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41087A - 仿真注射笔 - Google Patents

仿真注射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1087A
CN114141087A CN202111640759.2A CN202111640759A CN114141087A CN 114141087 A CN114141087 A CN 114141087A CN 202111640759 A CN202111640759 A CN 202111640759A CN 114141087 A CN114141087 A CN 114141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track
piece
state
elast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07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翠柳
欧灿生
舒庆
王杰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m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07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1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真注射笔,用于降低使用者练习或教学自动注射笔使用方法的成本。本申请实施例包括:笔身、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触发结构相对笔身运动,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触发结构转变为已触发状态,使得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

Description

仿真注射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真注射笔。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满足使用者自行进行药物注射的需求,提高药物注射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市场上有各类自动注射笔。由于自动注射笔为专业医疗器械,一般的使用者并不能知晓自动注射笔的使用方法,为了让使用者熟悉自动注射笔的使用方法,需要进行练习和教学。
由于卫生要求,自动注射笔的针头和药物是一次性用品,如果使用自动注射笔进行练习和教学,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真注射笔,用于降低使用者练习或教学自动注射笔使用方法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真注射笔,包括:笔身、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
解锁结构、推进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触发结构的局部设置在笔身的外部;
推进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推进蓄势状态和推进结束状态;触发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触发状态和已触发状态;解锁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解锁状态和已解锁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运动,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触发结构转变为已触发状态,使得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带有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的仿真注射笔,且使用复位结构对各个可复位结构进行复位,实现仿真注射笔的可重复使用,能够使用一只仿真注射笔实现多次练习和教学,相比使用自动注射笔进行练习和教学显著降低了成本。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本实施例中,使用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用于在推进过程结束时发出声响提示使用者推进过程结束,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声件和第二阻挡部件;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第二阻挡部件固定,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声件;在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时,第二声件在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二阻挡部件运动,第二声件与第二阻挡部件碰撞发出声响。
本实施例中,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还包括外壳弹性元件、外壳轨道和固定窗轨道;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声件外壳、固定窗;
第二声件在声件外壳内运动,外壳轨道固定设置在声件外壳,外壳轨道为L形,外壳轨道包括第四子轨道和第五子轨道,第二声件设置有第四轨道配合件,第四轨道配合件与外壳轨道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位于第五子轨道时,第二声件能够相对声件外壳旋转运动且不能前后运动,第四轨道配合件位于第四子轨道时,第二声件能够相对声件外壳向后运动且不能旋转运动;
第二弹性元件的前端作用于第二声件,第二弹性元件的后端作用于声件外壳;
声件外壳在外壳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窗内向前运动,外壳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固定窗固定,外壳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用于推动声件外壳;
固定窗轨道固定设置在固定窗,第四轨道配合件与固定窗轨道配合,固定窗轨道包括第一子轨道、第二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其中第一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相互平行,第一子轨道、第二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贯通,第二子轨道的后端连接第三子轨道的前端,第二子轨道的前端连接第一子轨道的后端,使得第二声件在第一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相对固定窗前后运动,第二声件在第二子轨道相对固定窗前后运动的同时旋转运动;
外壳轨道和固定窗轨道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在第一子轨道的同时在第四子轨道,第四轨道配合件在第三子轨道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在第二子轨道运动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外壳轨道和固定窗轨道控制第二声件的运动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活塞杆和推进弹性元件;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和活塞筒能够相对运动;
活塞杆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筒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
活塞筒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杆为推进结构活动件;
推进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推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本实施例中,推进结构分为固定安装的部件和推进结构活动件,采用活塞式结构,提高了方案的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推进结构还包括活塞头,活塞头设置在活塞杆的末端,活塞头与活塞筒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杆的末端设置活塞头,活塞头和活塞筒配合,能够通过调节活塞头的大小和材质调节推进过程的时间,提高了灵活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直线运动件、解锁旋转运动件、解锁固定件;
解锁结构处于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静止配合;
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时,解锁旋转运动件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固定件配合,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的同时向第二方向旋转;解锁直线运动件在解锁旋转运动件的推动下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脱离;
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在复位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配合,解锁直线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第二方向旋转,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静止配合。
