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3352A - 药液注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药液注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03352A CN115003352A CN202080094562.0A CN202080094562A CN115003352A CN 115003352 A CN115003352 A CN 115003352A CN 202080094562 A CN202080094562 A CN 202080094562A CN 115003352 A CN115003352 A CN 1150033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lumen
- chemical solution
- catheter
- inje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647 drug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 SUS30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155 medical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5 anti-thromb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00 nickel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AIPAZQMEIHHTJ-UHFFFAOYSA-N [Cr].[Co] Chemical class [Cr].[Co] WAIPAZQMEIHHT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220622548 Histamine N-methyltransferase_S80A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468511 Homeobox protein Meis2_L85A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552706 Replication protein A 14 kDa subunit_L86A_mutatio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11 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45 biliary tra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32 epoxy adhesiv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51 lymp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98 organs belonging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22 polyamid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72 polyolefin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50 repro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8 secre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50 silico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85 uri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06—"Over-the-needle" catheter assemblies, e.g. I.V.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25—Dosing
- A61M5/31531—Microsyringes, e.g. having piston bore diameter close or equal to needle shaft diame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61M25/0084—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being one or more injection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9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ub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61M25/0084—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being one or more injection needles
- A61M2025/0089—Single injection needle protruding axially, i.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atheter, from the distal ti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液注入装置,能够进行药液的注入量的精密的控制并且能够抑制药液的浪费、而且可自动化。药液注入装置具备:导管,其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收放药液的管腔的中空轴;金属丝,其向上述管腔插入;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其基于控制信号,使金属丝在管腔内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预先确定的量的药液从中空轴的前端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药液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利用能够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的导管来向患者的体内注入药液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注入导管、以及与注入导管的基端连结的手压泵的注入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输液泵,该输液泵具备与输液管连通的导管、驱动马达、以及通过驱动马达的转子的正旋转来按压输液管而向导管输送输液管内的药液的输液驱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19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966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向患者的体内注入的药液存在各种各样的用量。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无法进行药液的注入量的精密的控制,因此存在无法对应向患者的体内注入微小的药液这样的愿望的课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使用后,在注入导管、输液管内残存有药液,因此存在产生药液的浪费的课题。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药液注入装置变大,存在设置、设定并非容易之类的课题。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的药液注入装置,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应该实现手术者的手术负担的减轻、高效率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例如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来实现。
(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药液注入装置具备:导管,其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收放药液的管腔的中空轴;金属丝,其向上述管腔插入;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其基于控制信号,使上述金属丝在上述管腔内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预先确定的量的上述药液从上述中空轴的前端排出。
在本药液注入装置中,具备金属丝,该金属丝向收放药液的管腔插入,通过从管腔的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从而使管腔内的药液从中空轴的前端排出。即,在本结构中,通过由金属丝推出管腔内的药液,能够使其从中空轴的前端排出。因此,能够使排出的药液的量与金属丝的体积量相同,因此能够进行药液的注入量的精密的控制。另外,在本结构中,通过由金属丝推出管腔内的药液,能够用尽管腔内的药液。因此,能够抑制药液的浪费。另外,在本药液注入装置中,具备基于控制信号来使金属丝向管腔内前进的金属丝移动装置。因此,本药液注入装置能够自动执行金属丝向管腔内的前进。因此,根据本药液注入装置,能够精密地控制药液的注入量,降低药液的浪费,能够自动进行药液的注入。
(2)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导管在上述中空轴的前端具有中空的针部。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中,在向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例如,患部)注入药液时,能够用针部穿刺该目的位置。因此,根据本药液注入装置,能够在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固定针部,因此能够向该目的位置准确地注入药液,并且能够向该目的位置的内部注入药液。
(3)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具有:金属丝驱动部,其使上述金属丝前进;距离检测传感器,其检测上述金属丝的前进距离;以及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在判定为基于上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得到的上述金属丝的上述前进距离是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量相当的距离时,使上述金属丝驱动部的工作停止。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在使金属丝驱动部的工作停止时,通过使用基于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得到的金属丝的前进距离,能够更加高精度地使金属丝驱动部的工作停止。
(4)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在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中,上述金属丝驱动部与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装卸。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在金属丝驱动部安装有控制装置的结构中,能够使金属丝向管腔内自动前进,并且在从金属丝驱动部拆下控制装置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手动使金属丝向管腔内前进。手术者例如在向患者的体内的患部的表面或者内部(以下称为“表面等”)注入药液时,通过利用手动来使金属丝向管腔前进,从而能够得到该患部的表面等的触感。手术者能够基于该触感来把握该患部的表面等是否适合注入药液。例如,根据在通过手动来使金属丝向管腔前进时的药液的注入压,得到该患部的表面等的硬度的触感,能够基于该触感,在该患部的表面等的硬度较硬(不适合注入药液的硬度)时,使注入药液的位置向该患部的其它位置移动。
(5)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金属丝驱动部通过向上述管腔送出上述金属丝来使上述金属丝前进,而且,通过从上述管腔卷取上述金属丝来使上述金属丝后退。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金属丝驱动部通过向管腔送出金属丝来使金属丝前进、以及通过从管腔卷取金属丝来使金属丝后退,因此能够可靠地实施金属丝的前进以及后退。另外,由于卷取并收纳金属丝,因此能够使金属丝的收纳所需要的空间(后述的收纳部)小型化。
