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8691B - 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38691B CN103338691B CN201280007028.7A CN201280007028A CN103338691B CN 103338691 B CN103338691 B CN 103338691B CN 201280007028 A CN201280007028 A CN 201280007028A CN 103338691 B CN103338691 B CN 1033386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insertion section
- fixed part
- endoscope apparatus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9—Hoo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7—End pieces at either end of the endoscope, e.g. caps, seals or forceps plu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部和固定部件在周向上整周气密接触的基端侧接触部,在比所述基端侧接触部靠前端方向侧、且在径方向上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规定空洞。在罩的突出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罩的内部与所述空洞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在比所述空洞靠所述前端方向侧的前端侧接触部,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罩在所述周向上整周气密接触。在所述罩的收纳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空洞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窥镜和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上的罩的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内窥镜和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上的罩的内窥镜装置。在该内窥镜装置中,罩能够相对于内窥镜的插入部而沿着长度轴移动。在插入部的内部,作为线状部件的线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线的一端与罩连接。通过使线沿着长度轴移动,罩相对于插入部移动。罩在收纳于插入部的外周部的收纳状态和从插入部向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之间移动。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固定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上的固定部件和安装在固定部件上的罩的内窥镜装置。在该内窥镜装置中,插入部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之间保持气密(液密)。固定部件具有内筒部和外筒部,在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形成环状空间。并且,固定部件具有在内筒部的基端与外筒部的基端之间沿着径方向延伸设置的中继部。环状空间的基端通过中继部而相对于外部密闭。在固定部件上连接有在插入部的外周部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的管部件。管部件的内部与环状空间连通。通过经由管部件的内部对环状空间送气或从环状空间排气,罩相对于固定部件而沿着长度轴移动。罩在收纳于环状空间内的收纳状态和从固定部件向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之间移动。在罩的突出状态下,在环状空间的前端方向侧设有密封环。通过密封环,固定部件的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保持气密。因此,在罩的突出状态下,防止空气从罩的内部向环状空间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3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473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安装有能够沿着长度轴移动的罩的内窥镜装置中,罩能够在收纳于插入部的外周部等的收纳状态和从插入部向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之间移动。而且,在罩的突出状态下,将粘膜等活体组织抽吸到罩的内部,在罩的内部对所抽吸的活体组织进行处置。并且,在罩的突出状态下,对活体组织输送生理盐水等液体。另一方面,在罩的收纳状态下,通过摄像元件进行被摄体的观察。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装置中,罩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上。因此,在插入部的外周部与罩之间形成间隙,插入部的外周部与罩之间无法保持气密。因此,在罩的突出状态下将活体组织抽吸到罩的内部时,空气通过插入部的外周部与罩之间的间隙,从罩的内部流出到罩的外部。由于空气通过插入部的外周部与罩之间的间隙流出到罩的外部,所以将活体组织抽吸到罩的内部的抽吸性能降低。
在所述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装置中,插入部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之间无法保持气密。并且,在罩的突出状态下,通过位于环状空间的前端方向侧的密封环,固定部件的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保持气密。因此,在罩的突出状态下,防止空气从罩的内部流出到环状空间和固定部件的外部。因此,确保了将活体组织抽吸到罩的内部的抽吸性能。但是,在该内窥镜中,由于插入部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之间保持液密(气密),所以,在罩的突出状态下,容易在罩的内部贮存液体。通过经由抽吸路径的抽吸和罩向收纳状态的移动,可靠地从罩的内部排出某种程度的液体。但是,液体不能通过罩的移动等而从罩的内部完全排出,在罩的收纳状态下,某种程度的液体残留在罩的内部。因此,在罩的收纳状态下,残留在罩的内部的液体由于表面张力而附着于插入部的前端面。由于液体附着于插入部的前端面,通过摄像元件对被摄体进行观察时的视觉辨认性降低。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装置:在罩的突出状态下,确保向罩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的抽吸性能,在罩的收纳状态下,输送到罩的内部的液体不容易贮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某个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其具有:内窥镜,其具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前端部、基端部和外周部,并且具有从所述前端部延伸设置到所述基端部的长度轴;筒状的固定部件,其具有前端部、基端部、外周部和内周部,以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接触的状态固定在所述插入部上;基端侧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基端部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外周部气密接触;空洞规定部,其由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周部形成,在比所述基端侧接触部靠前端方向侧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周部之间规定空洞;筒状的罩,其能够在收纳于所述空洞中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向所述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前端侧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上,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在所述周向上与所述罩的外周部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第1通路规定部,其由所述罩的内周部和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形成,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罩的内部与所述空洞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以及第2通路规定部,其由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和所述罩的所述外周部形成,在所述罩的收纳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空洞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