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42406A -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2406A
CN103942406A CN201410048204.2A CN201410048204A CN103942406A CN 103942406 A CN103942406 A CN 103942406A CN 201410048204 A CN201410048204 A CN 201410048204A CN 103942406 A CN103942406 A CN 103942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k
transboundary
index
river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82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2406B (zh
Inventor
钱新
姚红
夏必胜
朱文婷
张瑞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482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2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2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2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2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24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用于评估流域跨界区风险源的风险水平。跨界区风险源分为五大类:面源,生产企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化学品储存场所及交通运输。包括五个步骤:首先构建一套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和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指标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信息数据库对所有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将所有二级指标数值标准化至[0,1];后确定指标的模糊权重;接着采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最后采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的方法,是一种基于风险源风险指数计算的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特别适用于较大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的风险表征与评估。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我国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纠纷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行政区水污染呈现出上升趋势,跨行政区污染纠纷愈演愈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我国近十年来百起重大水污染事故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跨界区域、产生跨界影响的水污染事故占一半以上。比如太湖流域,近年来在太湖流域相继发生了苏浙皖太极洞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事件,浙沪平湖、苏浙吴江、嘉善太浦河饮用水水源事件等一系列跨界水污染事件。跨行政区水环境风险的防控已成为流域,尤其是较大流域水环境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跨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对跨界区环境资源利用竞争激烈。如江苏的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浙江长兴经济开发区、吴兴工业园区、南浔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开发区、嘉兴工业园区,上海的嘉定工业园区、嘉定出口加工区、青浦工业园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都位于太湖流域跨界区域。加之跨界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上下游、左右岸的执行标准不统一、环境信息沟通不畅通等诸多问题导致跨界区域污染负荷大,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跨界区域环境风险较其它区域大。由于跨界双方在管理和标准上的差异,跨界区的环境的协调和突发事件的解决变得尤为复杂和困难。流域跨界区多为对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目标区域。如太湖流域跨界区设有多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生态保护区。跨界区域水环境安全不仅是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保障,更是上下游区域关系协调的基础,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由此可见,流域跨界区风险表征与识别工作非常重要,而流域跨界区风险源的风险表征则是流域跨界区风险表征的重中之重。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的定量表征方法,因此,针对流域跨界区风险源类型多样,区域敏感性强,风险高等特点,构建较为实用的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用于表征流域跨界区风险源的风险水平,筛选重点风险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步骤如下:
(1)通过计算机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是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风险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的一套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包括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和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指标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2)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风险源信息数据、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和风险受体信息数据,根据数据库信息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并标准化至[0,1],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指标的分级点为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
x1: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COD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COD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COD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2: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氨氮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氨氮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氨氮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3: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TP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总磷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总磷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y1:区域内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跨界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跨界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水产养殖面积占跨界区水体总面积的比例
——整个跨界区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总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跨界区珍稀水生物种数
——指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
x1:行业类型
——指生产企业的行业类别,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进行分类,
x2:年污水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万吨,
x3:年COD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4:年氨氮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氨氮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5: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
