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0977A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40977A CN116840977A CN202210295962.9A CN202210295962A CN116840977A CN 116840977 A CN116840977 A CN 116840977A CN 202210295962 A CN202210295962 A CN 202210295962A CN 116840977 A CN116840977 A CN 1168409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optical fiber
- circuit board
- core end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9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3 kova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8 laser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64—Optical coupling means with optical elements between opposed fibre ends which perform a function other than beam split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3—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光纤阵列包括基体及光纤传输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包括光纤与凹面反射镜。光纤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凹面反射镜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光纤光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传输过来的光反射出去,或者,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光反射至所述光纤内进行传输。由于光纤阵列中增加了可改变光路的凹面反射镜,在光纤阵列与光芯片边缘耦合时,光纤无需贴靠电路板设置,或者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使得电路板无需对光纤进行避让,电路板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光芯片的光波导与光纤阵列(fiber array,FA)之间的耦合方式通常有两种:光栅耦合(grating coupling,GC)与边缘耦合(edge coupling,EC)。采用边缘耦合方式时,光波导与光纤阵列的光纤在光芯片的侧边缘光耦合,光纤与光芯片的耦合方向大致与光芯片的表面齐平。由于光芯片本身的厚度较小(例如小于1mm),从光芯片引出的光纤,通常贴近承载光芯片的电路板的表面设置。这样一来,电路板需在光纤经过的路径(可称为光纤路径)上进行避让,导致电路板对应位于光纤路径上的器件的高度被限定,不利于电路板的器件布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优化电路板器件布局的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阵列,包括:
基体;及
光纤传输单元,包括:
光纤,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及
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光纤光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传输过来的光反射出去,或者,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光反射至所述光纤内进行传输。
由于光纤阵列中增加了可改变光路的凹面反射镜,在光纤阵列与光芯片边缘耦合时,光纤无需贴靠电路板设置,或者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使得电路板无需对光纤进行避让,电路板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器件布局。
另外,凹面反射镜在反射光的同时可对光进行汇聚,有利于减少光损耗,提高光的传输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向所述基体外凸设的曲面,部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曲面上,所述光纤沿所述曲面的外轮廓由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端延伸形成弯曲结构,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
本申请中的凹面反射镜在基体上的设置方式通常包括两种。第一种设置方式,可在基体上通过蚀刻或其他加工方式形成凹面,再在凹面上涂覆反射材料来形成凹面反射镜。第二种设置方式,可将独立设置的凹面反射镜固定在基体上。
在第二表面上,由于光纤从第二表面的第一端沿曲面的轮廓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端延伸,光纤被逐渐抬高。在电路板的上方空间,光纤自第二表面的第二端在电路板的收容槽外的区域延伸,由于位于第二表面的第二端的光纤相对于位于第二表面的第一端的光纤被抬高,使得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足够大,电路板无需在光纤路径上对光纤进行避让,电路板对应光纤路径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器件布局。还有,弯曲结构还能够降低减小光纤被折断的可能性,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曲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光纤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将光纤传输单元设于固定槽内,有利于对光纤传输单元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光纤传输单元的位置松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光纤传输单元与光芯片光耦合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具有光轴,所述光纤包括纤芯及包层,所述纤芯包括芯端面及与所述芯端面连接设置的芯侧面,所述芯端面与所述光纤的光轴相垂直,从所述凹面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光透过所述芯端面入射至所述光纤内,或者,来自所述光纤的光透过所述芯端面入射至所述凹面反射镜。
由凹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直接透过芯端面入射至光纤内光轴进行传输,或来自光纤的光透过所述芯端面直接入射至所述凹面反射镜,光路简单,有利于减小光损耗。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具有光轴,所述光纤包括芯端面及与所述芯端面连接设置的芯侧面,所述芯端面包括芯端反射面,所述芯端面相对所述光纤的光轴倾斜设置,从所述凹面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光透过所述芯侧面后入射至所述芯端反射面进行反射,或者,经所述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光透过所述芯侧面入射至所述凹面反射镜进行反射。