内窥镜装置:在罩的突出状态下,确保向罩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的抽吸性能,在罩的收纳状态下,输送到罩的内部的液体不容易贮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收纳状态时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装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收纳状态时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装配单元的剖面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装配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和装配单元的剖面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8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罩为收纳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8的X-X线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XI-XI线剖面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罩为收纳状态时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图。
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15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罩为收纳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16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17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罩为突出状态时的装配单元装配到内窥镜的插入部上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具有长度轴C。与长度轴C平行的方向的一方为前端方向(图1的箭头A1的方向),与长度轴C平行的方向的另一方为基端方向(图1的箭头A2的方向)。内窥镜装置1具有内窥镜10。内窥镜10具有沿着长度轴C延伸设置且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11、以及在插入部11的基端方向侧设置的操作部12。在操作部12上连接有通用缆线13的一端。通用缆线13的另一端与图像处理单元、光源单元、送液单元、抽吸单元(均未图示)等周边单元连接。
插入部11具有在前端部设置的前端硬质部15、在前端硬质部15的基端方向侧设置的可弯曲的弯曲部16、以及设置在弯曲部16的基端方向侧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7。并且,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上安装有装配单元30。在操作部12上设有进行使弯曲部16弯曲的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21。并且,在操作部12上设有送液开关22和抽吸开关23。进而,在操作部12上设有供钳子等处置器械插入的处置器械插入口25和线插入口26。
图2~图5是示出插入部11的前端部和装配单元30的结构的图。如图2~图5所示,装配单元30具有固定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筒状的固定部件31、以及能够相对于插入部11和固定部件31沿着长度轴C移动的筒状的罩32。固定部件31具有由人造橡胶等柔软材料形成的软性材料部33、以及由树脂、金属等高强度材料形成的高强度部34。
并且,弯曲部16具有金属制的弯曲管35以及在弯曲管35的外周方向侧设置的树脂制的外皮管36。通过外皮管36形成插入部1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并且,前端硬质部15具有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的柱状的硬质部主体37。外皮管36的前端经由粘接剂39固定在硬质部主体37的外周部。
固定部件31的软性材料部33具有基端侧接触部41,该基端侧接触部41在周向上的整周与插入部11的外周部(外皮管36)气密和液密接触。即,在基端侧接触部41中,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和液密。由此,有效地防止空气(液体)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从固定部件31的内部和罩32的内部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在比基端侧接触部41靠前端方向侧设有空洞42。在径方向上,在插入部11与固定部件31之间通过空洞规定部43规定空洞42。即,插入部1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和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成为规定空洞42的空洞规定部43。罩32能够在收纳在空洞内的收纳状态(图2、图3所示的状态)和从固定部件31向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图4、图5所示的状态)之间,相对于固定部件31沿着长度轴C移动。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硬质部主体37的内部内置有CCD等摄像元件45。摄像元件45配置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元件收纳空间46内。在元件收纳空间46的前端设有观察窗47。观察窗47位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硬质部主体37的前端面)。摄像元件45通过观察窗47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在摄像元件45上连接有摄像缆线48的一端。摄像缆线48在插入部1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延伸设置。而且,摄像缆线48的另一端通过操作部12的内部、通用缆线13的内部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图像处理单元(未图示)连接。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面图,图7是示出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插入部11的内部设有导光部51。沿着长度轴C,通过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和光导52规定导光部51。在导光部51的前端设有照明窗53。照明窗53位于插入部11的前端面(硬质部主体37的前端面)。光导52通过插入部11的内部、操作部12的内部、通用缆线13的内部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光源单元(未图示)连接。从光源单元射出的光由导光部51引导,从照明窗53对被摄体进行照射。
并且,在插入部1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设有送液路径55。通过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和送液管56规定送液路径55。即,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和送液管56成为规定送液路径55的送液路径规定部57。在送液路径55的前端设有送液喷嘴58。送液喷嘴58位于插入部11的前端面(插入部11的前端部)。并且,送液管56通过插入部11的内部、操作部12的内部、通用缆线13的内部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送液单元(未图示)连接。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送液路径55与罩32的内部连通。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对活体组织输送生理盐水等液体时,通过送液开关22的操作来驱动送液单元。由此,通过送液路径55,从送液喷嘴58向罩32的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送液。即,在通过送液路径55后,从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送液喷嘴58向罩32的内部输送液体。
并且,在插入部1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设有抽吸路径61。通过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和抽吸管62规定抽吸路径61。即,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和抽吸管62成为规定抽吸路径61的抽吸路径规定部63。抽吸路径61的前端位于插入部11的前端面(插入部11的前端部)。并且,抽吸路径61通过插入部11的内部向操作部12的内部延伸设置。而且,在操作部12的内部的分支部(未图示),抽吸路径61被分支为2个路径。分支后的一个路径通过通用缆线13的内部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抽吸单元(未图示)连接。分支后的另一个路径与处置器械插入口25连接。因此,在比分支部靠前端方向侧,抽吸路径61还被用作供钳子等处置器械贯穿插入的处置器械通道。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抽吸路径61与罩32的内部连通。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将粘膜等活体组织抽吸到罩32的内部时,通过抽吸开关23的操作来驱动抽吸单元。由此,在罩32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然后,使用从处置器械插入口25贯穿插入抽吸路径61中的处置器械,在罩32的内部进行活体组织的处置。
