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66012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6012A
CN115566012A CN202211344577.5A CN202211344577A CN115566012A CN 115566012 A CN115566012 A CN 115566012A CN 202211344577 A CN202211344577 A CN 202211344577A CN 115566012 A CN115566012 A CN 115566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dge structure
protective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45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觐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45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6012A/zh
Priority to TW111141897A priority patent/TWI836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6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6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一上透光保护层与第一反射层。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一上透光保护层覆盖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且第一上透光保护层具有边缘结构。边缘结构的宽度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底面往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顶面渐增而使边缘结构具有斜面,且此斜面与第一基板夹钝角。第一反射层沿边缘结构的斜面设置。当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传递到边缘结构的光线可经由斜面上的第一反射层反射至边缘结构上方出光,避免侧向杂散光产生。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具有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平面显示装置蓬勃发展,各类发光组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液晶显示器 (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mLED)显示器等。微型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的显示特性,且组件的结构单纯,可实现低能耗与高亮度的显示设 计。
在商业需求上,有许多更大尺寸需求,例如展场的千吋显示器,须以拼接显示器的方式 达成。不论是大尺寸的透明显示器或非透明显示器,都会面临拼接处对整体画面呈现的问题, 例如在曲面透明显示器中,透明显示器内部的侧向杂散光会汇聚在相邻显示区之间的间隙(即 拼接处)。如此一来,当人眼观看时,便会清楚地观察到拼接亮带,影响视觉感受。
发明内容
本揭露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揭露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 第一上透光保护层与第一反射层。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一上透光保护层 覆盖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且第一上透光保护层具有边缘结构。边缘结构的宽度从第一上透 光保护层的底面往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顶面渐增而使边缘结构具有斜面,且此斜面与第一基 板夹钝角。第一反射层沿边缘结构的斜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从第一基板的边缘延伸出而未与 第一基板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为直角三角柱状或等腰三角柱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为等腰三角柱状时,第一上透 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的顶面的宽度与边缘结构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的斜面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顶 面之间的夹角在22度至28度的范围中或在62度至68度的范围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反射层为金属涂层、金属镀层或高反射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装置更包括下透光保护层、下光学透明胶与上光学透明胶。 下透光保护层位于第一基板的底面。下光学透明胶位于下透光保护层的底面。上光学透明胶 位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二基板、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上 透光保护层与第二反射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分开,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有第一间 隙。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二基板上。第二上透光保护层覆盖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且 第二上透光保护层具有边缘结构。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 结构为对称设置。第二反射层沿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的斜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的顶面与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边 缘结构的顶面之间有第二间隙,且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反射层与第二反射层分别配置以反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 至少其中一者的光线与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一者的光线,使这两光线在第一间隙上 方耦合。
在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边缘结构的斜面与第一基板夹钝角, 且第一反射层沿边缘结构的斜面设置,因此当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传递到边缘结构 的光线可经由斜面上的第一反射层反射至边缘结构上方出光,避免侧向杂散光产生。这样的 设计,在应用于拼接的显示装置时,反射至相邻两边缘结构上方的光线可导向相同位置进而 产生类光源(也就是将光迭加一起的光耦合现象),使边缘亮带现象得以改善,并可使拼接缝 隙不易被人眼观察。也就是说,此显示装置可将显示区域边缘处的内部侧向杂光(溢光)问题 经由边缘结构耦合,使拼接缝隙中的边缘亮带问题被改善,进而让显示装置呈现相邻两显示 区的边缘画面延伸耦合,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附图说明
当与随附图示一起阅读时,可由后文实施方式最佳地理解本揭露内容的态样。注意到根 据此行业中的标准实务,各种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实际上,为论述的清楚性,可任意增加 或减少各种特征的尺寸。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运作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3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光线在俯视方向分别形成光区与耦合光区的示意图。
图4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耦合光实验结果。
图5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的另一耦合光实验结果。
图6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图7绘示根据本揭露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附图标记:
100,100a,100b:显示装置
110:第一基板
110a:第二基板
120: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
120a: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130:第一上透光保护层
130a:第二上透光保护层
131:底面
132,132a:边缘结构
133:顶面
134:斜面
140:第一反射层
140a:第二反射层
150,150a:下透光保护层
160,160a:下光学透明胶
170,170a:上光学透明胶
G1:第一间隙
G2:第二间隙
H:高度
L1,L2,L3:光线
P1,P2:光区
P3:耦合光区
W,Wt:宽度
X,Y,Z:轴方向
θ1:钝角
