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747507A -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7507A
CN103747507A CN201410042796.7A CN201410042796A CN103747507A CN 103747507 A CN103747507 A CN 103747507A CN 201410042796 A CN201410042796 A CN 201410042796A CN 103747507 A CN103747507 A CN 103747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erminal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scribed current
targ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27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7507B (zh
Inventor
张晨璐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427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7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7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75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9194 priority patent/WO201511335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7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7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终端和基站。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选择出最优的通信模式,从而有助于节省终端能耗、提高频率利用率。

Description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一种终端和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即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Device to Device,即D2D通信),使得数据包可以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输,而无需任何中间的基础设施(如基站、核心网等),或者仅通过如基站或其他终端等作为中继,以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然而,针对各种应用场景,如何确定终端是否应当选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或是采用传统的非D2D方式进行通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选择出最优的通信模式,从而有助于节省终端能耗、提高频率利用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具备与目标终端建立D2D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若处于D2D通信范围内,则可以通过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由于距离问题,只能够通过非D2D方式进行通信。非D2D方式是指2G、3G或4G等移动通信方式。
通过判断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需要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即选择D2D方式的必要性。具体地,若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更适于应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D2D方式有助于得到更好的通信质量、更低的功耗等。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可以同时对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以及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适用于D2D通信进行判断,从而确保终端实现合理选择和最优的通信体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也可以仅对上述两个判断过程中的任一过程进行判断,从而分别验证了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具体包括:精确定位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可以直接由距离来表示,比如目标终端位于当前终端一定距离内时,确定处于其D2D通信范围内;也可以由其他参数值来间接地表示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较为具体地,可以采用路径衰落值进行表示,从而当路径衰落值较小时,表明两者距离较近,否则说明距离较远。
具体地,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由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自行通过如GPS、A-GPS等进行测量后上报至网络侧,也可以由网络侧直接进行测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精确定位步骤之前,还包括:预定位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执行所述精确定位步骤,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精确定位的过程中,其精准的数据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可能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因而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预定位过程,以更加粗略但快捷的方式,实现对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定位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定位,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其中,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各自维护相邻终端数据库,即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可以是当前终端自身和/或网络侧已经获取的(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通过周期性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进行测量,并更新至各自维护的相邻终端数据库中),从而由于不需要实时测量,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或者,可以通过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上报,或网络侧进行测量后,确定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粗略位置信息,比如两者是否处于相同区域内,以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其中,粗略位置信息可以为相连的基站ID、所处的小区ID和/或所处的跟踪区域ID等,以确定两者是否处于相同的小区、扇区、跟踪区域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定位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和/或通信质量足够好时,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远和/或通信质量不够好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具体包括:精确判决步骤,用于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D2D通信的必要性判断,可以通过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进行准确测量来实现。具体地,当信道状况较好时,表明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D2D通信,且使得当前终端实现较低水平的功耗损失,从而允许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而当信道状况较差时,则可能影响D2D通信时的质量,而对于当前终端,也可能造成较高的功耗损失,因而应当考虑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量所述信道质量具体包括: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提出了通过对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进行传输,从而对相应的接收质量和/或强度进行测量,以准确判断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从而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应当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精确判决步骤之前,还包括:预判决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执行所述精确判决步骤,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对信道状况的测量较为精确,且需要执行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的传输和测量,因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其对应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以实现较为粗略但快速的通信状态判断,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判决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判决,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Serving Gateway)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负载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判决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好时,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差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包括:位置判断单元和/或条件判断单元,所述位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所述条件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当前终端选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选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具备与目标终端建立D2D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若处于D2D通信范围内,则可以通过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由于距离问题,只能够通过非D2D方式进行通信。非D2D方式是指2G、3G或4G等移动通信方式。
