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8176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68176B CN114868176B CN202080002470.5A CN202080002470A CN114868176B CN 114868176 B CN114868176 B CN 114868176B CN 202080002470 A CN202080002470 A CN 202080002470A CN 114868176 B CN114868176 B CN 1148681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emitting
- pixel
- emitting elements
- display
- main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41125 Arabidopsis thaliana RS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4325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DI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4325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D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41128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rs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fea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1)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基板(10),具有显示区(A)和环绕显示区(A)设置的非显示区(C),显示区(A)包括第一显示子区(A1)和第二显示子区(A2);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且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内;每个第一发光元件(11)包括第一像素电极(110),相邻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之间具有缝隙,至少两个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图案不相同;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且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和非显示区(C)中的至少一者内,第一像素电路(12)通过导电线(13)与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电连接。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时,还可减弱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2)所对应区域的衍射干扰,从而可提高产品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设备上通常会安装摄像头来满足拍摄需要,为了实现屏占比最大化,先后出现了刘海屏、水滴屏、屏内挖孔等技术。这些技术是通过在显示区的局部进行挖孔,在挖孔区的下方放置摄像头来减小摄像头占据周边区的面积,进而提高屏占比。但上述技术需要挖去部分显示区,会造成显示画面中部分区域无法显示。
为了避免牺牲显示区,一种方式是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并在透光显示区对应的位置下方设置屏下摄像头,使得该区域能够兼顾摄像和显示两种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然而,此种显示面板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透光显示区处存在较强的衍射干扰,摄像头成像质量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时,还可减弱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所对应区域的衍射干扰,从而可提高产品成像质量。
本公开第一方面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子区和第二显示子区;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内;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缝隙,至少两个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不相同;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中的至少一者内,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像素电极,相邻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缝隙,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相同;
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内;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的第一像素开口和多个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开口;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一主电极部和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的第一过孔结构与所述导电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二主电极部和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的第二过孔结构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一所述第一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一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均不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图案均不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相同;
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像素开口的形状相同,且发光颜色相同的各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的图案均相同;
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部分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其中,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主电极部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主电极部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主电极部的面积之比为0.9至1.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每行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与行方向平行;
在每列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红色发光元件、多个蓝色发光元件和多个绿色发光元件,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数量与所述蓝色发光元件的数量相等,所述绿色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数量的两倍;其中,
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所述第一直线上,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所述第一直线上,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所述第一直线上;
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在每行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在每行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列方向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
每个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开口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为1μm至5μm;每个所述第二主电极部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像素开口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为1μm至5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两者的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主电极部和与其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一过孔结构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两者的第一间隙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取值为0至10μ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导电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再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一部分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另一部分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又一部分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像素开口、第一过孔结构及导电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子区的各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开口和第二过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主电极部的排布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主电极部的排布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公开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子区的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的排布示意图;
图17示出了7T1C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18示出了7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版图;
