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5595A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65595A CN116565595A CN202210101767.8A CN202210101767A CN116565595A CN 116565595 A CN116565595 A CN 116565595A CN 202210101767 A CN202210101767 A CN 202210101767A CN 116565595 A CN116565595 A CN 1165655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terminal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erminals
- conductive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该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和该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以及一收容腔;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上下两侧,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多根导线,分别连接到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一第二绝缘壳体,其插设到该收容腔内;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上,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脚;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用于与该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本发明有利于节约空间并方便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节约空间并方便装配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114065U公开了一种设于转接卡上的连接器,包括:转接卡,其中部设置有容置槽;连接器主体,固定在转接卡的容置槽内,连接器主体内安装若干连接器端子;PCB板,与连接器端子前端接触连接,接触连接点为第一接触点;线缆,与连接器端子尾端接触连接,接触连接点为第二接触点;所述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分别位于转接卡的两侧。
这种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上的所有端子都是通过线缆连接到其他电子设备,转接卡只起到一个固定连接器的作用,所占用的空间较大;然而这种连接器中的一部分用于连接电源或低速的控制信号的连接器端子需要进一步连接到一电路板,而另一部分用于连接高速信号的连接器端子则需要通过线缆来进行信号传输。由于这种连接器的线缆较多且需要额外引入电路板,因此装配及整理线缆的工作较为复杂。有鉴于此,该连接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有利于节约空间并方便装配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固定到一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横向一侧的一收容腔;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上下两侧,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多根导线,分别连接到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一第二绝缘壳体,其插设到该第一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上,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脚;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用于与该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及固定在该电路板上的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该电路板的上侧设有一开口,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和位于该开口的一侧的多个电性接点;该电连接器固定在该开口内,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分别对应地与该多个电性接点接合在一起,从而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可以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多个电子元件建立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以及位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接线部之间的一第一连接部;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上下两侧;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一第一屏蔽板,其位于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之间;该第一屏蔽板呈波浪形且沿着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该第一屏蔽板具有上下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波峰部和多个第一波谷部,其中该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屏蔽板接触在一起;多根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到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电连接到不同的部件,其中,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分别与该多根导线电连接,用导线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可以保证高频信号的完整性和降低串扰,提升高频信号传输质量,而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用于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该电路板实现低速信号或电源的传输,充分利用该电路板所占用的空间实现低速信号或电源等相关电气功能,有利于节约空间。同时,这些第二导电端子无需连接导线,减少了该电连接器中的导线数量,方便该电连接器与该电路板的装配。另外,该第二绝缘壳体从前往后插接在该第一绝缘壳体中,通过插入该第二绝缘壳体可以方便地将该第二绝缘壳体上的第二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装配上也极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和图8是图1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7中的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第一绝缘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中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9中的第二绝缘壳体和第二导电端子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的电连接器组合在装配时的一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连接器组合;
1、电连接器;
11、第一绝缘壳体;111、主体;1111、第一对接腔;1112、第一端子腔;1113、安装腔;1114、收容腔;1115、滑槽;1116、凸条;112、安装座;1121、安装孔;1122、定位凸柱;
12、第一导电端子;121、第一接触部;122、接线部;1221、缺口;123、第一连接部;12a、接地端子;12b、信号端子;
