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2764B -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42764B CN115742764B CN202211614303.3A CN202211614303A CN115742764B CN 115742764 B CN115742764 B CN 115742764B CN 202211614303 A CN202211614303 A CN 202211614303A CN 115742764 B CN115742764 B CN 115742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utomobile
- heat
- cold
- energy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hydroxyacet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OCC=O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压缩机装置和蓄能装置,通过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中存储。在新能源汽车制动时,电动机输出动能直接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实现动能向动能的直接转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并且通过蓄能装置,能够存储对应的热/冷量,能够用于车辆内部司乘人员供冷/供热,能够避免在夏季或冬季使用空调导致动力电池容量损耗严重的问题,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能够延长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乘坐舒适度的体验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组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虽然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但是现有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需要通过动能-电能之间的转化,制动能量的损失率高达80%以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增加8%-15%的续航里程。此外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或夏季行驶时,由于空调的开启,严重影响汽车的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或夏季的续航里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压缩机装置和蓄能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
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动能回收装置和低电流电池组;
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用于给所述汽车中除动力系统外的其他用电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中。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高电流动力电池组;
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存储的电能达到预设的第一容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
优选地,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压缩机装置的功能状态;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冷,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传输到蓄冷装置中存储;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热,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传输到蓄热装置中存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汽车的空调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用于所述汽车供冷,将供冷剩余的冷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汽车供暖,将供暖剩余的热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能量传输末端系统;
所述能量传输末端系统包括导热循环管和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用于将所述蓄能装置中蓄能介质循环泵送到所述导热循环管中;所述导热循环管分布在所述汽车的座椅和靠背内部,用于与座椅或靠背进行热传递,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微型泵的泵送速度维持座椅或靠背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
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且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充电,直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达到第四容量阈值。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供冷/供暖信号,优先使用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供冷或供热;当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不足时,采用所述低电流电池组驱动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二容量阈值时,控制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压缩机装置和蓄能装置,通过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在新能源汽车制动时,电动机输出动能直接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实现动能向动能的直接转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并且通过蓄能装置,能够存储对应的热/冷量,能够用于车辆供冷/供热,能够避免在夏季或冬季使用空调导致动力电池容量损耗严重的问题,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能够延长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传输末端系统;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压缩机装置和蓄能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
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和蓄能装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工作;
传动齿轮安装在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和所述压缩机装置之间,初始状态下不与电动机的输出齿轮啮合,工作状态下所述传动齿轮与电动机输出齿轮相啮合,将电动机的动能传递至压缩机装置的联动齿轮,带动压缩机装置的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机装置能够实现制热和制冷功能。
所述控制器在具体工作时,响应于汽车输入的制动信号,传动齿轮切换为工作状态,此时传动齿轮将电动机的输出齿轮的能量传输至压缩机装置,带动压缩机装置开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动齿轮也可通过电动机的分级输出齿轮实现,分级齿轮能够实现多级的能量输出,通过分级切换能够将动能传递至压缩机装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实现动能转化。
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或热量通过热传导介质传输到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所述蓄能装置通过蓄能介质存储热/冷量。
控制所述蓄能装置中的存储冷/热量进行热传递,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动机驱动压缩机装置产生的热/冷量,还可实时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进行供冷或供暖。
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以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为主,主要为石蜡、水、乙二醇等,其位置布置在汽车顶部、座椅底部、门夹层、后备箱等处均可。
其中,汽车顶部排除天窗部分活动区域后,用于安装蓄能介质的体积约为0.065m3;4块门夹层用于安装蓄能介质的体积约0.072m3;后备箱的利用体积按照10%来计算,约0.045m3;座位底部可利用的体积约0.09m3。合计约0.272m3,最大可存储蓄能介质约272kg。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基于人体冷热需求选择相应的安装位置和容量。
