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8037B -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8037B CN114658037B CN202210342623.1A CN202210342623A CN114658037B CN 114658037 B CN114658037 B CN 114658037B CN 202210342623 A CN202210342623 A CN 202210342623A CN 114658037 B CN114658037 B CN 1146580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rotating
- mold
- unit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2—Manhole shafts or other inspection chambers; Snow-filling openings; accessor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模具装置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内模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内模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其中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连接,两个伸缩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伸缩组件包括底模板、至少一个滑动模板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滑动模板通过连接组件与底模板连接;施工方法的流程为:安装内模‑插螺杆‑安装外模‑浇筑成型‑拆模;通过设置滑动模板,调节滑动模板的高度,以使内模的高度与待浇筑的井的高度基本一致,实现一次浇筑成型,与传统的井模相比,提高了井壁厚度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检查井是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混凝土检查井是为了供工人检查各种指标和其他连接的管道而钻的井,检查井模具是为了制作成型产品的工具。
对于地下的排水管道,每隔一定距离要设置一个方便人们进出排水管的竖直的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检查井主要是通过检查井模具提前预制好混凝土检查井、再将混凝土检查井进行安装施工。检查井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套套设在内模上,外模与内模之间形成浇注空腔。
然而,传统的内模主要有采用三片弧形钢板拼装成圆筒形,传统的检查井模具对一些较高的井不能满足一次浇筑成型,需二次浇筑,导致施工效率低,费时费力且施工缝容易渗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优点是能够一次浇筑成型,避免出现施工缝;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模,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其中一个所述伸缩组件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伸缩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底模板、至少一个滑动模板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滑动模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模板连接,所述滑动模板能够相对所述底模板滑动,所述连接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底膜板转动;通过所述滑动模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所述伸缩组件的高度。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底模板与所述滑动模板均呈圆弧状。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底模板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圆弧度的范围均为90°-200°。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单元、第二转动单元以及第三转动单元,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转动单元背离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底模板的内壁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第一转动单元包括固定件、转轴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动单元转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至少一个限位件以及至少一个活动组件,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沿着容置通道的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一端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上,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二端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上,所述活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杆和所述第二转杆转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活动组件对应设置,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一端头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三端部为自由端;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单元以及第二活动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上,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杆转动;所述第二活动单元靠近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上,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杆转动,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远离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限位件的第三端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转动角度。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内模,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包括连接件、转动杆以及至少一个运动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穿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运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运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动杆能够相对第二转动单元转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装置包括外模以及上述的内模;所述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调节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内模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模的外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所述浇筑空腔用于浇筑混凝土。