——指生产企业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3)确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达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达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达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达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对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
(4)应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
(5)应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所述跨界区水环境风险源分为五大类:面源、生产企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化学品储存场所及交通运输;
所述面源风险源主要包括雨季地表径流和跨界区域农业污染,针对整个跨界区进行面源风险表征;
所述生产企业风险源涵盖各生产行业,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不同,风险等级也不同,需要对跨界区所有企业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主要指污水集中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需要对跨界区所有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化学品存储场所指按GB13690规定的八类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场所,需要对跨界区所有化学品存储场所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交通运输类风险主要指道路运输与水运对跨界水体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单个跨界河流进行风险表征。
进一步地,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风险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一套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包括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和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分别标记为X,Y和Z,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分别标记为x1、x2......,y1、y2......和z1、z2......,所述的风险源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x1、x2......的数值,所述的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y1、y2......的数值,所述的风险受体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z1、z2......的数值,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各指标体系包含的二级指标及其含义、计算方法如下;
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2:企业排污口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3:企业排污口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4:企业排污口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5:企业排污口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
x1:处置废弃物类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处置的废弃物类型。危险废物指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的物质,其他工业废弃物指除危险废物以外的其他工业废弃物,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场所分布的科学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场所处理工艺设计的规范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污染事故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污染事故次数,单位为起,
x6: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场所与跨界断面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场所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场所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场所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场所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
x1:化学品类型
——高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6类,第7类,第8类物质,中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5类物质,轻度危险性指《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的第1-4类物质,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仓库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仓库地点的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仓库安全防范措施的完整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泄露事故次数
——指仓库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泄漏事故次数,单位为起,
x6:仓库所在地
——仓库所在地的分类,分为城区,郊区和农村,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仓库与跨界断面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厍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仓库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仓库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仓库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仓库与景观河道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
x1:跨界河流通航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2:跨界河流危险品运输船舶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的危险品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3:沿河道路(含桥上)年均交通事故量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五年的年均交通事故,单位为起/年,
x4:沿河道路日均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数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一年的日均通行危险品运输车辆数,单位为车/天,
x5:沿河两侧(含跨河)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
——指跨界水体两侧(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距离)的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用输油管线总长度/跨界河道总长度,单位为%,
x6:跨界区水上加油点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加油点个数,单位为个,
x7:跨界断面与加油点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加油点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x8:区域内装卸码头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装卸码头的个数,单位为个,
x9:跨界断面与码头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装卸码头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y1:通航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通航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通航河道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通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面积占整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占通航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通航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对所有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后,将所有二级指标数值标准化至[0,1],二级指标按照取值的连续性分为离散型指标和连续型指标,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分级标准的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为指标分级标准,分割点的标准化得分分别是高风险等级标准对应1,中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0.6,低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0.2。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征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征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征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为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须评定其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采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
