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3971B -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13971B CN114013971B CN202111237602.5A CN202111237602A CN114013971B CN 114013971 B CN114013971 B CN 114013971B CN 202111237602 A CN202111237602 A CN 202111237602A CN 114013971 B CN114013971 B CN 1140139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cimen container
- receiving
- container
- rotating shaft
- specim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36—Arrangements of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50—Pneumati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包括标本容器发送装置、标本容器接收装置、传送管道和标本容器整理装置,传送管道设置于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和标本容器接收装置之间,标本容器整理装置用于收纳标本容器,并将标本容器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内发送,当标本容器被置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后,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整理装置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中,使得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发送入传送管道内,经传送管道传送,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接收装置接收;采用该标本容器传送设备,提高了标本容器传送的可靠性、安全性,防止标本运送差错,缩短标本测定周期,替代人工运送标本,全程‘无接触式’的标本传输更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标本分析前的标本传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技术背景
在检测血液时,通常将抽取的血液装入真空标本容器内储存,标本容器包括容器体、容器盖和抗凝剂。血液通过采血针装入密封标本容器内后,工作人员将装有血液的标本标本容器存放,待装有血液的标本标本容器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工作人员将该批标本容器搬运到血液检测室内进行检测分析,从采血到血液标本运输并交接给检验实验室的这个环节属于检验分析前环节。在医学检验分析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中质量控制和检验后质量控制。研究发现: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发生在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70%以上,由于人工间断性运输样本以及人工扫描接收标本的效率低与标本运送时间限制相矛盾,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血液离体时间太长,导致检测结果受影响,二是标本流转率低、检验结果出据效率慢,导致病人等待时间长,尤其影响急诊病人和重症病人的治疗时间,同时,标本通过人工搬运,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能不仅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血液样本检测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包括:
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其用于发送标本容器,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包括锥形筒、姿态转换机构以及第一控制器;
其中,所述姿态转换机构设置在锥形筒内,并用于将进入锥形筒内的标本容器转换成竖直状态,所述姿态转换机构包括:
支架,其设置于锥形筒内;第一转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支架上;
第二转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支架上,并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第一驱动件,其设置于支架上,并被第一控制器控制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小于容器体的直径,当所述标本容器移动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移动第一距离,使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体的直径,并小于容器盖的直径,从而使得标本容器在重力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再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移动第二距离,使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盖的直径,使所述标本容器在其重力作用下,从出口流出;
标本容器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标本容器;
传送管道,其设置于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和标本容器接收装置之间,并用于传送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其用于收纳标本容器,并将标本容器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中发送;
其中,当所述标本容器被置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后,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整理装置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中,使得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发送入传送管道内,经传送管道传送,所述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接收装置接收。
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传送设备还包括空压机,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包括:
转移机构,其位于锥形筒的下端,并将流出锥形筒的标本容器转移到设定位置;
其中,所述锥形筒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标本容器从入口进入锥形筒内,通过姿态转换机构将其转换成竖直状态后,再从锥形筒的出口流出,并通过转移机构转移到设定位置处,再由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将转移到设定位置处的标本容器推入传送管道内。
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第一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侧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
