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4991B - 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84991B CN103484991B CN201310222759.XA CN201310222759A CN103484991B CN 103484991 B CN103484991 B CN 103484991B CN 201310222759 A CN201310222759 A CN 201310222759A CN 103484991 B CN103484991 B CN 1034849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communication unit
- yarn
- unit
- clean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01H11/005—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 D01H11/006—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with blowing and/or suction devic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02—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05—Service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3—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acting on performance of handling machine
- B65H2301/531—Cleaning parts of handling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纱机。纺纱机(1)具备:分别设于多个纺纱单元(2)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2)的单元侧通信部(60);台车侧通信部(30),其设于接头台车(3)、且以非接触的方式与单元侧通信部(60)进行通信;以及对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清扫的清扫部,清扫部在下述期间内对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清扫,上述期间自接头台车(3)通过成为作业对象的目标纺纱单元(2)的规定台数之前的纺纱单元(2)的时刻起、直至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在目标纺纱单元(2)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该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和在多个纺纱单元间移动的作业台车。
背景技术
作为生成纱线的纺纱机,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5-330596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纱机。该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和在多个纺纱单元间移动的多个作业台车。当在纺纱单元产生纱线的断开时,上述多个作业台车中的一个作业台车移动至产生了纱线的断开的纺纱单元,对断开的纱线进行接头。在该作业台车设有用于防止与其它作业台车碰撞的传感器。
纺纱单元中,有时会在生成纱线的过程中产生飞花(纤维屑)。当该飞花堆积于设置在作业台车的传感器等上时,有可能会产生传感器等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产生由飞花引起的不良情况的纺纱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该多个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供给纱线的供纱部和将纱线卷取成卷装的卷取部;以及在多个纺纱单元间移动的作业台车,该纺纱机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一通信部,其分别设于多个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第二通信部,其设于作业台车,并以非接触的方式与第一通信部进行通信;以及清扫部,该清扫部在下述期间内开始对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上述期间自作业台车通过相对于成为作业对象的目标纺纱单元的规定台数之前的纺纱单元的时刻起、直至第一通信部和第二通信部在目标纺纱单元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
由此,在纺纱机中,在第一通信部和第二通信部开始通信之前,能够利用清扫部清扫而除去堆积于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的飞花。因此,在纺纱机中,能够进行第一通信部和第二通信部的通信。这样,在纺纱机中,能够防止产生由飞花引起的不良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清扫部在下述期间内开始对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上述期间自作业台车通过成为作业对象的目标纺纱单元的相邻的纺纱单元的时刻起、直至第一通信部和第二通信部在目标纺纱单元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因此,例如能够在作业台车到达目标纺纱单元之前清扫堆积的飞花。由此,在纺纱机中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产生由飞花引起的不良情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清扫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作业台车。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与在各纺纱单元设置清扫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作业台车的基准部(基准位置)通过纺纱单元的基准部(基准位置)时,判断为作业台车已通过了该纺纱单元,从而清扫部基于该判断结果而对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由此,清扫部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清扫。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清扫部可以构成为具备:喷射嘴,其向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喷射空气;空气供给部,其对喷射嘴供给空气;切换部,其对从空气供给部向喷射嘴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进行切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切换部所进行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的切换。