本实施例中,使用解锁直线运动件、解锁旋转运动件和解锁固定件构成解锁结构,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解锁结构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解锁定位部、第三轨道、第一弹性元件、第一旋转弹性元件;
第三轨道固定设置在解锁固定件,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解锁直线运动件;
解锁直线运动件内侧设置第一轨道配合件,第一轨道配合件与第一轨道配合,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能够相对解锁固定件前后运动且不能相对解锁固定件旋转运动;
第二轨道固定和解锁定位部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内侧,解锁定位部与第二轨道相连;解锁直线运动件外侧设置第二轨道配合件,第二轨道配合件与第二轨道配合,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沿第二轨道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直线运动件向第二方向旋转;
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解锁旋转运动件;解锁定位部固定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内侧,解锁定位部与第二轨道连接,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沿第二轨道向后运动到脱离第二轨道时,解锁旋转运动件在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与解锁定位部配合;
解锁旋转运动件外侧设置有第三轨道配合件,第三轨道配合件与第三轨道配合,使得第三轨道配合件沿第三轨道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笔身向第二方向旋转。
本实施例中,解锁结构设置有多条轨道,用于控制解锁直线运动件和解锁旋转运动件的运动方式,提高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触发结构包括护针筒、皮肤弹性元件;
护针筒设置在笔身的前端,护针筒能够相对笔身前后运动;皮肤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皮肤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护针筒;护针筒的后端连接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护针筒的后端抵住解锁旋转运动件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使用护针筒和皮肤弹性元件构成触发结构,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针;复位针用于从笔身的前端推入。
本实施例中,使用复位针作为复位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帽盖;
帽盖与笔身前端可拆卸地连接;
复位结构设置在笔帽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将复位结构和帽盖连接,使得合上帽盖的步骤和复位的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使用更加便利。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笔身设置有视窗,视窗是透明的或镂空的,以使得使用者能够透过视窗观察推进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笔身设置视窗,便于使用者通过眼睛观察推进结构的运动。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止退结构;
止退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止退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止退活动状态和止退锁定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运动,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使得止退结构从止退活动状态向止退锁定状态转变;处于止退锁定状态的止退结构,使得触发结构锁定在未触发状态,触发结构无法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止退结构配合,止退结构用于使止退结构从止退锁定状态复位为止退活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使用可复位的止退结构,用于在完成一次练习后,进行复位前,阻挡触发结构再次触发,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止退结构包括旋转锁定部件、第二旋转弹性元件和止退阻挡部件;
止退阻挡部件固定安装在笔身,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锁定部件,旋转锁定部件能够相对触发结构旋转运动,旋转锁定部件不能相对触发结构前后运动;旋转锁定部件的外侧设置有止退凸起,止退阻挡部件设置有止退轨道;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活动状态时,止退凸起与止退轨道配合,使得旋转锁定部件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相对止退阻挡部件向后运动;
触发结构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时,触发结构带动旋转锁定部件向前运动,直至止退凸起从止退轨道的前端脱离,止退凸起脱离止退轨道后,旋转锁定部件在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向第二方向旋转,使得止退凸起的后端抵住止退阻挡部件的前端,阻止旋转锁定部件向后运动;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锁定状态时,在锁定位置上旋转锁定部件不能相对止退阻挡部件向后运动。
本实施例中,使用旋转锁定部件、第二旋转弹性元件和止退阻挡部件构成止退结构,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推进起始发声结构转变为发声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本实施例中,使用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用于在推进过程开始时发出声响提示使用者推进过程开始,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起始弹性元件、第一声件和第一阻挡部件;起始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起始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声件;在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时,第一声件在起始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一阻挡部件运动,第一声件与第一阻挡部件碰撞发出声响。
本实施例中,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本申请实时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活塞杆和推进弹性元件;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和活塞筒能够相对运动;
活塞杆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筒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
活塞筒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杆为推进结构活动件;
推进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推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所述第一阻挡部件与推进结构活动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件与推进结构活动件固定连接,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使用前状态的正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使用前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使用中状态的立体图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使用中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已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第一声件碰撞发声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第二声件碰撞发声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止退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一种爆炸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另一种爆炸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解锁直线运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解锁旋转运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解锁旋转运动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解锁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活塞筒的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第二声件和声件外壳的发声蓄势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第二声件和声件外壳的发声结束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固定窗的立体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的固定窗的主视图;
