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5093A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65093A CN114165093A CN202111675421.0A CN202111675421A CN114165093A CN 114165093 A CN114165093 A CN 114165093A CN 202111675421 A CN202111675421 A CN 202111675421A CN 114165093 A CN114165093 A CN 1141650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wall
- upper wall
- plate
- wall body
-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剪力墙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和设置有该种减震结构的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该种减震结构包括上墙变摩擦组件和下墙变摩擦组件,上墙变摩擦组件和下墙变摩擦组件分别设置有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且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的波浪曲面贴合;该种剪力墙的上墙体和下墙体分别与上墙变摩擦组件和下墙变摩擦组件可拆卸连接,且上墙体和下墙体通过预应力筋贯穿;地震时,通过该种减震结构波浪曲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耗散地震能量,实现减震功能;地震后,通过预应力筋的自复位功能使剪力墙恢复位置,并通过更换减震结构或更换减震结构部分元件的方式,实现剪力墙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剪力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经历了从结构抗震到结构减隔震,再到可恢复功能结构的趋势。最初,建筑工程通过采用高性能材料、采取延性设计的抗震设计方法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但由于建筑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易产生严重损坏,甚至倒塌;为此,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逐步运用到工程建设中,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附加阻尼器、耗能构件,或者通过在基础上附加间隔震元件,降低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地震能量,以实现减轻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但此类结构在经受地震作用下,虽能够有效保证主体结构安全,但其剪力墙或减隔震元件损坏较为严重,在震后非常不易修复,且修复的经济成本也较高;为此,可恢复功能结构应运而生。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指震后不需要修复或者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其使用功能的结构,该类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结构各类部件损伤,但目前的可恢复功能结构仍存在震后残余变形较大和连接处易于破坏等缺点,不足以使建筑结构完全恢复功能。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和可恢复功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缺陷和不足,发明人对现有的剪力墙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墙体减震元件损坏严重且不易修复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和可恢复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墙体减震元件损坏严重且不易修复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且可更换的减震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减震结构的能够恢复功能的剪力墙,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和可恢复功能,因而尤其适用墙体结构抗震的应用场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该种减震结构包括上墙变摩擦组件和下墙变摩擦组件;
所述上墙变摩擦组件包括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所述上墙连接板位于水平平面;所述上墙波形板位于垂直于所述水平平面的垂直平面,并位于所述上墙连接板下方,且上墙波形板的两侧面均为波浪曲面;所述过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之间;
所述下墙变摩擦组件包括下墙波形板和下墙连接板;所述下墙波形板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设置两个,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均为波浪曲面;两个下墙波形板分别位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外侧,且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分别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贴合;所述下墙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水平平面,并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下方。
通过以上构思,一方面,该减震结构能够通过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之间的摩擦作用耗散地震能量,以实现减震功能;另一方面,该减震结构为装配式,易于安装和拆卸;将该减震结构应用于剪力墙时,能够减轻地震对剪力墙的伤害,解决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且该减震结构能够拆卸更换,以助于墙体结构和功能恢复。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均位于所述过渡块下方,并与过渡块之间留有间隙,以防止在地震过程中,下墙波形板、上墙波形板和过渡块挤压变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渡块具有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相互远离的面齐平,形成两个连接面;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两个耗能板,两个所述耗能板分别紧贴该两个连接面,且耗能板一端与过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下墙波形板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耗能板,利用耗能板的拉伸变形,能够提高减震结构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并减轻上墙变摩擦组件和下墙变摩擦组件的损伤。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耗能板和过渡块通过若干个第一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叠置的耗能板和过渡块,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外侧;所述耗能板和下墙波形板通过若干个第二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耗能板、下墙波形板和上墙波形板,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外侧;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便于拆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耗能板、上墙波形板、下墙波形板和过渡块在所述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穿过处均设置有螺栓孔;且所述螺栓孔的孔径大于所穿过的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的外径,以使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能够在地震过程中随墙体的抬升而在螺栓孔中进行滑动,为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的错动提供更大自由度,提升减震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的两端均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两块所述耗能板的外侧;地震时,弹性元件受到挤压,进一步提升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蝶形弹簧。