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1574A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91574A CN116791574A CN202210255829.0A CN202210255829A CN116791574A CN 116791574 A CN116791574 A CN 116791574A CN 202210255829 A CN202210255829 A CN 202210255829A CN 116791574 A CN116791574 A CN 1167915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oflotation
- gravel
- pile
- filler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92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2 coars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18 complex 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1 process auto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包括: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形成碎石桩孔;在向碎石桩孔投放碎石填料之前,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的初始料面高度;获得初始料面高度后,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精准置入碎石桩孔内形成一段松散桩体,并检测松散桩体料面高度;通过松散桩体料面高度和初始料面高度,确定松散桩体高度,以便计算振冲器对松散桩体进行振冲加密所形成的碎石桩段的桩径。本发明方法,可对振冲加密施工前后的料面高度快速、准确测量,精准完成碎石填料的投放,确保形成碎石桩采用的碎石填料重量符合要求,且可根据振冲速度和地层密实度精确控制下水压力,确保振冲施工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 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振冲法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在振冲碎石桩机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或 辅以高压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使松散地基土层振密;或在地基土层中成孔后,回 填性能稳定的硬质粗颗粒材料,经振密形成的增强体(振冲桩)和周围地基土形 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利用振冲法施工的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的地层采用施工方法不同,如果遇 到结构复杂的特殊地层,在振冲器水平振动作用下不能保证施工效果时,通过高 压水对地层进行水冲预破坏,有利于提高振冲器的穿透和造孔能力。
但现有《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T524-2016)中关于供 水压力、供水量的规定只是根据工程实践(国内振冲碎石桩现有施工水平35m 以内,且均是地层相对单一的浅孔振冲)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性总结,对于何种地 层应采取多大水压没有具体规定。而对于50m以上深厚覆盖层而言,往往存在 软弱夹层(如湖相或海相沉积淤泥质黏土)和相对密实的硬层(如砂层或砂层夹 砾石),这两种地层在造孔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全不同,因此,上述规定已不能适 用于50m以上深厚覆盖层地层,尤其是处于超强地震带下的深厚覆盖层地层。
公告号为CN104372788A的发明专利对适用于50m以上深厚覆盖层地层的振 冲碎石桩机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该专利也没有公开何种地层应该如 何供水的内容。如果供水与地层条件不符合,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造成振冲 施工失败而需重新施工,而深孔振冲重新施工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此外,现有技术进行孔内填料时通常采用装载机加料,加料时是以一一对应 的方式进行加料,存在一个巨大漏洞,即无法判断装载机铲料后,是否将碎石填 料真正加入了碎石桩孔中。而若投放到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与称重的碎石填料 重量不一致,将使采用碎石填料形成的振冲桩的重量不符合预设重量要求,从而 使振冲桩质量无法保证,可能造成振冲桩连续性差或无连续性因而使得成桩失败 需重新施工,而深孔振冲重新施工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在振冲碎石桩机施工中,对形成的碎石桩桩径的实时测定是振冲工艺 自动化的关键难题之一。从常识上看,振冲碎石桩的桩径与地层情况密切相关, 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桩径极不均匀。现有技术不能准确地反 映碎石桩实际桩径,施工形成的碎石桩桩径不符合要求,连续性差或无连续性, 在强震发生时错断,对工程整体运行造成威胁,稍有不慎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确保振冲施工中能结合地层进行精确振冲施工以形成抗强震的振 冲碎石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 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根据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和不同地层密实度精确控制下 水压力的供给量,使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地层振冲施工顺利进行;可精准完成 碎石填料的投放,使得投放到碎石桩孔内碎石填料重量符合要求,从而确保形成 碎石桩质量符合要求;可对碎石桩孔内振冲加密施工前后的料面高度进行快速、 准确地测量,利于对桩径进行精准计算,降低振冲施工的失败率,确保强震下振 冲碎石桩的安全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 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包括:
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以形成碎石桩孔;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分批次精准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通过所述振冲器对 逐一对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石桩 段;
利用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并保存每个碎石桩段 的桩径;
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 的最小桩径。
其中,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精准置入碎石桩孔内包括:
将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安置于碎石桩孔的孔口处,并使填料装置的投料 口对准孔口;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获得并保存碎石填 料的重量;
将获得重量的碎石填料直接经由对准孔口的填料装置投料口投放到碎石桩孔内。
其中,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包括将碎石填 料投放于具有称重元件的盛料筒内的步骤。
优选的,将获得重量的碎石填料直接经由对准孔口的填料装置投料口投放到 碎石桩孔内包括:
获得碎石填料的重量后,控制盛料筒底部的放料活门打开,以便盛料筒内部 的碎石填料下落到位于盛料筒下部的投料斗内;
利用碎石填料自重和投料斗的弧形内壁,使下落到投料斗内的碎石填料经由 投料斗的投料口自由滑落到碎石桩孔内。
优选的,利用每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每个碎石桩段 的桩径包括:
在所述碎石填料置入碎石桩孔之前,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未填料前的初始 料面高度;
在所述碎石桩段振冲加密完成后,通过电波检测所完成的碎石桩段的桩段料 面高度;
根据所述桩段料面高度和初始料面高度,得到碎石桩段高度;
利用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的体积以及密实系数,得到碎石桩段体积,再根据 所述碎石桩段体积和碎石桩段高度,求出碎石桩段直径。