1、笔身;101、视窗;2、复位针;301、解锁直线运动件;3011、第一轨道配合件;3012、第二轨道配合件;302、解锁旋转运动件;3021、第三轨道配合件;303、解锁固定件;304、第一轨道;305、第二轨道;306、第三轨道;307、第一弹性元件;308、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9、解锁定位部;401、护针筒头;402、护针筒连接件;403、皮肤弹性元件;501、活塞筒;502、活塞杆;503、活塞头;504、视窗片;505、推进弹性单元;601、第二声件;6011、第四轨道配合件;602、声件外壳;6021、第一半壳;6022、第二半壳;6023、声件外壳套;603、固定窗;604、第二弹性元件;605、外壳弹性元件;606、外壳轨道;6061、第四子轨道;6062、第五子轨道;607、固定窗轨道;6071、第一子轨道;6072、第二子轨道;6073、第三子轨道;701、旋转锁定部件;7011、止退凸起;702、止退阻挡部件;703、第二旋转弹性元件;801、第一声件;802、第一阻挡部件;803、起始弹性元件;9、笔身后盖;10、帽盖;11、笔身前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仿真注射笔,也可以称为注射练习笔,用于对自动注射笔进行仿真。仿真注射笔能够用于培养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或者用于教学,因此仿真注射笔的操作流程应当和自动注射笔的操作流程一致,但是仿真注射笔不执行注射工作,因此不携带针头和药瓶。在自动注射笔的一般流程中包括触发、解锁、推进起始发声提示、推进、视窗101提示、推进结束发声提示和护针筒止退。在仿真注射笔中需要复现自动注射笔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不同流程由不同的结构执行。为了简化结构,执行不同流程的结构往往需要共用部分零件。由于是仿真注射笔,为了节省成本,需要将仿真注射笔设计为可复位的,以循环使用。
为了方便描述,将笔帽后盖指向护针筒头401的方向定义为前,护针筒头401指向笔帽后盖的方向定义为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包括笔身1、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
解锁结构、推进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内部,触发结构的局部设置在笔身1的外部;
推进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推进蓄势状态和推进结束状态;触发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触发状态和已触发状态;解锁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解锁状态和已解锁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1运动,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触发结构转变为已触发状态,使得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带有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的仿真注射笔,且使用复位结构对各个可复位结构进行复位,实现仿真注射笔的可重复使用,能够使用一只仿真注射笔实现多次练习和教学,相比使用自动注射笔进行练习和教学显著降低了成本。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包括笔身1、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
解锁结构、推进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内部,触发结构的局部设置在笔身1的外部;
推进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推进蓄势状态和推进结束状态;触发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触发状态和已触发状态;解锁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解锁状态和已解锁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1运动,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触发结构转变为已触发状态,使得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
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内部;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止退结构;
止退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内部;
止退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止退活动状态和止退锁定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1运动,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使得止退结构从止退活动状态向止退锁定状态转变;处于止退锁定状态的止退结构,使得触发结构锁定在未触发状态,触发结构无法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止退结构配合,止退结构用于使止退结构从止退锁定状态复位为止退活动状态。
仿真注射笔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内部;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推进起始发声结构转变为发声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可复位的止退结构和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为可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可以分为笔身1、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可复位的止退结构和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笔身1。笔身1为管状结构,内部为通孔,可以是圆柱体或棱柱体。笔身1的前端设置有凸起或卡扣用于与笔身前架11连接,笔身1的后端设置有凸起或卡扣用于与笔身后盖9连接。笔身1的侧面可以设置视窗101,视窗101是透明的或镂空的,以使得使用者能够透过视窗101观察推进结构;或者,笔身1是透明的,以使得使用者能够透过笔身1观察推进结构。固定窗603也可以是透明的,以便于使用者观察声件外壳602的运动。
如图3至图4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可以是复位针2或复位按钮,下面以复位针2为例进行说明。复位针2为圆柱体或棱柱体,用于从笔身1的前端插入并推动各结构进行复位。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止退结构配合,止退结构用于使止退结构从止退锁定状态复位为止退活动状态。复位结构与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复位针2可以安装在帽盖10,简化了使用的流程,将复位步骤和套上帽盖10的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在帽盖10的后端设置有复位针2座子,复位针2的一端插入复位针2座子完成复位针2的安装。
如图1至图15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解锁结构。
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直线运动件301、解锁旋转运动件302、解锁固定件303;
解锁结构处于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静止配合;
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固定件303配合,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解锁固定件303向后运动的同时向第二方向旋转;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推动下相对解锁固定件303向后运动,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脱离;
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在复位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配合,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相对解锁固定件303向后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解锁固定件303向第二方向旋转,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静止配合。
解锁结构还包括:第一轨道304、第二轨道305、解锁定位部309、第三轨道306、第一弹性元件307、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
第三轨道306固定设置在解锁固定件303,第一弹性元件307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第一弹性元件307的另一端作用于解锁直线运动件301;
