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078B - 带材轧制和拉伸组合工艺 - Google Patents
带材轧制和拉伸组合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34078B CN103534078B CN201280022713.7A CN201280022713A CN103534078B CN 103534078 B CN103534078 B CN 103534078B CN 201280022713 A CN201280022713 A CN 201280022713A CN 103534078 B CN103534078 B CN 1035340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band
- calender
- drawn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44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parallel with the direction of f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by squeezing between surfaces, e.g.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3/00—Use of polyalke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3/04—Polymers of ethylene
- B29K2023/06—PE, i.e. polyethylene
- B29K2023/0658—PE, i.e. polyethylene characterised by its molecular weight
- B29K2023/0683—UHMWPE, i.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将对片材(101)的轧制和拉伸相结合而在压延机上形成带材。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将片材轧制成轧制片材,随后立即在两个压延机辊子其中之一(111)的表面上将轧制片材拉伸形成带材。轧制片材在压延机辊子(111)表面上的速度(V3)高于压延机辊子(111)的速度。轧制片材的收缩起点的位置和收缩速率可以由提出的工艺容易地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压延机上通过轧制和拉伸相结合而将片材/薄板形成带材(tape)的工艺。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改进的特性的带材。
背景技术
在带材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nip)中轧制片材,随后在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拉伸阶段中将轧制片材拉伸,其中轧制片材是在两组辊子之间在空气中被拉长/拉伸的,正如在WO2008/127562中披露的。在拉伸期间,片材在宽度和厚度上都减小。在拉伸期间,轧制片材的宽度的减小被称作颈缩或收缩。片材在两组辊子之间在空气中的宽度的减小一般体现为非常快速的收缩,即,在非常有限的距离上片材的宽度极度地减小。
快速的收缩可以导致片材宽度上的拉伸行为的不同,这是因为片材的变形速率/变形率例如可以从中心到片材的外边缘增加。快速的收缩还可以导致在拉伸带材的宽度上的聚合物定向力(orientation)的不同。
颈缩宽度上的拉伸行为的不同可以造成在获得的拉伸带材的宽度上的厚度的变化。此外,拉伸带材在被拉紧时可以呈现出应力的不同,从而可以造成带材中形成不想要的褶皱。这些不利的影响随着轧制片材的宽度的增加将带来更多的问题。
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凸起的板上拉伸轧制片材。在现有工艺中可以即时改变收缩的开始位置,从而导致机械性能的即时的、并且因而是在制造好的带材的长度上的变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将对片材的轧制和拉伸相结合而在压延机上形成带材。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将片材轧制成轧制片材,随后立即在两个压延机辊子其中之一的表面上将轧制片材拉伸形成带材。轧制片材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的速度高于压延机辊子的速度。轧制片材的收缩起点的位置和收缩速率/收缩率可以由所提出的工艺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片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在压延机上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
图3是正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的收缩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在压延机上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将片材轧制成轧制片材,并且在这两个压延机辊子其中之一的表面上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从而在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期间,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的表面接触。
将对片材的轧制与轧制片材的拉伸结合在单个设备(即压延机)上,这能够使带材的生产更加经济。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能够实现由片材到拉伸带材的更稳定的生产,因为带材的最开始的拉伸可以更好地被控制。在拉伸带材的宽度和/或长度上,拉伸带材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和/或更均匀的机械特性,这使得在一个或多个随后的拉伸阶段中进一步拉伸带材的工艺更不敏感。
