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2033B -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22033B CN115522033B CN202211497439.0A CN202211497439A CN115522033B CN 115522033 B CN115522033 B CN 115522033B CN 202211497439 A CN202211497439 A CN 202211497439A CN 115522033 B CN115522033 B CN 1155220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rsion bar
- block
- heating coil
- heat treatment
- co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75—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ods of limited length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21D1/42—Induction hea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设置在安装架上,热处理设备包括加热线圈,加热线圈的下方设有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加热线圈的上方设有与安装架滑动连接的活动块,固定块上和活动块上还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安装架上设有用以带动活动块移动的直线驱动器,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固定块和活动块上还设有第一旋转驱动器和第二旋转驱动器,本发明通过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对应的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的移动,促使扭力杆偏移加热线圈的轴心朝向其边缘靠近,随着扭力杆围绕加热线圈的轴线进行周向旋转并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受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传动系统扭力杆通过花键部位与其他部件配合传递扭力,因而扭力杆对花键部位的表面淬硬性和内部韧性有较高要求,需对其进行高频热处理,以往在进行扭力杆花键部位热处理时采用人工旋转扭力杆工件,使其受热,然而人工操作会因力道不匀造成扭力杆加热部位淬硬层偏心严重,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并且在扭力杆处于加热线圈内时,传统均与其同轴,保证受热均匀,然而,扭力杆的两端具有轴套,其尺寸大于杆身,在进入加热线圈内时,杆身部位离加热线圈较远,对于加热效果则不佳。
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1310376157.X汽车传动系统扭力杆的热处理装置,包括高频热处理机、电机、传动机构,所述高频热处理机上装有热处理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轮、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皮带;所述电机与传动轮相连接,传动轮通过皮带分别与第一托辊、第二托辊连接,扭力杆搁置在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之间,扭力杆的花键部位位于所述热处理感应圈内,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位于传动轮上方并平行排列,便于转动扭力杆工件,所述热处理感应圈的轴线与第一托辊、第二托辊的轴线平行,便于扭力杆工件花键部位伸入热处理感应圈内,使花键部位受热均匀,所述电机与减速机相连接,可以保证传动机构速度不会太高,使扭力杆工件花键部位受热均匀。
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的两个托辊同时朝一个方向带动扭力杆工件旋转,能够有效的使扭力杆工件转,受热均匀,然而,该专利对于扭力杆的转动不稳定,并且无法使扭力杆的整段进行均匀受热,托辊与扭力杆的接触还会对扭力杆的受热起到影响,导致扭力杆变形,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扭力杆稳定旋转的同时,促使其靠近于加热线圈,达到均匀受热效果的热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本发明通过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对应的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的移动,促使扭力杆偏移加热线圈的轴心朝向其边缘靠近,随着扭力杆围绕加热线圈的轴线进行周向旋转并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受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设置在安装架上,热处理设备包括呈竖直状态设置的供扭力杆热处理的加热线圈,加热线圈的下方设有与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加热线圈的上方设有与安装架滑动连接的活动块,固定块上和活动块上还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安装架上设有用以带动活动块移动的直线驱动器;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以促使扭力杆在加热线圈中靠近其边缘的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第一偏心机构与第二偏心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块和活动块上且与对应的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转动连接,固定块和活动块上还设有用以驱动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带动扭力杆绕着加热线圈的轴线周向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器和第二旋转驱动器,当扭力杆绕着加热线圈的轴线周向旋转时,扭力杆处于自身旋转的状态。
优选的,第一偏心机构设有套环,套环与固定夹具转动连接,套环设置在一个套板中,套环能够在套板中沿着其边缘方向移动,套板上以加热线圈的轴心为圆点的部位与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套板上还设有用以带动套环移动的第一移动件。
优选的,第一旋转驱动器设有齿轮和齿圈,齿轮与套环同轴且齿轮与固定夹具固定连接,齿圈与加热线圈同轴且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固定块上设有用以带动套板旋转的旋转电机,当扭力杆靠近于加热线圈的边缘时,齿轮处于与齿圈啮合且与加热线圈偏心的状态。
