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64709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7093A
CN114647093A CN202111420331.7A CN202111420331A CN114647093A CN 114647093 A CN114647093 A CN 114647093A CN 202111420331 A CN202111420331 A CN 202111420331A CN 114647093 A CN114647093 A CN 114647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mark
display device
distance
alignment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0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正佑
权载中
金范植
河英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4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7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G02B30/36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using 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e.g. prisms, in the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images and the observ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02B30/29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lenticular array, e.g. slanted arrays, irregular arrays or arrays of varying shape or siz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33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 G02B27/4255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a non-imaging application for alignment or positioning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有效区域、非有效区域及第一对齐标记,所述有效区域用于布置多个子像素,所述非有效区域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周围,所述第一对齐标记位于在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多个子像素中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最外围的对齐基准像素第一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光学部件,包括多个透镜及第二对齐标记,所述多个透镜相对于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方向以第一角度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对齐标记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所述第一距离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第二距离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影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正以多种形态增加。因此,最近,正在灵活使用诸如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Plasma Display Panel)、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之类的多种显示装置。
最近,正在开发利用光学部件将显示装置的影像分割显示于显示装置的前表面的空间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和视角控制显示装置。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为了根据双眼视差提供立体感而分离显示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视角控制显示装置分离显示第一视角影像和第二视角影像,使得位于彼此不同的视角的用户可以从显示装置看到彼此不同的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齐准确度得到改善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到的技术问题,未提到的其他技术问题能够通过下文的记载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地理解。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有效区域、非有效区域及第一对齐标记,所述有效区域用于布置多个子像素,所述非有效区域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周围,所述第一对齐标记位于在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多个子像素中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最外围的对齐基准像素第一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光学部件,包括多个透镜及第二对齐标记,所述多个透镜相对于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方向以第一角度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对齐标记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所述第一距离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第二距离的位置处。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提供用于提供立体影像的N个视点,并且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是所述多个子像素中显示用于第(N+1)/2个视点的影像的子像素中的一个,其中所述N为3以上的奇数。
所述光学部件可以包括基础部件,所述基础部件包括用于布置所述多个透镜的第一区域及不布置所述多个透镜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可以布置于所述基础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距离可以大于预设误差范围,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从沿所述透镜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透镜二等分的中心线到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中心的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可以大于所述子像素的宽度。
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可以布置于所述多个透镜上。
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可以布置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与所述对齐基准像素重叠的透镜上。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可以布置于所述非有效区域。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可以与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电连接。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可以是用于驱动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垫。
所述第二距离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一角度确定。
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可以以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中心、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中心及所述第二对齐标记的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重叠。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一部分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的一部分重叠。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对齐标记及光学部件的第二对齐标记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对齐;以及基于从提供多个视点中的特定视点的至少一个对齐基准像素到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第一距离,移动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移动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的中心隔开第二距离的步骤。