优选的,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的初始料面高度包括:
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并通过发射 部件向桩孔内的料面发射电波;
通过雷达检测装置的接收部件接收发射部件向料面发射电波的回波,并根据 发射电波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确定碎石桩孔内的初始料面高度。
优选的,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包 括:
使发射部件相对雷达检测装置的固定座或搭载雷达检测装置的云台前后移 动和/或左右移动和/或俯仰移动,以便发射部件移动至朝下竖直对准碎石桩孔的 位置处。
优选的,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时,需获取振冲器 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并根据振冲速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优选的,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并根据振冲速度控制供 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包括:
在振冲造孔施工过程中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
将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 量,从而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整后的当前下水压力完成 振冲施工。
优选的,所述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包括:获取单位时间内振冲器的下放深 度。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 下水的下水流量包括: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小于所述振冲速度阈值的下限值或大于所述振冲速度阈 值的上限值,则发出报警并按照设定值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在所述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则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 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优选的,所述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 下水流量包括:
将所述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校准值进行比较;
根据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校准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 流量,从而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整后的当前下水压力完 成振冲施工。
优选的,获取当前地层密实度包括:
获取振冲器的当前振冲电流;
根据预置的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对应关系,运算出与当前振冲电流相对 应的地层密实度;
将所运算出的地层密实度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 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在振冲造孔 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并通过振冲速度控制下水压力的供给 量,从而提高振冲施工的成功率,有利于强震下深厚覆盖层地层振冲施工的顺利 进行。
2、本发明方法,当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在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时,能根据不同 地层密实度精确控制下水压力的供给量,以便振冲器与合适下水压力共同作用, 顺利完成复杂地层的深孔振冲施工,从而解决了超强震下深厚覆盖层地层振冲施 工的难题。
3、本发明方法,可精准地完成碎石填料的测重与投放,操作简便,计量准确, 确保投放到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即为称重后的碎石填料,在保证碎石填料重量 符合要求的同时也可被业主直接监测,保证形成的振冲碎石桩在强震下的质量与 安全性。
4、本发明方法,可对碎石桩孔内振冲加密施工前后的料面高度进行快速、准 确地测量,可反映出加密施工形成的碎石桩的桩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准确地 反映碎石桩实际桩径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振冲碎石桩机的透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振冲碎石桩机孔口填料方法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填料装置进行孔口填料的示意图(碎石填料未投放 到碎石桩孔时);
图3b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填料装置进行孔口填料的示意图(碎石填料未投放 到碎石桩孔时);
图4是本发明振冲碎石桩机孔口填料方法的示意图(碎石填料投放到碎石桩 孔时);
图5是本发明盛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投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简图;
图8是本发明下水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获取当前地层密实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水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当前下水压力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 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将雷达检测装置安置在碎石桩孔的孔口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雷达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15是本发明将雷达检测装置安置在桅杆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振冲碎石桩机1000的透视图,由图可知,本发 明振冲碎石桩机1000包括吊装系统、伸缩导杆10、减震器12、振冲器13及自 动进给系统。
具体的,吊装系统包括振冲碎石桩机的主机、与主机连接的桅杆11、安装在 主机后端的主卷扬装置,桅杆11上安装可套装于伸缩导杆10外的水平安置的保 持结构14,通过主卷扬装置的钢丝绳及桅杆11吊装伸缩导杆10,以使伸缩导杆 在自重作用下竖直安置。自动进给系统安装于吊装系统主机的后部,可用作主机 的配重,包括气管卷扬装置、电缆卷扬装置和水管卷扬装置,这三个装置与主卷 扬装置被设置为同步进给。
伸缩导杆10轴向长度可调,可改变振冲器相对地面的下放或上提位置,其具 有由内向外依次套接的多层套管,连接段为顶层套管,工作段为底层套管,支撑 段包括一层或多层中间套管。其中,相邻两层套管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连 接在一起,即可使相邻两层套管轴向滑动顺利,又可防止相互之间发生扭转。工 作时,多层套管的数量与长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而确定。使用时,多层套管的长 度可伸长或缩短,采用本发明振冲碎石桩机可以对深度大于50米的地层进行振 冲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每相邻两层套管连接时的同轴度相同,即,多层套管长 度伸长后同轴,使得振冲施工过程中,各层套管与碎石桩孔横截面呈垂直状态。
本发明伸缩导杆10采用现有技术的伸缩导杆,其连接段用于与主卷扬装置的 钢丝绳连接,工作段用于与振冲器13间接连接,装配时,在导杆10下部的工作 段与振冲器13之间安置减震器12。
为了利用振冲碎石桩机对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地层施工的过程中,可快速、 高质量地进行振冲造孔及填料成桩,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强地震带超 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包括:
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以形成碎石桩孔;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分批次精准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通过所述振冲器对 逐一对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石桩 段;
利用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并保存每个碎石桩段 的桩径;
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 的最小桩径。
在振冲施工前,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如GPS定位系统或北斗定位系统等)定 位待振冲施工的孔位中心并保持,以便振冲碎石桩机上的振冲器可以对准待施工 孔位,并对孔位处地层进行振冲施工。下面,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S1、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以形成碎石桩孔;
为了可以快速地对地层进行振冲造孔施工,本发明将用于供应下水的管道穿 过伸缩导杆和振冲器后从振冲器的底端伸出,以便下水从振冲器底端喷出对地层 进行水冲预破坏,辅助振冲器进行振冲施工。
而在利用振冲器进行振冲造孔施工时,需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 水压力,并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 整后的当前下水压力完成振冲造孔施工。
下面,对利用振冲器进行振冲造孔施工时控制下水压力的过程进行描述(如 图10所示)。
S101,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
S102,将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S103,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 下水流量,从而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整后的当前下水压 力完成振冲施工。
其中,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S101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振冲器的 振冲速度,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振冲器的下放深度获得。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控制器向下放深度检测装置发送深度检测指令;下放深 度检测装置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深度检测指令,对振冲器的下放深度进行实时检 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器。
振冲器下放深度的计算起点为深度零点。其中,深度零点为预先设计好的碎 石桩孔的孔口位置,当振冲器底端(下水出口)与深度零点重合时,开始计算振 冲器的下放深度,深度零点以下的孔深即为振冲器的下放深度。
深度零点可以通过人为观察判断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自动判断方法,例如, 可在设计好的孔口零位处安装一检测元件,当振冲器底端到达设计好的孔口零位 时,检测元件向控制器发送到达深度零点信号,控制器在收到到达深度零点信号 后向下放深度检测装置发送深度检测指令,下放深度检测装置根据控制器发送的 深度检测指令,对振冲器的下放深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器。 检测元件可以采用接近传感器或现有技术可以感知物体位置的元件。
其中,下放深度检测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深度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此 外,振冲器的下放深度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任一检测深度的方法获取。
在得到振冲器的下放深度以后,通过计算单位时间的下放深度,从而得到振 冲器的振冲速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隔时间t获取一次振冲速度,则通过计算 时间t内的下放深度的单位时间下放深度,从而得到该时间段内的振冲速度。
如图8所示,下放深度检测装置将时间t内检测到的下放深度传输到远程终 端单元RTU,RTU通过无线传输信号至控制器1,控制器1计算单位时间的下 放深度,从而得到振冲器的振冲速度。
在获取到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之后,S103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 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包括: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小于所述振冲速度阈值的下限值或大于所述振冲速度阈 值的上限值,则发出报警并按照设定值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在所述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则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 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其中,振冲速度阈值的下限值为规定的最小振冲速度,振冲速度阈值的上限 值为规定的最大振冲速度。最小振冲速度和最大振冲速度可以根据工程实践,或 者结合设备参数设置,例如最小振冲速度设置0.6m/min,最大振冲速度设置 2.00m/min,则振冲速度阈值为{0.6,2.00}m/min。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小于振冲速度阈值的下限值,则发出报警并控制水泵按 照设置的最大下水流量供应下水;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大于振冲速度阈值的上限 值,则发出报警并控制水泵按照设置的最小下水流量供应下水。其中,最大下水 流量和最小下水流量可以根据工程实践,或者结合设备参数设置。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在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则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 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其中,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当前地层密实度,如图9所示,包括:
S201,获取振冲器的当前振冲电流;
S202,根据预置的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对应关系,运算出与当前振冲电 流相对应的地层密实度;
S203,将运算出的地层密实度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
如图8所示,振冲器13通过振冲器变频柜2连接控制器1,振冲器变频柜2 和控制器1采用无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有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遇到局部分布均匀的地层时,获取的振冲 电流瞬时值平稳,S201获取振冲器的当前振冲电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获取振 冲器的振冲电流瞬时值;将获取的振冲电流瞬时值确定为当前振冲电流。
该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控制器1从振冲器变频柜2获取振冲器13的振冲 电流信号,并将获取的振冲电流确定为当前振冲电流。或者,在振冲器变频柜2 连接振冲器13的振冲出线上安装电流检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启动振冲器 13时,电流检测传感器就会有振冲电流信号产生,振冲电流信号通过有线或无 线的方式实时传输到控制器1。控制器1将从电流检测传感器实时传输过来的振 冲电流确定为当前振冲电流。其中,电流检测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检 测电流的任意传感器。例如,电流互感器。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遇到局部分布不均匀的地层时,获取的 振冲电流瞬时值跳跃大,S201获取振冲器的当前振冲电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获取振冲器的多个振冲电流瞬时值;对获取的多个振冲电流瞬时值做平均处理, 得到平均振冲电流;将平均振冲电流确定为当前振冲电流。其中,获取相邻两个 所述振冲电流瞬时值的间隔时间相等。对获取的多个振冲电流瞬时值做平均处理 的方法如下:将连续获取的n(n≥2)个振冲电流瞬时值编成一个队列,并将队 列中的n个振冲电流瞬时值相加后取平均值;将每次新获取的一个振冲电流瞬时 值加入队尾,同时去掉队首的一个振冲电流瞬时值,形成一个新的队列,并将新 的队列中的n个振冲电流瞬时值相加后取平均值。
