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使用应用本发明的照相机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10的电路的框图。照相机10是数字照相机,由控制部1、摄像部2、脸检测部2a、参数设定部3、运动判定部4、记录部6、参数控制部7、显示部8、操作部9以及时钟部11等构成。
摄像部2包含具有变焦功能和对焦功能的摄影镜头(变焦镜头)、快门和光圈等的曝光控制部、摄像元件、摄像元件的驱动和读出电路等,通过摄像元件将由摄影镜头所形成的被摄体像转换成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
脸检测部2a根据从摄像部2所输出、且由控制部1进行了处理的图像数据,检测在被摄体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并在包含脸的情况下,检测人脸的数量、脸的位置和大小等,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并且,还检测笑脸度等脸的表情。另外,在脸检测时,提取脸中的眼、鼻、口等部分的阴影,利用模式匹配法等进行。
控制部1根据存储在控制部1内的存储部内的程序控制照相机10的整体动作序列。控制部1具有作为摄影部的功能,其响应于快门释放动作,从摄像部2取得图像数据,并在快门释放操作之前或之后,从摄像部2取得连拍的图像数据,并暂时记录在后述的暂时记录部5a内。
控制部1具有构图变化判定部1a、裁剪部1b以及图像处理部5。构图变化判定部1a判定画面的构图或者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是否变化。在画面的构图变化判定时,根据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利用运动矢量等。并且,关于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根据后述的运动判定部4的判定输出来进行判定。
裁剪部1b进行将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切出的裁剪处理。在图像数据切出时,在先于静态图像摄影、或者静态图像摄影后所拍摄的动态图像(连拍)的图像数据中,在各帧的不同区域依次生成裁剪图像。在裁剪处理时,通过切出离由脸检测部2a检测出的脸位置远的位置或近的部分的多个部位来进行。通过切出,按照从放大图像缩小的方式来生成裁剪图像。
所述的控制部1将由裁剪部1b所生成的裁剪图像和在快门释放动作时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并且,控制部1根据由脸检测部2a检测出的脸的表情变化时间决定所生成的裁剪图像的可显示时间。
图像处理部5取入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疏化处理、切出处理、调整尺寸处理、边缘强调、颜色校正、白平衡、图像压缩等各种图像处理,进行动态图像的实时浏览显示用、记录部6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记录用、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再现显示用等的图像处理。在图像压缩/解压缩等时,具有静态图像用压缩/解压缩电路、动态图像用压缩/解压缩电路等与各个处理对应的静态图像用和动态图像用的电路。
并且,图像处理部5能按照每一帧,在静态图像摄影前后在预定时间(例如0.5秒~2秒左右)期间,暂时存储所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或者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裁剪部1b进行在静态图像摄影前所取得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裁剪处理,并暂时存储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关于该裁剪处理,使用图3和图4在后面描述。
参数设定部3利用用于使摄像部2中的焦距变化的变焦按钮、用于设定光圈值的光圈值设定操作部等,手动设定摄影参数,将其输出到控制部1。另外,在光圈值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测光结果来自动设定。
参数控制部7根据在参数设定部3中手动设定或自动设定的摄影参数进行摄像部2的控制。通过控制摄影参数,能调整曝光、视场角、背景模糊度(被摄场深度)等。
运动判定部4具有检测三维空间的加速度即3轴加速度、三维空间内的转速即3轴角速度的共计6轴的物理量的6轴传感器等。该运动判定部4可判定照相机10的摆放方法是否改变。
操作部9包含快门释放按钮、电源开关、再现按钮、菜单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判定这些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将判定结果发送到控制部1。所述控制部1根据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按预定顺序进行摄影和再现控制。在使用快门释放按钮进行了摄影指示时,记录部6记录由摄像部2所取得、且由图像处理部5进行了压缩处理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
显示部8具有配置在照相机10的背面等的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显示监视器,并进行摄影前的实时浏览显示、已记录的图像的再现显示、照相机信息的显示等。摄影者可观察实时浏览显示并决定构图和时机。并且,显示部8显示在快门释放动作时所取得的图像和裁剪图像。时钟部11进行计时动作并输出摄影日期时刻信息。该摄影日期时刻信息是在将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部6内时一并记录的。
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图像处理部5的结构详情。如上所述,图像处理部5取入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疏化处理、调整尺寸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然而这里,主要说明与在静态图像摄影前后所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相关联的结构。
暂时记录部5a是用于暂时存储来自摄像部2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并具有:用于暂时存储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0;以及用于分别暂时存储与在该静态图像之前的预定时间、和继静态图像后的预定时间期间所拍摄的动态图像(连拍)的各帧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n)~存储器(-1)、存储器1~存储器n。这里,存储器(-n)~存储器(-1)是用于暂时记录在静态图像摄影前的预定时间期间的动态图像的存储器,存储器0是用于暂时记录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存储器1~存储器n是用于暂时记录静态图像摄影后的预定时间期间的动态图像的存储器。另外,无需将图像数据记录在全部存储器(-n)~存储器n内,可以仅将其中的有限的存储器用于记录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