在许多带材制造工艺中,带材在一系列随后的拉伸阶段中被拉伸,其中每个拉伸步骤的工艺条件(例如张力和温度)必须非常仔细地被控制。已经发现,将两个或多个拉伸阶段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结合后的拉伸阶段的第一部分中的小的偏差可能会由于带材中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结合后的拉伸阶段的第二部分中的重大的质量问题。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之后,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提供了具有改进的均匀性的拉伸带材,这实现了两个或多个另外的拉伸阶段的结合。
这里使用的“轧制”必须理解成是指,通过减小片材的厚度而实现的片材长度的增加,也称做片材的拉长,但不显著减小片材的宽度。例如由于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的压缩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片材的褶皱而使得可能存在一些边缘效应,但是这些边缘效应相比于片材的宽度而言是不明显的,并且被限制在轧制片材的厚度的大约20倍。
由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制造出的带材在拉伸带材的宽度上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和/或更均匀的机械特性。从拉伸带材上切下受到上述边缘效应影响的边缘,并且当考虑拉伸带材的均匀性时不将这些边缘考虑在内。
这里使用的“拉伸”也称作拉延,必须理解成是指,通过片材宽度和片材厚度两者的减小而实现的片材长度的增加。
如图1中所示的片材(101)是具有三个尺寸的材料:长度(L1)、宽度(W1)和厚度(D1)。该片材具有两个主要表面S1a和S1b,这两个主要表面各自由片材的长度L1和宽度W1限定。该片材还具有由片材的宽度W1和厚度D1限定的横截面积(A1)。该片材在平行于尺寸L1方向的生产方向上以速度V1运动到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
片材的长度L1是片材生产方向(也称做机器方向)上的片材尺寸,并且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可以是不定的。一般地,长度L1至少0.5m。片材的宽度W1定义为,在片材的运动平面内,片材垂直于生产方向(也称做横穿机器方向)的尺寸。一般地,片材的宽度W1在0.1-5.0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2-1.5m的范围内。片材的厚度D1定义为,片材垂直于生产方向并垂直于横穿机器方向(也称做法向)的尺寸。一般地,片材的厚度在0.5-10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4.0mm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地在1.5-3.0mm的范围内。
所述片材可以由任何可拉伸的材料制成。优选地,该片材由聚合物或聚合物的共混物制成,比如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或者其任何共混物。
优选地,制成该片材的聚合物是聚烯烃或聚烯烃的共混物。更优选地,该片材由聚乙烯制成,甚至更优选地由UHMWPE制成。最优选地,该片材由压模UHMWPE粉末或烧结UHMWPE粉末制成。
优选地,UHMWPE具有至少为400,000g/mol、更优选地在500,000和10,000,000g/mol之间的平均分子量Mw,小于10、更优选地小于8、最优选地小于6的低的缠结密度和多分散度。
正如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通过减小片材(101)的厚度将片材(101)轧制成轧制片材(102)。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111,112)的压辊间隙中,在法向上向片材(101)的两个主要表面上施加力,以在其厚度方向上对该片材施压。随着压延机的至少其中一个辊子(111)以高于片材速度(V1)的线性圆周速度/圆周线速度(V111)转动,通过压延机辊子(111,112)向片材(101)施加的剪切和压缩应力将片材(101)在机器方向上拉长。
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出来的轧制片材(102)是也具有三个尺寸的材料:长度(L2,未示出)、宽度(W2,未示出)和厚度(D2)。轧制片材(102)具有由轧制片材(102)的宽度W2和厚度D2限定的横截面积(A2,未示出)。
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中轧制片材(101)期间,片材的宽度基本保持其原始宽度,这意味着轧制片材(102)具有宽度W2,其与原始片材(101)的宽度W1基本相同。
轧制片材(102)相比于原始片材(101)的厚度D1具有减小的厚度D2。优选地,原始片材(101)的厚度D1与轧制片材(102)的厚度D2的厚度比率RD12至少是3,更优选地至少是4,甚至更优选地至少是5。
轧制片材(102)相比于原始片材(101)的长度L1具有增加的长度L2。优选地,轧制片材(102)的长度L2与原始片材(101)的长度L1的长度比率RL21至少是3,更优选地至少是4,甚至更优选地至少是5。
在轧制期间,由于施加在压延机两个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中的片材的两个主要表面(S1a,S1b)上的压缩(法向)力,片材的密度(ρ1,未示出)可以增加。当轧制片材(102)的密度(ρ2)相比于原始片材(101)的密度ρ1增加时,长度比率RL21将小于厚度比率RD12。当在根据本发明的工艺中使用压模UHMWPE的片材或烧结UHMWPE粉末的片材时,轧制期间密度的增加将优选地是5%或更少,更优选地是2%或更少。如果使用压模UHMWPE的高质量的片材或烧结UHMWPE粉末的高质量的片材,则轧制期间密度的增加将是1%或更少。当轧制片材的宽度W2等于片材的宽度W1时,长度比率RL21将比厚度比率RD12小5%或更少,优选地小2%或更少,更优选地小1%或更少。
替代性地,当轧制片材(102)的密度ρ2在轧制期间没有增加并从而等于片材(101)的密度ρ1时,当轧制片材的宽度W2等于片材的宽度W1时,所述长度比率RL21将等于厚度比率RD12。
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将片材(101)轧制成轧制片材(102)之后,在压延机的这两个辊子其中之一(111)的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102)。在压延机辊子(111)表面上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103)的速度(V3)高于供轧制片材在其表面上被拉伸的压延机辊子(111)的速度(V111)。在压延机辊子(111)表面上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103)的速度(V3)从压延机辊子(111,112)之间的压辊间隙处的速度V2逐渐增加到使拉伸带材通过脱离辊子而从压延机辊子(111)表面离开的位置点上的速度V4。