所述第一距离可以是在第一方向上测量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可以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测量的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可以大于预设误差范围,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是从沿所述透镜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透镜二等分的中心线到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中心的距离。
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是显示分别对应于N个视点的N个视图影像的多个子像素中显示用于第(N+1)/2个视点的影像的子像素中的一个,其中所述N为3以上的奇数。
还可以包括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部件接合的步骤。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于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
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可以具有得到改善的对齐准确度。
根据实施例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以上例示的内容,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A-A'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图1的“P1”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图8的“P2”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8的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至图15是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步骤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 DP:显示面板
LAF:光学部件 LS:透镜
BS:基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则可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达成这些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以实现为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并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仅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得以完整,并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完整地告知发明范围而提供,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而被定义。
提及元件(elements)或者层在其他元件或者层“上(on)”的情形包括在其他元件的紧邻的上方的情形或者在中间夹设有其他层或者其他元件的情形。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中所公开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数量等是示例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事项。
虽然第一、第二等术语为了叙述多种构成要素而使用,但这些构成要素显然不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进行区分。因此,以下提及的第一构成要素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显然也可以是第二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交叉。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可以垂直交叉,并且第一方向X可以是横向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是纵向方向,第三方向Z可以是厚度方向。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或第三方向Z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方向。例如,第三方向Z可以包括朝向附图的上侧的上侧方向及朝向附图的下侧的下侧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面向上侧方向的部件的一面可以被称为上表面,面向下侧方向的部件的另一面可以被称为下表面。然而,所述方向是示例性且相对的,并且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方向。
以下的显示装置1可以是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的空间分离显示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从而通过双眼视差感受立体感。此外,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也可以在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的空间分离提供多个视角影像,使得在彼此不同的多个视角中的每一个看到不同的影像。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在显示面板DP上布置诸如隔壁(Barrier)或柱状透镜LS之类的部件而向观众的双眼输入彼此不同的影像信息的光场显示装置。
光场显示装置可以通过显示面板DP和三维光学系统生成光场而制造立体影像。如下文所述,在光场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DP的各个像素生成的光线可以通过透镜、针孔或屏障等形成朝向特定方向(特定视角和/或特定视点)的光场,据此,向观众提供与所述特定方向相应的立体影像信息。
参照图1,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
显示面板DP可以是包括发光元件(light emitting element)的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利用包括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利用超小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的超小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利用包括量子点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元件(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的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或利用包括无机半导体的无机发光元件的无机发光显示面板,但并不限于此。
显示面板DP可以在平面上具有矩形的形状。显示面板DP可以具有第一方向X上的长边和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第一方向X上的长边和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相交的边角可以以具有预定的曲率的方式圆滑地形成,或者形成为直角。显示面板DP的平面形态不限于四边形,可以与其他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相似地形成。
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有效区域AA以及布置在有效区域AA周围的非有效区域NAA。
有效区域AA可以是显示影像和/或图像的区域,非有效区域NAA可以是不显示影像和/或图像的区域。有效区域AA可以是布置有多个像素(参照图3的“PX”)的区域,非有效区域NAA可以是未布置多个像素(参照图3的“PX”)的区域。
非有效区域NAA可以布置于有效区域AA的周围而包围有效区域AA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有效区域AA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非有效区域NAA可以布置为包围有效区域AA的四侧边缘的带形状。然而,不限于此,非有效区域NAA也可以布置为仅包围有效区域AA的一部分。
显示面板DP还可以包括第一对齐标记AM_P。
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布置于显示面板DP的非有效区域NAA内。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包括金属。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包括布置于非有效区域NAA的诸如垫(pad,或称为焊盘)PAD、布线及集成电路等的结构物。所述结构物可以包括布置于非有效区域NAA并在第二方向Y上与对齐基准像素(参照图4的“SPX_R'”)隔开第一距离(参照图4的“D1”)的所有构成要素。
