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23107A -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3107A
CN115623107A CN202110783305.4A CN202110783305A CN115623107A CN 115623107 A CN115623107 A CN 115623107A CN 202110783305 A CN202110783305 A CN 202110783305A CN 115623107 A CN115623107 A CN 115623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housing
opening
sound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33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33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3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3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3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第一发声主体、第二发声主体和隔板;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将所述壳体的腔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发声主体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发声主体的第一出音面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的第二出音面均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中,扬声器布置在屏幕顶端,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相关技术中,扬声器均为单核,也即只有一个发声主体,出音质量有一定瓶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通过布置双发声主体,从而改善出音质量。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第一发声主体、第二发声主体和隔板;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将所述壳体的腔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发声主体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发声主体的第一出音面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的第二出音面均靠近所述第一开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扬声器模组的一个壳体中布置两个发声主体,也即该扬声器模组为双核,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用来输出相同的音频,也即将相同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分别布置在两个并排布置的腔体中,且两个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均靠近第一开口,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输出的相同音频,均从第一开口输出,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出音质量更好。由于在该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同时布置在一个壳体内,相比于将两个发声主体分开布置在两个壳体中,扬声器模组占用空间更小。
可选地,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侧面和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壳体的端面的距离大于0。
这样使得第一发声主体的前腔和第二发声主体的前腔是连通的,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的前腔实现共用,在可以保证前腔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壳体的端面的距离大于0。
这样使得第一发声主体11的后腔和第二发声主体的后腔是连通的,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的后腔实现共用,由于两个发声主体共用后腔,后腔尺寸更大,使得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第二发声主体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从而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频响带宽,覆盖高频到低频输出。另外,由于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共用后腔,可以在保证后腔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开口及盖板,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对;
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位于所第二发声主体远离所述第二出音面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隔板相连。
在该实现方式中,盖板覆盖在第二发声主体远离第一出音面的一侧,从而使得和第二发声主体对应的后腔被移除,也即第二发声主体没有后腔,使得第二发声主体的共振频率F0变小,第二发声主体实现高频输出。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一圈裙边,所述裙边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裙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主体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相连。
通过裙边与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相连,能够实现发声主体同时和壳体的两个面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音面和所述第二出音面分别具有一个振膜震动区域,所述振膜震动区域和所述裙边之间具有间隙。
本公开通过让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振膜震动区域避开裙边,从而保证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的发声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声主体与所述壳体及所述隔板通过胶水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发声主体与所述壳体及所述隔板通过胶水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声主体与所述壳体及所述隔板之间还具有焊点,所述第二发声主体与所述壳体及所述隔板之间还具有焊点,所述焊点与所述胶水接触。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壁厚范围为0.2mm至0.4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声主体的体积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的体积不相等。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对接,并且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处具有走线通孔;
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FPC走线,所述FPC走线中部位于所述走线通孔,所述FPC走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主体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所述FPC走线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和供电组件;
所述扬声器模组为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扬声器模组供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扬声器模组的一个壳体中布置两个发声主体,也即该扬声器模组为双核,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用来输出相同的音频,也即将相同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分别布置在两个并排布置的腔体中,且两个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均靠近第一开口,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输出的相同音频,均从第一开口输出,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出音质量更好。由于在该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同时布置在一个壳体内,相比于将两个发声主体分开布置在两个壳体中,扬声器模组占用空间更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扬声器模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扬声器模组的正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中所涉及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扬声器模组,2-屏幕,3-前框,4-中框;
