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4881B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34881B CN115134881B CN202210594565.1A CN202210594565A CN115134881B CN 115134881 B CN115134881 B CN 115134881B CN 202210594565 A CN202210594565 A CN 202210594565A CN 115134881 B CN115134881 B CN 1151348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spot
- encryption mode
- terminal
- ssid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4112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99143 Homo sapiens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4—Access security using delegated authorisation, e.g. open authorisation [OAuth]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5—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by manual user intera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3—Access point logical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终端可以连接隐藏热点,并且提高了终端连接隐藏热点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具体方案包括:终端显示包括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的第一界面;接收用户在SSID输入框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根据用户输入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在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显示包括密码输入框的第二界面;接收用户在第二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响应于用户在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到的加密方式连接第一Wi‑Fi热点。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8月2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729975.1、申请名称为“一种隐藏热点连接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使得用户可以便捷的以无线方式随时随地的访问网络资源。Wi-Fi作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中的一种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般而言,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连接至Wi-Fi热点:终端搜索周边的Wi-Fi热点;在其Wi-Fi设置界面显示搜索到的所有Wi-Fi热点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Identifier,SSID);终端响应于用户对SSID的选择,接收用户输入的Wi-Fi密码,根据SSID和Wi-Fi密码连接选中的目标Wi-Fi热点。
但是,当Wi-Fi热点被配置为隐藏热点时,终端则不能搜索到该Wi-Fi热点的SSID,从而不能在其Wi-Fi设置界面显示该Wi-Fi热点的SSID。并且,很多用户并不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用户知道隐藏热点的SSID和接入密码,该用户也无法控制终端连接该隐藏热点,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无论Wi-Fi热点是否被配置为隐藏热点,终端都可以连接该Wi-Fi热点,并且可以提高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显示包括Wi-Fi热点的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的第一界面;接收用户在该SSID输入框中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根据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若获取的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则显示包括密码输入框的第二界面;接收用户在该密码输入框输入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响应于用户在上述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上述第一Wi-Fi热点。
本申请中,在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默认的加密方式不同时,终端不是直接显示连接失败的指示信息;而是显示可以输入接入密码的第二界面,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接入密码后,响应于用户的连接操作,根据终端获取的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以及第一Wi-Fi热点的SSID和接入密码,继续连接第一Wi-Fi热点。这样,不需要用户依次尝试使用上述“安全性列表”中的加密方式,连接Wi-Fi热点,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该终端响应于用户在上述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可以理解,一般而言,如果用户不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该用户则可能会在第一界面输入SSID后,直接在第一界面进行连接操作,其结果是终端连接第一Wi-Fi热点失败。而本申请中,即使用户不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直接在第一界面进行连接操作,终端也可以响应于该连接操作,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然后,显示包括密码输入框的第二界面,以便于可以根据用户在密码输入框输入的接入密码,第一Wi-Fi热点的SSID和获取到的加密方式,连接第一Wi-Fi热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考虑到可能有部分用户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的用户在SSID输入框中输入SSID后,可能会继续点击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一般而言,终端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可以显示包括多个加密方式选项的“安全性列表”,以便用户选择加密方式。但是,该用户可能并不知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法从“安全性列表”选择出正确的加密方式。
针对这种情况,在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之前,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包括:该终端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的第三界面。相应的,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对该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本申请中,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SSID后,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由于该第三界面中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因此,即使用户不知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该用户也可以点击该安全性获取选项,以使得终端响应于用户对该安全性获取选项的点击操作,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此,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提高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终端在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后,即使没有如上述两种设计方法中所述,接收到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或者接收到用户在第一界面中的连接操作,该终端也可以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具体的,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该终端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后,自动根据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本申请中,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SSID后,即使没有接收到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或者接收到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也可以直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这一操作,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即本申请中,终端还可以以用户对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感知的方式,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由于终端在显示第二界面时,该终端已经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此,上述第二界面中可以显示包括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安全性选择框。
本申请中,终端还可以在第二界面显示获取到的加密方式,这样用户便可以知道第一Wi-Fi热点采用哪一种加密方式加密,即第一Wi-Fi热点正确的加密方式是哪一种加密方式。如此,用户便可以在控制其他设备连接该第一Wi-Fi热点时,选择正确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第二界面中也可以不显示包括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安全性选择框。
其中,终端不显示包括加密方式的安全性选择框,并不表示终端没有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该终端只是没有在其显示界面为用户展示加密方式。终端还是会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其获取到的加密方式和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连接第一Wi-Fi热点。即本申请中,终端可以以用户对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感知的方式,连接Wi-Fi热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该终端广播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SSID的探测请求帧;接收该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该探测响应帧携带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解析接收的探测响应帧,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上述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终端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该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该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终端接收该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该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SSID。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默认输入的加密方式(即未加密)或者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具体的,当用户在第一界面或者第二界面输入连接操作之前,用户没有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加密方式,该终端则可以默认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未加密,即加密方式为无;当用户在第一界面或者第二界面输入连接操作之前,用户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了任一种加密方式,上述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显示单元、输入单元、获取单元和连接单元。