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7309A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07309A CN115707309A CN202110897949.6A CN202110897949A CN115707309A CN 115707309 A CN115707309 A CN 115707309A CN 202110897949 A CN202110897949 A CN 202110897949A CN 115707309 A CN115707309 A CN 1157073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fan
- display
- region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557 luminan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49 siz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均设置有发光器件,而仅在第一显示区内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通过桥接走线实现每个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器件的连接。因此,第一显示区内的信号线在通过扇出引线与驱动芯片连接时,可使得位于扇出区的扇出引线在沿着显示区域指向绑定区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工具,而高屏占比的终端设备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使得高屏占比的终端设备逐渐成为行业追逐的趋势。
目前,在终端设备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内设置有驱动芯片和扇出引线,导致显示面板绑定有驱动芯片一侧的边框宽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以减小显示面板绑定有驱动芯片一侧的边框宽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与边框区域之间;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阵列层、第一绝缘层、桥接走线层、第二绝缘层和发光器件层;驱动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每条信号线与位于同一列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且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各条信号线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且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位于第一显示区,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位于第二显示区;桥接走线层包括多条桥接走线,每条桥接走线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每条桥接走线还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连接;边框区域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第一侧的扇出区和绑定区,扇出区位于绑定区与显示区域之间;扇出区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绑定区内设置有驱动芯片,扇出引线的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信号线的方向延伸,扇出引线的另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的方向延伸。
这样,第二显示区可以为第一显示区的其中一侧、相对的两侧、任意三侧或四侧。本申请通过将像素驱动电路内缩,使得仅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第二显示区内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则第一显示区内的信号线在通过扇出引线与驱动芯片连接时,位于扇出区的扇出引线在沿着显示区域指向绑定区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侧,扇出引线穿过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这样,只需将像素驱动电路从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缩进,像素驱动电路缩进的方向较少,可降低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扇出引线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这样,在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的同时,可减小显示面板第二侧的边框宽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设置,且第三侧和第四侧均与第一侧相邻设置;扇出引线分布在扇出区,并在扇出区与第一显示区的边界处与信号线连接。这样,在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的同时,可减小显示面板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其中三侧;显示区域至少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扇出引线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或者,显示区域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扇出引线分布在扇出区,并在扇出区与第一显示区的边界处与信号线连接。这样,在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的同时,可减小其他侧的边框宽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显示区包围第一显示区;扇出引线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这样,在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的同时,可减小显示面板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任意两条桥接走线穿过的发光器件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量。这样,可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条桥接走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直线、折线和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这样,可提供多种不同的桥接走线的具体形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中的扇出引线的分布总区域包括中心子区以及位于中心子区两侧的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第一边缘子区、中心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中心子区内的扇出引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段;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内的扇出引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线段、斜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与第三直线段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直线段靠近第一显示区,第三直线段靠近绑定区,斜线段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针对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第二直线段与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三直线段与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也平行于第二方向。其给出了一种扇出引线的具体分布结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相等;针对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第二直线段与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三直线段与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给出了另一种扇出引线的具体分布结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任意两条扇出引线的阻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阻值。这样,可改善显示过程中的显示画面的色偏和亮度不均的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条扇出引线的线宽相等,中心子区内的扇出引线还包括与第一直线段连接的第一绕线段,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内的至少部分扇出引线还包括第二绕线段,第二绕线段与第二直线段、斜线段和第三直线段中的任一者连接;第一绕线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绕线段的长度;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第二绕线段的长度逐渐减小;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第二绕线段的长度逐渐减小。这样,在保持各条扇出引线的线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长度较短的扇出引线进行绕线,使得显示面板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长度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各条扇出引线的阻值接近。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线宽逐渐增大,从中心子区指向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线宽逐渐增大。这样,在保持各条扇出引线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长度较长的扇出引线的线宽,使得各条扇出引线的阻值接近。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各个发光器件以及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信号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这样,可改善显示面板在熄屏状态的反光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通过像素界定结构间隔,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存在间隙,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各个晶体管同层设置;在第二显示区指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像素驱动电路的尺寸与间隙的尺寸之和,小于发光器件的尺寸与像素界定结构的尺寸之和。