在新能源汽车制动时,电动机输出动能直接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实现动能向动能的直接转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并且通过蓄能装置,能够存储对应的热/冷量,能够用于车辆供冷/供热,能够避免在夏季或冬季使用空调导致动力电池容量损耗严重的问题,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能够延长续航里程。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动能回收装置和低电流电池组;
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用于给所述汽车中除动力系统外的其他用电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中。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动能回收装置和低电流电池组;
汽车接收到制动指令时,电动机的动能可直接转化为压缩机装置的动能,压缩机装置开始工作,产生冷量/热量,输送至蓄能模块,蓄能模块中冷量/热量达到额定的能量阈值时后停止蓄冷。
此时若蓄能模块处于满功率状态,则制动过程的发动机的输出齿轮的动能通过动能回收装置转化为电能,对汽车电池组充电,优先将转化的电能存储到低电流电池组中。低电流电池组用于支持除动力系统以外的其他装置的用电需求,回收的电能优先存储在低电流电池组中,不占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电力容量,使更多的电能用于汽车续航里程。
汽车动能直接传递给压缩机装置,避免了动能-电池电能-压缩机装置动能的转化过程的能量损耗,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在汽车动能向电池电能转化时,通过安装低电流电池组,可减少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对动力电池的冲击,延长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高电流动力电池组;
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存储的电能达到预设的第一容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所述系统还包括高电流动力电池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系统供电;
控制器控制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工作时,接收到制动指令时,电动机的动能可直接转化为压缩机装置的动能,压缩机装置开始工作,产生冷量/热量,输送至蓄能模块,蓄能模块中冷量/热量达到额定的能量阈值时后停止蓄冷。
此时若蓄能模块处于满功率状态,则制动过程的发动机的输出齿轮的动能通过动能回收装置转化为电能,将转化的电能存储到低电流电池组中。
当判断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存储的电能达到预设的第一容量阈值时,即低电流电池组到达容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
通过设置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和低电流电池组,按照优先秩序依次存储在低电流电池组和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保证能量回收效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压缩机装置的功能状态;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冷,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传输到蓄冷装置中存储;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热,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传输到蓄热装置中存储。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
控制器控制的过程具体包括:
检测当前汽车制动与否;
当检测到制动信号时,进行蓄冷蓄热判断;
其中蓄冷蓄热判断具体通过对压缩机装置功能状态判断,即压缩机装置当前工作状态,压缩机装置的工作状态判断具体通过检测当前车外温度,通过检测车外温度,根据当前车外温度判断当前压缩机装置应该工作的状态,即温度超过第一预设值时,判断当前的功能状态为制冷状态,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值时,判断当前处于制热状态;当温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通过用于上次设置的工作状态作为功能状态;也可直接将用户上次设置的工作状态作为功能状态。
通过对功能状态判断,能够确定压缩机装置工作方式,制冷/制热,后续还需通过对应的蓄能装置存储冷量/热量。
所述功能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冷,汽车将制动时的动能转化为冷量,并进行蓄冷,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传输到蓄冷装置中存储;上次设置的工作状态作为功能状态;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热,汽车将制动时的动能转化为热量,并进行蓄热,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传输到蓄热装置中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装置和蓄冷装置可集成为压缩制冷蓄冷系统,汽车接收到制动指令时,电动机的动能可直接转化为压缩机装置的动能,压缩机装置开始制冷,冷量输送至压缩制冷蓄冷系统存储;若蓄冷装置的冷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则压缩机装置自动转化为动力电池系统供电,维持系统冷量需求。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自动启停,可以为制动能量回收提供电能存储空间。
蓄热装置和压缩机装置具体为热泵蓄热系统,热泵蓄热系统与压缩制冷蓄冷系统共用压缩机装置、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蓄能介质。汽车接收到制动指令时,电动机的动能直接转化为热泵压缩机装置的动能,热泵压缩机装置开始制热,热能输送至蓄热模块,蓄热量达到额定值后停止蓄热。热泵压缩机装置也可以直接由电能驱动。若蓄热装置的热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则热泵系统自动转化为动力电池系统供电,维持系统热量需求。热泵系统的自动启停,可以为后期制动能量回收提供电能存储空间。
通过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对动能进行回收,通过自动对功能状态进行判定,能够自主完成蓄冷/蓄热过程,无需用户控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汽车的空调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用于所述汽车供冷,将供冷剩余的冷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汽车供暖,将供暖剩余的热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控制器可以判断当前汽车空调的工作状态,根据空调的工作状态确定产生的热量/冷量去向,优先将产生的冷量/热量用于车端供冷/供暖,减少热量/冷量存储的损耗。
控制器判断所述汽车的空调的开启状态,即用户是否开启空调,或其他制冷/制热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取暖器,车载冰箱等能够制冷/产热的设备。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用于所述汽车供冷,将供冷剩余的冷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汽车供暖,将供暖剩余的热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量传输末端系统;
所述能量传输末端系统包括导热循环管和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用于将所述蓄能装置中蓄能介质循环泵送到所述导热循环管中;所述导热循环管分布在所述汽车的座椅和靠背内部,用于与座椅或靠背进行热传递,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微型泵的泵送速度维持座椅或靠背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传输末端系统;
所述能量传输末端设备包括导热循环管4和微型泵3,导热循环管4安装在汽车座椅的坐垫5和靠背6中,导热循环管4、微型泵3与蓄能装置1构成循环,将蓄能装置中的蓄能介质2泵送到导热循环管4中,与坐垫和靠背进行热传递;
参见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控制流程图;蓄能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对应设置有冷能传输末端设备和热能传输末端设备;
蓄能装置为蓄冷装置时,将低温的蓄冷介质泵送到导热循环管,对坐垫进行降温,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蓄能装置为蓄热装置时,将温度偏高的蓄热介质泵送到导热循环管,对坐垫进行供暖,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人体接触座椅的背部和臀部能瞬间感受到清爽,且温度可在15-26℃自由调控,极大改善了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坐垫5和靠背6的导热循环管4上还配置由导热垫7,用于将导热循环管4中热量/冷量均匀传递,能够满足驾驶员与乘客的冷热需求。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
