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4251A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14251A CN115914251A CN202211213309.XA CN202211213309A CN115914251A CN 115914251 A CN115914251 A CN 115914251A CN 202211213309 A CN202211213309 A CN 202211213309A CN 115914251 A CN115914251 A CN 115914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frame
- module
- address
- data
- port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数据帧传输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所述第二端口信息与所述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WiFi直连可称为WiFi点对点(peer to peer,P2P)连接,能够使终端设备之间轻松连接彼此而不再需要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作为中介。WiFi直连在终端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子设备与智能音箱之间的WiFi直连连接、电子设备与投影仪之间的WiFi直连连接,或者电子设备与头戴显示设备之间的直连连接。使得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上的通话转移到智能音箱上,还可以使得用户在投影仪、头戴显示设备上播放电子设备上的视频。
目前电子设备在与头戴显示设备进行WiFi直连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和头戴显示设备两端都会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电子设备端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iFi下载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编码,再通过WiFi直连,将其发送至头戴显示设备,再由头戴显示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进行解码和显示。但是,头戴显示设备从电子设备上获取数据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包括: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所述第二端口信息与所述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包括: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WiFi网络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可选地,在所述响应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之后,所述数据帧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应用程序。
可选地,在所述在接收到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之前,所述数据帧传输方法还包括:建立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替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信息与所述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WiFi网络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数据帧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应用程序;和/或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应用程序的端口信息,并响应于数据请求,获取对应的数据帧,在数据帧中的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对应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帧的原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并依照该地址,发送数据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通过WiFi热点获取到数据后,在WiFi协议栈直接进行转发,可以实现将数据直接转到AR眼镜,不在需要应用程序进行编码和发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大大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可以用于实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可以用于实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帧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帧传输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帧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硬件示意性框图。
如图1所示,计算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2、可读存储介质104。
计算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10、用户接口112、摄像头114、音频/视频接口116、传感器118和通信部件120等。此外,计算设备100还可以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106以及电池108等。
计算设备100可以各种智能设备等,例如,智能手机、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等。图1所示的各个部件仅仅是示意性的。计算设备100可以包括图1所示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不必包括图1中的全部部件。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0仅是解释性的,并且决不是为了要限制这里的实施例、其应用或用途。
处理器102可以是各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104可以存储计算设备100运行所需的底层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等。可读存储介质104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存储器,例如,ROM、RAM、Flash等。
显示屏11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OLED显示屏等。在一个例子中,显示屏110可以是触摸屏。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110进行输入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指纹识别等。
用户接口112可以包括USB接口、闪电接口、键盘等。
摄像头114可以是单摄像头,也可以是多摄像头。此外,摄像头114可以用于用户的面容识别。
音频/视频接口116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接口、麦克风接口、诸如HDMI的视频传输接口等。
传感器118例如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例如,通过传感器可以确定计算设备周围的环境等。
通信部件120例如可以包括WiFi通信部件、蓝牙通信部件、3G、4G和5G通信部件等。通过通信部件120,计算设备100可以被布置中网络中。
电源管理芯片106可以用于管理输入计算设备100电源功率,还可以对电池108进行管理,以保证较大的利用效率。电池108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等。
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仅是解释性的,并且决不是为了要限制这里的实施例、其应用或用途。
图2是可以用于实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图2示出了多个终端设备21、23、智能眼镜22、24以及通信网络20。在网络20中可以设置多个服务器201、202。终端设备21、23、智能眼镜22、24以及服务器201、202中的每个例如可以是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可读存储介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被分布在终端设备21、23、智能眼镜22、24以及服务器201、202中。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根据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服务器201、202可以用于协助终端设备21、23中的处理。
智能眼镜22和智能眼镜24可以连接到网络20,并且还可以通过诸如蓝牙等的通信方式分别与终端设备21、22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眼镜22和智能眼镜24仅通过诸如蓝牙等的通信方式分别与终端设备21、2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帧传输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如手机等进行执行,将数据帧发送到第二终端,如投影仪、AR眼镜、VR眼镜等。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1-S14。