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中,利用从喷射嘴吹出的空气而能够容易地除去堆积于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的飞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对从供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上蜡的上蜡装置,在作业台车对目标纺纱单元进行作业之前,清扫部还对该目标纺纱单元的上蜡装置进行清扫。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中,能够除去堆积于上蜡装置的飞花以及/或者蜡屑。另外,在纺纱机中,由于在作业台车进行作业之前对上蜡装置进行清扫,所以能防止对纱线喷射空气。因此,能够防止纱线从上蜡装置(纱道)脱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射嘴,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可以设置成一体,其中,该第一喷嘴对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喷射空气,该第二喷嘴对上蜡装置喷射空气。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中,即使是利用喷射嘴对多个部位喷射空气的结构,也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纺纱机具有框架,该框架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且在供纱部的配置位置的下方形成有作业台车的移动空间。当作业台车在供纱部的下方移动时,飞花容易堆积于作业台车。因此,对于这样的结构,将上述的清扫部设置于作业台车尤其有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作业台车为当纱线分断时对从供纱部供给的纱线和卷装的纱线进行接头作业的接头台车,清扫部在接头作业中对第一通信部以及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中,能够在接头台车与纺纱单元之间更加可靠地进行通信,例如,能够进行接头所需的信息等的发送与接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供纱部具备:牵伸装置,其对纤维束进行牵伸;和气动纺纱装置,其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纺纱机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3是放大示出纺纱机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单元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的移动方向的上游及下游。
图1所示的作为纤维机械的纺纱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该纺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作业台车)3、送风机箱80以及原动机箱5。在原动机箱5设有对纺纱机1整体进行控制的省略图示的机体控制装置。此外,在设置有纺纱机1的工厂中,相对于接头台车3在纺纱纱线10的纱道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业者通路。作业者从作业者通路侧能够对各纺纱单元2进行操作和监视等。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下游按顺序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气动纺纱装置9、纱线存积装置12、上蜡装置14以及卷取装置(卷取部)13。由牵伸装置7以及气动纺纱装置9构成对卷取装置13供给纺纱纱线10的供纱部。
牵伸装置7在纺纱机1的机体高度方向上设于纺纱机1的框体(框架)6的上端附近。在气动纺纱装置9中对从该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参照图2)进行纺纱。在从气动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纱线10通过清纱器52之后,由纱线存积装置12将该纺纱纱线10进一步送向下游侧并由上蜡装置14进行上蜡。之后,纺纱纱线10被卷取装置13卷取,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拉伸(牵伸)棉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该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供输送带18架设装配的中间辊对19、以及前辊对20这4个辊对。各辊对16、17、19以及20的底辊被来自原动机箱5或者分别独立地设置的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驱动。各辊对16、17、19以及20被驱动成旋转速度互不相同,其结果,能够拉伸从上游侧供给的棉条15而形成纤维束8,并将该纤维束8送往下游侧的气动纺纱装置9。
气动纺纱装置9利用回旋气流而对纤维束8进行加捻,从而生成纺纱纱线10。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和图示,但是气动纺纱装置9具备纤维引导部、回旋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导向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牵伸装置7输送的纤维束8引导至形成于气动纺纱装置9的内部的纺纱室。回旋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纤维束8的路径的周围,在纺纱室内产生回旋气流。利用该回旋气流而使纺纱室内的纤维束8的纤维端反转回旋。中空导向轴体将纺纱后的纺纱纱线10从纺纱室朝气动纺纱装置9的外部引导。
在气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有纱线存积装置12。该纱线存积装置12具有如下功能:对纺纱纱线10施加规定的张力而将其从气动纺纱装置9抽出的功能;当基于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等时使从气动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纱纱线10滞留而防止纺纱纱线10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张力以不使卷取装置13侧的张力的变动朝气动纺纱装置9侧传递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2具备纱线存积辊21、导纱钩部件22、上游侧导向件23、电动马达25以及下游侧导向件26。
导纱钩部件22构成为能够卡合(钩挂)于纺纱纱线10。导纱钩部件22在与纺纱纱线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积辊21一体旋转,从而导纱钩部件22能够将纺纱纱线10卷绕于该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
纱线存积辊21能够在其外周面卷取并存积恒定量的纺纱纱线10。另外,纱线存积辊21被电动马达25驱动而旋转。卷绕于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的纺纱纱线10因纱线存积辊21旋转而被卷绕成勒紧该纱线存积辊21,从而对比纱线存积装置12靠上游侧的纺纱纱线10进行拉拽。即,通过使在外周面卷绕有纺纱纱线10的状态下的纱线存积辊2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纱线存积装置12能够对纺纱纱线10施加规定的张力而以规定的速度从气动纺纱装置9抽出纺纱纱线10,并且能够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侧输送上述抽出后的纺纱纱线10。