如图3和图5~图7所示,在插入部1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设有线通道64。通过硬质部主体37的内周部的一部分、通道管道65和通道管66规定线通道64。通道管66经由通道管道65而与硬质部主体37连结。线通道64通过插入部11的内部和操作部12的内部而与线插入口26连接。
作为线状部件的线71从线插入口26贯穿插入线通道64内。因此,线71在插入部1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设置。线71的一端在操作部12的外部与驱动部72连接。驱动部72通过使罩32移动的移动操作而被驱动。驱动部72可以手动驱动,也可以通过传递移动操作的电信号而自动驱动。线7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部73而与罩32连接。驱动部72通过移动操作而被驱动,由此,线71沿着长度轴C移动。通过线71的移动,罩32相对于固定部件31沿着长度轴C移动。另外,在线71的外周部涂布保护层75,确保线71的表面强度。
图8和图9是示出装配单元30装配到插入部11上的装配结构的图。在图8中,罩32处于突出状态,在图9中,罩32处于收纳状态。如图8所示,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形成有使罩32的内部与空洞42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77。第1通路77规定在硬质部主体37的外周部与罩32的内周部之间。即,硬质部主体3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和罩3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成为规定第1通路77的第1通路规定部78。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送液路径55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图8的箭头B1)。
图10是图8的X-X线剖面图,图11是图9的XI-XI线剖面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固定部件31上设有内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凹部81A~81C。各个凹部81A~81C在周向上设置在一部分范围内。凹部81A~81C以在周向上相互分开的状态设置。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贮存在凹部81A~81C中。即,凹部81A~81C成为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贮存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的贮液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罩32上设有随着朝向前端方向侧从长度轴C到外周部的尺寸减小的锥部82。并且,在固定部件31上,在周向上未设置凹部81A~81C的整个范围内设有内周锥部83。在内周锥部83中,随着朝向前端方向侧从长度轴C到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的尺寸减小。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罩32的锥部82与固定部件31的凹部81A~81C和内周锥部83之间,在径方向上具有间隙。
另一方面,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内周锥部83的前端、且凹部81A~81C的前端方向侧设有内周接触部84,锥部82在周向上与内周接触部84整周接触。在内周接触部84处,罩32的锥部82与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气密和液密接触。通过设置内周接触部84,在比空洞42靠前端方向侧形成有前端侧接触部85,在该前端侧接触部85处,固定部件31和罩32在周向上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
通过设置前端侧接触部85,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防止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通过前端侧接触部85流出。同样,防止空气通过前端侧接触部85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并且,如上所述,在基端侧接触部41处,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和液密。因此,防止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流出。同样,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如图9所示,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不形成前端侧接触部85。因此,在空洞42的前端方向侧形成有使空洞42与固定部件31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87。第2通路87规定在罩32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之间。即,罩3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和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成为规定第2通路87的第2通路规定部88。通过使罩32从突出状态移动到收纳状态,贮存在凹部(贮液部)81A~81C中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流出到固定部件31的外部(图9的箭头B2)。
并且,如图11所示,在罩32上设有外周部朝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凸部91A~91C。凸部91A~91C设置与凹部81A~81C相同的数量,它们在周向上相互分开。对应于罩32的移动,各个凸部91A~91C在对应的凹部81A~81C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移动。通过使各个凸部91A~91C与对应的凹部81A~81C的前端抵接,限制各个凸部91A~91C向前端方向移动。同样,通过使各个凸部91A~91C与对应的凹部81A~81C的基端抵接,限制各个凸部91A~91C向基端方向移动。通过限制各个凸部91A~91C的移动,对罩32沿着长度轴C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如上所述,凹部81A~81C和凸部91A~91C成为对罩32沿着长度轴C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的移动范围调整部9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使罩32移动到突出状态时,通过移动操作使驱动部72驱动,从而使线71向前端方向移动。对应于线71的移动,罩32相对于固定部件31向前端方向移动。然后,当罩32移动到突出状态时,罩32的各个凸部91A~91C与固定部件31的对应的凹部81A~81C的前端抵接。由此,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将粘膜等活体组织抽吸到罩32的内部,在罩32的内部对所抽吸的活体组织进行处置。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抽吸路径61与罩32的内部连通。因此,通过抽吸开关23的操作来驱动抽吸单元,使得空气被抽吸路径61抽吸。由此,活体组织被抽吸到罩32的内部。然后,使用从处置器械插入口25贯穿插入抽吸路径61中的处置器械,在罩32的内部对所抽吸的活体组织进行处置。
这里,在设于空洞42的基端方向侧的基端侧接触部41中,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因此,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比空洞42靠前端方向侧形成有前端侧接触部85,在该前端侧接触部85处,固定部件31和罩32在周向上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防止空气通过前端侧接触部85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如上所述,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和前端侧接触部85,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确保了向罩32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的抽吸性能。