第二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下侧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当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后,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移动第一距离,当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转轴移动第二距离。
可选地,所述转移机构包括:
容纳件,其位于锥形筒的出口的下端,并可沿第二方向周向转动;
第二驱动件,其被第一控制器控制,并用于驱动容纳件转动;
其中,所述容纳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标本容器的容纳腔,所述标本容器从锥形筒的出口流出进入容纳腔内,再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容纳件沿第二方向周向转动设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容器盖的限位沉孔和用于容纳容器体的容纳通孔,所述限位沉孔与所述容纳通孔同轴设置并连通,且所述容纳通孔与空压机通过第一供气软管连通,使所述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经第一供气软管进入容纳通孔内推动标本容器移动。
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管道,其设置于传送管道的出口端;
缓冲组件,其用于减缓标本容器在接收管道内的移动;
接收容器,其设置于接收管道的出口端,并用于接收标本容器。
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阀门,其用于开闭接收管道的出口;
第二供气软管,其设置于空压机与阀门之间;
第三驱动件,其用于驱动阀门,使所述阀门开闭接收管道的出口;
其中,当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封闭接收管道的出口时,所述第二供气软管与接收管道连通,使所述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二供气软管进入接收管道内,并对接收管道内的标本容器缓冲减速,当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时,经减速的标本容器从接收管道进入接收容器内。
可选地,所述传送管道与接收管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泄压的泄压管道。
可选地,所述标本容器接收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泄压管道内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一接收信号;
第二接收传感器,用于感应位于接收管道出口处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二接收信号;
第二控制器,其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收信号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关闭接收管道的出口,并控制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从第二供气软管进入接收管道内;当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接收信号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该标本容器传送系统,相较于人工搬运,工作人员不用再在血液抽取和血液检测的地方来回搬运,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工作人员在搬运过程中损坏标本容器,从而提高了标本容器传送的可靠性、安全性,并且,工作人员每抽取到一直标本容器就可直接放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内传送,不用再等到抽取多支标本容器后再搬运传送,避免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导致血液凝结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同时还显著缩短了患者拿到检测报告的时间,抓住最佳诊疗时机,造福更多患者,并且全程‘无接触式’的标本标本容器传输更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风险,在此‘后疫情时代’尤显重要。
通过点对点发送方案倡导“先进先出”的全新运输理念”,连续发送、无需等待,系统可以轻松便捷的连接医院多个科室,实现标本标本容器的“点对点”快速运输,防止标本出错,缩短标本测定周期(TAT),快速输出检验报告。免去人工运送标本,让医务人员有更多时间投身于患者服务中。同时,有效缓解医院日常运营中人流与物流交织通行存在的拥堵难题及更严峻的感控风险。通过设置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能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标本容器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标本传送设备的一示例性的轴测图;
图3为图2中标本容器发送装置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姿态转换机构的轴测图;
图6为图3中转移机构的轴测图;
图7为图2中标本容器接收装置的轴测图;
图8为图2中标本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标本传送设备的容纳件转动设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标本容器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标本容器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中Ⅱ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导向板和标本容器整理装置装配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K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L向。
如图1所示,标本容器1包括容器体11和容器盖12,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血液装入容器体11内后,再将容器盖12外盖于容器体11外密封。
