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13276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2760A
CN115132760A CN202210771201.6A CN202210771201A CN115132760A CN 115132760 A CN115132760 A CN 115132760A CN 202210771201 A CN202210771201 A CN 202210771201A CN 115132760 A CN115132760 A CN 115132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ines
data
convers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2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12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27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17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07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2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转换线,每一条转换线连接一条数据线,多条转换线包括第一类转换线和第二类转换线,第一类转换线与至少一条数据线存在重叠,第二类转换线与任意一条数据线不重叠,至少靠近显示面板边框的区域的数据线与第一类转换线连接,转换线用于使数据线按照数据线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连接端口电连接,如此,在保证数据线与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前提下,能够使得显示区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压缩,有利于缩窄下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窄边框设计已经成为了显示装置的一大发展趋势。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一般地,显示区AA的长度大于驱动芯片60的长度,导致与靠近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数据线10连接的走线需要采用斜向布线的方式才能与驱动芯片60电连接,如图1中的矩形虚线方框内的走线,这些走线导致显示区AA与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无法进一步压缩,无法缩窄显示面板100的下边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无法缩窄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多条转换线,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条所述转换线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多条所述转换线包括第一类转换线和第二类转换线,所述第一类转换线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存在重叠,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与任意一条所述数据线不重叠,至少部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边框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以及
多个连接端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其中,所述转换线用于使所述数据线按照所述数据线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所述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多条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相邻两个侧边之间的角部,所述第二数据线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所述侧边;
每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均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未与所述转换线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未与所述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和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每一条所述转换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转换线子段和第二转换线子段,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与所述数据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远离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对应部分所述角部和部分所述侧边,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的所述第二类转换线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对应部分所述侧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高电平电压信号线;
在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所在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子段和第二数据子段,所述第二数据子段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端,所述第一类转换线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连接;其中,在所述数据线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子段所在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数据线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转换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金属层,所述转换线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第一源漏极金属层;
第一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二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二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三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以及
第三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其中,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类转换线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
第四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以及
第四钝化层,覆盖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位于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通过贯穿所述第三钝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连接区,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连接区设置有多条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转换线或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弯折区、扇出区和绑定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转换线,每一条转换线连接一条数据线,多条转换线包括第一类转换线和第二类转换线,第一类转换线与至少一条数据线存在重叠,第二类转换线与任意一条数据线不重叠,至少靠近显示面板边框的区域的数据线与第一类转换线连接,转换线用于使数据线按照数据线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连接端口电连接,如此,在保证数据线与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前提下,由于第一类转换线靠近下边框的一端相较于数据线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更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相当于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向显示区的中部移动,使得显示区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压缩,有利于缩窄下边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
所述显示区AA用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功能,在所述显示区AA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呈多行多列阵列排布,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像素单元发光以实现画面显示。所述非显示区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下边框。
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数据线10、多条转换线11和多个连接端口。多条所述数据线10和多条转换线11位于所述显示区AA,多个所述连接端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NA,所述连接端口与驱动芯片60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60位于所述非显示区NA,用于提供外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各种尺寸的显示面板,根据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不同尺寸,所述驱动芯片6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多个,在此不做限定。
多条所述数据线1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数据线10用于为像素单元提供数据信号,当然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其它信号走线,例如用于为像素单元提供扫描信号的多条扫描线等,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所述数据线10交叉设置,多条所述扫描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可呈一定角度。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可为所述显示区AA中像素单元的列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为所述显示区AA中像素单元的行方向。
每一条所述转换线20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10,多条所述转换线20包括第一类转换线21和第二类转换线22,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0存在重叠,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与任意一条所述数据线10不重叠,至少部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其中,所述转换线20用于使所述数据线10按照所述数据线10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所述连接端口电连接。