该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获取振冲电流瞬时值的方法参见前述的实施方式。 具体可以在控制器内部设置电流平均处理模块,控制器从振冲器变频柜2或电流 检测传感器获取振冲电流瞬时值,通过电流平均处理模块对队列中的n(n≥2) 个振冲电流瞬时值做平均处理,得到平均振冲电流;控制器将平均振冲电流确定 为当前振冲电流。
其中,S202根据预置的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对应关系,运算出与当前振 冲电流相对应的地层密实度;以及S203将运算出的地层密实度确定为当前地层 密实度。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控制器中预置有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对应关系。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 的对应关系通过试验获得,即在正式施工之前,在现场先做试验桩,控制器通过 试验桩获得的大量数据分析确定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地层密实度Dr(%)取值为0~1,通过现 场试验获取的大量数据分析确定出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成正比例关系,具体公 式为:Dr=k*I;其中,I(A)为振冲电流,Dr(%)为地层密实度,k为正比 系数。
控制器获得当前振冲电流后,通过其内预置的公式Dr=k*I运算出与当前振 冲电流相对应的地层密实度,并将运算出的地层密实度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 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取k=1/380。其中,I<Ie=380A(振冲器额定 电流)。当控制器1获取的当前振冲电流I=190A时,通过公式Dr=k*I运算出 地层密实度Dr(%)为0.5,将0.5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Dr=k*I只是示出了振冲电流与地层密实度的一种对应 关系,对于更复杂的地层,控制器还可以根据现场试验数据得到其他更复杂的对 应关系。
本实施例采用柱塞泵BW450供应下水,也可采用其他水泵供应下水,只要供 应的下水压力、下水流量满足需要即可。
由于柱塞泵供水具有脉动压力和瞬时流量波动较大的特点,因此:S101在振 冲施工过程中获取当前下水压力,如图11所示,包括:
S301,获取供应下水的多个瞬时下水压力;
S302,将所述多个瞬时下水压力做平均处理,得到平均下水压力;
S303,将所得到的平均下水压力确定为当前下水压力。
其中,S301获取供应下水的多个瞬时下水压力时,获取相邻两个瞬时下水压 力的间隔时间相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S302将多个瞬时下水压力做平均处理,得到 平均下水压力,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连续获取的n(n≥2)个瞬时下水压力形 成一个采样区间,并将采样区间内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相加后取算术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S302将多个瞬时下水压力做平均处理,得 到平均下水压力,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连续获取的n(n≥2)个瞬时下水压力 形成一个采样区间,并将采样区间内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求均方根。
其中,在前述的两个实施方式中,上一个采样区间内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与 下一个采样区间内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不重叠。例如,第一个采样区间包含第1、 2个瞬时下水压力,第二个采样区间包含第3、4个瞬时下水压力,以此类推。
上述两个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如图8所示,在水泵4的出水管路上安装 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和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分别用于实时检测水泵4供 应下水的瞬时下水压力和瞬时下水流量。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和供水流量检 测传感器4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检测水压和水流量的任意传感器。例如, 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可以采用压力变送器,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可以采用 电磁流量计。
在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内部增加压力信号平均电路,用于对供水压力检测 传感器41连续检测到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取平均值得到平均下水压力,控制器 1采集平均下水压力并将平均下水压力确定为当前下水压力。
此外,在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内部增加流量信号平均电路,用于对连续n 个瞬时下水流量取平均值得到平均下水流量,控制器1将采集到的平均下水流量 确定为当前下水流量。
如图8所示,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和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将平均下水 压力信号和平均下水流量信号传输到远程终端单元RTU,RTU通过无线传输信 号至控制器1。
也可以在控制器内部增加压力信号平均处理模块和流量信号平均处理模块, 控制器对从供水压力检测传感器41传送的n个瞬时下水压力做平均处理,以及 对从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传送的n个瞬时下水流量做平均处理,分别得到平 均下水压力和平均下水流量,并将平均下水压力确定为当前下水压力,将平均下 水流量确定为当前下水流量。
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在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则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获取 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包括:
将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校准值进行比较;
根据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校准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 流量,从而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整后的当前下水压力完 成振冲施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地层密实度校准值为地层密实度阈值。根据 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具体 包括:
S401,若当前地层密实度大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值,则控制水泵加大所 供应的下水流量;
S402,若当前地层密实度小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下限值,则控制水泵减小所 供应的下水流量;
S403,若当前地层密实度介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则控 制水泵保持所供应的下水流量。
当执行S401控制水泵加大所供应的下水流量时,提高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 值和下限值,形成新的地层密实度阈值。
当执行S402控制水泵减小所供应的下水流量时,降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下限 值和上限值,形成新的地层密实度阈值。