第三方面,本发明一种模具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个所述伸缩组件连接,安装成所述内模;
所述内模安装完成后,将刻设有刻度的螺杆穿设于所述底模板的预留孔内,所述螺杆上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内模的外壁重合;
将两个所述调节组件连接,安装成所述外模,将所述螺杆带有所述刻度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外模内;
向所述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浇筑后的混凝土到达养护期后,依次拆除所述外模和所述内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模具装置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伸缩组件与调节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内模插设于容纳腔内,内模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浇筑空腔用于浇筑混凝土;内模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其中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连接,两个伸缩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伸缩组件包括底模板、至少一个滑动模板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滑动模板通过连接组件与底模板连接,滑动模板能够相对底模板滑动,连接组件能够相对底膜板转动;通过滑动模板沿着容置空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伸缩组件的高度;施工方法的流程为:安装内模-插螺杆-安装外模-浇筑成型-拆模;一方面,通过设置滑动模板,调节滑动模板的高度,以对内模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使内模的高度与待浇筑的井的高度基本一致,实现一次浇筑成型,与传统的井模相比,提高了井壁厚度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组件,通过调节滑动模板和折叠连接组件,调节伸缩组件的体积,以便于携带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模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连接组件为半收缩状态)。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模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连接组件为伸长状态)。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伸缩组件;10、底模板;11、连接板;111、连接孔;12、固定孔;13、预留孔;20、滑动模板;30、连接组件;31、第一转动单元;311、固定件;312、转轴;3121、止挡件;313、连接杆;32、第二转动单元;321、第一转杆;322、第二转杆;323、限位件;3231、第一端部;3232、第二端部;3233、第三端部;324、活动组件;3241、第一活动单元;3242、第一轴承;3243;第一固定杆;3244、第二活动单元;3245、第二轴承;3246、第二固定杆;33、第三转动单元;331、连接件;332、转动杆;333、运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内模,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1;其中一个伸缩组件1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1的一侧连接,两个伸缩组件1围设成容置空腔;通过调节伸缩组件1的高度,以使内模的高度与待浇筑的井的高度基本一致,实现一次浇筑成型,与传统的井模相比,提高了井壁厚度的一致性。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内模可包括多个伸缩组件1,多个伸缩组件1依次连接,多个伸缩组件1共同构成容置空腔。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包括两个伸缩组件1,两个伸缩组件1共同围设成容置空腔,其中,容置空腔的截面形状可呈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伸缩组件1包括底模板10、至少一个滑动模板2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30,滑动模板20通过连接组件30与底模板10连接,滑动模板20能够相对底模板10滑动,连接组件30能够相对底膜板转动;通过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伸缩组件1的高度;通过设置滑动模板20,以实现伸缩组件1的高度调节,内模可用于不同高度的待浇筑井,由此,提高了内模的适用范围。
其中,连接组件30可采用铁材质,连接组件30还可采用不锈钢材质,连接组件30也可采用铝合金,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继续参照图1,在初始状态时,底模板10位于下部,滑动模板20的一端插设于底模板10内,连接组件30的一端与底模板10的内壁连接,连接组件30的另一端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滑动模板20滑动带动连接组件30运动,滑动模板20滑动至底模板10的顶端时,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移动,直至滑动模板20的底面与底模板10的顶面贴合,此时,滑动模板20的外周壁与底模板10的外周壁位于同一曲面内。
具体的,在滑动模板20的外周壁与底模板10的外周壁位于同一曲面内时,为了提高滑动模板20与底模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底模板10的两侧均设置连接板11,连接板11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连接板11的顶端延伸至底模板10的外部,连接板11的伸出端开设有连接孔111,滑动模板20靠近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孔111对应设置的螺纹孔,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孔111与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11插设于螺纹孔内,以实现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固定连接。
其中,,连接板11的高度范围为30cm-40cm,连接板11高出底模板10的顶端5cm-8cm。
需要说明的是,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结构基本一致。
其中,在伸缩组件1包括多个滑动模板20的可实现方式中,多个滑动模板20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每相邻两个滑动模板20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30连接,由此,便于相邻两个滑动模板20之间的连接与滑动;通过设置多个滑动模板20,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内模的适用范围。