步骤S11,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应用程序可以是第一终端中的APK(Androidapplication package,安卓应用程序包),该应用程序可以对需要WiFi直连进行传输的数据发送数据请求,来获取相关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应用程序在通过网络获取数据时,例如通过WiFi获取数据时,都会占用、监听本地网络中的端口,当获取的数据到达第一终端时,从网络中下载的数据帧会携带该端口的端口号。通过该端口号,就可以确定该数据帧是哪个应用程序获取的,从而使该应用程序可以收到该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终端本地会维护一个进程信息与占用端口的记录表,以确定应用程序与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端口信息就是该应用程序获取数据占用的端口的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该端口号或其他标签信息,以及对应的IP地址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接收到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之前,还包括建立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可以是P2P网络模块,其中,第一模块为第一终端中的P2P网络模块,第二模块为第二终端中的P2P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可以基于WiFi网络建立P2P连接通道,通过该连接通道,实现WiFi直连,以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S12,响应于数据请求,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具体的,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后,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获取对应的数据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包括: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WiFi网络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获取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其中,第三模块,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更具体的可以是WiFi模块中station(工作站)模块。该模块可以通过WiFi网络,接收数据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帧,并将对应的数据帧发送到第一模块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端口信息就是数据帧中包含的端口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该数据帧对应的端口号或者其他标签信息,通过第二端口信息中的端口号或者其他标签信息,就可以获知该数据帧对应的端口,即可获取数据帧对应的应用程序。第二端口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数据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其中,源地址就是该数据帧的源头IP地址,目的地址就是该第一终端接收该数据帧的IP地址,例如station模块的IP的地址。
步骤S13,在第二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可以是第二端口信息中的端口号或其他标签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中的端口号或其他标签信息一致。例如,A应用程序通过WiFi获取数据时,占用本地网络端口的端口号为1000,当获取的数据帧的端口号为1000时,就可以确定该数据帧是A应用程序获取的。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可以是二者的端口号或其他标签信息满足对应关系。例如,A应用程序通过WiFi获取数据时,占用本地网络端口的端口号为1000,在占用该端口时,就可以预先确定该端口的端口号,对应的数据帧的端口号,例如2000,在接收到端口号为2000的数据帧时就可以确定该数据帧是A应用程序获取的。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第二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数据帧的源地址,改为第一模块的地址。例如与第三模块同一终端,即第一终端的P2P模块的IP地址。同时,将该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改为第二模块的地址,例如从第一终端中发送到的目标终端中的P2P模块的IP地址。
步骤S14,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将数据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替换之后,就可以基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中的通道,例如P2P通道,将数据帧发送到第二终端的第二模块之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模块在接收到该数据帧后,就可以将该数据帧直接发送到第二终端中的应用程序中,进行使用。
在本例中,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应用程序的端口信息,并响应于数据请求,获取对应的数据帧,在数据帧中的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对应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帧的原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并依照该地址,发送数据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通过WiFi热点获取到数据后,在WiFi协议栈直接进行转发,可以实现将数据直接转到AR眼镜,不在需要应用程序进行编码和发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大大降低传输时延,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响应于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之后,还包括:在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至应用程序。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三模块在获取到对应的数据帧之后,还可以将该数据帧发送到本终端的应用程序之中,本终端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接收到该数据帧后,在终端本地进行使用,不再进行编码,发送到第二终端中,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如图4所示,第一终端为手机,第二终端为AR眼镜。手机中WIFI模块中的P2P模块可以与AR眼镜的P2P模块预先建立连接通道,建立连接通道之后,手机中的应用程序发送数据请求,并获取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来获取需要传输的数据。手机中的station模块响应于该数据请求,从WiFi热点中,获取对应的数据帧,即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对应的数据帧。在获取到对应的数据帧后,将该数据帧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进行替换,将源地址替换为手机中的P2P模块的IP地址,将目标地址替换为AR眼镜中的P2P模块的IP地址。并将该数据帧发送到手机中的P2P模块中,手机中的P2P模块基于元建立的P2P连接通道,将该数据帧发送到AR眼镜中,实现数据的P2P传输。AR眼镜中的P2P模块,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眼镜中的应用程序,进行使用。可选的,还可以将该数据帧也发送到手机中的应用程序中,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面根据图3-4所描述的方法。例如,可读存储介质204存储可执行指令。当处理器102执行可执行指令时,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102实现图3-4所描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
如图2所示,诸如智能手机的终端设备23和智能眼镜24可以组成用于数据帧传输的系统。智能眼镜例如可以是增强现实眼镜、虚拟现实眼镜等。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帧传输装置3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响应于数据请求,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替换模块303,用于在第二端口信息与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第一发送模块304,用于基于连接通道和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数据帧。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wifi网络获取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帧至应用程序,和/或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可选地,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命令,该可执行命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帧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即,可执行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计算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计算设备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