(6)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金属丝驱动部具有:金属丝卷绕部,其卷绕上述金属丝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以及手柄部,其与上述金属丝卷绕部连接,上述金属丝卷绕部送出而且卷取与上述手柄部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上述金属丝。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通过使手柄部旋转而能够进行金属丝的送出以及卷取,因此能够将药液注入装置做成简单的结构。
(7)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与上述导管的基端部连接,收纳上述金属丝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以及上述金属丝驱动部的一部分。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中,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与导管的基端部连接,收纳金属丝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并且收纳能够使管腔内的金属丝的前进以及后退的金属丝驱动部的一部分。因此,手术者不与金属丝直接接触,就能够使金属丝前进以及后退。
(8)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还具备金属丝推出部,该金属丝推出部将从上述金属丝卷绕部送出的上述金属丝朝向上述管腔推出,上述金属丝推出部包括根据上述手柄部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由上述第一滚子和上述第二滚子夹持并推出上述金属丝。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中,金属丝移动装置具备将从金属丝卷绕部送出的金属丝朝向管腔推出的金属丝推出部,因此能够将金属丝可靠地推进管腔内。
(9)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收纳部还具备阀部件,该阀部件设置在上述金属丝推出部与上述导管的基端部之间,限制上述管腔内的药液向上述收纳部内的移动。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能够抑制管腔内的药液进入收纳部内,能够将收纳部内维持为气密。
(10)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导管还具备接合管,该接合管具有与上述中空轴的基端部连接且与上述管腔连通的用于向上述管腔供给药液的药液供给口、以及用于向上述管腔插入上述金属丝的金属丝插入口,上述药液供给口设置在比通过上述手柄部的旋转而在上述金属丝卷绕部最大限度地卷取上述金属丝时的上述金属丝的前端更靠前端侧。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中,接合管的药液供给口设置在比在金属丝卷绕部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时的金属丝的前端更靠前端侧。因此,在使手柄部旋转而处于在金属丝卷绕部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金属丝无阻碍地实施来自药液供给口的药液的供给。
(11)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接合管还具备:第一延伸部,其沿上述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在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侧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侧面向与上述第一延伸部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药液供给口形成于上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部,上述金属丝插入口形成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基端部。在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中,在接合管中,金属丝插入口形成于第一延伸部的基端部,药液供给口在第一延伸部的前端侧形成于从第一延伸部的侧面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的前端部。因此,能够顺畅地实施金属丝向金属丝插入口的插入、以及来自药液供给口的药液的供给。
(12)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金属丝的外径从前端至基端大致恒定。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根据在管腔内前进的金属丝的长度,能够容易地把握从中空轴(或者针部)的前端排出的药液的量。
(13)在上述药液注入装置中,优选构成为,上述管腔的横剖面形状以及上述金属丝的横剖面形状分别为大致圆形,上述金属丝的外径与上述管腔的内径大致相同。根据具备这种结构的药液注入装置,能够维持管腔内的金属丝的滑动性,并且能够由金属丝推出管腔内的药液。
此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以各种方案来实现,例如能够以药液注入装置、用于药液注入的导管以及金属丝、用于药液注入的金属丝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包含药液注入装置的系统、包含金属丝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的系统、对上述的装置以及系统进行制造的方法等方案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药液注入装置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导管10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例示金属丝8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例示金属丝8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例示金属丝移动装置50以及收纳部6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例示阀部件62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CPU内置壳体53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驱动控制装置533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步骤S2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对金属丝80的前进以及药液的排出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金属丝80的后退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药液注入装置1A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例示金属丝80A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药液注入装置1B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例示CPU内置壳体53B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药液注入装置1的结构: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药液注入装置1的结构的说明图。药液注入装置1是为了利用能够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的导管来向患者的体内注入药液而使用的装置。在此,生物体管腔包括血管系统、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泌尿系统、气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等各种管腔。药液注入装置1具备导管10、金属丝移动装置50、收纳部60、以及金属丝80。
在图1中,用轴线O(单点划线)表示药液注入装置1中的通过导管10(更具体而言,后述的针部12以及中空轴11)的中心的轴。在图1的例子中,轴线O与通过构成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后述的金属丝卷绕部511、手柄部512以及齿轮513的各中心的轴一致。但是,轴线O也可以与导管10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各中心轴不同。在图1中,图示了相互正交的XYZ轴。X轴与药液注入装置1的长度方向对应,Y轴与药液注入装置1的高度方向对应,Z轴与药液注入装置1的宽度方向对应。将图1的左侧(-X轴方向)称为药液注入装置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将图1的右侧(+X轴方向)称为药液注入装置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对于药液注入装置1以及各构成部件,将位于前端侧的端部称为“前端”,将前端及其附近称为“前端部”。另外,将位于基端侧的端部称为“基端”,将基端及其附近称为“基端部”。前端侧向生物体内部插入,基端侧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这些点在图1以后也通用。
A-2.导管10的结构:
图2是表示导管10的剖面结构的说明图。图2表示导管10的前端侧的一部分1pa(图1:虚线框)的剖面结构。图2的XYZ轴与图1的XYZ轴对应。导管10向患者的生物体管腔内插入,为了将药液搬运至患者的体内所希望的位置、且向患者的体内所希望的位置注入药液而使用。导管10具备中空轴11、针部12、以及接合管13。
中空轴11是沿轴线O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在中空轴11形成有在内侧收放药液的管腔10L。更详细而言,中空轴11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形成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管腔10L)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此外,为了提高柔软性、转矩传递性、推入性、耐扭折性、血管追随性、病变通过性、以及导丝的操作性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中空轴11的厚壁部埋设有线圈体、编织体。另外,中空轴11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该多个层由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管腔10L的横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
针部12是在前端部12d和基端部12p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形成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的中空针(参照图2)。针部12的内腔与中空轴11的内腔成为一体而构成管腔10L。针部12在前端部12d形成有锐利的针尖,基端部12p与中空轴11的前端部11d接合。针部12的接合能够通过环氧系粘接剂等任意的接合剂来实施。在此,针部12以使针部12的内腔与中空轴11的内腔连通的状态与中空轴11接合,针部12的内腔和中空轴11的内腔均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Φ1。
接合管13与中空轴11的基端部连接,用于向导管10(更具体而言,中空轴11以及针部12)供给药液、以及向导管10(更具体而言,中空轴11以及针部12)插入金属丝80。接合管13具备第一延伸部131、叶片部132、以及第二延伸部133。
