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05455A -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5455A
CN115505455A CN202211129399.4A CN202211129399A CN115505455A CN 115505455 A CN115505455 A CN 115505455A CN 202211129399 A CN202211129399 A CN 202211129399A CN 115505455 A CN115505455 A CN 115505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llia
seeds
oil
camellia seeds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93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桂
戴俊
林庆光
陶挺燕
陈德胜
谢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Shenglu Camellia Oil Development Co ltd
Qionghai Tropical Crop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Shenglu Camellia Oil Development Co ltd
Qionghai Tropical Crop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Shenglu Camellia Oil Development Co ltd, Qionghai Tropical Crop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Hainan Shenglu Camellia Oi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93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5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5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5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4Pretreatment of vegetable raw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6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press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暴晒脱去外壳;暴晒脱水去内壳;人工筛选;烘焙;烘焙调温;山茶籽降温去皮;山茶籽粉碎;压榨,得山茶油。该工艺下制备的山茶油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采用纯物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人工经验限制,减少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提高山茶油的安全性,保证了产品质量,保证山茶油可作为基料应用于食品中,对山茶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茶油,又名油茶籽油,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种子经加工制得的食用油脂。除其抗氧化、护肝、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等营养保健作用外,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化湿,润肠清胃,杀虫解毒的功效。油茶是我国的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我省种植的油茶籽的活性成分显著高于其它省粉油茶籽的活性成分。
热榨法、冷榨法、传统溶剂浸出法是目前山茶油最常用的制取方法,但由于传统溶剂浸出法对环境不友好,人们越来越倾向冷榨法和热榨法,而冷榨法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和出油率低。在传统热加工过程中,海南省的山茶油具有浓郁的香气成分,成为区别于其它山茶油的重要标志,并且在工艺上具有其独特性。但是传统热榨法制取山茶油的工艺一直受到人工经验限制,需要经过蒸或炒的预处理工序,其高温工序会增加茶油中营养元素的氧化,并导致多环芳烃等危害物含量增加,且在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等并未进行深入研究,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为解决山茶油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对山茶油传统加工工艺改良是一条可探究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去除有害物质,操作步骤简单,制备方法得到的山茶油,不仅有效保留山茶油的活性成分和天然香味,还维持了高的营养价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将采摘的山茶籽贮藏5~7天,贮藏温度为20~30℃,湿度为70~80%;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使油茶籽发生霉变和虫害现象较少,油茶籽中所含油脂的氧化程度较低,其放置后熟提高出油率至95%,是保持油茶籽品质的主要途径。
S2、暴晒脱去外壳:将步骤S1制备的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6~15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放置后进行6~15天的暴晒,快速将外壳和内壳分离破裂,更好的进行去除外壳。
S3、暴晒脱水去内壳: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0~20天,得到水份含量为8~10%的山茶籽,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将外壳去除后,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经过长时间的日光暴晒,能减去水分的同时,使山茶籽含有日光香醇的味道。
S4、人工筛选:剔除虫咬籽、发霉籽、烂籽,筛选出优质山茶籽;提高品质保障。
S5、烘焙:先预热炒锅至200~220℃,将优质山茶籽置于炒锅中,再调整温度为100~200℃,加热15~20min;预热炒锅目的是让山茶籽油料进入电磁炒锅内时的温度在200~220℃设置值的范围内,精确度准确,对炒制的时间和温度环节起到把控因素,热空气供给油茶籽热量用来提高油茶籽的温度,少部分热量用于油茶籽的自由水分的汽化,随着油茶籽温度的提高,其表面的蒸汽分压也不断提高,水分汽化速度也迅速提高,保证其营养物质不流失。
S6、烘焙调温:烘焙结束前2~5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20~50转/min,温度至10~30℃;使得焙烤回味,油香味浓郁,防止了余热过高出现焦味。
S7、山茶籽降温去皮:使用降温箱将S7制备的山茶籽降温至30~40℃,山茶籽和内皮的去皮率到达到90~99%;降温箱快速降温,也是果肉脱离果皮的一个步骤,提高效率,也正是因为快速降温,能够使碳化果皮快速去除干净,让整体油的颜色为浅黄色,不同于现有山茶油的深褐色,进而控制有害物质流入山茶油,提高了山茶油的安全性。
S8、山茶籽粉碎:使用粉碎机将S8制备的山茶籽粉碎至10~30目,并维持温度至40~60℃,得到用于热榨法提取用的山茶籽颗粒;增加山茶籽压榨时的接触面,便于水分和料温的调节,快速压榨出油。
S9、压榨:使用液压榨油机在50~70MPa对山茶籽颗粒压榨,得山茶油。在一定的压力下即可压榨出油,且压榨后的茶饼中残油较低。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贮藏温度为30℃,湿度为70%,放置30天。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阳光下暴晒7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4天,减少山茶籽水份含量至8%。