光学部件LAF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DP的上表面上。所述显示面板DP的上表面可以是位于显示图像和/或影像的方向的面,显示面板DP的下表面可以是所述上表面的相反面。所述显示面板DP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也可以分别表示显示面板DP的前表面及后表面。
光学部件LAF可以包括基础部件BS、多个透镜LS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
基础部件BS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DP的上表面上。例如,基础部件BS可以利用具有较薄的厚度的膜型的部件构成。
基础部件BS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DP的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上。具体而言,基础部件BS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显示面板DP的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重叠而覆盖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然而,不限于此,基础部件BS也可以布置为覆盖有效区域AA的同时仅覆盖非有效区域NAA的一部分。
多个透镜LS可以布置在基础部件BS的上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透镜LS可以布置为仅覆盖基础部件BS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基础部件BS的上表面可以被划分为布置有多个透镜LS的第一区域LR以及未布置多个透镜LS的第二区域NLR。第一区域LR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第二区域NLR可以布置为包围第一区域LR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区域LR及第二区域NLR可以分别在厚度方向上与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重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LR及第二区域NLR可以分别在平面图中具有与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实质上相同的面积,并且第一区域LR及第二区域NLR可以分别与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完全重叠。换句话说,第一区域LR与第二区域NLR之间的边界以及有效区域AA与非有效区域NAA之间的边界可以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对齐。然而,不限于此,第一区域LR及第二区域NLR也可以分别在平面图中具有与有效区域AA及非有效区域NAA不同的面积,从而第一区域LR的一部分与非有效区域NAA重叠,或者第二区域NLR的一部分与有效区域AA重叠。
多个透镜LS可以以预定的间隔排列而构成透镜阵列。多个透镜LS可以是在平面图中对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倾斜的倾斜(slanted)透镜。各个透镜LS可以在平面图中沿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一侧方向延伸,并且多个透镜LS在平面图中沿与所述一侧方向交叉和/或垂直的另一侧方向排列。所述一侧方向及所述另一侧方向也可以分别被称为第四方向及第五方向。
如后文所述,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可以是多个子像素(参照图3的“SP1、SP2、SP3”)排列的方向。如图4所示,在平面图中,第一方向X可以是横向方向和/或多个子像素(参照图3的“SP1、SP2、SP3”)的行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是纵向方向和/或多个子像素(参照图3的“SP1、SP2、SP3”)的列延伸的方向。
然而,所述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是示例性的,不限于上述提及。例如,虽然未图示,第一方向X也可以是纵向方向和/或多个子像素(参照图3的“SP1、SP2、SP3”)的列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Y是横向方向和/或多个子像素(参照图3的“SP1、SP2、SP3”)的行延伸的方向。
各个透镜LS可以是具有大致为半圆柱形的形状的柱状透镜LS,光学部件LAF是柱状透镜LS阵列膜。虽然未图示,但是光学部件LAF也可以包括菲涅耳透镜LS。
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在基础部件BS的第二区域NLR内。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非有效区域NAA重叠。在一实施例中,基础部件BS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第一方向X上的两条长边及第二方向Y上的两条短边,两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分别邻近于基础部件BS的两条长边而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位于在基础部件BS的长边与多个透镜LS之间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区域NLR的一部分的中间部分,并且两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将基础部件BS的两条长边二等分的第二方向Y上的假想线上对齐。然而,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位于基础部件BS的边角或短边以及与其邻近的区域。
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接合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时提供对齐的基准。对于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以下将进一步参照图4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结合部件CM。结合部件CM可以夹设于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之间而将其接合。结合部件CM可以是光学透明的。例如,结合部件CM可以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或光学透明树脂。
图3是沿图1的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概念性地图示了显示装置1的立体影像及视角控制的实现方法。
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了显示面板DP的三个像素PX和三个透镜LS,但是像素PX及透镜LS的数量不限于此。
参照图3,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基板SUB及布置在所述基板SUB上的多个像素PX。
基板SUB可以包括诸如聚乙烯(poly ethylene)、聚酰亚胺(polyimid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砜(polysulfone)、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聚苯乙烯(polystyren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聚乙烯醇(poly vinylalcohol)、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聚酯(polyester)之类的有机高分子物质。
多个像素PX可以布置在基板SUB的与光学部件LAF对向的一面上。
像素PX可以由用于表现白色色阶的子像素SP1、SP2、SP3的一组定义。子像素SP1、SP2、SP3中的每一个可以由能够表现色阶的最小单位定义。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三个子像素SP1、SP2、SP3,但是子像素SP1、SP2、SP3的数量不限于此。
子像素SP1、SP2、SP3可以分别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第二颜色的光及第三颜色的光中的任何一种。例如,第一颜色可以是红色,第二颜色可以是绿色,第三颜色可以是蓝色,但不限于此。像素PX还可以包括发射白色光的子像素。
在图3中,虽然每一个透镜LS布置为与三个子像素SP1、SP2、SP3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但是每一个透镜LS所重叠的子像素SP1、SP2、SP3的数量不限于此。
像素PX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以及第三子像素SP3。
多个第一子像素SP1可以邻近于各个透镜LS的第一侧而布置,多个第二子像素SP2布置于各个透镜LS的中央,多个第三子像素SP3邻近于各个透镜LS的第二侧而布置。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可以在剖视图中分别表示透镜LS的左侧及右侧。
多个第一子像素SP1、多个第二子像素SP2及多个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分别提供第一视图影像VI1、第二视图影像VI2及第三视图影像VI3。