第一延伸部131与中空轴11的基端部连接,是沿轴线O(即、导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内部形成有沿轴线O延伸的内腔。在图1的例子中,除了上述的针部12的内腔和中空轴11的内腔以外,还有第一延伸部131的内腔也构成管腔10L。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基端部形成有将管腔10L和外部连通的金属丝插入口131o。第二延伸部133是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前端侧从第一延伸部131的侧面向与第一延伸部131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在第二延伸部133的内部形成有与管腔10L连通的内腔。在第二延伸部133的前端部形成有将管腔10L和第二延伸部133的内腔连通的药液供给口133o。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药液供给口133o的位置P1处于比金属丝插入口131o的位置P2更靠前端侧。另外,药液供给口133o的位置P1处于比在后述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金属丝卷绕部511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80时的金属丝80的前端的位置P3更靠前端侧。叶片部132是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基端侧从第一延伸部131的侧面向±Y轴方向延伸的两张叶片状部件。手术者在把持接合管13时使用叶片部132。此外,构成接合管13的第一延伸部131、叶片部132、第二延伸部133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中空轴11优选具有抗血栓性、挠性、生物体相容性,能够由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形成。作为树脂材料,例如能够采用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采用SUS304等不锈钢、NiTi合金、钴铬合金等。针部12优选具有抗血栓性以及生物体相容性,例如能够由SUS304等不锈钢、NiTi合金、钴铬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形成。接合管13能够由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聚丙烯、硬质聚氯乙烯等形成。
A-3.金属丝80的详细结构:
使用图3以及图4,对金属丝8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以及图4是例示金属丝80的前端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示出了金属丝80的前端部的XY剖面结构。图4示出了金属丝80的Z轴方向观察时的外观结构。
如图3所示,金属丝80具有外表面S80,且具备芯轴81和包覆部85。芯轴81是沿轴线O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从前端至基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芯轴81的YZ剖面形状是大致圆形状。包覆部85是在芯轴81的表面实施的涂层。金属丝80的YZ剖面形状与芯轴81相同地成为大致圆形状。芯轴81优选具有抗血栓性、挠性、生物体相容性,例如能够由SUS304等不锈钢、NiTi合金等的金属材料形成。包覆部85能够由PTFE(聚四氟乙烯)、尼龙、以及氨酯系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金属丝80具有从前端至基端大致恒定的外径Φ2。金属丝80的外径Φ2与导管10的管腔10L的内径Φ1(参照图2)大致相同(间隙:100μm以下)。优选为,金属丝80的外径Φ2为导管10的管腔10L的内径Φ1的80%以上。
如图4所示,金属丝80在外表面S80具有标识部86。换言之,外表面S80由包覆部85露出的表面和附带有标识部86的表面构成。在包覆部85上,以预定宽度、预定间隔附带有标识部86。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mm宽度、1mm间隔,在包覆部85上附带有标识部86。即、在图4中,包覆部85露出的部分的宽度L85以及附带有标识部86的部分的宽度L86均为1mm。标识部86例如能够通过在包覆部85上涂敷预定的材料来形成。该预定的材料只要是具有耐药性、而且具有与包覆部85的形成材料中的反射光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具有与包覆部85的形成材料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材料等。如果是这种材料,则由于包覆部85露出的表面吸收的波长与附带有标识部86的表面吸收的波长不同,因此能够使反射光的波长不同。标识部86例如通过粘贴由这种材料形成的金属密封件而构成。
A-4.金属丝移动装置50以及收纳部60的结构:
图5是例示金属丝移动装置50以及收纳部60的结构的说明图。金属丝移动装置50基于控制信号使金属丝80在管腔10L内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预先确定的量的药液从中空轴11的前端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丝移动装置50具备金属丝驱动部51、距离检测传感器52、以及CPU内置壳体53。此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后述的CPU内置壳体53的图示。另外,收纳部60与导管10的基端部连接,收纳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一部分以及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60具备箱体61和阀部件62。
箱体61是在内侧(内部)收放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金属丝驱动部51的一部分(后述的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金属丝推出部514)以及距离检测传感器52)以及阀部件62的壳体。此外,在图1以及图5中,为了便于图示,将箱体61作为透明的部件仅表示轮廓,用实线表示收放于箱体61的各部件。
如图5所示,阀部件62设置在金属丝驱动部51(更具体而言,后述的金属丝推出部514)与箱体61的开口61o之间,是用于限制药液向箱体61内的移动的部件。图7是例示阀部件62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7中,表示从图5的B方向观察到的箱体61、阀部件62以及金属丝80。此外,图7的XYZ轴分别与图1的XYZ轴对应。如图7所示,阀部件62在金属丝推出部514与开口61o之间包围金属丝80的周围。
为了实现金属丝80向导管10的管腔10L的前进、以及金属丝80从管腔10L的后退而使用金属丝驱动部51。更具体而言,金属丝驱动部51通过向管腔10L送出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前进,而且通过从管腔10L卷取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后退。金属丝驱动部51具有金属丝卷绕部511、手柄部512、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
图6是例示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表示从图5的A方向观察到的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金属丝推出部514、以及金属丝80。在图6的虚线框内表示从图6的C方向观察到的旋转轴O1、金属丝卷绕部511、以及第一齿轮513a。此外,图6的XYZ轴分别与图1的XYZ轴对应。
如图5所示,齿轮513具备第一齿轮513a、第二齿轮513b、以及第三齿轮513c。如图6所示,第一齿轮513a是凸形状的齿轮,具有外齿513ae和内齿513ai。同样,第三齿轮513c是凸形状的齿轮,具有外齿513ce和内齿513ci。第一齿轮513a经由旋转轴O1而与手柄部512连接。第二齿轮513b分别与第一齿轮513a的外齿513ae和第三齿轮513c的外齿513ce啮合,将从手柄部512传递到第一齿轮513a的旋转力传递到第三齿轮513c。第一齿轮513a的外齿513ae的基准圆直径L11比第三齿轮513c的外齿513ce的基准圆直径L31大(参照图6)。换言之,第一齿轮513a的外齿513ae的齿数比第三齿轮513c的外齿513ce的齿数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的基准圆直径是指齿尖圆直径与齿底圆直径的平均。
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而且卷取与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金属丝80。更具体而言,金属丝卷绕部511是嵌入到第一齿轮513a的内齿513ai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根据第一齿轮513a的旋转而旋转(参照图6下段)。金属丝卷绕部511的外径为L12(参照图6)。在金属丝卷绕部511预先卷绕有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此外,金属丝80的基端部可以固定于金属丝卷绕部511、也可以不固定。另外,金属丝卷绕部511和第一齿轮513a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金属丝推出部514将从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的金属丝80朝向管腔10L推出。更具体而言,金属丝推出部514具备第一滚子514a和第二滚子514b,由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夹持并推出金属丝80。第一滚子514a是嵌入到第三齿轮513c的内齿513ci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根据第三齿轮513c的旋转而旋转。换言之,第一滚子514a根据手柄部512的旋转而旋转。第一滚子514a的外径为L32(参照图6)。第一滚子514a的侧面由包覆部519包覆。此外,第一滚子514a和第三齿轮513c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第二滚子514b是与第一滚子514a相邻地设置的大致圆筒形状或者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根据第一滚子514a的旋转而旋转。换言之,第二滚子514b根据手柄部512的旋转而旋转。第二滚子514b的侧面与第一滚子514a相同地由包覆部519包覆。
如图1以及图5所示,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卷绕于金属丝卷绕部511,前端侧的一部分通过箱体61的开口61o而向外部露出。另外,金属丝80在金属丝卷绕部511与开口61o之间被第一滚子514a与第二滚子514b夹持。金属丝80在金属丝推出部514与开口61o之间由阀部件62包围周围(参照图7)。
手柄部512与金属丝卷绕部511连接。更具体而言,手柄部512设于箱体61的外侧,是能够以旋转轴O1为中心分别向由箭头表示的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旋转的把手。手柄部512的旋转轴O1在箱体61的内侧延伸,如上所述,与齿轮513(第一齿轮513a)连接。如上所述,施加于手柄部512的旋转力通过旋转轴O1传递至齿轮513。
上述的箱体61、手柄部512、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能够由树脂材料、例如聚氨酯、聚丙烯、硬质聚氯乙烯等形成。此外,箱体61、手柄部512、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至少一部分由不同的材料形成。阀部件62、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的包覆部519例如能够由硅橡胶、氨酯橡胶等弹性体形成。
距离检测传感器52检测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检测传感器52向金属丝80投射激光,利用投射的激光的反射来检测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作为距离检测传感器52,只要是能够检测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传感器即可,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距离检测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检测传感器52例如具备:朝向金属丝80投射激光的投射部;接受投射的激光由金属丝80反射后的反射光的受光部;以及将与接受的反射光的波长相关的信息发送至后述的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发送部。投射部具有产生红外等的波长区域所设定的激光的光源。受光部接受来自金属丝80的反射光,并且获取所接受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发送部将所获取的反射光的波长为变化预定阈值以上时的该波长的变化信息、所获取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发送至驱动控制装置533。
CPU内置壳体53是与手柄部512嵌合的圆筒状的部件。图8是例示CPU内置壳体53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8中示出了CPU内置壳体53的立体图。此外,图8的XYZ轴分别与图1的XYZ轴对应。更具体而言,CPU内置壳体53具备外侧壳体531、内侧旋转部532、驱动控制装置533(参照图9)、以及马达534(参照图9)。即,CPU内置壳体53(更具体而言,驱动控制装置533)构成为能够与金属丝驱动部51装卸。
外侧壳体531是收放并保护内侧旋转部532的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壳体531在其内部具备驱动控制装置533和马达534。另外,外侧壳体531在其外表面具有操作面板31(参照图9)。
马达534作为使内侧旋转部532旋转的动力发挥功能。