使拉伸带材通过脱离辊子(113)而从压延机辊子表面离开的速度(V4)由速度控制辊子114限定。替代性地,脱离辊子113可以是具有速度V113(未示出)的速度控制辊子。当速度控制辊子(113或114)的线性圆周速度(V113或V114)高于供轧制片材(103)在其表面上被拉伸的压延机辊子(111)的速度(V111)时,并且当拉紧力超出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时,轧制片材由于拉紧力而被拉长。
当轧制片材优选地被加热到接近该片材的熔化温度的温度时,从压延机压辊间隙出来的轧制片材102具有低的抵抗拉紧力拉伸的抵抗力。轧制片材的材料仅承受有限程度的定向力。当在压延机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时,片材的材料将从压延机的压辊间隙向脱离辊子逐渐地变得更有向,从而增加了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模量。抵抗拉伸的抵抗力增加,从而逐渐增加被拉伸的轧制片材上的拉紧力。
从压延机辊子(111)表面脱离的拉伸带材(104)是也具有三个尺寸的材料:长度(L4,未示出)、宽度(W4,未示出)和厚度(D4)。
拉伸带材(104)相比于轧制片材(102)的宽度W2具有减小的宽度W4,并且相比于轧制片材(102)的厚度D2具有减小的厚度D4。拉伸带材(104)具有由带材(104)的宽度W4和厚度D4限定的横截面积(A4,未示出)。一般地,拉伸带材(104)的宽度与厚度的比率几乎等于轧制片材(102)的宽度与厚度的比率。
优选地,轧制片材(102)的横截面积A2与拉伸带材(104)的横截面积A4的面积比率RA24至少是2,更优选地至少是3,最优选地至少是4。
拉伸带材(104)相比于轧制片材(102)的长度L2具有增加的长度L4。优选地,拉伸带材(104)的长度L4与轧制片材(102)的长度L2的长度比率RL42至少是2,更优选地至少是3,最优选地至少是4。
轧制片材(102)的收缩起点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具有固定的位置点,该位置点位于压延机辊子(111,112)的压辊间隙的出口处。当在两组辊子之间或者在凸形板的表面上在(热)空气中拉伸轧制片材时,收缩起点的位置可以即时变化——例如由于片材中包含的不均匀性,比如在片材长度上的密度或厚度的不均匀性——其结果是,带材的机械特性可以即时变化。当根据本发明的工艺中的收缩起点的位置固定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的出口处时,带材的机械特性将不会由于收缩起点位置的改变而即时变化。
在拉伸期间,轧制片材的收缩速率可以由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进行控制。由于正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表面之间的摩擦阻止了轧制片材的快速地收缩,因此,在拉伸期间可以实现轧制片材的逐渐地收缩。沿着压延机辊子圆周从压延机的压辊间隙向使拉伸带材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位置点,施加到正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上的拉紧力逐渐增加。
轧制片材的宽度和厚度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逐渐减小,如图2和图3中所示。同时,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沿着压延机辊子圆周从压延机的压辊间隙向使拉伸带材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位置点,轧制片材的速度逐渐增加。因此,轧制片材沿着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其中之一的一段圆周被拉伸成带材。在被拉伸成带材(103)的过程中,轧制片材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与辊子113处的脱离位置点之间的位置点处例如具有宽度W3和厚度D3。宽度W3和厚度D3相比于轧制片材(102)的宽度W2和厚度D2被减小,但是仍然大于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拉伸带材(104)的宽度W4和厚度D4。被拉伸的轧制片材(103)的速度V3相比于轧制片材(102)的速度V2被增大,但是仍然低于从压延机辊子(111)表面脱离的拉伸带材(104)的速度V4。轧制片材的宽度和厚度的受控的减小确保了,在被拉伸的轧制片材(103)的宽度W3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速度V3呈现出更少的变化。图3中的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正如通常用在带材拉伸中的在两组辊子之间进行的现有拉伸工艺中的快速收缩。
优选地,收缩尽可能地平缓并且从压延机的压辊间隙向辊子113处的脱离位置点延伸,以使带材宽度上的差别最小化——例如在带材厚度和/或带材中聚合物的定向力方面。
可以调节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控制轧制片材的收缩速率。
可以通过改变粗糙度和/或材料来调节压延机辊子表面的摩擦系数,以使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匹配于沿着压延机辊子圆周收缩所能利用的距离。
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收缩所能利用的距离可以通过改变脱离辊子113的位置进行调节,正如在图4中示意性示出的。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脱离辊子113的位置,在压延机表面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收缩所能利用的距离例如相比于图2的实施方式中的压延机辊子圆周的大约50%已经增加到压延机辊子111圆周的大约75%。
替代性地,可以通过增加在其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的压延机辊子的直径来增加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收缩所能利用的距离。
