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6331B -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6331B CN103796331B CN201210427697.1A CN201210427697A CN103796331B CN 103796331 B CN103796331 B CN 103796331B CN 201210427697 A CN201210427697 A CN 201210427697A CN 103796331 B CN103796331 B CN 1037963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nfc
- serving
- mac address
- cl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在两部终端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的交换。所述方法包括: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在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之间交互大容量数据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小,但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而言,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两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可以通过接触实现从一方传递数据到另一方的功能。以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为例,通过NFC实现从具有NFC功能的手机A传输数据到具有NFC功能的手机B的步骤如下:
S1,手机A与手机B碰触;
S2,点击手机A的屏幕以触发数据传输;
S3,数据从手机A向手机B传输;
S4,数据传输完毕,手机A与手机B分离。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无法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例如,若需要传输一个3M的音频文件,则上述方法就无法做到。此外,两部手机碰触之后还需要分开以对屏幕上的选项进行操作,则建立的连接比较容易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在两部终端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的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数据交互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NFC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的NFC连接只需传输容量较小的NFC消息,而除NFC消息之外的数据可以通过根据NFC消息建立的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来传输。因此,与现有技术单纯使用NFC连接传输数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在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之间交互大容量数据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是在基于具备NFC功能的两个终端,例如手机之间进行,该两个终端也具备服务器-客户端(Server-Client,CS)交互模式的功能,即两个终端的任意一个终端既可以充当服务器,也可以充当客户端。请参阅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在附图1示例的方法中,执行主体可以是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例如,手机等无线终端),主要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和步骤S103,具体地:
S101,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S102,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于具备CS交互模式的手机等终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通过NFC连接传送到客户端的NFC消息可以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nique User IDentifier,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信息。此时,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NFC连接,可以由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然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创建蓝牙服务器的目的是可以将本机作为蓝牙服务器,然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加密并打包后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由于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了NFC连接,并且,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已将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因此,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也可以通过NFC连接,接收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若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加密,则解密获得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否则,直接获取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然后,根据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如此,完成建立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CS交互模式中,建立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的终端充当的是客户端,其将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传送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目标完成后,蓝牙服务器的角色不再需要,因此,为了资源,在建立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完成之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关闭创建的蓝牙服务器。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通过NFC连接传送到客户端的NFC消息可以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信息。此时,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NFC连接,可以由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获取本机的MAC地址。然后,将本机的MAC地址加密并打包后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由于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了NFC连接,并且,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已将本机的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因此,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也可以通过NFC连接,接收充当服务器端的MAC地址。若充当服务器端的MAC地址加密,则解密获得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否则,直接获取充当服务器端的MAC地址。然后,根据充当服务器端的MAC地址,连接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如此,完成建立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NFC连接,用户的操作与现有技术建立两个终端之间的NFC连接的操作过程类似,即都是以碰触的方式完成。所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NFC连接只传输NFC消息,而不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例如,由于NFC消息(在本实施例中是UUID和MAC地址)容量较小,一般只有2kB(2000字节)左右,因此即使是短暂的碰触,也能保证这些NFC消息可靠传送。
S10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NFC连接只传输NFC消息,而不传输大容量的数据。由于第二连接具有带宽大、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大容量的数据通过第二连接传输。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可知,由于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的NFC连接只需传输容量较小的NFC消息,而除NFC消息之外的数据可以通过根据NFC消息建立的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来传输。因此,与现有技术单纯使用NFC连接传输数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在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之间交互大容量数据的要求。
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于具备CS交互模式的手机等终端之间。在附图1示例中,是以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以下以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请参阅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在附图2示例的方法中,执行主体可以是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例如,手机等无线终端),主要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2和步骤S203,具体地:
S201,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S202,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通过NFC连接传送到服务器端的NFC消息可以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nique User IDentifier,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信息。此时,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建立NFC连接,可以由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然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创建蓝牙服务器的目的是可以将本机作为蓝牙服务器。最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加密并打包后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由于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建立了NFC连接,并且,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已将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因此,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也可以通过NFC连接,接收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若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加密,则解密获得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否则,直接获取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然后,根据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如此,完成建立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第二连接的过程。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通过NFC连接传送到客户端的NFC消息可以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信息。此时,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建立NFC连接,可以由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获取本机的MAC地址。然后,将本机的MAC地址加密并打包后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
由于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建立了NFC连接,并且,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已将本机的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CS)的模式传送至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因此,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也可以通过NFC连接,接收充当客户端(Client)的MAC地址。若充当客户端(Client)的MAC地址加密,则解密获得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MAC地址,否则,直接获取充当客户端(Client)的MAC地址。然后,根据充当客户端(Client)的MAC地址,连接至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如此,完成建立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第二连接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与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建立NFC连接,用户的操作与现有技术建立两个终端之间的NFC连接的操作过程类似,即都是以碰触的方式完成。所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NFC连接只传输NFC消息,而不传输大容量的数据。例如,由于NFC消息(在本实施例中是UUID和MAC地址)容量较小,一般只有2kB(2000字节)左右,因此即使是短暂的碰触,也能保证这些NFC消息可靠传送。
S20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NFC连接只传输NFC消息,而不传输大容量的数据。由于第二连接具有带宽大、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大容量的数据通过第二连接传输。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可知,由于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建立的NFC连接只需传输容量较小的NFC消息,而除NFC消息之外的数据可以通过根据NFC消息建立的与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的第二连接来传输。因此,与现有技术单纯使用NFC连接传输数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在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之间交互大容量数据的要求。
请参阅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3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可以是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例如,手机等)中充当客户端(Client)的终端,其包括第一连接建立模块301、第二连接建立模块302和数据交互模块303,其中: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301,用于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302,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数据交互模块30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第一连接建立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的硬件,例如第一连接建立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再如前述的第二连接建立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功能的硬件,例如第二连接建立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