10-壳体,11-第一发声主体,12-第二发声主体,13-隔板,14-胶水,15-焊点,16-FPC走线,31-出音孔;
100-腔体,101-第一开口,102-第一腔体,103-第二腔体,104-第二开口,105-盖板,106-裙边,107-下壳体,108-上壳体,109-走线通孔;
1001-前腔,1002-后腔,1100-振膜震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10、第一发声主体11、第二发声主体12和隔板13。
壳体10具有第一开口101,隔板13位于壳体10内部,将壳体10的腔体100分割为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并排设置。
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内,第一发声主体11的第一出音面110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第二出音面120均靠近第一开口10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扬声器模组的一个壳体中布置两个发声主体,也即该扬声器模组为双核,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用来输出相同的音频,也即将相同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分别布置在两个并排布置的腔体中,且两个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均靠近第一开口,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输出的相同音频,均从第一开口输出,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出音质量更好。由于在该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同时布置在一个壳体内,相比于将两个发声主体分开布置在两个壳体中,扬声器模组占用空间更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均与第一开口101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出音面输出的音频,均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1输出。
这里,发声主体也称为扬声器单体,是扬声器发声的核心部件,发声主体包括振膜,振膜是发声主体中的主要发声结构。在终端设备中,振膜通常平行于终端设备的使用面,例如,手机中扬声器模组的振膜可以平行于手机屏幕的出光面。
该发声主体除了包括振膜,还包括外框、声圈、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等结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10为柱状结构,第一开口101设置在柱状的一端。隔板13的表面与壳体10的轴线平行,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沿着壳体10的横向并排布置,这里所指的横向是与轴线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应地,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也是并排设置的。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0为一棱柱结构,该棱柱结构由两个长方体状壳体相连组成,两个长方体的腔体中分别用来布置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隔板13位于两个长方体状壳体的交界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壳体10还可以为圆柱结构、圆台结构、棱台结构或者其他立体结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10和隔板13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组装结构,这种方式便于制作。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结构为图1中扬声器模组切除部分后的结构,以更好地展示扬声器模组的内部结构。图3是图2所示扬声器模组的正视图,也即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的两端开口,也即壳体10除了具有第一开口101外,还具有第二开口104,第二开口104和第一开口101相对。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壳体10的轴线方向上,壳体10中的腔体100包括分别位于两个发声主体前后的部分,作为扬声器模组的前腔1001和后腔1002,前腔1001靠近第一开口101,后腔1002靠近第二开口104。发声主体中的振膜能够通过自身振动带动前腔和/或后腔中的空气振动,进而实现发声。
如图3所示,隔板13第一开口101的侧面和第一开口101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的距离D1大于0,也即隔板13靠近第一开口101的侧面相对于第一开口101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是向腔体内凹陷的,这样使得第一发声主体11的前腔和第二发声主体的前腔是连通的,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的前腔实现共用,在可以保证前腔1001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如图3所示,隔板13靠近第二开口104的侧面和第二开口104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的距离D2大于0,也即隔板13靠近第二开口104的侧面相对于第二开口104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是向腔体内凹陷的,这样使得第一发声主体11的后腔和第二发声主体的后腔是连通的,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的后腔实现共用。
如图3所示,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共用后腔1002,由于两个发声主体共用后腔,后腔尺寸更大,使得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11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第二发声主体12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从而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频响带宽,覆盖高频到低频输出。另外,由于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共用后腔1002,可以在保证后腔1002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2,图4所示的壳体10还具有盖板105。图5是图4所示扬声器模组的正视图,也即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4和图5,盖板105位于第二腔体103内,且位于第二发声主体12远离第二出音面120的一侧,并与壳体10和隔板13相连。
在该实现方式中,盖板105的厚度等于图3中的距离D2,盖板105覆盖在第二发声主体12远离第一出音面110的一侧,从而使得和第二发声主体12对应的后腔被移除,也即第二发声主体12没有后腔,使得第二发声主体12的共振频率F0变小,第二发声主体12实现高频输出。
可选地,盖板105和壳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组装而成。
如图1至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不相等,例如图中所示的,第一发声主体11的体积大于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
这里,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不相等,通常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中的至少一项不同来实现。
如图4所示,第一发声主体11的体积大于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也即图4中设置有盖板105的是体积较小的发声主体,或者说没有后腔的是体积小的发声主体。
在两个发声主体一大一小设计时,较小的发声主体用于进行高频输出,较大的发声主体用于进行低频输出。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可以相等。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示意图。相比于图3,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10还具有一圈裙边106,裙边106位于壳体10的内壁,且靠近第一开口101,裙边106分别与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相连。
由于裙边106是围绕壳体10内侧壁一周进行设置,可以通过裙边106与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相连,能够实现发声主体同时和壳体的两个面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示例性地,裙边106分别与第一发声主体11及第二发声主体12焊接。
图7是图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参见图7,第一出音面110和第二出音面120分别具有一个振膜震动区域1100,振膜震动区域1100和裙边106之间具有间隙。