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耗能板的中部对称开设若干个孔,以提高耗能板的耗能能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耗能板的开孔为椭圆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该剪力墙包括上墙体、下墙体、减震结构以及预应力筋;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均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并上下相连;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空槽;所述减震结构在每个所述空槽内设置一个,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均与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的墙面平行,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预应力筋设置有若干根,每根预应力筋贯穿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
通过以上构思,该剪力墙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减震结构,并使减震结构与上墙体和下墙体连接,能够实现对剪力墙墙体的减震,抵抗地震对墙体结构的破坏;通过预应力筋的自复位能力和墙体自重,使剪力墙能够在地震后恢复到最初的位置,以实现震后建筑的正常使用;通过减震结构的装配式设计,以及减震结构与上墙体和下墙体的可拆卸连接,在减震结构遭地震作用破坏时,能够通过更换减震结构或更换减震结构的部分元件的方式,实现剪力墙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通过螺栓实现分别与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在每个所述空槽处均设置有若干个预埋螺纹套筒;螺栓分别穿过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并分别与设置于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的预埋螺纹套筒连接;每个所述预埋螺纹套筒远离所述空槽的一端连接有锚固钢筋,以防止在地震作用下,预埋螺纹套筒受力过大而被拔出。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锚固钢筋为L型弯折长锚固钢筋。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并吊装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并在上墙体和下墙体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空槽;制作所述减震结构;
S2,在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连接处的空槽内置入所述减震结构,使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与上墙体和下墙体的墙面平行,并将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墙体和下墙体连接;
S3,安装所述预应力筋并张拉至控制应力值。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减震结构能够通过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之间的摩擦作用耗散地震能量,以实现减震功能;本发明的剪力墙通过使用该减震结构,并使减震结构与上墙体和下墙体连接,能够实现对剪力墙墙体的减震,抵抗地震对墙体结构的破坏;通过预应力筋的自复位能力和墙体自重,使剪力墙能够在地震后恢复到最初的位置,以实现震后建筑的正常使用;通过减震结构的装配式设计,以及减震结构与上墙体和下墙体的可拆卸连接,在减震结构遭地震作用破坏时,能够通过更换减震结构或更换减震结构的部分元件的方式,实现剪力墙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2.作为上述方案的一个改进,通过使用耗能板及弹性元件,通过耗能板的拉伸变形和弹性元件的弹性消耗地震能量,进一步提升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在整个地震过程中,地震能量主要集中于减震结构处,可有效减轻地震作用下墙体结构的损伤。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使耗能板、上墙波形板、下墙波形板和过渡块上螺栓孔的孔径大于高强螺栓的孔径,并在耗能板上开设椭圆形孔,更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
4.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个改进,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实施例的剪力墙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不含上墙体和下墙体);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墙变摩擦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墙变摩擦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耗能板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锚具,2-预应力筋,3-上墙变摩擦组件,4-耗能板,5-下墙变摩擦组件,6-上墙体,7-锚固钢筋,8-高强螺栓,9-预埋螺纹套筒,10-下墙体,11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中示出了发明实施例的剪力墙;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竖向放置,该剪力墙包括上墙体6、下墙体10、减震结构以及预应力筋2;其中,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上下相连,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空槽;减震结构在每个空槽内设置一个,并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上下相连;预应力筋2设置有若干根,每根预应力筋2贯穿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用于在地震后使剪力墙的墙体自行复位,从而不影响剪力墙结构震后的使用功能。
通过上述部件的连接,本发明通过减震结构和预应力筋2将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减震结构在地震时吸能,以减轻地震对剪力墙墙体的破坏;通过在震后更换被破坏的减震结构,并通过预应力筋2使剪力墙墙体自行复位,实现剪力墙功能的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空槽,分别位于上墙体6墙脚的两端部,以使在两个空槽内分别安装减震结构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两端受力平衡,同时两个空槽的位置便于减震结构的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槽还可以设置于下墙体10中,或在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中分别开槽并连通为空槽;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2设置有一根,并贯穿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中部,预应力筋2端部通过锚具1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应力筋2还可以为多根,此时可将预应力筋2对称布置在剪力墙的中间位置,以减轻墙体摇摆产生的残余位移误差。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减震结构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关键组件,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减震结构包括上墙变摩擦组件3和下墙变摩擦组件5;