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针对抽吸到罩32的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送液。通过送液开关22的操作来驱动送液单元,由此,通过送液路径55,从送液喷嘴58向罩32的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送液。这里,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形成使罩32的内部与空洞42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77。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送液路径55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图8的箭头B1)。
并且,在固定部件31上设有内周部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81A~81C。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贮存在凹部81A~81C中。如上所述,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容易贮存在凹部81A~81C中。另外,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和前端侧接触部85,防止贮存在凹部81A~81C中的液体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然后,在使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时,通过移动操作使驱动部72驱动,从而使线71向基端方向移动。对应于线71的移动,罩32相对于固定部件31向基端方向移动。然后,当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时,罩32的各个凸部91A~91C与固定部件31的对应的凹部81A~81C的基端抵接。由此,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不形成前端侧接触部85。因此,在空洞42的前端方向侧形成有使空洞42与固定部件31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87。通过使罩32从突出状态移动到收纳状态,贮存在凹部(贮液部)81A~81C中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流出到固定部件31的外部(图9的箭头B2)。
在以上的内窥镜装置1中,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使从罩32的内部输送到空洞42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在空洞42的凹部81A~81C中贮存流入的液体。然后,通过使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贮存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罩32的内部几乎不会残留有液体。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通过观察窗47,利用摄像元件45进行被摄体的摄像。通过采用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的结构,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利用摄像元件45对被摄体进行观察时,视觉辨认性提高。
因此,在所述结构的内窥镜装置1中,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中,在设于空洞42的基端方向侧的基端侧接触部41处,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因此,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比空洞42靠前端方向侧形成有前端侧接触部85,在该前端侧接触部85处,固定部件31和罩32在周向上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防止空气通过前端侧接触部85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如上所述,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和前端侧接触部85,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确保了向罩32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的抽吸性能。
并且,在内窥镜装置1中,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使从罩32的内部输送到空洞42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在空洞42的凹部81A~81C中贮存流入的液体。然后,通过使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通过第2通路87,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贮存的液体。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罩32的内部几乎不会残留有液体。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由于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所以,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利用摄像元件45对被摄体进行观察时,能够提高视觉辨认性。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凹部81A~81C和凸部91A~91C(移动范围调整部90)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也可以设置移动范围调整部95。本变形例的移动范围调整部95具有限制部96,该限制部96设置在内窥镜10的操作部12上、或者以固定在操作部12上的状态设置。并且,驱动部72通过驱动而与线71一体移动。在使罩32从图12所示的收纳状态向图13所示的突出状态移动时,驱动部72与限制部96抵接。由此,限制驱动部72向前端方向移动。即,通过限制部96来限制驱动部72的移动范围。通过限制驱动部72的移动范围,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在操作部12上设有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的移动范围调整部95,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不需要在罩32上设置凸部91A~91C。因此,罩32小径化。通过罩32的小径化,内窥镜装置1的前端部小径化。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凹部81A~81C,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至少1个凹部(81A~81C)设置在周向上的一部分范围内即可。而且,只要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输送的液体从罩32的内部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且流入的液体贮存在空洞42的凹部(81A~81C)中即可。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图14和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和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和图15是示出装配单元30装配到插入部11上的装配结构的图。在图14中,罩32处于突出状态,在图15中,罩32处于收纳状态。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径方向上在插入部11与固定部件31之间设有空洞42。并且,在空洞42的基端方向侧设有基端侧接触部41。在基端侧接触部41处,插入部11的外周部和固定部件31在周向上整周气密(液密)接触。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并且,如图14所示,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形成有使罩32的内部与空洞42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77。第1通路77规定在硬质部主体37的外周部与罩32的内周部之间。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送液路径55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图14的箭头B3)。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固定部件31上设有内周部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101。凹部101设置在周向上的整周。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贮存在凹部101中。即,凹部101成为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贮存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的贮液部。