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内侧设置第一轨道304配合件3011,第一轨道304配合件3011与第一轨道304配合,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301能够相对解锁固定件303前后运动且不能相对解锁固定件303旋转运动;
第二轨道305固定和解锁定位部309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内侧,解锁定位部309与第二轨道305相连;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外侧设置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与第二轨道305配合,使得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沿第二轨道305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第二方向旋转;
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另一端连接解锁旋转运动件302;解锁定位部309固定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内侧,解锁定位部309与第二轨道305连接,使得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沿第二轨道305向后运动到脱离第二轨道305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在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与解锁定位部309配合;
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设置有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与第三轨道306配合,使得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沿第三轨道306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笔身1向第二方向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俯视观测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俯视观测的顺时针方向;也可以将第一方向确定为俯视观测的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确定为俯视观测的逆时针方向。
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为扭簧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设置有凸起或凹槽,用于与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配合;护针筒连接件402后端设置有凸起或凹槽,用于与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配合。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为扭簧时,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可以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或护针筒连接件402外侧。
如图2至图10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触发结构。触发结构可以安装在笔身1的前端、后端或侧壁,下面以触发结构安装在笔身1的前端为例进行说明。护针筒的前端露出于笔身1,使得使用者能够对护针筒的前端进行按压。触发结构包括护针筒、皮肤弹性元件403;护针筒设置在笔身1的前端,护针筒能够相对笔身1前后运动;皮肤弹性元件403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皮肤弹性元件403的另一端作用于护针筒;护针筒的后端连接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一端,护针筒的后端抵住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前端。皮肤弹性元件403为弹簧。
护针筒包括护针筒头401和护针筒连接件402,护针筒头401的后端与护针筒连接件402的前端固定安装。将护针筒分为护针筒头401和护针筒连接件402便于安装。皮肤弹性元件403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皮肤弹性元件403的另一端作用于护针筒头401;护针筒连接件402的后端连接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一端,护针筒连接件402的后端抵住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前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触发结构而言,已触发状态是指护针筒位于其相对笔身1能够运动到的最后的位置,未触发状态是指护针筒位于其相对笔身1能够运动到的最前的位置。触发结构在皮肤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在解除对护针筒的外部按压后从已触发状态恢复到未触发状态。
如图2至图10和图14至图15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推进结构。推进结构用于模拟真实注射笔的注射时间,因此推进结构的推进时间与真实注射笔的注射时间是相等的。为了便于使用者观察推进的开始、过程和结束,可以设置视觉提示如视窗和视窗片,还可以设置听觉提示如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和推进结束发声结构。
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501、活塞杆502和推进弹性元件505;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502和活塞筒501能够相对运动;活塞杆502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筒501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活塞筒501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杆502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推进弹性元件505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推进弹性元件505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所述推进结构还包括活塞头503,活塞头503设置在活塞杆502的末端,活塞头503与活塞筒501配合。通过调节活塞头503和活塞筒501的配合松紧程度,可以调节推进时间的长短。活塞头503使用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杆502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筒501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活塞筒501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杆502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推进结构还可以是卷尺结构。
如图2至图10和图16至图19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用于在推进结束时发出声响,提示使用者推进结束。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604、第二声件601和第二阻挡部件;第二弹性元件604的一端相对第二阻挡部件固定,第二弹性元件604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声件601;在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时,第二声件601在第二弹性元件604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二阻挡部件运动,第二声件601与第二阻挡部件碰撞发出声响。
所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还包括外壳弹性元件605、外壳轨道606和固定窗轨道607;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声件外壳602、固定窗603;
第二声件601在声件外壳602内运动,外壳轨道606固定设置在声件外壳602,外壳轨道606为L形,外壳轨道606包括第四子轨道6061和第五子轨道6062,第二声件601设置有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与外壳轨道606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位于第五子轨道6062时,第二声件601能够相对声件外壳602旋转运动且不能前后运动,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位于第四子轨道6061时,第二声件601能够相对声件外壳602向后运动且不能旋转运动;
第二弹性元件604的前端作用于第二声件601,第二弹性元件604的后端作用于声件外壳602;
声件外壳602在外壳弹性元件605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窗603内向前运动,外壳弹性元件605的一端相对固定窗603固定,外壳弹性元件605的另一端用于推动声件外壳602;