其中,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上述第一界面包括Wi-Fi热点的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SSID输入框中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上述显示单元,还用于若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则显示第二界面;其中,上述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上述输入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密码输入框输入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连接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上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上述第一Wi-Fi热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上述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对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上述第一界面输入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后,自动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广播探测请求帧,上述探测请求帧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收上述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上述探测响应帧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解析上述探测响应帧,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上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上述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接收上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上述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默认输入的加密方式或者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和通信接口,上述存储器、上述触摸屏和上述通信接口与上述处理器耦合,上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上述其他设备包括无线保真Wi-Fi热点,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指令时,上述触摸屏,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上述第一界面包括上述Wi-Fi热点的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上述处理器,用于接收用户在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SSID输入框中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上述触摸屏,还用于若上述处理器获取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则显示第二界面;其中,上述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上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用户在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密码输入框输入的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通过上述通信接口,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上述第一Wi-Fi热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第一界面中还包括安全性选择框。上述触摸屏,还用于在上述处理器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之前,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上述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对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用户在上述触摸屏显示的上述第一界面输入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后,自动根据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广播探测请求帧,上述探测请求帧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收上述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上述探测响应帧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上述处理器,还用于解析上述通信接口接收的上述探测响应帧,获取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上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上述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接收上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上述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上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中,上述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默认输入的加密方式或者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所述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法所述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所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的Wi-Fi热点配置为“隐藏热点”的配置界面实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流程图一;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流程图二;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四;
图1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流程图三;
图1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五;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流程图四;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六;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流程图五;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七;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的场景界面示意图八;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过程中。尤其可以应用于终端连接被配置为隐藏热点的Wi-Fi热点的过程中。当然,采用本申请提供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也可以连接非隐藏热点。本申请中,Wi-Fi热点被配置为隐藏热点,具体是指该Wi-Fi热点通过无线信号广播SSID的功能被关闭,即隐藏热点不广播携带其SSID的无线信号。其中,上述无线信号可以是Wi-Fi信标(Beacon)帧。
其中,本申请中的终端可以为具备Wi-Fi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如图1所示的手机100)、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本申请对该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所应用的Wi-Fi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Wi-Fi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手机100、路由器110(即Wi-Fi热点-1)、笔记本电脑120(即Wi-Fi热点-2)、手机130(即Wi-Fi热点-3)和路由器140(即Wi-Fi热点-4)。其中,Wi-Fi热点-1的SSID为Zhangsan,WI-FI热点-2的SSID为ABC123,Wi-Fi热点-3的SSID为Xyzd,Wi-Fi热点-4的SSID为G1B-1B-19-7R-2.4G。
路由器110、笔记本电脑120、手机130和路由器140位于手机100的周围,可以广播Wi-Fi Beacon帧,使得周围的终端(如手机100)可以检测到Wi-Fi热点的Wi-Fi Beacon帧,进而可以连接Wi-Fi热点。其中,Wi-Fi热点广播Wi-Fi Beacon帧中携带该Wi-Fi热点的SSID。例如,上述路由器140广播的Wi-Fi Beacon帧中携带G1B-1B-19-7R-2.4G。
其中,终端在搜索到其周围的Wi-Fi热点广播的Wi-Fi Beacon帧后,可以在其“Wi-Fi设置界面”显示其所搜索到的Wi-Fi热点的SSID。但是,当一个Wi-Fi热点被配置为隐藏热点时,终端则无法搜索并显示该Wi-Fi热点的SSID。
举例来说,假设图1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20(即Wi-Fi热点-2)被配置为隐藏热点。用户使用该笔记本电脑120登录如图2所示的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界面201,将笔记本电脑120配置为隐藏热点。其中,图2所示的配置界面201中的无线设置202选项对应的界面203包括“广播无线路由器SSID信号的选项”204。如图2所示,当用户将该“广播无线路由器SSID信号的选项”204设置为关闭时,该笔记本电脑120被配置为隐藏热点。
其中,当笔记本电脑120被配置为隐藏热点时,笔记本电脑120不广播携带Wi-Fi热点-2的SSID(ABC123)的Wi-Fi Beacon帧。如此,终端(如手机)也不能检测到笔记本电脑120的SSID,即终端的“Wi-Fi设置界面”中不会显示笔记本电脑120的SSID。例如,如图1中的(a)所示,手机100的“Wi-Fi设置界面”101中仅包括路由器110的SSID(Zhangsan),手机130的SSID(Xyzd),路由器140的SSID(G1B-1B-19-7R-2.4G),而不包括笔记本电脑120的SSID(ABC123)。
如果用户想要控制手机100连接笔记本电脑120提供的Wi-Fi网络,该用户可以点击如图1中的(a)所示的“Wi-Fi设置界面”101中的“添加网络”选项102。此后,手机100可以显示如图1中的(b)所示的热点添加界面103。如图1中的(b)所示,该热点添加界面103中可以包括SSID输入框104、安全性选择框105、“取消”按钮106和“连接”按钮107。其中,SSID输入框104用于输入Wi-Fi热点的SSID(如ABC123),安全性选择框105用于选择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取消”按钮106用于取消连接Wi-Fi热点,“连接”按钮107用于指示终端连接Wi-Fi热点。
以下介绍终端在接收用户在SSID输入框104输入的SSID之后,响应于“连接”按钮107的点击操作,连接Wi-Fi热点的方法。一般而言,如图3所示,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方法包括S301-S307:
S301、终端广播携带SSID的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
其中,假设Wi-Fi热点的SSID为“ABC123”,终端广播如下所示的Probe Request帧:
Tag:SSID parameter set:ABC123
Tag Number:SSID parameter set(0)
Tag length:6 Probe Request帧中携带的SSID的长度为6
SSID:ABC123 Probe Request帧中携带的SSID为“ABC12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这里仅以举例方式给出Probe Request帧携带的信息中与本申请相关的信息,如SSID(ABC123)和SSID的长度length等。本申请所述的Probe Request帧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信息,Probe Request帧中携带的其他信息本申请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S302、Wi-Fi热点搜索到探测请求帧后,识别该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SSID与该Wi-Fi热点的SSID是否相同。
具体的,如果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SSID与该Wi-Fi热点的SSID相同,则执行S303;如果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SSID与该Wi-Fi热点的SSID不同,Wi-Fi热点丢弃探测请求帧。