并且,在罩32上设有外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突出的凸部102。凸部102设置在周向上的整周。对应于罩32的移动,凸部102在凹部10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移动。在罩32的凸部102与固定部件31的凹部101之间,在径方向上设有间隙。
在凸部102的前端设有与长度轴C垂直的抵接面105。并且,在凹部101的前端设有与长度轴C垂直的支承面106。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抵接面105与支承面106抵接。由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凹部101的前端设有内周接触部108,凸部102在周向上与该内周接触部108整周接触。在内周接触部108中,罩32的凸部102的抵接面105与凹部101的支承面106气密和液密接触。通过设置内周接触部108,在比空洞42靠前端方向侧形成有前端侧接触部110,在该前端侧接触部110处,固定部件31和罩32在周向上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
通过设置前端侧接触部110,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防止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通过前端侧接触部110流出。同样,防止空气通过前端侧接触部110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并且,如上所述,在基端侧接触部41中,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和液密。因此,防止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流出。同样,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如图15所示,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不形成前端侧接触部110。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空洞42的前端方向侧形成有使空洞42与固定部件31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87。第2通路87规定在罩32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的内周部之间。通过使罩32从突出状态移动到收纳状态,贮存在凹部(贮液部)101中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流出到固定部件31的外部(图15的箭头B4)。
并且,如上所述,对应于罩32的移动,凸部102在凹部101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移动。通过使凸部102与凹部101的前端抵接,限制凸部102向前端方向移动。同样,通过使凸部102与凹部101的基端抵接,限制凸部102向基端方向移动。通过限制凸部102的移动,对罩32沿着长度轴C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如上所述,凹部101和凸部102成为对罩32沿着长度轴C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的移动范围调整部11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使罩32移动到突出状态时,通过移动操作使驱动部72驱动,从而使线71向前端方向移动。对应于线71的移动,罩32相对于固定部件31向前端方向移动。然后,当罩32移动到突出状态时,罩32的凸部102与固定部件31的凹部101的前端抵接。由此,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将粘膜等活体组织抽吸到罩32的内部,在罩32的内部对所抽吸的活体组织进行处置。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抽吸路径61与罩32的内部连通。因此,通过抽吸开关23的操作来驱动抽吸单元,使得空气被抽吸路径61抽吸。由此,活体组织被抽吸到罩32的内部。然后,使用从处置器械插入口25贯穿插入抽吸路径61中的处置器械,在罩32的内部对所抽吸的活体组织进行处置。
这里,在设于空洞42的基端方向侧的基端侧接触部41处,在周向上的整周,插入部11的外周部与固定部件31之间保持气密。因此,防止空气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比空洞42靠前端方向侧形成有前端侧接触部110,在该前端侧接触部110处,固定部件31和罩32在周向上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防止空气通过前端侧接触部110而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如上所述,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和前端侧接触部110,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因此,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确保了向罩32的内部抽吸活体组织的抽吸性能。
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前端侧接触部110中,凸部102的抵接面105和凹部101的支承面106抵接。抵接面105与长度轴C垂直,支承面106与长度轴C垂直。这里,在使罩32从收纳状态向突出状态移动时,线71向前端方向移动。因此,从线71经由连接部73对罩32施加与长度轴C平行的朝向前端方向的力。因此,在与长度轴C垂直的抵接面105和与长度轴C垂直的支承面106抵接的前端侧接触部110处,通过对罩32施加的朝向前端方向的力,抵接面105和支承面106牢固地紧密贴合。因此,在前端侧接触部110处,更加可靠地保持气密。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并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针对抽吸到罩32的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送液。通过送液开关22的操作来驱动送液单元,由此,通过送液路径55,从送液喷嘴58对罩32的内部的活体组织进行送液。这里,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形成使罩32的内部与空洞42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77。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送液路径55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图14的箭头B3)。
并且,在固定部件31上设有内周部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101。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流入空洞42中的液体贮存在凹部101中。如上所述,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输送到罩32的内部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容易贮存在凹部101中。另外,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通过基端侧接触部41和前端侧接触部110,防止贮存在凹部101中的液体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然后,在使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时,通过移动操作使驱动部72驱动,从而使线71向基端方向移动。对应于线71的移动,罩32相对于固定部件31向基端方向移动。然后,当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时,罩32的凸部102与固定部件31的凹部101的基端抵接。由此,对罩32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不形成前端侧接触部110。因此,在空洞42的前端方向侧形成有使空洞42与固定部件31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87。通过使罩32从突出状态移动到收纳状态,贮存在凹部(贮液部)101中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流出到固定部件31的外部(图15的箭头B4)。
在以上的内窥镜装置1中,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使从罩32的内部输送到空洞42的液体通过第1通路77流入空洞42中,在空洞42的凹部101中贮存流入的液体。然后,通过使罩32移动到收纳状态,所贮存的液体通过第2通路87从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罩32的内部几乎不会残留有液体。因此,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通过观察窗47,利用摄像元件45进行被摄体的摄像。通过采用在插入部11的前端面几乎不会附着有液体的结构,在罩32的收纳状态下,利用摄像元件45对被摄体进行观察时,视觉辨认性提高。
