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8831B -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68831B CN103368831B CN201310342575.7A CN201310342575A CN103368831B CN 103368831 B CN103368831 B CN 103368831B CN 201310342575 A CN201310342575 A CN 201310342575A CN 103368831 B CN103368831 B CN 1033688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onymous
- temporarily
- string
- field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收到客户端发出的匿名通讯请求;b)验证随用户的匿名通讯请求一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是否为空,若是空串,则进入步骤c);若不是空串,则对该身份特征串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进入步骤e);若验证未通过,则进入步骤c);c)为该客户端申请匿名用户UID;d)根据生成的匿名用户UID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e)将所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返回给客户端;f)开启客户端的通讯。根据本发明的支持用户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方法,能支持熟客方法从而记住用户,能够保存历史消息以方便用户今后查看,更加方便于用户以灵活的方式使用即时通讯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时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和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流消息的业务。即时通讯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由于其即时性,为通讯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即时通讯系统通过用户在计算机终端上安装的专用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通讯。目前,作为一种方便的通讯工具,即时通讯系统已经从PC逐渐延伸到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网页版即时通讯工具,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把IM技术集成到社区、论坛以及普通网页当中,实现用户浏览网站时进行即时交流,不仅方便了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软件,还可以提高网站访客的活跃度、网站用户黏度以及游客的转化率,常应用于很多电子商务网站中买卖双方的实时沟通。
现有的即时通讯系统要求使用者注册一个帐号,或者通过用户在其他网站已经注册的帐号关联到本系统中,而往往不支持用户以匿名方式登录。另外,现有的即时通讯系统还不支持隐含登录。即使有一些系统支持用户无需注册而仅以匿名方式登录,其也不支持匿名离线消息,即用户在登录访问一次后,下次再与同一对象进行即时通讯时,对方无法识别该用户的身份,用户仍需重新启动一个新的匿名登录,十分繁琐。
在有些场合中,例如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用户可能出于并不频繁使用该网站提供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目的,因此不期望注册帐号。或者,用户在交易时为了避免今后的广告打扰等,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帐号。另外,注册一个即时通讯帐号通常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很多用户嫌过程繁琐也不愿意注册帐号。特别是在有些交易场合下,卖家也许并不一直在线,用户希望在看到卖家在线时能迅速地与卖家进行对话,而避免由于繁琐的注册过程造成的错失沟通的机会。然而,这些用户尽管不希望注册帐号,但仍然都希望能以匿名的方式来使用即时通讯功能, 例如与卖家进行实时交流。
因此,需要一种能允许用户匿名登录即时通讯系统的方法和通讯系统,能有效的改进现有的不支持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系统,并能支持熟客方法从而记住用户,能够保存历史消息以方便用户今后查看,体现即时通讯的即时性,更加方便于用户以灵活的方式使用即时通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收到客户端发出的匿名通讯请求;b)验证随用户的匿名通讯请求一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是否为空,若是空串,则进入步骤c);若不是空串,则对该身份特征串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进入步骤e);若验证未通过,则进入步骤c);c)为该客户端申请匿名用户UID;d)根据生成的匿名用户UID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e)将所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返回给客户端;f)开启客户端的通讯。
优选地,当在步骤b)中用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验证通过时,标记该用户为熟客,允许用户查看历史消息。
优选地,所述历史消息保存在客户端本地或服务器端。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生成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d1):将匿名用户UID和时间参数以及一随机数进行拼接,生成第一临时缓冲字段;步骤d2):将第一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数据混洗,得到混洗后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步骤d3):将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签名,生成第三临时缓冲字段;步骤d4):将签名后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数据混洗,得到第四临时缓冲字段;步骤d5):将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和步骤d2)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拼接成新的字符串后利用密钥进行加密,生成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
优选地,所述步骤d2)所采用的数据混洗算法与步骤d4)中的混洗算法为不同的算法。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验证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b1):将所述身份特征串解密,然后拆分生成第二临时缓冲字段和第四临时缓冲字段;步骤b2):将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进行逆混洗,得到第三临时缓冲字段;步骤b3):将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逆混洗,生成第一临时缓冲字段;步骤b4):将第一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拆分,得到用户匿名UID、时间参数和一随机数;步骤b5):对所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签名,与步骤b2)得到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比较,若 不同则未通过验证;若相同,则验证所述时间参数是否符合有效期要求,若符合则通过验证,若不符合则未通过验证。