这样,通过对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内的晶体管的尺寸和/或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间隙尺寸进行缩小,在不改变显示面板厚度的情况下,实现像素驱动电路的内缩。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组和第二晶体管组,第一晶体管组和第二晶体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第二晶体管设置在第一晶体管组远离衬底的一侧,且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这样,通过异层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内的晶体管,减小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面积,实现像素驱动电路的内缩,此时,无需减小每个晶体管的尺寸和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的间隙尺寸,从而降低了像素驱动电路的制作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安装于壳体上。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截面L-L’的剖视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内缩后边框宽度减小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扇出引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扇出引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扇出引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芯片,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11和围绕显示区域11的边框区域12,边框区域12包括设置在显示区域11其中一侧的扇出区121和绑定区122,扇出区121位于绑定区122与显示区域11之间。
其中,显示区域11内设置有多个子像素111,每个子像素111包括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光器件,同一列像素驱动电路与同一条信号线112连接,信号线112沿第一方向Y延伸。在从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指向背光侧的方向上,像素驱动电路与其连接的发光器件的正投影基本重合。
在绑定区122内设置有驱动芯片1220,由于驱动芯片1220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小于显示区域1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第二方向X为显示面板10的行方向,因此,需要在扇出区121内设置多条扇出引线1210,通过扇出引线1210将驱动芯片1220与信号线112连接起来。驱动芯片1220提供的驱动信号通过扇出引线1210传输给信号线112,并通过信号线112将该驱动信号提供给同一列的像素驱动电路。
因此,扇出区121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和绑定区122沿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均会影响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导致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较大,第一侧指的显示区域11朝向绑定区122的一侧。为了减小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相关技术中可以在扇出区121处进行弯折,将驱动芯片1220和各条扇出引线1210的部分线段弯折到显示面板10的背面(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相对侧),来减小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扇出区121弯折时的弯折线C-C’与第二方向X平行。
但是,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各条扇出引线1210的大部分线段还是位于边框区域12内,使得留在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扇出区121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依旧较大,从而导致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d1依旧较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将像素驱动电路内缩,使得仅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内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第二显示区内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则第一显示区内的信号线在通过扇出引线与驱动芯片连接时,位于扇出区的扇出引线在沿着显示区域指向绑定区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在具备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电视等设备。
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200包括显示面板20和壳体30。其中,显示面板20安装于壳体30上,其用于显示图像或视频等;显示面板20和壳体30共同围设出终端设备200的容纳腔体,以便通过该容纳腔体放置终端设备200的电子器件等,同时对位于容纳腔体内的电子器件形成密封和保护的作用。例如,终端设备200的电路板和电池等位于该容纳腔体内。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边框区域22。边框区域2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21第一侧的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扇出区221位于绑定区222与显示区域21之间;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和包围第一显示区211的第二显示区,包围第一显示区211的第二显示区分别为: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
其中,第一侧指的是第一显示区211朝向绑定区222的一侧,即第一侧为图3和图4中的下侧;第二侧指的是第一显示区211背离绑定区222的一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即第二侧为图3和图4中的上侧;第三侧指的是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设置的一侧,即第三侧可以为图3和图4中的左侧;第四侧指的是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设置的另一侧,且第四侧与第三侧相对设置,即第四侧可以为图3和图4中的右侧。
此时,边框区域22实际上包围的是第二显示区,使得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11与边框区域22之间。
图5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截面L-L’的剖视图。参照图6所示,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31上的驱动阵列层、第一绝缘层33、桥接走线层、第二绝缘层35和发光器件层。
在实际产品中,衬底31可以为柔性衬底,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衬底31也可以为刚性衬底,如玻璃衬底等。
在衬底31的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有驱动阵列层,驱动阵列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31上的有源层、栅绝缘层324、栅极层、层间介质层326和源漏电极层。基于有源层包括的有源图案、栅极层包括的栅极图案以及源漏电极层包括的导电图案,可制作得到驱动阵列层包括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以及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的信号传输走线。
其中,信号传输走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信号线322,该信号线322可以为数据线,用于向与其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传输数据信号,其可以位于源漏电极层。此外,信号传输走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栅线(未示出)、多条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复位信号线(即Reset信号线)、多条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发光控制信号线(即EM信号线),以及多条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电源电压信号线(即VDD信号线)等,栅线、复位信号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可位于栅极层,电源电压信号线可位于源漏电极层。第一方向Y可以为显示面板20的列方向,第一方向Y也可以指的是显示区域21指向绑定区222的方向,第二方向X可以为显示面板20的行方向,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可以垂直。
每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包括存储电容和多个晶体管,如包括复位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等。图6所示的剖视图中仅示出了一个晶体管的具体结构,其他晶体管的结构未示出。例如,该晶体管可以为驱动晶体管DTFT,驱动晶体管DTFT的有源图案323位于有源层,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325位于栅极层,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327和漏极328位于源漏电极层。
在实际产品中,驱动阵列层包括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呈阵列分布,位于同一列的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同一条信号线322连接;相应的,位于同一行的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同一条栅线、同一条复位信号线以及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每条信号线322可以位于相邻两列像素驱动电路321之间,每条信号线322也可以位于与其连接的同一列像素驱动电路321所在的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而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36,多个发光器件36呈阵列分布,每个发光器件36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361、发光层362和第二电极363,发光层362位于第一电极361与第二电极363之间。例如,第一电极361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363可以为阴极。