本公开通过让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振膜震动区域避开裙边106,从而保证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发声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振膜震动区域1100是发声主体中振膜在出音面中对应的区域。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参见图8,第一发声主体11与壳体10及隔板13通过胶水14密封连接,第二发声主体12与壳体10及隔板13通过胶水14密封连接。
通过密封连接,使得两个发声主体均能够完全分隔出前腔和后腔。
再次参见图8,第一发声主体11与壳体10及隔板13之间还具有焊点15,第二发声主体12与壳体10及隔板13之间还具有焊点15,焊点15与胶水14接触。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将发声主体与壳体及隔板焊接,这里,焊接的方式可以为点焊,焊点之间存在空隙,通过点胶实现密封。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壳体10为金属壳体,隔板13为金属隔板,金属壳体及金属隔板分别与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焊接。相关技术中,塑料壳体由于注塑工艺限制,通常超过1mm,金属壳体相比于注塑壳体厚度更小,使得整体扬声器模组的尺寸更小,例如,壳体10的壁厚范围为0.2mm至0.4mm,隔板13的壁厚范围为0.2mm至0.4mm。同时,连接方式采用点焊加点胶方式实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胶水连接,厚度更小。
示例性地,壳体10为钢材质的壳体,隔板13为钢材质的隔板。
示例性地,壳体的壁厚为0.2mm。隔板13的壁厚为0.2mm。
例如,壳体10和隔板13采用0.2mm的钢片制成。
示例性地,发声主体的外框为金属结构,外框和金属壳体及金属隔板实现焊接。
如图8所示,可以在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和壳体及隔板进行焊接,这样便于焊接加工。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其他位置进行焊接,例如发声主体远离出音面的一面。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壳体10为塑料壳体,壳体10分别与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通过胶水密封连接。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扬声器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参见图9,扬声器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走线16。图10是图9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9和图10,壳体10包括下壳体107和上壳体108,上壳体108和下壳体107对接,并且上壳体108和下壳体107连接处具有走线通孔109。
FPC走线16中部位于走线通孔109内,FPC走线16一端连接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FPC走线16另一端位于壳体10外。
示例性地,FPC走线16一端连接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的PCB。
示例性地,FPC走线16另一端用于连接终端设备的主板。
例如,FPC走线16位于壳体外的端部具有插接端子,通过该插接端子能够方便地实现FPC走线和主板的电连接。
通过设置FPC走线连接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使得第一发声主体11和第二发声主体12能够和主板连接,从而接收到音频信号实现音频输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FPC走线16嵌设在走线通孔109,该通孔为条状通孔,将FPC走线设置在该条状通孔中,使得FPC走线16可以从靠近第一发声主体11的位置延伸到靠近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位置,从而使得该FPC走线16能够同时和两个发声主体电连接。
如图9所示,FPC走线16绕过的壳体10外壁周向的距离小于壳体10外壁周向总长度的1/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具有走线通孔109位置,上壳体108和下壳体107通过胶水(例如点胶方式)密封连接,在除了具有走线通孔109外的其他位置,上壳体108和下壳体107焊接并通过胶水密封,例如焊接采用点焊,在焊点之间的缝隙处通过点胶密封。在具有所述走线通孔位置,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胶水密封连接,在除了具有所述走线通孔外的其他位置,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焊接并通过胶水密封,从而在FPC走线的位置形成密封结构。
通过上述方式进行上壳体108和下壳体107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扬声器模组的发声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扬声器模组的一个壳体中布置两个发声主体,也即该扬声器模组为双核,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用来输出相同的音频,也即将相同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分别布置在两个并排布置的腔体中,且两个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均靠近第一开口,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输出的相同音频,均从第一开口输出,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出音质量更好。由于在该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同时布置在一个壳体内,相比于将两个发声主体分开布置在两个壳体中,扬声器模组占用空间更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发声主体的前腔实现共用,在可以保证前腔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两个发声主体共用后腔,后腔尺寸更大,使得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第二发声主体的共振频率F0到截止频率的范围更大,从而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频响带宽,覆盖高频到低频输出。两个发声主体的后腔共用,可以在保证后腔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扬声器模组的小型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具有音质好、体积小以及重量小等特点。该扬声器模组可以用作终端设备的顶部扬声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扬声器模组和供电组件。扬声器模组如图1至图10任一幅所示,供电组件用于为扬声器模组供电,终端设备通过该扬声器模组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音频,实现音频外放。
示例性地,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终端、平板终端和智能家居等设备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扬声器模组中布置两个发声主体,也即该扬声器模组为双核,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用来输出相同的音频,也即将相同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输出。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分别布置在两个并排布置的腔体中,且两个发声主体的出音面均靠近第一开口,从而使得两个发声主体输出的相同音频,均从第一开口输出,使得扬声器模组的出音质量更好。同时,在该扬声器模组中,第一发声主体和第二发声主体同时布置在一个壳体内,相比于将两个发声主体分开布置在两个壳体中,扬声器模组占用空间更小。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该终端设备除了包括扬声器模组1及供电组件(图中未示出)之外,还包括:
屏幕2、前框3和中框4。前框3设置在屏幕2和中框4之间,并且前框3套设在屏幕2边缘,这里“前框3套设在屏幕2边缘”是指围绕屏幕2设置且和屏幕2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前框3具有至少一个出音孔31,出音孔31朝向和屏幕出光的方向一致,扬声器模组10的腔体100对应出音孔31,扬声器模组10产生的音频能够从该出音孔31输出给用户。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扬声器模组1的出音孔31可以如图11所示朝向终端设备的显示侧,以3个出音孔为例,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不同数量的出音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扬声器模组1的出音孔31可以朝向终端设备的侧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扬声器模组1的出音孔31可以朝向终端设备与显示侧相对设置的非显示侧。
示例性地,屏幕2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或其他类型的屏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图中未示出),主板和扬声器模组10电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板和扬声器模组10通过前述FPC走线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后壳(图中未示出),后壳和中框连接,后壳、中框、前框和屏幕装配完成后,终端设备内部形成容纳腔,前述扬声器模组10、主板等均布置在该容纳腔内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发声主体(11)、第二发声主体(12)和隔板(13);