图19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位于第一显示子区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规律排布的点光源衍射效果仿真结果图;
图2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子区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不规律排布的点光源衍射效果仿真结果图;
图21是基于图19和图20而得到的衍射圈入能量表;
图2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显示面板;10、衬底基板;11、第一发光元件;110、第一像素电极;1101、第一主电极部;1102、第一连接部;111、第一有机发光层;112、第一公共电极;12、第一像素电路;13、导电线;130、第一导电线;131、第二导电线;132、第三导电线;14、第二发光元件;140、第二像素电极;1401、第二主电极部;1402、第二连接部;141、第二有机发光层;142、第二公共电极;15、第二像素电路;16、像素定义层;160、第一像素开口;161、第二像素开口;17、绝缘叠层;180、第一转接电极;181、第二转接电极;
2、感光传感器;
3、集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刘海屏或水滴屏设计均逐渐不能满足用户对显示面板高屏占比的需求,一系列具有透光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应运而生。该类显示面板中,可以将感光传感器(如,摄像头)等硬件设置于透光显示区,因无需打孔,故在确保显示面板实用性的前提下,使真全面屏成为可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在确保对透光显示区内发光元件可靠驱动,且确保透光显示区透光率较好的前提下,还可减弱透光显示区的衍射干扰,从而可提高产品成像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可包括衬底基板10、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和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其中:
如图1所示,衬底基板10可具有显示区A和环绕显示区A设置的非显示区C;此显示区A可包括第一显示子区A1和第二显示子区A2;第二显示子区A2可以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子区A1。例如,图1示出的第一显示子区A1位于衬底基板10的显示区A的顶部正中间位置,且第一显示子区A1的顶侧与非显示区C相接;而第二显示子区A2围绕呈矩形的第一显示子区A1中除顶侧之外的其余三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子区A1也可不位于显示区A的顶部正中间位置,也可位于其他位置,例如:第一显示子区A1可以位于显示区A的左上角位置、右上角位置、中间位置等;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子区A2不限于围绕呈矩形的第一显示子区A1中除顶侧之外的其余三侧,也可围绕呈矩形的第一显示子区A1的两侧或四侧;此外,第一显示子区A1的形状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矩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且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内;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并位于非显示区C内;但不限于此,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也可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内;或者,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中的一部分位于非显示区C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内。
其中,第一像素电路12可通过导电线13与第一发光元件11电连接,以为所连接的第一发光元件11提供驱动信号,驱动此第一发光元件11发光。举例而言,此第一像素电路12的数量与第一发光元件11的数量可相等,每个第一像素电路12可通过一根导电线13与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电连接,但不限于此,第一像素电路12的数量也可与第一发光元件11的数量不相等,比如: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与同一第一发光元件11电连接,或,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2与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位于非显示区C内时,其需要位于非显示区C中靠近第一显示子区A1的区域,比如:图2中示出了第一显示子区A1位于显示区A的顶部正中间位置,此时,多个第一像素电路12所在区域则位于非显示区C的顶部正中间位置。
基于前述内容,第一像素电路12与第一发光元件11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不同区域,因此,第一像素电路1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元件1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叠部分。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4和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5。其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4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且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5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也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此第二像素电路15可与第二发光元件14电连接,以为所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14提供驱动信号,驱动此第二发光元件14发光。举例而言,此第二像素电路15的数量与第二发光元件14的数量可相等,每个第二像素电路15可与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4电连接,但不限于此,第二像素电路15的数量也可与第二发光元件14的数量不相等,比如:多个第二像素电路15与同一第二发光元件14电连接,或者,一个第二像素电路15与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4电连接。
以每个第二像素电路15可与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4电连接为例,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像素电路15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发光元件1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第一发光元件11和第二发光元件14为透明结构,第一像素电路12与第二像素电路15为非透明结构。
基于前述提到的结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该第二显示子区A2为非透光显示区,以及设置该第一显示子区A1为透光显示区。即,本公开实施例记载的第二显示子区A2不可透光,第一显示子区A1可透光。如此,无需在显示面板1上进行挖孔处理,可以将感光传感器等所需硬件结构直接设置于第一显示子区A1内,为全面屏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由于第一显示子区A1内仅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1,而不包括像素电路,因此还可以确保第一显示子区A1的透光率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电线13需要将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与位于其他区域(即:非显示区C)的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线13的至少部分需要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子区A1的光透过率,导电线13可为透明结构。举例而言,此导电线13可采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导电材料制作而成,以在保证其导电性能的同时,可提高其光透过率;但不限于此,导电线13也可采用其他到导电材料制作成。
其中,导电线13的堆叠层数可根据第一显示子区A1的大小灵活调整,其可为多层,也可为单层。举例而言,本公开实施例的导电线13可包括三层,分别为位于不同层的第一导电线130、第二导电线131、第三导电线132;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中的部分可通过第一导电线130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部分可通过第二导电线131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部分可通过第三导电线132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如图4和图7所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的第一显示子区A1中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具有多种发光颜色不同,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1中可包括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及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与蓝色发光元件B的数量相等,绿色发光元件G的数量为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子区A1中,每个像素单元可由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及两个绿色发光元件G共同组成。同理,第二显示子区A2中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4也可具有多种发光颜色不同,如图5所示,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4中可包括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及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与蓝色发光元件B的数量相等,绿色发光元件G的数量为红色发光元件R的数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在第二显示子区A2中,每个像素单元可由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及两个绿色发光元件G共同组成。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显示子区A1和第二显示子区A2中,每个像素单元可由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及一个绿色发光元件G共同组成;或者,像素单元中也可包括其他颜色的发光元件,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发光元件11可包括第一像素电极110,此第一像素电极110通过导电线13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以实现第一发光元件11与第一像素电路12的电连接;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导电线13可通过位于非显示区C的第一转接电极180与第一像素电路12中晶体管(例如: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电极电连接,但不限于此,导电线13也可直接与第一像素电路12中晶体管的漏电极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第一转接电极180可为金属材料,其与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为同种材料。