如2和图3中所示,上墙变摩擦组件3包括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减震结构安装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处的空槽时,上墙连接板水平设置,与上墙体6可拆卸连接;上墙波形板与剪力墙的墙面平行,并位于上墙连接板下方,且上墙波形板的两侧面均为波浪曲面;过渡块固定连接于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之间;
如图2和图4中所示,下墙变摩擦组件5包括下墙波形板和下墙连接板;下墙波形板设置有两个,并均平行于剪力墙的墙面设置,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均为波浪曲面,且两个下墙波形板分别位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外侧,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分别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贴合;下墙连接板水平设置,并固定连接于两个下墙波形板下方,且与下墙体1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墙连接板连接于下墙体10的顶面。
通过上述减震结构的设计,以及减震结构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能够实现对剪力墙墙体的减震;具体的,地震时,受地震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的影响,剪力墙在地震的作用下竖向运动,同时沿剪力墙厚度方向水平摆动;由于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两个下墙波形板设置为与剪力墙的墙面平行,并分别通过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因此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在地震时上下错动;通过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波浪曲面之间的错动摩擦,能够吸收地震时的能量,实现减震的效果。
下面将对减震结构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方式,以及减震结构的各个部件逐一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通过螺栓实现分别与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可拆卸连接;如1和图2中所示,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在每个空槽处均设置有若干个预埋螺纹套筒9;螺栓分别穿过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并分别与设置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预埋螺纹套筒9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均为矩形,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分别设置有四个预埋螺纹套筒9,分别对应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的四角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依据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的形状、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厚度等条件确定预埋螺纹套筒9的数量和位置,以使减震结构连接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之间,并易于安装和拆卸;每个预埋螺纹套筒9远离空槽的一端连接有锚固钢筋7,以防止在地震作用下,预埋螺纹套筒9受力过大而被拔出;在本实施例中,锚固钢筋7为L型弯折长锚固钢筋。
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墙变摩擦组件5的两个下墙波形板均位于上墙变摩擦组件3的过渡块下方,且过渡块底面与两个下墙波形板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以防止在地震过程中,墙体摇摆导致下墙波形板、上墙波形板和过渡块挤压变形。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块具有平行于剪力墙墙面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远离的面齐平,形成两个连接面;减震结构还包括两个耗能板4,两个耗能板4分别紧贴该两个连接面,且耗能板4一端与过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下墙波形板可拆卸连接;通过耗能板4的屈服变形,能够提高减震结构的抗震和耗能能力,并减轻上墙变摩擦组件3和下墙变摩擦组件5的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耗能板4的中部对称开设若干个孔,以使耗能板4易于屈服,提高耗能板4的耗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在耗能板4中部开设四个椭圆形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耗能板4的开孔还可以为菱形、矩形或其它经过优化的形状。
如图2中所示,耗能板4和过渡块、耗能板4和下墙波形板分别通过高强螺栓8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具体的,耗能板4和过渡块通过若干个第一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强螺栓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叠置的耗能板4和过渡块,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4外侧;耗能板4和下墙波形板通过若干个第二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高强螺栓由上至下设置有三排,每排设置两个,每个第二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耗能板4、下墙波形板和上墙波形板,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4外侧。
如图3-图5中所示,耗能板4、上墙波形板、下墙波形板和过渡块在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穿过处均设置有螺栓孔;且螺栓孔的孔径大于所穿过的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的外径,以使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能够在地震过程中随墙体的抬升而在螺栓孔中进行滑动,为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的错动提供更大自由度,提升减震效果。
如图2中所示,每个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的两端均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两块耗能板4的外侧;地震时,弹性元件受到挤压,进一步提升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蝶形弹簧。
以上例子用于对本发明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进行示例性说明,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的工作机理进行说明。