内侧旋转部532收放于外侧壳体531,在与柄部512对置的表面具有与手柄部512嵌合的凹部532a(参照图8)。内侧旋转部532与外侧壳体531电连接。因此,内侧旋转部532通过来自马达534的动力而沿其圆周方向旋转。换言之,与内侧旋转部532嵌合的手柄部512通过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而分别向上述的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旋转。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由驱动控制装置533控制。
操作面板31是用于输入针对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各信息的接口。操作面板31能够以触摸面板、操作按钮等任意的方式实现。作为针对驱动控制装置533的信息,例如可列举药液的总给药量Vt、每一次的给药量V、药液的给药开始指令等。总给药量Vt是应该向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供给的药液的总量,具体而言,是填充到导管10的管腔10L内的(换言之,收放在导管10内的)药液的总量。每一次的给药量V(以下也称为“给药量V”)是总给药量Vt中的、对上述目的位置穿刺一次针部12时应该供给的药液的量。药液的给药开始指令是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工作开始指令,更具体而言,是金属丝80的送出指令。另外,作为上述各信息,其它还可列举药液的给药速度、金属丝80的半径r(即、金属丝80的外径Φ2/2)、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工作停止指令等。该输入的各信息适当地发送至驱动控制装置533。
驱动控制装置533在判定为基于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得到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是与预先确定的药液的给药量相当的距离时,执行使金属丝驱动部51的工作停止的处理。驱动控制装置533是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的一例。
使用图9对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概略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533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9所示,驱动控制装置533具有通信部535、存储部536、以及控制部537。
通信部535接受从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发送部发送的信息,并存储到后述的存储部536。
在存储部536存储有例如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各信息、由通信部535接受到的来自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信息、用于运算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数学式、预先确定的金属丝80的前进速度、与附加于金属丝80的标识部86相关的信息等。作为上述数学式,可列举用于基于药液的给药量和金属丝80的直径来运算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数学式等。另外,作为与标识部86相关的信息,例如可列举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包覆部85露出的部分的宽度L85、附带有标识部86的部分的宽度L86等。
控制部537具备用于根据程序内的编码、命令来执行预定的功能的功能,例如是中央处理装置(CPU)。另外,控制部537例如也可以是微处理器、多处理器等。控制部537例如能够执行以下说明的信息获取处理、第一运算处理、设定处理、指令获取处理、药液给药处理、以及金属丝回收处理。
作为信息获取处理,控制部537获取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药液的总给药量Vt、每一次的给药量V等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获取药液的给药速度、金属丝80的半径r(即、金属丝80的外径Φ2/2)、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等信息。
作为第一运算处理,控制部537基于由信息获取处理获取的总给药量Vt以及给药量V,对分割给药次数Tt以及金属丝80应该前进的距离d(以下称为“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在每穿刺一次针部12供给给药量V的情况下,分割给药次数Tt是为了供给总给药量Vt所需要的给药次数,根据(总给药量Vt)/(给药量V)的公式来运算。另外,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是为了供给给药量V而金属丝80应该前进的距离,根据(给药量V)/(π×金属丝80的半径r2)的公式来运算。
作为设定处理,控制部537对现在的给药次数T设定“1”。
作为指令获取处理,控制部537获取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给药开始指令。
作为药液给药处理,控制部537基于由指令获取处理获取的给药开始指令,执行向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供给药液。
药液给药处理例如能够具备以下说明的驱动开始指令处理、判定处理、第二运算处理、比较处理、以及驱动停止指令处理。
作为驱动开始指令处理,控制部537基于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给药开始指令(金属丝80的送出指令),来驱动马达534,由此使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一方向D1旋转。伴随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一方向D1的旋转,手柄部512也向第一方向D1旋转。即,通过驱动开始指令处理,从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金属丝80。
作为判定处理,控制部537参照存储在存储部536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来监视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对由通信部535接受到的金属丝80的反射光的波长和之前接受到的波长进行比较,并判定该差(以下也称为“波长差”)是否为预定阈值以上。当波长差为预定阈值以上时,能够判定为金属丝80的外表面S80中的、包覆部85露出的部分与附带有标识部86的部分的边界通过了距离检测传感器52。
作为第二运算处理,控制部537基于存储于存储部536的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对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例如,控制部537每当判定为上述波长差为预定阈值以上时,将金属丝80中包覆部85露出的部分的宽度L85、或者附带有标识部86的部分的宽度L86与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相加,能够对金属丝80的合计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
作为比较处理,控制部537对由第一运算处理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和由第二运算处理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比较。
作为驱动停止指令处理,在比较处理中,当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与前进距离D一致时,控制部537使内侧旋转部532(手柄部512)的旋转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装置533还执行金属丝回收处理。作为金属丝回收处理,控制部537在根据驱动停止指令处理使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停止之后,当判断为执行了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时,使马达534驱动,由此使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二方向D2旋转。伴随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二方向D2的旋转,手柄部512也向第二方向D2旋转。即,金属丝80被金属丝卷绕部511卷取。
A-5.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处理流程:
使用图10以及图11,对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处理流程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21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533的处理流程例如具有步骤S11~步骤S27。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537获取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536(信息获取处理)。作为该各信息,例如可列举药液的总给药量Vt、每一次的给药量V。另外,作为上述各信息,其它还可列举药液的给药速度、金属丝80的半径r(即、金属丝80的外径Φ2/2)、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存储部536中存储有将总给药量Vt设为“5ml”、将给药量V设为“1ml”、金属丝80的半径r的信息。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537参照存储部536,对分割给药次数Tt以及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第一运算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为分割给药次数Tt,设为运算了“五次”。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537对现在的给药次数T设定“1”(设定处理)。
在步骤S17中,手术者为了执行第T次的分割给药(第T分割给药),使导管10移动,将针部12穿刺至目的位置(具体而言,目的位置中的第T目标部位)。在继步骤S15执行的步骤S17中,进行用于执行第一分割给药的针部12向第一目标部位的穿刺。
在步骤S19中,控制部537获取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给药开始指令(指令获取处理)。
在步骤S21中,基于步骤S19的给药开始指令实行药液给药。具体而言,在步骤S21中,执行第一分割给药(药液给药处理)。
使用图11,对步骤S21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537基于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给药开始指令(金属丝80的送出指令),来驱动马达534,由此使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一方向D1旋转(驱动开始指令处理)。
在步骤S211中,通信部535从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发送部接受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受光部接受到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536。
在步骤S213中,控制部537参照存储于存储部536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来监视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并对在步骤S211中接受到的波长和之前接受到的波长进行比较,判定波长差是否为预定阈值以上(判定处理)。当波长差为预定阈值以上时(步骤S213:是),进入步骤S215。当在步骤S213中为“否”时,返回步骤S211。
在步骤S215中,控制部537基于存储于存储部536的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对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第二运算处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宽度L85以及宽度L86均为1mm,因此控制部537每当判定为上述波长差为预定阈值以上时,将1mm与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相加,来对金属丝80的合计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