通过判断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需要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即选择D2D方式的必要性。具体地,若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更适于应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D2D方式有助于得到更好的通信质量、更低的功耗等。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可以同时对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以及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适用于D2D通信进行判断,从而确保终端实现合理选择和最优的通信体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也可以仅对上述两个判断过程中的任一过程进行判断,从而分别验证了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位置判断单元包括:精确定位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可以直接由距离来表示,比如目标终端位于当前终端一定距离内时,确定处于其D2D通信范围内;也可以由其他参数值来间接地表示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较为具体地,可以采用路径衰落值进行表示,从而当路径衰落值较小时,表明两者距离较近,否则说明距离较远。
具体地,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由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自行通过如GPS、A-GPS等进行测量后上报至网络侧,也可以由网络侧直接进行测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位置判断单元还包括:预定位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启动所述精确定位子单元,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精确定位的过程中,其精准的数据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可能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因而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预定位过程,以更加粗略但快捷的方式,实现对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定位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定位,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其中,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各自维护相邻终端数据库,即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可以是当前终端自身和/或网络侧已经获取的(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通过周期性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进行测量,并更新至各自维护的相邻终端数据库中),从而由于不需要实时测量,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或者,可以通过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上报,或网络侧进行测量后,确定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粗略位置信息,比如两者是否处于相同区域内,以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其中,粗略位置信息可以为相连的基站ID、所处的小区ID和/或所处的跟踪区域ID等,以确定两者是否处于相同的小区、扇区、跟踪区域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定位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和/或通信质量足够好时,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远和/或通信质量不够好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条件判断单元包括:精确判决子单元,用于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D2D通信的必要性判断,可以通过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进行准确测量来实现。具体地,当信道状况较好时,表明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D2D通信,且使得当前终端实现较低水平的功耗损失,从而允许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而当信道状况较差时,则可能影响D2D通信时的质量,而对于当前终端,也可能造成较高的功耗损失,因而应当考虑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控制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提出了通过对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进行传输,从而对相应的接收质量和/或强度进行测量,以准确判断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从而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应当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条件判断单元还包括:预判决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启动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对信道状况的测量较为精确,且需要执行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的传输和测量,因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其对应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以实现较为粗略但快速的通信状态判断,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判决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判决,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的负载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判决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好时,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差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站,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准确选择出最优的通信模式,从而有助于节省终端能耗、提高频率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的终端位置判断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的通信状态判断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对终端的通信模式进行选择的示意流程图;
图5A至图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02,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
步骤104,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具备与目标终端建立D2D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若处于D2D通信范围内,则可以通过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由于距离问题,只能够通过非D2D方式进行通信。非D2D方式是指2G、3G或4G等移动通信方式。
通过判断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需要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即选择D2D方式的必要性。具体地,若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更适于应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D2D方式有助于得到更好的通信质量、更低的功耗等。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可以同时对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以及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适用于D2D通信进行判断,从而确保终端实现合理选择和最优的通信体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也可以仅对上述两个判断过程中的任一过程进行判断,从而分别验证了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步骤102中,对于终端的信息判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另一方面,确定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下面分别结合图2和图3,对上述的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位置信息判断
