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537B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2537B CN114172537B CN202111564993.1A CN202111564993A CN114172537B CN 114172537 B CN114172537 B CN 114172537B CN 202111564993 A CN202111564993 A CN 202111564993A CN 114172537 B CN114172537 B CN 1141725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electronic device
- paths
- path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客户终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是一种将宽带信号或者是移动网络数据直接转换为Wi-Fi信号的终端。相关技术中,CPE上布设的天线为全向天线,由于全向天线的增益较低,导致CPE在接收信号上收到较大的限制,并且不利于端到端的流量提升,使得CPE对电子设备的认证存在受限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CPE在接收信号上收到较大的限制以及CPE对电子设备的认证存在受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其中,
所有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状态处于发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朝向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表征接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确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在控制所述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参数由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类型表征位置固定于设定范围内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频率表征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其中,
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通路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电子设备上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根据分布模式,控制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在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选通天线,从而通过天线的分布模式,提高第一电子设备的覆盖性能,有利于第一电子设备与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四个天线通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的天线布设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选通的天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子设备选通的天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选通的天线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个”表示多个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本申请的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为CPE设备,CPE设备为用户前端与运营商网络直接对接的设备,CPE设备能够将将宽带信号或者是移动网络数据直接转换为Wi-Fi信号的。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有天线模组,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有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四个天线通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个天线通路上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开关单元,在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分别与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连接,开关单元可以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负责信号的接发。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在天线基板上呈对角布设,并且,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为定向天线。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CPE设备的俯视图,在图2中,一个天线通路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位于同一对角线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01: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
这里,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均可以实现信号的收发,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情况下,当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不一样,将会导致天线在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种不同的天线分布模式,一种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在均匀分布模式下,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另一种分布模式为朝向分布模式,在朝向分布模式下,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天线基板上呈现朝向分布,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在这两种设定的天线分布模式中确定第一分布模式,从而能够在满足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所需要的分布模式下选通对应的天线进行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通路的数量。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布设的天线能够工作在多进多出(MIMO,multiple-inmultipleout)的模式下,假设第一电子设备的MIMO数量为M,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的天线数量为N,那么N应该大于或等于M,在典型的情况下,N与M之间存在关系N=a*M,示例地,当M为4,a为2,那么可以得到N=8,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的天线布设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分别包含天线通路A、天线通路B、天线通路C与天线通路D,其中,每个天线通路中包含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天线通路A的第一天线可以表示为A-1,天线通路A的第二天线可以表示为A-2。
S302: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能够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负责信号接收/信号发射,示例地,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由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负责信号接收,在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发射状态的情况下,由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负责信号发射,通过控制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能够改变第一电子设备在不同通信状态下工作的天线。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对应的第一分布模式,控制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其中,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天线基板上呈现的分布模式与第一分布模式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其中,
所有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会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并且,所有选通的天线会在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在均匀分布模式下,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例如,会接收其他待接入的电子设备发送的请求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信号,使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能够全面覆盖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范围内的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入。
参照图4所示,在图4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具备4个天线通路,分别为天线通路A、天线通路B、天线通路C与天线通路D,其中,每个天线通路包括有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那么对于天线通路A中的第一天线可以表示为A-1,对于天线通路A中的第二天线可以表示为A-2。当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分别控制天线通路A、天线通路B、天线通路C与天线通路D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相应地,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选通的天线的分布示意图,在图5中,选通的天线A-1、B-1、C-1与D-1,并且,选通的天线均匀分布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基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状态处于发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朝向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表征接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
这里,当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状态处于发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分布模式为朝向分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会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并且,所有选通的天线会在天线基板上呈现朝向分布,其中,朝向分布模式是指选通的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控制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能够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天线在朝向分布模式下,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信号,使第一电子设备发出的信号能够更好地覆盖在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区域内,使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接收较强的信号。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另一种第一电子设备选通的天线的分布示意图,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有四个天线通路,分别为天线通路A、天线通路B、天线通路C与天线通路D,每个天线通路中包含了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其中,对于天线通路A中的第一天线可以表示为A-1,在图6中,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左侧,也就是说,布设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的左侧的天线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近,选通布设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的天线通路A中的第二天线、天线通路B中的第一天线、天线通路C中的第一天线以及天线通路D中的第二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包括:
S701: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所有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强度,其中,第一信号是由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由第一电子设备布设的所有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负责接收第一信号,因此,第一参数实质上是由选通的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的强度,示例地,参照图5,假设第一电子设备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天线通路A的第一天线、天线通路B的第一天线、天线通路C的第一天线以及天线通路D的第一天线,相应地,基于天线通路A的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确定第一参数,基于天线通路B的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确定第一参数,基于天线通路C的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确定第一参数,基于天线通路D的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确定第一参数。
S702: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这里,当信号传输路径越短,相应地,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越大,因此,可以根据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参照图5,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的四侧均布设有天线通路,当靠近第二电子设备一侧的天线通路的第一参数会大于其他的天线通路,示例地,当天线通路A对应的第一参数与天线通路D对应的第一参数均大于天线通路B的第一参数和天线通路C的第一参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右侧,由此可以根据天线基板上布设的天线通路的第一参数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S703: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确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
这里,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能够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位置,示例地,当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表征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左侧,那么布设在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左侧的天线通路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那么对应地选通每个天线通路中布设在左侧的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
这里,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地将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使第一电子设备上工作的天线朝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号的发射,能够使第二电子设备更好地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发射信号,示例地,如图8所示,在图8中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左侧,在选通天线通路A的第二天线、天线通路B的第一天线、天线通路C的第一天线以及天线通路D的第一天线后,还可以调整天线通路A的第二天线、天线通路B的第一天线、天线通路C的第一天线以及天线通路D的第一天线的朝向,使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左侧。
在一实施例中,在控制所述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参数由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类型表征位置固定于设定范围内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频率表征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其中,
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号或者第二电子设备传输的数据类型,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类型,当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表明第二电子设备为固定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固定在设定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不会随意发生变化,并且,即使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第二电子设备为位置仍在设定范围内。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状态下选通的天线是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选通的,在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选通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天线后,由于第一类型的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能够固定在设定范围内,因此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将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由原有的第一频率调低为第二频率,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当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表明第二电子设备为移动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能会随时改变,因此,需要及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天线通路中选通的天线以及选通的天线的朝向,使得第一电子设备的信号范围能够更好地覆盖第二电子设备所处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控制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在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选通与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相对应的天线,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电子设备的覆盖性能,有利于第一电子设备与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应用实施例,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在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
根据均匀分布模式,控制开关单元选通天线,其中,所有选通的天线在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
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信号后,根据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参数表征每个天线通路接收第一信号的强度。
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每个天线通路选通在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
将选通的天线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
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号。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请参见图10,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10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
控制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02在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时,还用于: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其中,
所有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状态处于发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朝向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02在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时,还用于: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表征接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02在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还用于: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确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02在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还用于: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002在控制所述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参数由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类型表征位置固定于设定范围内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频率表征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其中,
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通路的数量。
实际应用时,确定单元1001、控制单元1002可由天线切换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0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在进行天线切换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装置与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所述通信状态包括处于接收状态和处于发射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处于接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其中,