在伸缩组件1包括底模板10和一个滑动模板20的可实现方式中,伸缩组件1可包括多个连接组件30,多个连接组件30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组件30,由此,提高了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了滑动模板20滑动的稳定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之间通过两个连接组件30连接,两个连接组件30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的使用过程为:根据待浇筑井的高度,选择合适的滑动模板20与底模板10,将滑动模板20与底模板10通过连接组件30连接,将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至底模板10的顶端,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移动滑动模板20至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重合;而后,将两个伸缩组件1连接。
在容置空腔的截面形状呈圆形的可实现方式中,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均呈圆弧状。
其中,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圆弧度的范围均为90°-200°。示例性的,底模板10的圆弧度采用180°或120°,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模板20的圆弧度与底模板10的圆弧度基本一致。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转动单元31、第二转动单元32以及第三转动单元33,第一转动单元31的一端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第一转动单元3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单元32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单元32的第二端与第三转动单元33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单元32的第三端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第三转动单元33背离第二转动单元32的一端与底模板10的内壁连接。
在调节伸缩组件1的高度时,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滑动模板20带动第一转动单元31与第二转动单元32向上运动,此时,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第一转动单元31逆时针转动,第二转动单元32为第三转动单元33提供动力,第三转动单元33顺时针转动,在滑动模板20滑至底模板10的顶端时,此时,第一转动单元31、第二转动单元32以及第三转动单元33构成一条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直线;而后,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运动,在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重合时,第二转动单元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转动单元33的延伸方向之间夹设预设角度,由此,便于滑动模板20的外周壁与底模板10的外周壁位于同一曲面内。
在伸缩组件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转动单元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三转动单元33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单元31包括固定件311、转轴312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杆313,固定件311的外壁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转轴312穿设于固定件311上,转轴312能够相对固定件311转动,连接杆313的一端与转轴312的伸出端连接,连接杆313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单元32的第一端连接,连接杆313能够相对第二转动单元32转动;通过设置固定件311,在确保第一转动单元31转动的同时与滑动模板20连接。
示例性的,固定件311可成球状,当然,固定件311也可呈块状。在固定件311呈球状的可实现方式中,固定件311的外周壁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固定件311上开设有转孔,转孔贯穿固定件311,转轴312的中轴线与转孔的中轴线平行,转轴312穿设于转孔内,转轴312以自身的中轴线为轴转动,以实现转轴312的自转。
连接杆313的一端与转轴312的伸出端连接,示例性的,连接杆313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转轴312连接,当然,连接杆313也可采用插接的方式与转轴312连接。
在连接杆313采用插接的方式与转轴312连接的可实现方式中,连接杆313的一端套设于转轴312上,为了避免连接杆313与转轴312连接,转轴312的两端均套设有止挡件3121,示例性的,止挡件3121可采用螺帽,当然,止挡件3121也可采用挡圈。
为了提高连接组件30的强度,第一转动单元31包括两个连接杆313,两个连接杆313分别设置于转轴312的两端,两个连接杆313的中轴线平行设置,连接杆313的中轴线与转轴312的中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单元32包括第一转杆321、第二转杆322、至少一个限位件323以及至少一个活动组件324,第一转杆321与第二转杆322沿着容置通道的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活动组件324的第一端头套设于第一转杆321上,活动组件324的第二端头套设于第二转杆322上,活动组件324能够相对第一转杆321和第二转杆322转动,限位件323与活动组件324对应设置,活动组件324与连接杆313对应设置;限位件323的第一端部3231与滑动模板20的内壁连接,限位件323的第二端部3232与活动组件324的第一端头可转动连接,限位件323的第三端部3233为自由端;活动组件324的第二端头与第三转动单元33可转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件323,限位件323用于防止滑动模板20运动角度过大,提高了伸缩组件1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限位件323的数量与活动组件324的数量均与连接杆313的数量一致,在第一转动单元31包括两个连接杆313的可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单元32包括两个限位件323与两个活动组件324,限位件323与活动组件324一一对应设置,活动组件324与连接杆313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转杆321的中轴线与第二转杆322的中轴线均与转轴312的中轴线平行。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23呈三角形,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限位件323的第一端部3231为限位件323开口处的右端,限位件323的第二端部3232为限位件323开口处的左端,限位件323的第三端为限位件323的尖端(即下端)。
在伸缩组件1伸长过程中,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滑动模板20带动第一转动单元31与限位件323均向上运动,此时,连接杆313与限位件323同时带动活动组件324转动,活动组件324带动第三转动单元33转动,以实现连接组件30的伸展。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24包括第一活动单元3241以及第二活动单元3244,第一活动单元3241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转杆321上,第一活动单元3241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单元3244连接,第一活动单元3241能够相对第一转杆321转动;第二活动单元3244靠近第一活动单元3241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杆322上,第二活动单元3244能够相对第二转杆322转动,第二活动单元3244远离第二转杆322的一端用于与限位件323的第三端部3233接触,以限制第二活动单元3244转动角度。