优选的,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与旋转电机的连接端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套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固定夹具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设置在套环的一侧,套环的另一侧与第一定位块还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相对面均具有供扭力杆端部的轴套同轴定位的定位轴。
优选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朝向套环的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设有中间块,第一夹板与中间块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夹板能够在中间块上相对于第一夹板的方向移动,中间块上设有用以带动第二夹板移动的第二移动件。
优选的,中间块上位于其中间位置具有与套环同轴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与套环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轴上。
优选的,套环的一侧延伸有穿过套板的边缘向外伸出的导向板,套板上开设有供导向板移动的导向口,第一移动件设有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固定连接在套板的侧边,导向板的端部与第一电磁铁对应的设有第二电磁铁。
优选的,第二移动件设有插杆,插杆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板上,插杆的端部插设于中间块内,中间块内开设有供插杆移动的通道,插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插杆插设于通道的端部设有第三电磁铁,中间块上且位于通道内靠近第二夹板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三电磁铁对应的第四电磁铁。
优选的,安装架上且靠近于加热线圈的上方两侧均设有冷却管。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二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对应的固定夹具和活动夹具的移动,促使扭力杆偏移加热线圈的轴心朝向其边缘靠近,随着扭力杆围绕加热线圈的轴线进行周向旋转并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受热均匀,实现了对扭力杆有效的热处理,提高了加热效果。
2.本发明通过第一移动件带动套环在套板中的移动,促使固定夹具带动扭力杆移动,从而促使扭力杆靠近于加热线圈的边缘,提高加热线圈对扭力杆的加热效果,实现了对扭力杆的有效加热,避免扭力杆受热效果不佳,导致热处理不合格的情况,提高了对扭力杆热处理的加热效率。
3.本发明通过齿轮与齿圈的啮合,随着扭力杆围绕加热线圈旋转,促使了齿轮围绕齿圈旋转时发生转动,带动了扭力杆自转,直至扭力杆围绕加热线圈一周后,完成对扭力杆的淬火,实现了对扭力杆的均匀加热,提高了扭力杆的淬火效果,保证了扭力杆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6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固定夹具、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一旋转驱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固定夹具、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一旋转驱动器的剖视图;
图9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固定夹具、第一偏心机构和第一旋转驱动器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的扭力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安装架;11-固定块;12-活动块;13-直线驱动器;14-冷却管;
2-加热线圈;
3-固定夹具;
31-第一定位块;311-定位轴;
32-第二定位块;
33-第一夹板;
34-第二夹板;
35-中间块;351-第二旋转轴;352-第二轴承;
36-第二移动件;361-插杆;362-第三电磁铁;363-第四电磁铁;
4-活动夹具;
5-第一偏心机构;
51-套环;511-导向板;
52-套板;
53-第一移动件;531-第一电磁铁;532-第二电磁铁;
6-第二偏心机构;
7-第一旋转驱动器;
71-齿轮;
72-齿圈;
73-旋转电机;74-第一旋转轴;75-第一轴承;
8-第二旋转驱动器;
9-扭力杆;91-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2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设置在安装架1上,热处理设备包括呈竖直状态设置的供扭力杆9热处理的加热线圈2,加热线圈2的下方设有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1,加热线圈2的上方设有与安装架1滑动连接的活动块12,固定块11上和活动块12上还分别设有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安装架1上设有用以带动活动块12移动的直线驱动器13;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以促使扭力杆9在加热线圈2中靠近其边缘的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第一偏心机构5与第二偏心机构6的结构相同,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分别设置在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上且与对应的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转动连接,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上还设有用以驱动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带动扭力杆9绕着加热线圈2的轴线周向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器7和第二旋转驱动器8,当扭力杆9绕着加热线圈2的轴线周向旋转时,扭力杆9处于自身旋转的状态。
