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019B - 窗口交互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窗口交互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56019B CN116456019B CN202210114777.5A CN202210114777A CN116456019B CN 116456019 B CN116456019 B CN 116456019B CN 202210114777 A CN202210114777 A CN 202210114777A CN 116456019 B CN116456019 B CN 1164560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interface
- floating window
- state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RRMZXFOOGQMFA-UHFFFAOYSA-J YoYo-1 Chemical compound [I-].[I-].[I-].[I-].C12=CC=CC=C2C(C=C2N(C3=CC=CC=C3O2)C)=CC=[N+]1CCC[N+](C)(C)CCC[N+](C)(C)CCC[N+](C1=CC=CC=C11)=CC=C1C=C1N(C)C2=CC=CC=C2O1 GRRMZXFOOGQMFA-UHFFFAOYSA-J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可折叠,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相同,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包括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不同页面或不同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月1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0023808.6、申请名称为“窗口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也越发多样化。例如,为了满足用户对于多个功能的使用需求,较多电子设备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悬浮窗的显示。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复制待翻译文本触发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的显示,并且,用户也可以通过该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查看翻译内容。
然而,当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时,由于折叠屏手机的不同屏幕的尺寸有所不同,使得折叠屏手机无法根据用户针对任一屏的使用需求,对悬浮窗的显示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不同页面或不同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可折叠,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相同,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包括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不同页面或不同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二显示屏的高度,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用户在对屏幕翻转时对悬浮窗的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三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二界面中除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悬浮窗的非模态,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中包括第五悬浮窗;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相同。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用户在对屏幕翻转时对悬浮窗的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五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悬浮窗为半屏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当第一悬浮窗为底部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底部态;当第一悬浮窗为全屏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一界面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第二区域的第五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六界面;第六界面中包括第六悬浮窗,第六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悬浮窗的非模态,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根据对于电子设备的状态的监听,执行响应的折叠步骤,实现折叠手机过程中用户对于悬浮窗的体验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悬浮窗居中显示在第二显示屏的底部;第一悬浮窗显示在第一显示屏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七界面;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响应于对第一文本的第六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复制选项的第七操作,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球控件;响应于对悬浮球控件的第八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复制操作,灵活调出悬浮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响应于对第二文本的第九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控件;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翻译选项的第十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翻译操作,灵活调出悬浮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可折叠,方法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相同,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包括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二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二显示屏的高度,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三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二界面中除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中包括第五悬浮窗;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五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悬浮窗为半屏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当第一悬浮窗为底部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底部态;当第一悬浮窗为全屏态时,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一界面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响应于对第二区域的第五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六界面;第六界面中包括第六悬浮窗,第六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悬浮窗居中显示在第二显示屏的底部;第一悬浮窗显示在第一显示屏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七界面;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响应于对第一文本的第六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复制选项的第七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悬浮球控件;响应于对悬浮球控件的第八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响应于对第二文本的第九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控件;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翻译选项的第十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中的程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介质上,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存储在不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横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开折叠屏手机的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展开折叠屏手机的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较多电子设备可以支持屏幕的自动旋转功能,例如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由竖屏切换到横屏的操作时,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可以适应的由竖屏切换到横屏,进而满足用户对于自动旋转功能的使用需求。当电子设备的界面中包括悬浮窗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由竖屏切换到横屏的操作时,则电子设备需要根据悬浮窗的大小以及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大小,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