多个第一子像素SP1显示的第一视图影像VI1、多个第二子像素SP2显示的第二视图影像VI2及多个第三子像素SP3显示的第三视图影像VI3可以显示在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上的彼此划分的空间中。
第一视图影像VI1、第二视图影像VI2及第三视图影像VI3可以被透镜LS折射而分别被提供至第一视点V1、第二视点V2及第三视点V3。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视点V2可以位于显示装置1的中间区域,第一视点V1位于显示装置1的右侧区域,第三视点V3位于显示装置1的左侧区域。
第一视图影像VI1、第二视图影像VI2及第三视图影像VI3可以是考虑双眼视差而生成的影像。若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位于第一视点V1、第二视点V2及第三视点V3中的彼此不同的视点,则用户可以根据双眼视差而感觉到立体感。
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多个观看区域VZ1、VZ2、VZ3。所述观看区域VZ1、VZ2、VZ3可以表示能够在特定观看角度θva的范围内无间断地自然地看到一个立体影像的区域。例如,多个观看区域VZ1、VZ2、VZ3可以包括位于显示装置1的中间区域的第一观看区域VZ1、位于显示装置1的左侧区域的第二观看区域VZ2及位于显示装置1的右侧区域的第三观看区域VZ3。
第一观看区域VZ1、第二观看区域VZ2及第三观看区域VZ3可以分别提供彼此不同的影像。例如,第一观看区域VZ1、第二观看区域VZ2及第三观看区域VZ3可以分别提供将对象体在彼此不同的第一观看角度范围、第二观看角度范围及第三观看角度范围内观看的影像。在又一示例中,第一观看区域VZ1、第二观看区域VZ2及第三观看区域VZ3也可以分别提供导航影像、显示车辆信息的影像及诸如电影之类的娱乐影像。
第一视点V1、第二视点V2及第三视点V3可以构成第一观看区域VZ1内的多个视点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第一观看区域VZ1内存在N个视点的情况下,第一视点V1可以是位于最左侧的第一个视点,第三视点V3可以是位于最右侧的第N个视点,第二视点V2可以是位于最中央的第(N+1)/2个视点。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视点V2可以是朝向显示装置1以与显示装置1的上表面(前表面)构成约90°的角度的方式观看的视点。即,第二视点V2可以是在剖视图中当向垂直下方观看显示装置1时的视点。
所述第二视点V2可以成为对齐显示装置1与光学部件LAF的基准。如后文所述,可以利用提供所述第二视点V2的多个第二子像素SP2来对齐显示装置1与光学部件LAF。
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举例示出了通过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及第三子像素SP3向三个视点V1、V2、V3提供三个视图影像VI1、VI2、VI3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是除了图3中举例示出的视图影像VI1、VI2、VI3、视点V1、V2、V3以及观看区域VZ1、VZ2、VZ3之外,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的视图影像、视点和/或观看区域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即,子像素SP1、SP2、SP3、视图影像VI1、VI3、VI3、视点V1、V2、V3以及观看区域VZ1、VZ2、VZ3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多样地变化。
图4是放大图1的“P1”部分的平面图。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中省略了基础部件BS的图示,并且透镜LS被图示为透明的。
参照图1至图4,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可以布置于显示面板DP的基板SUB上。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可以布置于显示面板DP的有效区域AA内。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可以布置为具有第一方向X上的行及第二方向Y上的列的矩阵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子像素SP1、SP2、SP3也可以以在平面图中具有菱形形状和/或钻石形状的方式沿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对角线方向排列。即,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排列方式可以多样地变化。
多个透镜LS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DP上,并布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与显示面板DP的有效区域AA重叠。在平面图中,多个透镜LS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DP的有效区域AA内。
如上文所述,在平面图中,各个透镜LS可以沿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一侧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多个透镜LS沿与所述一侧方向交叉的另一侧方向排列。所述一侧方向可以是相对于第二方向Y以第一角度θ倾斜的方向,所述另一侧方向可以垂直相交于所述一侧方向。如上文所述,第二方向Y可以是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列延伸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透镜LS的各个透镜LS之间的透镜边界LS_BD以及布置于所述透镜边界LS_BD之间的中心线LS_RL可以在平面图中沿所述一侧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
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多个透镜LS排列的间距实质上相同。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之间的最短距离。
多个透镜LS排列的间距可以与各个透镜LS的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实质上相同。所述间距可以大于子像素的宽度。例如,所述间距可以是子像素的宽度的约5倍至约8倍,但不限于此。所述距离、间距及宽度可以分别沿另一侧方向测量,也可以沿第一方向X测量。
所述中心线LS_RL可以是在平面图中在一侧方向上将各个透镜LS二等分的虚拟线。中心线LS_RL可以布置为与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隔开相同的距离。中心线LS_RL与透镜边界LS_BD隔开的距离可以与多个透镜LS排列的间距的一半实质上相同。中心线LS_RL也可以表示在平面图中沿所述一侧方向延伸并与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隔开相同的距离的透镜LS的中间区域。
如图3所示,所述透镜边界LS_BD可以表示在剖视图中透镜LS的厚度最薄的部分(区域),所述中心线LS_RL可以布置为在剖视图中与透镜LS的厚度最厚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但不限于此。
透镜边界LS_BD及中心线LS_RL可以以与第二方向Y构成第一角度θ的方式延伸。参照图1、图2及图4,所述第二方向Y可以是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DP)的边缘延伸的方向和/或多个子像素SP1、SP2、SP3排列的方向。所述第一角度θ可以大于约0°且小于90°。例如,所述第一角度θ可以大于约5°且小于15°,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参照图3,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可以包括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
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是多个子像素SP1、SP2、SP3中提供特定观看区域VZ1、VZ2、VZ3、特定视图影像VI1、VI3、VI3和/或特定视点V1、V2、V3的子像素。在一实施例中,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是提供第二视点V2(第二视图影像)的第二子像素SP2。如上文所述,所述第二视点V2可以是N个视点中的第(N+1)/2个视点。
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在平面图中与透镜LS的中心线LS_RL重叠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线LS_RL可以穿过各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中心,也可以不穿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线LS_RL与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第一方向X和/或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以下。例如,中心线LS_RL与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约5μm,但不限于此。