发光器件层中的发光器件36被划分为红色发光器件(R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B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G发光器件)等。该发光器件36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Miniled(迷你发光二极管)、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以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为了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本申请实施例将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使得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和各条信号线322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而发光器件层中的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36位于第一显示区211,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36位于第二显示区。此时,第一显示区211和第二显示区内均分布有发光器件36,即在图3中,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内均分布有发光器件36。
由于每个像素驱动电路321需要与对应的发光器件36连接,以驱动发光器件36进行发光,但是,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而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时,部分发光器件36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与该发光器件36所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21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因此,需要额外增加桥接走线以实现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发光器件36的连接。
而受到驱动阵列层中源漏电极层的布线空间所限制,没有多余的空间在源漏电极层中设置用于连接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发光器件36的桥接走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驱动阵列层与发光器件层之间增设桥接走线层,该桥接走线层包括多条桥接走线34,该桥接走线34的一端向像素驱动电路321的方向延伸,该桥接走线34的另一端向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的发光器件36的方向延伸。
并且,为了避免桥接走线34与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导电图案以及发光器件36中的第一电极361直接接触,在桥接走线层与驱动阵列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3,在桥接走线层与发光器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5。第一绝缘层33和第二绝缘层35的材料可以为有机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如氮化硅或氧化硅等。
因此,桥接走线34若要实现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发光器件36的连接,桥接走线34的一端需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桥接走线34的另一端需要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36连接。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直接与发光器件36的第一电极361连接,此时,桥接走线34的一端可以是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328连接,桥接走线34的另一端可以是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36中的第一电极361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与发光器件36的第一电极361之间还串联有发光控制晶体管,其在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作用下导通,使得驱动晶体管DTFT的驱动电流可以流至发光器件36的第一电极361,此时,桥接走线34的一端可以是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桥接走线34的另一端可以是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36中的第一电极361连接,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源极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连接的。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衬底31上形成驱动阵列层之后,先需要形成覆盖驱动阵列层的第一绝缘层33,然后,对第一绝缘层33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接着,在第一绝缘层33上形成各条桥接走线34。在形成桥接走线34时,桥接走线34的材料会沉积到第一过孔内,从而使得第一绝缘层33上设置的桥接走线34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例如,第一绝缘层33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图案化处理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步骤。
在形成桥接走线层之后,可接着形成覆盖桥接走线层和第一绝缘层33的第二绝缘层35,对第二绝缘层35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接着,在第二绝缘层35上形成各个发光器件36对应的第一电极361。在形成各个发光器件36对应的第一电极361时,第一电极361的材料会沉积到第二过孔内,从而使得第二绝缘层35上的第一电极361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桥接走线34连接,也就是说桥接走线34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36的第一电极361连接。
其中,第一过孔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以及像素驱动电路321中与桥接走线34所连接的晶体管的漏极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三者至少存在部分重合的区域;相应的,第二过孔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以及发光器件36中的第一电极361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三者至少存在部分重合的区域。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向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的信号线322输入相应的驱动信号,需要在绑定区222内设置驱动芯片42,在扇出区221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41,通过扇出引线41将驱动芯片42与信号线322连接起来。
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一端需要朝向与其连接的信号线322的方向延伸。此时,由于信号线322仅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因此,需要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在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扇出引线41与信号线322连接。
而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另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42的方向延伸,具体的是朝向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42的引脚所在的位置延伸。
针对图3和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以减小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从而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此时,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d2小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d1。
其具体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可使得扇出引线41的部分线段位移至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内,则留在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线段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相应的也就将扇出区221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若需要弯折至显示面板20背面的扇出区221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则留在显示面板20出光侧的扇出区221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即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背离第一显示区211的边界与弯折线之间沿第一方向Y的距离d2减小,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另一方面,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可减小靠近显示区域21第三侧和第四侧边缘处的各条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靠近显示区域21第三侧和第四侧边缘处的各条信号线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在沿着第一方向Y上更靠近第一显示区211。
例如,如图7所示,1210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中最靠近显示区域11第三侧边缘位置处的信号线112(即第三侧指向第四侧方向上位于第1列的信号线)所连接的扇出引线1210,相关技术中的扇出引线1210中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α。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后,显示面板20中最靠近显示区域21第三侧边缘位置处的信号线322(即第三侧指向第四侧方向上位于第1列的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β1,β1小于α。而绑定区222朝向显示面板20第三侧的边缘沿第一方向Y的延伸线,其与扇出引线1210存在第一交点,与图7中的扇出引线41存在第二交点,则第二交点相对于第一交点更靠近第一显示区211。