进一步的,当电子设备的界面中包括悬浮窗,且电子设备中包含多个屏幕,例如当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且该折叠屏手机包含内屏以及外屏时,由于该内屏和外屏的屏幕长宽比的不同,以及使得折叠屏手机在任一屏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的操作时,难以根据屏幕长宽比以及悬浮窗的大小,对悬浮窗进行合理显示。
通常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显示悬浮窗,且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由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则无法对悬浮窗进行自动翻转;并且该悬浮窗为模态对话框。其中,模态对话框是指当其显示时,程序会暂停执行,直到关闭这个模态对话框后,才能继续执行程序中其他任务,如单击确定、取消、关闭按钮等将该对话框关闭。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不同页面或不同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窗口显示功能的手机(mobile phone)、折叠屏手机、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电子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 (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角链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的检测方法。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将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安卓运行时(Androidruntime)和系统库、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图中未示出)以及内核层(kernel)。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硬件层,该硬件层中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翻转状态的陀螺仪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的角链传感器等。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设置、日历、地图以及闹钟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简称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等。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可以是独立的APP,或者可以分别集成在不同的APP中,或者可以集成在同一个APP中,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情境感知模块,常驻运行或以低功耗形式运行,具有感知外部事实或者环境的能力。情境感知模块可以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从应用程序层的其他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框架层或系统层或内核层来检测相关事件和获取事件的状态,比如检测蓝牙连接、网络连接、监测用户短信、定制定时器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情境感知模块主要作用是监听剪贴板是否有复制事件,当监听到剪贴板有复制事件,将复制事件通知给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情境感知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剪切板中的剪切内容的来源应用(APP),即应用包名。也就是说,剪切板内容通过情境感知模块识别该剪切的内容是从某个具体的应用中复制的。另外,情境感知模块还可以检测是否有退出当前页面的操作,当检测到退出当前页面的操作,通知业务逻辑处理模块。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如:计算引擎)具有业务逻辑处理能力,用于实现各种悬浮球或悬浮窗的展示,消失的逻辑。例如,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复制事件及情境感知模块发送的剪切板内容,判断是否满足翻译条件,从而判断是否显示悬浮球。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用户触发的点击悬浮球事件以及从第三方服务器获取的翻译结果内容,判断是否显示悬浮窗并将翻译结果显示在悬浮窗内。或者,当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翻译事件时,可以从第三方服务器获取的翻译结果内容,并判断是否显示悬浮窗并将翻译结果显示在悬浮窗内。
另外,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用户触发的悬浮球或悬浮窗消失的事件,判断是否将电子设备上的悬浮球或悬浮窗展示或者消失。
此外,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识别复制文本或者OCR技术提取的文本。例如可以识别出文本为日程、待分享链接、淘宝口令、网址等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又例如还可以识别出文本的语种。
业务呈现模块(如:YOYO建议),用于将悬浮球或悬浮窗显示或者消失在手机的屏幕上。例如,业务呈现模块接收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的显示悬浮球或悬浮窗的命令,通知窗口管理器将该悬浮球或悬浮窗显示在电子设备上。同时,业务呈现模块还可以在悬浮窗内呈现用户复制的文本及其对应的翻译结果。另外,业务呈现模块还可以用户根据用户触发的悬浮球或悬浮窗消失的事件,通知窗口管理器将电子设备上的悬浮球或悬浮窗展示或者消失。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设备状态管理模块,视图系统,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活动管理器,剪贴板管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具体的,窗口管理模块中可以包括:用于管理外屏显示的外屏管理模块,以及用于管理内屏显示的内屏管理模块等。
设备状态管理模块用于监听电子设备的状态,例如监听电子设备的屏幕翻转状态,或者监听电子设备的折叠状态等。
剪贴板管理器用于对剪贴板进行管理。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交换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域。
活动管理器用于管理各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以及导航回退功能,负责Android的主线程创建,各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的维护。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如图2所示,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如图2所示,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窗口管理器中可以包括:应用窗口,子窗口(未示出)及系统窗口。
应用窗口对应于某个应用的应用窗口,例如某个阅读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阅读应用内的内容,又例如翻译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翻译应用内的内容,又例如备忘录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备忘录应用内的内容。每个应用的界面由一个个activity组成,而activity又由view组成,view是窗口的存在形式,窗口是view的载体。当启动activity时,通知应用进程,任何activity都隶属于应用进程。也就是说,例如阅读应用对应一个activity,备忘录应用由于与阅读应用是不同的应用,因而对应另一个activity。所有activity默认的窗口类型是基窗口(TYPE_BASE _APPLICATION),即所有其他类型的应用窗口将出现在基窗口上层。
子窗口依附于父窗口,即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赖一个应用,如应用输入法窗口、应用提示框窗口等。当父窗口不可见时,子窗口也不可见。
系统窗口与应用窗口不同,不需要对应 Activity。与子窗口不同,不需要有父窗口。系统窗口不属于任何一个应用,由系统来创建,只属于系统本身,往往需要声明权限才能创建,例如关机对话框窗口,状态栏窗口、搜索条窗口、输入法窗口、警告对话框、系统音量条等。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窗口的层级一般高于应用窗口及子窗口。
继续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系统窗口中设置有悬浮球及悬浮窗。由上述分析可知,悬浮球及悬浮窗为系统窗口,无法设置于应用窗口中。
悬浮窗及悬浮球的本质是将一个view交个窗口管理器管理,由于安卓底层的系统限制,应用窗口z轴范围是1~99,子窗口的范围是1001~1999,系统窗口是(2000~2999),因而,悬浮窗及悬浮球只能在系统窗口范围中实现,如果要弹出自定义系统级窗口需要动态申请权限。Z轴是安卓窗口的层级的概念,Z轴越大的窗口越居于顶层。