时间控制部5h输入来自时钟部11的计时信息,并进行用于将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帧的更新时间间隔依次记录在上述的暂时记录部5a的各存储器内的计时控制。关于进行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的时间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1帧间隔,然而也可以是数帧间隔。
用于暂时存储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0与静态图像压缩部5b连接。静态图像压缩部5b进行JPEG等的图像压缩。存储动态图像(连拍)的各帧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n)~存储器(-1)、存储器1~存储器n与效果处理部5e连接。
效果处理部5e对所输入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产生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动态图像压缩部5f对由效果处理部5e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基于MPEG4或运动JPEG等的动态图像压缩。
连接数据部5g将由动态图像压缩部5f所生成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和由静态图像压缩部5b所生成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相结合,生成用于连续地再现两图像数据的连接信息。连接数据部5g的连接信息、来自静态图像压缩部5b的图像数据、以及来自动态图像压缩部5f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记录部6,作为1个图像文件被记录。当然,也可以以不同的文件来记录,并在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文件内记录将这些文件关联起来的信息。并且,还能使用时刻信息来取代上述信息。在再现记录于记录部6内的图像数据时,能加快再现速度,或者反之减慢再现速度,能以快进或慢动作进行再现。并且,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容量根据1秒拍摄多少帧而以相当于多少秒来变化。这样是具有自由度来使用的存储器。
下面,使用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摄影和再现。在摄影时按图像21a~21d的顺序进行摄影,其中,图像21d是静态图像,图像21a~21c是先于静态图像摄影所拍摄的动态图像。摄影者意图拍摄被摄体22并以静态图像方式取得图像21d,然而如果在再现时从最初开始来显示图像21d,则在鉴赏时没有享受在显示什么样的图像的乐趣的时间,不能提高期待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从最初开始再现显示包含被摄体22的脸在内的全体,而是最初显示脸以外的部分,逐渐可观察整体像。具体地说,最初从在摄影时所记录的图像数据中读出放大了手部分的图像21a并显示该图像21a,接下来,读出包含手部分的范围扩大的图像21b并显示该图像21b,然后读出放大了脸部分的图像21c并显示该图像21c,最后读出拍有被摄体22整体的图像21d并显示该图像21d。由于欣赏者具有想要早点知道拍了什么(谁)的期待感,因而可利用该心理来进行有效的再现显示。即,不容易知道拍了谁、摆出什么样的表情之类的欣赏者关注的部分,提高期待感。此时,通过并用动态图像特有的表情变化,例如,通过显示嘴角微笑的瞬间动作,可进行提高了想要知道拍了谁的欲望的表演。
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进行适合进行这样的再现显示的图像数据的记录。当然,也可以从如图像21d那样拍了整体的图像数据中切出图像21a~21c的图像,然而那样的话,得到没有表情变化的图像,缺少趣味性,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动态图像表现来进行再现。
下面,使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的摄影动作。当进入动态图像摄影流程时,首先,判定是否进行摄影(S1)。摄影者观察显示部8的实时浏览显示,当决定了构图时,对操作部9中的快门释放按钮进行操作,因而这里判定是否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
当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摄影的情况下,接下来在步骤S2~S4中,取得与所述的图像21a~21c相当的图像。首先,对脸的下部1进行裁剪摄影(S2)。这里,针对被摄体22的脸部分以下的部分,在该例子中是手部分,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例如12M(1200万像素)),利用裁剪部1b以2M(200万像素)进行裁剪,将与图像21a对应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内。
这里,作为像素数采用了2M,这是假定了以高清晰图像进行再现显示的情况的像素数,然而也可以根据假定再现显示装置而采用不同的值。在进行裁剪处理时,抑制成显示部的尺寸是为了在显示时可充满画面来显示而没有浪费,在根据表演而可以是画面的一半尺寸的情况下,图像数据也可以是上述的一半。尺寸小的容易处理,可增大在移动裁剪位置时的自由度。当尺寸大时,不能完全显示而会造成浪费。另外,利用运动判定部4等检测照相机10的姿势,并根据该检测出的照相机姿势,判定是否是脸的下部。
接下来,针对脸的下部2进行裁剪摄影(S3)。这里,针对脸的下部1的上侧且比下部1的范围宽的范围,在该例子中是包含手部分在内的比下部1宽的部分,从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中以2M进行裁剪,将与图像21b对应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内。
当针对该脸的下部2进行了摄影时,然后针对脸的下部3进行裁剪摄影(S4)。这里,针对脸的下部2的上侧且与下部2的范围大致相同的范围,在该例子中是包含脸部分的扩大部分,从全图像数据中以2M进行裁剪,将与图像21c对应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内。当暂时记录结束时,回到步骤S1。
这样,在步骤S2~S4中,进行从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中切出一部分(下部1~3)的裁剪处理,然而注意各图像的连续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逐渐观察到脸部分,因而当将图像21c中的脸和图像21d中的脸的大小进行比较时,脸的大小朝减小的方向(放大→缩小)变化。因此,即使在图像21a~21c中,也最好不打乱放大→缩小的关系。不过,在从图像21b移到图像21c的情况下,在没有放大率变化的状态下仅移动裁剪位置。这样放大率朝一定方向变化,然而裁剪位置的变化也最好朝一定方向移动、且不反转。