优选地,所述时间参数对应的有效期由服务器系统自行设定。
优选地,所述身份特征串保存在所述客户端在本地,以便将来再次发起通讯时发送给服务器验证。
优选地,所述客户端是PC终端的web浏览器,客户端软件或手机终端app。
优选地,所述通讯请求是发起即时对话或发送离线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支持用户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方法,能有效的改进现有的不支持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系统,并能支持熟客方法从而记住用户,能够保存历史消息以方便用户今后查看,更加方便于用户以灵活的方式使用即时通讯系统。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匿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验证身份特征串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本发明方法概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匿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 所示,在步骤105,服务器系统收到用户通过客户端发出的匿名通讯请求。根据本发明,客户端可以是PC终端的web浏览器,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系统提供的网站来发起匿名登录请求,例如点击网页上的相应链接。客户端也可以是PC终端的客户端软件、或手机终端app的形式。在使用时,用户可以无需填用户名密码,直接开启通讯功能。通讯请求例如可以是发起即时对话、发送离线消息等等。
服务器系统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匿名通讯请求后,在步骤110,验证随用户的匿名通讯请求一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是否为空。身份特征串是由服务器分配给匿名用户的,用来标识匿名用户身份信息的特征字符串。
当用户是第一次发起匿名通讯请求时,由于服务器还没有分配过身份特征串给客户端,故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身份特征串是空串,当判断为空串时进入步骤120,服务器系统为该客户端申请匿名用户ID(User-ID,简称UID),具体的生成算法将在下文详述。接着在步骤130,根据生成的UID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具体的生成算法将在下文详述。接着在步骤135,将所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返回给客户端,在客户端将该身份特征串保存在本地,以备将来再次发起通讯时使用。然后,进入步骤140。
若在步骤110中验证随用户的匿名通讯请求一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不为空,则说明用户并不是第一次发起匿名通讯请求,则进入步骤115对客户端发来的身份特征串进行验证。验证的过程具体如下:在步骤125中,将身份特征串进行反向解析,进行合法性验证,具体的验证算法将在下文详述。若发现身份特征串不合法,例如发现身份特征串的长度错误、签名错误或时间过期等等,即无法通过验证,则该身份特征串已无法使用,此时返回到步骤120,将该用户视为是一个新的匿名用户,如上所述重复进行步骤120-135;若在步骤125中验证发现身份特征串是合法的,则服务器系统将该身份特征串识别为熟客,然后进入步骤135,将客户端发来的身份特征串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保存在本地,然后进行步骤140。
若在步骤125中验证身份特征串是合法的,即识别出该客户端为熟客,则该用户还可以查看保存在本地的历史消息。由于根据本发明生成的匿名UID和客户端的物理载体(如PC机、平板电脑等)通过身份特征串进行绑定,因此当熟客使用同一台物理载体再次发出通讯请求时,则可以查看保存在该物理载体中的历史消息,方便了用户的通讯过程。 可选地,历史消息也可以存在服务端,此时需要用户的匿名UID去服务器端拉取历史消息。这样较本地存储历史消息的安全性会更高。
在步骤140,用户开始通过客户端进行通讯。例如,在客户端开启聊天对话框开始会话。根据本发明的匿名通讯的方法,客户端不会对用户提示类似于传统注册用户的“登录成功”消息,即“隐含登录”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这样,确保了匿名登录的过程不会被用户反解,提高了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的安全性。
匿名UID的生成方法
在步骤120中服务器系统为该客户端申请的匿名UID在服务器系统中的管理与普通正常注册的用户代码是类似的,其都是用户在服务器系统中的标识。为了进行区别,匿名的UID与正常注册用户的UID可以分配到同一个存储空间中的不同段中,或者分配在同一存储空间中的相同段,而使用不同的分配规则。例如,若分配在同一存储空间中的不同段,则可以设定普通用户UID的命名范围为0-20亿,匿名用户UID的命名范围为30亿-40亿。又例如,若使用不同的规则对匿名UID和正常注册用户UID进行管理,可以将注册用户分配尾数为奇数的UID,而将匿名用户分配尾数为偶数的UID。
匿名用户在服务器系统中的标识为匿名UID,该UID对用户是透明的,即用户在使用匿名UID通讯的过程中是看不到该UID的。匿名帐号是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基于匿名UID的帐号字符串标识,可以用普遍注册用户生成UID的算法加以变型来生成。例如,匿名帐号可以采用下列字符串形式,即
匿名帐号=“匿名用户”+UID
其中“匿名用户”可以是标记匿名用户的某个字符串,例如anonymous,UID是系统为该匿名用户生成的唯一代码。具体例如,匿名帐号可以是“anonymous_53924”的形式。只要该字符串后半部分的ID是唯一的,生成的匿名UID也是唯一的。相比UID,帐号的形式面向用户,对用户而言更为友好,且通过添加字符串前缀,使其可读性更好,并且唯一。
匿名身份特征串的生成方法
在步骤130中根据匿名UID生成的匿名身份特征串是标识匿名用户身份的字符串。匿名身份特征串的生成必须保证其安全性且能够防伪造 和防篡改。优选地,还可以对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设定一定有效期,从而将有效期也作为验证身份特征串是否合法的一个选项。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的算法如下:
步骤201):将匿名UID进行拼接,生成第一临时缓冲字段buf1。匿名UID可以和时间参数以及系统生成的随机数拼接在一起,即,
buf1=uid(8bytes)+time(4bytes)+random(4bytes)
时间参数标识了该身份特征串,也即该匿名UID的有效期,可以由服务器系统自行设定,例如1个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匿名UID可以为8字节,时间参数可以为4字节,系统生成的随机数可以为4字节,结果拼接出16字节的第一临时缓冲字段buf1。
步骤202):将步骤201)生成的第一临时缓冲字段buf1进行数据混洗,即数据打乱,得到混洗后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混洗方法的目的是打乱字符串的顺序,例如可采用奇数字节与偶数字节交换的方式进行混洗,也可以采用将首字节与尾字节交换,将第二字节与倒数第二字节交换,以此类推等等。
步骤203):将步骤202)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进行签名,生成第三临时缓冲字段buf3。签名的作用是让buf2信息被"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例如将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定长的十六进制数字串。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签名算法,例如md5算法。