在步骤S217中,控制部537对在步骤S13中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和在步骤S215中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比较(比较处理)。当两者一致时(步骤S217:是),进入步骤S219。当在步骤S217中为“否”时,返回步骤S211。
在步骤S219中,控制部537使步骤S210中的内侧旋转部532(手柄部512)的旋转停止(驱动停止指令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537使马达534的驱动停止。根据以上的处理,完成向第T目标部位的第T分割给药(例如,向第一目标部位的第一分割给药)的执行。
返回图10,基于在步骤S13中运算出的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来执行步骤S17~步骤S21(步骤S23、步骤25)。在步骤S23中,当判断为执行了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时(步骤S23:是),进入步骤S2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分割给药次数Tt为“5”,因此重复五次步骤S17~步骤S21的处理。即,对第一~第五目标部位分别执行第一~第五分割给药。第一~第五目标部位均为存在于目的位置的范围内的部位,例如能够设为分别存在于不同的位置的部位。
在步骤S27中,回收金属丝80(金属丝回收处理)。通过以上的处理,能够完成向目的位置(例如,患部)的总给药量Vt的药液的供给以及金属丝80的插拔。
A-6.药液注入装置1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通过具有上述结构,金属丝移动装置50能够以自动或者手动使金属丝80在导管10的管腔10L内前进以及后退。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以自动或者手动使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手柄部512向第一方向D1旋转时,施加于手柄部512的旋转力通过旋转轴O1传递至第一齿轮513a以及金属丝卷绕部511。由此,金属丝卷绕部511向第一方向D1旋转,朝向管腔10L送出与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金属丝80(金属丝80在管腔10L内前进)。另外,在使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手柄部512向第二方向D2旋转时,同样,金属丝卷绕部511向第二方向D2旋转,从管腔10L卷取与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金属丝80(金属丝80在管腔10L内后退)。
另外,伴随手柄部512的旋转的第一齿轮513a的旋转通过第二齿轮513b传递至第三齿轮513c。由此,第一滚子514a和第二滚子514b旋转,由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夹持的金属丝80朝向管腔10L被推出。在此,如图6所示,第三齿轮513c的基准圆直径L31与第一滚子514a的外径L32的比(L31/L32)比第一齿轮513a的基准圆直径L11与金属丝卷绕部511的外径L12的比(L11/L12)小。因此,针对相同的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要推出的金属丝80的长度比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的金属丝80的长度更长。换言之,在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夹持金属丝80的状态下,一边夹杂空转一边向管腔10L的方向推出金属丝80。
并且,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的侧面(夹持金属丝80的面)利用由弹性体形成的包覆部519包覆,因此第一滚子514a以及第二滚子514b能够夹持金属丝80并通过摩擦力向管腔10L的方向推出金属丝80。
A-7.药液注入装置1的使用方法:
图12是对金属丝80的前进以及药液的排出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对金属丝80的后退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以及图13中,在上段图示出金属丝移动装置50,在下段图示出导管10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使用图1、图12、以及图13,对药液注入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使用内窥镜来使用药液注入装置1的情况下,手术者向内窥镜插入导管10,使导管10的针部12移动至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要供给药液的位置)。然后,手术者对导管10的金属丝插入口131o安装已安装有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收纳部60(参照图1)。此时,以将从收纳部60的开口61o突出的金属丝80的前端部插入到导管10的管腔10L的状态安装收纳部60。然后,手术者从导管10的药液供给口133o供给药液。例如,对第二延伸部133的基端部安装收放有药液的注射器,从注射器供给药液。经由第二延伸部133从药液供给口133o供给的药液填充到导管10的管腔10L内。然后,手术者用针部12穿刺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
此外,在不使用内窥镜来使用药液注入装置1的情况下,手术者在导管10安装已安装有金属丝移动装置50的收纳部60,以在导管10的管腔10L内预先填充了药液的状态将导管10插入到患者的生物体管腔内。然后,手术者使导管10的针部12移动至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用针部12穿刺目的位置。
手术者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向患者供给的药液的总给药量Vt、每一次的给药量V、药液的给药速度、金属丝80的半径r、标识部86的间距信息(更具体而言,金属丝80中的包覆部85露出的部分的宽度L85以及附带有标识部86的部分的宽度L86等)等各信息。该输入的各信息发送至驱动控制装置533。在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控制部537中,基于上述各信息,对分割给药次数Tt以及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运算。
首先,向目的位置的第一目标部位进行第一分割给药。更具体而言,用针部12穿刺第一目标部位之后,手术者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药液的给药开始指令。若输入驱动控制装置533的药液的给药开始指令,则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控制部537使马达534驱动,如图12的上段所示,使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一方向D1旋转。于是,伴随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手柄部512也向第一方向D1旋转,伴随手柄部512的旋转,第一齿轮513a以及金属丝卷绕部511向第一方向D1旋转,向导管10的管腔10L送出金属丝80(即,金属丝80前进)。于是,如图12的下段所示,填充到导管10的管腔10L的药液DS由前进的金属丝80推出,前进的金属丝80的体积量的药液DS从针部12的前端排出。即,与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相应的量的药液DS从针部12的前端排出。此外,伴随第一齿轮513a的旋转,第二齿轮513b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三齿轮513c以及第一滚子514a向第一方向D1旋转,第二滚子514b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向导管10的管腔10L推出金属丝80。
金属丝80前进的期间,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投射部向金属丝80的外表面S80投射激光,受光部接受来自金属丝80的反射光。发送部将受光部接受到的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发送至驱动控制装置533。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控制部537基于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和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当金属丝80到达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时,使驱动控制装置533工作停止。
将药液DS向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第一目标部位)注入后,手术者应该向目的位置的第二目标部位进行第二分割给药,用针部12穿刺第二目标部位,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药液的给药开始指令。
若执行上述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则控制部537回收金属丝80。更具体而言,控制部537使马达534驱动,如图13的上段所示,使内侧旋转部532向第二方向D2旋转。于是,伴随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手柄部512也向第二方向D2旋转,伴随手柄部512的旋转,第一齿轮513a以及金属丝卷绕部511向第二方向D2旋转,从导管10的管腔10L卷取金属丝80(即、金属丝80后退)。此外,伴随第一齿轮513a的旋转,第二齿轮513b向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三齿轮513c以及第一滚子514a向第二方向D2旋转,第二滚子514b向与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旋转。
A-8.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具备:导管10,其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收放药液的管腔10L的中空轴11;金属丝80,其向管腔10L插入;以及金属丝移动装置50。金属丝移动装置50基于来自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控制信号,使金属丝80在管腔10L内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预先确定的量的药液从中空轴11的前端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具备向收放药液的管腔10L插入的金属丝80,该金属丝80从管腔10L的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管腔10L内的药液从中空轴11的前端排出。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通过由金属丝80推出管腔10L内的药液,从而使其从中空轴11的前端排出。因此,能够使排出的药液的量与金属丝80的体积量相同,因而能够进行药液的注入量的精密的控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通过由金属丝80推出管腔10L内的药液,能够用尽管腔10L内的药液。因此,能够抑制药液的浪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具备基于来自驱动控制装置533的控制信号来使金属丝80向管腔10L内前进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能够通过自动执行金属丝80向管腔10L内的前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能够精密地控制药液的注入量来降低药液的浪费,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药液的注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导管10在中空轴11的前端具有中空的针部1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在向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例如,患部)注入药液时,能够用针部12穿刺该目的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能够在患者的体内的目的位置固定针部12,能够向该目的位置准确地注入药液,并且能够向该目的位置的内部注入药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移动装置50具有:使金属丝80前进的金属丝驱动部51;检测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距离检测传感器52;以及驱动控制装置533。