在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摄影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静态图像摄影(S11)。这里,将从摄像部2输出的静态图像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12M(1200万像素))记录在记录部6内。
当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时,接下来进行不需要的图像的删除(S12)。这里,在步骤S2~S4中,删除在暂时记录于暂时记录部5a内的图像数据中、除了最终要记录在记录部6内的图像数据以外的图像数据。重复进行步骤S2~S4中的裁剪摄影直到进行步骤S11中的静态图像摄影,要记录在记录部6内的裁剪图像仅是进行静态图像摄影之前的最近的图像。因此,在步骤S12中,进行未记录在记录部6内的裁剪图像等的删除。另外,对于暂时记录的超过暂时记录部5a的最大记录容量的裁剪图像,在步骤S2~S4的处理中删除。当进行了不需要的图像的删除时,结束动态图像摄影流程。
这样由于脸下部1、2、3的裁剪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因而在再现时,按照脸下部1→脸下部2→脸下部3→静态图像的顺序读出图像数据,进行再现显示。即,可按从部分开始,边移动部分,最后显示快门释放时的整体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初裁剪脸的下部分,使裁剪位置朝着脸位置向上移动。这是因为,如果从脸的上方开始,则是从与该人没有关系的空白等开始,大多难以提高期待感。一般,假定了人物站着、或者坐着的情况,从使与该人物相关联的部分优先的观点来看,最初裁剪脸的下部。可以利用人物的轮廓信息或肤色信息,沿着手或足等的部位,移动要裁剪的位置,提高期待感。由于希望尽量在显示表情变化之后显示脸整体,因而优选的是,在显示脸整体之前,可放大观察眼、口等容易根据表情而变化的部分。
并且,在拍有相同人物的照片集的情况下,知道拍有谁,表情变化也容易变得单调。因此,在持续为相同人物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裁剪位置从除脸以外颜色鲜明的部位开始移到脸的控制。另外,经过裁剪而被切出的图像进行尺寸调整,收缩成显示部的大小。
使用图4来说明在使用图3所说明的动态图像摄影和静态图像摄影中的图像的暂时记录和最终记录的关系。与图4的“摄像(全)”对应的行表示在时刻T1~时刻T8所拍摄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控制部1和图像处理部5根据该图像数据生成实时浏览图像,将其显示在显示部8上。通过尺寸调整或疏化处理将实时浏览图像生成与显示部8的像素数对应的像素数。
并且,通过根据全图像数据进行裁剪处理,生成暂时记录用的裁剪图像数据。如图4所示,根据1帧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生成画面内的3个位置的裁剪图像,将该裁剪图像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如上所述是2M。
在图4的例子中,在时刻T8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对应于图3中的S11的时机)。在该时机所取得的静态图像全图像数据24d被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并且,在距时刻T8最近的时刻T5~T7被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也被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在最终记录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时,在时刻T5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23a、在时刻T6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23b以及在时刻T7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23c分别作为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4a、24b、24c被最终记录。除此以外的在时刻T1~时刻T4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以及除了在时刻T5~时刻T7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23a~23c以外的裁剪图像数据作为不需要的图像被删除。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当在时刻T8拍摄了静态图像时,距其最近被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数据作为最终图像被记录。并且,通过再现最终记录的图像数据,从而得到如下显示:从使用图3所说明的被摄体22的部分开始再现,最后以被摄体222的整体图像结束。即,在再现时,由于从脸以下部分开始再现,因而通常,人物存在,在期待该人物是谁的同时,逐渐以动态图像方式移动到脸部分,显示静态图像整体并结束。因此,可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进行组合,可使谁都能简单地拍摄并再现显示富于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图像。
另外,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生成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裁剪时,由于切出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因而期望成为基础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数大,然而如果考虑假定显示装置的像素数等而没有问题的话,则不一定是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也可以使用进行了尺寸调整或疏化的图像数据。并且,即使在最终记录了全尺寸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当然还需要根据显示的画面进行尺寸调整。以全尺寸来记录静态图像是为了打印或部分放大,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赋予动态图像的效果,在照相机的液晶监视器、电视机、便携电话等的显示部上进行再现显示的情况下,根据显示部的尺寸进行尺寸调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提高对静态图像的期待感的例子,然而即使在动态图像中人物出现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提高期待感的技巧。在该情况下,可以连续拍摄动态图像而不是静态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静态图像摄影前的动态图像生成裁剪图像,因而能再现脸图像的表情变化。因此,得到能清楚地观看脸图像的表情变化的令人愉快的图像。因此,期望的是取得能够在静态图像摄影前的最近的时刻T7捕捉脸部分的表情变化的图像数据。并且,可以根据表情变化的时间(图4中的表情变化时间Tf)决定时刻T5、T6的时机。