定义h1、h2、h3分别为指标集X、Y和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即为指标赋值的标准化得分,根据指标值的标准化得分高低,将X、Y、Z、进行重新排序为 Z ' = { z 1 ' , z 2 ' . . . z p ' } 使得 h 1 ( x 1 ' ) ≥ h 1 ( x 2 ' ) ≥ . . ≥ h 1 ( x n ' ) , h 2 ( y 1 ' ) ≥ h 2 ( y 2 ' ) ≥ . . ≥ h 2 ( y m ' ) , h 3 ( z 1 ' ) ≥ h 3 ( z 2 ' ) ≥ . . ≥ h 3 ( z p ' ) ; 定义x、Y、z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l、g2、g3。采用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
HI = ∫ h 1 dg 1 = h 1 ( x n ′ ) g 1 ( X n ′ ) h 1 ( x 2 ′ ) ) g 1 ( X 1 ′ ) + ( h 1 ( x n - 1 ′ ) - h 1 ( x n ′ ) ) g 1 ( X n - 1 ′ ) + · · · ( h 1 ( x i - 1 ′ ) - h 1 ( x i ′ ) ) g 1 ( X i - 1 ′ ) + · · · + ( h 1 ( x 1 ′ ) -
EI = ∫ h 2 dg 2 = h 2 ( y m ′ ) g 2 ( Y m ′ ) h 2 ( y 2 ′ ) ) g 2 ( Y 1 ′ ) + ( h 2 ( y m - 1 ′ ) - h 2 ( y m ′ ) ) g 2 ( Y m - 1 ′ ) + · · · ( h 2 ( y i - 1 ′ ) - h 2 ( y i ′ ) ) g 2 ( Y i - 1 ′ ) + · · · + ( h 2 ( y 1 ′ ) -
VI = ∫ h 3 dg 3 = h 3 ( z p ′ ) g 3 ( Z p ′ ) h 3 ( z 2 ′ ) ) g 3 ( Z 1 ′ ) + ( h 3 ( z p - 1 ′ ) - h 3 ( z p ′ ) ) g 3 ( Z p - 1 ′ ) + · · · ( h 3 ( z i - 1 ′ ) - h 1 ( z i ′ ) ) g 3 ( Z i - 1 ′ ) + · · · + ( h 3 ( z 1 ′ ) -
式中: X i ′ = { x 1 ′ , x 2 ′ , · · · , x i ′ } , Y i ′ = { y 1 ′ , y 2 ′ , · · · , y i ′ } , Z i ′ = { z 1 ′ , z 2 ′ , · · · , z i ′ } ,
HI、EI、VI数值均在【0,1】;
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HI越高,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越强,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EI越高,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越差,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VI越高,受体越易损,潜在风险越高。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采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RI,评估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定义h4分别为指标集T=(x,Y,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即为权利要求6计算出的HI,EI,vI数值,将T进行重新排序为使得定义T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4,则风险源的风险指数RI为:
RI = h 4 dg 4 = h 4 ( t 3 ′ ) g 4 ( T 3 ′ ) + ( h 4 ( t 2 ′ ) - h 4 ( t 3 ′ ) ) g 4 ( T 2 ′ ) + ( h 4 ( t 1 ′ ) - h 4 ( t 2 ′ ) ) g 4 ( T 1 ′ )
式中: T i ′ = { t 1 ′ , · · · , t i ′ }
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风险指数RI越高,则风险源对区域环境的潜在风险越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该方法对跨界区风险源进行表征,根据风险源风险指数高低,对风险源进行风险水平排序,筛选跨界区重点风险源。设置风险分级标准,可将风险源分类分级。从而为跨界区风险管理及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2.通过比较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可以解析影响跨界区风险源风险水平的关键因子,为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跨界区风险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流域跨界区水环境风险源分类
图2——本发明的程序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步骤如下:
(1)通过计算机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是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风险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的一套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包括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和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指标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2)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风险源信息数据、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和风险受体信息数据,根据数据库信息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并标准化至[0,1],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指标的分级点为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
(3)确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达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达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达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达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对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
(4)应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
(5)应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包括面源,生产企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化学品储存场所及交通运输共五大类。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出一套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表1一表5)。
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分别标记为x,Y和Z。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分别标记为x1、x2......,y1、y2......和z1、z2......。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分为三个风险级别,分别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风险指标体系中分级标准可根据流域的特点、水环境风险的管理目标等进行适当调整。各指标含义的解释及计算方法罗列在表格下方。
表1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