此外,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元件11还可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层111和第一公共电极112,第一公共电极112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1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有机发光层111位于第一公共电极112与第一像素电极110之间。举例而言,第一发光元件11为OELD(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有机发光半导体)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导电线13可包括三层,分别为第一导电线130、第二导电线131、第三导电线132;结合图4、图6及图7所示,第一显示子区A1中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10通过第一导电线130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10通过第二导电线131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10可通过第三导电线132与第一像素电路12电连接。
每个第二发光元件14可包括第二像素电极140,此第二像素电极140与第二像素电路15电连接,以实现第二发光元件14与第二像素电路15的电连接。举例而言,结合图3和图8所示,第二像素电极140可通过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的第二转接电极181与第二像素电路15中晶体管(例如: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电极电连接,但不限于此,第二像素电极140也可直接与第一像素电路12中晶体管的漏电极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第二转接电极181可为金属材料,其与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为同种材料。
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发光元件14还可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层141和第二公共电极142,第二公共电极142位于第二像素电极14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二有机发光层141位于第二公共电极142与第二像素电极140之间。举例而言,第二发光元件14为OELD器件。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第一发光元件11仅包括一个第一像素电极110;第二发光元件14仅包括一个第二像素电极14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第二显示子区A2和非显示区C的绝缘叠层17,如图6至图8所示,此绝缘叠层17可包括多层无机绝缘层(例如: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钝化层等)和多层有机绝缘层(例如:多层平坦化层),此有机绝缘层也可仅有一层,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像素定义层16,如图6至图8所示,此像素定义层16形成在衬底基板10上并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和第二显示子区A2内;且像素定义层16具有多个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第一像素开口160和多个位于第二显示区A的第二像素开口161;每个第一像素开口160与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对应设置,即:每个第一像素开口16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一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以露出第一像素电极110的部分;每个第二像素开口161与一个第二发光元件14对应设置,即:每个第二像素开口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一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以露出第二像素电极140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11可通过喷墨打印(IJP)或蒸镀等方式在第一像素开口160内,第二有机发光层141也可通过喷墨打印或蒸镀等方式形成在第二像素开口161内。还需说明的是,前述提到的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元件指的是有机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同。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之间具有缝隙,以保证每个第一发光元件11被一个第一像素电路12独立驱动;而各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公共电极112为一体式连接,以构成一整面膜层。同理,相邻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之间具有缝隙,以保证每个第二发光元件14被一个第二像素电路15独立驱动;而各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公共电极142为一体式连接,以构成一整面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电极110与第二像素电极140之间也具有缝隙,以保证第一发光元件11和第二发光元件14之间为相互独立驱动的关系。第一公共电极112与第二公共电极142可为一体式连接,以构成一整面公共电极膜层并覆盖像素定义层16。
其中,第一像素电极110和第一公共电极112均可为透明结构,此第一像素电极110和第一公共电极112可包括ITO或IZO材料,但不限于此,也可包括或为其他材料。第二像素电极140和第二公共电极142也均可为透明结构,此第二像素电极140和第二公共电极142可包括ITO或IZO材料,但不限于此,也可包括或为其他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中至少两个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图案不相同;可选地,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图案均不相同,也就是说,发光颜色相同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均不相同,发光颜色不同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也均不相同,这样设计使得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从而使得光透过每个第一像素电极110及其周围缝隙时的衍射方向都不一样,不同方向的光衍射相互叠加起到相互抵消的作用,能够减弱衍射干扰,在将摄像头等感光传感器放置在此第二显示子区A2处时,可提高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以任一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110)为目标电极,目标电极周围与其相邻的各像素电极为辅助电极,各辅助电极中离目标电极的中心最近的点为目标点,如图9所示,各辅助电极的目标点依次相连形成的轮廓线为目标轮廓线L1,此目标轮廓线L1与目标电极的外轮廓线L2围成的图案为缝隙图案。其中,还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像素电极相邻是指两个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不存在其他像素电极。
其中,图19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规律排布的点光源衍射效果仿真结果图,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规律排布指的是:第一显示子区A1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周围的缝隙图案均相同,周围缝隙图案相同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形成的衍射相互叠加,其衍射干扰得到极大强化。图2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不规律排布的点光源衍射效果仿真结果图。将图19与图20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规律排布,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呈不规律排布的细微衍射消失,衍射干扰得到改善。
图21是基于图19和图20而得到的衍射圈入能量表,横轴表示距离点光源的距离,纵轴表示在以点光源为原点,距离该点一定半径范围内衍射能量的聚集集中程度,集中度越高,则衍射干扰越弱,图21中虚线表示是在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规律排布下的衍射圈入能量;图21中实线表示是在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律排布下的衍射圈入能量;图21中也表明不规律第一像素电极110排列对衍射干扰具有改善作用。
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可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第一连接部1102,即: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第一连接部1102可为一体式加工而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可仅包括一个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一个第一连接部1102。
其中,如图10所示,前述提到的每个第一像素开口16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位于一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可选地,每个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可为1μm至5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5μm等等。
此外,每个第一主电极部11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16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但不限于此,也可不重合,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可通过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第一过孔结构H1与导电线13电连接,如图1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结构H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主电极部11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以避免第一过孔结构H1对发光效果的影响。