而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需要根据显示面板20中最靠近显示区域21第三侧和第四侧边缘位置处的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确定,并保证最靠近显示区域21第三侧和第四侧边缘位置处的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不会超出显示面板2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222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23。因此,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在沿着第一方向Y上更靠近第一显示区211时,显示面板2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222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23可以朝向第一显示区211的方向移动,使得显示面板2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222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23与第一显示区211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减小了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例如,如图7所示,13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最靠近显示区域第三侧和第四侧边缘位置处的信号线所连接的扇出引线的斜线段,不超出显示面板第一侧中除绑定区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222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23,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13更靠近第一显示区211,使得本申请实施中的显示面板2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222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23与第一显示区211之间的距离d2,小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0第一侧中除绑定区外的其他区域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边缘13与第一显示区211之间的距离d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中,实际上是不存在扇出引线1210和边缘13,图7中示出扇出引线1210和边缘13,只是为了更清楚地示意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后,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减小的原理。
此外,通过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来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外,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20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例如,在相关技术中,会在显示面板第三侧和/或第四侧的边框区域内设置阵列基板行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电路,如Gate GOA电路、EM GOA电路和Reset GOA电路等,导致显示面板第三侧和/或第四侧的边框区域的宽度较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将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后,可以将GOA电路中的至少部分结构位移至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内,以减小GOA电路在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区域22内的占用宽度,从而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在相关技术中,还会在显示面板第二侧的边框区域设置有时钟信号线等,该时钟信号线用于向GOA电路提供时钟信号,时钟信号线会导致显示面板第二侧的边框区域的宽度较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将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后,可以将时钟信号线位移至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内,以减小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边框宽度。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8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边框区域22,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是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11与边框区域22之间的。
其中,边框区域2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21第一侧的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扇出区221位于绑定区222与显示区域21之间。具体的,沿着第一方向Y依次分布的是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
为了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本申请实施例将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使得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和各条信号线322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而发光器件层中的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内。
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而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时,部分发光器件36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与该发光器件36所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21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合区域,因此,需要在驱动阵列层与发光器件层之间增设桥接走线层,该桥接走线层包括多条桥接走线34,基于桥接走线34实现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发光器件36的连接。并且,在桥接走线层与驱动阵列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33,在桥接走线层与发光器件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5,桥接走线34的一端需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33的第一过孔与像素驱动电路321连接,桥接走线34的另一端需要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35的第二过孔与发光器件36连接。
另外,在绑定区222内设置驱动芯片42,在扇出区221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41,通过扇出引线41将驱动芯片42与信号线322连接起来。
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一端需要朝向与其连接的信号线322的方向延伸。此时,由于信号线322仅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因此,需要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在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扇出引线41与信号线322连接。而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另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42的方向延伸。
针对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即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上缩进时,可使得扇出引线41的部分线段位移至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内,则留在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线段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此时,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d2小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d1。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9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边框区域22,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均是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11与边框区域22之间的。
其中,边框区域2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21第一侧的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扇出区221位于绑定区222与显示区域21之间。具体的,沿着第一方向Y依次分布的是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
为了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本申请实施例将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使得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和各条信号线322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而发光器件层中的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内。
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一端需要朝向与其连接的信号线322的方向延伸。此时,由于信号线322仅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因此,需要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在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扇出引线41与信号线322连接。而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另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驱动芯片42的方向延伸。