13、第一端子模组;131、第一屏蔽板;1311、第一波峰部;1312、第一波谷部;132、第一固定座;1321、第一安装突起;1322、第一卡突;1323、第一卡槽;
14、第二端子模组;141、第二屏蔽板;1411、第二波峰部;1412、第二波谷部;142、第二固定座;1421、第二安装突起;1422、第二卡突;1423、第二卡槽;
15、导线;151、焊接部;152、引出部;153、线缆外皮;
16、保护壳体;
17、第二绝缘壳体;171、第二对接腔;172、第二端子腔;173、滑动突部;174、狭槽;
18、第二导电端子;181、第二接触部;182、接脚;1821、变形孔;1822、弹性变形臂;183、第二连接部;
2、电路板;21、电子元件;22、电性接点;23、开口;24、固定孔;25、定位孔;
3、紧固件;31、螺钉;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发明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阅图1至图8,本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电路板2及固定在该电路板2上的一电连接器1。该电路板2向该电连接器1提供一转接功能,同时该电路板2还具有电气功能并与该电连接器1形成电连接。
主要参阅图7和图8,该电路板2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21和多个电性接点22。该电路板2上形成有导电线路,该多个电子元件21与该多个电性接点22通过该电路板2上的导电线路建立电连接。该多个电子元件21例如包括电源连接器、芯片、微动开关等。这些电性接点22用于与该电连接器1连接,以使该电连接器1可以通过该电路板2与这些电子元件21对应建立电连接。
该电路板2呈竖直放置,其上侧设有供该电连接器1安装的一开口23。该电路板2在该开口23的横向两侧还分别设有一固定孔24,以用于收容紧固件3从而将该电连接器1与该电路板2固定在一起。其中,该紧固件3例如可以是螺钉31和相配合的螺母32。该电路板2在与每一固定孔24相邻的位置各设有一定位孔25,以方便该电连接器1安装时的定位。
该多个电子元件21分散布置在该电路板2的位于该开口23的横向两侧。该多个电性接点22集中位于该开口23的横向一侧,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电性接点22沿上下方向排布为四排,每一排的多个电性接点22沿横向间隔布置;可以理解的是,这些电性接点22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较佳地该电性接点22为金属化通孔,该电性接点22贯通该电路板2的两个表面。在未示出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性接点22也可以为焊盘、焊孔等结构形式。
参阅图3至图9,本较佳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11、装设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内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分别连接到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后方的多根导线15,插设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内的一第二绝缘壳体17以及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17内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本实施例的该电连接器1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壳体11后方的一保护壳体16。
主要参阅图9和图10,该第一绝缘壳体11包括一主体111和分别从该主体111的横向两侧伸出的两个安装座112。该安装座112上设有一安装孔1121,从而能够与该电路板2上的固定孔24对应相通,并通过该紧固件3固定。该安装座112的后端设有向后突伸出的两定位凸柱1122,该两个定位凸柱1122可以对应伸入该电路板2的定位孔25中。该第一绝缘壳体11可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成型。
该主体111大致呈沿横向延伸的矩形长条状结构。该主体111的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1111以及分别位于该第一对接腔1111的上下两侧的多个第一端子腔1112。该第一对接腔1111沿横向从该主体111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但与另一侧缘具有一间隔。位于该第一对接腔1111上侧的多个第一端子腔1112沿横向并排布置,位于该第一对接腔1111下侧的多个第一端子腔1112同样沿横向并列布置。每一个第一端子腔1112朝向该第一对接腔1111的一侧与该第一对接腔1111相通。
该主体111的后端设有一安装腔1113,该安装腔1113与该第一对接腔1111和这些第一端子腔1112相通。
该主体111在该第一对接腔1111的横向的一侧还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1114,该收容腔1114即位于该第一对接腔1111与该主体111的另一侧缘之间。该收容腔1114的一侧壁凹设有一滑槽1115,而相对的另一侧壁向内突设有一凸条1116,该滑槽1115和该凸条1116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参阅图3和图9,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分为上下两排,每一排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沿横向间隔排布。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2分别伸入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第一端子腔1112中,相应地,这些第一导电端子12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1111的上下两侧。本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一排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中均包括用于接地的多个接地端子12a和用于传输高速差分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12b,其中至少有四个该第一导电端子12排列为接地端子12a-信号端子12b-信号端子12b-接地端子12a的方式,即沿横向相邻的四个第一导电端子中12中,两个信号端子12b相邻布置位于中部,而另两个接地端子12a则分列在该两个信号端子12b的两侧;该相邻布置的两个信号端子12b组成一对差分信号对。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121、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122,以及连接在该第一接触部121和该接线部122之间的一第一连接部123。该第一导电端子12整体可由金属片材弯折形成。
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接线部122和该第一连接部123均呈前后延伸的平坦片状,该第一接触部121从该第一连接部123向前呈U型弯折延伸出。该第一接触部121的两端伸入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第一端子腔1112,其中部向内突伸到该第一对接腔1111内。该接线部122向后伸出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后端。
本较佳实施例中,上排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与一第一屏蔽板131结合到第一端子模组13上。该第一端子模组13较佳通过插入成型工艺形成。
具体地,该第一端子模组13具有一第一固定座132,该第一固定座132将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和该第一屏蔽板131结合为一体。该第一固定座132将该第一屏蔽板131以及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连接部123完全包裹于其内,而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暴露于该第一固定座132的表面,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1向前穿出该第一固定座132。