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开口(101),所述隔板(13)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将所述壳体(10)的腔体(100)分割为第一腔体(102)和第二腔体(103),所述第一腔体(102)和所述第二腔体(103)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2)和所述第二腔体(103)内,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的第一出音面(110)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的第二出音面(120)均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01)的侧面和所述第一开口(101)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的距离(D1)大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具有第二开口(104),所述第二开口(104)和所述第一开口(101)相对,所述隔板(13)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04)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开口(104)周围的壳体(10)的端面的距离(D2)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具有第二开口(104)及盖板(105),所述第二开口(104)和所述第一开口(101)相对;
所述盖板(105)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03)内,且位于所第二发声主体(12)远离所述第二出音面(120)的一侧,并与所述壳体(10)和所述隔板(1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具有一圈裙边(106),所述裙边(106)位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01),所述裙边(106)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音面(110)和所述第二出音面(120)分别具有一个振膜震动区域(1100),所述振膜震动区域(1100)和所述裙边(106)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与所述壳体(10)及所述隔板(13)通过胶水(14)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与所述壳体(10)及所述隔板(13)通过胶水(14)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与所述壳体(10)及所述隔板(13)之间还具有焊点(15),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与所述壳体(10)及所述隔板(13)之间还具有焊点(15),所述焊点(15)与所述胶水(14)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壁厚范围为0.2mm至0.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的体积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的体积不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下壳体(107)和上壳体(108),所述下壳体(107)和上壳体(108)对接,并且所述下壳体(107)和上壳体(108)连接处具有走线通孔(109);
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FPC走线(16),所述FPC走线(16)中部位于所述走线通孔(109),所述FPC走线(16)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主体(11)和所述第二发声主体(12),所述FPC走线(16)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0)外。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模组和供电组件;
所述扬声器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扬声器模组供电。
CN202110783305.4A 2021-07-12 2021-07-12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5623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3305.4A CN115623107A (zh) 2021-07-12 2021-07-12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3305.4A CN115623107A (zh) 2021-07-12 2021-07-12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3107A true CN115623107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6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3305.4A Pending CN115623107A (zh) 2021-07-12 2021-07-12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31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336A (zh) * 2012-05-29 2013-12-18 Jvc建伍株式会社 耳机
TWM532125U (zh) * 2016-06-24 2016-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揚聲器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6454653A (zh) * 2010-01-06 2017-02-22 苹果公司 用于紧凑型电子设备的薄型扬声器配置
CN206658274U (zh) * 2017-03-14 2017-11-2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喇叭式扬声器结构
CN107547991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653A (zh) * 2010-01-06 2017-02-22 苹果公司 用于紧凑型电子设备的薄型扬声器配置
CN103458336A (zh) * 2012-05-29 2013-12-18 Jvc建伍株式会社 耳机
TWM532125U (zh) * 2016-06-24 2016-11-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揚聲器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7547991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6658274U (zh) * 2017-03-14 2017-11-2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喇叭式扬声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9607B (zh) 扬声器模组
US10219078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US9998809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US8818006B2 (en) Speaker system,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and mobile body device
CN101212838B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US20090190788A1 (en) Speaker se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276315B2 (ja) 電磁型発音体
EP4135343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97825B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JP2012029288A (ja) 音声機能を持つ電子装置
WO2022042317A1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1222784B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US11006209B2 (en) Rectangular microspeaker
CN106303866A (zh) 一种动铁受话器
CN115623107A (zh) 扬声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3160141A1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WO2022126782A1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方法
CN117240952A (zh) 电子设备
KR101673295B1 (ko) 양 방향 인터페이스가 가능한 스피커용 터미널
CN114125663B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88469A (zh) 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19437149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462127U (zh) 扬声器箱
CN220510409U (zh) 语音插座
CN217388924U (zh) 一种音箱箱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