在附图3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中,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附图3示例的第一连接建立模块301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创建单元402和第一传送单元403,第二连接建立模块302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404和第一连接单元405,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创建单元402,用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
第一传送单元403,用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第一接收单元404,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第一连接单元405,用于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附图4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关闭模块501,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关闭模块501用于关闭所述创建单元402创建的蓝牙服务器。
在附图3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中,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附图3示例的第一连接建立模块301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601和第二传送单元602,第二连接建立模块302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603和第二连接单元604,如附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中:
第二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本机的MAC地址;
第二传送单元602,用于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第二接收单元603,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
第二连接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请参阅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3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可以是两个具有NFC功能的终端(例如,手机等)中充当服务器端(Server)的终端,其包括NFC连接建立模块701、连接建立模块702和数据传输模块703,其中:
NFC连接建立模块701,用于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连接建立模块702,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70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在附图7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中,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附图7示例的NFC连接建立模块701可以包括相关信息获取单元801、本机服务器创建单元802和相关信息传送单元803,连接建立模块702可以包括相关信息接收单元804和第三连接单元805,如附图8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中:
相关信息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本机服务器创建单元802,用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
相关信息传送单元803,用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相关信息接收单元804,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第三连接单元805,用于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在附图7示例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中,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附图7示例的NFC连接建立模块701可以包括本机MAC地址获取单元901和MAC地址传送单元902,连接建立模块702可以包括客户端MAC地址接收单元903和第四连接单元904,如附图9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中:
本机MAC地址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本机的MAC地址;
MAC地址传送单元902,用于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客户端MAC地址接收单元903,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
第四连接单元904,用于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比如以下各种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或全部:
方法一: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方法二: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其中,所述NFC连接只传送所述NFC消息;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包括: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或者在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包括: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包括: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之后,包括:关闭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包括:获取本机的MAC地址;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5.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其中,所述NFC连接只传送所述NFC消息;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包括: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或者在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包括: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包括: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包括:获取本机的MAC地址;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8.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其中,所述NFC连接只传送所述NFC消息;
数据交互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建立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或者在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建立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创建单元,用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
第一传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模块,用于关闭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机的MAC地址;
第二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服务器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12.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NFC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NFC连接传送的NFC消息,建立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第二连接;其中,所述NFC连接只传送所述NFC消息;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相关信息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或者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客户端MAC地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的MAC地址,连接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唯一用户标识UUID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NFC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相关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
本机服务器创建单元,用于在本机创建蓝牙服务器;
相关信息传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创建的蓝牙服务器,将所述本机蓝牙的UUID和MAC地址以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消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情况下,所述NFC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本机MAC地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本机的MAC地址;
MAC地址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本机的MAC地址传送至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以与所述充当客户端的终端建立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27697.1A CN103796331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27697.1A CN103796331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6331A CN103796331A (zh) | 2014-05-14 |
CN103796331B true CN103796331B (zh) | 2017-07-21 |
Family
ID=5067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27697.1A Active CN103796331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963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5053A (zh) * | 2014-07-14 | 2014-10-15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nfc技术和蓝牙技术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379111A (zh) * | 2018-12-11 | 2019-02-22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机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2835A (zh) * | 2003-06-06 | 2006-07-12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及程序 |
CN102195684A (zh) * | 2010-03-16 | 2011-09-2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设置关联信息的方法 |
CN102201842A (zh) * | 2010-03-24 | 2011-09-28 | 索尼公司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管理服务器 |
-
2012
- 2012-10-31 CN CN201210427697.1A patent/CN1037963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2835A (zh) * | 2003-06-06 | 2006-07-12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及程序 |
CN102195684A (zh) * | 2010-03-16 | 2011-09-2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设置关联信息的方法 |
CN102201842A (zh) * | 2010-03-24 | 2011-09-28 | 索尼公司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管理服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6331A (zh)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53840B (zh) | 用于支持多种类型安全载体之间通信的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
CN105704252B (zh) | 低功耗蓝牙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3561124B (zh) | 一种基站数据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4467923B (zh) | 设备交互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4955022A (zh) | 一种共享使用虚拟sim卡的方法和系统 | |
JP2011528886A (ja) | 近距離通信における多重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2685210A (zh) | 一种无线路由设备、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4216761A (zh) | 一种在能够运行两种操作系统的装置中使用共享设备的方法 | |
CN103546886B (zh) | 通用集成电路卡的数据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247604A (zh) | 一种充电宝软体固件更新系统及其更新方法 | |
CN105281809A (zh) | 辅助蓝牙低功耗设备配对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3957580A (zh) | 一种用于智能硬件的wifi快速组网配对方法及模块 | |
CN103763317B (zh) | 一种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智能密钥设备 | |
CN102646175A (zh) | 一种使用音频信号通讯的安全认证设备及认证方法 | |
CN103796331B (zh) | 一种近距离交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5669022A (zh) | 电子设备提供基于测距的服务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4461616A (zh) | 一种芯片卡软件的更新方法和系统 | |
CN105556866B (zh) | 无线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
CN105072212B (zh) | 对码方法与对码系统 | |
CN103987129A (zh) |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902496B (zh) | Usb key协议转换设备和方法 | |
CN103747019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951417A (zh) | 一种实现适用于大容量usim的usb复合设备的方法 | |
CN107896376A (zh) | 一种基于ZigBee的物联网设备快速入网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7026857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网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