上游侧导向件23配置成比纱线存积辊21略靠上游侧。上游侧导向件23相对于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纺纱纱线10。上游侧导向件23防止从气动纺纱装置9传来的对纺纱纱线10的捻绕朝比该上游侧导向件23靠下游侧的位置传递。
在纺纱机1的框体6的前面侧(作业者通路侧)且在气动纺纱装置9与纱线存积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有清纱器52。由气动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纱线10在被纱线存积装置12卷取之前从清纱器52通过。清纱器52对移动的纺纱纱线10的粗细以及/或者纺纱纱线10中所含有的异物的有无进行监视,在检测出纺纱纱线10的纱疵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设于纺纱单元2的单元侧控制部53发送。
当上述单元侧控制部53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时,立即使来自气动纺纱装置9的回旋气流产生喷嘴的压缩空气的喷出停止。由此,因回旋气流停止而使得对纤维束8的加捻停止,并且还使得纤维束8朝气动纺纱装置9的导入也停止。而且,在气动纺纱装置9中,使纤维从连续状态转变为分断状态,从而将纺纱纱线10断开。之后,单元侧控制部53进一步使牵伸装置7等停止。
另外,单元侧控制部53向接头台车3的台车侧控制部38发送控制信号,使接头台车3移动至该纺纱单元2的前方。之后,再次驱动气动纺纱装置9等,使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而再次开始进行卷取。此时,对于纱线存积装置12而言,在自气动纺纱装置9再次开始进行纺纱起直至再次开始进行卷装45的卷取为止的期间内,使从气动纺纱装置9连续地送出的纺纱纱线10滞留于纱线存积辊21而除去纺纱纱线10的松弛。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且在供牵伸装置7以及气动纺纱装置9等配置的框体6的下侧,接头台车3借助车轮42而在导轨41上沿纺纱单元2的并列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在框体6形成有接头台车3的移动空间。移动空间位于牵伸装置7以及气动纺纱装置9等的下方。接头台车3在移动空间内移动。
接头台车3具备接合器(接头装置)43、吸管(第一捕捉引导部)44以及吸嘴(第二捕捉引导部)46。若在某个纺纱单元2产生纱线断头或者纱线断开,则接头台车3沿导轨41而移动至该纺纱单元2并在该位置处停止。吸管44一边以轴为中心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一边吸入并捕捉从气动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头,进而将该纱头朝接合器43引导。吸嘴46一边以轴为中心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一边从支承于卷取装置13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头,进而将该纱头朝接合器43引导。接合器43对被引导来的纱头彼此进行接头。
在框体6、且在与接头台车3对置的位置,设有用于进行光通信的单元侧通信部(第一通信部)60。另外,在接头台车3设有用于进行光通信的台车侧通信部(第二通信部)30。该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光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从而在纺纱单元2与接头台车3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纺纱单元编号识别等)。
如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检测纺纱单元2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S。检测传感器S在接头台车3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接头台车3的例如中央部(基准位置、基准部)。检测传感器S的配置位置只要是能够检测出后述的传感器检测部SD(基准位置、基准部)的位置即可,并未对其进行特殊限定。
检测传感器S检测出设于纺纱机1的框体6的传感器检测部SD,由此通过检测而获得各纺纱单元2的位置。在各纺纱单元2中,当接头台车3位于纺纱单元2时,传感器检测部SD配置于与检测传感器S对应的位置(基准位置、基准部)。例如,如图3所示,传感器检测部SD在投影图中配置于包括纺纱纱线10的纱道在内的位置。接头台车3基于由检测传感器S检测出的纺纱单元2的计数以及移动控制信号而获得接头台车3本身的位置。
在纱线存积装置12的下游设有上蜡装置14。上蜡装置14对从纱线存积装置12朝向卷取装置13移动的纺纱纱线10进行上蜡。
卷取装置13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70摆动的摇臂71。该摇臂71将用于卷绕纺纱纱线10的筒管48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取滚筒72能够被驱动而与筒管48的外周面或者对纺纱纱线10进行卷绕而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纺纱纱线10卡合的横动导向件76。对于卷取装置13而言,一边利用图示省略的驱动单元使横动导向件76进行往返移动一边利用图示省略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72,由此而使得与卷取滚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使纺纱纱线10进行横动且将纺纱纱线10卷取成卷装45。此外,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向件76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多个纺纱单元2所共有的轴共通地驱动。
在送风机箱80存储有产生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或者接头台车3等供给的气体的气体供给部(空气供给部、清扫部)81。
接着,对台车侧通信部30的设置构造进行说明。在接头台车3、且在与纺纱单元2的单元侧通信部60对应的位置设有凹部X。凹部X在上侧以及纺纱纱线10的纱道侧开口。台车侧通信部30设置于凹部X内。
凹部X被形成为平板状的透明的罩32覆盖。罩32位于供纱部(牵伸装置7以及气动纺纱装置9)与台车侧通信部30之间。凹部X的上侧的开口被罩32密封。罩32接受从牵伸装置7以及气动纺纱装置9等落下的飞花。
在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通信时,罩32与将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连接的直线交叉。即,罩32配置于单元侧通信部60与台车侧通信部30之间。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经由罩32进行通信。
平板状的托架34以覆盖凹部X中的纺纱纱线10的纱道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而固定于接头台车3。由此,台车侧通信部30的上部被罩32覆盖,台车侧通信部30的侧方被托架34覆盖。