当压延机辊子的直径增加时,将轧制片材压向压延机辊子表面上的法向力减小,从而减小了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之间的每单元长度上的摩擦力。通过增加辊子的直径,增加了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收缩所能利用的总长度,并且收缩可以更平缓地推进,从而减小了轧制片材的材料的变形速率。施加在被拉伸的轧制片材上的拉紧力也将更平缓地增加。
优选地,在进入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之前,片材被预热。
可以对一个或两个压延机辊子加热,以将片材的温度升高到刚好在片材熔化温度以下的温度。优选地,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进行轧制期间,片材的温度在1-2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10℃的范围内,低于片材的熔化温度。
当片材除了主要成分之外还包括总片材重量大约5%或更少的少量较低熔化温度或较高熔化温度的材料时,片材的熔化温度必须被理解成是指,主要成分的熔化温度。当片材包括不同种类聚合物的共混物或者包括分子量分布不同的相同种类聚合物的共混物时,片材的熔化温度必须被理解成是指,共混物的较高熔化温度的聚合物的熔化温度。当然,聚合物的共混物也可以包含少量较低熔化温度或较高熔化温度的材料。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片材是由压模UHMWPE粉末或烧结UHMWPE粉末制成的。优选地,在进入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之前将压模或烧结UHMWPE片材预热到130-140℃的温度,并且可以加热一个或两个压延机辊子来升高UHMWPE片材的温度。
替代性地,可以对一个或两个压延机辊子进行冷却,以从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轧制的片材和/或从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拉伸的轧制片材去除热量。片材的轧制和拉伸可以产生大量的热,必须将这些热从片材移除以防止片材的温度升高到其熔化温度以上。
正如在现有工艺中实施的在两组辊子之间在空气中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期间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导致片材局部受热差别,这可以导致片材局部呈现出不同的拉伸行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工艺中,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被拉伸成带材的轧制片材将通过法向力而被压向压延机辊子的弯曲表面上,这确保了被拉伸的轧制片材与压延机辊子表面之间的良好的接触。因此,可以从片材上有效地去除由于轧制和拉伸所产生的热量,其结果是,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温度被控制到低于其熔化温度。由于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太高的温度不使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模量减小,因此,可以将轧制片材的收缩控制到期望的平缓程度,以获得具有改进的均匀性的带材。
在根据本发明的工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加热或通过冷却将压延机的两个辊子的温度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上,以进一步优化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被轧制的片材的允许温度受到轧制片材的材料的熔化温度的限制,该轧制片材仅承受有限程度的定向力。当在压延机辊子111的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时,被拉伸的轧制片材中的定向力逐渐增加,这可以造成片材材料的熔化温度的升高。压延机辊子111的较高的温度可能是有利的,以优化压延机辊子表面上的拉伸过程。压延机辊子111的温度因此可以被控制在比压延机辊子112更高的温度上。压延机辊子112的温度可以被控制在比压延机辊子111更低的温度上,以确保压辊间隙中的片材的温度不超出被轧制的片材的熔化温度。
为了防止在轧制片材的拉伸期间不与压延机辊子表面直接接触的主要表面的温度由于与周围空气的能量交换而降低,可以例如通过热反射屏蔽将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该主要表面与周围空气隔离。整个压延机甚至可以位于温度受控的房间内。
替代性地,不与压延机辊子表面直接接触的主要表面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式被加热,比如通过吹热空气或者通过红外辐射。
当加热不与压延机辊子表面直接接触的主要表面时,可以通过横跨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宽度并排布置的多个加热元件实施加热。可以使用不同的加热元件在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宽度上提供不同的热通量,以优化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拉伸行为。例如,可以在片材的边缘处增加被拉伸的轧制片材的热通量,以补偿在这些边缘处的与周围空气的更高程度的能量交换。优选地,通过至少2个、更优选地至少5个加热元件来实施加热。
限定了用于将片材轧制成轧制片材的压辊间隙的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以例如进一步优化压辊间隙中的片材的温度。辊子的较大的直径使得能够实现对辊子温度的更好的控制,因为减小了从片材到辊子或者从辊子到片材的热通量与辊子的热容之间的比率。从而将减小由于热通量变化导致的压延机辊子的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以确保片材容易进入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因为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两个压延机辊子的表面都在片材的生产方向上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以相同的线性圆周速度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此时,在片材的两个主要表面S1a和S1b上,由压延机辊子施加到片材上的用于将片材在机器方向上拉长的剪切应力是相等的。