利用纤芯的芯端面形成芯端反射面,芯端反射面也可对光路进行弯折,有利于提高光模块器件布局的灵活性。芯端反射面可以设置成平面也可以设置成凹面。平面的芯端反射面制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凹面的芯端反射面可以在反射光的同时对光进行汇聚,有利于减小光损耗。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包括:第一表面,设有装设槽,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装设槽;第二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光纤固定于固定槽;及第三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三表面入射至所述芯端反射面,或者经所述芯端反射面反射后光透过所述第三表面从所述基体出射。
基体在垫高光纤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光路的一部分,使得光纤无需被弯折,方便了光纤阵列的组装。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端面相对所述光纤的光轴倾斜45度,光在经过芯端面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光路可弯折90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面反射镜与所述芯端面平行设置。
在光纤阵列与光芯片边缘耦合,以光芯片输出的输出光的光路为例。输出光经凹面反射镜与芯端面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输出光沿光纤的光轴传输。由于凹面反射镜与芯端面平行设置,而芯端面相对光纤的光轴倾斜设置45度。输出光的光路虽然两次被弯折,但输出光的传输方向与入射到凹面反射镜前的传输方向可保持相同,仅增大了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由于增大了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对于位于电路板在光纤路径上的器件的高度限制可降低,进而优化了电路板布局。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
电路板;
光芯片,包括:
片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及
光波导,设于所述片体上,
及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的光纤阵列,所述光纤传输单元的凹面反射镜与所述光波导在所述片体边缘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将所述光波导输出的光反射至所述光纤,或将来自所述光纤的光反射至所述光波导。
第二方面提供的光模块中,由于光纤阵列中增加了可改变光路的凹面反射镜,在光纤阵列与光芯片边缘耦合时,光纤无需贴靠电路板设置,或者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使得电路板无需对光纤进行避让,电路板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及优化光模块的性能。
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模块还包括垫块,所述基体与所述垫块层叠设置,所述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体与所述垫块的层叠方向,所述基体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方便了光纤阵列的凹面反射镜与光波导耦合。
根据第二方面或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模块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侧面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片体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垫块设于所述基板上。
由于电路板、片体、垫块都设置在基板上,当光模块设置于主板上时,基板可免于电路板、片体、垫块直接设置在主板上,方便电路板、片体等散热,进而提高了光模块的散热效率。
根据第二方面或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包括:连接部,所述第一侧面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及凸部,凸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片体设置于所述凸部上,所述垫块设于所述凸部上。垫块、片体均设置在高度高于连接部的凸部上,凸部在垫高垫块与片体的同时,亦方便片体散热。
根据第二方面或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板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收容槽,所述凸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片体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垫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片体、垫块设置在收容槽内,能够减小对电路板上器件布局的影响。
根据第二方面或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模块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固定于所述片体上,所述辅助件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或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面反射镜与所述光波导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主板及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光模块,所述光模块的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光纤阵列与光芯片采用边缘耦合方式实现光耦合,由于光模块的光纤阵列中设有凹面反射镜,凹面反射镜可改变光路,使光纤无需贴靠电路板设置。这样一来,电路板无需对光纤进行避让,或者降低了电路板在光纤路径上的器件高度,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及提高通信设备的性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阵列,包括基体及光纤传输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固定于基体上。基体用于与光芯片连接。光纤传输单元具有光轴。光纤传输单元包括纤芯与包层。纤芯包括芯端面及与所述芯端面连接设置的芯侧面,所述芯端面包括所述芯端反射面,所述芯端面相对所述光纤的光轴倾斜设置。包层,覆盖于所述芯侧面上,部分所述芯侧面裸露在所述包层外,以使光能够透过所述芯侧面。