如图2-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包括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传送管道3和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该传送管道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和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上,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安装于抽取血液样本的地方,且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安装于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的周围,该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安装于血液检测分析的地方,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用于接收标本容器1,并将标本容器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内发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血液抽取人员可将装有待检测血液的标本容器1以任意姿态直接投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内,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将标本容器一支一支的依次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内,并被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发送入传送管道3内,再经传送管道3后,到达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检测人员可直接从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内拿出标本容器1检测血液样本。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该标本容器传送系统,相较于人工搬运,工作人员不用再在血液抽取和血液检测的地方来回搬运,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工作人员在搬运过程中损坏标本容器,从而提高了标本容器传送的可靠性、安全性,并且,工作人员每抽取到一直标本容器就可直接放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内传送,不用再等到抽取多支标本容器后再搬运传送,避免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导致血液凝结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同时还显著缩短了患者拿到检测报告的时间,抓住最佳诊疗时机,造福更多患者,并且全程‘无接触式’的标本标本容器传输更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风险,在此‘后疫情时代’尤显重要。
通过点对点发送方案倡导“先进先出”的全新运输理念”,连续发送、无需等待,系统可以轻松便捷的连接医院多个科室,实现标本标本容器的“点对点”快速运输,防止标本出错,缩短标本测定周期(TAT),快速输出检验报告。免去人工运送标本,让医务人员有更多时间投身于患者服务中。同时,有效缓解医院日常运营中人流与物流交织通行存在的拥堵难题及更严峻的感控风险。通过设置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能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该传送管道3可为钢管、铝管、PE管或有机玻璃管道,在本例中,采用有机玻璃管道,不仅具有质量轻,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图10-11所示,标本容器传送设备还包括空压机9;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包括锥形筒21、姿态转换机构22、转移机构23和第一动力源24,锥形筒的轴线沿图2中的M向设置,且锥形筒21上端大于锥形筒2的下端,锥形筒21的上端设置有入口21a,锥形筒21的下端设置有出口21b,且该出口21b的直径微大于容器盖12的直径,便于容器盖12通过,该标本整理装置6安装于锥形筒21的周向;姿态转换机构23安装于锥形筒21内,并用于将进入锥形筒21内的标本容器1转换成竖直状态,这里所说的竖直状态为标本容器1的轴线与图2中M向平行;该转移机构23位于锥形筒21的下端,并用于将从出口21b处流出的标本容器1转移到设定位置处,这里所说的设定位置为传送管道3的入口处;当标本容器1被转移到设定位置处后,并通过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气体将标本容器1推入到传送管道3内,并经传送管道3到达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血液抽取人员将装有血液的标本容器1丢入标本整理装置6中,通过标本整理装置6将标本容器1一个一个依次送入锥形筒21的入口21a处,并通过姿态转换机构22将标本容器1转换成竖直状态后,标本容器1从出口21b处流出,通过转移机构23转移到设定位置处后,通过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气体将标本容器1推入传送管道3内,使标本容器1经传送管道3到达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
采用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将进入锥形筒的入口的标本容器1通过姿态转换机构22转换成竖直状态,由转移机构将竖直状态的标本容器移动到设定位置处,并通过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气体推动标本容器1,不仅简化了工作人员放置标本容器的步骤,同时,不再需要人工搬运,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的优点。采用空压机9,不仅能起到推动标本容器1的作用,还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图中未表示,但不影响理解),姿态转换机构22包括支架221、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和第一驱动件224,支架221固定安装于锥形筒21内,第一转轴222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安装于支架221上,第二转轴223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安装于支架221上,并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同时,该第二转轴223与第一转轴222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该第一控制器与第一驱动件224电连接,并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小于容器体11的直径,即当标本容器1通过锥形筒的入口21a进入,到达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上,此时,标本容器1被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支撑,标本容器1不会从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处穿过;然后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222侧移动第一距离,使第二转轴223和第一转轴222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体11的直径,并小于容器盖12的直径,从而使得标本容器1在重力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即容器体11在重力作用可穿过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而容器盖12仍被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限位支撑,使标本容器1处于竖直状态;当标本容器1处于竖直状态后,再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侧移动第二距离,使第二转轴223和第一转轴222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盖12的直径,此时,标本容器1在其重力作用下,穿过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并从出口21b处流出。