面源风险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x1: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COD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COD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COD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2: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氨氮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氨氮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氨氮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3: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TP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总磷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总磷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y1:区域内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跨界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跨界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水产养殖面积占跨界区水体总面积的比例
——整个跨界区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总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跨界区珍稀水生物种数
——指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表2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
生产企业风险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x1:行业类型
——指生产企业的行业类别,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进行分类。
x2:年污水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万吨。
x3:年COD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4:年氨氮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氨氮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5: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
——指生产企业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z1: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2:企业排污口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3:企业排污口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4:企业排污口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5:企业排污口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表3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
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x1:处置废弃物类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处置的废弃物类型。危险废物指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的物质。其他工业废弃物指除危险废物以外的其他工业废弃物。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场所分布的科学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场所处理工艺设计的规范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污染事故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污染事故次数。单位为起。x6: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场所与跨界断面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场所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场所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场所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场所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表4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
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x1:化学品类型
——高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6类,第7类,第8类物质;中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5类物质;轻度危险性指《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的第1-4类物质。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仓库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仓库地点的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仓库安全防范措施的完整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泄露事故次数
——指仓库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泄漏事故次数。单位为起。
x6:仓库所在地
——仓库所在地的分类,分为城区,郊区和农村。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仓库与跨界断面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仓库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仓库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仓库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仓库与景观河道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表5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
运输源风险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x1:跨界河流通航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2:跨界河流危险品运输船舶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的危险品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3:沿河道路(含桥上)年均交通事故量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五年的年均交通事故。单位为起/年。
x4:沿河道路日均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数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一年的日均通行危险品运输车辆数。单位为车/天。
x5:沿河两侧(含跨河)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
——指跨界水体两侧(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距离)的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用输油管线总长度/跨界河道总长度。单位为%。
x6:跨界区水上加油点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加油点个数。单位为个。
x7:跨界断面与加油点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加油点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x8:区域内装卸码头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装卸码头的个数。单位为个。
x9:跨界断面与码头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装卸码头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y1:通航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通航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通航河道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通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面积占整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占通航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通航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2)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风险源信息数据、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和风险受体信息数据,根据数据库信息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并标准化至[0,1]