θ2,θ3,θ4: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的实施方式内容提供了用于实施所提供的目标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方 式,或实例。下文描述了组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以简化本案。当然,该等实例仅为实例且并 不意欲作为限制。此外,本案可在各个实例中重复组件符号及/或字母。此重复系用于简便和 清晰的目的,且其本身不指定所论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诸如「在……下方」、「在……之下」、「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等空间相对术 语可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 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欲涵盖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定向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 置的不同定向。装置可经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以其他定向)并且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 描述词可同样相应地解释。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立体透视图。如图所示,显示装置100 包括第一基板110、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Micro LED,mLED)、第一上透光保护层 130与第一反射层140。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位于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 120的数量并不用以限制本揭露。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覆盖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且第 一上透光保护层130具有边缘结构132。边缘结构132的宽度W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 底面131往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顶面133渐增而使边缘结构132具有斜面134。边缘结 构132的斜面134与第一基板110夹钝角θ1。此外,第一反射层140沿边缘结构132的斜面 134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10的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材料可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butyral; PVB),但并不以上述材料为限。此外,第一反射层140可采光学镀膜、电镀、贴附等方式制 作。举例来说,第一反射层140可为金属涂层、金属镀层或高反射膜,例如银涂层、蒸镀铝 层或透光度95%以上的反射膜。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可以为透明显示器,且可应 用于拼接显示领域。
此外,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下透光保护层150、下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adhesive; OCA)160与上光学透明胶170。下透光保护层15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底面。在本实施方式 中,下透光保护层150的厚度小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厚度。下光学透明胶160位于下 透光保护层150的底面,使下透光保护层150位于第一基板110与下光学透明胶160之间。 上光学透明胶170位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上。
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显示装置100运作时的状态。
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运作时的光路示意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具体而言,由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斜面134与第一基板110夹钝角θ1,且第一反射层140沿边缘结构132的斜面134设置,因此当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发光(例如光线L1、L3)时,传递到边缘结构132的光线L3可经由斜面134上的第一反射层140反射至边缘 结构132上方出光,避免侧向杂散光产生。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从第一基板110的边 缘延伸出而未与第一基板110在Z轴方向重叠。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可为 直角三角柱状,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为等腰三角柱状(将于图6说明)。第一上透光保护 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斜面134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顶面133之间的夹角θ2在62度至68度的范围中,例如65度,但并不以此范围为限,例如也可为45度(将于图6说明)或 25度(将于图7说明)。
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与前述第一基板110、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第一上透光保护 层130、第一反射层140、下透光保护层150、下光学透明胶160与上光学透明胶170相同且 相邻设置的结构,以作为拼接显示装置。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00更包括第二基板110a、多 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与第二反射层140a。第二基板110a与 第一基板110分开,使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10a之间有第一间隙G1。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位于第二基板110a上。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覆盖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且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具有边缘结构132a。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的边缘结构132a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为对称设置。第二反射层140a沿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的边缘结构132a的斜面134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顶面与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的边缘结构132a的顶面之间有第二间隙G2,且第二间隙G2小于第一间隙G1。
当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发光(例如光线L2、L3)时,传递到边缘结构132a的光线L3 可经由斜面134上的第二反射层140a反射至边缘结构132a上方出光,避免侧向杂散光产生。 第一反射层140与第二反射层140a分别配置以反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的光线L3与第 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的光线L3,使这两光线L3在第一间隙G1与第二间隙G2上方耦合。
经由以上设计,在应用于拼接的显示装置100时,分别经第一反射层140与第二反射层 140a反射至相邻两边缘结构132、132a上方的光线L3可导向相同位置进而产生类光源(也就 是将光迭加一起的光耦合现象),使边缘亮带现象得以改善,并可使拼接缝隙(如第一间隙G1 与第二间隙G2)不易被人眼观察。也就是说,此显示装置100可将显示区域边缘处的内部侧 向杂光(溢光)问题经由边缘结构132、132a耦合,使拼接缝隙中的边缘亮带问题被改善,进而 让显示装置100呈现相邻两显示区的边缘画面延伸耦合,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图3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1、L2、L3在俯视方向(即Z轴方向)分别形成光区 P1、P2与耦合光区P3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2与图3,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可发出直接穿过上光学透明胶170的光线L1及经第一反射层140反射的光线L3,而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可发出直接穿过上光学透明胶170a的光线L2及经第二反射层140a反射的光线L3。光线L1可于上光学透明胶170外形成光区P1,光线L2可于上光学透明胶170a外形成光区P2,而两光线L3可于边缘结构132、132a上方(如第一间隙G1上方区域或第二间隙G2上方 区域)形成耦合光区P3。耦合光区P3可改善边缘亮带问题,进而让显示装置100呈现相邻两 显示区的边缘画面延伸耦合,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图4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耦合光实验结果。同时参阅图2与图4,光线L1可于上光学透明胶170外形成光区P1,光线L2可于上光学透明胶170a外形成光区P2,而两光线 L3可于边缘结构132、132a上方(如第一间隙G1上方区域或第二间隙G2上方区域)形成耦合 光区P3。反射至相邻两边缘结构132、132a上方的光线L3可导向相同位置进而产生类光源, 如耦合光区P3,使边缘亮带现象得以改善,并可使拼接缝隙不易被人眼观察。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区P1、P2与耦合光区P3的亮度最大值可为3000尼特(nit)。
图5绘示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另一耦合光实验结果。同时参阅图2与图5,当前述光线L1、L2、L3所产生的光区P1、P2与耦合光区P3的亮度较低时(例如500尼特),边缘亮 带现象几乎完全消除,可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组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 将说明其他型式的边缘结构。