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动作,能提高第一驱动件驱动的可靠性,采用该结构的姿态转换机构,无论标本容器处于何种状态,均能将其转换成竖直状态,不仅便于后续的传送,还便于标本容器1从出口流出,避免发生堵塞,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优点;在容器体11或容器盖12穿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33之间的间隙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相对标本容器转动,从而减少了对标本容器1的磨损。
具体的,该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移动第一距离,然后再移动第二距离,可通过设置传感器的形式实现,即通过传感器检测标本容器1的位置变化,从而反馈给第一控制器,再由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移动,或者在第一控制器内设置延时程序的形式实现,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该第一驱动件224可为第一步进电机或气缸,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标本容器发送装置2还包括传感器组件25,该传感器组件25包括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252,第一传感器251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的上侧的标本容器1,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即当标本容器1从锥形筒的入口21a进入,落到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的上侧时,此时,标本容器1被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支撑,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标本容器1,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第二传感器252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的下侧的标本容器1,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即当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体11的直径,并小于容器盖12的直径时,标本容器1处于竖直状态,此时,标本容器1的部分处于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的下侧,并被第二传感器252检测到,第二传感器252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当第一传感器251发出第一感应信号,并被第一控制器接收后,此时,表明标本容器1已处于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上,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向远离第一转轴侧移动第一距离,使容器体11穿过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第二传感器252检测到容器体11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并被第一控制器接收,当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后,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向远离第一转轴侧移动第二距离,使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盖12的直径,从而使得标本容器1在其重力作用下,穿过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从出口21b流出。
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标本容器的不同位置,并发出相应的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器通过接收到的感应信号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移动,相较于设置延时程序的形式,能提高第一控制器的控制精度,避免标本容器1未完全处于竖直状态就下落,而造成堵塞,或者在标本容器1已处于竖直状态一段时间后,再下落而浪费时间。
具体的,该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252均安装于支架上,并分别位于第一转轴222或第二转轴223的上侧和下侧,采用该结构安装方式,在起到对标本容器1的检测作用下,还提高了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10所示,第一驱动件224为第一步进电机,该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二转轴223之间安装有传动组件26,该传动组件26包括主动件261和从动件262,主动件261固定安装于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并随输出轴转动,从动件262设置于第二转轴223上,并带动第二转轴223移动,该主动件222和从动件223之间通过螺纹传动,即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转动,使主动件261跟随第一步进电机的驱动轴转动,通过主动件261与从动件262之间的螺纹传动,将主动件261的旋转运动转换从动件262的直线运动。
选用第一步进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质量轻、体积下的优点;采用该传动组件,能将第一步进电机的转动转换成第二转轴的移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具体的,该从动件262与第二转轴223之间可设置中间连接件连接,或者第二转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安装于从动件上,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该主动件261和从动件262之间还可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所示,转移机构23包括容纳件231和第二驱动件232,该容纳件231位于锥形筒的出口21b的下端,并可沿第二方向的周向(图8中R向)转动,该容纳件23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标本容器1的容纳腔2311,标本容器1可从锥形筒的出口21b流出进入容纳腔2311内,容纳件231沿第二方向周向转动设定角度,使得标本容器1被移动到设定位置处;该第二驱动件232被第一控制器控制,并用于驱动容纳件231沿第二方向的周向转动设定角度,该设定角度是根据传送管道3的入口与锥形筒的出口21b确定,在本例中,设定角度为90°,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它角度。
在初始状态下,容纳腔2311正对锥形筒的出口21b处(如图8),即标本容器1在其重力作用下从锥形筒的出口21b流出后,直接进入到容纳腔2311内,当标本容器1处于容纳腔2311内后,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32驱动容纳件231沿图8中R向转动90°,使标本容器1被转动到设定位置处后(图9为转动90°之后的状态),此时,容纳腔411与传送管道3的入口端连通,再由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空气驱动标本容器1进入传动管道内。