因此,在所述结构的内窥镜装置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中,在罩32的凸部102上设有与长度轴C垂直的抵接面105,在固定部件31的凹部101上设有与长度轴C垂直的支承面106。而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在前端侧接触部110处,凸部102的抵接面105和凹部101的支承面106抵接。这里,在使罩32从收纳状态向突出状态移动时,线71向前端方向移动。因此,从线71经由连接部73对罩32施加与长度轴C平行的朝向前端方向的力。因此,在与长度轴C垂直的抵接面105和与长度轴C垂直的支承面106抵接的前端侧接触部110处,通过对罩32施加的朝向前端方向的力,抵接面105和支承面106牢固地紧密贴合。因此,在前端侧接触部110处,更加可靠地保持气密。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如图16所示,罩32的凸部102也可以具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113。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弹性部113形成抵接面105。而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弹性部113的抵接面105与固定部件31的凹部101的支承面106抵接。即,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凸部102的弹性部113与固定部件31的内周接触部108弹性接触。
由于弹性部113与内周接触部108弹性接触,所以,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的前端侧接触部110处,弹性部113的抵接面105和支承面106牢固地紧密贴合。因此,在前端侧接触部110处,更加可靠地保持气密。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并且,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如图17所示,固定部件31也可以具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部115。在本变形例中,凹部101的一部分由弹性部115形成。并且,凹部101的前端的支承面106由弹性部115形成。而且,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罩32的凸部102的抵接面105与弹性部115的支承面106抵接。即,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内周接触部108的弹性部115与罩32的凸部102弹性接触。
由于弹性部115与凸部102弹性接触,所以,在罩32的突出状态下的前端侧接触部110处,弹性部115的支承面106和抵接面105牢固地紧密贴合。因此,在前端侧接触部110处,更加可靠地保持气密。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止空气从罩32的内部和空洞42向固定部件31的外部流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4)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具有:
内窥镜,其具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前端部、基端部和外周部,并且具有从所述前端部延伸设置到所述基端部的长度轴;
筒状的固定部件,其具有前端部、基端部、外周部和内周部,以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接触的状态固定在所述插入部上;
基端侧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基端部的所述内周部,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外周部气密接触;
空洞规定部,其由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周部形成,在比所述基端侧接触部靠前端方向侧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内周部之间规定空洞;
筒状的罩,其能够在收纳于所述空洞中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前端部向所述前端方向侧突出的突出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
前端侧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上,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在周向上与所述罩的外周部整周气密和液密接触;
第1通路规定部,其由所述罩的内周部和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外周部形成,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罩的内部与所述空洞之间连通的第1通路;以及
第2通路规定部,其由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和所述罩的所述外周部形成,在所述罩的收纳状态下,规定使所述空洞与所述固定部件的外部之间连通的第2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送液路径规定部,该送液路径规定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规定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向所述罩的所述内部输送的液体所要通过的送液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空洞规定部具有贮液部,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输送的所述液体从所述罩的所述内部通过所述第1通路流入所述空洞中,所流入的所述液体贮存在所述贮液部中,通过使所述罩从所述突出状态移动到所述收纳状态,贮存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第2通路流出到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贮液部具有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该凹部设置在所述周向上的一部分范围内,
所述罩具有随着朝向所述前端方向侧从所述长度轴到所述罩的所述外周部的尺寸减小的锥部,
所述前端侧接触部具有内周接触部,该内周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所述锥部与所述内周接触部气密和液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是以在所述周向上相互分开的状态设置的多个所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贮液部具有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该凹部在所述周向上整周设置,
所述罩具有所述罩的所述外周部朝向所述外周方向侧突出的凸部,该凸部在所述周向上整周设置,该凸部对应于所述罩的移动而在所述凹部的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
所述前端侧接触部具有内周接触部,该内周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前端,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所述凸部与所述内周接触部气密和液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
线状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设置,通过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而使所述罩移动;以及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线状部件与所述罩之间,
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长度轴垂直的抵接面,
所述内周接触部具有与所述长度轴垂直、且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供所述抵接面抵接的支承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凸部具有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与所述内周接触部弹性接触的弹性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周接触部具有形成所述凹部的一部分、且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与所述凸部弹性接触的弹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抽吸路径规定部,该抽吸路径规定部在所述插入部的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规定在所述罩的所述突出状态下与所述罩的内部连通的抽吸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
观察窗,其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以及