1、步骤流程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的终端位置判断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终端位置的判断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202,预定位步骤;
具体地,获取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执行所述精确定位步骤,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各自维护相邻终端数据库,即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可以是当前终端自身和/或网络侧已经获取的(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通过周期性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进行测量,并更新至各自维护的相邻终端数据库中),从而由于不需要实时测量,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或者,可以通过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上报,或网络侧进行测量后,确定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粗略位置信息,比如两者是否处于相同区域内,以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其中,粗略位置信息可以为相连的基站ID、所处的小区ID和/或所处的跟踪区域ID等,以确定两者是否处于相同的小区、扇区、跟踪区域等。
步骤204,精确定位步骤。
具体地,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可以直接由距离来表示,比如目标终端位于当前终端一定距离内时,确定处于其D2D通信范围内;也可以由其他参数值来间接地表示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较为具体地,可以采用路径衰落值进行表示,从而当路径衰落值较小时,表明两者距离较近,否则说明距离较远。
具体地,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由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自行通过如GPS、A-GPS等进行测量后上报至网络侧,也可以由网络侧直接进行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步骤204,即精确定位步骤中,能够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位置关系进行精确判断,因而可以采用步骤204,而无需执行步骤202。
然而,由于精确定位的过程中,其精准的数据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可能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因而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预定位过程,以更加粗略但快捷的方式,实现对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定位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定位,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2、模式判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定位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和/或通信质量足够好时,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远和/或通信质量不够好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二、状态信息判断
1、步骤流程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的通信状态判断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3所示,终端通信状态的判断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302,预判决步骤。
具体地,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执行所述精确判决步骤,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
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Serving Gateway)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负载情况。
步骤304,精确判决步骤。
具体地,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D2D通信的必要性判断,可以通过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进行准确测量来实现。具体地,当信道状况较好时,表明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D2D通信,且使得当前终端实现较低水平的功耗损失,从而允许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而当信道状况较差时,则可能影响D2D通信时的质量,而对于当前终端,也可能造成较高的功耗损失,因而应当考虑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量所述信道质量具体包括: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提出了通过对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进行传输,从而对相应的接收质量和/或强度进行测量,以准确判断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从而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应当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信道状况的测量较为精确,且需要执行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的传输和测量,因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其对应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以实现较为粗略但快速的通信状态判断,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判决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判决,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2、模式判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判决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好时,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差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综合上述各个流程步骤,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对终端的通信模式进行选择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对终端的通信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下面分别就每个阶段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阶段:预判断
步骤402A,位置预判断。
具体地,包括两种实现方式:
1、基于已有位置信息进行判断
1)假定发起通信请求的当前终端为UE1,而UE1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终端为UE2。
UE1维护一个“邻UE数据库”(具体可以由UE1中的上层应用进行维护),该数据库中记录有UE1周围的终端信息。UE1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或事件性触发的方式,对“邻UE数据库”进行更新,比如预设周期可以为30分钟,而触发性事件可以为每次通信结束后。
具体地,UE1可以通过向周围发送特定的探测信令,以根据周围终端的回复情况,确定周围存在的终端。
因此,当UE1需要发起新的通信时,可以直接通过查询自身维护的“邻UE数据库”,并当UE2位于“邻UE数据库”中的情况下,确定UE2处于UE1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即两者可以进行D2D通信。
当然,对于UE1维护的“邻UE数据库”,也可以上传至网络侧,以由网络侧对UE2是否处于UE1对应的D2D通信范围进行判断,并告知UE1。
2)可以由网络侧维护针对UE1的“邻UE数据库”。具体地,比如由UE1发送特定的探测信令进行测量后,将测量结果告知网络侧,以实现对UE1周围的终端信息的维护;或者,比如还可以由网络侧直接对UE1等所有建立连接的终端进行位置获取,以确定处于UE1周围的终端,特别地,可以获取与UE1处于同一小区或同一扇区内的终端,以作为UE1周围的终端。
基于网络侧维护的“邻UE数据库”,网络侧可以直接判断UE2与UE1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网络侧可以将“邻UE数据库”告知UE1,以由UE1自行判断其与UE2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的各种判断方式中,由于均采用了事先获取并维护的“邻UE数据库”来进行位置判断,而无需进行实时的位置信息获取,因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UE1和UE2之间的粗略位置状况,以实现快速的位置获取和D2D能力判断。
2、基于实时位置信息的判断
由于“邻UE数据库”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延性,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对UE1和UE2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准确性。因此,可以对UE1和UE2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获取。
当然,对于UE1和UE2的位置预判断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因而可以仅获取两者的粗略位置信息即可。比如可以由网络侧对UE1和UE2所处的小区ID、跟踪区域ID、连接的基站ID等进行获取,从而在两者处于同一小区或跟踪区域,或连接至同一基站的情况下,认为UE2处于UE1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步骤402B,通信状态预判断。