固定窗轨道607固定设置在固定窗603,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与固定窗轨道607配合,固定窗轨道607包括第一子轨道6071、第二子轨道6072和第三子轨道6073,其中第一子轨道6071和第三子轨道6073相互平行,第一子轨道6071、第二子轨道6072和第三子轨道6073贯通,第二子轨道6072的后端连接第三子轨道6073的前端,第二子轨道6072的前端连接第一子轨道6071的后端,使得第二声件601在第一子轨道6071和第三子轨道6073相对固定窗603前后运动,第二声件601在第二子轨道6072相对固定窗603前后运动的同时旋转运动;
外壳轨道606和固定窗轨道607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在第一子轨道6071的同时在第四子轨道6061,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在第三子轨道6073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6062,在第二子轨道6072运动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6062旋转运动。
声件外壳602包括第一半壳6021、第二半壳6022和声件外壳套6023。声件外壳602可以分为左右两半,即以过声件外壳602轴线的平面将声件外壳602分为第一半壳6021和第二半壳6022,第一半壳6021和第二半壳6022配合,声件外壳602的后端与活塞筒501配合。为了加固声件外壳602,还可以在声件外壳602的前端设置声件外壳套6023。声件外壳602也可以分为前后两半,即沿着横截面将声件外壳602分为第一半壳6021和第二半壳6022,第一半壳6021和第二半壳602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第二弹性元件604为塔形弹性元件。推进弹性元件505、外壳弹性元件605和第一弹性元件307可以是同一个弹性元件。
如图2至图10图12至图14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止退结构。止退结构用于阻止触发结构被二次触发,具体的,止退结构处于止退活动状态时,触发结构从未触发状态进入已触发状态,然后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则止退结构从止退活动状态进入止退锁定状态。止退结构处于止退锁定状态时,触发结构被锁定在未触发状态,触发结构不能从未触发状态进入已触发状态。
止退结构包括旋转锁定部件701、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和止退阻挡部件702;
止退阻挡部件702固定安装在笔身1,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锁定部件701,旋转锁定部件701能够相对触发结构旋转运动,旋转锁定部件701不能相对触发结构前后运动;旋转锁定部件701的外侧设置有止退凸起7011,止退阻挡部件702设置有止退轨道;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活动状态时,止退凸起7011与止退轨道配合,使得旋转锁定部件701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相对止退阻挡部件702向后运动;
触发结构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时,触发结构带动旋转锁定部件701向前运动,直至止退凸起7011从止退轨道的前端脱离,止退凸起7011脱离止退轨道后,旋转锁定部件701在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的作用力下向第二方向旋转,使得止退凸起7011的后端抵住止退阻挡部件702的前端,阻止旋转锁定部件701向后运动;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锁定状态时,在锁定位置上旋转锁定部件701不能相对止退阻挡部件702向后运动。
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为扭簧时,旋转锁定部件701设置有凸起或凹槽,用于与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配合;护针筒连接件402后端设置有凸起或凹槽,用于与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配合。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为扭簧时,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可以设置在旋转锁定部件701外侧或护针筒连接件402外侧。
如图2至图15所示,仿真注射笔设置有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用于提示推进开始,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在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后,在推进结构开始推进时,发出声响。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起始弹性元件803、第一声件801和第一阻挡部件802;起始弹性元件803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起始弹性元件803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声件801;在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时,第一声件801在起始弹性元件803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一阻挡部件802运动,第一声件801与第一阻挡部件802碰撞发出声响。
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501、活塞杆502和推进弹性元件505;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502和活塞筒501能够相对运动;
活塞杆502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筒501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
活塞筒501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杆502为推进结构活动件;
推进弹性元件505的一端相对笔身1固定,推进弹性元件505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所述第一阻挡部件802与推进结构活动件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元件307、推进弹性元件505、皮肤弹性元件403、第二弹性元件604、外壳弹性元件605、起始弹性元件803为弹簧或皮筋等;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和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为扭簧或皮筋等。第二弹性元件604可以是塔形弹簧。
第一轨道304、第二轨道305、第三轨道306、外壳轨道606、固定窗轨道607可以是凹槽或凸起;第一轨道304配合件3011、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可以是凸起或凹槽。
解锁固定件303、止退阻挡部件702、第三轨道306、活塞杆502可以设计为一个零件,即锁扣。
第一弹性元件307为弹簧时,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后端可以设置弹簧槽。
为了进一步说明不同结构之间的协作,下面对整个仿真注射笔的工作进行说明,以下仅为示例。如图1至图19所示,申请实施例的仿真注射笔,包括笔身1、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可复位的止退结构和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
仿真注射笔的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使用和复位,使用可以分为使用前状态、使用中状态和使用后状态,复位可以分为复位前状态、复位中状态和复位后状态,其中使用前状态与复位后状态相同,使用后状态和复位前状态相同。仿真注射笔能够实现循环利用,使用后复位,复位后使用,交替进行,不断循环。
下面分别就不同状态下仿真注射笔的结构及其运动进行说明。
1.使用前状态。
复位针2安装在帽盖10的复位针2座子,帽盖10安装在笔身1的前端,复位针2插入笔身1。
护针筒头401位于护针筒头401相对笔身1所能运动的最前端。
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位于声件外壳602的外壳轨道606的第五子轨道6062,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位于固定窗603的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三分段。第二声件601位于第二声件601相对笔身1所能运动的最后端,声件外壳602位于声件外壳602相对笔身1所能运动的最后端。
活塞杆502相对笔身1固定安装,活塞筒501为推进结构活动件。声件外壳602与活塞筒501固定连接。活塞筒501的开口向后,活塞头503设置在活塞杆502的末端,活塞头503与活塞筒501配合。
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配合,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位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解锁定位部309。解锁旋转运动件302与旋转锁定部件701为同一零件,以下统称为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由于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位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解锁定位部309,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止退凸起7011与止退轨道配合。