其中,控制水泵加大或减小所供应的下水流量时,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随 之增加或减小。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按照周期 性步进的方式增加或减小;具体的,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P=当前下水压力P ±n*下水压力步进值△P,n=1、2、3……。
地层密实度阈值按照步进的方式提高或降低;具体的,在后的地层密实度阈 值=在前的地层密实度阈值±阈值步进值(△Dr)。
需要说明的是,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以及地层密实度阈值增加或减小的方 式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式,不限于上述步进的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2所 示:
施工开始,
设置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阈值步进值△Dr,设置初始下水压力 P0、下水压力步进值△P、步进周期T;
在振冲施工过程中,每隔时间t获取一次当前地层密实度Dr,以及当前下水 压力P;
比较当前地层密实度Dr与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值Dr2时,则控制 水泵加大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加大所供应的下水压力;其中,水泵所供应的 下水压力按照周期性步进的方式增加,即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P=当前下水压 力P+n*△P,n=1、2、3……,每隔周期T,增加一个△P,直到收到保持或减 小下水压力的指令;
在控制水泵加大所供应的下水流量时,提高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值Dr2 和下限值Dr1,形成一个新的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并将新的地层密实度 阈值{Dr1,Dr2}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其中,新的地层密实 度阈值{Dr1,Dr2}=在前的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Dr;
在振冲施工过程中,每隔时间t获取一次当前地层密实度Dr,以及当前下水 压力P;
比较当前地层密实度Dr与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下限值Dr1时,则控制 水泵减小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减小所供应的下水压力;其中,水泵所供应的 下水压力按照周期性步进的方式减小,即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P=当前下水压 力P-n*△P,n=1、2、3……,每隔周期T,减小一个△P,直到收到保持或增 加下水压力的指令;
在控制水泵减小所供应的下水流量时,降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上限值Dr2和 下限值Dr1,形成一个新的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并将新的地层密实度阈 值{Dr1,Dr2}确定为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其中,新的地层密实度 阈值{Dr1,Dr2}=在前的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Dr;
在振冲施工过程中,每隔时间t获取一次当前地层密实度Dr,以及当前下水 压力P;
比较当前地层密实度Dr与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在当前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的范围内时, 则控制水泵保持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保持所供应的下水压力,直到收到减小 或增加下水压力的指令。
其中,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Dr1,Dr2}通过预置公式Dr=k*I和获取的当前 振冲电流I设定。具体的,获取初始振冲电流I后,代入公式Dr=k*I,运算出 初始地层密实度Dr,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的下限值Dr1=初始地层密实度Dr- △Dr,初始地层密实度上限值Dr2=初始地层密实度Dr+△Dr。需要说明的是, 初始地层密实度阈值的具体设定规则可以根据经验或现场数据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地层密实度校准值为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 度。根据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 下水流量,具体包括:
S501,若当前地层密实度大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且大于等于第一预定 值,则控制水泵加大所供应的下水流量;
S502,若当前地层密实度小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且大于等于第二预定 值,则控制水泵减少所供应的下水流量;
S503,若当前地层密实度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的差值在预定范围内,则 控制水泵保持所供应的下水流量。
其中,第一预定值和第二预定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下面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优选实施例设定第一预定值和第二预定值相同,均为△Dr。
施工开始;
设置第一预定值=第二预定值=△Dr,设置初始下水压力P0、下水压力步进 值△P、步进周期T;
在振冲施工过程中,每隔时间t获取一次当前地层密实度Dr,以及当前下水 压力P;
比较当前地层密实度Dr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Dr0;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Dr0,且大于等于第一 预定值△Dr时,则控制水泵加大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加大所供应的下水压 力;其中,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按照周期性步进的方式增加,即水泵所供应的 下水压力P=当前下水压力P+n*△P,n=1、2、3……,每隔周期T,增加一个 △P,直到收到保持或减小下水压力的指令;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Dr0,且小于等于第二 预定值△Dr时,则控制水泵减小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减小所供应的下水压 力;其中,水泵所供应的下水压力按照周期性步进的方式减小,即水泵所供应的 下水压力P=当前下水压力P-n*△P,n=1、2、3……,每隔周期T,减小一个 △P,直到收到保持或增加下水压力的指令;
当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Dr与在前获取的地层密实度Dr0的差值在预定范围 (△Dr)内时,则控制水泵保持所供应的下水流量,从而保持所供应的下水压力, 直到收到减小或增加下水压力的指令。
其中,当前地层密实度Dr通过预置公式Dr=k*I和获取的当前振冲电流I运 算得出。具体的,获取初始振冲电流I后,代入公式Dr=k*I,运算出当前地层 密实度Dr。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水泵4通过水泵变频柜5连接控制器1,水泵变频柜5 和控制器1采用无线连接,也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控制器1通过控制水泵变频柜 5改变输出频率来控制水泵4的转速,从而改变水泵4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当 水泵出水管路排出的下水流量增大时,下水压力也随之增大;当水泵出水管路排 出的下水流量减小时,下水压力也随之减小。
本实施例采用的振冲碎石桩机,伸缩导杆通过减震器连接振冲器,下水控制 过程如下:
1、振冲器13启动后,下放深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振冲器下放深度,供水压 力检测传感器41实时检测瞬时下水压力,供水流量检测传感器42实时检测瞬时 下水流量;
2、控制器1获取振冲速度、当前振冲电流、当前下水压力、当前下水流量;