第四方面提供的光纤阵列中,直接通过光纤本身的芯端面改变光路,而不增加其他器件,使得光纤阵列在能够改变光路同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
电路板;
光芯片,包括:
片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及
光波导,设于所述片体上,
及根据第四方面提供的光纤阵列,所述基体固定于所述片体上,裸露在所述包层外的所述芯侧面与所述光波导在所述片体边缘耦合,所述芯端面与所述光波导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芯端面与所述光纤传输单元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光波导输出的光透过所述芯侧面后入射至芯端反射面。
从光波导输出的光入射至所述光纤传输单元后,经所述芯端反射面反射,光路可弯折90度,使得光纤传输单元无需贴近电路板设置,使得电路板无需对光纤进行避让,电路板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的布局。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主板及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光模块,所述光模块的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输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输单元的光纤沿光纤光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仿真计算结果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可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光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输单元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传输单元的光纤沿光纤光轴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仿真计算结果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光路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仿真计算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芯片的光波导与光纤阵列(fiber array,FA)之间的耦合方式通常有两种:光栅耦合(grating coupling,GC)与边缘耦合(edge coupling,EC)。采用边缘耦合方式实现光芯片的光波导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耦合,光芯片与光纤阵列的光纤的耦合方向大致与光芯片的表面齐平,有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技术方案中,光芯片设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上,光芯片的厚度一般小于1毫米(mm),因此,在光纤需经过的电路板的路径(可称为光纤路径)上,器件的高度需要限定为小于1mm,否则与光纤干涉,对布局优化有限。
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电路板设有收容槽,光芯片收容于电路板的收容槽内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光芯片的上表面大致与电路板的上表面齐平,光纤阵列的光纤与光芯片的侧面光波导边缘耦合,光纤与电路板的上表面贴近,这样一来,电路板需在光纤经过的路径(可称为光纤路径)上进行避让,导致电路板对应位于光纤路径上的器件的高度进行限定,不利于减少电路板的器件布局。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阵列及其相关的光模块及通信设备。光纤阵列包括基体及光纤传输单元。光纤传输单元包括光纤及凹面反射镜。光纤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凹面反射镜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光纤光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传输过来的光反射出去,或者,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光反射至所述光纤内进行传输。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通信设备100包括主板10及设置于主板10上的光模块30。通信设备100可通过光模块30与外部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可以理解,通信设备100可以为集群路由器,或者为其他类型的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传送网设备、接入网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
光模块30可以但不限定为板载光模块。请结合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光模块30包括基板32、电路板34、光芯片36、垫块37及光纤阵列38。电路板34固定于基板32上并与主板10电连接。光芯片36设置于基板32上。光芯片36与电路板34电连接,实现光芯片36与电路板34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垫块37设置于基板32上。光纤阵列38固定于垫块37上。光纤阵列38与光芯片36边缘耦合,进而实现光纤阵列38与光芯片36之间的光传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32与主板10层叠设置,用于承载电路板34、光芯片36、垫块37等元器件。基板32包括连接部322与凸部324。连接部322与主板10层叠设置。凸部324凸设于连接部322背离主板10的一侧。凸部324用于支撑并垫高光芯片36与垫块37。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32的热膨胀系数、光芯片36的热膨胀系数、垫块37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例如,基板32的热膨胀系数、光芯片36的热膨胀系数、垫块37的热膨胀系数的范围为不小于3且不大于5,电路板34的热膨胀系数的范围为不小于14且不大于18。基板32的热膨胀系数、光芯片36的热膨胀系数、垫块37的热膨胀系数接近,能够提高基板32与光芯片36之间、基板32与垫块37之间的接合可靠性,且方便热量的散发。基板32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散热好等特点。基板32的制成材料可以选用CuW与可伐合金(Kovar)。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基板32的材质不作限定。
