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95520B -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5520B
CN103595520B CN201210292392.4A CN201210292392A CN103595520B CN 103595520 B CN103595520 B CN 103595520B CN 201210292392 A CN201210292392 A CN 201210292392A CN 103595520 B CN103595520 B CN 103595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sign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23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5520A (zh
Inventor
林华炯
吕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23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552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7447 priority patent/WO2014026501A1/zh
Priority to EP13829164.6A priority patent/EP2874340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595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5520A/zh
Priority to US14/622,189 priority patent/US2015015600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5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5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H04B7/15585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by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for modulated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其中,通讯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Description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讯系统中,节点通常需要同时具备“听”和“说”的功能,以实现双工通讯。其中,文中将在点对点通讯中,能够同一时间实现节点A到节点B的数据传输和节点B到节点A的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以及在多跳通讯中,能够同一时间实现节点A到节点B的数据传输和节点B到节点C的数据传输的工作方式都称为双工通讯。
为了实现双工通讯,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分双工作方式。固定设置节点的一部分天线为发射天线,另一部分天线为接收天线,从而通过天线之间的空间隔离和自干扰算法实现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的充分隔离,使得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但是,在现实通讯中,数据传输具有突发性、非对称性以及不平衡性,例如:用户需要下载电影时,发射天线资源不足,但接收天线却处于闲暇状态,而当用户需要上传电影时,情况却恰好相反,从而导致天线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能够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所述通讯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且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其中,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一链路是回传链路或接收链路;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的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二链路是所述回传链路和所述接入链路中除第一链路外的另一个链路。
其中,所述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步骤包括: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的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步骤包括: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步骤包括: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步骤包括: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其中,所述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步骤之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选择模块、连接模块以及发射接收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获取模块将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所述选择模块将选择结果发送给所述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且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发射接收模块用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一链路是回传链路或接收链路;以及,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二链路是所述回传链路和所述接入链路中除第一链路外的另一个链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其中,所述通讯装置还包括自干扰消除模块,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接收获取模块所发送的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
通过了解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适用的通讯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中中继同时发射接收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中对射频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基带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适用的通讯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再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再一实施方式中中继同时发射接收数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通讯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通讯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申请。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一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对端为能够与通讯装置直接通讯的任一种设备,并且,对端的数目可以不止一个。其中,信道状态信息为根据信道估计而获得的信号幅度值或相位值等等。
S102:通讯装置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其中,天线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互独立,即,天线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间不能直接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在设定的准则下,通讯装置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其中,设定的准则可以是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或比例公平最大化准则等等。
S103:通讯装置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
在选择完毕后,通讯装置根据选择的结果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发射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接收通路。反之,则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接收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发射通路。
其中,若被选择的第一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一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一天线连接。同样地,若被选择的第二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二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二天线连接。
S104:通讯装置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通讯装置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通过了解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适用的通讯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通讯系统的一实施方式包括:基站210、中继220以及用户终端230。基站210与中继220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讯,而中继220与用户终端230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讯。
其中,从基站210到用户终端230的方向定义为下行方向,而从用户终端230到基站210的方向为上行方向。在下行方向上,基站210先将数据传输给中继220,然后,中继220再将数据传输给用户终端230以实现多跳通讯。而在上行方向上,用户终端230先将数据传输给中继220,中继220再将数据传输给基站210以实现多跳通讯。其中,将基站210与中继220之间的链路定义为回传链路,而将中继220与用户终端230之间的链路定义为接入链路。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适用于如图2所示的通讯系统。请一并参阅图2,以中继220为通讯装置,以基站210及用户终端230作为对端,以接入链路为第一链路,以回传链路为第二链路,并且,以数据的上传为例,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依次将中继220的所有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到用户终端230;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30的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然后,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再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S302:并接收基于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天线向用户终端230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则用户终端230根据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发送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测量反馈给中继220。如果天线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30的第二参考信号,则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S303: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依次将中继220的所有天线与回传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三参考信号到基站210;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基站210的第四参考信号。