所述连接端口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焊盘,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驱动芯片60上的输出引脚电连接,以将外部信号依次通过所述输出引脚、所述连接端口传递至所述数据线1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连接端口的排列顺序与所述驱动芯片60的引脚的排列顺序一致,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靠近下边框的一端相较于其连接的所述数据线10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更靠近所述驱动芯片60,相当于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向所述显示区NA的中部移动,在保证所述数据线10与所述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前提下,能够使得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压缩,有利于缩窄下边框,例如,图2中的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d2小于图1中的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d1。
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设置使得所述数据线10的排列顺序与连接端口的排列顺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使得数据信号能够传输至正确的所述数据线10,有利于避免信号传递发生错乱而引起的显示不良,不需要更改原有的连接端口的排列顺序,也不需要研发更换新的驱动芯片60,避免了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成本的增加,可进行常规的布线操作。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可以为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也可为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即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部的所述数据线10),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一部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另一部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0边框的区域的所述数据线10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或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的所述数据线10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相较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更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边框。
此时,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数量。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显示区100的两个相邻侧边A2之间设置有角部A1,多条所述数据线1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1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12,所述第一数据线11延伸至所述角部A1,所述第二数据线12延伸至两个相邻所述侧边中靠近所述下边框的一个所述侧边A2。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线11需采用斜向布线的方式直接与对应的所述连接端口连接,导致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无法进一步压缩,无法缩窄下边框。
而不同的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每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均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与所述第二数据线12连接,能够保证所有所述第一数据线11靠近所述驱动芯片60的一端均从所述角部A1移动至所述侧边A2,使得所有所述第一数据线11均无需采用斜向布线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端口连接,使得所述显示区N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压缩,有利于进一步缩窄下边框,例如,图3中的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d3小于图2中的所述显示区AA与所述驱动芯片60之间的距离d2。而且,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有效线段无需延伸至所述角部A1,使得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总长度趋于一致,能够改善两者的电阻电容负载差异,有利于提升显示均一性。
此外,为了保证多条所述数据线10均与所述连接端口按照正确顺序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线11一般采用换线设计,而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不采用换线设计,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为,将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转换线采用单层走线设计,则由于转换线发生交叠,容易导致同层走线短路情况;第二种为,将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转换线采用多层走线设计,则又会导致多层走线之间产生多层电容,从而导致所述数据线10的信号传输效果较差,降低了显示效果。
而本发明由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也采用换线设计,则使得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不会产生交叠,可避免同层走线短路和产生多层电容情况。
具体地,在图3中,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其余所述第二数据线12既不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也不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简单地说,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采用换线方式,其余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不采用换线方式。此时,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附图中的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只是作为示意,在实际情况中,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数量会更多,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会更多。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所述显示区AA的所述数据线10的数量也急速增加,例如,1080*2340分辨率下,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数量可为720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可为1440条。
具体地,每一条所述转换线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转换线子段201和第二转换线子段202,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与所述数据线10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远离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0存在重叠,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与任意一条所述数据线10不重叠。
具体地,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对应部分所述角部A1和部分所述侧边A2,与所述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对应部分所述侧边A2,也就是说,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从所述显示区AA的边缘延伸至所述显示区AA的中部。
同样地,与所述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对应部分所述侧边A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换线20在所述显示区AA中可一次弯折,也可多次弯折,“一次弯折”的含义是指,以图3为例,每一条所述转换线20包括一个水平部分和一个竖直部分,从水平部分跳转到竖直部分可看作一次弯折,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可位于同一金属层,也可位于两个不同的金属层;“多次弯折”的含义是指每一条所述转换线20可以包括多个水平部分和多个竖直部分。
由于所述转换线20的阻值及容值等与其长度呈正相关,阻值及容值过大影响显示效果,为了降低所述转换线20的阻值及容值,需尽量减少所述转换线20的弯折次数,以缩短其长度,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线20在所述显示区AA中一次弯折。
具体地,多条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相对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多条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相对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具体地,多条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相对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多条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相对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多条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相对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多条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的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相对于所述显示区AA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以保证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转换线20、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12和所述转换线20的阻值、容值等的均一性,保证包括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所述数据线10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位于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10之间,位于所述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之间的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数量可以为1条,也可以为多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A,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多条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用于将外部电压信号传递至显示面板100的像素驱动电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所在区域内,能够避免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与显示面板100中的其它金属走线之间产生电容。其中,图4A中的虚线框部分表示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的正投影与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的重叠部分。