3、控制器1将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 制水泵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小于振冲速度阈值的下限值, 则发出报警并控制水泵按照设置的最大下水流量供应下水;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 大于振冲速度阈值的上限值,则发出报警并控制水泵按照设置的最小下水流量供 应下水;若所获取的振冲速度在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则根据在振冲施工过程中 获取的当前地层密实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4、控制器1根据获取的当前振冲电流运算出当前地层密实度;并通过当前地 层密实度与地层密实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水泵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从而调 整当前下水压力。
本发明在振冲造孔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并通过振冲速度 控制下水压力的供给量,从而提高振冲施工的成功率,有利于深厚覆盖层地层振 冲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当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在振冲速度阈值范围内时,本发 明能根据不同地层密实度精确控制下水压力的供给量,以便振冲器与合适下水压 力共同作用,顺利完成复杂地层的深孔振冲施工,从而解决了深厚覆盖层地层振 冲施工的难题。此外,本发明对具有脉动压力的瞬时下水压力进行平均处理,得 到的平均下水压力更接近下水压力供给的真实值,从而实现对下水压力的精确控 制,利于振冲施工的顺利进行。
S2、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分批次精准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通过所述振冲 器对逐一对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 石桩段;利用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并保存每个碎石 桩段的桩径;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 保证桩径的最小桩径。
通过振冲器振冲施工形成碎石桩孔后,对碎石桩孔进行清孔等处理,需清孔 至孔口返出泥浆变稀,以保证振冲孔顺直通畅以利填料沉落,然后再将碎石填料 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通过振冲器逐一对分批次置入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 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石桩段,并利用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 的填料量,计算出每个碎石桩段的桩径,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 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的最小桩径。本发明通过N个碎石桩段在碎 石桩孔内由下至上形成连续均匀的振冲碎石桩,并且碎石桩的保证桩径符合预设 桩径要求。
其中,本发明的碎石桩保证桩径是指,在分段振冲加密碎石桩期间,当每个 碎石桩段与孔周围土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时,所有碎石桩段桩径中最小的碎石桩桩 径。
由于最小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通常位于土层的强约束区,因此若保证桩径符合 振冲施工要求,则所形成的整个碎石桩就符合振冲施工要求。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每个碎石桩段的桩径的计算:
在所述碎石填料置入碎石桩孔之前,通过电波测量未填料前碎石桩孔内料面 的初始料面高度;
在所述碎石桩段振冲加密完成后,通过电波测量所完成的碎石桩段的桩段料 面高度;
根据所完成的桩段料面高度和未填料前的初始料面高度,得到碎石桩段的高 度;
利用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的体积以及密实系数,得到碎石桩段体积,再根据 所述碎石桩段体积和碎石桩段高度,求出碎石桩段直径,即碎石桩段的桩径。
而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 径的最小桩径包括:
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进行两两逐一比较,丢弃较大的桩径,利用较小桩径 与剩余的桩径再进行两两比较,直至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的最小桩径。
下面,对本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在将碎石填料分批次置入碎石桩孔中,通过振冲器逐一对分批次置入碎石桩 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石桩段的过程中,在每进行一批次碎 石填料前,需通过雷达检测装置发射的电波检测一次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碎石桩孔 内的初始料面高度h1。
本发明通过雷达检测装置发射的电波检测在碎石桩孔内填料之前和填料之后 的料面高度,该雷达检测装置3000可采用如图13-图15所示的结构,包括固定 座31、安装在固定座31上的连接调控机构32、与连接调控机构32连接的雷达 主体33,其中,雷达主体33上的发射部件可通过连接调控机构32相对固定座 31进行前后移动、左右移动、俯仰移动,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发射部件相对固 定座的位置,使发射部件发射的电波方向可以垂直向下对准碎石桩孔。本发明雷 达检测装置30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相关结构,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为便于通过雷达检测装置对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碎石桩孔内的料面高度进行 检测,可将雷达检测装置直接安置在碎石桩孔的孔口处(如图13所示),即,将 固定座直接固定于碎石桩孔的孔口附近,使雷达的发射部件向下竖直对准碎石桩 孔;或者,也可将固定座与搭载雷达检测装置的云台固定连接,如可以将雷达检 测装置固定在与桅杆连接的保持结构14上(如图15所示)。
在将一批次碎石填料投放到碎石桩孔之前,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内的初始 料面高度h1包括:
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并通过发射 部件向桩孔内的料面发射电波;
通过雷达检测装置的接收部件接收发射部件向碎石桩孔内料面发射电波后 所产生的回波;
根据雷达检测装置发射电波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可确定碎石桩孔 内未投放碎石填料之前所形成的碎石桩段上表面距离碎石桩孔孔口的高度(该高 度为时间差与波速乘积的一半),从而根据碎石桩孔深度和确定的碎石桩段上表 面距离碎石桩孔孔口的高度之差,确定出碎石桩孔内未投放该批次碎石填料之前 的初始料面高度h1。相应的,当雷达检测装置安置于云台(如保持元件)上时, 检测原理与安装在孔口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安置于云台上的发射电 波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可确定碎石桩孔内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 段上表面距离云台的高度,即,碎石桩孔内上一次振冲加密施工后对应形成的部 分碎石桩体上表面距离碎石桩孔孔口的高度和孔口与云台之间的距离之和,然后 再利用碎石桩孔深度、孔口与云台的距离以及上述距离之和确定出碎石桩孔内未 投放碎石填料前的初始料面高度h1。
其中,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包括:
使发射部件相对雷达检测装置的固定座或搭载雷达检测装置的云台前后移 动和/或左右移动和/或俯仰移动,以便发射部件移动至朝下竖直对准碎石桩孔的 位置处。
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发射部件相对雷达检测装置的固定座进行相应 的前后、左右或俯仰移动,以使发射部件移动至碎石桩孔的孔口处且朝下竖直对 准碎石桩孔;或者,控制发射部件相对搭载雷达检测装置的云台(如保持元件) 进行相应的前后、左右或俯仰移动,使发射部件相对保持元件移动移动至朝下竖 直对准碎石桩孔的位置处。
在获得未投放碎石填料的碎石桩孔的初始料面高度之后,将碎石填料精准置 入碎石桩孔内,形成一段松散桩体,振冲器对松散桩体进行振冲加密,形成一段 碎石桩段,并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内形成该碎石桩段的桩段料面高度h2。
具体的,在每批次填料的过程中,利用装载机一次或多次向碎石桩孔内置入 碎石填料以形成一个碎石桩段,而在利用装载机进行一次填料时,精准地一次性 完成碎石填料的称重与投放,即,对碎石填料称重后直接投放到碎石桩孔内,从 而完成碎石填料的精准投放,以便振冲形成的碎石桩的碎石填料重量符合设计要 求。