另外,驱动控制装置533在判定为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中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是与预先确定的量相当的距离时,使金属丝驱动部51的工作停止。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在使金属丝驱动部51的工作停止时,通过使用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中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能够更加高精度地使金属丝驱动部51的工作停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在金属丝移动装置50中,金属丝驱动部51与驱动控制装置533构成为能够装卸。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在金属丝驱动部51安装有驱动控制装置533的结构中,能够使金属丝80向管腔10L内自动前进,并且在从金属丝驱动部51拆下驱动控制装置533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手动来使金属丝80向管腔10L内前进。手术者例如在向患者的体内的患部的表面或者内部(以下称为“表面等”)注入药液时,通过利用手动使金属丝80向管腔10L前进,能够得到该患部的表面等的触感。手术者能够基于该触感来把握该患部的表面等是否适合注入药液。例如,根据在通过手动来使金属丝向管腔前进时的药液的注入压,得到该患部的表面等的硬度的触感,能够基于该触感,在该患部的表面等的硬度较硬(不适合注入药液的硬度)时,使注入药液的位置向该患部的其它位置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驱动部51构成为,通过向管腔10L送出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前进,而且,通过从管腔10L卷取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后退。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金属丝驱动部51通过向管腔10L送出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前进、以及通过从管腔10L卷取金属丝80来使金属丝80后退,因此能够可靠地实施金属丝80的前进以及后退。另外,由于卷取并收纳金属丝80,因此能够使收纳金属丝80所需要的空间(后述的收纳部60)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驱动部51具有:供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卷绕的金属丝卷绕部511;以及与金属丝卷绕部511连接的手柄部512。金属丝卷绕部511构成为,送出而且卷取与手柄部512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金属丝8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通过使手柄部512旋转,能够进行金属丝80的送出以及卷取,因此能够将药液注入装置1做成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具备收纳部60,该收纳部60与导管10的基端部连接,收纳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以及金属丝驱动部5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具备收纳部60,该收纳部60与导管10的基端部连接,收纳金属丝80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并且收纳能够使管腔10L内的金属丝80的前进以及后退的金属丝驱动部51的一部分。因此,手术者不与金属丝80直接接触,就能够使金属丝80前进以及后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移动装置50还具备金属丝推出部514,该金属丝推出部514将从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的金属丝80朝向管腔10L推出,金属丝推出部514包括根据手柄部512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滚子514a和第二滚子514b,由第一滚子514a和第二滚子514b夹持并推出金属丝80。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移动装置50具备将从金属丝卷绕部511送出的金属丝80朝向管腔10L推出的金属丝推出部514,因此能够在管腔10L内可靠地推进金属丝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收纳部60还具备阀部件62,该阀部件62设置在金属丝推出部514与导管10的基端部之间,限制管腔10L内的药液向收纳部60内的移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能够抑制管腔10L内的药液进入收纳部60内,能够将收纳部60内维持为气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导管10还具备接合管13,该接合管13具有与中空轴11的基端部且与管腔10L连通的用于向管腔10L供给药液的药液供给口133o、以及用于向管腔10L插入金属丝80的金属丝插入口131o。另外,药液供给口133o设置在比通过手柄部512的旋转而向金属丝卷绕部511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80时的金属丝80的前端更靠前端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接合管13的药液供给口133o设置在比向金属丝卷绕部511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80时的金属丝80的前端更靠前端侧。因此,在使手柄部512旋转来在金属丝卷绕部511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80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金属丝80无阻碍地实施来自药液供给口133o的药液的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接合管13还具备:第一延伸部131,其沿导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133,其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前端侧从第一延伸部131的侧面向与第一延伸部131不同的方向延伸。另外,药液供给口133o形成于第二延伸部133的前端部,金属丝插入口131o形成于第一延伸部131的基端部。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在接合管13中,金属丝插入口131o形成于第一延伸部131的基端部,药液供给口133o在第一延伸部131的前端侧形成于从第一延伸部131的侧面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3的前端部。因此,能够顺畅地实施金属丝80向金属丝插入口131o的插入、以及来自药液供给口133o的药液的供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金属丝80的外径从前端至基端大致恒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根据在管腔10L内前进的金属丝80的长度,能够容易地把握从中空轴11(即、针部12)的前端排出的药液的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中,管腔10L的横剖面形状以及金属丝80的横剖面形状分别是大致圆形。另外,金属丝80的外径Φ2与管腔10L的内径Φ1大致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能够维持管腔10L内的金属丝80的滑动性,并且能够由金属丝80推出管腔10L内的药液。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A所具备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A以及收纳部60的结构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4中,为了方便,省略了CPU内置壳体53的图示。图15是例示金属丝80A的前端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5示出了金属丝80A的前端部的XY剖面结构。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A的结构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A具备金属丝移动装置50A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具备金属丝80A来代替金属丝80。
如图15所示,金属丝80A具备芯轴81和包覆部85A。包覆部85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包覆部85相同,是在芯轴81的表面实施的涂层。金属丝80A在外表面S80A具有以凸状形成于包覆部85A上的标识部86A。在包覆部85A上,以预定宽度、预定间隔附带有标识部86A。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识部86A以1mm宽度、1mm间隔形成于包覆部85A上。即、在图15中,在X轴方向上未形成标识部86A的部分的宽度L85A以及标识部86A的宽度L86A均为1mm。标识部86A例如能够由与包覆部85A相同的材料形成于包覆部85A上。本实施方式的金属丝80A在未形成标识部86A的部分具有外径Φ2,在形成有标识部86A的部分具有外径Φ2A。金属丝80A的外径Φ2A与导管10的管腔10L的内径Φ1(参照图2)大致相同(间隙:100μm以下)。优选金属丝80A的外径Φ2A为导管10的管腔10L的内径Φ1的80%以上。
金属丝移动装置50A具备距离检测传感器52A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距离检测传感器52。距离检测传感器52A检测金属丝80A的前进距离D。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检测传感器52A是压力传感器,能够利用形成于金属丝80A的凸状的标识部86A。更具体而言,距离检测传感器52A能够对标识部86A通过时变化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该压力的变化信息、检测出的压力信息发送到驱动控制装置533。
驱动控制装置533在判定为基于距离检测传感器52A的检测结果运算出的金属丝80A的前进距离是与预先确定的药液的给药量相当的距离时,执行使金属丝驱动部51的工作停止的处理。即,根据使用了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距离检测传感器52A以及金属丝80A的药液注入装置1A,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6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B具备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B以及收纳部6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7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B具备的CPU内置壳体53B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7示出了CPU内置壳体53B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6中,将CPU内置壳体53B作为透明的部件仅表示轮廓,省略构成CPU内置壳体53B的各部件。图16以及图17的XYZ轴分别与图1的XYZ轴对应。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B的结构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1A相同的结构,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1B具备金属丝移动装置50B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