在伸缩组件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动单元324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活动单元3244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伸缩组件1伸长过程中,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向上滑动,滑动模板20带动第一转动单元31与限位件323均向上运动,连接杆313与限位件323同时驱动第一活动单元3241朝向滑动模板20方向转动,在第一活动单元3241的驱动下,第二活动单元3244向下转动,第三活动单元向靠近底模板10的方向转动,在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位于同一平面时,连接杆313、第一活动单元3241、第二活动单元3244、第三转动单元33连接呈一条直线,此时,第二活动单元3244与第三转动单元33重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单元3241包括,第一轴承3242以及第一固定杆3243,第一轴承3242套设于第一转杆321上,第一固定杆3243的一端与第一轴承3242的外周壁连接,第一固定杆3243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单元3244连接,第一轴承3242的外圈能够相对第一转杆321转动,第一轴承3242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杆3243转动。
其中,连接杆313背离转轴312的一端与第一轴承3242的外周壁连接,限位件323的第二端部3232与第一轴承3242的外周壁连接。
第二活动单元3244包括第二轴承3245以及第二固定杆3246,第二轴承3245套设于第二转杆322上,第二固定杆3246的一端与第二轴承3245的外周壁连接,第二轴承3245的外圈能够相对第二转杆322转动,第二轴承3245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杆3246转动。
具体的,第一固定杆3243背离第一轴承3242的一端与第二轴承3245的外周壁连接,第三转动单元33的一端与第二轴承3245的外周壁连接。
在伸缩组件1伸长过程中,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向上滑动,滑动模板20带动第一转动单元31与限位件323向上运动,此时,连接杆313与限位件323共同驱动第一轴承3242转动,第一轴承3242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杆3243转动,第一固定杆3243带动第二轴承3245转动,第二轴承3245带动第二固定杆3246与第三转动单元33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三转动单元33包括连接件331、转动杆332以及至少一个运动杆333,连接件331的一端与底模板10的内壁连接,转动杆332穿设于连接件331上,转动杆332能够相对连接件331转动,运动杆333的一端与转动杆332的伸出端连接,运动杆333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单元32的第二端连接,运动杆333能够相对第二转动单元32转动。
示例性的,连接件331可采用球体,连接件331也采用块状。在连接件331采用球状的可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31的外周壁与底模板10的内壁连接,连接件331上开设有通孔,转动杆332的中轴线与通孔的中轴线平行,且连接件331与固定件311对应设置,通孔的中轴线与转孔的中轴线平行,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杆332的一端穿过通孔,转动杆332能够以自身的中轴线为轴线转动,运动杆333的一端与转动杆332的伸缩端连接,运动杆333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3245的外周壁连接。
在第一转动单元31包括两个连接杆313的可实现方式中,第三转动单元33包括两个运动杆333,运动杆333与连接杆313的数量相同,运动杆333与第二轴承3245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的,在伸缩组件1处于初始状态时,连接杆313的中轴线与运动杆333的中轴线平行,转动杆332的中轴线与转轴31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组件1的伸长过程为: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滑动模板20同时带动第一转动单元31与限位件323向上运动,此时,连接杆313与限位件323共同驱动第一轴承3242的外圈转动,第一轴承3242带动第一固定杆3243转动,第一固定杆3243带动第二轴承3245的外圈转动,第二轴承3245带动第二固定杆3246向下转动,第二轴承3245带动运动杆333向上运动,在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位于同一平面时,此时,连接杆313、第一固定杆3243、运动杆333连接呈一条直线,运动杆333与第二固定杆3246重合;而后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运动,直至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重合,此时,第一固定杆3243与运动杆333之间夹设预设角度,而后将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11插设于螺纹孔内,以实现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固定连接,此时,伸缩组件1处于伸长状态,滑动模板20的外周壁与底模板10的外周壁位于同一曲面内。
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包括外模以及上述的内模;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伸缩组件1与调节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内模插设于容纳腔内,内模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浇筑空腔用于浇筑混凝土。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的结构与伸缩组件1的结构基本一致,在此对调节组件的结构不予赘述。
调节组件的个数与伸缩组件1的个数基本一致。
在使用过程中,内模插设于外模的容纳腔内,且内模的外周壁与外模的内周壁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构成浇筑空腔。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井壁厚度的精准性,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装置还包括带有刻度的螺杆,在伸缩组件1的底模板上开设有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延伸的预留孔13,在调节组件的底模板上开设有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延伸的安装孔,安装孔与预留孔13对应设置,且预留孔13与安装孔的中轴线重合设置,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预留孔13与安装孔,其中,螺杆上的零刻度线与内模的外周壁重合,而后将两个螺帽拧至螺杆的两端,其中一个螺帽的一侧与容置空腔的内壁贴合,另一个螺帽的一侧与外模的外周壁贴合,由此,以保证井壁厚度。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两个伸缩组件1连接,安装成内模。
其中,将两个伸缩组件1连接,安装成内模包括:
S1011、固定内模:选用度数合适,高度合适的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以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圆弧度均为180°为例,将两组伸缩组件1摆好后现将第一组伸缩组件1的滑动模板20通过连接组件30叠加在底模板10上部,将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至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位于同一平面,而后将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径向移动,以使滑动模板20的底端与底模板10的顶端重合,此时,将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11插设于螺纹孔内,以实现底模板10与滑动模板20的固定连接 ,另一组伸缩组件1重复上述步骤后将两伸缩组件1中的底模板10上的连接板11上的固定孔12对齐使用螺栓将两组伸缩组件1拼接紧凑。
S1012、支模:按照顺序将每组伸缩组件1中的滑动模板20通过连接组件30依次向上叠加,上下相邻的模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左右连接的模板通过螺栓固定,直至模具装置的高度达到标高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滑动模板20与底模板10均称为模板。
S102、内模安装完成后,将刻设有刻度的螺杆穿设于底模板的预留孔13内,螺杆上的零刻度线与内模的外壁重合。
具体的,待内模拼装完成后,使用带有长度标记的螺杆从内侧插入底模板10的预留孔13直至井壁(内模的外壁重合)与零刻度线重合,将螺杆的一端拧入螺帽,内模的另外三个方向重复此步骤。
S103、将两个调节组件连接,安装成外模,将螺杆带有刻度的一端插设于外模内。
具体的,按照安装内模的操作步骤安装外模,滑动模板20叠加至1米左右的高度后,让调节组件的底模板10的安装孔从预先插好的螺杆穿过去至井壁(容纳腔的内壁)与螺杆标记出(指定)的刻度重合,而后拧入螺帽,左右模板与上下模板的连接方式同内模基本一致。
S104、向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具体的,待模具装置按上述步骤拼装完成后,向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可一次浇筑成型。
S105、浇筑后的混凝土到达养护期后,依次拆除外模和内模。
具体的,拆模先拆外模,从上往下拆除,先将固定左右模板的螺栓拆除,再将固定上下模板的紧固螺栓拆除,通过连接组件30将调节组件收缩,而后将螺杆切断即可,按照拆除外模的步骤对内模进行拆除。
本申请提供的模具装置的施工方法,模具装置包括外模以及内模;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伸缩组件1与调节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内模插设于容纳腔内,内模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浇筑空腔用于浇筑混凝土;内模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1;其中一个伸缩组件1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1的一侧连接,两个伸缩组件1围设成容置空腔;伸缩组件1包括底模板10、至少一个滑动模板2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30,滑动模板20通过连接组件30与底模板10连接,滑动模板20能够相对底模板10滑动,连接组件30能够相对底膜板转动;通过滑动模板20沿着容置空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伸缩组件1的高度;施工方法的流程为:安装内模-插螺杆-安装外模-浇筑成型-拆模;一方面,通过设置滑动模板20,调节滑动模板20的高度,以对内模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使内模的高度与待浇筑的井的高度基本一致,实现一次浇筑成型,与传统的井模相比,提高了井壁厚度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组件30,通过调节滑动模板20和折叠连接组件30,调节伸缩组件1的体积,以便于携带与收纳。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伸缩组件;
其中一个所述伸缩组件的一侧与另一个伸缩组件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伸缩组件围设成容置空腔;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底模板、至少一个滑动模板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滑动模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底模板连接,所述滑动模板能够相对所述底模板滑动,所述连接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底模板转动;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单元、第二转动单元以及第三转动单元,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三转动单元背离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底模板的内壁连接;
通过所述滑动模板沿着所述容置空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所述伸缩组件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滑动模板均呈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圆弧度的范围均为9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单元包括固定件、转轴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动单元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至少一个限位件以及至少一个活动组件,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沿着容置通道的中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一端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上,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二端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上,所述活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杆和所述第二转杆转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活动组件对应设置,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对应设置;
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滑动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一端头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的第三端部为自由端;
所述活动组件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单元以及第二活动单元,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杆上,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转杆转动;
所述第二活动单元靠近所述第一活动单元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杆上,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转杆转动,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远离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限位件的第三端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二活动单元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单元包括连接件、转动杆以及至少一个运动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穿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转动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运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的伸出端连接,所述运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动杆能够相对第二转动单元转动。