其中,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然后,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再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S304:并接收基于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天线向基站210发送第三参考信号,则基站210根据第三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发送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测量反馈给中继220。如果天线接收来自基站210的第四参考信号,则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S305: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其中,以接入链路中的接收通道作为第一通道,以回传链路的发射通道作为第二通道。获得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后,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中继220的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S306: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
在选择完毕后,中继220根据选择的结果将接入链路中的接收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以构成接收通路,且将回传链路的发射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以构成发射通路。
S307:通讯装置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比如,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4,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中继220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221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30的信号,而利用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223向基站210发射信号(如图4中的实线箭头所示)。
其中,也可以将回传链路作为第一链路而接入链路作为第二链路,此时,逻辑刚好相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此外,在传输信号的同时,中继220的第二天线223的发射信号也会对自身的第一天线221造成自干扰(如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因而,通讯装置可根据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具体请参阅图5,若发射/接收天线选择511选择天线513与接收通道连接时,射频自干扰消除509根据发射/接收天线选择511发送的选择信号而启动,射频自干扰消除509接收发射射频503所发送的发送射频信号和信道估计512所发送的信道估计信号,并对来自发射/接收通道到天线映射510的射频信号进行干扰消除,以抑制射频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然后,射频自干扰消除509将消除干扰信号后的射频信号发送给接收射频508。接收射频508将射频信号变频到中频信号,并将中频信号发送给中频自干扰消除507。
中频自干扰消除507根据发射/接收天线选择511发送的选择信号而启动,中频自干扰消除507接收发射中频502所发送的发送中频信号和信道估计512所发送的信道估计信号,并对来来自接收射频508的中频信号进行干扰消除,以抑制中频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然后,中频自干扰消除507将消除干扰信号后的中频信号发送给接收中频506。接收中频506将中频信号变频到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发送给基带自干扰消除505。
基带自干扰消除505根据发射/接收天线选择511发送的选择信号而启动,基带自干扰消除505接收发射基带501所发送的发送基带信号和信道估计512所发送的信道估计信号,并对来自接收中频506的基带信号进行干扰消除,以抑制基带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然后,基带自干扰消除505将消除干扰信号后的基带信号发送给接收基带504。
通过了解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实现通讯装置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实现多跳传输,并能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适用的通讯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通讯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中继610以及用户终端620。中继610与用户终端620之间能够进行双向的无线通讯。其中,从中继610到用户终端620的方向定义为下行方向,而从用户终端620到中继610的方向为上行方向。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再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另一实施方式适用于如图6所示的通讯系统。请一并参阅图6,以中继610为通讯装置,以用户终端620作为对端。本申请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再一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依次将中继610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到用户终端620;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用户终端620的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然后,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再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S702:接收基于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如果天线向用户终端620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则用户终端620根据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发送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测量反馈给中继610。如果天线接收来自用户终端620的第二参考信号,则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S703: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其中,以接收通道作为第一通道,以发射通道作为第二通道。获得所有的信道状态信息后,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中继610的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S704: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
在选择完毕后,中继610根据选择的结果将接收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以构成接收通路,且将发射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以构成发射通路。
S705: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比如,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8,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中继610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221接收来自用户终端620的信号,而利用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223向用户终端620发射信号(如图8中的实线箭头所示)。
此外,中继610的第二天线613的发射信号也会对自身的第一天线611造成自干扰(如图8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因而,通讯装置可根据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具体请再次参阅图5及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通过了解中继610以及用户终端620之间的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中继610的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实现中继610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实现与用户终端620的双工通讯,并能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通讯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通讯装置一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901、选择模块902、连接模块903以及发射接收模块904。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对端为能够与通讯装置直接通讯的任一种设备,并且,对端的数目可以不止一个。获取模块901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后,将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选择模块902。
选择模块902用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比如,在设定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选择模块902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其中,此时天线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处于相互独立状态,即,天线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间不能直接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在选择完毕后,选择模块902将选择结果发送给连接模块903。
连接模块903用于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比如,连接模块903根据选择的结果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并且,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发射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接收通路。反之,则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接收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发射通路。其中,若被选择的第一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一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一天线连接。同样地,若被选择的第二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二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二天线连接。
发射接收模块904用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比如,在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发射接收模块904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利用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