如图16所示,金属丝移动装置50B具备金属丝驱动部51B、距离检测传感器52、以及CPU内置壳体53B。金属丝驱动部51B具有金属丝卷绕部511、齿轮513、以及金属丝推出部514。CPU内置壳体53B具备外侧壳体531B、内侧旋转部532B、旋转轴O1、驱动控制装置533、以及马达534。在本实施方式中,CPU内置壳体53B(更具体而言,驱动控制装置533)与金属丝驱动部51B一体地构成。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CPU内置壳体53B中,内侧旋转部532B所具备的旋转轴O1与金属丝卷绕部511(更具体而言,第一齿轮513a)连接。如上所述,通过马达的驱动,施加于内侧旋转部532B的旋转力经由旋转轴O1传递至第一齿轮513a。即,根据使用了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金属丝移动装置50B的药液注入装置1B,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D.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以下那样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药液注入装置1、1A、1B的结构的一例。但是,药液注入装置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药液注入装置也可以不具备收纳部。例如,药液注入装置也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其它构成要素。作为其它构成要素,例如能够利用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器、用于控制药液注入装置的各部的控制部等。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导管10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导管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导管也可以构成为多腔导管,该多腔导管具备与药液用的管腔不同的另外用途的管腔。例如,也可以在导管的管腔内配置有用于限制药液的逆流(向金属丝插入口侧、药液供给口侧的移动)的阀部件。例如,导管也可以具备用于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针部的定位的网眼部件。例如,导管也可以具备气囊部件,该气囊部件用于阻碍在生物体管腔内流动的体液(例如血液)的流通、而且进行针部的定位。
例如,在轴线O方向上,接合管的药液供给口与金属丝插入口也可以设置在大致同一位置。例如,在轴线O方向上,接合管的药液供给口也可以设置在比金属丝插入口更靠基端侧。例如,在轴线O方向上,接合管的药液供给口与在收纳部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时的金属丝的前端也可以是大致同一位置。例如,在轴线O方向上,接合管的药液供给口也可以设置在比在收纳部最大限度地卷取金属丝时的金属丝的前端更靠基端侧。
例如,接合管也可以不具备形成有药液供给口的第二延伸部。该情况下,手术者在向金属丝插入口装配注射器并填充药液之后,拆下注射器,在相同的金属丝插入口装配收纳部并进行金属丝的操作即可。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金属丝移动装置50、50A的结构的一例。但是,金属丝移动装置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第一齿轮的基准圆直径L11、第三齿轮的基准圆直径L31、金属丝卷绕部的外径L12、以及第一滚子的外径L32能够任意地决定。第三齿轮的基准圆直径L31与第一滚子的外径L32的比(L31/L32)也可以不比第一齿轮的基准圆直径L11与金属丝卷绕部的外径L12的比(L11/L12)小。例如,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也可以不具有内齿以及外齿。该情况下,第一齿轮与金属丝卷绕部也可以通过环氧系粘接剂等任意的接合剂来接合。同样,第三齿轮与第一滚子也可以通过环氧系粘接剂等任意的接合剂来接合。例如,金属丝移动装置也可以使用齿轮以外的机构将手柄部等的旋转力传递至金属丝卷绕部、金属丝推出部。作为齿轮以外的机构,例如能够利用带轮和带、磁力等。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金属丝80、80A的结构的一例。但是,金属丝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金属丝的外径也可以从前端至基端并非大致恒定。该情况下,金属丝也可以构成为,前端侧的一部分相对地形成为细径、基端侧的一部分相对地形成为粗径。例如,金属丝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管腔的内径的80%。例如,金属丝的横剖面形状也可以并非大致圆形状。
[变形例5]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存储部536预先收藏与用于供给每一次的给药量V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相关的信息。在具备这样的存储部536的结构中,控制部537能够省略上述第一运算处理中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运算。即,控制部获取用于第T分割给药的给药开始指令后,基于来自距离检测传感器52的信息,执行上述判定处理以及上述第二运算处理,在上述比较处理中,对收藏在存储部536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与在第二运算处理中运算出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进行比较,当两者一致时,执行使内侧旋转部532(手柄部512)的旋转停止的处理。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使用距离检测传感器52A等其它距离检测传感器来代替距离检测传感器52。
[变形例6]
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存储部536预先收藏对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数与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建立关联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收藏有通过内侧旋转部532旋转一次来前进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这样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基于内侧旋转部532与齿轮513的齿轮比、金属丝80中的距离金属丝卷绕部511的旋转轴O1的距离等来获取。并且,也可以收藏有为了供给每一次的给药量V所需要的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数(以下也称为“需要旋转数”)。在具备这样的存储部536、而且具备能够检测内侧旋转部532的旋转数的传感器(以下也称为“旋转数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中,控制部537能够省略第一运算处理中的金属丝80的前进距离d的运算、判定处理、第二运算处理以及比较处理。即,控制部获取用于第T分割给药的给药开始指令后,当通过上述旋转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内侧旋转部532旋转了上述需要旋转数时,执行使内侧旋转部532(手柄部512)的旋转停止的处理。
在上述变形例5以及变形例6中,能够在操作面板31显示给药次数。另外,也可以在执行了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之后,基于手术者经由操作面板31输入的指令来执行金属丝回收处理。另外,也可以在实行了分割给药次数Tt的全部次数之后,不执行金属丝回收处理,而是由手术者拔出导管10回收金属丝80,来代替金属丝回收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的药液注入装置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的药液注入装置、导管、金属丝移动装置、收纳部、金属丝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方案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方案的方式,并不限定本方案。本方案在不脱离其主旨以及技术方案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变更、改良,并且本方案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如果其技术特征并非本说明书中必须说明的,则能够适当删除。
符号的说明
1—药液注入装置,1A—药液注入装置,1B—药液注入装置,10—导管,10L—管腔,11—中空轴,11d—前端部,12—针部,12d—前端部,12p—基端部,13—接合管,31—操作面板,50—金属丝移动装置,50A—金属丝移动装置,50B—金属丝移动装置,51—金属丝驱动部,51B—金属丝驱动部,52—距离检测传感器,52A—距离检测传感器,53—CPU内置壳体,53B—CPU内置壳体,60—收纳部,61—箱体,61o—开口,62—阀部件,80—金属丝,80A—金属丝,81—芯轴,85—包覆部,85A—包覆部,86—标识部,86A—标识部,131—第一延伸部,131o—金属丝插入口,132—叶片部,133—第二延伸部,133o—药液供给口,511—金属丝卷绕部,512—手柄部,513—齿轮,513a—第一齿轮,513ae—外齿,513ai—内齿,513b—第二齿轮,513c—第三齿轮,513ce—外齿,513ci—内齿,514—金属丝推出部,514a—第一滚子,514b—第二滚子,519—包覆部,531—外侧壳体,531B—外侧壳体,532—内侧旋转部,532B—内侧旋转部,532a—凹部,533—驱动控制装置,534—马达,535—通信部,536—存储部,537—控制部,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S—药液,O1—旋转轴,O—轴线。
Claims (13)
1.一种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导管,其具有在内侧形成有收放药液的管腔的中空轴;
金属丝,其向上述管腔插入;以及
金属丝移动装置,其基于控制信号,使上述金属丝在上述管腔内从基端朝向前端侧前进,由此使预先确定的量的上述药液从上述中空轴的前端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管在上述中空轴的前端具有中空的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具有:
金属丝驱动部,其使上述金属丝前进;
距离检测传感器,其检测上述金属丝的前进距离;以及
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判定为基于上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得到的上述金属丝的上述前进距离是与上述预先确定的量相当的距离时,执行使上述金属丝驱动部的工作停止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中,上述金属丝驱动部与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丝驱动部通过向上述管腔送出上述金属丝来使上述金属丝前进,而且,通过从上述管腔卷取上述金属丝来使上述金属丝后退。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中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丝驱动部具有:
金属丝卷绕部,其卷绕上述金属丝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以及
手柄部,其与上述金属丝卷绕部连接,
上述金属丝卷绕部送出而且卷取与上述手柄部的旋转量相应的长度的上述金属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与上述导管的基端部连接,收纳上述金属丝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以及上述金属丝驱动部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丝移动装置还具备金属丝推出部,该金属丝推出部将从上述金属丝卷绕部送出的上述金属丝朝向上述管腔推出,
上述金属丝推出部包括根据上述手柄部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由上述第一滚子和上述第二滚子夹持并推出上述金属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纳部还具备阀部件,该阀部件设置在上述金属丝推出部与上述导管的基端部之间,限制上述管腔内的药液向上述收纳部内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中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管还具备接合管,该接合管具有与上述中空轴的基端部连接且与上述管腔连通的用于向上述管腔供给药液的药液供给口、以及用于向上述管腔插入上述金属丝的金属丝插入口,
上述药液供给口设置在比通过上述手柄部的旋转而在上述金属丝卷绕部最大限度地卷取上述金属丝时的上述金属丝的前端更靠前端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管还具备:
第一延伸部,其沿上述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其在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前端侧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侧面向与上述第一延伸部不同的方向延伸,