针对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可使得扇出引线41的部分线段位移至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内,则留在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的线段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另外,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还可以将原本位于显示面板第二侧的边框区域内的时钟信号线,位移至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内,以减小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边框宽度。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10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边框区域22,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和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均是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11与边框区域22之间的。
其中,边框区域2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21第一侧的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扇出区221位于绑定区222与第一显示区211之间。
为了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本申请实施例将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使得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和各条信号线322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而发光器件层中的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和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内。
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扇出引线41仅分布在扇出区221内,并在扇出区221与第一显示区211的边界处与信号线322连接。
针对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可减小靠近显示区域21边缘处的各条信号线322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靠近显示区域21边缘处的各条信号线所连接的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在沿着第一方向Y上更靠近第一显示区211,进而减小了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另外,当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时,还可以将原本位于显示面板第三侧和/或第四侧的边框区域内的GOA电路,位移至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和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内,以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面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11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区域21和围绕显示区域21的边框区域22,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均是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11与边框区域22之间的。
其中,边框区域22包括位于显示区域21第一侧的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扇出区221位于绑定区222与第一显示区211之间。具体的,沿着第一方向Y依次分布的是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扇出区221和绑定区222。
为了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本申请实施例将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并将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使得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和各条信号线322均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而发光器件层中的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使得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第一显示区211内,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发光器件36分布在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内。
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且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还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在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扇出引线41与信号线322连接。
针对图11所示的显示面板20,显示面板20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向显示面板20的中心区域内缩,且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还朝向显示面板20第二侧的方向缩进时,可减小了显示面板20第一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的边框宽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区域21中的第二显示区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的任意其中三侧。
例如,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此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或者,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此时,位于扇出区221内的扇出引线41穿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并延伸至第一显示区211与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的边界处;或者,显示区域21包括第一显示区211、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二侧的第二显示区212b、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三侧的第二显示区212c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211第四侧的第二显示区212d,此时,扇出引线41仅分布在扇出区221内,并在扇出区221与第一显示区211的边界处与信号线322连接。
综上,通过将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缩,使得仅在显示面板20的第一显示区211内设置像素驱动电路321和信号线322,第二显示区内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321和信号线322,则第一显示区211内的信号线322在通过扇出引线41与驱动芯片42连接时,位于扇出区221的扇出引线41在第一方向Y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20第一侧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的示出显示面板20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信号线322、扇出引线41和驱动芯片42的分布位置,在图8至图11中,仅示出了显示面板20中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信号线322、扇出引线41和驱动芯片42,而未示出显示面板20中的发光器件36。可以理解的是,图8至图11中的显示面板20包括的发光器件36的具体分布,可参照图3中示出的发光器件36的分布位置,其是分布在整个显示区域21内的。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若要实现像素驱动电路321的内缩,一种实现方式是在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的各个晶体管均同层设置的情况下,在第二显示区指向第一显示区211的方向上,即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缩的方向上,使得像素驱动电路321的尺寸与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之和,小于发光器件36的尺寸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36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364的尺寸之和。
当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一方向Y内缩时,使得像素驱动电路321与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之和,小于发光器件36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36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364沿第一方向Y的尺寸之和;当像素驱动电路321沿第二方向X内缩时,使得像素驱动电路321与相邻两个像素驱动电路321之间的间隙沿第二方向X的尺寸之和,小于发光器件36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36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364沿第二方向X的尺寸之和。
例如,在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缩的方向上,可通过减小像素驱动电路321中的至少部分晶体管的尺寸,使得所有像素驱动电路321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从而在保证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所有像素驱动电路321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有发光器件36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
