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3176A -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13176A CN115013176A CN202210701318.7A CN202210701318A CN115013176A CN 115013176 A CN115013176 A CN 115013176A CN 202210701318 A CN202210701318 A CN 202210701318A CN 115013176 A CN115013176 A CN 115013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temperature
- engine
- cylinder
- correction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04—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21—Engine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喷油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根据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根据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根据本次周期的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根据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够使发动机各缸燃烧更均匀,来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喷油量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通常采用高压共轨技术供油,以及IQA修正功能来消除喷油器在机械加工制造中不可避免存在加工误差。IQA修正功能(Injection Quantity Adjustment),即采取一定的修正功能、在适当范围内补偿调节单支喷油器的喷油量,使其更接近于名义喷油器的喷油特性(标准喷油器,或通过足够样本数量、趋势近似的喷油器获取平均喷油特性)。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缸喷油器的老化、进排气门、气缸等一系列影响,仍会导致发动机各缸燃烧不均匀,并体现在各缸排气温度,最终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使发动机各缸燃烧更均匀,来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发动机其他缸的计算方式与第一缸相同,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当发动机工况为1时,若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则将本次周期的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T1减去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的差值作为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 其中, 当不同时满足所述发动机工况为1且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这两个条件时,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为上一周期的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减去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T1的差值再加上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后的值作为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计算得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除以发动机缸数A后的值作为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以下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1,其它情况下,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0,四个条件分别为:
(1)排气温度油量修正使能C=1;
(2)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0;当发动机存在任一缸喷油器开路故障或喷油器短路故障时,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1;
(3)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0;当发动机任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T4超过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门限值T3时,所述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1;
(4)发动机工况S=4;4为运行工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1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所述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与所述本次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之和;其中,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0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0。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其中,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和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还包括:
获取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工况包括4种工况,分别是:
1为停机工况;
2为起动拖转工况;
4为运行工况;
7为AfterRun工况。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排气温度偏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排气温度修正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状态、喷油器状态的实时监控,计算得出的各缸排气温度偏差、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最终计得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油量,上述所有计算周期均为10ms。根据各缸排气温度实时修正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使得喷油量的计算及控制逻辑更合理,发动机各缸燃烧更均匀,工作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各缸排气温度偏差的计算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的计算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排气温度修正油量的计算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为电控单元ECU实时监控值,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由电控单元ECU实时计算得出。
步骤S2: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步骤S3: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步骤S4: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步骤S5: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周期为10ms。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以下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发动机其他缸的计算方式与第一缸相同,不再一一赘述。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为标定值可标定,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初始值为0;
当发动机工况S=1时,若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第一缸排气温度T1-排气温度平均值Ta;
需要说明的是,当不同时满足所述发动机工况为1且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这两个条件时,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为上一周期的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即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减去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T1的差值再加上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后的值作为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即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排气温度平均值Ta-第一缸排气温度T1+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
具体地,所述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计算得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除以发动机缸数A后的值作为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平均值Ta=各缸排气温度之和Ts÷发动机缸数A;例12缸机,使用前12缸的排气温度之和除以12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气缸数A为标定值,可按发动机实际气缸数标定。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以下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1,其它情况下,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0,四个条件分别为:
(1)排气温度油量修正使能C=1;
(2)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0;当发动机存在任一缸喷油器开路故障或喷油器短路故障时,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1;
(3)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0;当发动机任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T4超过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门限值T3时,所述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1;
(4)发动机工况S=4;4为运行工况。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其他缸的计算方式与第一缸相同,不再一一赘述。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1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所述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与所述本次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之和;其中,为防止单次修正过大,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0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0。
优选地,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其中,为防止单次修正过大,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优选地,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和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优选地,所述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还包括:
获取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与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均为标定值可标定。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工况包括4种工况,分别是:
1为停机工况;
2为起动拖转工况;
4为运行工况;
7为AfterRun工况。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排气温度偏差计算模块101,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判断模块102,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排气温度修正油量计算模块103,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以六缸发动机用三个排温传感器为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首先,在给电控单元ECU供电后,发动机工况S=1时,基于排气温度偏差计算模块101,根据电控单元ECU及排温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排气温度以及发动机工况,来计算得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各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以及各缸排气温度偏差,以下以第一缸为例计算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其他缸的计算方式与第一缸相同,不再一一赘述。具体方法如下:
三个排温传感器平均分配,1#排温传感器对应发动机第1、2缸,2#排温传感器对应发动机第3、4缸,3#排温传感器对应发动机第5、6缸,并将1#排温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排气温度Tb分别赋值给第1、2缸,将2#排温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排气温度Tc分别赋值给第3、4缸,将3#排温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排气温度Td分别赋值给第5、6缸。
根据各缸排气温度相加得到各缸排气温度之和Ts,各缸排气温度之和Ts除以发动机气缸数A得到排气温度平均值Ta;
当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时,第一缸排气温度T1与排气温度平均值Ta的差得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其他情况下,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等于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如无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等于初始值,初始值为0;
根据排气温度平均值Ta与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的和,再减去第一缸排气温度T1得到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
其次,基于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计算模块102,根据发动机工况来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当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1,其它情况下,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0,其条件为:
①排气温度油量修正使能C=1;
②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0;
③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0;
④发动机工况S=4。
然后,基于排气温度修正基础油量计算模块103, 根据计算得出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来计算得出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具体方法如下:
(1)当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0时,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0;