布置于一个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沿所述中心线LS_RL以在一侧方向上彼此隔开的方式排列。与一条中心线LS_RL重叠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之间的间隔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在平面图中,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与布置在相邻的另一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和/或另一侧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几乎恒定。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和/或另一侧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与多个透镜LS排列的间距实质上相同。例如,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与布置在相邻的另一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距离可以为约50μm至70μm,但不限于此。
如图4所示,在平面图中,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至少一部分与布置在相邻的透镜LS内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彼此不同的列。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平面图中,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与布置在相邻的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布置在相同的列。
如图4所示,在平面图中,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布置在相邻的透镜LS内的其他基准视点像素SPX_R布置在不同的行。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平面图中,布置在一个透镜LS内的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与布置在相邻的透镜LS内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布置在相同的行。
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距离中心线LS_RL位于预设误差范围内。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以基准视点像素SPX_R的中心和/或边界为基准进行测量。例如,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可以为约10μm,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为约5μm以下,但不限于此。
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对齐基准像素SPX_R'。
对齐基准像素SPX_R'可以是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中布置于有效区域AA的最外围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对齐基准像素SPX_R'可以是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中最邻近有效区域AA与非有效区域NAA之间的边界而布置的基准视点像素SPX_R。在图4中,对齐基准像素SPX_R'可以位于布置在有效区域AA的最外围的行,但不限于此。对齐基准像素SPX_R'所在的行或列也可以与有效区域AA与非有效区域NAA之间的边界隔开至少一行或一列。
如上文所述,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位于显示面板DP的非有效区域NAA内。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位于光学部件LAF的第二区域NLR内。
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正方形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为包围透明的矩形的边缘的带形状。然而,不限于此,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分别具有矩形、菱形、三角形、十字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多种形状。
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平面图中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平面图中的尺寸,但不限于此。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尺寸也可以为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尺寸以下。
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位于距离有效区域AA的边界第一距离D1的位置处。具体而言,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距离对齐基准像素SPX_R'第一距离D1的位置处。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与对齐基准像素SPX_R'隔开第一距离D1而布置。第一距离D1可以以对齐基准像素SPX_R'的中心及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但不限于此。第一距离D1也可以以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边缘及对齐基准像素SPX_R'的边缘为基准进行测量。所述第一方向X可以是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行延伸的方向。
第一对齐标记AM_P也可以形成于非有效区域NAA,并且布置在非有效区域NAA内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DP的构成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被定义为第一对齐标记AM_P。
例如,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是布置于非有效区域NAA的诸如布线、垫PAD、集成电路、坝、堤或有机层/无机层的边界之类的结构物。例如,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是布置在显示面板DP的非有效区域NAA的多个垫PAD中为了驱动对齐基准像素SPX_R'及布置在与对齐基准像素SPX_R'相同列中的子像素而与其电连接的垫PAD,但不限于此。所述垫PAD可以是布置在非有效区域NAA的多个垫PAD中在第二方向Y上距离对齐基准像素SPX_R'第一距离D1的垫PAD。
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位于在第二方向Y上距离对齐基准像素SPX_R'第一距离D1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距离第一对齐标记AM_P第二距离D2的位置处。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与对齐基准像素SPX_R'隔开第一距离D1,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隔开第二距离D2。
所述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可以以对齐基准像素SPX_R'的中心、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但不限于此。第二距离D2可以以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边缘为基准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方向Y可以是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列延伸的方向。由于第二对齐标记AM_L布置于第二区域NLR,因此与布置于透镜LS上的情况相比,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无失真地被识别。
第二距离D2可以大于后文所述的预设误差范围。第二距离D2可以大于子像素的宽度。所述宽度可以是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也可以是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
第二距离D2可以小于第一距离D1。然而,不限于此,根据第一角度θ,第二距离D2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距离D1。
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位置可以基于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及第一角度θ来确定。例如,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2可以满足如下所述的关系式。
D2=D1×tanθ
在图4中,第一对齐标记AM_P和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第一对齐标记AM_P和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各自的中心彼此隔开第二距离D2,并且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一部分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