若要实现像素驱动电路321的内缩,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在保证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的各个晶体管的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的晶体管异层设置。此时,每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包括第一晶体管组和第二晶体管组,第一晶体管组和第二晶体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组设置在第一晶体管组远离衬底31的一侧,且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当像素驱动电路321内的晶体管异层设置,且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时,每个像素驱动电路321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所占用的面积减小,从而在保证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所有像素驱动电路321所占用的面积小于所有发光器件36所占用的面积。
可选的,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位于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或者,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位于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减小每个像素驱动电路321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以在保证各个发光器件36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所有像素驱动电路321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有发光器件36沿内缩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桥接走线层包括至少一层走线层。当桥接走线层包括一层走线层时,各条桥接走线34均同层设置;当桥接走线层包括至少两层走线层,每层走线层均包括多条桥接走线34,每层走线层内的桥接走线34均连接部分的像素驱动电路321和部分的发光器件36,并且,在任意两层走线层之间均通过至少一层绝缘层间隔。
其中,桥接走线34的材料可以为透过率较低的导电材料,如铜、铝、钼或银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桥接走线34的材料也可以为透过率较高的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导电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像素驱动电路321与发光器件36的桥接走线34,会与其他发光器件36的第一电极361存在交叠区域,从而在桥接走线34与其交叠的第一电极361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当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越多时,生成的寄生电容越大,则导致像素驱动电路321向其与连接的第一电极361提供的电压的上升速度变慢。
若不同的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不相等时,则与其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321向第一电极361提供的电压的上升速度也就不同,使得不同发光器件36的发光时长不同,不同发光器件36的发光亮度也就不相同,进而导致显示面板20的显示亮度不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制作桥接走线34时,将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之间的差值设置成小于预设数量,以提高显示面板20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差值小于预设数量可以理解为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相等或近似相等,例如,预设数量为2,当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之间的差值为1时,可将这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看作近似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数量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上述仅以预设数量为2进行举例说明。另外,当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之间的差值设置成小于预设数量时,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的走线长度也会比较接近,由于各条桥接走线34的线宽基本一致,因此,可使得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的走线电阻基本一致,从而使得像素驱动电路321提供的信号经过桥接走线34输入至发光器件36的压降基本保持一致。
例如,在图5中,每条桥接走线34穿过4个发光器件36(不包括与其连接的发光器件36),使得任意两条桥接走线34穿过的发光器件36的数量相等。
另外,每条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为直线、折线和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折线可以为锯齿线等,曲线可以为波浪线等。
例如,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为直线,或者,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为折线,或者,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为曲线,或者,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为折线与曲线的组合。关于桥接走线3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扇出引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扇出引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面板20中的扇出引线41的分布总区域包括中心子区241以及位于中心子区241两侧的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第一边缘子区242、中心子区241和第二边缘子区243沿第二方向X依次分布。
当显示区域11内的第二显示区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时,显示面板20中的扇出引线41的分布总区域指的是扇出区221以及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当显示区域11内的第二显示区不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显示区212a时,显示面板20中的扇出引线41的分布总区域指的是扇出区221。
其中,中心子区241内的扇出引线41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直线段411;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扇出引线41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线段412、斜线段413和第三直线段414,第二直线段412与第三直线段414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二直线段412靠近第一显示区211,第三直线段414靠近绑定区222,且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第二直线段412与斜线段413之间形成的钝角,是夹角β的互补角。
当然,在某些显示面板20中,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β也可以为直角,此时,斜线段413沿第二方向X延伸。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以不相等。如图12所示,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一边缘子区242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242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二边缘子区243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此时,针对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第二直线段412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第二方向X,第三直线段414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也平行于第二方向X。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子区242与第二边缘子区243可以镜像对称,使得沿中心子区241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两条扇出引线41中的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相等。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均相等,此时,第一边缘子区242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平行设置,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斜线段413也平行设置。
针对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第二直线段412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第二方向X,第三直线段414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θ为钝角。
当然,针对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第二直线段412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而第三直线段414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第二方向X。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子区242与第二边缘子区243可以镜像对称,使得沿中心子区241对称设置的两条扇出引线41中的第三直线段414与斜线段413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与第一方向Y之间的夹角相等。
图12和图13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扇出引线41的具体分布示意图,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扇出引线41的分布不局限于图12和图13所示的分布示意图。