电路板3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42与第二侧面344。电路板34设有贯穿第一侧面342与第二侧面344的收容槽346。第一侧面342与连接部322固定连接。凸部324收容于收容槽346内。基板32的连接部322位于电路板34与主板10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芯片36为SiPh芯片(硅光芯片)。为方便描述,将光芯片36接收的光称为输入光,将光芯片36输出的光称为输出光。光芯片36能够接收光纤阵列38传输过来的输入光并将输入光转换为电信号,及/或光芯片36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输出光输出至光纤阵列38。
光芯片36包括片体362及光波导364。片体362固定于凸部324上并收容于收容槽346内。片体362包括第一连接面3622及第二连接面3624。第一连接面3622与凸部324连接设置。第一连接面3622与第二连接面3624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3624的朝向与第二侧面344的朝向相同。光波导364设于第一连接面3622上。光波导364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面3624与第三连接面3626的交界边缘设置,用于与光纤阵列38边缘耦合。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片体362与电路板34通过金线等导线连接。由于片体362收容于收容槽346内,可缩短片体362与电路板34之间的导线长度,有利于提高信号(例如112G以上的高速)的传输性能。
垫块37固定于凸部324上,用于支撑并垫高光纤阵列38。第三连接面3626朝向垫块37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34与基板32的层叠方向、电路板34的厚度方向及光芯片36的厚度方向相一致。在电路板34与基板32的层叠方向上,垫块37背离基板32的表面低于光芯片36的第二连接面3624,便于光纤阵列38与光芯片36之间的耦合调整,从而实现光波导364与光纤阵列38之间的光耦合(光对接)。可以理解,垫块37背离基板32的表面可以不低于光芯片36的第二连接面3624。
请参阅图3a与图3b,光纤阵列38包括基体382及多个呈阵列排布于基体382上的光纤传输单元384。每个光纤传输单元384对应与一个光波导364边缘耦合。
基体382用于支撑光纤传输单元384。基体382可以由透光材质制成。基体382的制成材质可以但不限定为二氧化硅(SiO2)。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基体382也可以为非透光材质制成。基体38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3822、第二表面3824及第三表面3826。第三表面3826连接于第一表面3822与第二表面3824之间。第三表面3826大致垂直第一表面3822。第一表面3822与垫块37背离基板32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二表面3824包括曲面。曲面用于安装光纤传输单元38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曲面为朝向基体382外部凸出的弧面。第二表面3824的部分区域可以为曲面,或者,第二表面3824的全部区域为曲面。曲面上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固定槽3827。第二表面382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3822连接,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与第三表面3826连接。相较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更为靠近垫块37。
固定槽3827沿曲面的外轮廓由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固定槽3827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多个固定槽3827与多个光纤传输单元384一一对应。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固定槽3827的延伸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固定槽3827仅设置在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而不延伸至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固定槽3827的横截面形状不作限定。将光纤传输单元384固定于固定槽3827内,有利于对光纤传输单元384的位置进行限位,减少光纤传输单元384的位置松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光纤传输单元384与光芯片36光耦合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路板34与基板32的层叠方向上,第二表面3824与第三表面3826交界的边缘位于基体382的最高位置,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与第一表面3822相接的边缘位于基体382的最低位置。固定槽3827由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沿曲面的外轮廓延伸至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
光纤传输单元384包括光纤3842与凹面反射镜3844。光纤3842至少部分固定收容于固定槽3827内,进而使光纤3842在曲面上形成与曲面的轮廓一致的弯曲结构。
在第二表面3824上,由于光纤3842从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沿曲面的轮廓逐渐延伸,光纤3842被逐渐抬高。光纤3842自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向电路板34的收容槽346外的区域延伸,由于位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的光纤3842相对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的光纤3842被抬高,使得光纤3842与电路板34之间的间距足够大,电路板34无需在光纤路径上对光纤3842进行避让,电路板34对应光纤路径上的器件高度不需要被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34的器件布局。还有,弯曲结构还能够降低减小光纤3842被折断的可能性,延长光纤3842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4,光纤3842包括纤芯3852与包层3854。纤芯3852包括连接设置的芯端面3856与芯侧面3858。包层3854包覆于芯侧面3858上。包层3854的外侧面与固定槽3827的槽壁通过胶体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本申请对光纤3842的垂直光纤3842的光轴的横截面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等等。
请再次参阅图3a,凹面反射镜3844设于于固定槽3827靠近第一表面3822的一端。凹面反射镜3844与光纤3842光耦合,凹面反射镜3844与光波导364在片体362的第三连接面3626边缘耦合,即光纤3842、凹面反射镜3844、光波导364形成光路。