进一步地,由于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的界面由各activity组成且任何activity都隶属于应用进程,因而在系统窗口设置的悬浮球及悬浮窗不具备activity的功能。为了获得悬浮球及悬浮窗可以获得类似于应用窗口内的activity的效果,即显示内容及基于用户在悬浮球及悬浮窗滑动的操作,需要额外在系统窗口内部设置滑动操作、滑动冲突等,以及根据用户的点击等操作,判断响应窗口的焦点等。具体根据以下内容的表述展开而更加清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包括内屏以及外屏,当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0度-70度之间等)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利用外屏显示包括悬浮窗的界面,或者当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70度-180度之间等)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利用内屏显示包括悬浮窗的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或者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折叠角度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执行窗口交互之前,用户可以通过复制翻译文本触发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悬浮球的界面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5为利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触发悬浮窗的示例,折叠屏手机的内屏触发悬浮窗的过程可以参见图5对应的实施例,后文将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折叠屏手机的设置界面中可以设置有例如“复制触发翻译”的选项开关,在用户选择开启该复制触发翻译的功能的情况下,当用户复制非系统默认语言的文字时,折叠屏手机可以触发翻译功能,显示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球;进一步的,当用户触发该悬浮球时,可以显示翻译结果。
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新闻应用中的某个新闻页面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为一段英文。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需要翻译的场景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选中“patent”单词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弹出选项栏501,该选项栏501中可以包括如复制、以及翻译等操作选项。
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选项栏501中的“复制”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识别用户意图,并显示如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如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悬浮球标识502,该悬浮球标识502可以用于指示折叠屏手机正在识别用户的意图,且折叠屏手机识别到的用户的意图可以为翻译。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进行识别的过程中,无需用户的操作,例如无需用户点击如图5(b)中页面的任何内容,便可以识别到用户的意图。
折叠屏手机可以在识别到用户的意图为翻译“patent”单词时,显示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悬浮球503,该悬浮球503用于向用户提供显示翻译结果的入口。
在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悬浮球503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如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悬浮窗504,并在悬浮窗504中展示“patent”的翻译结果。悬浮窗504显示的翻译结果包括用户复制的待查询的英文单词“patent”,以及该单词的中文释义的翻译结果,即“专利”。悬浮窗504中显示的内容还包括:用于语音朗读的控件、用于复制翻译结果的控件、用于切换翻译语种的控件等。
可以理解的是,悬浮窗504为悬浮窗的初始状态,即由用户点击悬浮球503后显示的默认形态为半屏态,大小约占据一半的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的一半屏幕。示例性的,由于悬浮窗504的显示,则折叠屏手机可以取消显示悬浮球503,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除了可以基于上述图5中的(a)-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开启悬浮窗504外,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下述操作便捷的开启悬浮窗。
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选项栏501中的“翻译”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显示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例如折叠屏手机可以调出悬浮窗504。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折叠屏手机开启悬浮窗的方法,以及该悬浮窗所对应的功能不做具体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悬浮窗,且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悬浮窗的操作呈现出三种悬浮窗状态。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半屏态下的悬浮窗601。其中,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占据当前应用的屏幕约一半左右的大小,显示部分翻译结果内容。半屏态的悬浮窗也可以示例性的作为默认的悬浮窗形态,即当用户复制文本后显示的第一个悬浮窗。
示例性的,在如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601并向下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底部态下的悬浮窗602。其中,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位于当前应用的屏幕底部,不显示任何翻译结果内容,有利于用户继续访问当前应用内的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在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602向上滑动,且滑动到竖屏状态下的外屏屏幕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
如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全屏态下的悬浮窗603。其中,处于全屏态的悬浮窗可以示例性的占据整个当前应用的屏幕,其展开基于用户的拖动操作而展开,用于显示比半屏态悬浮窗更多的翻译结果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的宽度均与外屏的宽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悬浮窗,且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悬浮窗的操作呈现出两种悬浮窗状态。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横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底部态下的悬浮窗701。
示例性的,在如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701向上滑动,且滑动到横屏状态下的外屏屏幕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全屏态下的悬浮窗70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以及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的宽度均与外屏的高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以及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图6对应的实施例以及图7对应的实施例,使得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的形态。这样,满足了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外屏显示悬浮窗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外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转需求灵活调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具体的,折叠屏手机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如图8对应的实施例);或者,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如图9对应的实施例);或者,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如图10对应的实施例)。
一种实现中,折叠屏手机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8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另一种实现中,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9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处于横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的悬浮窗只具有两种状态,即底部态以及全屏态,因此在处于竖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切换到横屏状态时,竖屏状态下的半屏态悬浮窗可以切换至横屏状态下的全屏态悬浮窗,使得折叠屏手机可以满足用户在屏幕切换时对于悬浮窗的使用需求。