具体地,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40呈折线状,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也呈折线状。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B,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的所述数据线10包括第一数据子段101和第二数据子段102,所述第二数据子段102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101靠近所述驱动芯片60的一端,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101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子段101为所述数据线10存在电性的部分,所述第二数据子段102为所述数据线没有电性的部分。其中,在所述数据线10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二转换子段2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子段102所在区域内,能够避免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与显示面板100中的其它金属走线之间产生电容。其中,图4B中的虚线框部分表示所述第二转换子段22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子段102的重叠部分。
具体地,请参阅图5A和图5B,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与所述数据线10位于不同金属层,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10连接;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与所述数据线10位于不同金属层,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10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和设置于所述衬底101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第一钝化层112、第二源漏极金属层113、第二钝化层114、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和第三钝化层116,所述第一钝化层112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113设置于所述第一钝化层112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二钝化层114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113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设置于所述第二钝化层114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三钝化层116覆盖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其中,所述数据线10位于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113,所述转换线20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图5A以所述数据线10位于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113,所述转换线20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为例进行阐述说明。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换线采用一次弯折的设计,故所述转换线可采用双层布线方式,具体地,如图5B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四源漏极金属层117和第四钝化层118,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117设置于所述第三钝化层116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第四钝化层118覆盖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117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115,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位于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118,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通过贯穿所述第三钝化层116的过孔与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201连接。
当然地,若所述转换线20采用多次弯折的设计,则相应地,所述转换线20还可采用多层布线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层在所述衬底101和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之间还可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以图5A和图5B中的显示面板为例,所述衬底101和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之间设置有三层金属层,三层金属层可以包括遮光层103、第一栅极金属层107和第二栅极金属层109,所述转换线20可设置于所述遮光层103、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107和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109中的任意一层、两层或三层金属层中。当然地,在所述衬底101和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之间还可另外增设一层或两层甚至更多层金属层,所述转换线20可设置于任意一层或两层金属层甚至更多层金属层中。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缓冲层102、阻隔层104、半导体层105、第一栅极绝缘层106、第二栅极绝缘层108和层间介质层110,所述缓冲层102设置于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遮光层103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02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阻隔层104覆盖所述遮光层103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半导体层105设置于所述阻隔层104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06覆盖所述半导体层105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107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06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08覆盖所述第一栅极金属层107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金属层109位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08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层间介质层110覆盖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08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111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110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由于此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进行详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存在多种排布方式,以下将进行一一阐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12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12之间。
第一种情况,如图6所示,图6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未与所述转换线20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12位于未与所述转换线20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12和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12之间。简单地说,此种情况下,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未采用换线设计,且此部分的相邻两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之间也未排布任何所述转换线20,故可节省空间,节省出的空间可用于排布其它走线。
此时,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的数量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之和。
第二种情况,如图7所示,图7与图6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连接,其余所述第二数据线12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22连接。简单地说,此种情况下,每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和所述第二数据线12均采用换线设计,能够提升所述显示区AA的所述数据线10和所述转换线20的阻值、容值的均一性。在本实施例中,全部所述第一类转换线21的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设置于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10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6-图7,所述非显示区NA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AA一侧的连接区CA,所述显示区AA和所述连接区CA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连接区CA设置有多条连接线30,所述连接线30与所述转换线20或所述数据线10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7,由于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则与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202连接的所述连接线也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方向排列,也即多条所述连接线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0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所述连接线30经所述连接区CA进入所述显示区AA,所述连接线30无需在所述连接区CA采用斜向布线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所述连接区CA的宽度,从而减小显示面板100下边框的宽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下窄边框。
进一步地,所述非显示区NA还包括弯折区BA1、扇出区FA和绑定区BA2,所述扇出区FA位于所述弯折区BA1和所述绑定区BA2之间,所述连接区CA位于所述显示区AA和所述弯折区BA1之间,通过将所述扇出区FA设置在所述弯折区BA1和所述绑定区BA2之间,所述弯折区BA1设置在所述连接区CA和所述显示区AA之间,通过将所述扇出区FA设置于所述显示区AA的背面,可以进一步减少下边框,有利于实现极窄边框。
所述扇出区FA包括多条扇出走线50,所述扇出走线5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线30电连接,所述扇出走线5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口电连接。当多条所述转换线排布较为密集时,例如图7中的所述转换线20,所述扇出走线50需采用斜向布线方式,以与所述连接端口对应连接。由于所述扇出区FA弯折至所述显示区AA背部,因此,所述扇出区FA的宽度大小不会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下边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装置具体可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电子纸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在此并不限定。