因此,在轧制片材的厚度上,轧制片材可以呈现出对称的特性曲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以不同的线性圆周速度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因此,可以使片材厚度上的剪切应力的差别最小化,以便使轧制片材的厚度上的拉伸行为的差别最小化。两个压延机辊子(111,112)其中之一甚至可以是不动的,以使轧制片材的厚度上的定向力的差别最小化。轧制片材因此在轧制片材的厚度上呈现出更恒定的特性曲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在相同的转动方向上转动,以确保要在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被轧制的片材的厚度上的恒定的剪切应力。轧制片材因此在轧制片材的厚度上呈现出恒定的特性。
通过脱离辊子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在带材宽度和/或厚度上具有优化的均匀性的拉伸带材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拉延阶段中被进一步拉伸。可以使用任何本身已知的拉延技术执行每个另外的拉延阶段,比如在两组辊子之间在(热)空气中进行拉延、在凸形板的表面上进行拉延等等。还可以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执行每个另外的拉延阶段。还可以在用于进一步拉伸带材的压延机的压辊间隙中进一步轧制拉伸带材。还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任意结合来进一步拉伸带材。
由于通过脱离辊子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带材具有改进的均匀性——例如在带材宽度上和/或厚度上的厚度和/或聚合物定向力和/或机械特性方面——因此,在另外的拉延阶段中对带材的进一步拉伸将是不太敏感的。在许多工艺中,对带材的拉伸是在一系列拉延阶段中的执行的,其中必须仔细地选择每个拉延阶段中的条件(比如速度不同和温度设定),以避免例如带材破裂。由于从压延机辊子表面脱离的带材具有改进的均匀性,因此可以将一些或全部另外的拉伸阶段结合在一起,以减小拉延阶段的总数量。
由于可以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更好地控制对于带材的初始拉伸,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工艺能够实现更稳定的拉伸带材的生产。拉伸带材在拉伸带材的宽度和/或厚度上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和/或具有更均匀的机械特性,这使得在一个或多个后续的拉伸阶段中进一步拉伸带材的过程不太敏感。
在许多带材制造工艺中,带材在一系列后续的拉伸阶段中被拉伸,其中必须非常仔细地控制每个拉伸步骤的工艺条件(比如张力和温度)。已经发现,将两个或多个拉伸阶段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结合后的拉伸阶段的第一部分中的小的偏差可能会由于带材中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结合后的拉伸阶段的第二部分中的重大的质量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在压延机辊子表面上拉伸轧制片材之后,提供了具有改进的均匀性的拉伸带材,这实现了两个或多个另外的拉伸阶段的结合。
拉伸带材在许多应用中是有用的,包括弹道应用、绳索、缆索、网和织物。UHMWPE的拉伸带材在弹道应用和绳索中尤其是有用的。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中,在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之间的压辊间隙中将片材轧制成轧制片材,从而使片材的厚度减小且使片材的长度增加,但不减小片材的宽度;以及在使轧制片材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其中之一的表面接触的同时,将轧制片材拉伸成带材,从而使轧制片材的宽度和轧制片材的厚度两者都减小且使轧制片材的长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两个辊子在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一个辊子或两个辊子是温度受控的。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机的一个辊子或两个辊子是被加热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片材的厚度与轧制片材的厚度的比率至少是3。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片材的厚度与轧制片材的厚度的比率至少是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片材的厚度与轧制片材的厚度的比率至少是5。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片材的横截面积与带材的横截面积的比率至少是2。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片材的横截面积与带材的横截面积的比率至少是3。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轧制片材的横截面积与带材的横截面积的比率至少是4。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拉延阶段中将拉伸过的带材进一步拉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凸形板拉延阶段中、在包含两组辊子的一个或多个拉延阶段中在空气中、在一个或多个压延机辊子的表面上、或者在其任意结合中进一步拉伸所述带材。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是由聚合物制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是由聚烯烃或聚烯烃的共混物制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是由聚乙烯制成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将片材轧制和拉伸成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1165637.7 | 2011-05-11 | ||