使用图5来说明用于进行激活这样的下部3的脸图像的表情变化的趣味性的图像再现的不需要图像的删除流程。该流程是步骤S12(参照图3)的子程序,并且,在执行本流程时,在步骤S4(参照图3)中的脸下部3的裁剪摄影时,预先计测表情变化时间Tf,存储该时间Tf。另外,作为表情变化时间Tf,例如是从严肃的脸到变为笑脸的时间,脸检测部2a不仅能检测脸部,还能检测脸的表情,并求出此时的表情变化。
这样,可在摄影前监视脸的表情,在脸的表情的笑脸数据的最高值信息被存储在记录部内的情况下,即使用户不进行快门释放操作,也能自动进行快门释放。在该情况下,可将最高值的笑脸作为最终图像来记录,而且谁都能进行捕捉直到变成该笑脸的表情变化的摄影。由于只需摆好照相机即可,因而初学者也能进行有魅力的动态图像摄影。
另外,如后所述,表情变化时间Tf的测定也可以在摄影后进行。在该情况下,可选择与用户的喜好一致的表情,然而在此之前表情并不一定发生变化,因而搜索无表情变化之前的表情变化部分,将到摄影为止的时间设定为Tf。
当进入不需要图像的删除的流程时,首先,检测即将摄影前的脸的下部3的表情变化(S21)。这例如是将在与下部3对应的时刻T7的被摄体22的脸的裁剪图像与在其紧前面的时刻T6的被摄体22的脸的裁剪图像进行比较,判定表情是否有变化。另外,当在时刻T6~T7之间的时间内还存储了很多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图像进行比较。
接下来,判定是否有表情变化(S22)。由于在步骤S21检测表情变化,因而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有表情变化的情况下,计测表情变化时间,将其设定为Tf(S23)。使用该表情变化时间Tf,从步骤S24开始,在有表情变化的情况下,控制下部1、2、3的图像的显示时间。
当求出表情变化时间Tf时,接下来判定表情变化时间Tf是否比1秒长(S24)。在该判定结果为表情变化时间Tf比1秒短的情况下,控制部1能将脸的下部3的图像显示表情变化时间Tf(S25)。接下来,判定表情变化时间Tf是否比3秒短(S26)。
在步骤S26中的判定结果为表情变化时间比3秒短的情况下,能将脸的下部1的图像显示表情变化时间Tf(S27),能将脸的下部2的图像显示表情变化时间Tf(S28)。由此,各个下部1、2、3的图像,即,根据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4a~24c而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时间为表情变化时间Tf,该表情变化时间Tf作为显示时间与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一起被最终记录。裁剪图像以与被摄体22的表情变化的时间相同的时间间隔变化,可欣赏有魅力的表情变化过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的判定结果为即将摄影前的脸的下部3没有表情变化的情况下,或者步骤S24中的判定结果为表情变化时间Tf比1秒长的情况下,能将脸的下部1、2、3的图像分别显示1秒钟(S31)。即使在没有表情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再现显示时的期待感,也分别将各裁剪图像再现显示1秒钟。
并且,在步骤S26中的判定结果为表情变化时间Tf比3秒长的情况下,能分别将脸的下部1、2、3的图像显示1秒钟(S32)。在表情变化时间长的情况下,当以该表情变化时间Tf的间隔使裁剪图像变化时,图像显示时间过长,因而在该情况下采用1秒间隔。
当执行了所述步骤S28、S31、S32时,接下来删除除此以外的图像(S29)。这里,删除除了保留为最终记录的图像以外的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的图像。当图像删除结束时,回到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流程中,由于将再现显示裁剪图像的时间与图像数据一起记录,因而在再现显示时,在该记录的再现时间期间显示裁剪图像。特别是,在以表情变化时间Tf进行再现的情况下,以与从严肃的脸变化为笑脸所需要的时间相同的时间进行表情变化能实现提高期待感、并充满临场感的图像再现。另外,在本流程中,作为与表情变化时间Tf相比较的时间,使用1秒和3秒,然而这是例示,只要是能进行提高期待感并充满临场感的图像再现的时间,就不限于此。
下面,使用图6A和图6B来说明在设于显示部8上的子画面中显示最终记录的裁剪图像(参照图4)的例子。在显示部8的主画面8a的侧边,如图6A所示设置子画面8b,在该子画面8b上显示最终记录的裁剪图像和静态图像。即,在子画面8b上显示裁剪图像26a~26c,并显示静态图像26d。这样,通过在子画面8b上显示摄影结果,可确认效果。另外,也可以依次读出并显示在静态图像摄影前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的裁剪图像。在该情况下,不能显示静态图像,然而可事先预想裁剪图像。
并且,如图6B所示,能在子画面8c上仅显示1个图像,还可以在该子画面8c上依次再现显示裁剪图像或静态图像。在该情况下,由于与实际的再现显示相同地按时间序列再现显示图像,因而可体验在显示静态图像前的期待感。
下面,使用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时刻T1~T8根据全图像数据,生成在显示部8中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和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的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两方。然而,在该变形例中,在时刻T11、T13、T15通过疏化进行摄影,使用此时的图像数据来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时刻T12、T14、T16以全尺寸取得图像数据,使用该图像数据来生成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
根据显示部8的帧速率拍摄全尺寸图像,在不能根据该全图像高速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和暂时记录用的裁剪图像两方的情况下,可以如本变形例那样离散地取得全尺寸的图像数据,并获得速度。在该情况下,将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所生成的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然后,在时刻T18最终记录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最终记录其紧前面(时刻T12、T14、T16)的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先于静态图像摄影,以动态图像(连拍)方式取得图像数据,针对该图像数据的多个位置进行裁剪,暂时记录所裁剪的多个图像数据。然后,在拍摄了静态图像时,将从最近的暂时记录的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中选择的图像数据与静态图像的全尺寸图像数据一起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当再现了这样记录的图像数据时,不是突然再现显示被摄体整体,而是在再现显示被摄体的一部分之后再现显示整体。此时可记录表情变化等,并显示此时的表情。因此,在显示被摄体整体之前的期间,仅放大画面的一部分来观察,在欣赏表情等的同时,可预想或猜想拍了什么(谁),可提高期待感。