二级指标按照取值的连续性分为离散型指标和连续型指标。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表1-表5中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表2中的x1,表3中的x1、x3和x4,表4中的x1、x3、x4和x6为离散型指标,其他均为连续型指标。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如表1-表5分级标准所示,分割点的标准化得分分别是高风险等级标准对应1,中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0.6,低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0.2。
以太湖流域某跨界区域面源风险表征为例。获取的二级指标值列在表6中。面源风险表征二级指标均为连续型指标,因此应用分段线性函数法将二级指标值进行归一化,结果列在表6中。
表6某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值
(3)确定指标的模糊权重
指标体系的指标采用模糊权重。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征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征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征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为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须评定其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
继续以上述跨界区域面源风险表征为例。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如表7
表7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
(4)应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目净性指数,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
定义h1、h2、h3分别为指标集X、Y和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即为指标赋值的标准化得分,根据指标值的标准化得分高低,将X、Y、Z、进行重新排序为 Z ' = { z 1 ' , z 2 ' . . . z p ' } 使得 h 1 ( x 1 ' ) ≥ h 1 ( x 2 ' ) ≥ . . ≥ h 1 ( x n ' ) , h 2 ( y 1 ' ) ≥ h 2 ( y 2 ' ) ≥ . . ≥ h 2 ( y m ' ) , h 3 ( z 1 ' ) ≥ h 3 ( z 2 ' ) ≥ . . ≥ h 3 ( z p ' ) ; 定义X、Y、Z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1、g2、g3。采用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
HI = ∫ h 1 dg 1 = h 1 ( x n ′ ) g 1 ( X n ′ ) h 1 ( x 2 ′ ) ) g 1 ( X 1 ′ ) + ( h 1 ( x n - 1 ′ ) - h 1 ( x n ′ ) ) g 1 ( X n - 1 ′ ) + · · · ( h 1 ( x i - 1 ′ ) - h 1 ( x i ′ ) ) g 1 ( X i - 1 ′ ) + · · · + ( h 1 ( x 1 ′ ) -
EI = ∫ h 2 dg 2 = h 2 ( y m ′ ) g 2 ( Y m ′ ) h 2 ( y 2 ′ ) ) g 2 ( Y 1 ′ ) + ( h 2 ( y m - 1 ′ ) - h 2 ( y m ′ ) ) g 2 ( Y m - 1 ′ ) + · · · ( h 2 ( y i - 1 ′ ) - h 2 ( y i ′ ) ) g 2 ( Y i - 1 ′ ) + · · · + ( h 2 ( y 1 ′ ) -
VI = ∫ h 3 dg 3 = h 3 ( z p ′ ) g 3 ( Z p ′ ) h 3 ( z 2 ′ ) ) g 3 ( Z 1 ′ ) + ( h 3 ( z p - 1 ′ ) - h 3 ( z p ′ ) ) g 3 ( Z p - 1 ′ ) + · · · ( h 3 ( z i - 1 ′ ) - h 1 ( z i ′ ) ) g 3 ( Z i - 1 ′ ) + · · · + ( h 3 ( z 1 ′ ) -
式中: X i ′ = { x 1 ′ , x 2 ′ , · · · , x i ′ } , Y i ′ = { y 1 ′ , y 2 ′ , · · · , y i ′ } , Z i ′ = { z 1 ′ , z 2 ′ , · · · , z i ′ } ,
HI、EI、VI数值均在[0,1]。
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HI越高,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越强,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EI越高,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越差,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VI越高,受体越易损,潜在风险越高。
继续以上述跨界区域面源风险表征为例。采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得出面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如下:
HI=0.3×1+(0.32-0.3)×0.85+(0.73-032)×0.6=0.716,
EI=053×1+f07-053)×085=0675,
VI=0×1+(0-0)×0.9+(0.4-0)×0.9+(0.9-0.4)×0.75+(1-0.9)×0.5=0.785。
人为定义HI分级标准。HI大于0.7,风险源为高危险性,HI为0.4-0.7,为中等危险性风险源,HI小于0.4,为低危险性风险源。本实例中面源风险源具有高危险性。
人为定义EI分级标准。EI大于0.7,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差,存在高风险,EI为0.4-0.7,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一般,为中等风险水平,EI小于0.4,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好,为低风险水平。本实例中水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一般,属于中等风险水平。
人为定义VI分级标准。VI大于0.7,受体易损性强,存在高风险,VI为0.4-0.7,风险受体易损性一般,为中等风险水平,VI小于0.4,受体不易损,为低风险水平。本实例中,风险受体易损性强,属于高风险。
(5)应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定义h4分别为指标集T=(X,Y,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计算出的HI,EI,VI数值。将T进行重新排序为使得定义T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4。则风险源的风险指数RI为:
RI = h 4 dg 4 = h 4 ( t 3 ′ ) g 4 ( T 3 ′ ) + ( h 4 ( t 2 ′ ) - h 4 ( t 3 ′ ) ) g 4 ( T 2 ′ ) + ( h 4 ( t 1 ′ ) - h 4 ( t 2 ′ ) ) g 4 ( T 1 ′ )
式中: T i ′ = { t 1 ′ , · · · , t i ′ }
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风险指数RI越高,则风险源对区域环境的潜在风险越高。
继续以上述跨界区域面源风险表征为例,计算面源的风险指数:
RI=0.675×1+(0.716-0.675)×0.9+(0.785-0.716)×0.6=0.753。
人为定义风险源风险水平的分级标准。RI大于0.7,风险源对区域环境存在潜在的高风险,属于高风险源,RI为0.4-0.7,风险源对区域环境存在潜在的中等风险,属于中风险源,RI小于0.4,风险源对区域环境存在潜在的低风险,属于低风险源。本实例中该跨界区面源属于高风险源,面源对区域环境存在潜在的高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通过计算机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是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风险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的一套跨界区域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包括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和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指标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2)建立跨界区域风险源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风险源信息数据、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和风险受体信息数据,根据数据库信息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并标准化至[0,1],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指标的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指标的分级点为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 
(3)确定指标的模糊权重,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达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达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达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达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对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 
(4)应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 
(5)应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界区水环境风险源分为五大类:面源、生产企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化学品储存场所及交通运输; 