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在所述第二端口信息与所述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
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包括:
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WiFi网络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应用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接收到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6.一种数据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占用的第一端口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数据请求,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其中,所述数据帧包括第二端口信息,所述第二端口信息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替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信息与所述第一端口信息相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数据帧的源地址替换为第一模块的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替换为第二模块的地址,得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基于连接通道和所述修改后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数据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第三模块的网络模式为WiF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WiFi网络获取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帧到达第三模块的情况下,发送所述数据帧至所述应用程序;和/或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之间的连接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为基于P2P网络的点对点连接通道。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帧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3309.XA CN115914251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3/111801 WO2024066757A1 (zh) | 2022-09-29 | 2023-08-08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3309.XA CN115914251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14251A true CN115914251A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648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3309.XA Pending CN115914251A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14251A (zh) |
WO (1) | WO202406675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6757A1 (zh) * | 2022-09-29 | 2024-04-0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8354004A (zh) * | 2024-06-17 | 2024-07-16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卫星图像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89711B (zh) * | 2018-04-20 | 2023-04-04 |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帮助端点设备实现sr-iov功能的方法、设备和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8881519A (zh) * | 2018-08-08 | 2018-11-23 | 成都俊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at穿透方法及装置 |
CN112788160B (zh) * | 2020-12-30 | 2022-12-09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
CN115914251A (zh) * | 2022-09-29 | 2023-04-0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11213309.XA patent/CN11591425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8-08 WO PCT/CN2023/111801 patent/WO2024066757A1/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6757A1 (zh) * | 2022-09-29 | 2024-04-0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8354004A (zh) * | 2024-06-17 | 2024-07-16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卫星图像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6757A1 (zh) | 2024-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50981B (zh) | 一种切换通信协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3395353B (zh) | 文件下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WO2019184658A1 (zh) | 配置文件的切换方法、装置与移动终端 | |
WO2024066757A1 (zh) | 数据帧传输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JP7448672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2019914B (zh) |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2019896B (zh) |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0070592B (zh) | 特效包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硬件装置 | |
CN112328318B (zh) | 专有云平台自动规划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269770A (zh) |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 |
CN112218034A (zh) | 视频处理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0768903A (zh) | 优化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995005B (zh) | 虚拟网络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 | |
CN109819026B (zh) | 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12548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7342981B (zh) | 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 |
CN105302617A (zh) | 一种下载应用程序的方法及服务器 | |
CN114374614A (zh) | 网络拓扑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13691526A (zh) | 基于WebRTC的推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 |
CN110636180A (zh) |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2311833B (zh) |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 |
CN11113232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24113926A1 (zh) | 感知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
CN111225052B (zh) | 设备功能拓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996645A (zh) | 摄像头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