EP11165637 | 2011-05-11 | ||
PCT/EP2012/058439 WO2012152786A1 (en) | 2011-05-11 | 2012-05-08 | Process for combined rolling and stretching of tap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4078A CN103534078A (zh) | 2014-01-22 |
CN103534078B true CN103534078B (zh) | 2016-02-10 |
Family
ID=4458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2713.7A Active CN103534078B (zh) | 2011-05-11 | 2012-05-08 | 带材轧制和拉伸组合工艺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05183B2 (zh) |
EP (1) | EP2707195B1 (zh) |
JP (1) | JP6212033B2 (zh) |
KR (1) | KR102045194B1 (zh) |
CN (1) | CN103534078B (zh) |
BR (1) | BR112013028778A2 (zh) |
RU (1) | RU2013154756A (zh) |
WO (1) | WO20121527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9851A (zh) * | 2015-02-20 | 2017-10-13 | 东丽株式会社 | 微多孔塑料膜的制造方法 |
EP3260267A4 (en) * | 2015-02-20 | 2018-11-07 | Toray Industries, Inc. | Method for producing microporous plastic film |
CN107812788A (zh) * | 2017-12-01 | 2018-03-20 |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箔轧制系统 |
CN109016449B (zh) * | 2018-08-30 | 2023-11-24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动态延展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轧制成型方法及设备 |
CN114207864A (zh) * | 2019-01-16 | 2022-03-18 | 麦斯韦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制造干电极的系统和方法 |
US11305467B2 (en) | 2020-01-08 | 2022-04-19 | Mega Machinery, Inc. | Toggled roll stack |
DE102020105155A1 (de) * | 2020-02-27 | 2021-09-0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ode |
TWI806144B (zh) * | 2021-09-01 | 2023-06-21 |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纖維預浸布的含浸裝置及其方法 |
CN116082745B (zh) * | 2022-11-18 | 2024-06-25 | 昆山科顺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卷材片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900A (zh) * | 1992-10-09 | 1994-07-27 | 塞恩德公司 | 制造定向塑料带材的方法和装置 |
WO2008127531A1 (en) * | 2007-04-13 | 2008-10-23 | Bae Systems Tensylon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 Wid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4077A (en) | 1976-07-02 | 1978-01-14 | Katagi Goseikagaku Kk | Method of rolling and elongating of thermoplastic synthetic resin film or sheet |
JPS538675A (en) * | 1976-07-13 | 1978-01-26 | Nippon Petrochemicals Co Ltd | Method for elongation of thermo plastic resin sheet or film |
JPH08174657A (ja) * | 1994-12-27 | 1996-07-09 | Nippon Oil Co Ltd | 高強度・高弾性率ポリエチレン材料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
JPH08192463A (ja) * | 1995-01-18 | 1996-07-30 | Nippon Oil Co Ltd | 液晶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US7544318B2 (en) | 2004-04-05 | 2009-06-09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riented plastic strap |
US7740779B2 (en) | 2007-04-13 | 2010-06-22 | Bae Systems Tensylon H.P.M., Inc | Multiple calender process for forming non-fibrous high modulus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tape |
-
2012