再一种实现中,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10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折叠屏接收到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的操作时,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的显示方式可以类比于图8(或图9或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内屏也可以基于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开启悬浮窗。在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悬浮窗的操作呈现出三种悬浮窗状态。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1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半屏态下的悬浮窗1101。其中,处于半屏态下的悬浮窗1101可以居中显示在屏幕的底部,且该悬浮窗1101与折叠屏手机内屏的左右两侧均留有一定空白区域。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内屏的尺寸较大,使得位于屏幕底部中间显示的悬浮窗,可以不影响用户对应其他内容的查看,并且满足用户对于悬浮窗的使用需求。
示例性的,在如图11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1101并向下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底部态下的悬浮窗1102。
示例性的,在如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1102向上滑动,且滑动到竖屏状态下的内屏屏幕的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1中的(c)所示的界面。
如图11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全屏态下的悬浮窗110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11中的(a)所示的界面、11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1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的宽度均小于内屏的宽度,且悬浮窗均居中显示在屏幕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11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1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内屏也可以基于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开启悬浮窗。在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悬浮窗的操作呈现出三种悬浮窗状态。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半屏态下的悬浮窗1201。
示例性的,在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1201并向下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底部态下的悬浮窗1202。
示例性的,在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1202向上滑动,且滑动到横屏状态下的内屏屏幕的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
如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为折叠屏手机呈横屏状态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呈现的处于全屏态下的悬浮窗120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12中的(a)所示的界面、12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的宽度均小于内屏的高度,且悬浮窗均居中显示在屏幕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图11对应的实施例以及图12对应的实施例,使得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的形态。这样,满足了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悬浮窗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内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转需求灵活调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如图13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13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以显示如图13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3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的面积较大,且内屏的宽度以及高度之间的差值较小,使得折叠屏手机在进行屏幕翻转时,不会改变悬浮窗的状态,例如折叠屏手机无法根据用户翻转屏幕的操作使得内屏中的悬浮窗由半屏态切换至全屏态等。
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或者,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折叠屏接收到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的操作时,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的显示方式可以类比于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需求,灵活的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不同界面中。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一直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展开手机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如图14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开折叠屏手机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14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一直处于竖屏状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展开折叠屏手机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以显示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的横竖屏状态不发生切换的情况下,即使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展开手机或折叠手机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中的悬浮窗的状态不发生改变。
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一直处于竖屏状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展开折叠屏手机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或者,在折叠屏手机一直处于竖屏状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展开折叠屏手机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需求以及对屏幕的旋转需求,灵活的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不同界面中。具体的,当折叠屏手机处于横屏状态,且用户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展开手机并旋转屏幕时,此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平衡状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如图15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展开折叠屏手机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15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处于横屏状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展开折叠屏手机,且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于由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以显示如图15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5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的横竖屏状态发生切换且折叠屏手机的折叠状态发生切换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中的悬浮窗的状态可以不发生改变,例如折叠屏手机无法根据用户翻转屏幕以及折叠(或展开)手机的操作使得外屏中的悬浮窗由半屏态切换至内屏中的全屏态等。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可以满足非模态(或称为非模态对话框)。示例性的,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该非模态可以理解为在悬浮窗存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触摸或点击悬浮窗以外的区域。
当非模态对话框显示时,允许转而执行程序中其他任务,而不用关闭这个对话框。此时,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被设置为FLAG_NOT_TOUCH_MODAL,因而在此模式下,系统会将当前窗口区域以外的触摸/点击事件传递给底层的窗口,当前窗口区域以内的单击事件则当前窗口处理。