所述面源风险源主要包括雨季地表径流和跨界区域农业污染,针对整个跨界区进行面源风险表征; 
所述生产企业风险源涵盖各生产行业,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不同,风险等级也不同,需要对跨界区所有企业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主要指污水集中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需要对跨界区所有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化学品存储场所指按GB13690规定的八类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场所,需要对跨界区所有化学品存储场所逐个进行风险表征; 
所述交通运输类风险主要指道路运输与水运对跨界水体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单个跨界河流进行风险表 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风险受体的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一套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包括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和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所述五类风险源风险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风险源的危险性,环境介质的自净性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分别标记为X,Y和Z,每个一级指标包括若干数量不等的二级指标分别标记为x1、x2......,y1、y2......和z1、z2......,所述的风险源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x1、x2......的数值,所述的环境介质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y1、y2......的数值,所述的风险受体信息数据即为二级指标z1、z2......的数值,按照潜在的风险水平高低分为三个风险级别: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各指标体系包含的二级指标及其含义、计算方法如下; 
跨界区域面源风险指标体系: 
x1: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COD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COD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COD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2: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氨氮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氨氮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氨氮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x3:跨界区单位长度河道面源TP年入河量 
——跨界河流平均单位长度河道每年承受的面源总磷负荷量,计算方法:跨界区面源总磷入河量(吨/年)/跨界河流长度(千米),单位为吨/千米, 
y1:区域内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跨界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跨界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水产养殖面积占跨界区水体总面积的比例 
——整个跨界区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跨界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总河道长度的比例 
——跨界区内,景观河道长度占跨界区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跨界区珍稀水生物种数 
——指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生产企业风险指标体系: 
x1:行业类型 
——指生产企业的行业类别,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进行分类, 
x2:年污水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万吨, 
x3:年COD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4:年氨氮排放量 
——指生产企业每年的氨氮的排放量,可参照最新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单位为吨, 
x5: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 
——指生产企业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2:企业排污口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3:企业排污口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4:企业排污口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5:企业排污口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企业排污口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单位为种,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风险指标体系: 
x1:处置废弃物类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处置的废弃物类型。危险废物指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的物质,其他工业废弃物指除危险废物以外的其他工业废弃物,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场所分布的科学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场所处理工艺设计的规范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污染事故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污染事故次数,单位为起, 
x6:近5年非法排放记录次数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违规排放次数,单位为次,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场所与跨界断面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场所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场所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场所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场所与景观河道距离 
——指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所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场所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化学品仓库风险指标体系: 
x1:化学品类型 
——高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6类,第7类,第8类物质,中度危险性类化学品指我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的第5类物质,轻度危险性指《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的第1-4类物质, 
x2:已运行年限占设计年限的比例 
——指仓厍已运行时间占设计年限的百分比,单位为%, 
x3:仓库地点的合理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4:仓库安全防范措施的完整性 
——采取专家判断分析, 
x5:近5年发生泄露事故次数 
——指仓库被环境保护部门记录在案的近五年的发生泄漏事故次数,单位为起, 
x6:仓库所在地 
——仓库所在地的分类,分为城区,郊区和农村, 
y1:纳污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纳污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仓库与跨界断面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跨界断面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2:仓库与水产养殖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水产养殖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3:仓库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4:仓库与灌溉取水区的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区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5:仓库与景观河道距离 
——化学品仓库与下游最近的景观功能河道的距离,按照河道长度计距离,起点为距离化学品仓库最近的跨界水体位置,单位为米, 
z6: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纳污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7: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跨界区运输源风险指标体系: 