具体地,可以从下述的任一或全部两个方面,对通信状态进行判断。
1、终端状态
终端的状态可以包括UE1的状态和/或UE2的状态,具体地,终端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比如当UE1和/或UE2的实时电量小于预设门限值时,优先应用D2D通信模式;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比如当UE1和/或UE2的实时耗电量小于预设门限值时,优先应用D2D通信模式;
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比如当UE1和UE2支持D2D通信功能时,优先应用D2D通信模式;
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比如当UE1和UE2均已开启D2D通信功能时,优先应用D2D通信模式。
2、网络状态
网络状态,即与UE1建立连接的网络侧的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和/或资源负载状态,比如当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和/或资源负载状态大于门限值L1时,优先应用直接D2D通信模式,而当小于门限值L2时,优先应用中继D2D通信模式或传统通信模式(L2≤L1);
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和/或资源负载状态,比如当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和/或资源负载状态大于门限值K1时,优先应用D2D通信模式,而当小于门限值K2时,优先应用传统通信模式(K2≤K1);
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Serving Gateway)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负载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2A和步骤402B属于预判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须的耦合关系或先后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402A、后执行步骤402B,也可以先执行步骤402B、后执行步骤402A,并且当先执行的步骤中,判定UE1和UE2不适于应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时,可以不执行后一步骤,而直接判定使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步骤404,确定预判断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进入第二阶段的再判断过程,否则直接进入步骤410A。
其中,若步骤402A或步骤402B中的任一步骤中,判定UE1和UE2不适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则可以判定为未通过,而仅当两个步骤均确定适用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才判定为通过,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或者,也可以在任一步骤判定为适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时,就判定为通过,以避免误判断。
第二阶段:再判断
步骤406A,位置再判断。
具体地,可以通过UE1、UE2等终端上的定位模块进行精确定位,比如通过GPS、A-GPS、北斗定位系统等获取位置信息,以用于实现对UE1和UE2的位置关系的精确判断。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由UE1获取UE2的位置信息后,自行确定两者在距离上的位置关系;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下,可以由UE1和UE2分别将自身的位置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后,由网络侧对两者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两者在距离上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精确位置信息,UE1或网络侧还可以对UE1和UE2之间的路径衰落值进行计算,以确定两者是否适用于通过D2D方式进行通信。
步骤406B,通信状态再判断。
可以由UE1向UE2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从而由UE2对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或接收强度进行测量,并告知UE1和/或网络侧,以由UE1和/或网络侧对其进行判断,并确定UE1和UE2之间的信号状况是否适用于D2D通信。
或者,也可以由UE2向UE1发送上述的特定的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从而由UE1对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或接收强度进行测量,并自行判断信号状况,或上报至网络侧,并由网络侧进行判断。
步骤408,确定再判断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进入第三阶段的模式选择过程,否则直接进入步骤410A。
其中,若步骤406A或步骤406B中的任一步骤中,判定UE1和UE2不适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则可以判定为未通过,而仅当两个步骤均确定适用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才判定为通过,以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或者,也可以在任一步骤判定为适于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时,就判定为通过,以避免误判断。
第三阶段:模式选择
1、传统通信模式
步骤410A,若UE1和UE2之间不适用于D2D通信,则可以在两者之间应用传统的通信模式,即通过基站、S-GW/MME等,实现UE1和UE2之间的数据和/或信令交互。
2、直接D2D通信模式
步骤410B,基于位置和/或通信状态的判断结果,比如UE1和UE2之间的距离较近,和/或UE1和UE2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好等,则可以由UE1和UE2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且无需中继实现信号转发。
较为具体地,比如对于位置关系,假定UE1和UE2之间的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则确定能够使用直接D2D通信模式;而对于通信状态,假定UE1和UE2之间的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状况,则确定能够使用直接D2D通信模式。
其中,可以在“位置关系”和“通信状态”中的任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确定UE1和UE2使用直接D2D通信模式。
3、中继D2D通信模式
步骤410C,基于位置和/或通信状态的判断结果,比如UE1和UE2之间的距离较远,或虽然距离较近但信道状况不太理想,则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作为中继,实现UE1和UE2之间的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以由中继扩展通信距离、优化信道状况。
较为具体地,比如对于位置关系,假定UE1和UE2之间的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第一距离阈值小于第二距离阈值),则确定能够使用中继D2D通信模式;而对于通信状态,假定UE1和UE2之间的信道状况差于预设的第一信道状况但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状况(第一信道状况优于第二信道状况),则确定能够使用中继D2D通信模式。
其中,可以在“位置关系”和“通信状态”中的任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确定UE1和UE2使用中继D2D通信模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终端的通信模式进行选择的技术方案,其中通过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位置信息、通信状态等进行判断后,确定使用的具体通信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适用于通信的初始建立过程,也能够适用于通信已经建立后的模式切换过程,即如图2至图4所示的流程可以由新业务发起时触发,从而为新业务选择适当的数据路径;也可以由已有业务发生过程中触发,保障已有业务的无缝无损的模式切换。
对于已经建立通信后的模式切换过程,需要对通信双方进行持续的状态监控,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基于本发明的多个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一
图5A至图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基于对UE1和UE2的位置判断,假定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门限值A。
和/或,基于对UE1和UE2的状态判断,假定UE1接收到来自UE2的测量导频/搜索导频接收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门限B,以及基站无线资源负载和/或使用率大于门限L,和/或eNB到S-GW(图中未示出)的负载和/或资源使用率大于门限K。
因此,基于上述判断,可以在UE1和UE2之间采用直接D2D通信模式。
如图5B所示,通过持续测量,假定检测到UE1和UE2之间的距离值大于门限值C(C≥A)、小于门限值D(D≥C),且两者处于相同的小区内,则可以将UE1和UE2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中继D2D通信模式,即以eNB为中继的D2D通信模式。
如图5C所示,通过持续测量,假定检测到UE1和UE2之间的距离值大于门限值E(E≥D),且两者处于不同的小区内;和/或检测到回传链路的负载值低于门限值K,则可以将UE1和UE2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传统通信模式。
实施例二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假定UE1和UE2均处于基站eNB的覆盖范围内,且UE1和UE2之间通过传统模式建立了通信关系,即UE1和UE2通过eNB、S-GW/MME实现数据和/或信令的交互。
如图6B所示,对UE1和UE2进行持续检测,假定检测到两UE之间的距离小于门限值A,和/或UE1接收到来自UE2的测量导频/搜索导频的接收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门限值B(或UE2接收到来自UE1的导频信号),则可以将UE1和UE2的通信模式切换为直接的D2D通信模式。
同时,基于上述直接的D2D通信模式,即便UE1和UE2离开eNB的覆盖范围,仍然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顺利通信。此外,可以通过如界面、声音等提示,告知UE1和UE2对应的用户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通信过程的顺利进行。