地震时,当剪力墙墙体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力大于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波浪曲面之间的初始静摩擦力时,墙体开始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摇摆;此时,通过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波浪曲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进行耗能,以实现对墙体结构的减震;由于耗能板4、上墙波形板、下墙波形板和过渡块的螺栓孔直径大于高强螺栓的外径,故高强螺栓在螺栓孔中产生滑动,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之间产生错动,耗能板4外侧的蝶形弹簧受到挤压,减震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进一步提升。在高强螺栓滑动至螺栓孔边缘之前,墙体结构主要通过波浪曲面之间的摩擦作用以及蝶形弹簧的弹性进行耗能;随着地震作用的加强,高强螺栓滑动至螺栓孔的边缘,耗能板4开始发挥作用,通过拉伸变形耗散地震能量。
在地震作用结束后,通过预应力筋2的自复位能力和墙体自重,使剪力墙恢复到最初的位置,以实现震后建筑的正常使用。并且,在建筑结构遭受地震作用的过程中,预应力筋2也会协同耗散地震能量。
在地震作用结束后,若剪力墙中的减震结构在地震中产生破坏,能够通过更换减震结构或更换减震结构的部分元件的方式,实现剪力墙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下面对本发明的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的安装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并吊装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并在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空槽;制作所述减震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剪力墙的上墙体6和下墙体10采用在预制工厂浇筑的方式制作形成;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预留出用以安装减震结构的空槽;同时,需要先将用L型长弯折钢筋连接的预埋螺纹套筒9预埋至相应的位置,并用支架做好固定,防止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产生偏移;此外,在墙体中轴线对应位置处预埋一波纹套管以预留出预应力筋2孔道;
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制作完成后,将剪力墙的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吊装就位,使上墙体6和下墙体10上下相连;墙体吊装就位后,需要先在墙体四周架设好斜向保护支撑后,方可拆除吊装设备,以防止墙体产生倾斜倒塌;
采用线切割的方式制作减震结构;其中上墙变摩擦组件3和下墙变摩擦组件5可以采用一块母材进行切割;
对于上墙变摩擦组件3,为了实现与耗能板4实现的连接,过渡块高度选取70mm-100mm,在本实施例中为100mm;过渡块的两侧面与下墙变摩擦组件5的两块下墙波纹板相互远离的面齐平;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的波浪曲面由母材线切割形成,以使波浪曲面更好地贴合;过渡块和上墙波纹板上各开设有两个和六个螺栓孔,用于穿过高强螺栓;上墙连接板上开设四个孔,用以与上墙板中的预埋螺纹套筒9位置对应;
对于下墙变摩擦组件5,在两个下墙波形板上开设六个螺栓孔,用以与上墙连接板上的六个螺栓孔对应;下墙连接板上开设四个孔,用以与下墙板中的预埋螺纹套筒9位置对应;
对于耗能板4,在其与过渡块和两块下墙波形板对应位置处开设八个螺栓孔;并为了提升其耗能能力,在板中间对称开设有四个椭圆形长条孔;
过渡块、上墙波纹板、下墙波纹板和耗能板4上螺栓孔的直径均比高强螺栓外径大4mm-6mm,以使高强螺栓能够在孔洞内滑动。
各部件制作完成后,将上墙变摩擦组件3、下墙变摩擦组件5及耗能板4装配形成减震结构;具体流程为:
S1a,将上墙变摩擦组件3从侧面插入下墙变摩擦组件5,使上墙波形板位于两个下墙波形板之间;为了防止上墙变摩擦组件3和下墙变摩擦组件5在地震过程中挤压变形,在上墙变摩擦组件3的过渡件底面与下墙变摩擦组件5的下墙波形板顶面之间预留30mm-40mm的间隙,可以通过切割下墙波形板,使下墙波形板的高度小于上墙波形板实现;
S1b,将耗能板4固定在两个下墙波形板外侧,再将蝶形弹簧穿至每个高强螺栓端部,然后使高强螺栓穿过螺栓孔,在每个高强螺栓另一侧布置碟形弹簧后,再拧上螺栓;完成减震结构的装配。
S2,在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处的空槽内置入减震结构,使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均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墙面平行;并将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分别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
为防止张拉预应力筋2后,可更换钢构件可能与墙体预埋孔洞之间产生误差,而无法调整,故先安装减震结构,再安装预应力筋2。
S3,安装所述预应力筋2并张拉至控制应力值;
将预应力筋2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贯穿,再对预应力筋2采用张拉设备张拉至控制应力值;完成张拉后,将伸出的多余预应力筋2截断,最后安装锚具1,完成封锚。
在地震作用结束后,若剪力墙中的减震结构在地震中产生破坏,或减震结构的部分元件在地震中破坏,可以采用在步骤S1和/或S2中描述的方式,重新制作减震结构并将其重新安装于剪力墙的墙体中。
综上,按照本发明的装配式的减震结构,以及设置有该减震结构的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能够解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同时其减震结构能够更换,剪力墙在地震作用后能够实现功能恢复,因而尤其适用于墙体结构抗震的应用场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墙变摩擦组件(3)和下墙变摩擦组件(5);
所述上墙变摩擦组件(3)包括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所述上墙连接板位于水平平面;所述上墙波形板位于与所述水平平面垂直的垂直平面,并位于所述上墙连接板下方,上墙波形板的两侧面均为波浪曲面;所述过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上墙波形板之间;
所述下墙变摩擦组件(5)包括下墙波形板和下墙连接板;所述下墙波形板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设置两个,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均为波浪曲面;两个下墙波形板分别位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外侧,且两个下墙波形板相互靠近的面分别与上墙波形板的两个波浪曲面贴合;所述下墙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水平平面,并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均位于所述过渡块下方,并与过渡块之间留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具有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墙波形板相互远离的面齐平,形成两个连接面;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两个耗能板(4),两个所述耗能板(4)分别紧贴该两个连接面,且耗能板(4)一端与过渡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下墙波形板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板(4)和过渡块通过若干个第一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叠置的耗能板(4)和过渡块,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4)外侧;所述耗能板(4)和下墙波形板通过若干个第二高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高强螺栓贯穿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耗能板(4)、下墙波形板和上墙波形板,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耗能板(4)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板(4)、上墙波形板、下墙波形板和过渡块在所述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穿过处均设置有螺栓孔;且所述螺栓孔的孔径大于所穿过的第一高强螺栓或第二高强螺栓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高强螺栓和第二高强螺栓的两端均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于两块所述耗能板(4)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板(4)的中部对称开设若干个孔。