S303、Wi-Fi热点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该探测响应帧中携带该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其中,Wi-Fi热点接收到上述Probe Request帧后,即解析该Probe Request帧获取SSID;若获取的SSID与该Wi-Fi热点的SSID相同,则确定该终端可连接到该Wi-Fi热点。该Wi-Fi热点可以向终端回复Probe Response帧,该Probe Response帧携带如下强健安全网络(Robust Security Network)信息(Information),以下RSN Information即为ProbeResponse帧中携带的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Tag:SSID parameter set:ABC123
Tag Number:SSID parameter set(0)
Tag length:6
SSID:ABC123
Tag:RSN Information
Group Cipher Suite:00-0f-ac AES(CCM)
Pairwise Cipher Suite List 00-0f-ac AES(CCM)
Auth Key Management(AKM)type:PSK(2)
其中,AES是高级加密标准(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计数器模式(Counter Mode CBC MAC,CCM)是基于IEEE 802.1x认证的加密技术。其中,上述AES(CCM)对应于WPA加密方式,并且结合上述“Auth Key Management(AKM)type”可知,上述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为WPA PSK。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这里仅以举例方式给出Probe Response帧携带的信息中与本申请相关的信息,如加密方式(WPA PSK)。本申请所述的Probe Response帧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信息,Probe Response帧中携带的其他信息本申请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S304、终端接收到探测响应帧后,解析探测响应帧,获取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对比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默认的加密方式是否相同。
其中,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包括:有线等效保密协议(Wired EquivalentPrivacy,WEP)方式、Wi-Fi网络安全连接(Wi-Fi Protected Access,WPA)/WPA2预共享密钥(Pre-Shared Key,PSK)方式、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ireless LAN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WAPI)PSK方式、WAPI证书方式等。
具体的,如果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加密方式与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相同,则执行S305-S307;如果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加密方式与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终端则可以显示“连接失败”的提示信息。
S305、终端与Wi-Fi热点进行终端的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请求。
其中,Wi-Fi热点对Authentication请求作出的回应可以指示终端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S306、终端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向Wi-Fi热点发送连接(Association)请求。
S307、Wi-Fi热点对终端的(Association)请求作出回应。
在S307之后,终端成功连接至上述Wi-Fi热点。其中,本申请中的身份认证包括Wi-Fi热点对终端发送的接入密码进行认证。
在本申请的一种场景中,如果终端接收用户在图4中的(a)所示的SSID输入框104输入的SSID之后,没有接收到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105的操作,选择出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而是直接接收到用户对“连接”按钮107的点击操作;那么终端则可以默认Wi-Fi热点未加密,即上述默认的加密方式为无。
其中,对于未加密的Wi-Fi热点而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加密方式为无。并且,即使用户没有通过安全性选择框105选择出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直接点击“连接”按钮107,由于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默认的加密方式(即加密方式为无),因此,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的加密方式与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也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则可以执行S305-S307,成功连接Wi-Fi热点。
但是,对于加密的Wi-Fi热点而言,用户在SSID输入框104中输入其SSID后,还需要通过在上述安全性选择框105中输入该Wi-Fi热点正确的加密方式和接入密码,才可以成功连接到该Wi-Fi热点。
然而,大多数用户并不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这部分用户可能会在SSID输入框104中输入其SSID后,直接点击“连接”按钮107以连接隐藏热点,其结果必然是连接失败。具体的,加密的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WPA/WPA2 PSK方式)与终端默认的加密方式“无”不同,终端连接Wi-Fi热点失败。
当然,可能有部分用户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但是,要成功连接一个隐藏热点,不仅要知道该隐藏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还要知道该隐藏热点的加密方式。而一般情况下,用户可能会记住Wi-Fi热点的SSID和接入密码,而不会留意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场景中,如图4所示,如果终端接收用户在SSID输入框104输入的SSID之后,接收到用户对图4中的(a)所示的安全性选择框105的点击操作,终端可以显示图4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列表”401。该“安全性列表”401中包括Wi-Fi热点可能的加密方式,如WEP方式、WPA/WPA2 PSK方式、WAPI PSK方式、WAPI证书方式等。
如图4中的(b)所示,当用户从“安全性列表”401中选择WPA/WPA2 PSK方式后,手机100可以显示图4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图4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包括“密码输入窗”402,该“密码输入窗”402用于输入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并且安全性选择框105中显示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如WPA/WPA2 PSK方式。在这种场景中,上述从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是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如WPA/WPA2 PSK方式。
如图4中的(d)所示,如果用户在“密码输入窗”402中输入SSID“ABC123”和接入密码“12345678”后,点击“连接”按钮107,手机100可以向Wi-Fi热点发送探测请求帧。手机100在接收到探测响应帧后,可以对比探测响应帧携带的加密方式与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WPA/WPA2 PSK方式”。如果探测响应帧携带的加密方式与WPA/WPA2 PSK方式相同,手机100执行S305-S307,成功连接Wi-Fi热点;如果探测响应帧携带的加密方式与WPA/WPA2PSK方式相同,手机100连接Wi-Fi热点失败。
其中,如果用户不知道该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那么则需要依次尝试使用图4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列表”401中的加密方式,尝试连接Wi-Fi热点。依次尝试使用“安全性列表”(如”安全性列表”401)中的加密方式,连接Wi-Fi热点时,用户操作复杂,影响用户体验。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申请提供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连接处于隐藏状态的Wi-Fi热点的过程中,还可以应用于连接普通Wi-Fi热点(即没有被配置为隐藏热点的Wi-Fi热点)的过程中。例如,部分用户可能会想要控制手机100通过图4中的(a)所示的热点添加界面103,连接没有被配置为隐藏热点的Wi-Fi热点。但是,如果该Wi-Fi热点是经过加密的热点,那么即使用户知道接入密码,也不一定知道该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依次尝试对应“安全性列表”中的加密方式,以尝试连接该Wi-Fi热点,直至成功连接该Wi-Fi热点,用户操作复杂,影响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可以由终端自动获取Wi-Fi热点(包括隐藏热点和普通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帧的帧结构实例示意图。如图5所示,Wi-Fi帧500中可以包括:帧头(即MAC头)501、帧实体(Frame Body)502和帧校验(FrameCheck Sequence,FCS)域503。其中,上述MAC头501即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header。
其中,如图5所示,上述MAC头501可以包括帧控制域(Frame Control)5011、持续时间/标识(Duration/ID)5012、地址域(Address)5013和序列控制域(Sequence Control)5014等。
其中,帧控制域5011中可以包括协议版本域(Protocol Version)501a和类型域501b等。协议版本域501a用于指示Wi-Fi帧500所遵循的协议版本,该协议版本通常为0。类型域501b可以包括Type和Subtype,Type用于指示对应帧为管理帧、数据帧或者控制帧,Subtype用于指示帧的子类型,例如,当Type=00时,可以指示对应帧为管理帧。此时,Subtype可以指示该管理帧是Beacon帧、Probe Request帧或者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等管理帧中的哪一种帧。例如,当Type=00,Subtype=0100时,图5所示的Wi-Fi帧500是Probe Request帧;当Type=00,Subtype=0101时,图5所示的Wi-Fi帧500是ProbeResponse帧。地址域5013中可以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工作站地址、接收工作站地址等地址信息,其中,目的地址可以为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多播地址(Multicastaddress)、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中的任一个。
如图5所示,帧实体502包括SSID字段5021、支持速率(Supported Rates)5050和扩展支持速率(Extended Supported Rates)5023。其中,支持速率5022和扩展支持速率5023用于指示手机或者无线路由器所支持的速率集合。
上述Probe Request帧可以是IEEE802.11中的一种管理帧(Management Frame)。站点(Station,STA)(如手机100)可以通过主动发送携带SSID的Probe Request帧的方式探测Wi-Fi信号。其中,当图5所示的Wi-Fi帧500是Probe Request帧时,即类型域501b中的Type和Subtype指示Wi-Fi帧500是Probe Request帧时,该Wi-Fi帧500中的SSID字段5021中携带Wi-Fi热点的SSID。当图5所示的Wi-Fi帧500是Probe Request帧时,即类型域501b中的Type和Subtype指示Wi-Fi帧500是Probe Request帧时,上述帧实体502中不仅包括Wi-Fi热点的SSID,还包括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如图6所示,以手机100作为上述终端举例,手机1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6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602、存储器603、触摸屏604、蓝牙装置6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06、Wi-Fi装置607、定位装置608、音频电路609、外设接口610以及电源系统6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6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6对手机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601是手机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3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602可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6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6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6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等。