- 2012-05-08 RU RU2013154756/05A patent/RU2013154756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5-08 BR BR112013028778A patent/BR112013028778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5-08 WO PCT/EP2012/058439 patent/WO201215278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08 JP JP2014509709A patent/JP62120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08 US US14/116,507 patent/US95051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5-08 EP EP12719382.9A patent/EP27071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5-08 CN CN201280022713.7A patent/CN103534078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08 KR KR1020137032462A patent/KR1020451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900A (zh) * | 1992-10-09 | 1994-07-27 | 塞恩德公司 | 制造定向塑料带材的方法和装置 |
WO2008127531A1 (en) * | 2007-04-13 | 2008-10-23 | Bae Systems Tensylon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 | Wid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12033B2 (ja) | 2017-10-11 |
CN103534078A (zh) | 2014-01-22 |
BR112013028778A2 (pt) | 2017-01-24 |
KR102045194B1 (ko) | 2019-11-15 |
EP2707195B1 (en) | 2015-03-18 |
US9505183B2 (en) | 2016-11-29 |
RU2013154756A (ru) | 2015-06-20 |
WO2012152786A1 (en) | 2012-11-15 |
EP2707195A1 (en) | 2014-03-19 |
US20140070449A1 (en) | 2014-03-13 |
KR20140033093A (ko) | 2014-03-17 |
JP2014517780A (ja) | 2014-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4078B (zh) | 带材轧制和拉伸组合工艺 | |
JP5716622B2 (ja) | 帯状電極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
US9333699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ngitudinally stretching a film web | |
CN105583988B (zh) | 塑料加工系统及加工方法 | |
TW201436997A (zh) | 拉伸薄膜的製造方法以及薄膜拉伸設備 | |
CN110049856B (zh) | 纵向拉伸装置 | |
CN102509610B (zh) | 2.5μm聚丙烯电容薄膜的制备方法 | |
CN104512033A (zh) | 延伸膜的制造方法及设备 | |
MX2008005321A (es) | Metodo y aparato para producir cintas de pelicula con ranura orientada. | |
EP0944468A1 (en) | Film bead heating for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 |
KR20150090846A (ko) |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 | |
CN111417600A (zh) | 玻璃卷筒、玻璃卷筒的制造方法及品质评价方法 | |
JP5990213B2 (ja)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延伸設備 | |
JP5819876B2 (ja)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US4017251A (en) | Apparatus for physically conditioning plastic tape | |
EP2486991A1 (en) | Cooling apparatus and cooling method for hot rolling | |
JP2009285916A (ja) | 賦型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108115923A (zh) |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纵向拉伸方法及装置 | |
JP5638233B2 (ja) | ゴムシートの成形装置及び成形方法 | |
JP4601421B2 (ja) | 不織布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
IE45025B1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thermoplastic film | |
CN114536726B (zh) | 薄膜纵向拉伸装置及薄膜纵向拉伸方法 | |
JPS5838302B2 (ja) | コウドニシンチヨウサレタポリオレフインフイルム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 |
JPH0250821A (ja) | 高分子材料の製造方法 | |
TW537964B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n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9 Address after: North Carolina, USA Patentee after: Balmax C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Holland Arnhem Patentee before: TEIJIN ARAMID B.V.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Netherla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