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炒锅再调整温度为110~180℃,加热20min。
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烘焙结束前2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40转/min,温度至30℃。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箱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所述外箱体的顶端和所述内箱体的顶端一体连接,所述外箱体和所述内箱体之间具有气室,所述外箱体和所述内箱体的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外箱体的外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气室连通,所述内箱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通孔。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山茶籽采摘后放置于仓库,放置5~7d的山茶籽能够促进风味物质生成,使含油率提高的同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使得山茶籽体积缩减,硬度增大,种皮的透性改善便于后续的外壳、内壳和内皮的分离;后将贮藏后的山茶籽二次暴晒,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后山茶籽硬度增大,长时间的暴晒后得以快速分离山茶籽外壳和内壳,并去除山茶籽中部分水分,且日光的暴晒相对于烘干工艺,感官口味较好,香味醇厚;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人工剔除发霉不合格的山茶籽,从而保证作为山茶油原料的山茶籽的质量,提高了感官风味上的优势,保障了品质。其次对山茶籽进行烘焙,缩减了蒸煮工序,防止香味散发掉,烘焙进一步去除山茶籽中的水分,并增加山茶籽中的香气成分。烘焙完成后其山茶籽的出锅温度较高,采用降温箱快速降温以最大限度保留香气成分并通过降温箱去除山茶籽内果皮,碳化的内果皮快速去除干净提高了山茶油的油色,保障安全性。最后将山茶籽粉碎,压榨得到山茶油。整个工艺相互联系,使制备得的山茶油不仅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还具有良好的理化指标,该制备方法避免人工经验限制,减少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提高山茶油的安全性,整个工艺不添加任何的化学助剂,避免了热榨法产生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的流失,保证了产品质量,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降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降温箱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内箱体,2外箱体,3箱体,4开口,5气室,6支撑板,7鼓风机,8通孔,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将采摘的山茶籽贮藏5天,贮藏温度为30℃,湿度为80%,放置30天。
S2、暴晒脱去外壳:将步骤S1制备的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6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S3、暴晒脱水去内壳: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20天,得到水份含量为9%的山茶籽,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
S4、人工筛选:剔除虫咬籽、发霉籽、烂籽,筛选出优质山茶籽;
S5、烘焙:先预热炒锅至200℃,将优质山茶籽置于炒锅中,再调整温度为110℃,加热20min。
S6、烘焙调温:烘焙结束前2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50转/min,温度至10℃。
S7、山茶籽降温去皮:使用降温箱将S7制备的山茶籽降温至30℃,山茶籽和内皮的去皮率到达到95%以上,和降温箱连接的鼓风机鼓吹掉内皮,快速降温和去皮。
S8、山茶籽粉碎:使用粉碎机将S8制备的山茶籽粉碎至20目,并维持温度至40℃,得到用于热榨法提取用的山茶籽颗粒。
S9、压榨:使用液压榨油机在50MPa对山茶籽颗粒压榨,得山茶油。
实施例2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将采摘的山茶籽贮藏7天,贮藏温度为20℃,湿度为70%。
S2、暴晒脱去外壳:将步骤S1制备的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15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S3、暴晒脱水去内壳: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0天,得到水份含量为10%的山茶籽,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
S4、人工筛选:剔除虫咬籽、发霉籽、烂籽,筛选出优质山茶籽;
S5、烘焙:先预热炒锅至220℃,将优质山茶籽置于炒锅中,再调整温度为180℃,加热15min。
S6、烘焙调温:烘焙结束前5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20转/min,温度至30℃。
S7、山茶籽降温去皮:使用降温箱将S7制备的山茶籽降温至40℃,山茶籽和内皮的去皮率到达到99%,和降温箱连接的鼓风机鼓吹掉内皮,快速降温和去皮。
S8、山茶籽粉碎:使用粉碎机将S8制备的山茶籽粉碎至30目,并维持温度至60℃,得到用于热榨法提取用的山茶籽颗粒。
S9、压榨:使用液压榨油机在70MPa对山茶籽颗粒压榨,得山茶油。
实施例3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将八月~十月采摘的山茶籽贮藏6天,贮藏温度为30℃,湿度为70%,放置30天。
S2、暴晒脱去外壳:将步骤S1制备的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7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S3、暴晒脱水去内壳: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4天,得到水份含量为8%的山茶籽,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
,S4、人工筛选:剔除虫咬籽、发霉籽、烂籽,筛选出优质山茶籽;
S5、烘焙:先预热炒锅至210℃,将优质山茶籽置于炒锅中,再调整温度为140℃,加热20min。
S6、烘焙调温:烘焙结束前2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40转/min,温度至30℃。
S7、山茶籽降温去皮:使用降温箱将S7制备的山茶籽降温至40℃,山茶籽和内皮的去皮率到达到99%,和降温箱连接的鼓风机鼓吹掉内皮,快速降温和去皮。
S8、山茶籽粉碎:使用粉碎机将S8制备的山茶籽粉碎至20目,并维持温度至50℃,得到用于热榨法提取用的山茶籽颗粒。
S9、压榨:使用液压榨油机在60MPa对山茶籽颗粒压榨,得山茶油。
其中,上述山茶籽选用博白大果油茶、本地品种、广西小果油茶籽和广宁红花油茶籽中的任意一种。
去壳机的型号:800LF型茶籽脱壳机。
炒锅采用高效低能电磁滚筒炒锅,型号为:DCCZ5-10电磁炒货机。
粉碎机型号为:WX-450粉碎机。
液压榨油机型号为:6YZ-320液压榨油机。