举例而言,每个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均通过一第一过孔结构H1与导电线13电连接;但不限于此,若第一像素电极110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一像素电路12相邻,并和与其电连接的导电线13设置在同一层上时,也可不通过第一过孔结构H1电连接,视具体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13可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10靠近阵列基板10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相同。举例而言,如图11所示,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可相同,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可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子区A2的第二像素电极140可呈规则设计或排列;这样在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设计难度。
其中,为了实现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相同,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不相同,本公开实施例可使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的图案相同,并使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周围的其他第二发光元件14分布情况(包括发光元件种类、数量及间距)相同,以及使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的图案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显示子区A2的第二像素电极140不限于上述提到的规则设计或排列,也可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无论发光颜色相同或不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均不相同,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无论发光颜色相同或不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周围的缝隙图案也可均相同。
举例而言,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像素电极140可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和第二连接部1402,即:第二主电极部1401和第二连接部1402可为一体式加工而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像素电极140可仅包括一个第二主电极部1401和一个第二连接部1402。
其中,如图11所示,前述提到的每个第二像素开口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位于一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此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像素开口161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为1μm至5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5μm等等。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每个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像素开口161的形状相同。此外,每个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像素开口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
其中,如图1所示,每个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连接部1402可通过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的第二过孔结构H2与第二像素电路15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像素电路15可位于第二像素电极140靠近阵列基板10的一侧。此外,第二过孔结构H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主电极部140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以避免第二过孔结构H2对发光效果的影响。可选地,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二过孔结构H2之间的间隙为第二间隙,此第二间隙的取值可为0至10μm,比如:0、2μm、4μm、6μm、8μm、10μm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图案相同,也就是说,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各第二像素电极140中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和面积大小、第二连接部1402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以及第二主电极部1401与第二连接部1402的相对位置均相同。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所采用的术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并且,这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构图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表述“一次构图工艺”意指使用一块掩模板形成图案化的层、部件、构件等的工艺。
其中,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本公开实施例可通过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来实现。基于前述提到的包括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第一连接部1102的第一像素电极110,为了通过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来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本公开实施例可通过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或通过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或通过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均不相同和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到的图案所涉及到的参数具体可包括两方面,即:面积大小和形状。也就是说,为了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均不相同,可通过调整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和/或形状来实现,同理,为了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均不相同,可通过调整第一连接部1102的面积大小和/或形状来实现。
具体地,以通过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来实现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的方案如下所示:
实施方案一
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均不相同;可选地,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即:发光颜色相同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且发光颜色不同的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也均不相同。
在本实施方案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相同;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相同。举例而言,如图12所示,各红色发光元件R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六边形,各蓝色发光元件B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也可为六边形,而各绿色发光元件G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五边形;但不限于此,也可各红色发光元件R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椭圆形,各蓝色发光元件B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圆形,而各绿色发光元件G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也可为圆形等等。
也就是说,在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条件下,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均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2所示,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相同。其中,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和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与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面积之比为0.9至1.1,比如:0.9、0.95、1.0、1.05、1.1等等;这样设计可保证第一显示子区A1和第二显示子区A2中发光颜色相同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效果相差较小,从而可保证整个显示区A的显示效果。