第一轨道304固定设置在活塞筒501侧壁,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第一轨道304配合件3011与第一轨道304配合,第一轨道304配合件3011位于第一轨道304的最前端。活塞筒501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推进起始发声结构的第一阻挡部件802,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前端与第一阻挡部件802接触。第一声件801和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为同一零件,以下统称为解锁直线运动件301。连接触发结构和旋转锁定部件701的第二旋转弹性元件703,连接触发结构和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二者为同一零件,下文统称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
推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第一弹性元件307、推动活塞筒501的推进弹性单元、推动第一声件801的起始弹性元件803和推动声件外壳602的外壳弹性元件605为同一零件,以下统称为第一弹性元件307。
使用前状态即复位后状态。
2.使用中状态。
使用者将帽盖10和复位针2拔出。
使用者将护针筒前端贴近皮肤并用力按压,使得护针筒相对笔身1向后运动。护针筒分为护针筒头401和护针筒连接件402,护针筒头401和护针筒连接件402固定连接。护针筒连接件402相对笔身1向后运动,推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和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后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的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与第三轨道306配合,使得解锁旋转运动件302沿第三轨道306向后运动的同时相对笔身1向第二方向旋转运动。由于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不能相对笔身1进行旋转运动,因此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向第二方向旋转运动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与解锁定位部309脱离。
解锁直线运动件301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与解锁定位部309脱离,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在第一弹性元件307的推动下沿第一轨道304向前运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沿第一轨道304向前运动,直达碰撞到固定设置在活塞筒501外侧的第一阻挡部件802,碰撞发出声响。
碰撞后,第一弹性元件307继续推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前运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和活塞筒501一同向前运动。活塞筒501和活塞杆502发生相对运动。活塞筒501两侧设置有视窗片504,透过笔身1侧面设置的视窗101,能够看到视窗片504的运动。视窗片504可以设计为橙色、蓝色等与笔身1不同的颜色。
活塞筒501和声件外壳602固定连接,活塞筒501推动声件外壳602相对固定窗603向前运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沿着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三子轨道6073向前运动,同时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在外壳轨道606的第五子轨道6062相对声件外壳602静止;声件外壳602进一步向前运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沿着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二子轨道6072向前运动,同时相对固定窗603旋转运动,同时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沿着外壳轨道606的第五轨道相对声件外壳602旋转运动;声件外壳602进一步向前运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脱离外壳轨道606的第五子轨道6062进入第四子轨道6061,同时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进入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一子轨道6071,在第二弹性元件604的作用下,第二声件601相对声件外壳602向前运动,直至与声件外壳602或固定窗603碰撞,碰撞发出声响。
3.使用后状态。
第二声件601相对声件外壳602向前运动碰撞发出声响,表示推进结束。使用者将仿真注射笔从皮肤上移开。护针筒在皮肤弹性元件403的作用下,相对笔身1向前运动,直至护针筒能够向前运动到的最前位置。护针筒向前运动带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向前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向前运动,直至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的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从第三轨道306脱离。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与止退凸起7011为同一零件,以下统称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的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从第三轨道306脱离后,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在第一旋转弹性元件308的作用下,相对止退阻挡部件702向第一方向旋转运动,使得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的后端抵住止退阻挡部件702。由于护针筒的后端抵住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的前端,因此护针筒在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抵住止退阻挡部件702时,护针筒不能相对笔身1向后运动。
使用后状态即复位前状态。
4.复位中状态。
使用者将复位针2从笔身1前端插入,复位针2推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沿外壳轨道606的第四子轨道6061向后运动,同时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沿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一子轨道6071向后运动;复位针2进一步推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进入外壳轨道606的第五子轨道6062,使得第二声件601能够推动声件外壳602向后运动,同时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进入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二子轨道6072,第二声件601沿第二子轨道6072相对固定窗603向后运动的同时旋转运动,第二声件601沿第五子轨道6062相对声件外壳602旋转运动;第二声件601的第四轨道配合件6011进入固定窗轨道607的第三子轨道6073并向后运动。
声件外壳602与活塞筒501固定连接,声件外壳602在第二声件601的推动下向后运动时,活塞筒501相对活塞杆502向后运动。活塞筒501侧壁固定设置的第一阻挡部件802推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后运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后运动,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外侧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与第二轨道305配合,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后运动的同时,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止退阻挡部件702向第二方向旋转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302相对止退阻挡部件702向第二方向旋转运动,使得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外侧的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不再与止退阻挡部件702接触,第三轨道306配合件3021与第三轨道306配合。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向后运动,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外侧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脱离第二轨道305进入解锁定位部309。解锁直线运动件301外侧的第二轨道305配合件3012脱离第二轨道305进入解锁定位部309,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301不能相对解锁旋转运动件302向前运动。
复位针2完全插入,帽盖10安装在笔身1的前端,仿真注射笔呈现复位后状态。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身、复位结构、可复位的解锁结构、可复位的触发结构、可复位的推进结构;