托架34的上端比罩32向上方延伸。在托架34固定有喷射空气的喷射嘴(清扫部)35。喷射嘴35具有向罩32的上表面(飞花接受面)W喷射空气的第一喷嘴35a和向上蜡装置14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嘴35b。第一喷嘴35a的喷出口和第二喷嘴35b的喷出口设置成分别朝向相反侧。第二喷嘴35b设置成例如从第一喷嘴35a分岔。第一喷嘴35a和第二喷嘴35b设置成一体。第一喷嘴35a对罩32喷射空气。第一喷嘴35a的空气喷射方向是与纺纱纱线10的纱道相反的一侧。第二喷嘴35b朝向纺纱纱线10的纱道侧喷射空气。
喷射嘴35经由配管36而与切换部(清扫部)37连接。向配管36供给来自气体供给部81的压缩空气。切换部37对从气体供给部81向喷射嘴35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进行切换。此外,也可以将气体供给部设置于接头台车3以取代从喷射嘴35吹出来自设于送风机箱80的气体供给部81的压缩空气。
在接头台车3设置有台车侧控制部(清扫部)38,该台车侧控制部38进行如下控制中的至少任一种控制:接头台车3的移动的控制;与使用了台车侧通信部30的纺纱单元2之间的通信的控制;以及基于接合器43的接头的控制。若在某个纺纱单元2产生纱线断头或者纱线断开,则机体控制装置向接头台车3输出用于使之移动至该纺纱单元2的移动控制信号,从而使接头台车3移动至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纱单元2。另外,当接头台车3的检测传感器S(基准位置、基准部)通过纺纱单元2的传感器检测部SD(基准位置、基准部)时,台车侧控制部38判断为接头台车3已通过了该纺纱单元2。另外,台车侧控制部38控制由切换部37所进行的从气体供给部81向喷射嘴35的空气的供给和空气供给的切断的切换动作。
具体而言,自接头台车3通过成为作业对象的纺纱单元2的规定台数之前的纺纱单元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台之前的纺纱单元2(相邻的纺纱单元2))的时刻起,直至成为作业对象的目标纺纱单元2(以下,称作目标纺纱单元2)开始与单元侧通信部60进行通信的时刻为止,台车侧控制部38在上述期间内控制切换部37而实现朝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接头台车3通过纺纱单元2指的是接头台车3的检测传感器S通过与该纺纱单元2对应设置的传感器检测部SD的时刻、亦即检测传感器S检测出传感器检测部SD的时刻。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检测传感器S检测出目标纺纱单元2的相邻的纺纱单元2的传感器检测部SD,则在检测出该传感器检测部SD以后(通过相邻的纺纱单元2以后),在图3所示的范围D内,当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在目标纺纱单元2即将开始进行通信之前,台车侧控制部38控制切换部37以将空气从喷射嘴35吹出。此外,在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即将开始进行通信之前,接头台车3可以停止,接头台车3也可以移动。
台车侧控制部38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以使得接头台车3在到达目标纺纱单元2以后停止进而在进行接头作业以前从第二喷嘴35b向上蜡装置14喷射空气。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喷嘴35a和第二喷嘴35b一体地设置,因此还从第一喷嘴35a向罩32喷射空气。
台车侧控制部38也可以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以实现在基于接合器43进行接头作业时从喷射嘴35朝向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此外,进行接头作业时包括基于接合器43进行接头作业的开始时和接头作业中的至少任一时刻,只要是在纺纱纱线10通过上蜡装置14之前即可。在吸管44捕捉到从气动纺纱装置9纺出的纺纱纱线10以后,为了将该纺纱纱线10引导至接合器43而使该纺纱纱线开始向下方转动,只要在此之前结束从喷射嘴35朝向罩32的上表面W的空气的喷射即可。
如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清扫台车侧通信部30的清扫部。清扫部具备向台车侧通信部30喷射空气的喷射嘴35(第一喷嘴35a)、向喷射嘴35供给空气的气体供给部81、对从气体供给部81向喷射嘴35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进行切换的切换部37、以及控制由切换部37所进行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的切换的台车侧控制部38。
自接头台车3通过目标纺纱单元2的相邻的纺纱单元2的时刻起直至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在目标纺纱单元2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清扫部在此期间内开始对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清扫。由此,在纺纱机1中,能够在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开始通信之前利用清扫部清扫而除去堆积于台车侧通信部30的飞花。因此,纺纱机1中,能够可靠地进行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之间的通信,从而能够防止接头台车3无法识别作为作业对象的纺纱单元2的不良情况。这样,在纺纱机1中,能够防止由飞花引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当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在目标纺纱单元2即将开始通信之前,清扫部对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
截至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在目标纺纱单元2开始通信为止,清扫部停止对单元侧通信部60和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清扫。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接头台车3。由此,纺纱机1中,由于仅在接头台车3设置清扫部即可,所以与在各纺纱单元2均设置清扫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接头台车3的检测传感器S检测出纺纱单元2的传感器检测部SD时,台车侧控制部38判断为接头台车3已通过了该纺纱单元2,进而清扫部基于该判断结果而对台车侧通信部30进行清扫。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1中能够掌握接头台车3是否已通过纺纱单元2的情况,从而使得清扫部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清扫。