另外,可在画面推移时应用该技术,不仅可用于静态图像摄影,还可以用于动态图像的剪切的过渡。并且,为了不仅表现期待感,还表现留恋,当结束图像显示时,也可以利用该动态图像部。此时曝光校正可以并用图像处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暂时记录动态图像(连拍)时,暂时记录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因而与暂时记录全图像数据的情况相比较,可减少暂时记录部5a的容量。
下面,使用图8至图10C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各时刻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生成裁剪图像,并暂时记录该裁剪图像。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时刻或者每帧都暂时记录全尺寸的图像数据,在拍摄了静态图像的时间点,根据暂时记录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裁剪预定部分并进行最终记录。
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不过,不同点是,暂时记录部5a的动态图像记录用存储器在第1实施方式中暂时记录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暂时记录全尺寸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各时刻T21~T27,摄像部2以全尺寸取得图像数据,对该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进行尺寸调整,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每个时刻或每帧都暂时记录全尺寸的图像数据。当在时刻T28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时,根据在距其最近的时刻T25~T27暂时记录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部分的裁剪。将此时所生成的裁剪图像的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8a~28c、和摄影时的静态图像的全图像数据28d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并且,在裁剪时,使裁剪框29a~29c从远离被摄体的脸的部分(在该例子中是手部分)向脸部分移动,并且裁剪框29b大于裁剪框29a,裁剪框29b和裁剪框29c为相同大小。
另外,也可以在生成裁剪图像时进行淡入。即,为使静态图像清晰,对裁剪图像数据28a实施曝光校正以达到曝光过度,而使静态图像的全图像数据28d中为曝光适当。曝光校正由参数控制部7或图像处理部5进行。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8a、28b、28c以及静态图像全图像数据28d被记录在记录部6内,因而在再现时,首先按照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8a→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8b→最终裁剪图像数据28c的顺序读出,依次对其进行再现。然后,最后读出静态图像全图像数据28d,进行再现显示。因此,先再现被摄体的部分,在移动被摄体的部分的同时,最后再现显示被摄体整体。
在图8中的说明中,裁剪图像是3个,然而可以生成多于3个的裁剪图像,并能以平滑移动的方式再现。图9所示的裁剪范围的流程图是用于生成不限于3个的多个裁剪图像的流程。
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动态图像摄影流程中,在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流程的步骤S2~S4中,暂时记录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该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具有能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内的数量。然后,当在步骤S1中进行了摄影指示时,在步骤S11中拍摄静态图像。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图3的步骤S12的不需要图像的删除子程序置换为图9所示的裁剪范围的子程序。
当进入图9所示的裁剪范围的流程时,首先进行脸检测(S41)。在该步骤中,针对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存储器0内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利用脸检测部2a检测是否包含脸。接下来,进行脸大小(D)的检测(S42)。在该步骤中,在由脸检测部2a检测出包含脸的情况下,检测该脸的大小,将该检测出的大小设定为D。然后,检测脸位置(S43)。在该步骤中,利用脸检测部2a对检测出的脸的位置进行检测,将检测出的脸位置设定为(Xf、Yf)。
接下来,判定是否有位置指定(S44)。这里,针对裁剪图像的初始位置,判定用户是否进行了手动指定。作为位置指定方法,例如如图6B所示,在主画面8a上显示了静态图像时,可以通过触摸裁剪图像的初始位置来进行指定。在该情况下,用户的触摸操作是利用未图示的触摸面板等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通过十字按钮等的操作使光标移动,利用确认(OK)按钮等确定位置。
在步骤S44中的判定结果为有位置指定的情况下,然后求出指定位置中心(S45)。在该步骤中,求出利用触摸面板或十字按钮等所指定的画面上的位置的坐标,将其设定为(X1、Y1)。接下来,在所指定的位置坐标(X1、Y1)中,以与显示部相同的尺寸(d)决定图像大小(S46)。在该步骤中,作为尺寸d,例如假定高清晰图像的显示,采用2M左右,然而还可以个模块假定显示部而采用不同值。
在步骤S44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位置指定的情况下,接下来在远离脸的位置决定与显示部相同尺寸(d)的图像(S51)。远离脸的位置,换句话说是远离脸的位置的中心坐标是在随后的步骤S52中决定的,然而作为远离的位置,可以是人物的部分中脸以外的部分,例如手那样的特征部分,通过图像分析决定其中最远的部分。
该远离脸的位置的决定方法不限于该方法,只要是可以从不同于脸的位置移动以提高期待感的方法即可。关于另一例,使用图10A-10C在后面描述。并且,与在步骤S46所述一样,以与显示部相同的尺寸d决定裁剪图像的大小。作为裁剪图像的大小,在与高清晰图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2M。
接下来,决定该图像的中心坐标(X1、Y1)(S52)。这里,由于在步骤S51中求出了远离脸的位置,因而求出该位置的中心坐标。