解锁结构、推进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触发结构的局部设置在笔身的外部;
推进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推进蓄势状态和推进结束状态;触发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触发状态和已触发状态;解锁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未解锁状态和已解锁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运动,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触发结构转变为已触发状态,使得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构从推进结束状态复位为推进蓄势状态;复位结构与解锁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结束发声结构;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结束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推进结束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声件和第二阻挡部件;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第二阻挡部件固定,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声件;在推进结构转变为推进结束状态时,第二声件在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二阻挡部件运动,第二声件与第二阻挡部件碰撞发出声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结束发声结构还包括外壳弹性元件、外壳轨道和固定窗轨道;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声件外壳、固定窗;
第二声件在声件外壳内运动,外壳轨道固定设置在声件外壳,外壳轨道为L形,外壳轨道包括第四子轨道和第五子轨道,第二声件设置有第四轨道配合件,第四轨道配合件与外壳轨道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位于第五子轨道时,第二声件能够相对声件外壳旋转运动且不能前后运动,第四轨道配合件位于第四子轨道时,第二声件能够相对声件外壳向后运动且不能旋转运动;
第二弹性元件的前端作用于第二声件,第二弹性元件的后端作用于声件外壳;
声件外壳在外壳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相对固定窗内向前运动,外壳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固定窗固定,外壳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用于推动声件外壳;
固定窗轨道固定设置在固定窗,第四轨道配合件与固定窗轨道配合,固定窗轨道包括第一子轨道、第二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其中第一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相互平行,第一子轨道、第二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贯通,第二子轨道的后端连接第三子轨道的前端,第二子轨道的前端连接第一子轨道的后端,使得第二声件在第一子轨道和第三子轨道相对固定窗前后运动,第二声件在第二子轨道相对固定窗前后运动的同时旋转运动;
外壳轨道和固定窗轨道配合,使得第四轨道配合件在第一子轨道的同时在第四子轨道,第四轨道配合件在第三子轨道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在第二子轨道运动的同时在第五子轨道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活塞杆和推进弹性元件;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和活塞筒能够相对运动;
活塞杆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筒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
活塞筒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杆为推进结构活动件;
推进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推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结构还包括活塞头,活塞头设置在活塞杆的末端,活塞头与活塞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解锁结构包括解锁直线运动件、解锁旋转运动件、解锁固定件;
解锁结构处于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静止配合;
解锁结构从未解锁状态向已解锁状态转变时,解锁旋转运动件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固定件配合,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的同时向第二方向旋转;解锁直线运动件在解锁旋转运动件的推动下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脱离;
解锁结构从已解锁状态复位为未解锁状态时,解锁直线运动件在复位结构的推动下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配合,解锁直线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后运动,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固定件向第二方向旋转,直至解锁直线运动件与解锁旋转运动件静止配合;
本实施例中,使用解锁直线运动件、解锁旋转运动件和解锁固定件构成解锁结构,提高了本方案的可实现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解锁结构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解锁定位部、第三轨道、第一弹性元件、第一旋转弹性元件;
第三轨道固定设置在解锁固定件,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解锁直线运动件;
解锁直线运动件内侧设置第一轨道配合件,第一轨道配合件与第一轨道配合,使得解锁直线运动件能够相对解锁固定件前后运动且不能相对解锁固定件旋转运动;
第二轨道固定和解锁定位部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内侧,解锁定位部与第二轨道相连;解锁直线运动件外侧设置第二轨道配合件,第二轨道配合件与第二轨道配合,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沿第二轨道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解锁直线运动件向第二方向旋转;
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解锁旋转运动件;解锁定位部固定设置在解锁旋转运动件内侧,解锁定位部与第二轨道连接,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沿第二轨道向后运动到脱离第二轨道时,解锁旋转运动件在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第二轨道配合件与解锁定位部配合;
解锁旋转运动件外侧设置有第三轨道配合件,第三轨道配合件与第三轨道配合,使得第三轨道配合件沿第三轨道向后运动时,解锁旋转运动件相对笔身向第二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触发结构包括护针筒、皮肤弹性元件;
护针筒设置在笔身的前端,护针筒能够相对笔身前后运动;皮肤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皮肤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护针筒;护针筒的后端连接第一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护针筒的后端抵住解锁旋转运动件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或8或9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针;复位针用于从笔身的前端推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或8或9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帽盖;
帽盖与笔身前端可拆卸地连接;
复位结构设置在笔帽的后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或8或9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笔身设置有视窗,视窗是透明的或镂空的,以使得使用者能够透过视窗观察推进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或8或9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复位的止退结构;
止退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止退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止退活动状态和止退锁定状态;
触发结构相对笔身运动,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使得止退结构从止退活动状态向止退锁定状态转变;处于止退锁定状态的止退结构,使得触发结构锁定在未触发状态,触发结构无法从未触发状态向已触发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止退结构配合,止退结构用于使止退结构从止退锁定状态复位为止退活动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止退结构包括旋转锁定部件、第二旋转弹性元件和止退阻挡部件;