采用该结构的转移机构,在起到对标本容器的转移的作用下,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的优点。
具体的,如图6、图10所示,该第二驱动件232为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与容纳件23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233,第二传动组件233包括外齿轮2331和内齿轮2332,外齿轮2331安装于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并跟随第二步进电机转动,内齿轮2332安装于容纳件231上,并对容纳腔2311的下侧进行封堵,通过内齿轮2332与外齿轮2331配合,使得,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步进电机转动时,通过外齿轮2331和内齿轮2332之间的齿轮传动,从而带动容纳件231转动;采用第二步进电机,具有转动精度高、便于控制的优点,第二步进电机与容纳件之间通过设置该第二传动组件,具有传动可靠、便于装配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容纳腔2331包括用于容纳容器盖12的限位沉孔2331a和用于容纳容器体11的容纳通孔2331b,且限位沉孔2331a与容纳通孔2331b同轴设置并连通,且容纳通孔2331b与空压机9通过第一供气软管24连通,使得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气体经第一供气软管24进入容纳通孔2311b内推动标本容器1移动;当标本容器1从出口21b落入容纳腔内2331后,容器体11处于容纳通孔2331b内,容器盖12处于限位沉孔2331a内,并通过限位沉孔2331a的底面与容器盖12配合,从而起到对容器盖的限位,从而使得标本容器1处于容纳腔内,不得下落。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限位沉孔2331a的侧壁还设置有第三传感器5,当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标本容器1完全进入容纳腔2331后,发出第三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三感应信号后,并控制第二驱动件232驱动容纳件转动;通过设置该第三传感器,能提高控制精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11所示,该容纳通孔2311b的侧壁开设有连接通孔2311c,该连接通孔2311c的两端分别连通容纳通孔2311b和第一供气软管24,该第一供气软管24与空压机9之间还安装有气罐和冷干机,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罐、冷干机进入第一供气软管24内,当标本容器1被转移到设定位置后(如图9所示),空压机9产生的压缩空气经气罐、冷干机、第一供气软管24进入容纳通孔2311b内,由于容纳通孔2311b的下端被内齿轮封堵,使得压缩空气只能向限位沉孔2311a侧流动,并推动标本容器1移动。
相应的,该传送管道3的内径比容器盖12的直径大1-2mm,便于标本容器1在传送管道3内的移动,同时还不会造成过多的压缩空气流失。
该第三传感器5还具有检测标本容器1长度的作用,根据第三传感器5检测到的标本容器1的长度,第一控制器根据不同的标本容器长度控制流过第一供气软管24的压缩气体的流通量,即在第一供气软管24上安装有控制第一供气软管24流通量大小的第一调节阀,当标本容器较大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调节阀,增大第一供气软管24的流通量,从而增大了压缩空气的流量,当标本容器较小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调节阀,减少第一供气软管24的流通量,从而减少压缩空气的流量,采用该控制结构,避免压缩空气量大而损坏标本容器,避免压缩空气量小而推不动标本容器,从而提高了标本容器在传送管道3内移动的可靠性。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还设置有第四传感器(图中为画出,但不影响理解),当标本容器1到达设定位置处后,该第四传感器检测到标本容器,并发出第四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四感应信号后,第一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从而控制压缩空气通过第一供气软管24,使压缩空气推动标本容器1移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转轴22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转轴座2231,该第二转轴223可转动的安装于两第二转轴座2231,且两第二转轴座2231均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安装于支架221上,从动件262连接于两第二转轴座2231上;通过设置该第二转轴座2231,不仅为第二转轴223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还便于装配。
相应的,第一转轴2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座2221,该第一转轴222可转动的安装于两第一转轴座2221,且两第一转轴座2221均固定安装于支架221上。
如图14所示,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与第一转轴座2221之间设置有导向板7,且导向板7靠整理装置6一端高,靠锥形筒21一端低,标本容器1从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通过导向板7移动到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直接将装有血液的标本容器1丢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6内,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将标本容器1一支一支的依次送到导向板7上,并在其重力作用下,滑到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上。通过设置导向板7,并利用标本容器的重力,使标本容器滑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不仅具有传送标本容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架221上开设有用于对第二转轴座2231进行导向的两个导向槽221a,两第二转轴座2231分别与两导向槽221a滑动配合,通过设置该导向槽221a,能起到对第二转轴座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第二转轴座移动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包括接收管道41、缓冲组件42和接收容器43,接收管道41设置于传送管道3的出口端,缓冲组件42用于减缓标本容器1在接收管道41内的移动速度,接收容器43安装于接收管道41的出口端,并用于接收标本容器1。
在使用时,标本容器1通过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推动,从传送管道3进入接收管道41内,并通过缓冲组件42提供阻力,减缓标本容器1在接收管道41内的移动速度,使标本容器1缓慢的移动到接收容器43内。
采用该结构的标本容器接收装置,通过缓冲组件减缓标本容器在接收管道内的移动速度,使得标本容器缓慢的移动到接收容器内,避免因标本容器的移动速度过快而损坏标本容器,从而提高了接收标本容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的优点。
