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1758B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Google Patents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1758B CN103231758B CN201310158737.1A CN201310158737A CN103231758B CN 103231758 B CN103231758 B CN 103231758B CN 201310158737 A CN201310158737 A CN 201310158737A CN 103231758 B CN103231758 B CN 103231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boat
- support
- connecting rod
- car type
- motor bi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包括设置在前后端的前轮和后轮,后轮前方两侧设有一对可升降并可转动的小轮,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车身上还设有轿车式车厢,轿车式车厢包括车门、前壳、后壳及可升降的敞篷式车顶。本发明的优点为:结合了摩托车、电瓶车与轿车各自的优点,既方便轻巧,又驾乘舒适,总体来说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节能环保,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电瓶车由于其方便快捷及造价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但其与轿车相比明显具有很多缺点,如遇到刮风下雨或是在冬天使用时,驾乘摩托车、电瓶车的人会被淋雨且感觉特别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且驾乘人员的身体是完全裸露在外周围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设施,很容易被其他车辆碰到或撞到,对驾乘人员的身体伤亡威胁极大。此外现有的摩托车、电瓶车为两轮,行驶时平衡度差,停车时需要将双脚着地进行停车,特别是遇到路面结冰或易滑路段的情况下,驾乘人员容易摔倒且停车不便;且在行驶过程中若遇到轮胎爆胎或是轮胎没气时,需要手动推动摩托车、电瓶车,非常费力且不方便;另外,若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刹车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缓冲力,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车停下,从而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节能环保且驾乘舒适的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包括设置在前后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前方两侧设有一对可升降并可转动的小轮,所述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车身上还设有轿车式车厢,所述轿车式车厢包括车门、前壳、后壳及车顶,所述车顶为可升降的敞篷式车顶,所述敞篷式车顶包括前后设置的敞篷挡板和敞篷卡盖,所述敞篷挡板分为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通过挡板支架支撑,所述挡板支架包括两根贯穿车身前后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前端低后端高,所述两根主支架低端和高端分别通过一个倾斜的斜杆连接,所述每根主支架的斜杆上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和多个固定器,所述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包括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端伸出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并活动套接有主连杆,所述每个固定器上设置有沿固定器在竖直平面转动的副连杆,所述每根主支架上的主连杆和多个副连杆顶部活动连接一个前后方向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主连杆控制其升起或降下,所述最后端的副连杆顶部通过一个V形中间杆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左右两侧最后端的两个副连杆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后挡板的后横杆,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前挡板的前横杆;所述敞篷卡盖由卡盖横杆固定支撑,所述卡盖横杆固定在两端的V形卡盖连杆的上部分,所述卡盖连杆活动设置在两根主支架的后端,所述卡盖连杆下端垂直设有挂簧销,所述挂簧销上连接拉簧的一端,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主支架上的拉簧挂钩上;所述V形卡盖连杆下部分还固定连接有拉线的一端,所述拉线另一端连接主支架前端的拉手手柄固定支架上的拉手手柄。
所述一对小轮连接有小轮驱动装置、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小轮刹车装置,所述小轮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小轮的一对小轮支架,所述每个小轮支架固定在小轮支架底座上,所述小轮支架底座固定在主支架上,所述小轮支架的前端设有与小轮支架垂直的轴承通孔,所述轴承通孔内设有轴承,所述两侧的轴承内圈之间套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伸出轴承外并用螺母固定,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一个第二主动齿轮和两个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上套有主动链条,所述主动链条另一头连接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所述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设有小轮驱动挂档杆,通过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来控制小轮正常行驶,所述每个第二从动齿轮上套有从动链条,所述从动链条另一头套在所述小轮轮毂轴上的小轮齿轮上。
作为小轮升降控制装置的一个优选方式,所述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总泵和两个分泵,所述总泵固定在主支架前方的踏板固定底座上,所述总泵内设有总泵顶杆,所述总泵顶杆上端伸出总泵并连接踏板固定底座上的踏板前端,所述总泵一侧下部连接液压油壶,所述总泵底端伸出两个分泵油管一端,所述两个分泵油管分别连接固定在主支架后方的两个分泵,所述每个分泵内设有向下伸出的分泵推杆,所分泵推杆下端与小轮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小轮支架上还连接有复位弹簧的下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在主支架上。