存储器6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6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6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1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6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6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上述存储器6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601相连接;存储器603也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
触摸屏604具体可以包括触控板604-1和显示器604-2。
其中,触控板604-1可采集手机1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604-1上或在触控板6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601)。其中,用户在触控板6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604-1。
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6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1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604-2。触控板6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604-2之上,当触控板6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6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6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板604-1与显示屏6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604-1与显示屏604-2集成而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6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触控板6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显示屏6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另外,手机1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手机100的背面(例如后置摄像头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612,或者在手机100的正面(例如触摸屏604的下方)配置指纹识别器612。又例如,可以在触摸屏604中配置指纹识别器6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识别器612可以与触摸屏6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1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识别器612配置在触摸屏604中,可以是触摸屏6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604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器6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605,用于实现手机100与其他短距离的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6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604的显示器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器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607,用于为手机1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100可以通过Wi-Fi装置607接入到Wi-Fi热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6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608,用于为手机1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6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6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6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6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6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6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设备例如手机100的定位装置6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608也可以是基于Wi-Fi热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热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设备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热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热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设备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热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热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设备的定位装置608中。
音频电路609、扬声器613、麦克风6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6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613,由扬声器6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6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6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6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6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6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6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100可通过外设接口610与设备组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过外设接口610可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6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6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6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6未示出,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手机100中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包括S701-S707:
S701、终端显示第一界面,该第一界面包括Wi-Fi热点的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
举例来说,以上述终端是手机100为例,本申请中的第一界面可以是图8中的(a)所示的热点添加界面801。该热点添加界面801(即第一界面)中可以包括SSID输入框802、安全性选择框803、“取消”按钮804和“连接”按钮805。其中,SSID输入框802、安全性选择框803、“取消”按钮804和“连接”按钮805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本申请对图1中的(b)所示的SSID输入框104、安全性选择框105、“取消”按钮106和“连接”按钮107的介绍,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S702、终端接收用户在SSID输入框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
示例性的,手机100可以接收用户在SSID输入框802输入的SSID,如ABC123。此时,如图8中的(b)所示,SSID输入框802中则可以包括用户输入的SSID,如ABC123。
S703、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应用场景中,如图7中的S703所示,终端可以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具体的,终端从Wi-Fi热点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可以参考本申请上述S301-S303中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应用场景中,终端可以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多个Wi-Fi热点可以向云服务器共享其加密方式,该云服务器中可以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SSID和加密方式。例如,终端可以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该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SSID;云服务器接收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后,查找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并向终端发送加密方式获取响应,该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查找到的加密方式。
S704、终端对比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是否相同。
具体的,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执行S705。例如,当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默认的加密方式(即加密方式为无),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为WPA/WPA2 PSK时,终端则可以执行S705。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相同时,终端则可以与第一Wi-Fi热点交互,进行终端的身份认证以连接第一Wi-Fi热点。其中,终端与第一Wi-Fi热点交互,进行终端的身份认证以连接第一Wi-Fi热点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S305-S307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S705、终端显示第二界面,该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
其中,本申请的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都是用于在终端中添加Wi-Fi热点的界面,但是该第二界面与上述第一界面不同,该第二界面中包括用于输入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的“密码输入窗”。
例如,以终端是手机100为例,当手机100确定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默认的加密方式不同时,手机100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a)所示的第二界面901,该第二界面901中包括“密码输入窗”902,该“密码输入窗”90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接入密码。
可以理解,终端在显示第二界面时,该终端已经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此,终端则可以在该第二界面显示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例如,假设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为WPA/WPA2 PSK,手机100可以显示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第二界面1001。该第二界面1001中不仅包括“密码输入窗”902,还包括显示有加密方式“WPA/WPA2PSK”的“安全性选择框”1002。