由于扭力杆9的两端具有直径大于扭力杆9的杆身直径的轴套91,因此,加热线圈2的尺寸大于扭力杆9端部的轴套91,可供扭力杆9的进入,待开始对扭力杆9进行热处理加工时,首先,将扭力杆9的一端通过活动夹具4夹持,此时扭力杆9处于加热线圈2的正上方,扭力杆9与加热线圈2保持同轴状态,接着,直线驱动器13驱动活动块12朝向下方移动,扭力杆9逐渐穿入加热线圈2中,直至扭力杆9的下端穿出加热线圈2,扭力杆9下端的轴套91通过固定夹具3夹持,此时的扭力杆9被固定在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之间,并且其杆身处于加热线圈2中,由于扭力杆9的杆身上具有花键部位,因此对扭力杆9上的花键部位的表面进行淬火,扭力杆9处于加热线圈2中,由于加热线圈2的尺寸较大,因此其杆身离加热线圈2的边缘较远,若直接加热,则加热效果不佳,通过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同时带动扭力杆9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边缘,直至到达合适的加热位置,此时的扭力杆9相对于加热线圈2处于偏心的位置,扭力杆9与加热线圈2保持同轴时,便于扭力杆9的端部轴套91穿过加热线圈2,而当扭力杆9的位置调整完毕后,加热线圈2启动,对扭力杆9加热,第一旋转驱动器7和第二旋转驱动器8同时驱动对应的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活动,从而带动扭力杆9绕着加热线圈2的轴线进行周向旋转,由于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与对应的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转动连接,因此,在扭力杆9在周向旋转过程中还会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9的表面受热均匀,达到有效对扭力杆9的热处理。
参见图8、图9和图11所示,第一偏心机构5设有套环51,套环51与固定夹具3转动连接,套环51设置在一个套板52中,套环51能够在套板52中沿着其边缘方向移动,套板52上以加热线圈2的轴心为圆点的部位与第一旋转驱动器7的输出端连接,套板52上还设有用以带动套环51移动的第一移动件53。
当第一偏心机构5驱动时,第一移动件53驱动套环51在套板52内移动,由于套环51与固定夹具3转动连接,因此,套环51的移动能够带动固定夹具3移动,促使扭力杆9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边缘,当第一旋转驱动器7驱动套板52以加热线圈2的轴心旋转时,从而能够带动扭力杆9围绕加热线圈2的边缘进行周向旋转,而固定夹具3还能够在套环51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扭力杆9转动,能够使得扭力杆9受热均匀。
参见图7-图9所示,第一旋转驱动器7设有齿轮71和齿圈72,齿轮71与套环51同轴且齿轮71与固定夹具3固定连接,齿圈72与加热线圈2同轴且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上,固定块11上设有用以带动套板52旋转的旋转电机73,当扭力杆9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边缘时,齿轮71处于与齿圈72啮合且与加热线圈2偏心的状态。
当扭力杆9靠近加热线圈2的边缘后,固定夹具3上的齿轮71随之与齿圈72啮合,随着旋转电机73带动套板52旋转,从而带动了扭力杆9围绕加热线圈2旋转,而在扭力杆9旋转时,齿轮71在齿圈72上行进时发生转动,从而带动了扭力杆9发生了自转,提高了加热线圈2对扭力杆9的加热效果。
参见图7-图9所示,旋转电机7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旋转轴74,第一旋转轴74与旋转电机73的连接端与固定块11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75,第一旋转轴74的另一端与套板52固定连接。
当旋转电机73驱动套板52旋转时,由于套板52与旋转电机73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74连接,因此,带动了套板52旋转,第一旋转轴74与加热线圈2同轴,因此,第一旋转轴74旋转后,能够通过套板52带动扭力杆9围绕加热线圈2旋转。
参见图7-图10所示,固定夹具3设有第一定位块31,第一定位块31设置在套环51的一侧,套环51的另一侧与第一定位块31还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块32,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的相对面均具有供扭力杆9端部的轴套91同轴定位的定位轴311。
当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分别夹持扭力杆9的端部轴套91时,将扭力杆9一端的轴套91同轴套91设在第一定位块31的定位轴311上,接着,通过第二定位块32将轴套91夹紧在第一定位块31上,第二定位块32上的定位轴311也插设于轴套91中,轴套91处于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中,并且被定位在两个第一定位轴311上,限位了扭力杆9的移动,通过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均将扭力杆9上对应的轴套91夹紧后,完成对扭力杆9的固定。
参见图8-图10所示,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上朝向套环51的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夹板33和第二夹板34,第一夹板33与第二夹板34之间设有中间块35,第一夹板33与中间块35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夹板34能够在中间块35上相对于第一夹板33的方向移动,中间块35上设有用以带动第二夹板34移动的第二移动件36。
当第二定位块32朝向第一定位块3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移动件36驱动第二夹板34朝向中间块35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定位轴311接触后,表明扭力杆9上的轴套91被夹紧在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之中,待解除对轴套91固定的状态下,第二夹板34远离中间块35,两个定位轴311互相远离,扭力杆9上的轴套91能够从中取出。
参见图10所示,中间块35上位于其中间位置具有与套环51同轴的第二旋转轴351,第二旋转轴351与套环51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352,齿轮71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轴351上。
当齿轮71绕着齿圈72旋转时,由于中间块35通过第二旋转轴351与套环51之间通过第二轴承352连接,因此,齿轮71的旋转能够带动中间块35旋转,从而带动了被夹持的扭力杆9旋转。
参见图10所示,套环51的一侧延伸有穿过套板52的边缘向外伸出的导向板511,套板52上开设有供导向板511移动的导向口,第一移动件53设有第一电磁铁531,第一电磁铁531固定连接在套板52的侧边,导向板511的端部与第一电磁铁531对应的设有第二电磁铁532。