x1:跨界河流通航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2:跨界河流危险品运输船舶量 
——指跨界河流的日均通航的危险品船只,取最近一年的平均值,单位为船只/天, 
x3:沿河道路(含桥上)年均交通事故量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五年的年均交通事故,单位为起/年, 
x4:沿河道路日均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数 
——指跨界水体两侧道路(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道路)的近一年的日均通行危险品运输车辆数,单位为车/天, 
x5:沿河两侧(含跨河)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 
——指跨界水体两侧(与水体不超过100米的距离)的输油管线长度占河道总长度的比例,用输油管线总长度/跨界河道总长度,单位为%, 
x6:跨界区水上加油点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加油点个数,单位为个, 
x7:跨界断面与加油点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加油点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x8:区域内装卸码头个数 
——跨界水体上(水体边)装卸码头的个数,单位为个, 
x9:跨界断面与码头的最近距离 
——跨界断面与跨界水体边(上)装卸码头的最近距离,单位为米, 
y1:通航河流水质达标比例 
——近一年的常规监测中,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的次数比例,单位为%, 
y2:通航河流流量 
——河流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流量的平均值,可实测或取近五年的平均值,单位为m3/s, 
z1: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水产养殖总面积占通航河道水面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为%, 
z2: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整个河道面积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饮用水源保护区长度占通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3: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面积占整个河道长度的百分比 
——通航河道内景观河道长度占通航河道总长度的百分比,单位为%, 
z4:纳污水体珍稀水生物种 
——指通航水体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数, 
z5:跨界区人口密度 
——指跨界区人口平均密度,采用跨界区总人口/跨界区总面积,单位为人/k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有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后,将所有二级指标数值标准化至[0,1],二级指标按照取值的连续性分为离散型指标和连续型指标,离散型指标直接采用分级标准的标准化得分,即级别属于高风险则为1,中风险为0.6,低风险为0.2,连续型指标则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分段线性函数的分割点为指标分级标准,分割点的标准化得分分别是高风险等级标准对应1,中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0.6,低风险等级标准对应为 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X=(x1,x2......xn),Y=(y1,y2......ym),Z=(z1,z2......zp)为二级指标的指标集,X指标集用来表征风险源的危险性,Y指标集表征环境介质的自净性,Z指标集表征受体的易损性,定义T=(X,Y,Z)为一级指标的指标集,T指标集表征风险源的风险水平,四个指标集的幂集即X、Y、Z、T的所有的子集(包括全集和空集)构成的集族分别定义为P(X)、P(Y)、P(Z)和P(T),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可定义这四个指标集及其幂集,为每个指标集子集进行重要性评分作为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得分,分数在[0,1]范围内,1表示该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重要,0表示子集对指标集表征含义的影响最不重要,每类风险源指标体系均须评定其指标集子集的模糊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计算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 
定义h1、h2、h3分别为指标集X、Y和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即为指标赋值的标准化得分,根据指标值的标准化得分高低,将X、Y、Z、进行重新排序为 使得定义X、Y、Z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1、g2、g3。采用以下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指数HI,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EI,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VI: 
式中:
HI、EI、VI数值均在[0,1]; 
运用风险源的危险性指数表征风险源的潜在危险性,HI越高,潜在事故源的危险性越强,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表征环境介质的潜在自净性能,EI越高,环境介质的自净性能越差,潜在风险越高; 
运用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表征环境风险受体的易损性,VI越高,受体越易损,潜在风险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模糊积分方法计算风险源风险指数RI,评估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定义h4分别为指标集T=(X,Y,Z)与[0,1]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即为权利要求6计算出的HI,EI,VI数值,将T进行重新排序为使得定义T的指标子集与其模糊权重得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模糊测度分别为g4,则风险源的风险指数RI为: 
式中:
运用风险源风险指数表征跨界区域风险源的风险水平,风险指数RI越高,则风险源对区域环境的潜在风险越高。 
CN201410048204.2A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2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8204.2A CN103942406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8204.2A CN103942406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2406A true CN103942406A (zh) 2014-07-23
CN103942406B CN103942406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19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82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2406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240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2878A (zh) * 2014-12-22 2015-04-29 北京工商大学 基于综合分层聚类的湖库、流域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CN105550799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南通大学 流域跨界区水环境风险减免技术体系
CN106250695A (zh) * 2016-08-03 2016-12-2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平原河网河流水环境安全评估体系
CN106813645A (zh) * 2017-02-23 2017-06-09 郑州大学 一种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
CN108805375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化行业水体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
CN110765419A (zh) * 2019-10-14 2020-02-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风险测评方法
CN111915467A (zh) * 2020-07-23 2020-11-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生态基流占比阈值标准确定方法
CN112926848A (zh) * 2021-02-19 2021-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要素采集方法
CN114118854A (zh) * 2021-12-03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道路网络扩展对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6933217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和ai技术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0151U1 (de) * 2008-07-29 2009-12-03 Brunner, Pierre Belüftungsvorrichtung zur Belüftung eines Absetzbeckens und Absetzbecken mit einer solchen Belüftungsvorrichtung