本申请中,终端还可以在第二界面显示获取到的加密方式,这样用户便可以知道第一Wi-Fi热点采用哪一种加密方式加密,即第一Wi-Fi热点正确的加密方式是哪一种加密方式。如此,用户便可以在控制其他设备连接该第一Wi-Fi热点时,选择正确的加密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如图9所示,终端不显示“安全性选择框”1002并不表示终端没有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终端只是没有在其显示界面为用户展示加密方式。终端还是会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其获取到的加密方式和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连接第一Wi-Fi热点。即本申请中,终端可以以用户对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感知的方式,连接Wi-Fi热点。
S706、终端接收用户在密码输入框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
示例性的,以图10中的(a)所示的第二界面1001为例,如图10中的(b)所示,手机100可以接收用户在“密码输入窗”902输入的接入密码。
S707、终端响应于用户在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第一Wi-Fi热点。
示例性的,用户对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可以是用户对图10中的(b)所示的第二界面1001中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当用户点击图10中的(b)所示,“连接”按钮805后,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根据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的SSID“ABC123”、“安全性选择框”1102中显示的加密方式“WPA/WPA2 PSK”和“密码输入窗”902输入的接入密码“12345678”,连接第一Wi-Fi热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加密方式连接第一Wi-Fi热点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申请上述S301-S307对应的方法步骤,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由于在执行S707之前,终端已经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并确定获取到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即终端已经进行了Wi-Fi热点的扫描;因此,终端则可以不再广播探测请求帧来扫描Wi-Fi热点。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终端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加密方式连接第一Wi-Fi热点的方法,还可以参考本申请上述S305-S307对应的方法步骤,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在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终端不是直接显示连接失败的指示信息;而是显示可以输入接入密码的第二界面,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接入密码后,响应于用户的连接操作,根据终端获取的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以及第一Wi-Fi热点的SSID和接入密码,继续连接第一Wi-Fi热点。这样,不需要用户依次尝试使用上述“安全性列表”中的加密方式,连接Wi-Fi热点,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一般而言,用户在图8中的(b)所示的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后,该第一界面中不会显示对应的“密码输入窗”。如果用户不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该用户则可能会直接点击图8中的(b)所示的“连接”按钮805,其结果是终端连接第一Wi-Fi热点失败。
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一种应用场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如用户对图8中的(b)所示的第一界面中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具体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A所示,图7所示的S703可以替换为S1101-S1106:
S1101、终端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广播探测响应帧,该探测响应帧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SSID。
示例性的,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可以是用户对图8中的(b)所示的第一界面中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图8中的(b)所示的第一界面中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广播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SSID(如ABC123)的探测响应帧。
可选的,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还可以是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SSID、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并接收用户输入的接入密码后,用户对“连接”按钮的点击操作。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Wi-Fi热点的SSID是ABC123,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是WPA/WPA2 PSK方式,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是12345678。
如图11B所示,手机100接收用户在图11B中的(a)所示的SSID输入框802输入的SSID“ABC123”后,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803的点击操作,可以显示图11B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列表1107。该安全性列表1107中包括多个加密方式,用户可以从安全性列表1107中选择一个加密方式,用来连接第一Wi-Fi热点。当用户选择图11B中的(b)所示的加密方式“WAPI PSK”1109后,手机100响应于用户对WAPI PSK方式的选择操作,显示图11B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1110。图11B中的(c)所示的显示界面1110中包括显示有加密方式“WAPI PSK”的“安全性选择框”1111和“密码输入窗”1112。如图11B中的(d)所示,当用户在“密码输入窗”1112中输入接入密码“12345678”,并点击“连接”按钮805后,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广播携带SSID“ABC123”的探测响应帧。即上述第一界面还可以是图11B中的(d)所示的显示界面,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是用户对图11B中的(d)所示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
S1102、第一Wi-Fi热点接收探测请求帧。
S1103、第一Wi-Fi热点识别到探测请求帧中携带的SSID与第一Wi-Fi热点的SSID相同。
S1104、第一Wi-Fi热点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该探测响应帧中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S1105、终端接收携带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探测响应帧。
S1106、终端解析探测响应帧,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可以想到的是,由于用户在图11B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列表1107中选择的加密方式“WAPI PSK”1109与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WPA/WPA2 PSK”1108不同;因此,手机100在接收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探测响应帧后,执行S704,可以确定从上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即用户选择的加密方式“WAPI PSK”)与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WPA/WPA2 PSK”不同,则可以继续执行S705-S707。
本申请中,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SSID后,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的连接操作,发送探测请求帧,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该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而不需要用户记忆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或者逐个尝试使用不同的安全性信息连接Wi-Fi热点。如此,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提高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当然,可能有部分用户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如图11B中的(a)所示,熟悉隐藏热点的连接方式的用户在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SSID(如ABC123)后,可能会继续点击安全性选择框803。一般而言,手机100响应于用户对图11B中的(a)所示的安全性选择框803的点击操作,可以显示图11B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列表”1107,以便用户选择加密方式。但是,该用户可能并不知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法从“安全性列表”1107选择出正确的加密方式。
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一种应用场景或者第二种应用场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显示包括安全性获取选项的“安全性列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安全性获取选项的点击操作,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具体的,如图12所示,在图7所示的S703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S1201,并且图7所示的S703可以替换为S1202:
S1201、终端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三界面,该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
其中,本申请中的安全性选择框可以是图13中的(a)所示的第一界面801中的安全性选择框803。以手机100是终端为例,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图13中的(a)所示的安全性选择框803的点击操作,显示图13中的(b)所示的第三界面1301。图13中的(b)所示的第三界面1301中包括“安全性获取选项”1302和WEP、WPA/WPA2 PSK等加密方式。
示例性的,如图13中的(b)所示,“安全性获取选项”1302上可以显示“手机自动获取安全性”的指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点击该“安全性获取选项”1302可以触发手机自动获取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S1202、终端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图13中的(b)所示的“安全性获取选项”1302后,手机100则可以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然后执行S704-S707。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的(b)所示的第三界面1301中的WEP、WPA/WPA2 PSK等加密方式(即上述加密方式选项)是可选的,第三界面中可以仅包括安全性获取选项,而不包括加密方式选项。