每次将碎石填料精准地投放到碎石桩孔内以在碎石桩孔内形成一段松散桩体 包括:
将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安置于碎石桩孔的孔口处,并使填料装置的投料 口对准孔口;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获得并保存碎石填 料的重量;
将获得重量的碎石填料直接经由对准孔口的填料装置投料口投放到碎石桩孔内。
本发明实现上述精准填料(即一次完成碎石填料的称重与投放)的过程是通 过填料装置实现,如图3a-图4所示,该填料装置2000包括:支撑架20,可移 动至碎石桩孔的孔口处;安装在支撑架20上部的盛料筒23,用于盛放待投放到 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安装在支撑架20上且位于盛料筒23下部的投料斗21, 用于盛接经盛料筒23称重后的碎石填料并将碎石填料投放到碎石桩孔内。
支撑架20为框架结构,其上部用于固定支撑盛料筒,下部用于固定支撑投料 斗,中部用于固定控制活门打开或关闭的活门开关组件22。优选的,支撑架底 部设置可使其移动的多个滚轮,且滚轮可以锁止,使得支撑架20可根据需要移 动并锁定在所需位置,如碎石桩孔的孔口处。
其中,如图3a-图5所示,本发明盛料筒23为圆筒,盛料筒上、下开口,在 盛料筒底部设置有与盛料筒一侧转动连接的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料活门231(组装 时,可根据需要在盛料筒一侧设置连接座,放料活门转动安置在连接座上,当然, 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其它部件),该放料活门关闭时可将盛料筒下部开口封闭,以 防止投放在盛料筒内的碎石填料掉落。称重元件设置于放料活门上(图中未示出 称重元件),优选的,本发明放料活门可采用包括上下两层的夹层结构,称重元 件安置在放料活门的夹层内,且称重元件可采用重量传感器或其它可检测重量的 元件。称重元件每测量一次碎石填料的重量后可进行重量保存,并可将同一批次 每次测量的重量进行累加,以得到投放到同一碎石桩孔内同一批次的碎石填料总 重量(即所述碎石填料量)。
为便于准确测量经装载机投放到盛料筒内的碎石填料的重量,本发明盛料筒 采用由上至下内径不变的圆筒。而放料活门231的底部与活门开关组件22连接, 以便在活门开关组件动作时,可改变放料活门的打开角度。其中,活门开关组件 可采用液压组件,组装时,将液压组件的液压缸安装在支撑架上(如中部),将 液压组件的活塞伸出端与放料活门底部连接,通过活塞的伸缩运动带动放料活门 相对盛料筒打开或关闭。此外,活门开关组件也可采用气压组件,或者电动组件 等,该活门开关组件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得到的结构。
其中,本发明的投料斗可以采用上宽、下窄的弧形投料斗,如图6所示,可 为圆锥台的二分之一或小于圆锥台的二分之一形,设计时,可使投料斗上部开口 半径大于盛料筒半径,甚至可与盛料筒直径相当,以便盛料筒内掉落的经称重后 的碎石填料完全进入投料斗。投料斗底部开口形成投料口,投料口的半径小于上 部开口的半径,设计时,合理设计投料斗内壁由上至下的倾斜角度,以便碎石填 料从投料斗上部开口掉入后可顺利滑向下部的投料口。此外,需合理设计盛料筒 与投料斗之间的距离以及放料活门的尺寸与打开角度,其中,当盛料筒底部的放 料活门打开后,满足使放料活门底端可部分搭接在投料斗的内壁上时的各数据为 较佳。
或者,本发明的投料斗还可以采用上宽、下窄的锥台形投料斗(图中未示出), 上、下开口。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从盛料筒内掉落到投料斗内的碎石填料在投料斗内堆积 以致不能快速进入到碎石桩孔内,本发明投料斗还可采用振动式投料斗(图中未 示出),如,将投料斗与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投料斗以一定频率振 动而使投料斗内的碎石填料朝投料口方向移动。
设计时,可使投料斗投斗口略伸出于支撑架底部平台,在进行孔口填料时, 投料斗的投料口可抵住孔口或探入到孔口内(如图3a所示);或者,也可使投料 斗投斗口与支撑架底部平台平齐,在进行孔口填料时,投料斗的投料口位于孔口 正上方(如图3b所示)。
进一步的,本发明填料装置还可包括与称重元件无线连接的显示元件24, 该显示元件设置在地面上,如可安装在填料装置的支撑架上(如图3a所示),也 可以设置在控制室内,以便操作人员或业主可直接查看每次、每批次投放到碎石 桩孔内的碎石填料重量以及投放到同一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总重量,实现精准 投料的实时观测。
本发明用于对填料装置填料重量进行处理的控制部分包括:对称重元件的输 出进行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处理器输出的数据的存储器以及显示处理器输出的数 据的显示元件。
采用本发明填料装置时,每次在装载机将碎石填料投放到盛料筒内之前,应 使放料活门处于关闭状态,装载机将碎石填料投放到盛料筒内后,先通过放料活 门上的称重元件对盛料筒内碎石填料进行称重处理,然后保存所称重量以便对重 量进行累加,并可同步在显示元件上显示,之后,控制活门开关组件将放料活门 打开,使盛料筒内的碎石填料完全掉落到投料斗内并经投料斗的投料口投放到碎 石桩孔内(如图4所示),以便利用振冲器对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处理形成一 个碎石桩段。
下面,对每次采用本发明填料装置精准投料的过程进行描述。
1、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即,在放料活门 处于关闭的状态下,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投放于具有称重元件的盛料筒内;
2、利用称重元件对盛料筒内所盛装的碎石填料重量进行称量,并保存称量后 所得重量,进一步的,还可对所称重量进行累加,并在显示元件上显示;
3、获得碎石填料的重量并保存后,控制盛料筒底部的放料活门打开,使盛料 筒内的碎石填料因重力原因掉落到位于盛料筒下方的投料斗内;
4、利用碎石填料自重和投料斗的弧形内壁,使下落到投料斗内的碎石填料经 由投料斗的投料口自由滑落到碎石桩孔内。
本发明在对碎石桩孔进行每次填料的过程中,均精准地实现碎石填料的投放, 从而可以得到投向碎石桩孔内碎石填料的真实投放重量,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碎 石填料投放重量与所称重量不一致导致桩体质量无法保证,不能供操作人员尤其 是业主实时观测并取信的问题,从而在利用振冲器对重量达到要求的碎石填料进 行振冲形成振冲碎石桩的过程中,可确保形成重量符合要求且连续、密实的振冲 碎石桩。
通过装载机将一批次碎石填料(分一次或多次)投放到碎石桩孔内,并在碎 石桩孔内形成一段松散桩体后,通过振冲器对松散桩体进行振冲加密,形成一个 碎石桩段,然后,再次通过雷达检测装置的电波检测碎石桩段的桩段料面高度 h2。
通过雷达检测装置的电波检测碎石桩段的桩段料面高度h2时,采用检测初始 料面相同的方式。即,当雷达检测装置安置于碎石桩孔孔口时,根据雷达检测装 置发射电波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确定出碎石桩段上表面距离碎石桩孔 孔口的高度;再根据碎石桩孔深度和碎石桩段上表面距离碎石桩孔孔口的高度, 确定出碎石桩孔内碎石桩段上表面距桩底的高度,即,碎石桩段料面高度h2。而 当雷达检测装置安置于云台(如保持元件)上时,通过安置于云台上的发射电波 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可确定碎石桩孔内碎石桩段上表面距离云台的高 度,即,碎石桩孔内形成碎石桩段后对应形成的碎石桩段上表面距离碎石桩孔孔 口的高度和孔口与云台之间的距离之和,然后再利用碎石桩孔深度、孔口与云台 的距离以及上述距离之和确定出碎石桩段料面高度h2。
根据所完成的桩段料面高度和未填料之前的初始料面高度后,可计算出碎石 桩段的高度,然后,利用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的体积以及密实系数,得到碎石桩 段体积,再根据所述碎石桩段体积和碎石桩段高度,求出碎石桩段直径,即碎石 桩段的桩径。
具体地说,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的体积可以通过碎石填料量以及碎石桩孔直 径(等于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形成的松散柱体的直径)计算得到;密实系数可以 通过试验获得,比如将碎石填料放入一个试验容器中,用振冲器对其进行振冲形 成碎石桩,再根据振冲前的碎石填料的体积与振冲形成碎石桩体积,得到密实系 数。
其中,同一批次投放到碎石桩孔内碎石填料的碎石填料量可通过上述对碎石 填料进行精准投放累加后获得。
而通过振冲器逐一对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 后,采用上述相同方式,可根据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 出每个碎石桩段的桩径,然后,将所有计算得到的碎石桩段的桩径进行两两逐一 比较,丢弃较大的桩径,利用较小桩径与剩余的桩径再进行两两比较,直至得到 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的最小桩径。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依赖于碎石填料体积和密实系数计算的平均桩径不 能准确地反映碎石桩实际桩径的技术问题。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 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 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包括:
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以形成碎石桩孔;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分批次精准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通过所述振冲器对逐一对分批次置入所述碎石桩孔中的碎石填料进行振冲加密,形成N个碎石桩段;
利用每批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并保存每个碎石桩段的桩径;
通过将所有计算的碎石桩段的桩径逐一进行比较,得到作为碎石桩保证桩径的最小桩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精准置入碎石桩孔内包括:
将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安置于碎石桩孔的孔口处,并使填料装置的投料口对准孔口;
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获得并保存碎石填料的重量;
将获得重量的碎石填料直接经由对准孔口的填料装置投料口投放到碎石桩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通过装载机将碎石填料置入具有称重元件的填料装置内包括将碎石填料投放于具有称重元件的盛料筒内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将获得重量的碎石填料直接经由对准孔口的填料装置投料口投放到碎石桩孔内包括:
获得碎石填料的重量后,控制盛料筒底部的放料活门打开,以便盛料筒内部的碎石填料下落到位于盛料筒下部的投料斗内;
利用碎石填料自重和投料斗的弧形内壁,使下落到投料斗内的碎石填料经由投料斗的投料口自由滑落到碎石桩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利用每次置入碎石桩孔内的碎石填料的填料量,计算每个碎石桩段的桩径包括:
在所述碎石填料置入碎石桩孔之前,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未填料前的初始料面高度;
在所述碎石桩段振冲加密完成后,通过电波检测所完成的碎石桩段的桩段料面高度;
根据所述桩段料面高度和初始料面高度,得到碎石桩段高度;
利用碎石桩孔中碎石填料的体积以及密实系数,得到碎石桩段体积,再根据所述碎石桩段体积和碎石桩段高度,求出碎石桩段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通过电波检测碎石桩孔的初始料面高度包括:
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并通过发射部件向桩孔内的料面发射电波;
通过雷达检测装置的接收部件接收发射部件向料面发射电波的回波,并根据发射电波与接收回波之间的传播时间差确定碎石桩孔内的初始料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将雷达检测装置的发射部件对准未投放碎石填料前的碎石桩孔包括:
使发射部件相对雷达检测装置的固定座或搭载雷达检测装置的云台前后移动和/或左右移动和/或俯仰移动,以便发射部件移动至朝下竖直对准碎石桩孔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通过振冲器和下水对地层进行快速振冲造孔施工时,需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并根据振冲速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并根据振冲速度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包括:
在振冲造孔施工过程中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以及当前下水压力;
将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进行比较;
根据所获取的振冲速度与振冲速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供应下水的下水流量,从而调整当前下水压力,以便利用振冲器振冲和调整后的当前下水压力完成振冲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振冲器的振冲速度包括:获取单位时间内振冲器的下放深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55829.0A CN116791574A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55829.0A CN116791574A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91574A true CN116791574A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803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55829.0A Pending CN116791574A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91574A (zh) |
-
2022
- 2022-03-15 CN CN202210255829.0A patent/CN11679157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46005B2 (ja) | 水底マウンドの締固め工法及び締固め装置 | |
CN108951725A (zh)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搅拌桩施工质量自适应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1929334B (zh) | 海上石油管、桩锤入法贯入度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 |
US8880298B2 (en) | Control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flow of air in a high capacity column delivery device | |
CN116791574A (zh)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填料成桩的方法 | |
CN116791682A (zh)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施工的料面测量方法 | |
KR100651697B1 (ko) | 수중 사석다짐 및 고르기 시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16791566A (zh)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机施工的孔口填料方法 | |
CN115704220A (zh) | 振冲碎石桩机振冲成桩的方法 | |
CN111928747A (zh) | 爆破挤淤定型化装药装置及处理水下淤泥施工方法 | |
CN116791581A (zh) | 超强地震带超深覆盖层下形成振冲碎石桩的方法 | |
CN116791580A (zh) | 形成有效桩径的振冲碎石桩机施工方法 | |
CN117661542A (zh) | 振冲碎石桩形成方法 | |
CN116791563A (zh) | 超强地震带下形成有效桩径振冲碎石桩的方法 | |
CN208501760U (zh)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搅拌桩施工质量自适应监控系统 | |
CN208763077U (zh) | 一种灌注混凝土液面位置监测仪 | |
CN201526057U (zh) | 海上石油管、桩锤入法贯入度监控装置 | |
JP7186135B2 (ja) | 砂杭造成工法の砂材料供給方法 | |
JPH05280051A (ja) | 場所打ち式基礎工事等における固化材充填方法 | |
CN115305899A (zh) | 用于海上的底部出料振冲碎石桩自动化成桩方法与系统 | |
CN117661546A (zh) | 一种获取地下碎石桩形状的方法 | |
CA2766447C (en) | A method for high capacity stone delivery with concentric flow and enhanced nosecone for soil improvement | |
CA2766769C (en) | An apparatus for high capacity stone delivery with concentric flow and enhanced nosecone for soil improvement | |
CN116791576A (zh) | 一种可确保碎石桩有效桩径的振冲加密方法 | |
CN116791562A (zh) | 一种可实现碎石桩有效桩径的振冲加密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