上述药液供给口形成于上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部,上述金属丝插入口形成于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基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丝的外径从前端至基端大致恒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中所述的药液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腔的横剖面形状以及上述金属丝的横剖面形状分别为大致圆形,
上述金属丝的外径与上述管腔的内径大致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15127 | 2020-01-31 | ||
JP2020015127A JP7530177B2 (ja) | 2020-01-31 | 2020-01-31 | 薬液注入装置 |
PCT/JP2020/047629 WO2021153091A1 (ja) | 2020-01-31 | 2020-12-21 | 薬液注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3352A true CN115003352A (zh) | 2022-09-02 |
Family
ID=7707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4562.0A Withdrawn CN115003352A (zh) | 2020-01-31 | 2020-12-21 | 药液注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62522A1 (zh) |
EP (1) | EP4098296A4 (zh) |
JP (1) | JP7530177B2 (zh) |
CN (1) | CN115003352A (zh) |
WO (1) | WO20211530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40127100A (ko) * | 2023-02-15 | 2024-08-22 | 이오플로우(주) | 약액 주입 장치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70577A (ja) * | 1989-08-11 | 1991-03-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体内埋込型薬液注入装置 |
US5391183A (en) * | 1990-09-21 | 1995-02-21 | Datascope Investment Corp | Device and method sealing puncture wounds |
JPH08150203A (ja) * | 1994-11-30 | 1996-06-1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注入物の注入用処置具 |
JP2001524361A (ja) * | 1997-12-01 | 2001-12-04 | サイムド ライフ システム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少容量の流動ボルスを送達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
WO2010044377A1 (ja) * | 2008-10-15 | 2010-04-22 | 国立大学法人 名古屋工業大学 | 挿入装置 |
US20110077681A1 (en) * | 2008-05-29 | 2011-03-31 | Yoshitaka Nagano | Insertion device and insertion method of coil |
US20180021545A1 (en) * | 2016-07-21 | 2018-01-25 | Redsmith, Inc. | Guidewire Advancing Device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68017A (en) | 1997-10-14 | 1999-10-19 |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 Pulse fluid infusion systems |
US6096004A (en) * | 1998-07-10 | 2000-08-01 |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America, Inc. (Ita) | Master/slave system for the manipulation of tubular medical tools |
JP2005296092A (ja) | 2004-04-07 | 2005-10-27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カテーテル洗浄装置、カテーテル洗浄方法およびカテーテル洗浄用ワイヤー |
JP4295667B2 (ja) * | 2004-05-14 | 2009-07-15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メディカルデバイス | 薬液注入用カテーテル |
US20120203168A1 (en) * | 2009-10-14 | 2012-08-09 | Hideo Fujimoto | Insertion device, train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system |
JP5547149B2 (ja) * | 2011-09-16 | 2014-07-09 | 富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封止部材挿入用押圧部材付きガイドワイヤー及び薬液注入用カテーテル装置 |
EP2799021B1 (en) * | 2011-12-29 | 2016-11-02 | Yonsei University Wonju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 Guide wire insertion apparatus used in catheterization |
EP3323447B1 (en) | 2012-09-27 | 2021-06-09 |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 Infusion pump |
EP2961462A4 (en) * | 2013-02-27 | 2017-01-18 |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Ultrasound assisted catheter placement system |
-
2020
- 2020-01-31 JP JP2020015127A patent/JP753017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2-21 WO PCT/JP2020/047629 patent/WO2021153091A1/ja unknown
- 2020-12-21 EP EP20916449.0A patent/EP409829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12-21 CN CN202080094562.0A patent/CN11500335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2
- 2022-07-29 US US17/877,302 patent/US2022036252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70577A (ja) * | 1989-08-11 | 1991-03-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体内埋込型薬液注入装置 |
US5391183A (en) * | 1990-09-21 | 1995-02-21 | Datascope Investment Corp | Device and method sealing puncture wounds |
JPH08150203A (ja) * | 1994-11-30 | 1996-06-1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注入物の注入用処置具 |
JP2001524361A (ja) * | 1997-12-01 | 2001-12-04 | サイムド ライフ システム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少容量の流動ボルスを送達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
US20020042593A1 (en) * | 1997-12-01 | 2002-04-11 | Timothy J. Mickley | Catheter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of a low volume bolus |
US20110077681A1 (en) * | 2008-05-29 | 2011-03-31 | Yoshitaka Nagano | Insertion device and insertion method of coil |
WO2010044377A1 (ja) * | 2008-10-15 | 2010-04-22 | 国立大学法人 名古屋工業大学 | 挿入装置 |
US20110264038A1 (en) * | 2008-10-15 | 2011-10-27 | Hideo Fujimoto | Insertion device |
US20180021545A1 (en) * | 2016-07-21 | 2018-01-25 | Redsmith, Inc. | Guidewire Advancing Device and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30177B2 (ja) | 2024-08-07 |
US20220362522A1 (en) | 2022-11-17 |
JP2021122293A (ja) | 2021-08-30 |
EP4098296A1 (en) | 2022-12-07 |
WO2021153091A1 (ja) | 2021-08-05 |
EP4098296A4 (en) | 2024-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729803C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medical device into the body of a patient | |
US20220347382A1 (en) | Subcutaneous access hub with multiple cannula ports | |
CN203724564U (zh) | 输注设备 | |
US9999758B2 (en) | In-situ material delivery devices and methods | |
CN115003352A (zh) | 药液注入装置 | |
US20150080792A1 (en) | Operating member | |
US20220313963A1 (en) | Wire delivery device, and drug solution injection device | |
US20220118222A1 (en) | Drug solution injection device | |
CN215386841U (zh) | 医用鞘管 | |
US20150289857A1 (en) | Medical instrument and medical system | |
CN113288356A (zh) | 中心静脉穿刺器 | |
US20140276042A1 (en) | Integrated catheter and powered injector system for use in performing radial angiography | |
EP3427776B1 (en) | Medicine injection catheter and medicine injection system | |
JP6719545B2 (ja) | 薬剤注入カテーテルおよび薬剤注入システム | |
CN210056169U (zh) | 穿刺针及其穿刺装置 | |
WO2022264684A1 (ja) | 樹脂被覆ワイヤおよび薬液注入装置 | |
US20240138765A1 (en) | Medical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sensor | |
EP4309598A2 (en) | Integrated subcutaneous sensor and infus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 |
JPH0626895U (ja) |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およびカテーテル把持部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