意识的脱离该监控场景;
并且在缺乏夜间巡逻人员高频率、高效率的情况下,在出现异常情况(非准入人员)时难以及时调度巡逻人员前往追踪,并且在较差的夜间视野、监控盲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安保巡逻人员并不能及时的实施追踪。
为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来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来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在视频场景中发送动态移动特征时,能够唤醒动态移动特征的附近区域,既保证了准入人员的夜间行走人员的方便,也便捷安保人员对非准入人员的及时追踪。
具体的,参照附图1-3(b),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平台及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的照明模块,照明模块设置有多个,并且为可远程控制启闭的照明设备,每个照明设备内部至少具有可进行网络通信的通信模块,而本案中的控制平台内置有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建筑群内的准入用户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可实时的通过门禁或安保人员所持的手持设备端上传临时准入人员信息,临时准入人员信息至少包括该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在保安室或者手持设备端处采集完脸部特征信息和其他信息后,可进入到建筑群内并将该人员信息上传至准入用户信息内予以记录,具体的采集、上传的方式和逻辑手段为公知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还包括有视频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并在建筑群内呈网格状分布的视频采集子模块,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均内置有可进行网络通信的通信单元,分别用于采集对应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同时实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数据分析模块;
还包括手持设备端,所述手持设备端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而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接收视频采集模块所发送的视频信息,并逐一分析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具体的,所述动态行为特征的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首先实时将视频信息转化为多个实际图像帧,其次将实际图像帧中的路段作灰度化处理后并与初始视频场景进行比对,当出现偏差时视作为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在本案中,每一台视频采集子模块对于监控场景的监控角度约为110°,可进行三个角度范围的角度调节,分别为0-110°、110°-220°和220°-330°,剩余的30°监控盲角可以实际设置位置予以调节,比如,将该盲角设置在远离路段中的一侧,确保采集到的监控场景能够完整覆盖住周边路段。
而视频场景中出现动态移动特征时,控制平台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生成照明区域,并向处于照明区域内所有的照明模块发送唤醒指令。
具体的,关于所述照明区域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参照附图3(a)所示,第一种首先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监控网格中的黑点代表视频采集子模块,而虚线区域即代表对应视频采集子模块的监控场景区域,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当任一视频采集子模块采集到动态移动特征(白点)时,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标记在监控网格内,最后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
进一步的,还需要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是则执行照明区域的划分,方便准入人员的行走,反之则执行下列步骤,在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之后,令非当前照明区域内的照明模块发送休眠指令,将非照明区域内的照明模块(路灯)关闭,即无论动态移动特征(非准入人员)移动到何处位置,附近的照明区域都会被唤醒,也方便对于非准入人员的实时追踪。
值得注意的是,在准入人员行走时,当前照明区域被点亮后,会在一定时间后被休眠或主动休眠,但这个时间远大于判定为非准入人员而休眠照明模块的反应时间。
其中,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的具体步骤如下:
放大获取的实际图像帧内的动态行为特征,确认是否能够观察到脸部信息,如果是,则与存储模块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反之则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如果否,则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在调整视频采集角度时,会实时分析视频信息内是否具有动态行为特征,如果没有则继续调整视频采集角度。
并且,在控制平台接收调整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的同时,将该请求转发给对应视频收集子模块和距离该视频收集子模块最近的手持设备端,持有距离该视频收集子模块最近的手持设备端的人员获取到该信息后,会立马前往该区域,可通过肉眼判断处于唤醒状态下的照明模块来判断非准入人员的位置。
参照附图3(b)所示,第二种则是首先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其次以上述步骤中的监控场景区域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在二维坐标系中至少标记两个待唤醒节点,所述待唤醒节点设置在监控场景区域盲区的边缘处,最后在监控网格内标记出处在监控场景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内的两张实际图像帧,并将两张实际图像帧中动态移动特征所对应的位置标记在二维坐标系内,动态移动特征和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所对应的待唤醒节点所处区域为照明区域。
而动态移动特征和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步骤如下:
分别标记每一个待唤醒节点和动态移动特征在二维坐标系内的实时坐标,可直接计算出两个坐标之间的直线距离,再根据比例获取到实际距离,同时实时将动态移动特征和每一个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比对。
而上述中验证具有非准入人员并唤醒照明区域后,控制平台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及最优追踪线路发送至距离该位置最近的手持设备端。
参照附图3(b)所示,在最优追踪线路的具体实施步骤中,首先会将两张实际图像帧中动态移动特征所对应的位置均标记在二维坐标系内(实现和虚线三角形标记),根据在二维坐标系内的实际坐标来分析出该动态移动特征大致的移动速度,并在所有能够到达该处位置的路线中挑选距离该动态移动特征最近的路线作为最优追踪线路,并以导航的方式发送至手持设备端。
更进一步的,可根据动态移动特征大致的移动速度以和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分析出动态移动特征可能的移动趋势,从而在向距离该位置最近的手持设备端实时发送最优追踪线路时,可基于一定的位置预测,提高手持设备端拦截或追踪动态移动特征的速度。
而上述步骤中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的方式可选择以下实施步骤,首先以前述步骤中的待唤醒节点和圆心之间的中点为原点、半径为l建立圆形辐射范围,其次判定相邻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中的圆形辐射范围是否存在交集,验证交集的方式可根据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中所采集的视频信息中是否能够提取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点,例如建筑、标识牌、路段牌等,具体的提取图片中相同文字或图像进行比对的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如果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点,则视作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对应的视频采集场景重合,反之则继续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上述中的验证手段是自动根据对视频场景中的进一步分析自我进行角度调整,而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角度调节也能够由安保人员手动调整,通过人工判断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中所采集的视频信息中能够提取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点,进而视作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对应的视频采集场景重合,实现对动态行为特征(非准入人员)的实时追踪,在追踪过程中,将非准入人员的附近区域内的照明模块唤醒。
本方案中基于上述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上述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实时采集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根据视频信息判定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分析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用户信息控制动态移动特征附近一定区域内所有照明模块的唤醒或休眠;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不是,则控制平台在唤醒照明模块的同时向手持设备端发送报警信息和最优追踪线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台及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的照明模块,所述控制平台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建筑群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还包括有:
视频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并在建筑群内呈网格状分布的视频采集子模块,分别用于采集对应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同时实时将视频信息上传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接收视频采集模块所发送的视频信息,并逐一分析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当出现动态移动特征时,控制平台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生成照明区域,并向处于照明区域内所有的照明模块发送唤醒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行为特征的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1:实时将视频信息转化为多个实际图像帧;
步骤2:将步骤1中的实际图像帧中的路段作灰度化处理后并与初始视频场景进行比对,当出现偏差时视作为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区域的生成步骤如下:
S1: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
S2:当任一视频采集子模块采集到动态移动特征时,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标记在监控网格内;
S3: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区域的生成步骤如下:
T1:将建筑群覆盖区域内建立监控网格,并将每个视频采集子模块对应的监控场景区域在监控网格内标记;
T2:以T1步骤中的监控场景区域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二维坐标系;
T3:在T2步骤中的二维坐标系中至少标记两个待唤醒节点,所述待唤醒节点设置在监控场景区域盲区的边缘处;
T4:在监控网格内标记出处在监控场景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内的两张实际图像帧,并将两张实际图像帧中动态移动特征所对应的位置标记在二维坐标系内,动态移动特征和待唤醒节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则所对应的待唤醒节点所处区域为照明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还包括:
S21:以动态移动特征的实时位置为圆心,半径为r的范围作为照明区域,并令非当前照明区域内的照明模块发送休眠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还包括:
S22: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反之则执行步骤S21;
其中,验证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的具体步骤如下:
放大步骤1中的实际图像帧内的动态行为特征,确认是否能够观察到脸部信息,如果是,则与存储模块内的准入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反之则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如果否,则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设备端,所述手持设备端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S221还包括:
S222:控制平台接收调整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并将该请求转发给对应视频收集子模块和距离该视频收集子模块最近的手持设备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设备端,所述手持设备端与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T4还包括:
T41:控制平台将动态移动特征的当前位置及最优追踪线路发送至距离该位置最近的手持设备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211中验证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与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的视频采集场景是否重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以T3步骤中的待唤醒节点和圆心之间的中点为原点、半径为l建立圆形辐射范围;
判定相邻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中的圆形辐射范围是否存在交集,如果存在,则视作两个视频采集子模块所对应的视频采集场景重合,反之则继续向控制平台发送让相邻视频采集子模块调整视频采集角度的请求。
10.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实时采集监控场景中的视频信息;
根据视频信息判定是否存在动态移动特征;
分析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
根据动态移动特征的用户信息控制动态移动特征附近一定区域内所有照明模块的唤醒或休眠;
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动态移动特征是否为准入用户,如果不是,则控制平台在唤醒照明模块的同时向手持设备端发送报警信息和最优追踪线路。
CN202310845644.XA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Pending CN116915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5644.XA CN116915949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5644.XA CN116915949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5949A true CN116915949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5644.XA Pending CN116915949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59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00494A (zh) * 2024-05-06 2024-07-26 广州烽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00494A (zh) * 2024-05-06 2024-07-26 广州烽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8013B (zh)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标靶图像识别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CN109886096B (zh) 一种智慧旅游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系统
CN105357480B (zh) 公共场所无线上网安全管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5989682A (zh) 一种输电线路线下施工机械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4394361A (zh) 行人越界智能监控装置与检测方法
CN116437538B (zh) 基于多功能智慧灯杆的人群聚集监测的调光方法及系统
CN113012374A (zh) 智慧园区安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89769A (zh) 一种智慧园区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系统
CN116915949A (zh) 一种数字化建筑群安防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2671104A (zh) 面向复杂场景的变电站多维度场景管控平台
CN117812777B (zh) 基于物联网的路灯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762192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
CN101587536A (zh) 可疑人员跟踪方法与系统
CN112418194A (zh) 一种用于智慧社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58884A (zh)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路灯
CN110543809A (zh) 一种电力作业现场风险监管入侵视频识别方法
CN112364735A (zh) 一种人员工种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3079613A (zh) 一种智慧灯杆集中调度方法
CN117639229A (zh) 一种本地一体化智能预分析的输电线路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6910310A (zh) 森林防火应急报警装置
CN111259799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名单预警系统
CN114913655B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博物馆智能安防方法
CN111145065A (zh) 一种人工智能社区物联服务终端及系统
CN104980709A (zh) 一种智能动态高清视频人脸比对系统
CN113692097B (zh) 一种社区灯光自动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