实施例三
图7A至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通信模式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假定UE1和UE2分别处于基站eNB1和eNB2的覆盖范围内,且UE1和UE2之间通过传统模式建立了通信关系,即UE1和UE2通过eNB1、S-GW/MME、eNB2实现数据和/或信令的交互。
对UE1和UE2进行持续检测,假定检测到两UE之间的距离小于门限值A,和/或UE1接收到来自UE2的测量导频/搜索导频的接收强度或信号质量大于门限值B(或UE2接收到来自UE1的导频信号),和/或检测到eNB1或eNB2的无线资源负载或资源利用率大于门限值L1,则可以将UE1和UE2的通信模式切换为直接的D2D通信模式。
如图7B所示,假定UE1和UE2分别处于基站eNB1和eNB2的覆盖范围内,且UE1和UE2之间通过传统模式建立了通信关系。
对UE1和UE2进行持续检测,假定检测到两UE虽然处于不同的小区内,但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门限值C(C≥A)、小于门限值D(D≥C),和/或检测到eNB1或eNB2的无线资源负载或资源利用率小于门限值L2,则可以将UE1和UE2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中继的D2D通信模式,即以eNB1和eNB2为中继,由eNB1和eNB2通过如X2接口进行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800,包括:位置判断单元802和/或条件判断单元804,所述位置判断单元802用于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所述条件判断单元804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选择单元806,用于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当前终端选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选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具备与目标终端建立D2D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若处于D2D通信范围内,则可以通过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由于距离问题,只能够通过非D2D方式进行通信。非D2D方式是指2G、3G或4G等移动通信方式。
通过判断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可以确定当前终端是否需要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即选择D2D方式的必要性。具体地,若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更适于应用D2D方式进行通信,比如通过D2D方式有助于得到更好的通信质量、更低的功耗等。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可以同时对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以及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适用于D2D通信进行判断,从而确保终端实现合理选择和最优的通信体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显然也可以仅对上述两个判断过程中的任一过程进行判断,从而分别验证了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位置判断单元802包括:精确定位子单元8022,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当前终端使用D2D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具体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可以直接由距离来表示,比如目标终端位于当前终端一定距离内时,确定处于其D2D通信范围内;也可以由其他参数值来间接地表示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比如较为具体地,可以采用路径衰落值进行表示,从而当路径衰落值较小时,表明两者距离较近,否则说明距离较远。
具体地,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可以由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自行通过如GPS、A-GPS等进行测量后上报至网络侧,也可以由网络侧直接进行测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位置判断单元802还包括:预定位子单元8024,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启动所述精确定位子单元8022,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精确定位的过程中,其精准的数据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可能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因而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预定位过程,以更加粗略但快捷的方式,实现对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定位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定位,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其中,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各自维护相邻终端数据库,即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可以是当前终端自身和/或网络侧已经获取的(当前终端和/或网络侧可以通过周期性或事件触发的方式,对当前终端周围存在的终端进行测量,并更新至各自维护的相邻终端数据库中),从而由于不需要实时测量,使得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或者,可以通过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上报,或网络侧进行测量后,确定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的粗略位置信息,比如两者是否处于相同区域内,以确定目标终端是否处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其中,粗略位置信息可以为相连的基站ID、所处的小区ID和/或所处的跟踪区域ID等,以确定两者是否处于相同的小区、扇区、跟踪区域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806还用于: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定位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近和/或通信质量足够好时,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远和/或通信质量不够好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条件判断单元804包括:精确判决子单元8042,用于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D2D通信的必要性判断,可以通过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进行准确测量来实现。具体地,当信道状况较好时,表明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D2D通信,且使得当前终端实现较低水平的功耗损失,从而允许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而当信道状况较差时,则可能影响D2D通信时的质量,而对于当前终端,也可能造成较高的功耗损失,因而应当考虑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8042用于:控制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控制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提出了通过对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进行传输,从而对相应的接收质量和/或强度进行测量,以准确判断出当前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从而确定当前终端是否应当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条件判断单元804还包括:预判决子单元8044,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启动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8042,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对信道状况的测量较为精确,且需要执行导频信号和/或训练序列的传输和测量,因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其对应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以实现较为粗略但快速的通信状态判断,从而当两者之间无法实现D2D通信时,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又由于预判决过程本身耗时很短,因而即便是仍需要执行精确判决,也不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过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的负载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806还用于: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精确判决的方式,还可以对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具体采用的D2D方式进行确定,比如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好时,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直接进行D2D通信,即直接的D2D方式;或者,也可以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实现基于中继的D2D通信,从而在当前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较差时,能够通过中继来实现更远、更稳定的D2D通信。其中,中继可以由基站、移动基站或其他终端等来实现。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900,包括:如图8所示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800。具体地,当终端900需要确定采用的通信模式时(比如对于采用D2D方式或非D2D方式,以及直接的D2D方式或基于中继的D2D方式等进行判断),可以由终端900自身实现,即通过如图8所示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800及其具体的功能模块,从而准确判断出终端900最适于应用的通信方式。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000,包括:如图8所示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800。具体地,当某个连接至基站1000的终端需要确定采用的通信模式时(比如对于采用D2D方式或非D2D方式,以及直接的D2D方式或基于中继的D2D方式等进行判断),可以由基站1000通过如图8所示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800及其具体的功能模块,从而准确判断出该终端最适于应用的通信方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一种终端和一种基站,可以准确选择出最优的通信模式,从而有助于节省终端能耗、提高频率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