当第一移动件53驱动套环51移动过程中,第一电磁铁531和第二电磁铁532同时通电,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原理,改变电流方向,第一电磁铁531和第二电磁铁532随之能够相对移动,由于第一电磁铁531固定在套板52的侧边,而第二电磁铁532固定在导向板511的侧端,并且由于套板52上导向口的开设,导向板511滑动设置在套板52的导向口中,因此,第二电磁铁532能够相对于第一电磁铁531活动,随着第一电磁铁531和第二电磁铁532同时通电,从而促使了导向板511在导向口中活动,改变了扭力杆9处于加热线圈2中的方位,从原始同轴状态调整为偏离轴心状态,更加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边缘,而且由于套板52与第一旋转轴74固定连接,第一旋转轴74与加热线圈2处于共轴线的状态,因此,第一旋转轴74的旋转从而带动了扭力杆9围绕加热线圈2的轴线旋转,实现了扭力杆9靠近着加热线圈2的边缘周向旋转,并在第一旋转驱动器7的作用下,完成了扭力杆9在沿着加热线圈2的边缘旋转时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9均匀受热。
参见图11所示,第二移动件36设有插杆361,插杆361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板34上,插杆361的端部插设于中间块35内,中间块35内开设有供插杆361移动的通道,插杆36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定位轴311的轴线方向,插杆361插设于通道的端部设有第三电磁铁362,中间块35上且位于通道内靠近第二夹板34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三电磁铁362对应的第四电磁铁363。
当第二移动件36驱动第二夹板34移动过程中,第三电磁铁362和第四电磁铁363同时通电,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原理,改变电流方向,驱动插杆361在通道中的移动,从而带动了第二夹板34相对于第一夹板33的移动,完成对扭力杆9端部轴套91的夹持。
参见图3所示,安装架1上且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上方两侧均设有冷却管14。
当扭力杆9被加热过后,活动夹具4将扭力杆9从加热线圈2中取出,在被逐渐取出过程中,冷却管14对扭力杆9的表面进行冷却,最终完成扭力杆9的热处理加工。
本发明通过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同时带动对应的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的移动,促使扭力杆9偏移加热线圈2的轴心朝向其边缘靠近,随着扭力杆9围绕加热线圈2的轴线进行周向旋转并发生自转,使得扭力杆9受热均匀,提高了加热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设置在安装架(1)上,热处理设备包括呈竖直状态设置的供扭力杆(9)热处理的加热线圈(2),加热线圈(2)的下方设有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1),加热线圈(2)的上方设有与安装架(1)滑动连接的活动块(12),固定块(11)上和活动块(12)上还分别设有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安装架(1)上设有用以带动活动块(12)移动的直线驱动器(13);
其特征在于,热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以促使扭力杆(9)在加热线圈(2)中靠近其边缘的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第一偏心机构(5)与第二偏心机构(6)的结构相同,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分别设置在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上且与对应的固定夹具(3)和活动夹具(4)转动连接,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上还设有用以驱动第一偏心机构(5)和第二偏心机构(6)带动扭力杆(9)绕着加热线圈(2)的轴线周向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器(7)和第二旋转驱动器(8),当扭力杆(9)绕着加热线圈(2)的轴线周向旋转时,扭力杆(9)处于自身旋转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心机构(5)设有套环(51),套环(51)与固定夹具(3)转动连接,套环(51)设置在一个套板(52)中,套环(51)能够在套板(52)中沿着其边缘方向移动,套板(52)上以加热线圈(2)的轴心为圆点的部位与第一旋转驱动器(7)的输出端连接,套板(52)上还设有用以带动套环(51)移动的第一移动件(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驱动器(7)设有齿轮(71)和齿圈(72),齿轮(71)与套环(51)同轴且齿轮(71)与固定夹具(3)固定连接,齿圈(72)与加热线圈(2)同轴且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上,固定块(11)上设有用以带动套板(52)旋转的旋转电机(73),当扭力杆(9)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边缘时,齿轮(71)处于与齿圈(72)啮合且与加热线圈(2)偏心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旋转电机(7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一旋转轴(74),第一旋转轴(74)与旋转电机(73)的连接端与固定块(11)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75),第一旋转轴(74)的另一端与套板(5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夹具(3)设有第一定位块(31),第一定位块(31)设置在套环(51)的一侧,套环(51)的另一侧与第一定位块(31)还对应设有第二定位块(32),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的相对面均具有供扭力杆(9)端部的轴套(91)同轴定位的定位轴(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上朝向套环(51)的方向分别延伸有第一夹板(33)和第二夹板(34),第一夹板(33)与第二夹板(34)之间设有中间块(35),第一夹板(33)与中间块(35)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夹板(34)能够在中间块(35)上相对于第一夹板(33)的方向移动,中间块(35)上设有用以带动第二夹板(34)移动的第二移动件(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中间块(35)上位于其中间位置具有与套环(51)同轴的第二旋转轴(351),第二旋转轴(351)与套环(51)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352),齿轮(71)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轴(351)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