凹面反射镜3844能够将来自光波导364输送的输出光反射至芯端面3856,及/或将来自光纤3842输送来的输入光反射至光波导364。凹面反射镜3844能够在反射光的同时汇聚光,进而在改变光路的同时,减少光损耗。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备时,可以直接在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上通过激光烧蚀形成一凹陷,并在凹陷的内壁上涂覆反射材料,进而形成一个凹面反射透镜。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不限定凹面反射镜的制备工艺及制程步骤,例如,可以在透光预制体上镀高反射膜形成独立的凹面反射透镜,再将凹面反射透镜固定在固定槽3827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面反射镜3844与片体362可通过胶体连接,基体382与垫块37之间通过胶体连接,进而提高光纤传输单元384与光芯片36之间的耦合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5为以光波导输送的输出光至光纤3842的光路为示例的光路图。其中,带有较小箭头的线条所示路径为输出光的光路。光波导364具有光轴A。光纤3842具有光轴B。芯端面3856与光纤3842的光轴B相垂直。在芯端面3856,芯端面3856的法线与光轴B重合。凹面反射镜3844相对芯端面3856倾斜设置。凹面反射镜3844与芯端面3856之间的夹角大致为45度。设光波导364的传输端面与芯端面3856的法线之间的间距为D,设光波导364的光轴A与光纤3842的芯端面3856之间的间距为L。D与L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
沿光轴A从光波导364输出的输出光入射至凹面反射镜3844上。经凹面反射镜3844反射后的输出光沿光纤3842的光轴B输出。由于光轴A与光轴B相垂直,相较于沿光波导364的光轴A传输的输出光,经凹面反射镜3844反射后的输出光的光路弯折了90度。
沿光轴B从光纤3842输入的输入光入射至凹面反射镜3844上。经凹面反射镜3844反射后的输入光沿光波导的光轴A输入至光波导364。由于光轴A与光轴B相垂直,相较于沿光纤3842的光轴B传输的输入光,经凹面反射镜3844反射后的输入光的光路相当于弯折了90度。
经仿真计算,请参阅图6,在光波导364输出的输出光的光斑直径大致为8.8微米时,经过凹面反射镜3844的反射及汇聚,入射至芯端面3856上的输出光的光斑直径大致为9.8微米。以D=H=0.3mm为例。当多个光通道的间距公差(pitch precision)控制在1.4mm以内,耦合插损(loss)为0.5dB,满足应用需求。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阵列38、光模块30及通信设备100,由于设置了凹面反射镜3844,经凹面反射镜3844反射后的光传输方向相较于反射前的传输方向弯折了90度,使光纤3842无需贴近电路板34设置,进而使电路板34无需再为光纤3842进行避让。由于电路板34无需再为光纤3842进行避让,电路板34上的器件高度不受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34的器件布局。
另外,一种相关技术方案中,光芯片通过大焊球(c4 bump)倒装(flip chip)焊接到基板上,再通过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 package,BGA)将基板焊接到电路板上,这样一来,光纤与电路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够大,降低对电路板位于光纤路径上的器件的高度要求。然而,光芯片与基板之间,基板与电路板之间采用高温焊接的方式,对光芯片与光纤阵列之间的耦合胶提出了很高的温度规格要求,如260°以上。
而本申请中,由于光芯片36未通过锡球倒装焊接到基板32上,基板32未通过球栅阵列封装焊接到电路板34上,因此,对光芯片36与凹面反射镜3844之间的耦合胶体的温度规格要求不高,有利于降低光纤阵列38的制作成本。
还有,凹面反射镜3844在将来自光波导364的输出光反射至芯端面3856的同时,亦能够起到汇聚光的作用,减少光发散及光损耗。
更甚者,光纤3842通过小曲率弯折在固定槽3827内固定形成弯曲结构,即光纤3842沿第二表面3824延伸,使得位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二端的光纤3842的位置要高于位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的光纤3842的位置。由于抬高了位于第二表面3824的第一端的光纤3842的位置,进一步增加了光纤3842与电路板34的第一侧面34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少光纤3842对电路板34的器件布局的影响。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板32、垫块37可以省略,即直接将基体382设置于主板10上。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不限定基体382的形状与结构,例如,基体382可以为半球体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基体382可以增大光纤3842与电路板34之间的间距即可。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收容槽346可以贯穿第二侧面344但未贯穿第一侧面342。
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收容槽346可以省略,而直接将光芯片36与基体382设于电路板34上。由于光芯片36的厚度较小,将基体382设置于电路板34上也可以抬高光纤3842。
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电路板34上的收容槽可以省略,垫块37与光芯片36位于电路板34的一侧。基体382与垫块37层叠设置,电路板34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42与第二侧面344,第一方向为基体382与垫块37的层叠方向,基体382的至少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凸出第二侧面344设置。第一侧面342固定于基板32的连接部322上。垫块37与光芯片36固定于凸部324上。
本申请对凹面反射镜3844相对光纤3842的光轴B或光波导364的光轴A的倾斜角度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模块50,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5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30的结构类似,不同在于,光纤传输单元的光纤的结构。
较为具体的,光模块50包括电路板54、光芯片56及光纤阵列58。电路板54与主板电连接。光芯片56与电路板54电连接。光纤阵列58与光芯片56边缘耦合,进而实现光纤阵列58与光芯片56之间的光传输。
电路板5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542与第二侧面544(电路板54的顶面)。电路板54设有贯穿第一侧面542与第二侧面544的收容槽546。