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转换线,每一条转换线连接一条数据线,多条转换线包括第一类转换线和第二类转换线,第一类转换线与至少一条数据线存在重叠,第二类转换线与任意一条数据线不重叠,至少靠近显示面板边框的区域的数据线与第一类转换线连接,转换线用于使数据线通过所述转换线按照数据线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连接端口电连接,如此,在保证数据线与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前提下,由于第一类转换线靠近下边框的一端相较于数据线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更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相当于靠近下边框的一端向显示区的中部移动,使得显示区与驱动芯片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压缩,有利于缩窄下边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多条转换线,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条所述转换线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多条所述转换线包括第一类转换线和第二类转换线,所述第一类转换线与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存在重叠,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与任意一条所述数据线不重叠,至少部分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边框的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以及
多个连接端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并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其中,所述转换线用于使所述数据线按照所述数据线的排列顺序与具有同样排列顺序的所述连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相邻两个侧边之间的角部,所述第二数据线延伸至所述显示区的所述侧边;
每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均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线未与所述转换线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二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未与所述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和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转换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转换线子段和第二转换线子段,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与所述数据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远离所述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转换线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对应部分所述角部和部分所述侧边,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的所述第二类转换线的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对应部分所述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高电平电压信号线;
在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高电平电压信号线所在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类转换线连接的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子段和第二数据子段,所述第二数据子段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端,所述第一类转换线与所述第一数据子段连接;其中,在所述数据线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子段所在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线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条所述数据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不同金属层,所述转换线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
第一源漏极金属层;
第一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二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二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第三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以及
第三钝化层,覆盖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其中,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源漏极金属层或所述第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一类转换线和所述第二类转换线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
第四源漏极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三钝化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以及
第四钝化层,覆盖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
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位于所述第三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位于所述第四源漏极金属层,所述第一转换线子段通过贯穿所述第三钝化层的过孔与所述第二转换线子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连接区,所述显示区和所述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连接区设置有多条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转换线或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弯折区、扇出区和绑定区,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弯折区之间。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771201.6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132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201.6A CN1151327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16175 WO2024000793A1 (zh) 2022-06-30 2022-08-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201.6A CN1151327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2760A true CN115132760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1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201.6A Pending CN115132760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2760A (zh)
WO (1) WO20240007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60578A1 (en) * 2022-05-09 2023-11-0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451830A1 (en) * 2023-04-18 2024-10-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1524A (ja) * 1999-01-29 2000-08-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CN112310125B (zh) * 2020-10-30 2022-08-09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1352B (zh) * 2021-04-09 202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39108B (zh) * 2021-07-26 2023-08-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03143B (zh) * 2021-10-28 2024-06-18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4843283A (zh) * 2022-04-19 2022-08-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60578A1 (en) * 2022-05-09 2023-11-0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61447B2 (en) * 2022-05-09 2024-04-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451830A1 (en) * 2023-04-18 2024-10-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0793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797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7479283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4788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7036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039467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464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4066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396414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18332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3654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895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11513276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1357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419996B (zh) 显示面板
CN11309394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8407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857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terminal
CN111124184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18684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8797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419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7623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40405A1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3160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