套环(51)的一侧延伸有穿过套板(52)的边缘向外伸出的导向板(511),套板(52)上开设有供导向板(511)移动的导向口,第一移动件(53)设有第一电磁铁(531),第一电磁铁(531)固定连接在套板(52)的侧边,导向板(511)的端部与第一电磁铁(531)对应的设有第二电磁铁(53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移动件(36)设有插杆(361),插杆(361)固定设置在第二夹板(34)上,插杆(361)的端部插设于中间块(35)内,中间块(35)内开设有供插杆(361)移动的通道,插杆(36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定位轴(311)的轴线方向,插杆(361)插设于通道的端部设有第三电磁铁(362),中间块(35)上且位于通道内靠近第二夹板(34)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三电磁铁(362)对应的第四电磁铁(36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架(1)上且靠近于加热线圈(2)的上方两侧均设有冷却管(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97439.0A CN115522033B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97439.0A CN115522033B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22033A CN115522033A (zh) | 2022-12-27 |
CN115522033B true CN115522033B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70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97439.0A Active CN115522033B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2203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656840A (fr) * | 1964-12-09 | 1965-06-09 | Acec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au défilé de barres et de tubes |
JPH09184016A (ja) * | 1996-01-04 | 1997-07-15 | Hitachi Ltd | 形鋼ロールの焼入れ法 |
JP5329057B2 (ja) * | 2007-07-31 | 2013-10-30 | 富士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装置の加熱コイル体偏心駆動装置 |
CN201999967U (zh) * | 2011-02-21 | 2011-10-05 | 永安市金声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曲轴淬火感应装置 |
CN202705416U (zh) * | 2012-07-31 | 2013-01-30 | 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 | 一种曲轴连杆轴颈淬火装置 |
CN103484644B (zh) * | 2013-08-26 | 2015-05-20 | 格林精密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汽车传动系统扭力杆的热处理装置 |
JP6263231B2 (ja) * | 2016-06-24 | 2018-01-17 | Ntn株式会社 | 熱処理設備および熱処理方法 |
CN209647276U (zh) * | 2018-10-10 | 2019-11-19 | 十堰昌昊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同时对多个位置进行校直的扭力杆校直工装 |
CN115181836A (zh) * | 2022-07-06 | 2022-10-14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一种机电一体化感应加热数控热加工设备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11497439.0A patent/CN11552203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22033A (zh) | 2022-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522033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扭力杆热处理设备 | |
US2368809A (en) | Progressive heat-treating apparatus | |
KR102207032B1 (ko) | 열처리 장치 및 열처리 방법 | |
CN112941284B (zh) |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金属淬火设备 | |
CN113088665B (zh) | 一种专用凸轮轴高频淬火装备 | |
CN111485081B (zh) | 一种销套的淬火热处理方法 | |
CN112322859A (zh) | 钢管淬火后端夹持机构 | |
CN116287590A (zh) | 一种立式高频感应淬火自动化热处理设备 | |
CN109439852A (zh) | 一种具有r角的驱动轴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 |
CN110904323A (zh) | 一种轴类零件淬火方法及装置 | |
CN116571614B (zh) | 一种复合金属管旋压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 |
CN218232479U (zh) | 一种用于金属热处理的感应回火装置 | |
JP4610202B2 (ja) | 加熱処理可能な軸肥大加工装置 | |
CN212864887U (zh) | 摩托车曲柄电加热淬火装置 | |
CN214361554U (zh) | 钢管淬火夹持设备 | |
CN108842049B (zh) | 一种用于内高压成形高塑性钢管的设备及方法 | |
CN214361555U (zh) | 钢管淬火后端夹持机构 | |
CN213739578U (zh) | 一种油缸活塞杆轴调质表面淬火系统 | |
CN118222809A (zh) | 一种高效率凸轮轴淬火装置 | |
CN109108541B (zh) | 一种辊子修复用夹紧调节式焊接机 | |
CN118256700B (zh) | 一种附带热能回收的加热管用钢带连续退火装置 | |
KR20030060217A (ko) | 수평식 고주파 열처리 장치 | |
CN212533053U (zh) | 立式双工位双轴轴类淬火装置 | |
CN116536483B (zh) | 零件内孔激光淬火设备及其淬火工艺 | |
CN108977745B (zh) | 一种多工位瓦楞辊热喷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