当在步骤S52中求出了中心坐标时,或者当在步骤S46中决定了尺寸d时,然后以坐标(X1、Y1)裁剪尺寸d的图像(S53)。这里通过裁剪部1b,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以坐标(X1、Y1)为中心按尺寸d进行裁剪。
当在步骤S53中进行了裁剪处理时,然后判定当前位置是否在脸位置上(S54)。裁剪处理最初以坐标(X1、Y1)作为中心位置来进行,然而如后所述,在步骤S64中使坐标移动。在该步骤S54中,判定当前位置是否到达了脸位置(Xf、Yf)。
在步骤S54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脸位置的情况下,然后判定脸大小D是否大于裁剪图像的尺寸d(S61)。在该判定结果为脸大小D小于图像尺寸d的情况下,然后将尺寸d设定为(d+Δd)(S63)。即,使尺寸d增大Δd。这是因为,在最初进行裁剪的情况下,裁剪图像的大小是d,然而最后为了与脸大小D一致,而使裁剪图像的大小按每次增大Δd的方式逐渐增大。
在步骤S61中的判定结果为脸大小D大于图像尺寸d的情况下,将图像尺寸d固定为脸大小D(S62)。这是为了使裁剪部分不会大于脸尺寸。可防止当图像尺寸d大于脸尺寸D时,脸缩小,而且与表情变化相比大小的变化更引人注意。由此,不用改变画面上的脸的大小,可欣赏表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观看图像整体之前,以动态图像方式观看图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进行这样的设计:最初观看脸以外的部分,并在观看脸的时候放大观看表情的变化等。因此,由于重视从脸的上部到整体的构图变化(从望远到广角方向),因而即使在从脸以外的部分开始观看脸的情况下,也使其方向一致,获得了自然的变焦效果。然而,在进一步求出画面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一定有这样的制约。
当在步骤S62中将图像尺寸d固定为D时,或者当在步骤S63中将图像尺寸设定为d+Δd时,接下来从裁剪图像的初始位置(X1、Y1)向脸的位置(Xf、Yf)逐渐接近(S64)。即,使裁剪图像的中心位置一点一点地逐渐移动。该情况下的移动速度由控制部1决定,采用可在0.5秒至2秒左右的时间中从裁剪初始位置移动到脸位置的程度的速度,然而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慢于该速度或快于该速度。
接下来,在该移动位置以该图像尺寸进行裁剪(S65)。这里,裁剪部1b在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64中所决定的位置处,而且以在步骤S62或S63中所决定的图像尺寸进行裁剪,并将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当在步骤S65中进行了裁剪时,回到步骤S54,在到达脸位置之前,在不改变图像尺寸d或裁剪位置的同时,反复进行裁剪处理。在步骤S54中的判定结果为到达脸位置时,结束裁剪范围的处理,回到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裁剪范围的流程中,在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使图像尺寸从在步骤S45或S52中所决定的中心位置(X1、Y1)变化到脸位置(Xf、Yf)的同时,切出裁剪图像,进行该切出的裁剪图像的最终记录。在该流程中,裁剪图像不限于3帧,可容易地生成多个裁剪图像,因而以从初始位置(X1、Y1)到脸位置(Xf、Yf)之间平滑滑动的方式生成裁剪图像。
并且,在本流程中,在步骤S63中变更裁剪图像的尺寸,然后在步骤S64中接近脸。这样,在最后与脸的上部相当的框尺寸一致的状态下,可欣赏表情的变化。并且,如果先移动到脸位置后再变更裁剪图像的尺寸,则从最初就知道该人物的本来面目,不会具有期待感。因此,最后才使裁剪图像移动到脸位置。然而,由于存在要求相反效果的情况或用户,因而也可以相反地指定步骤S61和S54的关系。
另外,假定裁剪范围的流程是在摄影中执行来作了说明,然而也能在再现时执行。即,也可以在记录部6内记录静态图像摄影前的预定时间内的动态图像(连拍)的全尺寸图像数据,通过在再现时执行图9所示的裁剪范围的流程,切出裁剪图像,并依次再现显示该切出的裁剪图像。并且,在摄影前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的图像数据为全尺寸图像数据,然而也可以在考虑到假定再现装置的显示部的图像尺寸的基础上,采用比全尺寸小的图像数据。
下面,使用图10A-10C来说明步骤S51中的远离脸的位置的决定方法的另一例。作为远离的位置,除了进行图像分析、并决定手部分等特定位置的情况以外,还有简单地选择在人物中离脸最远的部分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当离脸位置充分远时,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脸位置需要花时间,很有可能在欣赏时让人腻烦。因此,在该例子中,决定裁剪的开始位置和框移动的速度,以便产生在欣赏时能抱有期待感的效果。
图10A示出在拍摄动态图像时的整体图像29a、和此时的裁剪图像29b~29d。该情况也与所述实施方式一样,使裁剪图像从远离脸的部分向脸部分移动。在裁剪图像29c中,可观看被摄体的脸部分的下侧,在该状态下未笑。然而,在裁剪图像29b中可观看被摄体的脸整体,在该状态下笑了。计测这样从未笑的状态到笑了的状态的时间Tf。将从脸的端部到脸中心的距离差(约D/2)(这里,D是脸大小)除以时间Tf,则可计算移动速度v。如果将以该移动速度v移动了预定时间(例如约2秒钟)后的位置设定为裁剪开始位置,则可进行使时机与被摄体的表情变化一致的裁剪图像和静态图像的再现显示。
图10B、图10C示出这样的裁剪位置和表情变化的状况。图10B示出以纵轴表示裁剪位置、以横轴表示时间经过、裁剪框随时间而逐渐移动的状况。并且,图10C示出以纵轴表示数值化的表情、以横轴表示时间经过、人脸的表情随时间而逐渐变化的状况。这里,表情是对眼的大小变化、或者嘴的端部的上升情况等进行数值化。该数值越高,则笑脸度越高,因而该数值变化大的部分是逐渐变为笑脸的过程,可以求出该变化大时的时间Tf,并将裁剪线29e决定成在该时间Tf期间裁剪框正好从脸的下端部移动到脸中心。
通过这样来决定裁剪开始位置和裁剪框的移动速度,可欣赏被摄体的脸的表情变化。并且,由于进行裁剪,因而可放大显示表情变化。
另外,根据被摄体,存在没有表情变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脸以外的场所的摄影位置的变化对画面赋予变化,提高期待感。该例子不限于第2实施方式,也能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即,在该例子中监视表情变化,然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有表情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摄影,并且显示这是是摄影的机会。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先于静态图像摄影,以全尺寸等按动态图像(连拍)的方式取得图像数据,并直接将其进行暂时记录。然后,在拍摄了静态图像时,根据最近的全尺寸等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生成的图像数据和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当再现了这样记录的图像数据时,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不是突然再现显示被摄体整体,而是在再现显示被摄体的一部分之后再现显示整体。因此,在显示被摄体整体之前的期间,可猜想拍了什么(谁),可提高期待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暂时记录全尺寸等的图像数据,因而与暂时记录裁剪图像的情况相比较,需要大容量的暂时记录部5a。然而,在静态图像摄影后生成裁剪图像时的自由度高,可获得进一步提高了期待感的图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静态图像摄影后不生成裁剪图像,而在再现图像时,生成裁剪图像。在该情况下,再现用的裁剪图像的生成可以在照相机中进行,也可以例如在个人计算机等图像再现装置中进行。