参阅图11,该第一固定座132的顶部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两个第一安装突起1321,该第一安装突起1321的截面呈T字形。
该第一固定座13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突1322和多个第一卡槽1323,其中该第一卡突1322和该第一卡槽1323沿横向交替布置,即:相邻两个第一卡突1322之间的间隔形成一第一卡槽1323。该第一卡突1322的截面呈倒T字形,而该第一卡槽1323的截面则相应形成T字形。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座132由横向拼接的两部分组合而成。在其他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座132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
仍然参阅图11,该第一屏蔽板131呈波浪形且沿着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排列方向延伸,也即横向延伸。该第一屏蔽板131具有上下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波峰部1311和多个第一波谷部1312,每一第一波峰部1311和相邻的两个第一波谷部1312圆滑过渡相接。该第一屏蔽板131可通过金属板弯折形成。
结合图6,该第一屏蔽板131设置在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也即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的下方。该第一屏蔽板131与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接地端子12a接触在一起,而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信号端子12b则均没有与该第一屏蔽板131接触。
具体地,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连接部123是沿着同一水平高度排列为一行,该第一屏蔽板131的各个第一波峰部1311分别与上排的接地端子12a的第一连接部123接触在一起,并与上排的信号端子12b沿横向及竖向均具有间隔。各个第一波峰部1311的延伸长度可以依据所需要接触的该接地端子12a的数量而设定,例如,当只需要接触一个接地端子12a时,即该接地端子12a的两侧均为信号端子12b时,与该接地端子12a对应接触的一第一波峰部1311的延伸长度相应设置为较短,而当需要接触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12a时,则对应接触这两个接地端子12a的该第一波峰部1311具有相对较长的延伸长度。
该第一屏蔽板131的各个第一波谷部1312与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信号端子沿上下方向具有一间隔,各个第一波谷部1312的延伸长度设置为允许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信号端子12b从中穿过。
该第一屏蔽板131的第一波峰部1311和第一波谷部1312的具体布置依据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接地端子12a与信号端子12b的排布方式而设定。如图6中所标示的按照接地端子12a-信号端子12b-信号端子12b-接地端子12a的方式所排列的四个该第一导电端子12,位于两侧的接地端子12a分别与两相邻的该第一波峰部1311接触在一起,而位于中部的两信号端子12b与位于该两相邻的该第一波峰部1311之间的一第一波谷部1312沿上下方向具有一间隔。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板131沿横向分为两部分,相应地分别由该第一固定座132的两部分包裹。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板131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
通过设置在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该第一屏蔽板131,可以降低上下排之间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信号串扰,从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该第一屏蔽板131呈波浪形设置,并通过该第一波峰部1311与该接地端子12a之间的接触实现接地,将传输不同差分信号的多个成对的信号端子12b分隔开,还降低了上排的不同差分信号对的信号端子12b之间的串扰,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参阅图3、图6、图9和图11,本较佳实施例中,下排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与一第二屏蔽板141结合到一第二端子模组14上。
该第二端子模组14具有包裹该第二屏蔽板141和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连接部123的一第二固定座142。该第二端子模组14同样采用插入成型工艺形成。
该第二屏蔽板141的结构与该第一屏蔽板131的结构大致相同,该第二屏蔽板141呈波浪形并沿横向延伸,该第二屏蔽板141具有上下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二波峰部1411和多个第二波谷部1412。
该第二屏蔽板141位于下排的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上方,其中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连接部123是沿着同一水平高度排列为一行,该第二屏蔽板141的各个第二波谷部1412与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接地端子12a接触在一起,而各个第二波峰部1411则与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隔且允许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中的信号端子12b从中穿过。
该第二屏蔽板141除了可以降低上下排之间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信号串扰外,还降低了下排的不同差分信号对的信号端子12b之间的信号串扰,同样起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的作用。
本较佳实施例中的该第一屏蔽板131和该第二屏蔽板141对上排和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均具有很好的降低信号串扰的效果。在其他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仅保留其中一屏蔽板,另外,屏蔽板的形状也可以视需求设计为其他形状。
该第二固定座142的底部设有向下突伸出的两个第二安装突起1421,该第二安装突起1421的截面呈倒T字形。
该第二固定座14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突1422和多个第二卡槽1423,其中该第二卡突1422和该第二卡槽1423沿横向交替布置。
该第二固定座142的第二卡突1422与该第一固定座132的第一卡槽1323相互配合,该第二卡槽1423则相应与该第一固定座132的第一卡突1322相互配合,从而该第一固定座132和该第二固定座142可以结合在一起,即使得该第一端子模组13和该第二端子模组14结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方便地将该第一端子模组13和该第二端子模组14一同装设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内,以使得各个第一导电端子12对应伸入到各个第一端子腔1112中,并可以牢固地保持各个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第一固定座132和该第二固定座142插接在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安装腔1113中,该第一固定座132的第一安装突起1321和该第二固定座142的第二安装突起1421分别与该第一绝缘壳体11卡接固定。