在本实施方式中,台车侧控制部38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以实现当接头台车3在目标纺纱单元2进行作业之前对该目标纺纱单元2的上蜡装置14进行清扫。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纺纱机1中能够除去堆积于上蜡装置14的飞花以及/或者蜡屑。纺纱机1中,由于在接头台车3进行作业之前进行上蜡装置14的清扫,所以能防止向被纺纱的纺纱纱线10喷射空气。因此,能够防止纺纱纱线10从上蜡装置14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射嘴35,一体地设有向台车侧通信部30(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的第一喷嘴35a和向上蜡装置14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嘴35b。通过这样的结构,纺纱机1中,即使是由喷射嘴35向两处位置喷射空气的结构,也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接头台车3具备吸管44、吸嘴46以及接合器43。在纱线10分断的情况下,吸管44捕捉并引导从气动纺纱装置9纺出的纱线10,吸嘴46捕捉并引导与卷装45相连的纱线10。接合器43对引导而至的纱线10彼此进行接头。截至吸管44开始朝接合器43引导纱线时(开始从捕捉位置向下方移动时)为止,清扫部结束清扫。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清扫部清扫台车侧通信部30(罩32的上表面W)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清扫部清扫单元侧通信部60的方式,还可以是清扫台车侧通信部30以及单元侧通信部60双方的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台车侧控制部38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而实现了在接头台车3通过目标纺纱单元2的相邻的纺纱单元2以后再向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但喷射空气的时刻不限定于此。台车侧控制部38也可以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而实现在接头台车3通过目标纺纱单元2的规定台数之前的纺纱单元2以后再对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此外,只要适当地设定规定台数即可。
例如,在规定台数设定为两台的情况下,当接头台车3位于相对于目标纺纱单元2的相邻的两台之前的纺纱单元2时,只要台车侧控制部38控制切换部37而实现在接头台车3通过相邻的两台之前的纺纱单元2以后再向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即可。
台车侧控制部38也可以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以实现在接头台车3的接头作业的作业后以及/或者纺纱机1的起动等时从喷射嘴35喷射空气。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台车侧通信部30配置于凹部X且将罩32设置成覆盖凹部X,但台车侧通信部30的设置方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罩32。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对罩32的上表面W(台车侧通信部30)喷射空气的第一喷嘴35a、以及对上蜡装置14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嘴35b设置成一体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喷嘴35a和第二喷嘴35b也可以分别相互独立地设置。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台车侧控制部38也可以对切换部37进行控制而实现当基于接合器43进行接头作业时从第一喷嘴35a朝罩32的上表面W喷射空气。此时,进行接头作业时包括基于接合器43进行接头作业的开始时、正在进行接头作业的过程中以及接头作业结束时的至少任一时刻。
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从喷射嘴35吹出的空气而将罩32上的飞花除去,但不限定于利用空气的吹出除去飞花的方式。例如,也可以设置吸引嘴以取代喷射嘴35,并通过吸引嘴的吸引而除去罩32上的飞花。另外,例如,也可以利用安装于纺纱单元2的框体6的刷子而除去罩32上的飞花。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一个纺纱机1设置一个接头台车3,但也可以与纺纱单元2的数量相应地设置多个接头台车3。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台车侧通信部30和单元侧通信部60利用光而进行通信,但也可以利用除此以外的其它方法进行通信。只要是台车侧通信部30和单元侧通信部60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的方式即可。
纺纱机1也可以还具备夹持辊和输出辊来取代纱线存积装置12,并利用这些辊而从气动纺纱装置9抽出纺纱纱线10。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接合器43作为在接头台车3中进行接头作业的接头装置的一个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接头装置也可以是其它机构。
Claims (12)
1.一种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该多个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供给纱线的供纱部和将所述纱线卷取成卷装的卷取部;以及在多个所述纺纱单元间移动的作业台车,
所述纺纱机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
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设于所述作业台车,并以非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通信部进行通信;以及
清扫部,该清扫部在下述期间内开始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上述期间自所述作业台车通过成为作业对象的目标纺纱单元的规定台数之前的纺纱单元的时刻起、直至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在所述目标纺纱单元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
所述供纱部具备: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牵伸;以及
气动纺纱装置,该气动纺纱装置利用回旋气流对所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所述纱线,
所述作业台车具备:
第一捕捉引导部,该第一捕捉引导部在所述纱线分断的情况下捕捉并引导从所述气动纺纱装置纺出的所述纱线;
第二捕捉引导部,该第二捕捉引导部在所述纱线分断的情况下捕捉并引导与所述卷装相连的所述纱线;以及
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对所述第一捕捉引导部所引导的所述纱线和所述第二捕捉引导部所引导的所述纱线进行接头,