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3,在工作时,还需进行汽车充电与否的判定,当前汽车处于充电状态时,优先对动力电池充电,以保证汽车续航里程;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时,即充电状态且动力电池充满的状态下,判断蓄能装置是否存满,当蓄能装置未存满时,压缩机装置直接由外部供电启动,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当此时汽车空调工作时,优先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
当汽车不处于充电状态下,才进行制动判断,在充电状态下,汽车无法行驶,不存在制动状态,在车辆不处于制动状态时,进行充电状态判断。
在充电状态下进行蓄冷/蓄热,在车辆运行时,减少因为压缩机装置工作的能耗,能够延长续航能力。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且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充电,直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达到第四容量阈值。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参见图5,通过外界电力对高电流动力电池充电,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且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即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高电流动力电池组满额,且蓄能状态满额时,对汽车的低电流电池组充电;
在汽车制动时,制动过程动能传递转化系统包括进行动能到动能转化过程,将动能通过压缩制冷蓄冷系统存储为冷量,通过热泵蓄热系统存储为热量;当蓄能系统满额后,可通过动能回收装置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存储到低电流电池组和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
压缩制冷蓄冷系统存储的冷量通过冷能传输末端系统给用户供冷,热泵蓄热系统存储的热量通过热能传输末端系统给用户供热,满足驾驶员与乘客的热冷需求。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供冷/供暖信号,优先使用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供冷或供热;当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不足时,采用所述低电流电池组驱动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用户开启汽车的空调系统时,优先采用蓄能系统中存储的热量/冷量;
具体的用户开启制冷功能时,响应于汽车的供冷信号,优先使用蓄能装置中存储的冷量供冷;当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冷量不足时,采用低电流电池组驱动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即低电流电池组可以给压缩制冷蓄冷系统供电;
响应于汽车的供暖信号,优先使用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供暖,当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不足时,采用所述低电流电池组驱动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即低电流电池组可以给热泵蓄热系统供电。
优先使用蓄能装置中的热量/冷量,减少电池耗电,提高汽车续航能力。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二容量阈值时,控制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低电流电池组的电量超过一定容量后超过90%时,压缩机装置会自动启动,控制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可以判断当前汽车空调的工作状态,根据空调的工作状态确定产生的热量/冷量去向,优先将产生的冷量/热量用于车端供冷/供暖,减少热量/冷量存储的损耗。
对低电流电池组容量判定,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传动齿轮、压缩机装置和蓄能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运转;
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所述系统还包括动能回收装置和低电流电池组;
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用于给所述汽车中除动力系统外的其他用电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中;
所述系统还包括高电流动力电池组;
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用于给所述动力系统供电;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当判断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存储的电能达到预设的第一容量阈值时,通过所述动能回收装置将所述电动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所述高电流动力电池组中;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
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当检测到所述汽车处于充电状态,且优先充电的高电流动力电池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三容量阈值,且所述蓄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达到预设能量阈值时,由外部供电电源给所述低电流电池组充电,直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达到第四容量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压缩机装置的功能状态;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冷,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传输到蓄冷装置中存储;
当所述功能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通过所述传动齿轮控制所述汽车的电动机的输出齿轮驱动压缩机装置制热,并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传输到蓄热装置中存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汽车的空调的开启状态;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冷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量用于所述汽车供冷,将供冷剩余的冷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当所述空调的开启状态为制热状态时,响应于汽车的制动信号,优先将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汽车供暖,将供暖剩余的热量存储到所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能量传输末端系统;
所述能量传输末端系统包括导热循环管和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用于将所述蓄能装置中蓄能介质循环泵送到所述导热循环管中;所述导热循环管分布在所述汽车的座椅和靠背内部,用于与座椅或靠背进行热传递,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微型泵的泵送速度维持座椅或靠背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汽车的供冷/供暖信号,优先使用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供冷或供热;当所述蓄能装置中存储的热量/冷量不足时,采用所述低电流电池组驱动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的容量达到预设的第二容量阈值时,控制所述低电流电池组给所述压缩机装置供电,通过所述压缩机装置工作产生的冷/热量给所述汽车供冷或供暖,或传输到蓄能装置的蓄能介质中存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14303.3A CN115742764B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14303.3A CN115742764B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42764A CN115742764A (zh) | 2023-03-07 |