下面,使用图11至图14F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先于静态图像摄影,始终将动态图像(连拍)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后拍摄动态图像(连拍),根据此时获得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裁剪图像,并将其记录。
由于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不过,暂时记录部5a的动态图像记录用存储器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在静态图像摄影前记录图像数据,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进行暂时记录,因而可省略暂时记录部5a。
使用图1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摄影和再现。在摄影时按图像31a~31d的顺序进行摄影,其中,图像31a是静态图像,图像31b~31d是在静态图像摄影后所拍摄的动态图像(连拍)。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初不是再现显示包含被摄体22的脸在内的拍有整体的静态图像31a,而是最初显示脸以外的部分,逐渐可观看整体像。即,最初显示放大了手部分的裁剪图像31b,接下来显示包含手部分的宽范围的裁剪图像31c,然后显示放大了脸部分的裁剪图像31d,最后显示拍有被摄体22的整体的静态图像31a。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想要早点知道拍了什么(谁)的欣赏者的期待感来进行有效的再现显示。
下面,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的摄影动作。当进入动态图像摄影流程时,首先与步骤S1一样,判定是否进行摄影(S71)。当进入动态图像摄影流程时,根据摄像部2的输出,显示实时浏览图像,在摄影者决定构图并拍摄静态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要操作快门释放按钮,因而这里判定是否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
再步骤S7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摄影的情况下,处于等待状态,在显示了实时浏览图像的状态下,等待操作快门释放按钮。另一方面,再步骤S7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摄影时,进行静态图像摄影(S72)。这里,将从摄像部2输出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全图像数据(12M(1200万像素))记录在记录部6内。该图像相当于所述的静态图像31a。
当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时,接下来针对脸的下部1进行裁剪摄影(S73)。这里,针对被摄体22的脸部分以下的部分,在该例子中是手部分,根据全图像数据,通过裁剪部1b以2M(200万像素)进行裁剪,将与图像31b对应的图像数据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另外,像素数采用2M,这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是假定了以高清晰图像进行再现显示的情况的像素数,可以根据假定再现显示装置采用不同值。
接下来,针对脸的下部2进行裁剪摄影(S74)。这里,针对脸的下部1的上侧且比下部1的范围宽的范围,在该例子中是包含手部分在内的比下部1宽的部分,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以2M进行裁剪,将与图像31c对应的图像数据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当针对该脸的下部2进行了摄影时,接下来针对脸的下部3进行裁剪摄影(S75)。这里,针对脸的下部2的上侧且与下部2的范围大致相同的范围,在该例子中是包含脸部分的放大部分,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以2M进行裁剪,将与图像31d对应的图像数据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当该记录结束时,结束该流程。
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73~S75中,根据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进行切出一部分(下部1~3)的裁剪处理,然而这里也注意各图像的连续性。因此,期望的是,在裁剪图像中脸的大小也朝减小的方向变化,并且裁剪位置的方向也朝一定方向变化。在以上说明中,在步骤S73~S75中最终记录了裁剪图像,然而一旦暂时记录在暂时记录部5a内之后,也可以集中地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
图12示出进行了动态图像摄影和静态图像摄影后的图像数据的显示和记录方法。时刻T55是静态图像摄影的时机,其之前的时刻T51~T54是静态图像摄影前,时刻T56~T58是静态图像摄影后的裁剪处理的时机。在时刻T51~T54中,从摄像部2输出的图像数据仅在显示部8中进行实时浏览显示。在该期间,来自摄像部2的图像数据进行疏化处理,之后仅被发送到显示部8,而不象第1、第2实施方式那样进行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
在时刻T55,静态图像的全尺寸的图像数据被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然后,在时刻T56~T58,根据全尺寸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切出裁剪范围,该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被最终记录在记录部6内。并且,根据此时生成的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8上。