在所述第一捕捉引导部开始向所述接头装置引导所述纱线之前,所述清扫部结束清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在下述期间内开始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上述期间自所述作业台车通过所述目标纺纱单元的相邻的纺纱单元的时刻起、直至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在所述目标纺纱单元开始通信的时刻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在所述目标纺纱单元即将开始通信之前,所述清扫部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通信部和所述第二通信部在所述目标纺纱单元开始通信之前,所述清扫部停止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的清扫。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作业台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作业台车的基准部通过所述纺纱单元的基准部时,判断为所述作业台车已通过该纺纱单元,所述清扫部基于该判断结果而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具备:
喷射嘴,该喷射嘴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喷射空气;
空气供给部,该空气供给部对所述喷射嘴供给空气;
切换部,该切换部对从所述空气供给部向所述喷射嘴的空气的供给以及空气供给的切断进行切换;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切换部所进行的所述空气的供给以及所述空气供给的切断的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对从所述供纱部供给的纱线进行上蜡的上蜡装置,
在所述作业台车对所述目标纺纱单元进行作业之前,所述清扫部还对该目标纺纱单元的所述上蜡装置进行清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嘴具有:第一喷嘴,该第一喷嘴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喷射空气;以及对所述上蜡装置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框架,该框架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且在所述供纱部的配置位置的下方形成有所述作业台车的移动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台车为当所述纱线分断时对从所述供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和所述卷装的纱线进行接头作业的接头台车,
所述清扫部在接头作业中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
12.一种纺纱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该多个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分别具备供给纱线的供纱部和将所述纱线卷取成卷装的卷取部;以及在多个所述纺纱单元间移动的作业台车,
所述纺纱机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纺纱单元中的每一个纺纱单元;
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设于所述作业台车,并以非接触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通信部进行通信;以及
清扫部,在一个纺纱单元的纱道与邻接于该纺纱单元的纺纱单元的纱道之间的区间内,该清扫部对所述第一通信部以及所述第二通信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部进行清扫,
所述供纱部具备: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对纤维束进行牵伸;以及
气动纺纱装置,该气动纺纱装置利用回旋气流对所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所述纱线,
所述作业台车具备:
第一捕捉引导部,该第一捕捉引导部在所述纱线分断的情况下捕捉并引导从所述气动纺纱装置纺出的所述纱线;
第二捕捉引导部,该第二捕捉引导部在所述纱线分断的情况下捕捉并引导与所述卷装相连的所述纱线;以及
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对所述第一捕捉引导部所引导的所述纱线和所述第二捕捉引导部所引导的所述纱线进行接头,
在所述第一捕捉引导部开始向所述接头装置引导所述纱线之前,所述清扫部结束清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31032 | 2012-06-08 | ||
JP2012131032A JP2013253353A (ja) | 2012-06-08 | 2012-06-08 | 紡績機 |
JP2012240472A JP2014088647A (ja) | 2012-10-31 | 2012-10-31 | 紡績機 |
JP2012-240472 | 2012-10-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84991A CN103484991A (zh) | 2014-01-01 |
CN103484991B true CN103484991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4857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227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84991B (zh) | 2012-06-08 | 2013-06-06 | 纺纱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71982A1 (zh) |
CN (1) | CN1034849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1702A (zh) * | 2014-01-28 | 2014-07-09 | 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纱线断头监测装置 |
CN103832886B (zh) * | 2014-03-25 | 2016-08-31 | 吴江汉通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络丝车用张力器 |
JP2016089302A (ja) * | 2014-11-06 | 2016-05-2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及び作業台車 |
JP2016102005A (ja) * | 2014-11-28 | 2016-06-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継装置、糸巻取機及び糸継方法 |
CZ306378B6 (cs) * | 2015-03-26 | 2016-12-28 | Rieter Cz S.R.O. | Textilní stroj vyrábějící nebo zpracovávající přízi vybavený bezdrátovým komunikačním rozhraním |
DE102015108740A1 (de) * | 2015-06-02 | 2016-12-08 | Rieter Ingolstadt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maschine mit arbeitsstelleneigenen Handlingsorganen zum Wiederanspinnen eines Fadens sowie Spinnmaschine mit arbeitsstelleneigenen Handlingsorganen |