8.一种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内模;
所述外模包括至少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围设成容纳腔,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调节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内模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模的外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共同构成浇筑空腔,所述浇筑空腔用于浇筑混凝土;
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伸缩组件的结构一致,两者设置的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个伸缩组件连接,安装成内模;
内模安装完成后,将刻设有刻度的螺杆穿设于底模板的预留孔内,所述螺杆上的零刻度线与内模的外壁重合;
将两个调节组件连接,安装成外模,将螺杆带有刻度的一端插设于外模内;
向浇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浇筑后的混凝土到达养护期后,依次拆除外模和内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42623.1A CN114658037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42623.1A CN114658037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8037A CN114658037A (zh) | 2022-06-24 |
CN114658037B true CN114658037B (zh) | 2024-01-12 |
Family
ID=8203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42623.1A Active CN114658037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5803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09488A1 (fr) * | 1987-01-14 | 1988-07-15 | Alcan | Banche extensible |
CN109025252A (zh) * | 2018-09-11 | 2018-12-1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装配式建筑用连杆驱动的可折叠接缝模板及施工方法 |
CN211850859U (zh) * | 2020-03-29 | 2020-11-03 | 王刚 | 一种建筑工程用模板固定装置 |
CN212478536U (zh) * | 2020-05-15 | 2021-02-05 |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成型地下连续梁后浇带的可折叠模板装置 |
CN112376896A (zh) * | 2020-11-07 | 2021-02-19 | 厦门中亚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楼房施工的铝木混合模板 |
-
2022
- 2022-03-31 CN CN202210342623.1A patent/CN1146580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09488A1 (fr) * | 1987-01-14 | 1988-07-15 | Alcan | Banche extensible |
CN109025252A (zh) * | 2018-09-11 | 2018-12-1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装配式建筑用连杆驱动的可折叠接缝模板及施工方法 |
CN211850859U (zh) * | 2020-03-29 | 2020-11-03 | 王刚 | 一种建筑工程用模板固定装置 |
CN212478536U (zh) * | 2020-05-15 | 2021-02-05 |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成型地下连续梁后浇带的可折叠模板装置 |
CN112376896A (zh) * | 2020-11-07 | 2021-02-19 | 厦门中亚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楼房施工的铝木混合模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8037A (zh)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802442C (en) | Tower of a wind power plant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a tower of a wind power plant | |
CN105155429B (zh) | 一种转体施工用球铰及其加工和安装方法 | |
CN109849173B (zh) | 一种空心圆柱形试件的制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658037B (zh) | 一种内模、模具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01560398U (zh) | 用于斜拉桥塔柱索导管精确定位的钢内模 | |
CN213533087U (zh) | 一种防漏浆且组装快捷的预制叠合楼板模具 | |
CN211727285U (zh) | 一种钢筋弯折装置 | |
CN221256202U (zh) |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地脚螺栓预制定位器 | |
CN115654214B (zh) | 一种滑动式立管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689073U (zh) | 一种预制拼装桥梁立柱定位装置 | |
CN203440827U (zh) |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管支柱基础螺栓定位模具 | |
CN110566229A (zh) | 一种盾构隧道的后置式管片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116021617A (zh) | 可倒置浇筑的风电塔筒模具总成及使用方法 | |
CN111001729A (zh) | 一种钢筋弯折装置 | |
CN115126236B (zh) | 一种不规则剪力墙结构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9386671U (zh) | 立式轴流泵预埋套管胀圈以及内部支撑装置 | |
CN107313442B (zh) | 用于化工塔器环形基础地脚螺栓安装的自动分度定位模板 | |
CN113529776A (zh) | 三向位置可调节光伏组件支架立柱连接转换装置 | |
CN113684860A (zh) | 一种具有预埋件的管道及施工方法 | |
CN103352475B (zh) | 电气化铁路强风区接触网钢管支柱基础螺栓定位模具 | |
CN219380984U (zh) | 可倒置浇筑的风电塔筒模具总成 | |
CN219445520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板预制吊点浇筑工装 | |
CN22198959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件的预埋件 | |
CN219932343U (zh) | 一种混塔拼接工装 | |
CN216973179U (zh) | 一种用于锚栓精确定位的装配式涵洞的模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