具体而言,在悬浮窗处于半屏态及全屏态时,将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设置为FLAG_NOT_TOUCH_MODAL用以控制焦点事件处理;在悬浮窗处于底部态时,将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设置为FLAG_NOT_FOCUSABLE用以把焦点事件交给当前应用的原文处理,当前应用即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前用户正在使用的阅读应用。
FLAG_NOT_FOCUSABLE: 表示当前窗口不需要获取焦点,也不需要接收各种输入事件,此标记会同时启用 FLAG_NOT_TOUCH_MODAL ,最终事件会直接传递给下层的具体焦点的窗口。
FLAG_NOT_TOUCH_MODAL:表示在此模式下,系统会将当前窗口区域以外的触摸/点击事件传递给底层的窗口,当前窗口区域以内的单击事件则当前窗口处理。这个标记很重要,一般来说都需要开启此标记,否则其他窗口将无法收到触摸/点击事件。
在如图16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如图16中的(a)所示的虚线框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6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非模态的悬浮窗使得用户可以实现在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不关闭悬浮窗的情况下,对除悬浮窗以外区域的浏览以及触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可以满足非模态。示例性的,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中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如图17中的(a)所示的虚线框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非模态的悬浮窗使得用户可以实现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不关闭悬浮窗的情况下,对除悬浮窗以外区域的浏览以及触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8对应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中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以及硬件层等;该应用程序层中可以包括业务呈现模块,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以及设备状态管理模块;该窗口管理模块中可以包括:用于管理外屏显示的外屏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内屏显示的内屏管理模块;该硬件层中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以及角链传感器。
如图18所示,窗口交互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801、用户在内屏中触发翻译事件。
其中,该翻译事件可以为复制待翻译文本触发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的显示的事件。
S1802、响应于用户触发翻译事件,内屏管理模块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内屏中显示悬浮窗的消息。
S1803、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内屏中显示悬浮窗。
S1804、用户在内屏中触发翻转事件。
其中,该翻转事件可以为用户针对屏幕的翻转事件,例如电子设备的竖屏状态翻转为横屏状态时的翻转事件,或者由电子设备的横屏状态翻转为竖屏状态时的翻转事件。
S1805、响应于用户在内屏中触发翻转事件,陀螺仪传感器将角加速度数据发送至设备状态管理模块。
其中,该角加速度数据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横屏或竖屏状态。
S1806、设备状态管理模块将角加速度数据发送至内屏管理模块。
S1807、内屏管理模块根据角加速度数据以及悬浮窗更新页面,得到翻转后的页面。
示例性的,当内屏管理模块基于角加速度数据,确定当前由竖屏状态翻转至横屏状态时,则内屏管理模块可以对悬浮窗进行响应的翻转,更新页面,得到翻转后的页面。其中,内屏管理模块可以基于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内屏中进行页面更新。
S1808、内屏管理模块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显示翻转后的页面的消息。
S1809、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显示翻转后的页面。
基于S1804-S1809所示的步骤,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翻转对悬浮窗进行合理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外屏中触发翻转事件时,响应于用户在外屏中触发翻转事件,外屏中显示悬浮窗的方法可以类比于S1804-S1809所示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外屏管理模块可以基于图8-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外屏中进行页面更新。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S1801-S1809所示的步骤的基础上,当用户在内屏显示悬浮窗的情况下,折叠手机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折叠手机时折叠角度的变化的情况对悬浮窗进行合理显示,具体可以参见S1810-S1816所示的步骤。
S1810、用户在内屏显示悬浮窗的情况下触发折叠事件。
其中,该折叠事件可以为用户折叠内屏的事件(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0度-70度时的事件),或者该折叠事件也可以为用户展开内屏的事件(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70度-180度时的事件)。
S1811、响应于用户在内屏显示悬浮窗的情况下触发折叠事件,角链传感器将折叠角度数据发送至设备状态管理模块。
S1812、设备状态管理模块根据折叠角度判断在内屏中显示悬浮窗还是在外屏中显示悬浮窗。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设备状态管理模块根据折叠角度确定在外屏中显示悬浮窗时,则可以执行S1813-S1816所示的步骤。或者,当设备状态管理模块根据折叠角度确定在内屏中显示悬浮窗时,电子设备中的模块的执行逻辑可以类比于下述S1813-S1816所示的步骤中的描述,后文将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当设备状态管理模块确定折叠角度0度-70度时,则设备状态管理模块可以确定在外屏中显示悬浮窗,并执行S1812所示的步骤;或者,当设备状态管理模块确定折叠角度70度-180度时,则设备状态管理模块可以确定继续在内屏中显示悬浮窗。
S1813、设备状态管理模块向外屏管理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外屏中显示悬浮窗的消息。
S1814、外屏管理模块更新页面,得到折叠后的页面。
示例性的,外屏管理模块可以基于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外屏中进行页面更新,得到折叠后的页面。
S1815、外屏管理模块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外屏中显示折叠后的页面的消息。
S1816、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外屏中显示折叠后的页面。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在内屏(或外屏)界面中几乎同时触发翻转事件以及折叠事件时,则电子设备中的模块可以先对翻转事件进行响应(如S1804-S1809所示的步骤),再对折叠事件进行响应(如S1810-S1816所示的步骤);或者,电子设备中的模块也可以先对折叠事件进行响应(如S1810-S1816所示的步骤)再对翻转事件进行响应(如S1804-S1809所示的步骤);或者,电子设备中的模块也可以对折叠事件以及翻转事件进行同时响应。
基于S1801-S1816所示的步骤,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不同页面或不同电子设备的状态下,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
示例性的,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窗口交互装置190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窗口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单元1901、处理单元1902以及通信单元1903。其中,显示单元1901用于支持退出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1902用于支持窗口交互装置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通信单元1903用于支持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9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窗口交互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904。处理单元1902、通信单元1903、以及存储单元1904通过线路相连。
存储单元19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19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窗口交互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1902相连。存储单元19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19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1904可以存储电子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9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单元19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904可以和处理单元19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9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904可以与处理单元1902相独立。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可折叠,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悬浮窗;所述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且所述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第二悬浮窗;所述第二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宽度,所述第二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悬浮窗和所述第二悬浮窗的状态相同,且所述第二悬浮窗为所述非模态对话框;