步骤204):将签名后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buf3再次进行数据混洗,所采用的数据混洗算法可以和步骤202)中的算法一致或不一致。为了提高身份特征串的安全性,优选采用不一样的混洗算法。混洗后生成第四临时缓冲字段buf4。
步骤205):将混洗后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buf4和步骤202)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拼接成新的字符串后利用密钥进行加密,生成最终的匿名身份特征串。加密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加密算法,例如AES。为了安全性,将密钥存储在服务器端,且不会在网上传输给客户端,保证了客户端无法反解身份特征串。
根据以上算法生成身份特征串的过程在服务器端进行,由于使用了加密算法,只要加密算法不被破解,身份特征串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其安全性等同于加密算法的安全。另外,由于使用的各种签名和混洗算 法都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的,因此这些算法对客户端都是透明的,故身份特征串无法伪造。因此生成的身份特征串具备很高的安全性,时效性,并能防伪造和防篡改。
匿名身份特征串的验证方法
在图1的步骤115中,如果客户端发来的身份特征串不为空,则需要对客户端发来身份特征串进行验证,如图3所示,验证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301):将发来的身份特征串采用密钥进行解密,再将解密后的字符串拆分得到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和第四临时缓冲字段buf4。解密的密钥和解密算法采用和生成身份特征串时的加密算法相对应的解密算法。
步骤302):对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buf4采用逆混洗算法,得到第三临时缓冲字段buf3。所采用的逆混洗算法是和上述步骤204)中的混洗算法相对应的逆算法,即对混洗过程的复原。
步骤303):对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采用逆混洗算法,得到第一临时缓冲字段buf1。所采用的逆混洗算法是和上述步骤202)中的混洗算法相对应的逆算法,即对混洗过程的复原。
步骤304):将得到的第一临时缓冲字段buf1进行拆分,得到用户匿名UID、时间参数time和一随机数。
步骤305)对步骤301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进行签名,签名的算法与上述步骤203中的签名算法是一致的。将签名后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buf2与步骤302中生成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buf3进行比较看是否相同。若相同,则通过验证,进入步骤306)继续验证有效期;若不同,则说明身份特征串可能被用户篡改,则认为该客户端为一个新的匿名用户,进入步骤307)重新生成匿名UID,验证结束。
步骤306)判断time是否过有效期。若未超过有效期,则该身份特征串的验证通过,允许用户以匿名熟客的身份发起通讯;如果已经超过有效期,则认为该客户端为一个新的匿名用户,进入步骤307)重新生成匿名UID,验证结束。
根据上述的验证算法是在服务器端进行,确保了验证的安全性。另外由于需要验证有效期,从而保证了身份特征串的时效性,一旦身份特征串过期,验证时可立刻发现。
根据本发明的支持用户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方法,能有效的改进现 有的不支持匿名登录的即时通讯系统,并能支持熟客方法从而记住用户,能够保存历史消息以方便用户今后查看,更加方便于用户以灵活的方式使用即时通讯系统。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收到客户端发出的匿名通讯请求;
b)验证随用户的匿名通讯请求一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是否为空,若是空串,则进入步骤c);若不是空串,则对该身份特征串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进入步骤e);若验证未通过,则进入步骤c);
c)为该客户端申请匿名用户UID;
d)根据生成的匿名用户UID生成匿名身份特征串,步骤如下:
步骤d1):将匿名用户UID和时间参数以及一随机数进行拼接,生成第一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d2):将第一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数据混洗,得到混洗后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d3):将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签名,生成第三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d4):将签名后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数据混洗,得到第四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d5):将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和步骤d2)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拼接成新的字符串后利用密钥进行加密,生成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
e)将所生成的身份特征串返回给客户端;
f)开启客户端的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当在步骤b)中用户发来的身份特征串验证通过时,标记该用户为熟客,允许用户查看历史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历史消息保存在客户端本地或服务器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2)所采用的数据混洗算法与步骤d4)中的混洗算法为不同的算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验证所述匿名身份特征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将所述身份特征串解密,然后拆分生成第二临时缓冲字段和第四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b2):将生成的第四临时缓冲字段进行逆混洗,得到第三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b3):将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逆混洗,生成第一临时缓冲字段;
步骤b4):将第一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拆分,得到用户匿名UID、时间参数和一随机数;
步骤b5):对所生成的第二临时缓冲字段进行签名,与步骤b2)得到的第三临时缓冲字段进行比较,若不同则未通过验证;若相同,则验证所述时间参数是否符合有效期要求,若符合则通过验证,若不符合则未通过验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参数对应的有效期由服务器系统自行设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在所述客户端将所述身份特征串保存在本地,以便将来再次发起通讯时发送给服务器验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端是PC终端的web浏览器,客户端软件或手机终端app。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匿名即时通讯方法,其中所述通讯请求是发起即时对话或发送离线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2575.7A CN103368831B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42575.7A CN103368831B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8831A CN103368831A (zh) | 2013-10-23 |