具体的,该传送管道3可为钢管、铝管、PE管或有机玻璃管道,在本例中,采用有机玻璃管道,不仅具有质量轻,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缓冲组件42包括阀门421、第二供气软管422、和第三驱动件423,阀门421用于开闭接收管道41的出口,第二供气软管422设置于空压机与阀门421之间,第三驱动件423用于驱动阀门421,使得阀门421开闭接收管道41的出口。
当标本容器1在经第一供气软管24的压缩气体的推动下从传送管道3进入接收管道41后,第三驱动件423驱动阀门421封闭接收管道41的出口时,此时,第二供气软管422与接收管道41通过阀门421内的连接孔连通,使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经第二供气软管422进入接收管道41内,并对处于接收管道内的标本容器施加反向推力减速(经第一供气软管24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大于经第二供气软管422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当第三驱动件423驱动阀门421开启接收管道41的出口时,经减速的标本容器1从接收管道41进入接收容器43内。
采用该结构的缓冲组件,不仅能对标本容器1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标本容器在接收管道内的移动速度,采用经第二供气软管422的压缩气体在起到对标本容器的移动进行缓冲减速时,还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具体的,该第三驱动件423为第三步进电机,该第三步进电机驱动阀门转动,以实现对接收管道的出口端的开闭;采用第三步进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传送管道3与接收管道41之间还安装有用于泄压的泄压管道8,通过设置该泄压管道8,经传送管道的压缩气体和经接收管道的压缩气体从该泄压管道8处排出部分泄压,使得不会增加接收管道41和传送管道3的压力,从而提高了传送的可靠性。
具体的,该泄压管道8为圆形管,该圆形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压缩空气从侧壁上的通孔处排出泄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13所示,标本容器接收装置4还包括第一接收传感器44、第二接收传感器45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接收传感器44安装于泄压管道的侧壁上,并用于感应位于泄压管道8内的标本容器1,并发出第一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传感器安装于接收管道41出口处的侧壁上,用于感应位于接收管道41出口处的标本容器1,并发出第二接收信号,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当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收信号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423驱动阀门421关闭接收管道41的出口,并控制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经第二供气软管422进入接收管道41内,对标本容器1的移动提供阻力缓冲减速,降低标本容器1的移动速度;当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接收信号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423驱动阀门421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此时,标本容器从接收管道41内下落到接收容器43内。
采用该控制结构,不仅能提高标本容器传送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二供气软管422的入口端连接于干燥机上,该第二供气软管422上安装有用于开闭第二供气软管422的第二调节阀,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二调节阀的开闭,从而起到对第二供气软管422的开闭的作用。
如图2-14所示,该标本容器传送系统的工作原理:
S01工作人员在抽取血液样本后,将装有血液样本的标本容器1丢入标本整理装置6中,标本整理装置6将样本容器1逐个送入送到导向板7上。
S02样本容器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板7滑到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上,此时,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的间隙小于容器体11的直径,该标本容器1被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支撑,不会掉落。
S03当标本容器1到达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的上侧被支撑时,该标本容器1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第一传感器251发出第一感应信号。
S04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传感器251发出的第一感应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222侧移动第一距离,使第二转轴223和第一转轴222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体11的直径,并小于容器盖12的直径,此时,容器体11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穿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下落,容器盖12仍被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限位,使标本容器1处于竖直状态。
S05当容器体11穿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下落后(此时,容器盖12仍被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限位),第二传感器252检测容器体11,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S06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二转轴223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222侧移动第二距离,使第二转轴223和第一转轴222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盖12的直径,此时,标本容器1在其重力作用下,穿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并从锥形筒的出口21b流出。
S07标本容器1从锥形筒的出口21b处流出,并进入容纳件的容纳腔2311内,进入容纳腔室内的标本容器1被第三传感器5检测到,第三传感器发出第三感应信号。
S08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三感应信号,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容纳件231沿图8中R向转动90°,使容纳腔2311与传送管道3的入口连通。
S09当容纳件转动90°后,标本容器1被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第四传感器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S10第一控制器接收第四控制信号,并控制位于第一供气软管24上的第一调节阀开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压缩机产生,并经气罐、干燥机到达第一供气软管)从第一供气软管24进入容纳腔2311内,将样本容器1推动,使样本容器1在传送管道3内移动。