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当前终端采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采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具体包括:
精确定位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
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确定位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定位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
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执行所述精确定位步骤,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精确判决步骤,用于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所述信道质量具体包括:
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
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精确判决步骤之前,还包括:
预判决步骤,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执行所述精确判决步骤,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
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的负载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10.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判断单元和/或条件判断单元,所述位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目标终端是否位于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所述条件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是否满足建立D2D通信的预设条件;
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和/或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当前终端选用D2D方式进行通信,否则选用非D2D方式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判断单元包括:
精确定位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并计算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或路径衰落值;
其中,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衰落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终端位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判断单元还包括:
预定位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维护的或网络侧维护的对应于所述当前终端的相邻终端数据库,和/或获取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分别所处的区域信息;
其中,当在所述相邻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目标终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处于相同区域内时,启动所述精确定位子单元,否则判定所述目标终端未处于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D2D通信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当所述实际距离大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和/或所述路径衰落值大于预设的第一衰落阈值且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衰落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单元包括:
精确判决子单元,用于测量所述当前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当所述信道状况满足预设信道条件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用于:
控制所述当前终端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和/或控制所述当前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
其中,当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质量阈值,和/或所述特定的导频信号或训练序列的信号接收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接收强度阈值时,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单元还包括:
预判决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终端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当前终端对应的网络侧的第二状态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对应的状态条件时,启动所述精确判决子单元,否则判定所述当前终端的通信状态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的实时耗电量;
所述当前终端对D2D通信功能的支持状况;
在支持所述D2D通信功能的情况下,所述当前终端的D2D通信功能的开启状态;
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无线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无线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回传链路的资源利用率;
回传链路的资源负载状态;
核心网数据面节点(如SGW)和/或信令面节点(如MME)的负载情况。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直接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当所述信道状况优于预设的第二信道条件且劣于预设的第一信道条件时,确定所述当前终端和所述目标终端之间采用基于中继的D2D方式进行通信。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
CN201410042796.7A 2014-01-28 2014-01-28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Active CN103747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796.7A CN103747507B (zh) 2014-01-28 2014-01-28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PCT/CN2014/079194 WO2015113356A1 (zh) 2014-01-28 2014-06-04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2796.7A CN103747507B (zh) 2014-01-28 2014-01-28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7507A true CN103747507A (zh) 2014-04-23
CN103747507B CN103747507B (zh) 2015-08-12

Family

ID=5050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2796.7A Active CN103747507B (zh) 2014-01-28 2014-01-28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7507B (zh)
WO (1) WO2015113356A1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3356A1 (zh) * 2014-01-28 2015-08-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N105101215A (zh) * 2014-05-20 2015-11-25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282257A (zh) * 2015-11-05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路侧单元
CN105611483A (zh) * 2014-11-03 2016-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64061A (zh) * 2016-01-28 2016-07-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5898876A (zh) * 2014-11-07 2016-08-24 南京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下d2d通信建立及功率分配方案