(2)当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1时,根据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与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的乘积得到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根据实际喷油量Q4与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的乘积得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根据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与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的乘积,再加上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与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的差与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乘积得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为防止单次修正过大,对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根据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与第一缸排气温度上一周期修正喷油量Q2的和得到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防止单次修正过大,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发动机其他缸的计算方式与第一缸相同,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当发动机工况为1时,若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则将本次周期的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T1减去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的差值作为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其中,当不同时满足所述发动机工况为1且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小于所述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这两个条件时,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为上一周期的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减去所述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T1的差值再加上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2后的值作为发动机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排气温度初始门限值T2以及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初始偏差值△T3,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计算得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
将所述发动机排气温度之和Ts除以发动机缸数A后的值作为本次周期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平均值T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以下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1,其它情况下,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0,四个条件分别为:
(1)排气温度油量修正使能C=1;
(2)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0;当发动机存在任一缸喷油器开路故障或喷油器短路故障时,喷油器故障标志位D=1;
(3)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0;当发动机任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的绝对值△T4超过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门限值T3时,所述排气温度偏差不合理标志位E=1;
(4)发动机工况S=4;4为运行工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发动机的第一缸为例进行计算,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1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所述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与所述本次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之和;其中,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
当所述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B为0时,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1为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值△T1-上一周期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其中,所述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的绝对值不能超过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Q2、本次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Q3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本次周期的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和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Q5=第一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Q4×排气温度油量修正限值系数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上一周期的第一缸排气温度偏差△T5、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以及排气温度油量修正步长限值Q6,还包括:
获取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所述排气温度油量微分修正系数Kd=排气温度油量比例修正系数Kp×排气温度微分比例项系数F。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工况包括4种工况,分别是:
1为停机工况;
2为起动拖转工况;
4为运行工况;
7为AfterRun工况。
10.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次周期的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发动机工况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
排气温度偏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和发动机工况,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
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工况,判断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
排气温度修正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偏差值、排气温度修正标志位以及发动机各缸喷油器实际喷油量,计算得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本次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以修正下一周期的所述发动机各缸喷油器的喷油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1318.7A CN115013176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1318.7A CN115013176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13176A true CN115013176A (zh) | 2022-09-06 |
CN115013176B CN115013176B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307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01318.7A Active CN115013176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13176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0640A (ja) * | 1996-10-04 | 1998-04-28 | Niigata Eng Co Ltd | 気筒間の燃焼バランス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4076624A (ja) * | 2002-08-13 | 2004-03-11 | Isuzu Motors Ltd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FR3027347A1 (fr) * | 2014-10-17 | 2016-04-22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quantite de carburant a injecter dans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
CN106481468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DE102015221975A1 (de) * | 2015-11-09 | 2017-05-11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CN111720228A (zh) * | 2020-06-30 | 2020-09-29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各缸排温监控修正方法及系统 |
CN112943464A (zh) * | 2021-03-26 | 2021-06-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气缸做功不均匀性的补偿方法及装置 |
CN114233500A (zh) * | 2021-12-22 | 2022-03-25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缸径柴油机各缸工作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及柴油机 |
-
2022
- 2022-06-21 CN CN202210701318.7A patent/CN1150131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0640A (ja) * | 1996-10-04 | 1998-04-28 | Niigata Eng Co Ltd | 気筒間の燃焼バランス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4076624A (ja) * | 2002-08-13 | 2004-03-11 | Isuzu Motors Ltd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FR3027347A1 (fr) * | 2014-10-17 | 2016-04-22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quantite de carburant a injecter dans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
CN106481468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DE102015221975A1 (de) * | 2015-11-09 | 2017-05-11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CN111720228A (zh) * | 2020-06-30 | 2020-09-29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各缸排温监控修正方法及系统 |
CN112943464A (zh) * | 2021-03-26 | 2021-06-1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气缸做功不均匀性的补偿方法及装置 |
CN114233500A (zh) * | 2021-12-22 | 2022-03-25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缸径柴油机各缸工作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及柴油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13176B (zh) | 2023-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84151B1 (en) |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8361139B (zh) | 燃料喷射器小油量控制方法 | |
US7438052B2 (en) | Abnormality-determi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uel supply system, and engine control unit | |
US8433497B2 (en) | Fuel injec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
US20160131012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exhaust gas aftertreatment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 |
US10113499B2 (en) | Fuel injectio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9840981B2 (en) | Method for adapting 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an injection valve | |
US687748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20120221227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10261334A (ja)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
KR20100023916A (ko) | 내연 기관의 연료 분사기에 대한 제어 파라미터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00191443A1 (en) |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 injected fuel mass of a preinjection | |
EP2666996A1 (en) | Fuel Monitoring System | |
US9989006B2 (en) | Fuel inj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fuel injec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0595427C (zh) | 燃料喷射控制器 | |
CN115013176A (zh) | 一种基于发动机排气温度修正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20190195176A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3847155A (zh) | 一种发动机短期燃油修正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WO2023011020A1 (zh) | 一种分缸空燃比自适应缸补偿控制方法 | |
CN109139280B (zh) | 歧管喷射型汽油发动机的燃油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US20190195177A1 (en) |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4060160B (zh) | 发动机燃油调节最大能力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WO2017167765A1 (en) | Method of detecting use of tuning kit | |
JP5648646B2 (ja) | 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
JP2009002301A (ja) | ディーゼル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