光芯片56包括片体562及光波导564。片体562收容于收容槽546内。片体562包括第一连接面5622、第二连接面5624及第三连接面5626。第一连接面5622与第二连接面5624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面5624的朝向与第二侧面544的朝向相同。第三连接面5626位于第一连接面5622与第二连接面5624之间。光波导564设于片体562内。光波导364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连接面5626,以与光纤阵列58边缘耦合。光波导564具有光轴A(如图8所示)。
光纤阵列58包括基体582与多个呈阵列排布于基体582上的光纤传输单元584。基体582固定于第一连接面5622上,用于支撑光纤传输单元584。基体582为透光基体。基体582的制成材质可以但不限定为二氧化硅(SiO2)。基体582包括第一表面5822、第二表面5824及第三表面5826。第三表面5826连接于第一表面5822与第二表面5824之间。第二表面5824与电路板54的第二侧面544的朝向相同。第一表面5822与基板52固定相接。第一表面5822上设有装设槽5827,用于安装光纤传输单元584。第二表面5824上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固定槽5828,用于安装光纤传输单元584。第三表面5826与第三连接面5626通过胶体固定连接,以实现光纤传输单元584与光波导564的边缘耦合。装设槽5827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固定槽5828的横截面大致呈V形。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装设槽5827与固定槽5828的横截面形状不作限定。
光纤传输单元584包括光纤5842与凹面反射镜5844。光纤5842至少部分固定收容于固定槽5828内。请参阅图11,光纤5842具有光轴B。光纤5842包括纤芯5852与包层5854。纤芯5852包括连接设置的芯端面5856与芯侧面5858。芯端面5856相对光纤5842的光轴B倾斜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芯端面5856相对光波导564的光轴A倾斜的夹角为45度,芯端面5856相对光纤5842的光轴B的倾斜角度为45度。
芯端面5856包括芯端反射面,芯端反射面用于改变入射至芯端反射面上的光路。芯端反射面分布于芯端面5856的至少部分区域。包层5854包覆于芯侧面5858上。包层5854的外侧面与固定槽5828的槽壁通过胶体固定连接。位置对应芯端面5856的芯侧面5858裸露在包层5854外,以使光能够透过芯侧面5858,实现光在芯端反射面与凹面反射镜5844之间传输。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不限定芯端面5856相对光轴B倾斜的角度。
可以理解,芯端反射面可以设置成平面也可以设置成凹面。平面的芯端反射面制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凹面的芯端反射面可以在反射光的同时对光进行汇聚,有利于减小光损耗。
凹面反射镜5844固定于装设槽5827内。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面反射镜5844为凹面反射透镜,凹面反射镜5844与芯端面5856大致平行。
请再次参阅图9,其中,箭头所示路径为输出光在光模块中的光路。沿光轴A从光波导564输出的输出光透过基体582后入射至凹面反射镜5844上。经凹面反射镜5844反射后的输出光透过基体582后,再经芯侧面5858到达芯端面5856。经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输出光沿光轴B输出。
经凹面反射镜5844与芯端面5856的芯端反射面两次反射后,在维持输出光的原有(从光波导564沿光轴A输出时)的传输方向的同时,增大了光纤5842与电路板54的第二侧面544之间的距离。
沿光轴B从光纤5842输入的输入光入射至芯端面5856的芯端反射面。经芯端面5856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输入光,透过芯侧面5858后入射至凹面反射镜5844。经凹面反射镜5844反射后的输入光沿光轴A方向输入至光芯片56的光波导564。
经凹面反射镜5844与芯端面5856的芯端反射面两次反射后,在保持输入光的原有(沿光轴B输入至光纤5842时)的传输方向的同时,增大了光纤5842与电路板54的第二侧面544之间的距离。
设光波导564的传输端面与凹面反射镜5844的中心之间的垂直间距为D,设光波导564的光轴A与光纤5842的光轴B之间的间距为L。D与L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经仿真计算,请参阅图12,在光波导564输出的输出光的光斑直径大致为8.8微米时,经过凹面反射镜5844的反射及汇聚,入射至芯端面5856上的输出光的光斑直径大致为9.8微米。以D=L=0.5mm为例。当多个光通道的间距公差(pitch precision)控制在1.5微米以内,耦合插损(loss)为0.5dB,满足应用需求。
由于凹面反射镜5844与芯端反射面改变了光路,使得光纤5842无需贴靠电路板54设置,进而使电路板54无需再为光纤5842进行避让,电路板54上的器件高度不受限制,有利于优化电路板54的器件布局。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模块,由于光纤传输单元584中的光纤5842无需弯折,方便了组装。
本实施方式中,光纤5842与光芯片56之间的耦合,通过基体582以及胶体粘接,基体582光芯片56通过胶体粘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体582可通过两个盖体实现,一个盖体用安装光纤,另一个盖体用于安装凹面反射镜。盖体与盖体之间通过胶体粘接。光芯片56与基体582之间通过胶体粘接,光芯片56的折射率、基体582的折射率,及光芯片56与基体582之间的胶的折射率需要匹配,光芯片56的折射率、基体582的折射率,及光芯片56与基体582之间的胶的折射率接近。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光模块50还包括辅助件59,辅助件59固定于片体562的第二连接面5624上,辅助件59与基体582的第三表面5826固定连接。辅助件59用于加强基体582与光芯片56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光模块50的可靠性。辅助件59与片体562可通过胶体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辅助件59与基体582的第三表面5826可通过胶体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芯端反射面可以为反射平面也可以为凹面镜。
请参阅图14,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应用于通信设备(如图1所示)的光模块70。
光模块70包括基板72、电路板74、光芯片76及光纤阵列78。基板72固定于主板上,电路板74固定于基板72背离主板一侧。电路板74与主板电连接。光芯片76与电路板74电连接,实现光芯片76与电路板74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光纤阵列78与光芯片76边缘耦合,进而实现光纤阵列78与光芯片76之间的光传输。
电路板7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742与第二侧面744。电路板74设有贯穿第一侧面742与第二侧面744的收容槽746。
光芯片76包括片体762及光波导764。片体762收容于收容槽746内。片体762包括第一连接面7622、第二连接面7624及第三连接面7626。第一连接面7622与第二连接面7624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面7622与基板72连接。第一连接面7622的朝向与第一侧面742的朝向相同。第三连接面7626位于第一连接面7622与第二连接面7624之间。光波导764设于片体762内。光波导764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连接面7626,以与光纤阵列78边缘耦合。光波导764具有光轴A。