参阅图3、图11和图12,该多根导线15分别电性连接到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靠近后端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1221,该缺口1221大致呈半圆弧状,其深度大致为端子厚度的一半。通过设置该缺口1221,可以改善该第一导电端子12在超高频信号传输中发生的残段效应(Stub effect),减少信号反射产生的共振以及增加阻抗,从而提升高频传输特性。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缺口1221可以减少为只有一个,另外该缺口还可以改为设置在该接线部122的后端缘的适当位置处。该导线15较佳焊接到该缺口1221的前方,此外还可以用压接、卡接等方式将该导线15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2连接在一起。
每一导线15包括与该接线部122焊接在一起的一焊接部151以及从该焊接部151弯折延伸并向下伸出的一引出部152。该焊接部15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2直接焊接在一起,而该引出部152则朝下方引出,从而可以减小该电连接器1在前后方向上所占据的空间,方便布置。
该多根导线15可以分为多组差分信号线缆,每组的多根导线15的引出部152可分别由多个线缆外皮153包裹在一起。
较佳地,该电连接器1还设有一保护壳体16,该保护壳体16包覆住该多根导线15的焊接部151以及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而该导线15的引出部152从该保护壳体16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该保护壳体16可以在该多根导线15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2焊接之后再注塑成型,保证该多根导线15与该第一导电端子12电性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信号传输稳定性。
参阅图9和图13,该第二绝缘壳体17大致呈矩形块状,其与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收容腔1114相适配,从而能够插设固定到该收容腔1114内。
该第二绝缘壳体17的一侧向外突出一滑动突部173,另一侧设有一狭槽174。该滑动突部173和该狭槽174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该滑动突部173可以适配收容于该收容腔1114一侧的滑槽1115中,而该狭槽174则可以适配供该收容腔1114另一侧的凸条1116伸入。从而该第二绝缘壳体17可以方便且准确地插入到该收容腔1114中,并与该第一绝缘壳体11固定。
该第二绝缘壳体17的前端中部设有一第二对接腔171,该第二对接腔171的一侧与该狭槽174相连通。
该第二绝缘壳体17在该第二对接腔17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端子腔172。这些第二端子腔172前后贯通。
仍然参阅图9和图13,每一第二导电端子18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181、向后伸出的一接脚182以及连接在该第二接触部181和该接脚182之间的一第二连接部183。该第二导电端子18可由片状基材弯折冲压形成,其中该第二接触部181与第一接触部121具有完全相同的外形结构。结合图3,其中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1位于该电路板2的开口23的前侧,而该多根导线15位于该开口23的后侧;该第二导电端子18的第二接触部181也位于该开口23的前侧。一对接电路板(如PCIE电路板,图未示)可对应插入该第一对接腔171及该第二对接腔172内,并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1及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第二接触部181对应建立电性连接。
该第二连接部183呈前后延伸的片状。该接脚182从该第二连接部183的后端向上或向下偏折之后再向后水平延伸。
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分为上下两排布置,并分别插接到该第二绝缘壳体17的多个第二端子腔172中,从而分别设置在该第二对接腔171的上下两侧。各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第二接触部181暴露于该第二对接腔171中,而各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向后伸出该第一绝缘壳体11以及该第二绝缘壳体17。
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具有不同的结构,相比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用于连接该导线5,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用于连接到该电路板2的电性接点2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排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分为上下两排布置,即所有的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排列为四排。该接脚182的排布方式与该电路板2的电性接点22的排布方式相适配,每一接脚182可以对应地与一电性接点22接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该接脚182的排布方式与该电性接点22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结构进行适配性调整。
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接脚182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变形孔1821,从而该接脚182具有能够朝向该变形孔1821相对弹性靠拢的两弹性变形臂1822,该两弹性变形臂1822的后端连结在一起。该变形孔1821较佳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该变形孔1821呈中部大而前后两端小的结构。该接脚182可以从前往后贯穿插接于呈金属化通孔的该电性接点22中,利用该两弹性变形臂1822的弹性与该电性接点22弹性抵接并建立电连接。
基于上述对该电连接器1和该电路板2的描述,该电连接器组合100的装配过程大致如下,将该第一端子模组13和第二端子模组14一并从后方插入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中,将该多根导线15分别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焊接在一起,注塑形成该保护壳体16。接着将包含有该第一绝缘壳体11、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及该多根导线15的整体结构从上而下地装入到该电路板2的开口23,通过紧固件3将该第一绝缘壳体11和该电路板2锁固,此时的状态如图14所示,该第一绝缘壳体11位于该电路板2的前侧,该多根导线15穿过该开口23且位于该电路板2的后侧,然后将固定有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该第二绝缘壳体17从前向后插接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收容腔1114中,该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即可相应插入到该电路板2的电性接点22达成电连接。
从上述装配过程可以看出,由于该电路板2的上侧设有该开口23,该第一绝缘壳体11连同该多根导线15可以先从上而下装入该电路板2的开口23内,装配过程无需穿线,便于这些导线15的整理;而在第一绝缘壳体11固定于该电路板2上之后,再将该第二绝缘壳体17插入到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收容腔1114,即可使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17的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与该电路板2建立电连接,装配过程方便快捷。