止退阻挡部件固定安装在笔身,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触发结构,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旋转锁定部件,旋转锁定部件能够相对触发结构旋转运动,旋转锁定部件不能相对触发结构前后运动;旋转锁定部件的外侧设置有止退凸起,止退阻挡部件设置有止退轨道;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活动状态时,止退凸起与止退轨道配合,使得旋转锁定部件在触发结构的推动下相对止退阻挡部件向后运动;
触发结构从已触发状态回到未触发状态时,触发结构带动旋转锁定部件向前运动,直至止退凸起从止退轨道的前端脱离,止退凸起脱离止退轨道后,旋转锁定部件在第二旋转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向第二方向旋转,使得止退凸起的后端抵住止退阻挡部件的前端,阻止旋转锁定部件向后运动;
止退结构处于止退锁定状态时,在锁定位置上旋转锁定部件不能相对止退阻挡部件向后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或6或8或9或14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复位的推进起始发声结构;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安装在笔身的内部;
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两种状态,分别是发声蓄势状态和发声结束状态;
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使得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蓄势状态向发声结束状态转变;推进起始发声结构转变为发声结束状态,使得推进结构从推进蓄势状态向推进结束状态转变;
复位结构与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配合,复位结构用于使推进起始发声结构从发声结束状态复位为发声蓄势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推进起始发声结构通过弹射碰撞实现发声;推进起始发声结构包括起始弹性元件、第一声件和第一阻挡部件;起始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起始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声件;在解锁结构转变为已解锁状态时,第一声件在起始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相对第一阻挡部件运动,第一声件与第一阻挡部件碰撞发出声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仿真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推进结构包括活塞筒、活塞杆和推进弹性元件;所述推进结构为活塞式结构;活塞杆和活塞筒能够相对运动;
活塞杆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筒为推进结构活动件,或者,
活塞筒相对笔身固定安装,活塞杆为推进结构活动件;
推进弹性元件的一端相对笔身固定,推进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推进结构活动件;
所述第一阻挡部件与推进结构活动件固定连接。
CN202111640759.2A 2021-12-29 2021-12-29 仿真注射笔 Pending CN114141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0759.2A CN11414108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仿真注射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0759.2A CN11414108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仿真注射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087A true CN114141087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38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0759.2A Pending CN114141087A (zh) 2021-12-29 2021-12-29 仿真注射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10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48354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Jeff Baker Resettable shield-activated injection device trainer
CN108292478A (zh) * 2015-09-08 2018-07-17 诺博国际公司 带有一个可被释放的锁定罩和一个重置帽的可重新设置的自动注射器训练装置
CN110681004A (zh) * 2019-11-15 2020-01-14 苏州嘉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注射器
CN110767056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宁波睿爱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训练装置
CN112023185A (zh) * 2020-09-25 2020-12-04 宁波睿爱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声音提示功能的注射装置
CN216719291U (zh) * 2021-12-29 2022-06-10 深圳惠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注射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2478A (zh) * 2015-09-08 2018-07-17 诺博国际公司 带有一个可被释放的锁定罩和一个重置帽的可重新设置的自动注射器训练装置
US20170148354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Jeff Baker Resettable shield-activated injection device trainer
CN110767056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宁波睿爱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自动注射训练装置
CN110681004A (zh) * 2019-11-15 2020-01-14 苏州嘉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注射器
CN112023185A (zh) * 2020-09-25 2020-12-04 宁波睿爱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声音提示功能的注射装置
CN216719291U (zh) * 2021-12-29 2022-06-10 深圳惠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注射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6183B2 (ja) 注射装置
US7682155B2 (en) Training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injector
KR101879521B1 (ko) 주사기 훈련 장치
US11996007B2 (en) Training device
JP6456440B2 (ja) 注射器訓練器具
CN216719291U (zh) 仿真注射笔
US7144404B2 (en) Lancing device
EP3875130B1 (en) Autoinjector with retracting needle
TW200843807A (en) Injector for use with pre-filled syringe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ATE227593T1 (de)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injektion einer dosis eines medikamentenprodukts
JP2017153958A (ja) 伝動機構、特に歯車列を有するインジェクタ
KR20070116921A (ko) 천자구 및 천자침 카트리지
JP2007500530A5 (zh)
JP7166124B2 (ja) 自動注射訓練装置
CN112933346B (zh) 一种轴向推进机构、自动注射装置及该装置的工作方法
US20210049930A1 (en) Medicament dispenser simulator
CN114141087A (zh) 仿真注射笔
TW201838667A (zh) 注射筆
AU2004267899A1 (en) System for administering an injectable product
CN210865313U (zh) 一种具有声音提示功能的注射训练装置
US11475795B2 (en) Training device
CN213789916U (zh) 一种万向运动平台防护腰带
CN110444097B (zh) 一种具有声音提示功能的注射训练装置
TWI850983B (zh) 出針緩衝機構及包含出針緩衝機構的注射器
EP0550585B1 (en) Lance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