举例说明,结合图11和图12可知,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红色发光元件R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为六边形,其面积为第一面积;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的红色发光元件R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也为六边形,其面积为第二面积;其中,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之比为0.9至1.1。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蓝色发光元件B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为六边形,其面积为第三面积;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的蓝色发光元件B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也为六边形,其面积为第四面积;其中,第三面积与第四面积的之比为0.9至1.1。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的绿色发光元件G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为五边形,其面积为第五面积;位于第二显示子区A2的绿色发光元件G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形状也为五边形,其面积为第六面积;其中,第五面积与第六面积的之比为0.9至1.1。
也就是说,在相同发光颜色中,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相对于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面积可扩大,也可缩小,或维持不变。
其中,为了使得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相比于同种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一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面积大小,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可按照不同比例扩大或缩小,或者部分按照不同比例扩大,另一部分按照不同比例缩小。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为使得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第一显示子区A1中还可仅存在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面积大小与第二显示子区A2中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一像素电极140的第二主电极部1401的面积大小相同,而其余均按照不同比例扩大或缩小。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的按照不同比例扩大或缩小中的不同比例均应在前述提到的0.9至1.1的范围内。
实施方案二
与实施方案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不同,其余条件均可与实施方案一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为多边形,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举例而言,如图13所示,在第一显示子区A1中,红色发光元件R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可为六边形,此红色发光元件R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椭圆形;蓝色发光元件B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可为六边形,此蓝色发光元件B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椭圆形;绿色发光元件G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160的形状可为五边形,此绿色发光元件G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形状可为椭圆形。其中,各椭圆形第一像素电极110之间的长轴、短轴均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形状不限于前述提到的椭圆形和圆形,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实施方案三
与实施方案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图案相同,即:形状、面积大小均相同;且为了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本实施方案通过使得至少部分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方向不同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中第一连接部1102与第一主电极部1101的位置关系,可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整体形状,从而使得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不同,来实现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的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其余条件均可与实施方案一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如图14所示,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方向均不相同;而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方向可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即:形状和面积)均相同;而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即:形状和面积)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实施方案四
与实施方案三的主要区别在于:至少部分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图案(即:形状和面积)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其余条件均可与实施方案三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至少两者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主要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第一过孔结构之间的间隙有关,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主电极部1101和与其通过第一连接部1102相连接的第一过孔结构H1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因此,为了使得至少部分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第一连接部1102的长度不相同;可使得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两者的第一间隙不同。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如图15所示,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至少两者的第一间隙可均不相同;而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的第一间隙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均不相同,以使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第一间隙的取值可为0至10μm,比如:0、2μm、4μm、6μm、8μm、10μm等等,这样设计在保证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的第一间隙能够均不相同的同时,还可保证各第一发光元件11的发光效果相差不大,以保证显示效果;此外,还可节省第一显示子区A1处的设计空间,便于第一显示子区A1处其他结构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本公开实施例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来实现;还可在不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来实现,如:上下移动、左右移动以及不同角度的旋转等来实现。
具体地,以通过移动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来实现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的方案如下所示:
实施方案五
相比于前述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三、实施方案四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案在不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的前提下,换言之,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相同,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与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图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水平移动(例如:列方向上下移动、行方向上左右移动)第一像素电极110,来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其余条件均可与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三、实施方案四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如图16所示,在每行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中心不在第一直线a上,第一直线a与行方向X平行;在每列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在列方向Y上的间隙不同。
举例而言,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中心不在第一直线a上,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中心不在第一直线a上,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中心均在第一直线a上;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在列方向Y上的间隙不同,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Y上的间隙不同,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Y上的间隙相同。
进一步地,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在行方向X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R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在每行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X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B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在每行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在行方向X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G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其中,第二直线与列方向Y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案中各发光元件不限于上述排列形式,也可为其他形式,只要是通过水平移动来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实施方案六