S11当样本容器1到达泄压管道8处时,被第一接收传感器44感应,第一接收传感器44发出第一接收信号。
S12当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收信号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421关闭接收管道的出口,并控制第二供气软管上的第二调节阀开启,使压缩空气经第二供气软管进入接收管道内(流经第二供气软管的压缩气体的压力小于流经第一供气软管的压缩气体的压力),通过第二供气软管的压缩气体对接收管道内的样本容器起到反冲,从而降低样本容器1的移动速度,并且过多的压缩空气经泄压管道泄压排出。
S13当样本容器1到达接收管道41的出口时,被第二接收传感器45检测到,第二接收传感器45发出第二接收信号。
S14当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接收信号后,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使经减速的样本容器1落入接收容器43内。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其用于发送标本容器,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包括锥形筒、姿态转换机构以及第一控制器;
其中,所述姿态转换机构设置在锥形筒内,并用于将进入锥形筒内的标本容器转换成竖直状态,所述姿态转换机构包括:
支架,其设置于锥形筒内;第一转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支架上;
第二转轴,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设置于支架上,并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第一驱动件,其设置于支架上,并被第一控制器控制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小于容器体的直径,当所述标本容器移动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移动第一距离,使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体的直径,并小于容器盖的直径,从而使得标本容器在重力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再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一转轴移动第二距离,使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隙大于容器盖的直径,使所述标本容器在其重力作用下,从出口流出;
标本容器接收装置,其用于接收标本容器;
传送管道,其设置于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和标本容器接收装置之间,并用于传送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其用于收纳标本容器,并将标本容器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中发送;其中,当所述标本容器被置入标本容器整理装置后,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整理装置送入标本容器发送装置中,使得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发送入传送管道内,经传送管道传送,所述标本容器被标本容器接收装置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压机,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包括:
转移机构,其位于锥形筒的下端,并将流出锥形筒的标本容器转移到设定位置;
其中,所述锥形筒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标本容器从入口进入锥形筒内,通过姿态转换机构将其转换成竖直状态后,再从锥形筒的出口流出,并通过转移机构转移到设定位置处,再由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将转移到设定位置处的标本容器推入传送管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容器发送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
第一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侧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
第二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下侧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当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后,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二转轴移动第一距离,当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转轴移动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
容纳件,其位于锥形筒的出口的下端,并可沿第二方向周向转动;
第二驱动件,其被第一控制器控制,并用于驱动容纳件转动;
其中,所述容纳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标本容器的容纳腔,所述标本容器从锥形筒的出口流出进入容纳腔内,再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容纳件沿第二方向周向转动设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用于容纳容器盖的限位沉孔和用于容纳容器体的容纳通孔,所述限位沉孔与所述容纳通孔同轴设置并连通,且所述容纳通孔与空压机通过第一供气软管连通,使所述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经第一供气软管进入容纳通孔内推动标本容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容器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管道,其设置于传送管道的出口端;
缓冲组件,其用于减缓标本容器在接收管道内的移动;
接收容器,其设置于接收管道的出口端,并用于接收标本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
阀门,其用于开闭接收管道的出口;
第二供气软管,其设置于空压机与阀门之间;
第三驱动件,其用于驱动阀门,使所述阀门开闭接收管道的出口;
其中,当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封闭接收管道的出口时,所述第二供气软管与接收管道连通,使所述空压机产生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二供气软管进入接收管道内,并对接收管道内的标本容器缓冲减速,当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时,经减速的标本容器从接收管道进入接收容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管道与接收管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泄压的泄压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本容器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容器接收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位于泄压管道内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一接收信号;