CN101723520A (zh) * 2009-12-18 2010-06-09 南京大学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1973637A (zh) * 2010-11-04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US20120091057A1 (en) * 2011-08-22 2012-04-19 Kent Greg B Wetland Biofilter Chamber with Peripheral Catch Basi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0151U1 (de) * 2008-07-29 2009-12-03 Brunner, Pierre Belüftungsvorrichtung zur Belüftung eines Absetzbeckens und Absetzbecken mit einer solchen Belüftungsvorrichtung
CN101723520A (zh) * 2009-12-18 2010-06-09 南京大学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1973637A (zh) * 2010-11-04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US20120091057A1 (en) * 2011-08-22 2012-04-19 Kent Greg B Wetland Biofilter Chamber with Peripheral Catch Basi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海欢 等: "水库下游居民风险承受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周美春 等: "区间证据推理法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易志斌 等: "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 *
陈梅 等: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2878A (zh) * 2014-12-22 2015-04-29 北京工商大学 基于综合分层聚类的湖库、流域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CN104572878B (zh) * 2014-12-22 2017-10-27 北京工商大学 基于综合分层聚类的湖库、流域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CN105550799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南通大学 流域跨界区水环境风险减免技术体系
CN106250695A (zh) * 2016-08-03 2016-12-2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平原河网河流水环境安全评估体系
CN106813645A (zh) * 2017-02-23 2017-06-09 郑州大学 一种清洁河流的断面综合评价方法
CN108805375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化行业水体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
CN110765419A (zh) * 2019-10-14 2020-02-0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风险测评方法
CN110765419B (zh) * 2019-10-14 2020-07-0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风险测评方法
CN111915467A (zh) * 2020-07-23 2020-11-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生态基流占比阈值标准确定方法
CN112926848A (zh) * 2021-02-19 2021-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环境风险要素采集方法
CN114118854A (zh) * 2021-12-03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道路网络扩展对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4118854B (zh) * 2021-12-03 2022-10-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道路网络扩展对景观生态风险影响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6933217A (zh) * 2023-09-19 2023-10-24 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和ai技术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方法
CN116933217B (zh) * 2023-09-19 2024-01-30 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和ai技术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2406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2406A (zh) 一种流域跨界区域水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
Joardar Carrying capacities and standards as bases towards 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n India: A case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Peris-Mor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of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port management
CN107609742A (zh) 一种水环境预警综合管理平台
Sherwood et al. Tampa Bay estuary: Monitoring long-term recovery through regional partnerships
CN109886568A (zh) 一种危化品道路运输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Sari et al. Potential of Recycle Marine Debris in Pluit Emplacement, Jakarta to Achieve Sustainable Reduction of Marine Waste Generation.
CN105913196A (zh) 一种航道整治社会稳定风险自动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550799A (zh) 流域跨界区水环境风险减免技术体系
Ting et al. Water quality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of Eltrix River in Xin Jiang Province using SPSS
Skyba et al. Ecological risks in river basi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eppe and forest Ukrainian areas
Setyaningsih et al. Improvement of Waste Management Through Community Awareness of Plastic Controlling in Garang Watershed, Semarang City, Indonesia.
Zhang et al.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based on improved cloud model
Bueno et al. Histor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fluencing trace metal inputs in Montevideo Bay, Río de la Plata
CN112258006A (zh) 一种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Wang et al.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in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hina
CN108305022B (zh) 一种基于水质约束的中小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You et al. A relative interval-regret analysis method for regional ecosystem planning–a case study of Dongying, China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t al. Improving the EPA Multi-Sector General Permit for Industrial Stormwater Discharges
Carey Urbaniza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Public Policy.
Krivtsov et al. Entropy analysis of SPM patterns: case study of Liverpool Bay
CN111461414A (zh) 突发水污染事故预警方法
Nisa Taktak Clocks and Clouds Spring 2024-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Hazardous Waste Imports
Kennedy et al. Analyzing a city’s metabolism
Al-Ajmi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state of Kuwa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