与实施方案五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案在不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的前提下,换言之,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相同,且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与第二发光元件14中第二像素电极140的图案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旋转第一像素电极110,来改变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其余条件均可与实施方案五相同,也可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选地,在第一显示子区A1中,将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中的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定为基准电极,其余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相对此基准电极旋转一定角度,此旋转角度为负10°至正10°。需要说明的是,每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11均可定义一个基准电极,然后使得其他同种颜色相对旋转即可。
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案的旋转方式不限于前述提到的,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只要能够保证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即可。
此外,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子区A1中各第一像素电极110呈不规则设计或排列,本公开实施例还可通过即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图案,又调整各第一像素电极110的位置来实现。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的像素电路(即: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可以为7T1C结构,即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器。图17示出了7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了7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版图。
其中,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像素电路可知,该7T1C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第二复位晶体管T7以及存储电容C1。该像素电路可以与栅极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复位信号端RST1和RST2,发光控制信号端EM,电源端VDD,初始电源端Vinit1和Vinit2,以及发光元件(即: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像素电极110或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像素电极140)连接,该发光元件(即:第一发光元件11的第一公共电极112或第二发光元件14的第二公共电极142)还可以与电源端VSS连接。该像素电路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连接的各信号端提供的信号,驱动所连接的发光元件发光。
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晶体管。本公开实施例以晶体管均采用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本公开对该实现方式的描述和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能够容易想到将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结构中至少部分晶体管采用N型晶体管,即采用N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组合的实现方式,因此,这些实现方式也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的。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2所示,其可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1,且还可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背光侧的感光传感器2,此感光传感器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子区A1内。
举例而言,此感光传感器可为摄像头,通过将摄像头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背光侧,且对应于第一显示子区A1。由于摄像头对应的第一显示子区A1的透光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可以保证摄像头良好的拍摄效果。因此,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兼具了良好的显示效果和屏下拍摄效果。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显示装置还可包括集成电路3,其中,该集成电路3可以与显示面板1中的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5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像素电路12和第二像素电路15工作。如,该集成电路3可以与像素电路所连接的各信号端连接,并用于为各信号端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集成电路3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的右侧,也可以既位于显示面板1的左侧又位于显示面板1的右侧。或者,还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的上侧和/或下侧。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柔性显示装置、电视机和显示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显示面板1、感光传感器2、集成电路3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以显示器为例,具体例如外壳、电池,等等,本领域善解人意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部分”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子区和第二显示子区;
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内;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相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缝隙,至少两个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不相同;
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中的至少一者内,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一主电极部和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的第一过孔结构与所述导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主电极部和与其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一过孔结构之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两者的第一间隙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像素电极,相邻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缝隙,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相同;
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子区内;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的第一像素开口和多个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的第二像素开口;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同层设置且连接的第二主电极部和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子区的第二过孔结构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电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一所述第一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每个所述第二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一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周围的缝隙图案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图案均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面积大小均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中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相同;
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像素开口的形状相同,且发光颜色相同的各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二像素电极的第二主电极部的图案均相同;
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部分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相同;其中,在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主电极部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主电极部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主电极部的面积之比为0.9至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和与其相对的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两者的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取值为0至1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