所有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信状态处于发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布模式为朝向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表征接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对应的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中确定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与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朝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中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距离最短的天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参数由第一频率调整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类型表征位置固定于设定范围内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频率表征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的频率;其中,
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布设的天线通路的数量。
8.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天线基板上布设至少两个天线通路;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包括在所述天线基板呈对角布设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开关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确定第一分布模式;所述第一分布模式表征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的每个天线通路的开关单元选通的天线在所述天线基板上的分布模式;所述通信状态包括处于接收状态和处于发射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布模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中每个天线通路中的开关单元选通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4993.1A CN114172537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4993.1A CN114172537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2537A CN114172537A (zh) | 2022-03-11 |
CN114172537B true CN114172537B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0487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64993.1A Active CN114172537B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72537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2594B1 (en) * | 1998-09-22 | 2002-05-21 | National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Of Japan | Radio wave receiv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antenna resolution |
JP2011155626A (ja) * | 2009-12-28 | 2011-08-11 | Fujitsu Ltd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
CN107017926A (zh) * | 2016-01-26 | 2017-08-04 | 索尼公司 | 非均匀天线阵列及其信号处理 |
CN108769367A (zh) * | 2018-04-20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1294075A (zh) * | 2020-02-17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电路、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WO2021129525A1 (zh) * | 2019-12-24 | 2021-07-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电路、电子设备及天线性能的调整方法 |
WO2021143649A2 (zh) * | 2020-01-19 | 2021-07-2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及相关电子设备 |
CN113242056A (zh) * | 2021-06-15 | 2021-08-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41587B2 (ja) * | 2009-02-13 | 2013-02-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778527B1 (ko) * | 2011-06-07 | 2017-09-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
TWI528468B (zh) * | 2012-05-30 | 2016-04-01 | 國立中山大學 | 多輸入輸出天線、其天線單元及具有天線之系統封裝 |
CN109417407B (zh) * | 2016-07-15 | 2022-01-18 | 梁平 | 具有高自由度的mimo耦合器阵列 |
US11374318B2 (en) * | 2017-12-11 | 2022-06-28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Butler matrix circuit, phased array antenna, front-end modu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6774982B2 (ja) * | 2018-04-27 | 2020-10-28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
KR102612938B1 (ko) * | 2019-10-23 | 2023-12-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안테나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2751158B (zh) * | 2019-10-31 | 2022-05-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组件及通信设备 |
CN112383321B (zh) * | 2020-11-12 | 2022-05-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11564993.1A patent/CN114172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2594B1 (en) * | 1998-09-22 | 2002-05-21 | National 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Of Japan | Radio wave receiv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antenna resolution |
JP2011155626A (ja) * | 2009-12-28 | 2011-08-11 | Fujitsu Ltd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
CN107017926A (zh) * | 2016-01-26 | 2017-08-04 | 索尼公司 | 非均匀天线阵列及其信号处理 |
CN108769367A (zh) * | 2018-04-20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WO2021129525A1 (zh) * | 2019-12-24 | 2021-07-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电路、电子设备及天线性能的调整方法 |
WO2021143649A2 (zh) * | 2020-01-19 | 2021-07-2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处理系统及相关电子设备 |
CN111294075A (zh) * | 2020-02-17 | 2020-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电路、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3242056A (zh) * | 2021-06-15 | 2021-08-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频率与方向图可重构微带天线设计;赵轶卓;陈春红;马伟男;邾志民;;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0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2537A (zh) | 2022-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12957B2 (en) | Reconfigurable millimeter wave multibeam antenna array | |
US7724718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antennas according to data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on network | |
JP4291389B2 (ja) | Rfid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rfidシステム | |
US20050266903A1 (en) | Information device and diversity antenna control method | |
CN116112049A (zh) | 客户前置设备 | |
US7627301B2 (en) | Spatial diversity receiving device and input channel switching method | |
US20200076074A1 (en) | Active Antenna Steering for Network Security | |
US2014000480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14172537B (zh) |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5154276A (ja) | 携帯端末装置 | |
CN107453825B (zh) | 一种通信控制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7236131B2 (en) | Cross-polarized antenna | |
CN111106864B (zh) | 上行波束训练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CN104156680A (zh) | 一种基于波束切换型智能天线的uhf rfid阅读器 | |
CN110198181B (zh) | 发送wlan帧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7735904B (zh) | 可重构天线 | |
CN112398491B (zh) | 电子设备 | |
US20120086616A1 (en) | Antenna for providing selective radiation patterns and antenna construction method | |
CN114640979A (zh) | Wi-Fi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4645491B2 (ja) | アンテナ切換装置 | |
WO2024094116A1 (zh)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5579617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3192050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情報機器、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KR102486002B1 (ko) | 안테나의 송신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804309A (zh) | 波束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