基于上述对本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的结构介绍可知,一方面,该电连接器1中,该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与该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电连接到不同的部件,其中,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线部122分别与该多根导线15电连接以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将第一导电端子12直接连接到导线15有利于保证高频信号的完整性和减少串扰,提升高频信号传输质量,而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接脚182用于与该电路板2上的电子元件21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利用该电路板2实现低速信号或电源的传输,充分利用该电路板2所占用的空间实现低速信号或电源等相关电气功能,有利于节约空间。同时,这些第二导电端子18不需要如背景技术那样连接导线及额外的一电路板,减少了该电连接器1中的导线数量,方便该电连接器1与该电路板2的装配。另外,该第二绝缘壳体17从前往后插接在该第一绝缘壳体11中,从而第一绝缘壳体11还能够保证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8的位置的稳定,从而提高该第二导电端子18与该电路板2电连接的可靠性。通过插入该第二绝缘壳体17可以方便地将该第二绝缘壳体17上的第二导电端子18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在一起,装配上也极为简便。
另一方面,本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中,通过设置在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该第一屏蔽板131和/或该第二屏蔽板141,可以减少上下排之间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的信号串扰,从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该第一屏蔽板131和该第二屏蔽板141呈波浪形设置,并通过该第一波峰部1311或第二波谷部1412与该接地端子12a之间的接触实现接地,将布置在同一排的属于不同差分信号对的多个信号端子12b分隔开,还降低了同一排的信号端子12b之间的串扰,进一步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固定到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以及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横向一侧的一收容腔;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上下两侧,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
多根导线,分别连接到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
一第二绝缘壳体,其插设到该第一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上,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脚;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用于与该电路板建立电性连接。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第二接触部具有相同的结构,而该接脚与该接线部具有不同的结构。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的中部设有变形孔,该接脚具有能够朝向该变形孔相对弹性靠拢的两弹性变形臂。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是平坦片状的,该接线部的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缺口;该导线包括与该接线部直接焊接在一起的一焊接部以及从该焊接部延伸出的一引出部。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壳体后方的一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包覆该多根导线的焊接部以及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而该导线的引出部从该保护壳体的下表面向下伸出。
6.依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壳体内设有一第二对接腔,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置在该第二对接腔的上下两侧,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暴露于该第二对接腔。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一侧向外突出一滑动突部,其另一侧设有一狭槽,该狭槽与该第二对接腔连通;该第一绝缘壳体在该收容腔的一侧壁设有对应收容该滑动突部的一滑槽,该收容腔的另一侧壁设有对应伸入该狭槽的凸条。
8.依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该电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屏蔽板,该屏蔽板设置在上下布置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之间,并且该屏蔽板与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的其中一部分端子接触在一起。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屏蔽板共有两个,其中一屏蔽板与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结合到一第一端子模组,而另一屏蔽板与下排的第一导电端子结合到一第二端子模组;该第一端子模组与该第二端子模组从后方固定到该第一绝缘壳体。
10.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路板及固定在该电路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该电路板的上侧设有一开口,该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电子元件和位于该开口的一侧的多个电性接点;该电连接器固定在该开口内,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脚分别对应地与该多个电性接点接合在一起,从而该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可以通过该电路板与该多个电子元件建立电连接。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位于该开口的前侧,而该多根导线位于该开口的后侧;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也位于该开口的前侧;该电性接点为金属化通孔,该接脚从前往后贯穿插接于该电性接点中。
12.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前端设有一第一对接腔;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一接触部、向后伸出的一接线部以及位于该第一接触部与该接线部之间的一第一连接部;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排,并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对接腔的上下两侧;该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信号端子;
一第一屏蔽板,其位于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之间;该第一屏蔽板呈波浪形且沿着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该第一屏蔽板具有上下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一波峰部和多个第一波谷部,其中该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屏蔽板接触在一起;
多根导线,分别电性连接到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