其中,终端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可以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终端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申请S703后的相关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或者,终端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广播探测响应帧,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终端广播探测响应帧,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申请S1101-S1106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SSID后,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三界面。由于该第三界面中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因此,即使用户不知道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该用户也可以点击该安全性获取选项,以使得终端响应于用户对该安全性获取选项的点击操作,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此,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提高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效率,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第一种应用场景或者第二种应用场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在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即执行S702)后,即使没有如上述两种实现方式所述,接收到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或者接收到用户对“连接”按钮的点击操作,该终端也可以执行S703,以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具体的,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这一操作,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即终端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这一操作,执行S703。具体的,如图14所示,图7所示的S703可以替换为S1401:
S1401、终端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示例性的,当手机100检测到用户在图15中的(a)所示的第一界面801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如ABC123)后,该手机100则可以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请参考图15中的(a)中的安全性选择框803,如该安全性选择框803所示,手机100的默认的加密方式为无。因此,手机100在获取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执行S704可以得出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默认的加密方式不同。此时,手机100则可以显示第二界面。例如,手机100可以显示图15中的(b)所示的第二界面1501。可选的,图15中的(b)所示的第二界面1501可以替换为图9所示的第二界面901。
举例来说,从终端检测到用户开始向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SSID开始,如果终端检测到用户在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一个字符后,预设时间内没有检测到用户继续在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字符,该终端则可以执行S1401,根据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的所有字符组成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如果在终端执行S1401后,该终端又检测到用户继续在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字符,那么终端则可以再次执行S1401,根据SSID输入框802中输入的所有字符组成的SSID,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其中,终端响应于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可以根据第一Wi-Fi热点的SSID,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终端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申请S703后的相关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或者,终端还可以响应于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广播探测响应帧,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终端广播探测响应帧,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申请S1101-S1106中的相关描述,本申请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的SSID后,即使没有接收到用户对“安全性选择框”的点击操作或者接收到用户对“连接”按钮的点击操作,也可以直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输入第一Wi-Fi热点的SSID”这一操作,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即本申请中,终端还可以以用户对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无感知的方式,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可以理解,在终端显示第二界面(即S705)之后,终端接收用户在该第二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即S706)之前,由于用户还未在第二界面输入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因此,即使终端响应于用户在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也不可能成功连接Wi-Fi热点。由此,本申请中,在终端显示第二界面之后,终端接收用户在该第二界面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之前,终端不响应用户在第二界面的连接操作,即终端不响应用户对第二界面中的“连接”按钮的点击操作。
示例性的,在用户还未在“密码输入窗”902输入接入密码时,手机100可以在第二界面显示图16中的(a)所示的处于不可操作状态的“连接”按钮805。其中,手机100不会响应用户对图16中的(a)所示的“连接”按钮805的任何操作。
如图16中的(b)所示,用户在“密码输入窗”902输入接入密码后,“连接”按钮805则切换为可操作状态。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图16中的(b)所示的“连接”按钮805的点击操作,连接Wi-Fi热点。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终端可以自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安全性信息,而不需要用户记忆安全性信息或者逐个尝试使用不同的安全性信息连接网络,可以减少终端连接Wi-Fi热点时的用户操作,缩短终端连接Wi-Fi热点的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终端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终端1700包括:显示单元1701、输入单元1702、获取单元1703和连接单元1704。其中,显示单元1701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S701、S705、S12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输入单元1702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S702、S7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获取单元170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S703、S1202、S1401、S1101、S1104-S1106,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连接单元1704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S301、S303、S305-S307、S7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终端17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单元模块,例如,终端1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终端曾连接过的Wi-Fi热点SSID、加密方式和接入密码。该存储单元,还可以用于保存上述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等。终端1700还可以包括对比单元,该对比单元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S304、S7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并且,上述功能单元的具体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例所述的方法步骤对应的功能,终端1700的其他单元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其所对应方法步骤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上述输入单元2101和计算单元等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实现。例如,上述连接单元1704可以是终端中的Wi-Fi模块(如图6所示的Wi-Fi装置607),当终端从第一Wi-Fi热点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时,上述获取单元1703也可以是终端中的Wi-Fi模块(如图6所示的Wi-Fi装置607)。当终端从云服务器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时,上述获取单元1703可以是终端中的蓝牙模块(如图6所示的手机100中的蓝牙装置605)、RF电路(如图6所示的射频电路602)或者Wi-Fi模块(如图6所示的Wi-Fi装置607)中的任一个。上述获取单元1703和连接单元1704可以统称为通信模块。上述输入模块1702可以是处理模块。上述存储单元可以是终端的存储模块(如图6所示的存储器603),上述显示单元可以是显示模块,如触摸屏(如图6所示的触摸屏604)。
图1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800包括:处理模块1801、存储模块1802、显示模块1803和通信模块1804。处理模块1801用于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显示模块1803用于显示处理模块1801生成的图像,如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等。存储模块1802,用于保存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模块18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如通信模块1804用于与第一Wi-Fi热点交互,以接入第一Wi-Fi热点;通信模块1804用于与云服务器交互,以获取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其中,处理模块18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804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802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801为处理器(如图6所示的处理器601),通信模块1804为RF收发电路(如图6所示的射频电路602),存储模块1802为存储器(如图6所示的存储器603),显示模块1803为触摸屏(包括图6所示的触控板604-1和显示器604-2)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可以为图6所示的终端100。其中,上述通信模块1804不仅可以包括RF电路,还可以包括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RF电路、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等通信模块可以统称为通信接口。其中,上述处理器、通信接口、触摸屏和存储区可以通过总线耦合在一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上述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代码时,该终端执行图3、图7、图11A、图12和图14中任一附图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3、图7、图11A、图12和图14中任一附图中的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终端1700、终端1800、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无线保真Wi-Fi热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
所述终端接收用户在所述SSID输入框中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在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无;
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连接操作,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若获取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所述终端则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的所述密码输入框输入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