CN105979570A (zh) * 2016-06-30 2016-09-2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基于wlan的多跳桥接自动建链的方法
CN105992143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5992157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603428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组播通信中的转发控制方法
CN106211026A (zh) * 2014-12-22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及用户设备
CN106412798A (zh) * 2014-11-07 2017-02-1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装置对装置通信的使用者设备及其资源选择方法
CN106961704A (zh) * 2016-01-12 2017-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转换通信方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06071A (zh) * 2014-11-10 2017-08-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05795A (zh) * 2014-12-31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小区内设备到设备通信控制
WO2017193307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053805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082054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8141900A (zh) * 2015-10-01 2018-06-08 索尼公司 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9121121A (zh) * 2018-09-29 2019-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51710A (zh) * 2018-08-16 2019-01-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6439A (zh) * 2018-10-17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物直连建立单播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6219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66817A (zh) * 2020-06-23 2020-10-30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通信选择方法
CN112203284A (zh) * 2020-09-07 2021-01-08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终端位置自适应的多小区联合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2323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广播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69057A (zh) * 2020-11-27 2021-03-09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基于D2D可靠性的gNB基站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512023A (zh) * 2020-12-04 2021-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40261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终端、冗余通信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590A (zh) * 2011-12-23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蜂窝网络下基于业务内容相关度的直连通信用户对配对方法
CN103052111A (zh) * 2012-12-07 2013-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不同基站下用户间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
CN103533500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临近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604B (zh) * 2012-04-06 2018-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切换到设备间通信模式的方法、网络装置和终端
CN103929755A (zh) * 2013-01-15 2014-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313406B (zh) * 2013-05-31 2016-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采用x2接口的信令交互完成不同小区d2d通信的方法
CN103533529B (zh) * 2013-10-15 2016-06-0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d2d系统能效的资源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81017A (zh) * 2014-01-28 2014-05-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3781016A (zh) * 2014-01-28 2014-05-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
CN103747507B (zh) * 2014-01-28 2015-08-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590A (zh) * 2011-12-23 2012-07-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蜂窝网络下基于业务内容相关度的直连通信用户对配对方法
CN103533500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临近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052111A (zh) * 2012-12-07 2013-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不同基站下用户间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

Cited B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3356A1 (zh) * 2014-01-28 2015-08-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N105101215B (zh) * 2014-05-20 2018-06-26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101215A (zh) * 2014-05-20 2015-11-25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611483A (zh) * 2014-11-03 2016-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d2d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TWI621370B (zh) * 2014-11-07 2018-04-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裝置對裝置通訊之使用者設備及其資源選擇方法
CN105898876A (zh) * 2014-11-07 2016-08-24 南京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下d2d通信建立及功率分配方案
US10104669B2 (en) 2014-11-07 2018-10-16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User equip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412798A (zh) * 2014-11-07 2017-02-1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装置对装置通信的使用者设备及其资源选择方法
CN107006071A (zh) * 2014-11-10 2017-08-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08770074A (zh) * 2014-12-22 2018-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用户设备
US10856266B2 (en) 2014-12-22 2020-12-0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aliz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lay selection, network control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US10334563B2 (en) 2014-12-22 2019-06-2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aliz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lay selection, network control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211026A (zh) * 2014-12-22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及用户设备
CN108770074B (zh) * 2014-12-22 2022-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用户设备
CN107005795A (zh) * 2014-12-31 2017-08-01 英特尔公司 小区内设备到设备通信控制
CN105992157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5992143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6034289A (zh) * 2015-03-10 2016-10-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组播通信中的转发控制方法