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拍摄静态图像31a之后,依次根据动态图像生成裁剪图像31b、31c、31d的图像数据,在记录部6内进行最终记录。然后,在进行再现显示时,按照裁剪图像31b→31c→31d→静态图像31a的顺序进行再现。因此,在静态图像摄影前,无需始终进行动态图像的暂时记录,可使结构简单。另外,裁剪图像的生成顺序是从远离脸的位置起进行生成,由于该顺序是时间序列方向,因而在再现时不协调感少。然而,当然也可以先从接近脸的位置起进行生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后也连续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因此,在静态图像摄影后在预定时间(在实施方式中,0.5秒至2秒左右)期间,如果不使照相机10朝向被摄体,则会得到不好看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使摄影者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感,自动提取位于画面中央的人物,裁剪人物的脸部分来进行记录。
关于该裁剪方法,使用图13和图14A-14F来进行说明。图13示出拍摄被摄体22的状况,在摄影区域15a内拍摄静态图像,之后在摄影区域15b、15c拍摄接下来的动态图像。此时,在由照相机10拍摄的图像中,图14A是与摄影区域15a对应的图像,图14B是与摄影区域15b对应的图像,图14C是与摄影区域15c对应的图像。
与静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a对应的图14A的图像直接如图14D所示被记录,而对于与动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b对应的图像,包含摄影区域15a的画面中央的裁剪区域17b(被摄体22的脸存在于中央)如图14E所示被记录,对于与动态图像的摄影区域15c对应的图像,包含摄影区域15a的画面中央的裁剪区域17c如图14F所示被记录。这里,裁剪区域17b、17c的长宽比可以与静态图像的长宽比相比发生变化,然而通过采用相同的长宽比,可消除不协调感,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相同的长宽比。
另外,使用图13和图14A-14F所说明的裁剪处理由控制部1内的构图变化判定部1a和裁剪部1b来执行。即,当构图变化判定部1a判定出变化至摄影区域15a~15c时,裁剪部1b根据判定结果进行裁剪处理。并且,以该裁剪处理在摄影后进行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摄影前进行。即,可以从摄影前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当拍摄了静态图像时,根据最近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与摄影区域17b、17c对应的部分的裁剪。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后,以动态图像(连拍)方式取得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裁剪,将裁剪图像的图像数据与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一起记录。因此,无需在静态图像摄影前暂时记录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可使结构简单。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快门释放动作从摄像部2取得图像数据,并在快门释放动作之前或之后从摄像部2取得连拍的图像数据,根据连拍的图像数据,在各帧中在不同的区域依次生成裁剪图像,记录该生成的裁剪图像和快门释放时的图像数据。因此,与单单进行摄影的情况相比较,可使谁都能简单地拍摄富于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画面整体的图像之前,裁剪在拍摄该图像之前或之后所拍摄的图像的一部分,先显示该裁剪图像。因此,可欣赏富于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图像。特别是,最初显示人物的手等部分,之后一点一点地移动该人物的部分,最后从脸的放大显示进行整体显示,从而获得可猜想拍了什么(谁)并提高期待感的效果。并且,在以往的照片欣赏时,当拍了人物时,只要观看到该人物就满足了。也就是说,多数情况是,在拍有感兴趣的人的照片的情况下,就认真欣赏,在拍有不感兴趣的人的照片、或者表情不好的情况下,就跳过该照片。遗憾的是,除了人脸以外,即使有什么很有兴趣的东西,也会不感兴趣,跳过照片不看。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放大显示脸以外的部分,在很有兴趣的欣赏这样的图像时能起到帮助作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操作快门释放按钮并进行摄影时,拍摄静态图像。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快门释放按钮的操作开始动态图像摄影。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静态图像摄影后进行动态图像(连拍)摄影,然而也可以在根据快门释放按钮的操作结束动态图像摄影之后,进行裁剪用的动态图像(连拍)摄影。
并且,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进行与被摄体的人物有关系的部分的裁剪,使裁剪位置直线地向脸位置移动,然而不限于此,可以根据人物的身体轮廓,进行逐渐朝向脸的处理。并且,初始位置采用与人物有关系的部分,然而也可以是除了与人物有关系的部分以外的特征部分,还可以从该特征部分朝向人物进行裁剪范围的变更。作为特征部分,与前后的图像相比较,只要在该图像的周边、且形状有特征即可,例如,具有有花束那样的色彩、或者配饰那样的有光泽感的部分。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在依次生成裁剪图像时,按照从放大图像变为缩小图像的方式来进行生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从放大图像缩小的方式来进行生成。
并且,如果最开始就出现脸,则欣赏者会对什么样的表情、或者拍有谁等失去兴趣。因此,由于映在画面上也难以看到,因而注意力逐渐朝向人物。例如,在脸的下部以外,首先,通过显示背景来显示照片摄影的舞台,提高谁在那里活动的期待感的同时,可以进行逐渐朝向脸的处理。在光是持续相同表现而变得单调的情况下,将裁剪开始位置从人物的关联部分变更为这样的特征部分,即使是相同图像,欣赏者也被大量信息引导,唤起想象。
并且,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影用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作了说明,然而作为照相机,可以是数字单反照相机,也可以是袖珍型数字照相机,也可以是摄像机、摄影机那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照相机,而且可以是内置于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设备等中的照相机。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来具体化。并且,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而且,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