每个所述第二主电极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中心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主电极部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像素开口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为1μm至5μm;每个所述第二主电极部的轮廓线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像素开口的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为1μm至5μm。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每行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与行方向平行;
在每列中,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红色发光元件、多个蓝色发光元件和多个绿色发光元件,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数量与所述蓝色发光元件的数量相等,所述绿色发光元件的数量为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数量的两倍;其中,
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所述第一直线上,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至少一者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不在所述第一直线上,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所述第一直线上;
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任意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不同,且多个绿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列方向上的间隙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在每行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红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在每行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蓝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在每行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中相邻两者的第一像素电极在行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且在每列中,多个绿色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二直线上;
其中,所述第二直线与列方向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通过导电线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导电线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锌或氧化铟锡。
20.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子区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14879.9A CN117769303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24140 WO2022087848A1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14879.9A Division CN117769303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68176A CN114868176A (zh) | 2022-08-05 |
CN114868176B true CN114868176B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13816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2470.5A Active CN114868176B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02410014879.9A Pending CN117769303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14879.9A Pending CN117769303A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868176B (zh) |
WO (1) | WO2022087848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2773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10278300A (zh) * | 2018-08-10 | 2019-09-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807994A (zh) * | 2019-11-11 | 2020-02-18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928453A (zh) * | 2019-12-20 | 2020-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477103A (zh) * | 2020-05-22 | 2020-07-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206873A (ja) * | 2014-04-18 | 2015-11-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JP6594863B2 (ja) * | 2014-05-23 | 2019-10-23 | 株式会社Joled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
CN109742116B (zh) * | 2019-01-08 | 2021-09-2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767711B (zh) * | 2019-02-28 | 2022-05-0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Oled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0-27 WO PCT/CN2020/124140 patent/WO202208784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0-27 CN CN202080002470.5A patent/CN114868176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7 CN CN202410014879.9A patent/CN1177693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2773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10278300A (zh) * | 2018-08-10 | 2019-09-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807994A (zh) * | 2019-11-11 | 2020-02-18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928453A (zh) * | 2019-12-20 | 2020-03-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477103A (zh) * | 2020-05-22 | 2020-07-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10717A1 (en) | 2022-09-29 |
CN114868176A (zh) | 2022-08-05 |
CN117769303A (zh) | 2024-03-26 |
WO2022087848A1 (zh) | 2022-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179807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26560B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30209957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7379716B2 (ja) |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CN211150599U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
KR20210138780A (ko) |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 |
US20210141304A1 (en) | Mask strips,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 |
US20220285470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45634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437233A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566235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437232A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582949A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483022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909056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215266306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282781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17513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868176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4007425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215036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094030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13035901A (zh) | 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
CN11370770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07426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