通过了解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本申请通讯装置另一实施方式与图9所示通讯装置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通讯装置与第一对端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而通讯装置与第二对端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下面以接入链路作为第一链路,回传链路作为第二链路。
获取模块901进一步用于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接入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回传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回传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比如,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到第一对端;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第二对端的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获取模块901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然后,获取模块901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获取模块901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如果天线向第一对端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则第一对端根据第一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发送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测量反馈给通讯装置。如果天线接收来自第一对端的第二参考信号,则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然后,获取模块901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回传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三参考信号到第二对端,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第二对端的第四参考信号。其中,天线与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获取模块901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然后,获取模块901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获取模块901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如果天线向第二对端发送第三参考信号,则第二对端根据第三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发送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测量反馈给通讯装置。如果天线接收来自第二对端的第四参考信号,则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其中,也可以将回传链路作为第一链路而接入链路作为第二链路,此时,逻辑刚好相反,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以及在在另一个时间段中,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而选择模块902进一步用于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此外,在传输信号的同时,通讯装置自身的发射信号会对接收信号产生影响,因而,通讯装置还包括自干扰消除模块,用于根据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具体请参加图5及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通过了解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实现通讯装置的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实现多跳传输,并能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本申请通讯装置再一实施方式与图9所示通讯装置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获取模块901进一步用于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比如,如果天线被连接到发射通道,则通过发射通道和天线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到对端;如果天线被连接到接收通道,则通过接收通道和天线接收来自对端的第二参考信号。其中,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可在不同时刻,即,获取模块901先将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然后,获取模块901断开一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最后,获取模块901再将剩余部分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天线分别在三个或更多的时刻内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而选择模块902进一步用于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此外,在传输信号的同时,通讯装置自身的发射信号会对接收信号产生影响,因而,通讯装置还包括自干扰消除模块,用于根据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具体请参加图5及相关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通过了解通讯装置以及对端之间的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通讯装置的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实现通讯装置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实现与对端的双工通讯,并能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通讯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通讯装置又一实施方式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通讯装置还包括:处理器1001以及发射接收器1002。
处理器1001用于获取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以及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比如,处理器1001获取通过测试获得的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然后,在设定的准则下,处理器1001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天线中选择与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在选择完毕后,处理器1001根据选择的结果将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连接,且将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连接,并且,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发射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接收通路。反之,则当第一通道与第一天线构成接收通路时,则第二通道与第二天线构成发射通路。其中,若被选择的第一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一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一天线连接。同样地,若被选择的第二通道的数目大于一个时,每个第二通道分别与一个第二天线连接。
发射接收器1002用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比如,构成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发射接收器1002利用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
通过了解每个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合理调整天线与发射通道以及接收通道的连接,能够提高天线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节点的吞吐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6)

1.一种通讯装置的空分双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的各个天线既可用于发射信号也可用于接收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且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一链路是回传链路或接收链路;
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二链路是所述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中除第一链路外的另一个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 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的步骤包括:
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
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步骤包括:
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
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将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步骤包括:
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
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道状态信 息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步骤包括:
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步骤之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
9.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通道、至少一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天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的各个天线既可用于发射信号也可用于接收信号,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选择模块、连接模块以及发射接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获取模块将信道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选择模块;
所述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所述选择模块将选择结果发送给所述连接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且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