CN115742764B true CN115742764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85346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14303.3A Active CN115742764B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42764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331A (zh) * | 2007-11-07 | 2008-06-25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dc-dc控制方法 |
DE202009007803U1 (de) * | 2009-06-04 | 2010-10-21 | Samak, Nabil | Brems-(oder Ausroll-)-Energie-Nutzung in Bremsschub und/oder nur Rückgewinnung durch Pumpen-Druck-Bremsen, in Kompressionswärme (die durch den Wärmepumpeneffekt vervielfacht wird) als Wärmequelle für Anergie Antriebskreisläufe (u.a. der "NZPG") |
WO2012144151A1 (ja) * | 2011-04-18 | 2012-10-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温度調整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熱システム |
CN103042897A (zh) * | 2011-09-15 | 2013-04-17 |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 冷却车辆中的空气的方法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
CN105196828A (zh) * | 2014-06-26 | 2015-12-30 | 宋旦 | 一种电动汽车温度调节方法 |
CN205137981U (zh) * | 2015-11-11 | 2016-04-06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基于制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 |
JP2017114379A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エネルギ回生システム |
CN111512514A (zh) * | 2017-12-26 | 2020-08-07 | 马瑞利株式会社 | 能量管理系统 |
CN215751949U (zh) * | 2021-07-30 | 2022-02-08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 |
CN114530913A (zh) * | 2022-03-09 | 2022-05-24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48v系统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汽车 |
CN114552875A (zh) * | 2022-01-26 | 2022-05-27 | 樊志强 | 磁电混合动力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129699A1 (en) * | 2019-11-04 | 2021-05-06 | Ruth Luoma | Self-powered recharge system and method |
-
2022
- 2022-12-15 CN CN202211614303.3A patent/CN115742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331A (zh) * | 2007-11-07 | 2008-06-25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dc-dc控制方法 |
DE202009007803U1 (de) * | 2009-06-04 | 2010-10-21 | Samak, Nabil | Brems-(oder Ausroll-)-Energie-Nutzung in Bremsschub und/oder nur Rückgewinnung durch Pumpen-Druck-Bremsen, in Kompressionswärme (die durch den Wärmepumpeneffekt vervielfacht wird) als Wärmequelle für Anergie Antriebskreisläufe (u.a. der "NZPG") |
WO2012144151A1 (ja) * | 2011-04-18 | 2012-10-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温度調整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熱システム |
CN103042897A (zh) * | 2011-09-15 | 2013-04-17 |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 冷却车辆中的空气的方法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
CN105196828A (zh) * | 2014-06-26 | 2015-12-30 | 宋旦 | 一种电动汽车温度调节方法 |
CN205137981U (zh) * | 2015-11-11 | 2016-04-06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基于制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 |
JP2017114379A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エネルギ回生システム |
CN111512514A (zh) * | 2017-12-26 | 2020-08-07 | 马瑞利株式会社 | 能量管理系统 |
CN215751949U (zh) * | 2021-07-30 | 2022-02-08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效能量回收系统 |
CN114552875A (zh) * | 2022-01-26 | 2022-05-27 | 樊志强 | 磁电混合动力装置 |
CN114530913A (zh) * | 2022-03-09 | 2022-05-24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48v系统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42764A (zh) | 2023-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9657B (zh) | 燃料电池整车热管理系统 | |
US7890218B2 (en) | Centralized multi-zone cooling for increased battery efficiency | |
CN108461868B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JP5497716B2 (ja) | 車両用充電装置 | |
CN202896215U (zh) | 太阳能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970337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2431413B (zh) | 一种双动力空调 | |
CN101885314A (zh) | 车用太阳电池供电的半导体空调系统 | |
CN101554870A (zh) | 一种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 |
CN112537180A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
CN111806196A (zh) | 一种汽车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3829872B (zh) | 一种采用后背和侧挂气瓶的燃料电池卡车及安装方法 | |
CN112238733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调控系统 | |
CN114274795A (zh) | 增程式电动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 |
US8473137B2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hybrid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09795284A (zh) | 一种并联双模式独立冷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448728B (zh) | 一种传统车用空调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5742764B (zh) |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 |
CN201516800U (zh) | 一种节能减排汽车 | |
CN112297952A (zh) | 一种能量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汽车 | |
CN203110876U (zh) | 燃油/燃气汽车用电动空调系统 | |
CN217170417U (zh) | 一种汽车的空调系统和一种汽车 | |
US11305610B2 (en) | Thermal system control for a vehicle | |
CN112590567A (zh) | 增程式电动汽车无高压状态下为整车提供用电的方法 | |
CN214822478U (zh) | 一种轻型纯电冷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