光纤阵列78包括基体782与设于基体782上的光纤传输单元784。基体782固定于第二连接面7624上,用于支撑光纤传输单元784。基体782的制成材质可以但不限定为二氧化硅(SiO2)。
光纤传输单元784具有光轴B。光纤传输单元784包括纤芯7852与包层7854。纤芯7852包括连接设置的芯端面7856与芯侧面7858。芯端面7856包括芯端反射面,芯端反射面用于改变光路。芯端面7856相对光纤7842的光轴B倾斜设置。光轴A与芯端面7856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芯端面7856相对光纤7842的光轴B倾斜角度为45度。包层7854包覆于芯侧面7858上。部分芯侧面7858裸露在包层7854外,以使光能够透过芯侧面7858,实现光在芯端反射面与光波导764之间传输。
请参阅图14与图15,图14与图15中的箭头所示路径为光波导764上的输出光在光模块70中的光路。沿光轴A从光波导564输出的输出光透过芯侧面7858后入射至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上。经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输出光沿光轴B在纤芯7852内传输。经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输出光改变了原有的贴近电路板74的光路,增大了光纤传输单元784与电路板74的第一侧面742之间的距离。
沿光轴B从光纤7842输入的输入光入射至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上。经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输入光沿光轴A方向输入至光芯片76的光波导764。经芯端面7856的芯端反射面反射后,输入光改变了原有的贴近电路板74的光路,增大了光纤传输单元784与电路板74的第一侧面742之间的距离。
设光波导764的端面至芯端面7856中心的距离为D。光芯片76的光波导764输出光的光斑尺寸(光斑直径)与纤芯7852的直径接近时,例如,8.8x8.8um,且光波导764与光纤传输单元784的芯端面7856的中心距离为不小于27微米且不大于47微米以内时,请参阅图16,耦合插损(loss)可以控制在0.5dB以内。
由于芯端面7856改变了从光波导764输出光的光路,使得光纤传输单元784无需贴靠电路板74设置,进而使电路板74无需再为光纤传输单元784进行避让,有利于优化电路板74的布局。另外,仅通过在芯端面7856上设置反射面,即可实现改变光路,有利于简化光模块70的结构。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及
光纤传输单元,包括:
光纤,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及
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与所述光纤光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传输过来的光反射出去,或者,所述凹面反射镜用于将光反射至所述光纤内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向所述基体外凸设的曲面,部分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曲面上,所述光纤沿所述曲面的外轮廓由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端延伸形成弯曲结构,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光纤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具有光轴,所述光纤包括纤芯及包层,所述纤芯包括芯端面及与所述芯端面连接设置的芯侧面,所述芯端面与所述光纤的光轴相垂直,从所述凹面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光透过所述芯端面入射至所述光纤内,或者,来自所述光纤的光透过所述芯端面入射至所述凹面反射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具有光轴,所述光纤包括芯端面及与所述芯端面连接设置的芯侧面,所述芯端面包括芯端反射面,所述芯端面相对所述光纤的光轴倾斜设置,从所述凹面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光透过所述芯侧面后入射至所述芯端反射面进行反射,或者,经所述芯端反射面反射后的光透过所述芯侧面入射至所述凹面反射镜进行反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
第一表面,设有装设槽,所述凹面反射镜设于所述装设槽;
第二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光纤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及
第三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三表面入射至所述芯端反射面,或者经所述芯端反射面反射后光透过所述第三表面从所述基体出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端面相对所述光纤的光轴倾斜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反射镜与所述芯端面平行设置。
9.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芯片,包括:
片体,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及
光波导,设于所述片体上,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阵列,所述光纤传输单元的凹面反射镜与所述光波导在所述片体边缘耦合,所述凹面反射镜将所述光波导输出的光反射至所述光纤,或将来自所述光纤的光反射至所述光波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还包括垫块,所述基体与所述垫块层叠设置,所述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体与所述垫块的层叠方向,所述基体的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凸出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侧面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片体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垫块设于所述基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连接部,所述第一侧面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及