13.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蔽板与其中一排的第一导电端子结合到一第一端子模组,该第一波峰部或该第一波谷部与该接地端子接触在一起。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屏蔽板,该第二屏蔽板位于上下两排的第一导电端子之间,并与另一排的第一导电端子结合到一第二端子模组上,该第二屏蔽板呈波浪形且沿着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该第二屏蔽板具有上下交替布置的多个第二波峰部和多个第二波谷部,该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屏蔽板接触在一起,而该信号端子则没有与该第一屏蔽板接触。
15.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模组和该第二端子模组对应设有相互配合的多个卡突和多个卡槽,并通过该卡突和该卡槽结合在一起,该第一端子模组与该第二端子模组一并固定到该第一绝缘壳体内。
16.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排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是沿着同一水平高度排列为一行,其中至少有四个该第一导电端子排列为接地端子-信号端子-信号端子-接地端子的方式,其中位于两侧的两接地端子分别与两相邻的该第一波峰部接触在一起,而位于中部的两信号端子与位于两相邻的该第一波峰部之间的第一波谷部沿上下方向具有一间隔。
17.依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壳体在该第一对接腔的横向一侧设置有一收容腔;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及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上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绝缘壳体固定到该第一绝缘壳体的收容腔内,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向前伸出的一第二接触部及向后伸出的一接脚。
18.依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线部的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至少设有一缺口;该导线直接连接到对应的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
19.依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线部的靠近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缺口,该导线焊接到该缺口的前方。
20.依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线部的后端设有一缺口,该导线直接焊接到该第一导电端子的接线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1767.8A CN116565595A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TW111202497U TWM630691U (zh) | 2022-01-27 | 2022-03-14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US18/099,979 US20230238723A1 (en) | 2022-01-27 | 2023-01-23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1767.8A CN116565595A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65595A true CN116565595A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378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1767.8A Pending CN116565595A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38723A1 (zh) |
CN (1) | CN116565595A (zh) |
TW (1) | TWM630691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72046B (zh) * | 2024-01-16 | 2024-04-12 |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高频测试连接器 |
-
2022
- 2022-01-27 CN CN202210101767.8A patent/CN11656559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14 TW TW111202497U patent/TWM630691U/zh unknown
-
2023
- 2023-01-23 US US18/099,979 patent/US2023023872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238723A1 (en) | 2023-07-27 |
TWM630691U (zh) | 2022-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44045B1 (en) | Surface mounted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6592407B2 (en) | High-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 |
CN11007138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498200B (zh) | 电连接器 | |
US6752658B2 (en) | Low crosstalk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cable to circuit board | |
CN11099423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585953C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112072403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24034797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effect | |
US20220416457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 |
CN11008601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410706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16565595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US20240347955A1 (en) | Terminal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 |
US709053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bearing high voltage | |
US2022031118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EP214994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201133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195274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14566819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911978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696131A (zh) | 电连接器 | |
US6280204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rows of terminals | |
JP200327273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5119293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