摄像元件,其内置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内,通过所述观察窗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移动范围调整部,该移动范围调整部对所述罩沿着所述长度轴的移动范围进行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范围调整部具有:
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内周部朝向外周方向侧凹陷的凹部;以及
所述罩的所述外周部朝向所述外周方向侧突出的凸部,该凸部对应于所述罩的移动而在所述凹部的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该凸部通过与所述凹部抵接而被限制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具有:
线状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的内部沿着所述长度轴设置,通过沿着所述长度轴移动而使所述罩移动;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线状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罩之间;以及
驱动部,其连接所述线状部件的另一端,通过输入使所述罩移动的移动操作而被驱动,该驱动部通过驱动而与所述线状部件一体移动,
所述内窥镜具有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方向侧设置的操作部,
所述移动范围调整部具有限制所述驱动部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该限制部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操作部上,或者以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上的状态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0982 | 2011-09-14 | ||
JP2011-200982 | 2011-09-14 | ||
PCT/JP2012/068345 WO2013038806A1 (ja) | 2011-09-14 | 2012-07-19 | 内視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38691A CN103338691A (zh) | 2013-10-02 |
CN103338691B true CN103338691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788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7028.7A Active CN103338691B (zh) | 2011-09-14 | 2012-07-19 | 内窥镜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82659B2 (zh) |
EP (1) | EP2644082B1 (zh) |
JP (1) | JP5290482B1 (zh) |
CN (1) | CN103338691B (zh) |
WO (1) | WO20130388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92418B1 (ja) * | 2013-11-15 | 2015-10-1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先端キャップ及び内視鏡装置 |
WO2015115773A1 (ko) * | 2014-01-28 | 2015-08-06 |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내시경 |
US11064867B2 (en) * | 2015-09-03 | 2021-07-20 | Richard Wolf Gmbh | Shank instrument, in particular a medical-endoscopic shank instrument |
WO2019150633A1 (ja) * | 2018-01-31 | 2019-08-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装置 |
JP7026807B2 (ja) * | 2018-09-05 | 2022-02-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先端部、内視鏡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
KR102294046B1 (ko) * | 2020-02-18 | 2021-08-25 |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내시경 점막하박리술용 가변형 캡장치 |
WO2024045868A1 (zh) * | 2022-08-30 | 2024-03-07 |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视装置 |
CN118285732A (zh) * | 2024-05-31 | 2024-07-05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图像获取方法、内窥镜及其插入装置、前端罩组件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4268A (zh) * | 2008-05-08 | 2009-11-11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超声波探测器用罩和超声波探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45136A5 (en) | 1979-05-16 | 1984-09-14 | Satis Vacuum Ag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 of optical objects in vacuo |
JPS5915614Y2 (ja) * | 1979-12-21 | 1984-05-09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直視型内視鏡 |
JPS5812642A (ja) * | 1981-07-16 | 1983-01-24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硬性内視鏡 |
JPS63123011A (ja) * | 1986-11-12 | 1988-05-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US4960106A (en) * | 1987-04-28 | 1990-10-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apparatus |
JP2765858B2 (ja) | 1988-06-29 | 1998-06-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磁界変調型デイスク |
JP2503900Y2 (ja) * | 1988-07-06 | 1996-07-03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5337730A (en) * | 1992-06-18 | 1994-08-16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 Endoscope cleansing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
US5345339A (en) * | 1993-01-29 | 1994-09-06 | Welch Allyn, Inc. | Motorized mirror assembly |
US5536236A (en) * | 1993-02-12 | 1996-07-1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overed endoscope system |
US5695447A (en) * | 1993-03-16 | 1997-12-09 |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td. | Endoscope system including endoscope and disposable protection cover |
US5569157A (en) * | 1993-05-07 | 1996-10-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
DE9318282U1 (de) * | 1993-11-30 | 1994-01-20 | Richard Wolf Gmbh, 75438 Knittlingen | Endoskopisches Instrument |
US5685823A (en) * | 1994-03-30 | 1997-11-1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nd structure of endoscope |
US5730701A (en) * | 1995-09-12 | 1998-03-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
US6086583A (en) * | 1997-06-05 | 2000-07-1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 cautery for endoscope |