其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述降温箱包括外箱体1和内箱体2,所述外箱体1的顶端和所述内箱体2的顶端一体连接,外箱体1和内箱体2的顶部开口4,方便快速将烘焙完的山茶籽放入进行降温。所述外箱体1和所述内箱体2之间具有气室5,气室5便于空气的流通,起到降温的作用。所述外箱体1和所述内箱体2的横截面均为U形,外箱体1和内箱体2组成的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箱体3的形状为无顶面的长方体形状,具有容纳山茶籽的空间。所述外箱体1的外壁设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7,鼓风机7外连接电源,启动鼓风机7输送风量,透过内箱体,快速对烘焙完的山茶籽进行降温。所述鼓风机7的出风口和所述气室5连通,所述内箱体2上贯穿设有若干个通孔8,鼓风机7输送的风量经过通孔8快速降温,更好对山茶籽去除内皮。所述外箱体2的底部设有滚轮9,滚轮9灵活移动箱体3。鼓风机的最大流量为263m3/h,转速为2800r/min。降温箱快速降温,也是果肉脱离果皮的一个步骤,提高效率,也正是因为快速降温,能够使碳化果皮快速去除干净,让整体油的颜色为浅黄色,不同于现有山茶油的深褐色,进而控制有害物质流入山茶油,提高了山茶油的安全性。
一、分别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山茶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试验、苯并[a]芘、铅、总砷、溶剂残留量、甲拌磷、甲拌磷(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黄曲霉毒素B1以及营养标签进行测定,如表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山茶油经鉴定,检测结果如下。
表1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071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081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091
通过上表可知,实施例3制备得的山茶油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内,保留了天然山茶油的天然风味,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得的山茶油的检测结果均符合上表1的安全范围内。
如表2所示,本实施例1~3制备的山茶油经鉴定,营养标签如下: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092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101
由上表可知,得到的山茶油其营养成分符合了国家标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山茶籽油的营养成分,解决了因高温热榨法导致营养物质损失严重的问题。
二、设置对比例
对比例1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贮藏12天后,将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5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5天,得到水份含量为9%的山茶籽。其余步骤和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进行步骤S4人工筛选,其余步骤和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5中未预热炒锅,直接进行烘焙炒制,炒制温度为150℃,加热60min。
对比例4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进行步骤S6烘焙调温,直接进行降温操作。
对比例5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7中,不采用降温箱快速降温,采用常温放置降温。
本实施例3和对比例1~5制备工艺制备的山茶油的品质和感官指标差异: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102
Figure BDA0003849484180000111
由上表可知,本实施例和对比例1作比较,山茶籽采摘后放置于仓库,山茶籽后熟能够促进风味物质生成,使含油率提高的同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降低,其油质得到提升;后将贮藏后的山茶籽二次暴晒,得以快速分离山茶籽外壳和内壳,并去除山茶籽中部分水分,日光的暴晒相对于烘干,感官口味较好,香味醇厚,保留了山茶油的天然风味。而对比例1得到的山茶油感官品质较本申请的差。
本实施例和对比例2作比较,对比例未进行人工剔除较差的山茶籽,导致其油品质受到影响,品质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本实施例和对比例3作比较,实施例对山茶籽进行烘焙,进一步去除山茶籽中的水分,并增加山茶籽中的香气成分,对比例未进行预热炒锅,随着油茶籽炒制温度的提高,难以控制温度升高的速度,其表面的蒸汽分压不均匀,水分汽化速度也不均匀,保证其营养物质不均衡,含量较低。
本实施例和对比例4作比较,烘焙结束时,未进行降温搅拌,使得焙烤完成之际,油茶籽无法回味,余热较高导致了出现焦糊味。
本实施例和对比例5作比较,本实施例采用降温箱快速降温以最大限度保留香气成分并去除山茶籽果皮,碳化果皮快速去除干净提高了山茶油的油色。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整个工艺下制备的山茶油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采用纯物理的方法,可以避免人工经验限制,减少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提高山茶油的安全性,进而控制有害物质流入山茶油,保证了产品质量,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山茶籽采后放置后熟:将采摘的山茶籽贮藏5~7天,贮藏温度为20~30℃,湿度为70~80%;
S2、暴晒脱去外壳:将步骤S1制备的山茶籽置于室外,阳光下暴晒6~15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S3、暴晒脱水去内壳: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0~20天,得到水份含量为8~10%的山茶籽,使用去壳机脱除山茶籽内壳;
S4、人工筛选:剔除虫咬籽、发霉籽、烂籽,筛选出优质山茶籽;
S5、烘焙:先预热炒锅至200~220℃,将优质山茶籽置于炒锅中,再调整温度为100~200℃,加热15~20min;
S6、烘焙调温:烘焙结束前2~5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20~50转/min,温度至10~30℃;
S7、山茶籽降温去皮:使用降温箱将S7制备的山茶籽降温至30~40℃,山茶籽和内皮的去皮率到达到90~99%;
S8、山茶籽粉碎:使用粉碎机将S8制备的山茶籽粉碎至10~30目,并维持温度至40~60℃,得到用于热榨法提取用的山茶籽颗粒;
S9、压榨:使用液压榨油机在50~70MPa对山茶籽颗粒压榨,得山茶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贮藏温度为30℃,湿度为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阳光下暴晒7天,使外壳与内壳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将带内壳的山茶籽继续暴晒14天,减少山茶籽水份含量至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炒锅再调整温度为110~180℃,加热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烘焙结束前2min,调整炒锅的转速至40转/min,温度至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所述降温箱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所述外箱体的顶端和所述内箱体的顶端一体连接,所述外箱体和所述内箱体之间具有气室,所述外箱体和所述内箱体的横截面均为U形,所述外箱体的外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气室连通,所述内箱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通孔。