所述发射接收模块用于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接收信号,或利用所述第一通道及其所连接的所述第一天线接收信号和所述第二通道及其所连接的第二天线发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 一步用于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一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一链路是回传链路或接收链路;以及,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三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四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其中,第二链路是所述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中除第一链路外的另一个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三参考信号或接收第四参考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依次将所述通讯装置的所有天线与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接收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产生的信道测量反馈或基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所述通讯装置与对端之间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将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 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断开所述一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的连接,以及,将剩余部分天线与所述发射通道或接收通道连接,以相应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或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使得系统吞吐量最大的准则下,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选择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的第一天线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对应的第二天线。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装置还包括自干扰消除模块,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接收获取模块所发送的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进行基带信号、中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中的干扰消除,以抑制自干扰信号。
CN201210292392.4A 2012-08-16 2012-08-16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Active CN103595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2392.4A CN103595520B (zh) 2012-08-16 2012-08-16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PCT/CN2013/077447 WO2014026501A1 (zh) 2012-08-16 2013-06-19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EP13829164.6A EP2874340A4 (en) 2012-08-16 2013-06-19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OOM DIVIDING METHOD THEREFOR
US14/622,189 US20150156001A1 (en) 2012-08-16 2015-02-13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pace division duplex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2392.4A CN103595520B (zh) 2012-08-16 2012-08-16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5520A CN103595520A (zh) 2014-02-19
CN103595520B true CN103595520B (zh) 2017-08-04

Family

ID=5008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2392.4A Active CN103595520B (zh) 2012-08-16 2012-08-16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56001A1 (zh)
EP (1) EP2874340A4 (zh)
CN (1) CN103595520B (zh)
WO (1) WO20140265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202B (zh) * 2014-02-27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WO2015161508A1 (zh) * 2014-04-25 2015-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基带自干扰信道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4617B (zh) 2014-06-26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WO2015196428A1 (zh) 2014-06-26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6464616B (zh) 2014-06-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5450253A (zh) * 2015-12-02 2016-03-30 清华大学 一种同频同时全双工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节点
US10116367B1 (en) * 2017-06-09 2018-10-3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hop relayed direc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543037B (zh) * 2019-09-2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射频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47A (zh) * 2003-11-12 2006-11-22 美国博通公司 信道自适应天线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06807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CN101604791A (zh) * 2008-06-09 2009-12-16 韩燕� 一种多天线无线电设备及其通信方法与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7989B1 (en) * 1996-05-17 2001-06-27 Motorola Ltd Devices for transmitter path weight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7515939B2 (en) * 2003-10-01 2009-04-07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adaptive antenna selection
WO2008004916A1 (en) * 2006-07-03 2008-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antenna relay with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100961888B1 (ko) * 2006-08-07 2010-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GB2475307B (en) * 2009-11-13 2012-05-16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806789B2 (en) * 2010-04-06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atial division duplex (SDD)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IL206008A0 (en) * 2010-05-27 2011-02-28 Amir Meir Zilbershtain Transmit rece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47A (zh) * 2003-11-12 2006-11-22 美国博通公司 信道自适应天线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06807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CN101604791A (zh) * 2008-06-09 2009-12-16 韩燕� 一种多天线无线电设备及其通信方法与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6501A1 (zh) 2014-02-20
EP2874340A1 (en) 2015-05-20
US20150156001A1 (en) 2015-06-04
EP2874340A4 (en) 2015-05-20
CN103595520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5520B (zh) 通讯装置及其空分双工方法
CN103533569B (zh) 用于多跳网络中确定一对目标接收器和目标发送器的方法
CN102415027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US20110159801A1 (en) Distributed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lay system
CN107835516A (zh) 用于共享频谱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1447925A3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ximizing transmission capacity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4041099A (zh) 启用装置到装置d2d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启用d2d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722056B (zh) 用于配置模式二的设备至设备通信的方法
JP486814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701560B (zh)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方法
CN104040902B (zh) 用于射频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85211B (zh) 用于分布式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05062528A3 (en) Probing method for a multi-station network
CN113163489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066141B (zh) 一种基于全空时网络编码的协同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160329951A1 (en) System for Coupling Wireless Repeater Donor and Server Units Over Cable
CN103974291A (zh) 协作多点传输集合选择方法及装置、系统
JP2010135897A5 (zh)
CN114223292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4981016B (zh) 一种无线链路的链路信道分配方法
EP3367585B1 (en) Access point group tranmissions
EP3780733B1 (en) Access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point
CN109150274B (zh) 一种信号发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233971B (zh) 全双工分布系统和全双工信号传输方法
CN10146617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中继辅助数据传输的用户分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