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连接操作,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所述第二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广播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所述终端解析所述探测响应帧,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包括:
所述终端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所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所述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所述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对应的加密方式。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无线保真Wi-Fi热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所述SSID输入框中仅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从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无;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连接操作,根据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则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
所述输入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所述第二界面的所述密码输入框输入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
连接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连接操作,根据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所述第二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所述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广播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
接收所述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解析所述探测响应帧,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所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所述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所述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对应的加密方式。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所述触摸屏和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其他设备包括无线保真Wi-Fi热点,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
所述触摸屏,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所述Wi-Fi热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输入框和安全性选择框;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触摸屏显示的所述SSID输入框中仅输入的第一Wi-Fi热点的SSID;从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为无;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连接操作,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所述触摸屏,还用于若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与从所述安全性选择框中选择的加密方式不同时,则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包括密码输入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在所述触摸屏显示的所述密码输入框输入的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接入密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连接操作,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入密码和获取的加密方式,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所述第二连接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连接所述第一WiFi热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之前,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安全性选择框的选择操作,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加密方式选项和安全性获取选项;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对所述触摸屏显示的所述安全性获取选项的选择,根据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广播探测请求帧,所述探测请求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接收所述第一Wi-Fi热点发送的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解析所述通信接口接收的所述探测响应帧,获取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云服务器发送加密方式获取请求,所述加密方式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所述云服务器中保存多个Wi-Fi热点的加密方式;接收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加密方式获取响应,所述加密方式获取响应中携带所述第一Wi-Fi热点的SSID对应的加密方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4565.1A CN115134881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29975 | 2017-08-23 | ||
CN2017107299751 | 2017-08-23 | ||
CN202210594565.1A CN115134881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PCT/CN2017/103279 WO2019037190A1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CN201780088554.3A CN110431868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8554.3A Division CN110431868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4881A CN115134881A (zh) | 2022-09-30 |
CN115134881B true CN115134881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6543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94565.1A Active CN115134881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CN201780088554.3A Active CN110431868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8554.3A Active CN110431868B (zh) | 2017-08-23 | 2017-09-25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77744B2 (zh) |
EP (2) | EP3664491B1 (zh) |
JP (2) | JP6834058B2 (zh) |
KR (1) | KR102279422B1 (zh) |
CN (2) | CN115134881B (zh) |
AU (1) | AU2017428472B2 (zh) |
ES (1) | ES2920959T3 (zh) |
WO (1) | WO201903719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7800B (zh) * | 2018-06-01 | 2020-09-01 |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识别无线热点的类型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
CN110430604B (zh) * | 2019-08-02 | 2022-03-25 |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JP7244093B2 (ja) * | 2020-04-23 | 2023-03-22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563807B2 (en) * | 2020-09-27 | 2023-01-24 | Dell Products, L.P. | Fully orchestrated setup of a containerized clou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in an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
CN114980091A (zh) * | 2021-02-18 | 2022-08-30 | 艾锐势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接入外部网络的网络设备、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4980224B (zh) * | 2021-02-26 | 2024-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WiFi热点的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B2605149B (en) * | 2021-03-23 | 2023-09-06 | British Telecomm | Method of operating a network |
EP4211913A4 (en) * | 2021-04-01 | 2024-03-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HOTSPOT DEVICE AND STATION DEVICE FOR CLOSED WI-FI HOTPOINT NETWORK |
CN113286349B (zh) * | 2021-05-25 | 2023-05-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个人热点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556797A (zh) * | 2021-06-29 | 2021-10-26 |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设备与大屏设备快速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
KR102647226B1 (ko) * | 2023-02-14 | 2024-03-13 | 한화시스템 주식회사 | 비화통신장치 |
CN116249106B (zh) * | 2023-02-15 | 2023-10-20 | 上海威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内容分向加密控制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1887A (zh) * | 2011-06-21 | 2011-11-02 | 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查找隐藏ssid的ap的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
CN104135754A (zh) * | 2014-08-05 | 2014-11-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并连接隐藏中文wifi热点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302015A (zh) * | 2014-09-15 | 2015-01-21 |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 隐藏ssid的自动适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