CN110733932B (zh) * | 2018-07-19 | 2022-12-16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一种熔体纺丝和卷绕纱线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5367A1 (de) * | 1989-06-28 | 1991-01-02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Verfahren zur Aufrechterhaltung der Funktionssicherheit eines Bedienläufers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
CN1221816A (zh) * | 1997-12-25 | 1999-07-0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单纺锤驱动型的纤维机械 |
DE19858986A1 (de) * | 1998-12-21 | 2000-06-29 | Schlafhorst & Co W | Bedienaggregat für eine Faserband verarbeitende Textilmaschine |
DE10136598A1 (de) * | 2001-07-30 | 2003-02-13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illsetzen einer verfahrbaren Wartungseinrichtung |
CN1420621A (zh) * | 2001-11-15 | 2003-05-2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的驱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51620A (ja) * | 1989-03-16 | 1990-10-09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における作業台車の制御方法 |
US20020139102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Core yar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4020098B2 (ja) | 2004-05-18 | 2007-12-1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台車制御システム |
-
2013
- 2013-05-28 EP EP13169514.0A patent/EP267198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6-06 CN CN201310222759.XA patent/CN1034849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05367A1 (de) * | 1989-06-28 | 1991-01-02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Verfahren zur Aufrechterhaltung der Funktionssicherheit eines Bedienläufers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
CN1221816A (zh) * | 1997-12-25 | 1999-07-0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单纺锤驱动型的纤维机械 |
DE19858986A1 (de) * | 1998-12-21 | 2000-06-29 | Schlafhorst & Co W | Bedienaggregat für eine Faserband verarbeitende Textilmaschine |
DE10136598A1 (de) * | 2001-07-30 | 2003-02-13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illsetzen einer verfahrbaren Wartungseinrichtung |
CN1420621A (zh) * | 2001-11-15 | 2003-05-28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纤维机械的驱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71982A1 (en) | 2013-12-11 |
CN103484991A (zh) | 2014-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84991B (zh) | 纺纱机 | |
CN101994172B (zh) | 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该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 | |
CN103010849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3010843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4651984B (zh) | 空气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 |
CN103010816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4947255B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03010848A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3010823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9385703A (zh) | 气流纺纱机 | |
CN110468474A (zh) | 纱线卷绕机和纱线卷绕方法 | |
CN104828648B (zh) |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
CN103014956B (zh) |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 |
CN103510209B (zh) | 纤维机械 | |
CN105253703A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CN103014962B (zh) | 纺纱机 | |
CN205474168U (zh) |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 |
CN103014964A (zh) | 纤维机械 | |
JP2009523919A (ja) | 移動クリーナとアンダワインディングレスト除去器とを有するリング紡績機 | |
CN103485010B (zh) | 纺纱机 | |
CN106048789A (zh) |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 |
CN103014937A (zh) |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5648588B (zh) |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 |
CN104828646B (zh) |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