所述第二距离D2可以由于在接合过程中光学部件LAF的移动而形成。在以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中,如后文所述,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中,由于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应用,显示面板DP的多个子像素SP1、SP2、SP3及光学部件LAF的多个透镜LS以较高的精密度对齐,从而可以缩短制作工艺及制作时间,并且提供高品质的立体影像。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在图1及图2中,两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分别布置在显示装置1(具体而言,基础部件BS)的第一方向X上的两条长边,但不限于此。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位置可以多样地变化。
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平面图中布置于第二区域NLR内,并且布置在光学部件LAF(基础部件BS)的边角部分。所述边角部分可以表示显示装置1a的边角部分。所述边角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方向X上的长边与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相遇而形成。
多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分别布置在光学部件LAF的四个边角中的至少两个边角。例如,如图5所示,四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分别布置于四个边角,但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二对齐标记AM_L还可以布置于光学部件LAF的第一方向X上的长边和/或光学部件LAF的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
又例如,如图6所示,两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位于第二区域NLR内,并且分别布置于光学部件LAF的第二方向Y上的两条短边。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平面图中位于多个透镜LS与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位于所述短边的中间部分。例如,两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在将所述两条短边垂直二等分的假想线上。
又例如,如图7所示,多个第二对齐标记AM_L也可以分别在平面图中位于由多个透镜LS形成的多个凹入部RS内。所述凹入部RS可以在平面上通过在显示面板DP(基础部件BS)的边缘对齐的多条透镜边界LS_BD的一部分向显示装置1的中心方向后退而形成。换句话说,所述凹入部RS可以通过去除重叠布置于非有效区域NAA的多个透镜LS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在平面图中,在所述凹入部RS,基础部件BS可以暴露而不被多个透镜LS覆盖。
除了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布置之外,图5至图7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实质上相同或相似,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图8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放大图8的“P2”部分的平面图。图10是沿图8的B-B'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8至图10,与图1至图7的实施例不同,第二对齐标记AM_L也可以布置在多个透镜LS上。
参照图8,多个透镜LS可以布置为完全覆盖基础部件BS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透镜LS在厚度方向上不仅与有效区域AA重叠,还可以与非有效区域NAA重叠。即,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不同,可以不存在未布置多个透镜LS的第二区域NLR。然而,不限于此,虽然未图示,但是光学部件LAF的与非有效区域NAA重叠的边缘部分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第二区域NLR。
参照图8及图9,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相似地,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在显示装置1d(具体而言,光学部件LAF)的第一方向X上的长边的中间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与显示面板DP的非有效区域NAA重叠。然而,不限于此,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对齐标记AM_L也可以布置在光学部件LAF的边角部分和/或第二方向Y上的短边。即,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布置可以多样地变化。
参照图9,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边界可以向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倾斜地布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透镜LS延伸的一侧方向上的两条短边以及与所述一侧方向交叉的另一侧方向上的两条长边,但是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形状不限于此。如上文所述,所述一侧方向可以是相对于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列延伸的第二方向Y以第一角度θ倾斜的方向,所述另一侧方向可以是与所述一侧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
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边界可以与透镜边界LS_BD至少一部分重叠。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两条短边可以布置为分别与相邻的透镜边界LS_BD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所述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与透镜LS的所述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和/或多个透镜LS排列的间距实质上相同。据此,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在进行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的接合工艺时被更清楚地识别。
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尺寸。所述尺寸可以表示平面图中的面积。例如,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和/或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并且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和/或一侧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9所示,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一部分可以布置为在平面图中与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然而,不限于此,第一对齐标记AM_P也可以在平面图中与第二对齐标记AM_L隔开而不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相似地,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布置为在第二方向Y上与对齐基准像素SPX_R'隔开第一距离D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中心可以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在第一方向上隔开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及第一角度θ之间的关系可以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实质上相同或相似。
参照图8、图9及图10,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通过去除多个透镜LS中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重叠的透镜LS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如图8所示,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具有透镜LS的一部分向下方凹入的形状。