第二接收传感器,用于感应位于接收管道出口处的标本容器,并发出第二接收信号;
第二控制器,其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接收信号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关闭接收管道的出口,并控制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从第二供气软管进入接收管道内;当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接收信号后,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驱动阀门开启接收管道的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37602.5A CN114013971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37602.5A CN114013971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3971A CN114013971A (zh) | 2022-02-08 |
CN114013971B true CN114013971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005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37602.5A Active CN114013971B (zh) | 2021-10-22 | 2021-10-22 |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1397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25660A (en) * | 1980-02-26 | 1982-04-20 | C. K. Kelley And Sons, Inc. | Single line pressure-pressure pneumatic tube system |
CN106185335B (zh) * | 2016-08-30 | 2019-05-24 |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物料气动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 |
CN209536466U (zh) * | 2018-09-19 | 2019-10-25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缓存单元和带有所述缓存单元的气动输样装置 |
CN209536460U (zh) * | 2018-09-19 | 2019-10-25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动输样装置和气动输样系统 |
CH715671A1 (fr) * | 2018-12-19 | 2020-06-30 | Ciposa Sa | Dispositif de positionnement de tubes. |
CN210192803U (zh) * | 2019-03-13 | 2020-03-27 |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装样容器在输送管道内运行轨迹的监控系统 |
CN112722860A (zh) * | 2019-10-14 | 2021-04-30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样品管的气动发送装置和气动发送方法 |
CN113233199A (zh) * | 2021-03-11 | 2021-08-10 | 北京优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多对一样本气动管道发送装置 |
CN113307034A (zh) * | 2021-06-10 | 2021-08-27 | 苏州小甘草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物品发送系统及其输出管道 |
CN113460570B (zh) * | 2021-06-30 | 2023-06-23 | 朱毅 | 一种多管道传输系统 |
-
2021
- 2021-10-22 CN CN202111237602.5A patent/CN1140139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3971A (zh) | 202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22330B (zh) | 一种用于门诊体液采集自助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9688485B2 (en) | Pneumatic transport system | |
EP3916077A1 (en) | Fully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system | |
US20180370670A1 (en) |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tube labeling machine and conveying and labeling method for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tube | |
CN108414778B (zh) | 单列化试管的分段输送、旋转扫描装置 | |
ITMI20090398A1 (it) | Apparato di aliquotazione di contenitori di materiale biologico. | |
DK2516300T3 (en) | DEVICE AND PROCEDURE FOR AUTOMATICALLY HANDLING OF ARTICLES IN A PNEUMATIC TRANSPORT SYSTEM | |
CN114013971B (zh) | 标本容器传送系统 | |
CN113748345A (zh) | 样本分析系统以及样本分析方法 | |
CN106185330A (zh) | 一种物料气动输送系统 | |
CN106514634A (zh) | 一种样品采集容器自动抓取和排放装置 | |
US7824613B2 (en) | Delivering samples to and controlling analytical instruments | |
CN216646538U (zh) | 标本容器传送设备 | |
CN113291815A (zh) | 输送对象分配装置、气动发送系统及带样本容器发送方法 | |
CN206654523U (zh) | 一种自动输送定位装置 | |
CN216334964U (zh) | 标本容器发送装置 | |
CN107607732B (zh) | 自动分析器 | |
WO2023226876A1 (zh) | 适用多种管径试管的无序上料装置和流水线样本传送系统 | |
CN220329315U (zh) | 一种样本分类机构及与其配合的气动传输设备 | |
KR101540554B1 (ko) | 모세관 운반부를 갖는 분석 시스템 | |
CN208060545U (zh) | 单列化试管的分段输送、旋转扫描装置 | |
CN115792262A (zh) | 用于样本分析仪的上样装置、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系统 | |
CN110282410A (zh) | 一种智能采血前处理设备 | |
CN220617342U (zh) | 真空试管标本智能签收系统 | |
CN112024002B (zh) | 一种用于医院体外检测的智慧实验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