CN108141900B (zh) * 2015-10-01 2022-05-17 索尼公司 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8141900A (zh) * 2015-10-01 2018-06-08 索尼公司 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5282257A (zh) * 2015-11-05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路侧单元
CN105282257B (zh) * 2015-11-05 2019-06-1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路侧单元
CN106961704A (zh) * 2016-01-12 2017-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转换通信方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61704B (zh) * 2016-01-12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转换通信方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5764061B (zh) * 2016-01-28 2018-12-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5764061A (zh) * 2016-01-28 2016-07-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WO2017193307A1 (zh) * 2016-05-11 2017-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924971B2 (en) 2016-05-11 2021-02-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979570A (zh) * 2016-06-30 2016-09-2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基于wlan的多跳桥接自动建链的方法
CN105979570B (zh) * 2016-06-30 2019-02-15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基于wlan的多跳桥接自动建链的方法
CN109479184A (zh) * 2016-09-23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79184B (zh) * 2016-09-23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53805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0708927B2 (en) 2016-09-23 2020-07-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730162B (zh) * 2016-09-23 2021-06-1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傳輸資料的方法和裝置
WO2018082054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662191B (zh) * 2018-06-29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62191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51710A (zh) * 2018-08-16 2019-01-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1121A (zh) * 2018-09-29 2019-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121121B (zh) * 2018-09-29 2021-10-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496439A (zh) * 2018-10-17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物直连建立单播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96439B (zh) * 2018-10-17 2022-06-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物物直连建立单播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23239A (zh) * 2019-08-23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广播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2069544B2 (en) 2019-08-23 2024-08-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roadcas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840261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终端、冗余通信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1866817A (zh) * 2020-06-23 2020-10-30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通信选择方法
CN113840261B (zh) * 2020-06-23 2024-01-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终端、冗余通信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1866817B (zh) * 2020-06-23 2024-04-05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混合组网下d2d终端模式通信选择方法
CN112203284A (zh) * 2020-09-07 2021-01-08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终端位置自适应的多小区联合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203284B (zh) * 2020-09-07 2023-10-1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终端位置自适应的多小区联合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69057A (zh) * 2020-11-27 2021-03-09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基于D2D可靠性的gNB基站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512023A (zh) * 2020-12-04 2021-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7507B (zh) 2015-08-12
WO2015113356A1 (zh) 2015-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507B (zh)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N103781017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基站和终端
JP570059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通信装置、移動通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717936B1 (ja) 無線測定収集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1003418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adio parameter,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radio station
US10924915B2 (en) Exchange of mobility inform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US8462730B2 (en) Wireless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system and wireless cell management method
KR10170567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측정 정보의 기록 방법 및 장치
US94081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 outage detection
US9363693B2 (en) Radio measurement collection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JP2019149846A (ja) 無線局、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64619B1 (en) Management of storage of measurement data
CN1026875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网络、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CN104904260A (zh) 控制在约束下的记录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43390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无线站、网络装置以及信息收集方法
CN105208593A (zh) 非授权频谱上的辅服务小区的管理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4185233A (zh)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切换方法
US12096245B2 (en) Minimum drive test (MDT) log availability indicator with data information
CN101998228B (zh) 定位信息的发送方法与装置
WO2012024962A1 (zh) 一种实现自动邻区关系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84515A (zh) 一种双模移动终端发送测量控制方法
US20170150413A1 (en) Radio terminal
WO2016074421A1 (zh) Lte通信系统及其小区测量方法、ue及基站、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