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包括扁平面LS_FS。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剖视图中,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由形成有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平行的扁平面LS_FS的透镜LS的一部分来定义。所述扁平面LS_FS可以与基础部件BS、结合部件CM和/或显示面板DP平行。在剖视图中,第二对齐标记AM_L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扁平面LS_FS的至少一个曲面LS_CS,但不限于此。由于第二对齐标记AM_L包括扁平面LS_FS,因此当第二对齐标记AM_L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重叠时,第一对齐标记AM_P可以无失真地被识别。
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通过完全去除多个透镜LS中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布置的透镜LS的一部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扁平面LS_FS可以被基础部件BS的上表面代替。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第二对齐标记AM_L也可以直接形成在透镜LS的弯曲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不包括扁平面LS_FS。
除了第二对齐标记AM_L之外,图8至图10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4的实施例实质上相同或相似,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2至图15是图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步骤的图。
通过以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制造的显示装置1可以是图1至图10的显示装置1、1a、1b、1c、1d,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11,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将显示面板DP的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光学部件LAF的第二对齐标记AM_L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对齐;以及基于从提供多个视点中的特定视点的至少一个对齐基准像素SPX_R'到所述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第一距离D1,移动所述显示面板DP及所述光学部件LAF中的至少一个。
然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示例,可以省略上述步骤中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参照本说明书的其他记载还包括至少一个其他步骤。
以下,进一步参照图12至图15,详细说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参照图12,可以准备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在显示面板DP的非有效区域NAA可以形成有第一对齐标记AM_P,在光学部件LAF的第二区域NLR可以形成有第二对齐标记AM_L。
进一步参照图5至图7,形成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位置可以多样地变化。
进一步参照图8,也可以在光学部件LAF的透镜LS上和/或透镜LS之间形成有包括扁平面LS_FS的第二对齐标记AM_L。
在图12中,结合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的结合部件CM布置在光学部件LAF的下表面上,但不限于此。结合部件CM也可以布置在光学部件LAF的上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通过在基础部件BS上涂覆树脂并压印所述树脂的工艺形成,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12及图13,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可以以使第一对齐标记AM_P与第二对齐标记AM_L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的方式第一次对齐。所述对齐例如可以基于由诸如视觉相机之类的至少一个检测器VC识别的第一对齐标记AM_P与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相对位置来执行。
如图13所示,在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第一次对齐的情况下,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可以布置为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与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中心在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对齐标记AM_P及第二对齐标记AM_L全部可以以第一距离D1与对齐基准像素SPX_R'隔开。第一距离D1可以是沿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行(或列)延伸的第二方向Y测量的距离。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第一次对齐的情况下,显示面板DP(有效区域)的边缘及光学部件LAF(第一区域LR)的边缘可能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
参照图14,移动显示面板DP及所述光学部件LAF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中心隔开第二距离D2的步骤。所述第二距离D2可以是沿多个子像素SP1、SP2、SP3的列(或行)延伸的第一方向X测量的距离。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DP及光学部件LAF可以以使多个基准视点像素SPX_R与透镜LS的中心线LS_RL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第二次对齐。为此,光学部件LAF可以向第一方向X(例如,在图13及图14的左侧方向)移动第二距离D2,从而第二对齐标记AM_L也可以向第一方向X移动第二距离D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齐标记AM_L的中心可以与第一对齐标记AM_P的中心隔开第二距离D2。
如图4所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及第一角度θ可以满足如下所述的关系式。
D2=D1×tanθ
以往,例如,驱动并点亮整个显示面板DP,利用穿过光学部件LAF的三维图案影像对齐了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方式在具有大屏幕的显示装置1的情况下,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的相机,因此存在精密度降低的问题。并且,当接合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时,需要每次驱动并点亮显示面板DP,因此存在工艺过程复杂且工艺时间长的缺点。
相反,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不需要像现有方式一样驱动并点亮整个显示面板DP,相机的位置也不受显示装置1的屏幕尺寸的限制,因此可以简化工艺过程,缩短工艺时间。并且,在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中,以提供特定视点的子像素为基准对齐透镜LS及子像素的位置,因此与现有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对齐准确度。
参照图15,显示制造装置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接合的步骤。进一步参照图4及图14,如上文所述,在显示面板DP与光学部件LAF接合的情况下,基准视点像素SPX_R可以距离透镜LS的中心线LS_RL位于预设误差范围内。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为基准视点像素SPX_R(子像素SP1、SP2、SP3)的第一方向X和/或另一侧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以下。例如,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可以为约5μm,但不限于此。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能够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其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能够实施为其他具体形态。因此,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应当在所有方面均被理解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定性的。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有效区域、非有效区域及第一对齐标记,所述有效区域用于布置多个子像素,所述非有效区域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周围,所述第一对齐标记位于在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多个子像素中布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最外围的对齐基准像素第一距离的位置处;以及