图6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a的立体透视图。显示装置100a包括 第一基板110、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第一反射层140、第 二基板110a、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第二反射层140a下 透光保护层150、下光学透明胶160与上光学透明胶170。本实施方式与图2实施方式不同的 地方在于,显示装置100a的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为等腰三角柱状。这样的 配置,显示装置100a的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顶面的宽度Wt与边缘结构132的高度H相同。显示装置100a的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斜面134与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顶面133之间的夹角θ3为45度。
图7绘示根据本揭露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b的立体透视图。显示装置100b包括 第一基板110、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120、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第一反射层140、第 二基板110a、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120a、第二上透光保护层130a、第二反射层140a下 透光保护层150、下光学透明胶160与上光学透明胶170。本实施方式与图2实施方式不同的 地方在于,显示装置100b的第一上透光保护层130的边缘结构132的斜面134与第一上透光 保护层130的顶面133之间的夹角θ4在22度至28度的范围中,例如25度。
前述概述了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露的态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们可以容易地将本揭露用作设计或修改其他过程和结构的基础, 以实现与本文介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 到,这样的等效构造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 下,它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一上透光保护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且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具有边缘结构,其中所述边缘结构的宽度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底面往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顶面渐增而使所述边缘结构具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基板夹钝角;以及
第一反射层,沿所述边缘结构的所述斜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延伸出而未与所述第一基板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为直角三角柱状或等腰三角柱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为所述等腰三角柱状时,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的顶面的宽度与所述边缘结构的高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的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顶面之间的夹角在22度至28度的范围中或在62度至68度的范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金属涂层、金属镀层或高反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下透光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面;
下光学透明胶,位于所述下透光保护层的底面;以及
上光学透明胶,位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分开,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有一第一间隙;
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第二上透光保护层,覆盖所述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且所述第二上透光保护层具有边缘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为对称设置;以及
第二反射层,沿所述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的斜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的顶面与第二上透光保护层的所述边缘结构的顶面之间有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分别配置以反射所述多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一个的光线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一个的光线,使所述两光线在所述第一间隙上方耦合。
CN202211344577.5A 2022-10-31 2022-10-31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66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4577.5A CN115566012A (zh) 2022-10-31 2022-10-31 显示装置
TW111141897A TWI836696B (zh) 2022-10-31 2022-11-02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4577.5A CN115566012A (zh) 2022-10-31 2022-10-3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6012A true CN115566012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6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4577.5A Pending CN115566012A (zh) 2022-10-31 2022-10-3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6012A (zh)
TW (1) TWI8366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7863A (en) * 2008-10-03 2010-05-01 Versitech Ltd Semiconductor color-tunable broadband light sources and full-color microdisplays
KR102716558B1 (ko) * 2019-04-30 2024-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83875A (ko) * 2019-12-27 2021-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140162A (zh) * 2020-01-17 2021-07-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透明显示装置及用于拼接的透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6696B (zh) 2024-03-21
TW202420963A (zh)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1109B (zh)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KR20170082184A (ko) 표시 장치
KR101783780B1 (ko) 광학 접착 필름 및 이를 갖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WO2018223988A1 (zh) 光学模组和包括其的反射式显示器件
CN105572967B (zh) 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
US20200218005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3005488A1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1740461B2 (en) Near ey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nternal reflector
CN105674067B (zh) 发光模组和发光装置
JP2004233957A (ja) 光学素子、面状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196873B1 (en) Display panel pixel unit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09725455A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5566012A (zh) 显示装置
JP5177899B2 (ja) 有機el光源
US10454004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2149359A1 (ja) 表示装置
JP2006210119A (ja) 発光装置
TWI755076B (zh) 電子裝置
US2015030936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39393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1009744B2 (en) Front-lit reflective display
US202303439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32929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59707A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US11994767B2 (en) Lighting device us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