所述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界面中除所述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所述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所述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高度,所述第三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所述第三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所述第五界面中包括第五悬浮窗;所述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所述第五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当所述第一悬浮窗为半屏态时,所述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当所述第一悬浮窗为底部态时,所述第五悬浮窗为底部态;当所述第一悬浮窗为全屏态时,所述第五悬浮窗为全屏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界面中除所述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六界面;所述第六界面中包括第六悬浮窗,所述第六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二界面,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
在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浮窗居中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底部;所述第一悬浮窗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七界面;所述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文本的第六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
响应于对所述复制选项的第七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球控件;
响应于对所述悬浮球控件的第八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所述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文本的第九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控件;所述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
响应于对所述翻译选项的第十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3/071085 WO2023131313A1 (zh) | 2022-01-10 | 2023-01-06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38086 | 2022-01-10 | ||
CN202210023808 | 2022-01-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56019A CN116456019A (zh) | 2023-07-18 |
CN116456019B true CN116456019B (zh) | 2024-10-18 |
Family
ID=8711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14777.5A Active CN116456019B (zh) | 2022-01-10 | 2022-01-30 | 窗口交互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56019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3541A (zh) * | 2017-04-20 | 2017-09-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浏览交互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5345B (zh) * | 2016-09-30 | 2019-06-28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悬浮窗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7526494B (zh) * | 2017-09-06 | 2021-0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键盘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714901B (zh) * | 2018-09-30 | 2024-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系统导航栏的显示控制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
CN110286972A (zh) * | 2019-05-14 | 2019-09-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屏显示应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0324464A (zh) * | 2019-05-17 | 2019-10-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1-30 CN CN202210114777.5A patent/CN1164560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3541A (zh) * | 2017-04-20 | 2017-09-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浏览交互处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56019A (zh) | 202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03451B2 (en) | Application exception recovery | |
WO2021159922A1 (zh) | 卡片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839096B (zh) |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设备的触控方法与折叠屏设备 | |
CN111966252A (zh) |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4997186B (zh) | 翻译控件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102416501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
CN111596916A (zh) | 一种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24109190A1 (zh) |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020652B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EP4170476A1 (en) | Transl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24098997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6456019B (zh) | 窗口交互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6456020B (zh) | 窗口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WO2023131314A9 (zh)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
WO2023131313A9 (zh)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
WO2023131312A9 (zh)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6456018A (zh)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7519864B (zh) | 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032022A1 (zh) | 一种应用图标的可视化方法和设备 | |
CN117857646B (zh) | 数据网络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149089A1 (zh) |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6149530A (zh) | 翻译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7827338A (zh) | 动态生成快应用卡片的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及通信系统 | |
CN118233558A (zh) | 显示方法、用户界面及相关装置 | |
CN118503957A (zh) | 广告拦截方法、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