光学部件,包括多个透镜及第二对齐标记,所述多个透镜相对于所述多个子像素排列的方向以第一角度倾斜地布置,所述第二对齐标记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离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所述第一距离的位置处,并且位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第二距离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提供用于提供立体影像的N个视点,并且所述对齐基准像素是所述多个子像素中显示用于第(N+1)/2个视点的影像的子像素中的一个,其中所述N为3以上的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基础部件,所述基础部件包括用于布置所述多个透镜的第一区域及不布置所述多个透镜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布置于所述基础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距离大于预设误差范围,所述预设误差范围是从沿所述透镜的延伸方向将所述透镜二等分的中心线到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中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子像素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布置于所述多个透镜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对齐标记布置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与所述对齐基准像素重叠的透镜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布置于所述非有效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与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是用于驱动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距离通过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一角度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以所述对齐基准像素的中心、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中心及所述第二对齐标记的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在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对齐标记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对齐标记的一部分重叠。
CN202111420331.7A 2020-12-18 2021-11-26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6470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78206 2020-12-18
KR1020200178206A KR20220088542A (ko) 2020-12-18 2020-12-18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7093A true CN114647093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2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0331.7A Pending CN114647093A (zh) 2020-12-18 2021-11-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4697B2 (zh)
KR (1) KR20220088542A (zh)
CN (1) CN1146470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100661A (ko) * 2022-12-23 2024-07-02 주식회사 선익시스템 이종의 다중 정렬 키를 이용한 기판의 정렬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8961B2 (en) * 2008-04-22 2013-10-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lenticular sheet of the display device
KR100939214B1 (ko) * 2008-06-12 2010-0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의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476219B1 (ko) * 2008-08-01 2014-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JP5737647B2 (ja) * 2010-06-30 2015-06-1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貼り合せ方法
KR101925459B1 (ko) 2012-11-20 2018-1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경계부 오류광을 제거한 렌티큘라 렌즈 필름을 구비한 평판형 입체 표시장치
KR102130138B1 (ko) 2013-12-24 2020-07-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렌티큘러 렌즈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3차원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CN106405850A (zh) * 2016-06-23 2017-0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94697B2 (en) 2024-05-28
US20220197054A1 (en) 2022-06-23
KR20220088542A (ko)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0037B1 (en) Display for personal immersion apparatus
KR101593515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 장치
JP5697896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KR100658545B1 (ko) 입체 화상 재생 장치
JP5301283B2 (ja) 表示装置
US814934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enticular sheet of th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55896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enticular sheet of the display device
US9360677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5607430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0839294A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EP2218261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10518429A (ja) 多重視点立体視ディスプレイ
JP5286436B1 (ja) 映像表示装置
CN114647093A (zh) 显示装置
CN11331159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2022022180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047149A (ko) 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12181221A (ja) 立体画像表示用柱状レンズ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35311B1 (ko) 입체표시장치
KR101420432B1 (ko) 렌티큘러 방식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WO2024036638A1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EP3299883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ens panel
JP5744106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CN11722225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08986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