CN202211129399.4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505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399.4A CN1155054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399.4A CN1155054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5455A true CN115505455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9399.4A Pending CN115505455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54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4150A (zh) * 2023-04-21 2023-06-13 贵州布依丽吉油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压榨山茶油出油品质提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9358A (zh) * 2010-06-08 2010-12-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油茶籽干燥方法
CN104263503A (zh) * 2014-10-08 2015-01-07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浓香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9350A (zh) * 2015-03-31 2015-07-22 赖琼玮 风味浓郁健康安全的浓香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471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湖南苗湘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富硒富维e茶籽油的精提取方法
CN109294725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广西靖西瑞泰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的加工方法
CN109593598A (zh) * 2019-01-14 2019-04-09 湖南泥头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的加工工艺
CN209615783U (zh) * 2018-12-20 2019-11-12 江苏和发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9358A (zh) * 2010-06-08 2010-12-0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油茶籽干燥方法
CN104263503A (zh) * 2014-10-08 2015-01-07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浓香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471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湖南苗湘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富硒富维e茶籽油的精提取方法
CN104789350A (zh) * 2015-03-31 2015-07-22 赖琼玮 风味浓郁健康安全的浓香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4725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广西靖西瑞泰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的加工方法
CN209615783U (zh) * 2018-12-20 2019-11-12 江苏和发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胶合板冷却装置
CN109593598A (zh) * 2019-01-14 2019-04-09 湖南泥头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的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过祥鳌等主编: "植物油料的加工和利用》", vol. 1,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406 - 79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4150A (zh) * 2023-04-21 2023-06-13 贵州布依丽吉油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压榨山茶油出油品质提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2513B (zh)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6720643A (zh) 一种新型柑桔六堡茶制作工艺
CN109757694A (zh) 一种调味核桃仁的制备方法
CN110521914B (zh) 一种无烟熏黑果槟榔的制作方法
CN105532934A (zh) 客家绿茶加工工艺
CN115505455A (zh) 一种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CN107897455A (zh) 一种发酵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9304A (zh) 绿茶加工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茶叶
CN108935847B (zh) 一种功能紫米茶的制作方法及其冲泡方法
CN110074376A (zh) 一种山核桃味瓜子及其加工方法
CN106174335A (zh) 一种松籽破壳的方法
CN109221524A (zh) 一种金花黑茶的加工方法
CN106262129A (zh) 笋干加工工艺
CN106135537A (zh) 柑堡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45293B (zh) 一种油茶籽水分的控制方法
CN105192208B (zh) 养心焦枣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51352A (zh) 一种高效的柿饼加工方法
CN107865124A (zh) 一种桂花茶香味山茶油的制备方法
CN111657376A (zh) 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2970873A (zh) 一种杜鹃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4996958A (zh) 八角茴香的杀青方法
KR101426749B1 (ko) 헛개나무 잎 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헛개나무 잎 차
CN111187659A (zh) 一种提高出油率的留香茶油压榨方法
CN116686884A (zh) 一种调味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6452A (zh) 一种茉莉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