CN106686587A (zh) * | 2017-02-20 | 2017-05-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792622A (zh) * | 2016-12-27 | 2017-05-3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隐藏ap的方法与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30845B2 (en) * | 2006-03-22 | 2010-11-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Adap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to accommodate hidden terminal conditions |
US20080137860A1 (en) * | 2006-12-11 | 2008-06-12 | William Bradford Silvernail | Discoverable secure mobile WiFi application with non-broadcast SSID |
KR20090113033A (ko) * | 2008-04-25 | 2009-10-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기의 무선 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JP4978604B2 (ja) | 2008-09-30 | 2012-07-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844613B2 (ja) | 2008-09-30 | 2011-12-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への接続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A2780669C (en) * | 2009-11-17 | 2018-0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vestigating wifi display service in a wifi direct network |
US8763094B1 (en) * | 2011-09-14 | 2014-06-24 | Google Inc. |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authorization |
CN102421166A (zh) * | 2011-11-21 | 2012-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现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JP2013143616A (ja) * | 2012-01-10 | 2013-07-22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無線通信端末、情報提供媒体、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40086179A1 (en) * | 2012-09-21 | 2014-03-27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s, terminal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data sharing |
JP2014078914A (ja) * | 2012-10-12 | 2014-05-01 | Canon Inc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CN105025486B (zh) * | 2014-04-28 | 2019-02-2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9996234B (zh) * | 2014-05-31 | 2022-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热点终端和管理终端 |
MX2017005790A (es) | 2014-11-04 | 2017-10-23 | Huawei Tech Co Ltd | Aparato y metodo de acceso de punto de conexion oculto. |
JP6246142B2 (ja) * | 2015-01-14 | 2017-1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188056B (zh) | 2015-08-17 | 2019-01-25 | 深圳市江波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WiFi设备与接入点的连接方法及装置 |
JP6127100B2 (ja) | 2015-09-09 | 2017-05-10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US10334438B2 (en) * | 2016-06-21 | 2019-06-25 | ANI Technologies Private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managing wireless networks |
CN106255106A (zh) * | 2016-07-26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和装置 |
CN107920353A (zh) * | 2016-10-08 | 2018-04-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保真连接切换热点的方法和热点接入设备 |
CN106572465B (zh) | 2016-10-18 | 2019-07-30 |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及系统 |
CN106572488B (zh) * | 2016-11-02 | 2021-01-08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的wifi热点共享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
CN106792802A (zh) | 2016-11-29 | 2017-05-31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基于二维码的无线热点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6792699A (zh) | 2017-02-20 | 2017-05-3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804055B (zh) * | 2017-02-20 | 2019-05-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US10966258B2 (en) * | 2017-03-08 | 2021-03-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network hotspots |
CN107094293A (zh) | 2017-06-27 | 2017-08-25 | 南京赢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WiFi终端真实MAC地址的装置及方法 |
-
2017
- 2017-09-25 AU AU2017428472A patent/AU20174284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KR KR1020207007965A patent/KR10227942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9-25 US US16/640,635 patent/US112777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ES ES17922690T patent/ES2920959T3/es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EP EP17922690.7A patent/EP36644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CN CN202210594565.1A patent/CN11513488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EP EP22176033.3A patent/EP4145879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9-25 JP JP2020511249A patent/JP68340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CN CN201780088554.3A patent/CN110431868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25 WO PCT/CN2017/103279 patent/WO2019037190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2-03 JP JP2021015703A patent/JP720479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1887A (zh) * | 2011-06-21 | 2011-11-02 | 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查找隐藏ssid的ap的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
CN104135754A (zh) * | 2014-08-05 | 2014-11-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添加并连接隐藏中文wifi热点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302015A (zh) * | 2014-09-15 | 2015-01-21 |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 隐藏ssid的自动适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系统 |
CN106792622A (zh) * | 2016-12-27 | 2017-05-3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隐藏ap的方法与终端设备 |
CN106686587A (zh) * | 2017-02-20 | 2017-05-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34881A (zh) | 2022-09-30 |
WO2019037190A1 (zh) | 2019-02-28 |
EP3664491A1 (en) | 2020-06-10 |
US11277744B2 (en) | 2022-03-15 |
CN110431868B (zh) | 2022-05-31 |
EP3664491B1 (en) | 2022-06-01 |
AU2017428472A1 (en) | 2020-03-19 |
KR102279422B1 (ko) | 2021-07-19 |
JP6834058B2 (ja) | 2021-02-24 |
JP2021090205A (ja) | 2021-06-10 |
KR20200038304A (ko) | 2020-04-10 |
EP4145879A1 (en) | 2023-03-08 |
CN110431868A (zh) | 2019-11-08 |
AU2017428472B2 (en) | 2021-08-12 |
JP7204792B2 (ja) | 2023-01-16 |
ES2920959T3 (es) | 2022-08-12 |
JP2020528716A (ja) | 2020-09-24 |
EP3664491A4 (en) | 2020-07-22 |
US20200187008A1 (en) | 2020-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34881B (zh) |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方法及终端 | |
US12010519B2 (en) |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KR101630505B1 (ko) | 소셜 네트워크를 통해 접속 설정을 공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8702625B (zh) | 一种建立无线局域网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10622571B (zh) |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10674353B2 (en) | Associ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 |
CN108702605A (zh) | 一种无线通信连接建立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3301669B (zh) | 建立热点连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19057119A1 (zh) | 基于移动终端的wifi热点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 |
KR20160092415A (ko)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3473428B (zh) |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及设备 | |
KR101658093B1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WO2018040805A1 (zh) | 无线局域网中建立关联的方法、终端和接入点 | |
KR20170071334A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
CN114143129B (zh) | 网关批量入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70066856A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
JP6160439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