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扇出引线41中,由于不同信号线322与驱动芯片42的相对位置不同,使得各条扇出引线41具有不同的走线长度,一般情况下,位于中心子区241内的扇出引线41的长度最短,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一边缘子区242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242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长度逐渐增加,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二边缘子区243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长度也逐渐增加。
各条扇出引线41的长度差异会导致各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不同,且扇出引线41的长度差异越大,阻值差异也就越大。当显示面板20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差异越大时,在显示过程中,会出现显示画面的色偏和亮度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将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之间的差值设置成小于预设阻值,以改善显示过程中的显示画面的色偏和亮度不均的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阻值,可以理解为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相等或近似相等。例如,预设阻值为10Ω,当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之间的差值为9Ω时,可将这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看作近似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阻值的具体数值不进行限定,上述仅以预设阻值为10Ω进行举例说明。
为了将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设置成相等或近似相等,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将各条扇出引线41的线宽设置成一致,通过对长度较短的扇出引线41进行绕线,使得显示面板20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长度基本一致,来将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之间的差值设置成小于预设阻值。
参照图14所示,各条扇出引线41的线宽相等,中心子区241内的扇出引线41还包括与第一直线段411连接的第一绕线段415,第一边缘子区242和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至少部分扇出引线41还包括第二绕线段416,第二绕线段416与第三直线段414连接。
例如,第一绕线段415可以与第一直线段411中朝向驱动芯片42的一端连接;或者,第一绕线段415也可以与第一直线段411中朝向第一显示区211的一端连接;或者,第一直线段411包括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第一绕线段415位于第一直线段411包括的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之间,且分别与这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的一端连接。相应的,第二绕线段416可以与第三直线段414中朝向驱动芯片42的一端连接;或者,第二绕线段416也可以与第三直线段414中朝向第一显示区211的一端连接;或者,第三直线段414包括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第二绕线段416位于第三直线段414包括的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之间,且分别与这两截间断设置的子线段的一端连接。
当然,第二绕线段416也可以与第二直线段412连接;或者,第二绕线段416还可以与斜线段413连接,第二绕线段416与第二直线段412或斜线段413的连接方式,可参照第二绕线段416与第三直线段414的连接方式。
为了将显示面板20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长度设置成基本一致,需要第一绕线段415的长度大于第二绕线段416的长度,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一边缘子区242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242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中的第二绕线段416的长度逐渐减小,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二边缘子区243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243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中的第二绕线段416的长度也逐渐减小。
为了将任意两条扇出引线41的阻值设置成相等或近似相等,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不改变扇出引线41的长度,而是改变扇出引线41的线宽。
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一边缘子区242的方向上,第一边缘子区242内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线宽逐渐增大,从中心子区241指向第二边缘子区243的方向上,第二边缘子区243的各条扇出引线41的线宽逐渐增大。
通常,信号线322的材料采用铜、铝、钼或银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透过率较低,在显示面板20处于熄屏状态下,外部环境光照射到显示面板20上时,信号线322容易发生反光。
因此,为了改善显示面板20在熄屏状态的反光问题,将沿第一方向Y分布的各个发光器件36以及第一方向Y上相邻两个发光器件36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364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覆盖信号线322在衬底31上的正投影。
此时,沿第一方向Y分布的各个发光器件36会将信号线322的大部分线段覆盖住,从而减小了信号线322对外部环境光的反射,改善显示面板20在熄屏状态的反光。
当然,也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来制作信号线322,以减小信号线322对外部环境光的反射率,从而改善显示面板20在熄屏状态的反光问题。此时,信号线322可以位于相邻两列发光器件36之间,也可以位于同一列发光器件36所在的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工艺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等”应当理解为工艺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相等,“平行”应当理解为工艺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平行,“垂直”应当理解为工艺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垂直。
以上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或仿真示意图仅为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的尺寸比例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边框区域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在衬底上的驱动阵列层、第一绝缘层、桥接走线层、第二绝缘层和发光器件层;
所述驱动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每条所述信号线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且所述驱动阵列层中的各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和各条所述信号线均分布在所述第一显示区;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且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一部分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另一部分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桥接走线层包括多条桥接走线,每条所述桥接走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每条所述桥接走线还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发光器件连接;
所述边框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侧的扇出区和绑定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所述扇出区内设置有多条扇出引线,所述绑定区内设置有驱动芯片,所述扇出引线的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所述信号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扇出引线的另一端朝向与其连接的所述驱动芯片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侧,所述扇出引线穿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所述扇出引线穿过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均与所述第一侧相邻设置;所述扇出引线分布在所述扇出区,并在所述扇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边界处与所述信号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其中三侧;
所述显示区域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扇出引线穿过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
或者,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扇出引线分布在所述扇出区,并在所述扇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边界处与所述信号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扇出引线穿过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区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边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条所述桥接走线穿过的发光器件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桥接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直线、折线和曲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扇出引线的分布总区域包括中心子区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子区两侧的第一边缘子区和第二边缘子区,所述第一边缘子区、所述中心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中心子区内的所述扇出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段;