JP3473935B2 (ja) * | 1998-02-24 | 2003-12-08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フード |
DE10121450A1 (de) * | 2001-04-27 | 2002-11-21 | Storz Endoskop Gmbh Schaffhaus | Optisches Instrument, insbesondere Endoskop, mit Wechselkopf |
JP3826045B2 (ja) * | 2002-02-07 | 2006-09-2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フード |
US6858014B2 (en) * | 2002-04-05 | 2005-02-22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Multiple biopsy device |
JP2003093329A (ja) | 2002-04-08 | 2003-04-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JP4495438B2 (ja) * | 2003-10-14 | 2010-07-07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
WO2006001377A1 (ja) * | 2004-06-28 | 2006-01-05 | Olympus Corporation | 内視鏡装置 |
JP4917436B2 (ja) * | 2004-10-25 | 2012-04-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DE102006006950B4 (de) * | 2006-02-14 | 2011-01-20 |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 Schaft eines urologischen Resektoskopes |
AU2007309000B2 (en) * | 2006-10-26 | 2013-02-28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Biopsy collection device |
JP5108595B2 (ja) * | 2008-04-04 | 2012-12-26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先端キャップ付き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洗浄シース |
JP2009273590A (ja) * | 2008-05-13 | 2009-11-26 | Hoya Corp | 内視鏡用フード |
JP2010012172A (ja) * | 2008-07-07 | 2010-01-21 | Hoya Corp | 内視鏡先端長調整システム、内視鏡フード |
US20110319716A1 (en) * | 2010-06-29 | 2011-12-2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Gas supply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
US10080486B2 (en) * | 2010-09-20 | 2018-09-25 | Endochoice Innovation Center Ltd. | Multi-camera endoscope having fluid channels |
JP5285050B2 (ja) * | 2010-11-24 | 2013-09-1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フード |
CA2798716A1 (en) * | 2011-12-13 | 2013-06-13 | Peermedical Ltd. | Removable tip endoscope |
-
2012
- 2012-07-19 CN CN201280007028.7A patent/CN10333869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7-19 WO PCT/JP2012/068345 patent/WO20130388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7-19 JP JP2013510144A patent/JP5290482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7-19 EP EP12832041.3A patent/EP26440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07 US US13/789,173 patent/US88826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4268A (zh) * | 2008-05-08 | 2009-11-11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超声波探测器用罩和超声波探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44082B1 (en) | 2014-09-03 |
EP2644082A1 (en) | 2013-10-02 |
WO2013038806A1 (ja) | 2013-03-21 |
EP2644082A4 (en) | 2014-01-15 |
US8882659B2 (en) | 2014-11-11 |
JP5290482B1 (ja) | 2013-09-18 |
CN103338691A (zh) | 2013-10-02 |
US20130231531A1 (en) | 2013-09-05 |
JPWO2013038806A1 (ja) | 2015-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8691B (zh) | 内窥镜装置 | |
EP3718466B1 (en) | Endoscope distal section comprising a unitary fluid channeling component | |
US5725478A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ction and/or irrigation in a rigid endoscope while maintaining visual contact with a target area through the endoscope | |
US10070774B2 (en) | Multi-element cover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 |
US20210093169A1 (en) |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 |
US11882997B2 (en) | Integrated endoscope irrigation | |
US20080081948A1 (en) |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 distal scope end of a medical viewing scope | |
US10779707B2 (en) | Multi-element cover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 |
WO2002011607A1 (fr) | Dispositif de lavage de fenetre d'observation d'endoscope | |
CN103006167B (zh) | 流体管路切换装置及内窥镜 | |
US20070088199A1 (en) | Endoscope | |
US9629531B2 (en) | Distal end configuring member of medical instrument, endoscope cleaning sheath and endoscope system using the endoscope cleaning sheath | |
US5431150A (en) | Covered endoscope having a cap cover for shielding a dilation tube cap with which a dilation tube is coupled | |
EP2443987A1 (en) |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 |
US20080015508A1 (en) | Telescopic wire guide | |
US20200146540A1 (en) | Multi-jet controller for an endoscope | |
EP0122089B2 (en) | Endoscope | |
JP2000237126A (ja) | 内視鏡の管路構造 | |
JP2000083890A (ja) | 内視鏡 | |
WO2017132057A1 (en) | Multi-element cover for a multi-camera endoscope | |
US20170079514A1 (en) | Fluid plug unit and insertion device | |
CN111789637A (zh) | 超声波内窥镜 | |
JPH0549595A (ja) | 内視鏡用薬液注入具 | |
CN115299856A (zh) | 内窥镜用送气送液系统、内窥镜、内窥镜系统 | |
JP6138022B2 (ja) | 挿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