凸部,凸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片体设置于所述凸部上,所述垫块设于所述凸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收容槽,所述凸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片体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垫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还包括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固定于所述片体上,所述辅助件与所述光纤传输单元的基体固定连接。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及根据权利要求9-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模块,所述光模块的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5962.9A CN116840977A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PCT/CN2023/077844 WO2023179289A1 (zh) | 2022-03-24 | 2023-02-23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5962.9A CN116840977A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40977A true CN116840977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09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95962.9A Pending CN116840977A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40977A (zh) |
WO (1) | WO202317928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53279A (ja) * | 2007-08-23 | 2009-03-12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 光モジュール |
JP2010020085A (ja) * | 2008-07-10 | 2010-01-28 | Fujitsu Ltd | 光導波路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モジュール |
CN202256783U (zh) * | 2011-07-28 | 2012-05-30 | 上海上诠电信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直接转向连接器 |
CN204009138U (zh) * | 2014-01-16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耦合器件和光耦合单元 |
CN104570240A (zh) * | 2015-01-04 | 2015-04-29 | 武汉耀晟互连科技有限公司 | 并行光纤阵列与光电子芯片耦合组件 |
CN107037541A (zh) * | 2017-05-25 | 2017-08-11 | 东莞市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光纤阵列 |
CN212301965U (zh) * | 2020-05-27 | 202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电设备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10295962.9A patent/CN1168409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2-23 WO PCT/CN2023/077844 patent/WO2023179289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79289A1 (zh) | 2023-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60330B2 (ja) | 光デバイスの接続構造、光デバイス、電子機器 | |
US20070292081A1 (en) |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module | |
EP2733512A2 (en) | Optical modul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 |
JP2010122312A (ja) | 送受信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モジュール | |
WO2013046416A1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KR100394900B1 (ko) | 광 병렬 전송용 송수신기 | |
CN216351375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216351374U (zh) | 一种光模块 | |
JP4704126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CN216351373U (zh) | 一种光模块 | |
CN101248380A (zh) | 光缆以及收发组件 | |
JP5605382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06003818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チ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6840977A (zh) | 光纤阵列、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 |
JP2012141471A (ja) | 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モジュール | |
JP2008134444A (ja) |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導波路構造体 | |
KR100527160B1 (ko) | 양방향 광 모듈 팩키지 | |
US20150286018A1 (en) | Cost-effective optical coupling module | |
JP3295327B2 (ja) | 双方向光モジュール | |
US20130129276A1 (en) |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and optoelectronic package | |
JP5861753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07178950A (ja) | 光配線基板および光配線モジュール | |
US20240210639A1 (en) | Optical emission assembly and optical module | |
US20240288642A1 (en) | Optical module | |
JP3400757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用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