8.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减震结构的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墙体(6)、下墙体(10)、减震结构以及预应力筋(2);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均平行于所述垂直平面并上下相连;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个空槽;所述减震结构在每个所述空槽内设置一个,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预应力筋(2)设置有若干根,每根预应力筋(2)贯穿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通过螺栓实现分别与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在每个所述空槽处均设置有若干个预埋螺纹套筒(9);螺栓分别穿过所述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并分别与设置于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预埋螺纹套筒(9)连接;每个所述预埋螺纹套筒(9)远离所述空槽的一端连接有锚固钢筋(7)。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剪力墙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制作并吊装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并在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空槽;制作所述减震结构;
S2,在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处的空槽内置入所述减震结构,使每个减震结构的上墙波形板和下墙波形板与上墙体(6)和下墙体(10)的墙面平行,并将减震结构的上墙连接板和下墙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墙体(6)和下墙体(10)连接;
S3,安装所述预应力筋(2)并张拉至控制应力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5421.0A CN114165093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5421.0A CN114165093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65093A true CN114165093A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48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75421.0A Pending CN114165093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6509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3493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重庆大学 | 一种具备可恢复耗能功能的填充墙连接方式 |
CN115324220A (zh) * | 2022-08-03 | 2022-11-1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易于更换的耗能墙脚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75421.0A patent/CN11416509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23493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重庆大学 | 一种具备可恢复耗能功能的填充墙连接方式 |
CN113123493B (zh) * | 2021-04-15 | 2022-11-18 | 重庆大学 | 一种具备可恢复耗能功能的填充墙连接方式 |
CN115324220A (zh) * | 2022-08-03 | 2022-11-1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易于更换的耗能墙脚 |
CN115324220B (zh) * | 2022-08-03 | 2023-09-01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易于更换的耗能墙脚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63699B1 (en) | Coupling member f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building structures | |
KR100955706B1 (ko) | 탄 소성판이 병렬로 다수 세팅된 수평형 댐퍼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방법 | |
PT2480737E (pt) | Método e estrutura para amortecimento de movimentos em edifícios | |
CN105926794A (zh) | 采用等应力线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器 | |
CN114165093A (zh)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
CN112252509A (zh) | 形状优化的分阶段屈服耗能机制的装配式剪切型阻尼器 | |
CN213805987U (zh) | 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框架结构 | |
KR101403125B1 (ko) | 단위 모듈러 지진하중 흡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골구조물 보강방법 | |
JP2005330675A (ja) | 塔状構造物 | |
KR20190074054A (ko) | 고감쇠 고무 및 변형 유도 강재봉이 구성된 복합댐퍼와 복합댐퍼를 포함한 프레임형 제진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방법 | |
CN216665181U (zh) | 一种装配式的减震结构及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 | |
KR102122028B1 (ko) | 간주형 제진장치 | |
KR102092413B1 (ko) | 이중 강판으로 구성된 중간 댐퍼를 이용한 내진 보강용 제진 장치 | |
KR101341847B1 (ko) | 기능분리형 받침을 이용한 교량의 내진보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내진보강공법 | |
KR101294289B1 (ko) | 건식형 좌굴방지 가새 및 그 시공 방법 | |
CN108999339A (zh) | 一种内置芯柱可恢复功能的多肢方形柱及其装配方法 | |
KR101259247B1 (ko) | 댐핑형 구조물 | |
CN112459584B (zh) | 一种墙板拼接且地基减震的装配式框架结构 | |
CN215630814U (zh) | 一种基于摩擦和可更换金属屈服耗能的自复位复合墙结构 | |
JP2008274622A (ja) | 建築物の中間階免震機構 | |
CN212224283U (zh) | 一种嵌墙式耗能装置 | |
JP2000226952A (ja) | コンクリート躯体構造物における履歴減衰部材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ならびに制振コンクリート躯体構造物 | |
CN114575493A (zh) | 一种预制摩擦减震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KR100955707B1 (ko) | 탄 소성 판이 병렬로 다수 세팅된 브라켓형 댐퍼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내진보강방법 | |
CN214302322U (zh) | 形状优化的分阶段屈服耗能机制的装配式剪切型阻尼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