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所述扇出引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线段、斜线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三直线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三直线段靠近所述绑定区,所述斜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所述斜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所述斜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针对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也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斜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针对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斜线段之间的连接点所形成的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条所述扇出引线的阻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阻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线宽相等,所述中心子区内的所述扇出引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的第一绕线段,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和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引线还包括第二绕线段,所述第二绕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所述斜线段和所述第三直线段中的任一者连接;
所述第一绕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绕线段的长度;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所述第二绕线段的长度逐渐减小;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所述第二绕线段的长度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线宽逐渐增大,从所述中心子区指向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边缘子区内的各条所述扇出引线的线宽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各个所述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像素界定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通过像素界定结构间隔,相邻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的各个晶体管同层设置;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尺寸与所述间隙的尺寸之和,小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尺寸与所述像素界定结构的尺寸之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组和第二晶体管组,所述第一晶体管组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组中的各个晶体管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7949.6A CN115707309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PCT/CN2022/092958 WO2023010944A1 (zh) | 2021-08-05 | 2022-05-16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US18/260,659 US20240065053A1 (en) | 2021-08-05 | 2022-05-16 |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7949.6A CN115707309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7309A true CN115707309A (zh) | 2023-02-17 |
CN115707309B CN115707309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515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97949.6A Active CN115707309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65053A1 (zh) |
CN (1) | CN115707309B (zh) |
WO (1) | WO202301094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04011A (zh) * | 2023-06-07 | 2023-07-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3681A (zh) * | 2011-06-16 | 2012-01-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引线结构以及具有此引线结构的显示面板 |
CN102903732A (zh) * | 2012-10-12 | 2013-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相应的显示装置 |
CN109656067A (zh) * | 2019-01-29 | 2019-04-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671742A (zh) * | 2018-12-06 | 2019-04-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Amoled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1915B (zh) * | 2019-08-02 | 2021-05-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6047820B (zh) * | 2020-08-18 | 2024-08-0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8-05 CN CN202110897949.6A patent/CN115707309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5-16 US US18/260,659 patent/US2024006505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5-16 WO PCT/CN2022/092958 patent/WO20230109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3681A (zh) * | 2011-06-16 | 2012-01-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引线结构以及具有此引线结构的显示面板 |
CN102903732A (zh) * | 2012-10-12 | 2013-01-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相应的显示装置 |
CN109671742A (zh) * | 2018-12-06 | 2019-04-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Amoled显示面板 |
CN109656067A (zh) * | 2019-01-29 | 2019-04-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04011A (zh) * | 2023-06-07 | 2023-07-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6404011B (zh) * | 2023-06-07 | 2024-05-2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7309B (zh) | 2023-10-20 |
US20240065053A1 (en) | 2024-02-22 |
WO2023010944A1 (zh) | 2023-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01352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021267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220160003A (ko) |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EP4131453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665999B (zh) |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 |
KR20200002040A (ko) | 표시 장치 | |
US11387310B2 (en) |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478407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12418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081598B1 (ko) | 네로우 베젤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9375443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148485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5220605A (zh) |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4556277A (zh) |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 |
US20210271347A1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s | |
CN111128969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EP3761111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5707309B (zh)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
CN115411081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2140999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EP3961713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 |
US2024002815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218831219U (zh) | 显示装置 | |
WO2023150902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24154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