CN103368831B true CN103368831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4936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42575.7A Active CN103368831B (zh) | 2013-08-07 | 2013-08-07 |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688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5618B (zh) * | 2013-11-08 | 2016-12-14 | 北京奇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保持即时通信会话连续性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CN104796317A (zh) * | 2014-01-22 | 2015-07-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即时通讯方法及装置 |
CN105391676B (zh) * | 2014-09-05 | 2019-09-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即时通讯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
CN104580983B (zh) * | 2015-01-15 | 2018-05-29 | 深圳市捷视飞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视频通讯ptt功能的方法 |
CN107483389B (zh) * | 2016-06-07 | 2020-03-17 |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临时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156273A (zh) * | 2017-12-14 | 2018-06-12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匿名用户id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3829A (zh) * | 2002-01-22 | 2005-08-10 | 雅虎公司 | 在非即时消息传送环境中提供即时消息传送功能 |
CN101207482A (zh) * | 2007-12-13 | 2008-06-25 | 深圳市戴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单点登录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238213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登录互联网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08-07 CN CN201310342575.7A patent/CN1033688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3829A (zh) * | 2002-01-22 | 2005-08-10 | 雅虎公司 | 在非即时消息传送环境中提供即时消息传送功能 |
CN101207482A (zh) * | 2007-12-13 | 2008-06-25 | 深圳市戴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单点登录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238213A (zh) * | 2010-04-29 | 2011-11-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登录互联网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8831A (zh) | 2013-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68115B (zh) | 信息系统访问认证方法及装置 | |
US8209744B2 (en) | Mobile device assisted secure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 |
CN114679293A (zh) | 基于零信任安全的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368831B (zh) | 一种基于熟客识别的匿名即时通讯系统 | |
KR101744747B1 (ko) | 휴대 단말기, 단말기 및 보안쿠키를 이용한 인증 방법 | |
Yoon et al. | Cryptanalysis of a simple three‐party password‐based key exchange protocol | |
US20100293376A1 (en) |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clent mobile terminal with a remote server | |
CN103269270A (zh) | 一种基于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安全登录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651666A (zh) | 一种基于虚拟专用网的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989426B (zh) | 授权认证方法及装置、资源访问令牌的获取方法 | |
TW200818838A (en) | Mutual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e channel establishment between two parties using consecutive one-time passwords | |
US20140227999A1 (en) | Method, server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on of a person | |
CN104967597A (zh) | 一种基于安全渠道的第三方应用消息鉴权方法及系统 | |
CN107517194B (zh) | 一种内容分发网络的回源认证方法和装置 | |
CN104202163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密码系统 | |
CN101304318A (zh) | 安全的网络认证系统和方法 | |
CN104883367A (zh) | 一种辅助验证登陆的方法、系统和应用客户端 | |
CN102333085A (zh) | 安全的网络认证系统和方法 | |
CN111949958A (zh) | Oauth协议中的授权认证方法及装置 | |
CN108777673B (zh) | 一种在区块链中进行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 |
CN10949545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 |
CN103546292A (zh) | 多识别码的第三方认证系统或方法 | |
CN103401686A (zh) | 一种用户互联网身份认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9740319B (zh) | 数字身份验证方法及服务器 | |
CN110166471A (zh) | 一种Portal认证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