所述小轮还连接有控制小轮长期降下的保险栓装置,所述保险栓装置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拉杆底座上,所述拉杆底座上一端设有供拉杆穿入的拉杆孔,所述拉杆下端为齿条状,所述拉杆下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匹配的卡扣,卡扣下部设有弹簧,所述拉杆前端连接两根拉杆线一端,所述每根拉杆线另一端延伸至小轮支架上方并连接保险栓一端,所述小轮支架上方的主支架上固定有保险栓底座,所述保险栓底座上中间设有一个凹口,所述小轮支架上连接有上端带倒钩的保险支架,保险支架上端的倒钩置于凹口空间内,所述凹口两端设有保险栓孔,所述保险栓另一端从保险栓底座前端的保险栓孔穿入并伸入保险栓底座后端的保险栓孔中,所述保险栓底座前端的保险栓孔前端设有带孔的保险栓卡盖,所述保险栓前端设有台阶,在所述保险栓前端的台阶和保险栓卡盖之间套有弹簧。
作为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的一个优选方式,所述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面设有壳盖,所述外壳两侧开有矩形槽,所述外壳前后侧开有两个孔,所述外壳内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两端伸出矩形槽外,所述外壳内的齿条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从外壳后侧的孔中伸出并连接电机,所述从动轴从外壳前侧的孔中伸出并固定套接主连杆。
所述主支架前部分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通过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导轨上,所述座椅设有能转动的坐垫和靠背,所述靠背两侧设有能转动支撑架。
作为主连杆、副连杆与支撑杆的连接方式的一个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插销孔,所述多个插销孔与主连杆和多个副连杆顶部的孔通过插销连接。
所述每根主支架斜杆上还活动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端连同其中一个副连杆上端共同与支撑杆活动连接。
所述拉手手柄固定支架上设有控制拉手拉动的保险按钮。
所述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还安装有倒车档。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结合了摩托车、电瓶车与轿车各自的优点,既方便轻巧,又驾乘舒适,总体来说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节能环保,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由于其设置了轿车式车厢,从而极大的保证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轿车式车厢上设置有可升降的敞蓬式车顶,如遇到刮风下雨或是冬天时,将敞篷式车顶升起,车厢成全密封状态,便可避免风雨及寒冷的侵扰;若是在夏天或是天气炎热的地方,将敞篷式车顶降下即可,提高了驾乘舒适度,操作方便,实用性高。此外,其设置了一对小轮,小轮连接有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可控制小轮升降,将小轮降下可起到平衡支撑作用,刹车时双脚便可不必着地即可实现刹车,小轮不用时将小轮升上去即可。小轮还连接有小轮驱动装置,当小轮降下时启动小轮驱动装置,小轮即可正常行驶;在后车轮爆胎或是没气的时候便不需要人工推动,且在遇到道路结冰或是易滑路段时可四轮行驶提高稳定性,防止摔倒,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为了可以使小轮长时间行驶,小轮还连接有控制小轮长期降下的保险栓装置,非常方便实用。小轮还连接有小轮刹车装置,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原前后轮上的刹车再加上小轮上的刹车,便可很好的控制急刹车的缓冲力,使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稳停下,从而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敞篷式车顶整体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敞篷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敞篷卡盖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小轮驱动装置和小轮刹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的小轮升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图12是本发明的保险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包括设置在前后端的前轮1和后轮2,后轮2前方两侧设有一对可升降并可转动的小轮3,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车身上还设有轿车式车厢,轿车式车厢包括车门4、前壳5、后壳6及可升降的敞篷式车顶7。
如图2所示,敞篷式车顶7包括前后设置的敞篷挡板71和敞篷卡盖72,敞篷挡板71分为前挡板711和后挡板712,前挡板711和后挡板712通过挡板支架支撑,挡板支架包括两根贯穿车身前后的主支架73,主支架73前端低后端高,两根主支架73低端和高端分别通过一个倾斜的斜杆连接。
如图3所示,图3为敞篷挡板71连接结构示意图。每根主支架73的斜杆上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和固定器75,每根主支架73斜杆上的固定器75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优选为2个;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包括从动轴741,从动轴741一端伸出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并活动套接有主连杆76,每个固定器75上设置有可沿固定器75在竖直平面转动的副连杆77,每根主支架73上的主连杆76和多个副连杆77顶部活动连接一个前后方向的支撑杆78,支撑杆78通过主连杆76控制其升起或降下;每根主支架73斜杆上还活动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上端连同中间一个副连杆77上端共同与支撑杆78活动连接;最后端的副连杆77顶部通过一个V形中间杆79与支撑杆78活动连接;主连杆76、副连杆77与支撑杆78的连接方式为插销式连接,支撑杆78上设有多个插销孔,主连杆76和多个副连杆77顶部也设有多个孔,通过插销将主连杆76和多个副连杆77顶部的孔与支撑杆78上对应的插销孔活动连接,V形中间杆79与两端的支撑杆和副连杆77也是选用插销式活动连接。左右两侧最后端的副连杆77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后挡板712的后横杆771,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78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前挡板711的前横杆781,前横杆781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4所示,图4为敞篷卡盖72连接结构示意图。敞篷卡盖72由卡盖横杆721固定支撑,卡盖横杆721固定在两端的V形卡盖连杆722的上部分,卡盖连杆722活动设置在两根主支架73的后端,卡盖连杆722下端垂直设有挂簧销723,挂簧销723上连接拉簧724的一端,拉簧724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主支架73上的拉簧挂钩725上;V形卡盖连杆722下部分还固定连接有拉线726的一端,拉线726另一端连接主支架73前端的拉手手柄固定支架727上的拉手手柄728,拉手手柄固定支架727上设有控制拉手手柄728拉动的保险按钮(图未示出),按下保险按钮即可拉动拉手手柄728。
当敞篷挡板71升起时,敞篷挡板71和后壳6之间有大的空隙没有密封,敞篷卡盖72能卡住敞篷挡板71和后壳6之间的空隙起到全密封作用,且后壳6前端与敞篷卡盖72连接的部位处设有凹陷的台阶以方便敞篷卡盖72升起或降下时不受阻挡,且敞篷卡盖72还能顶住敞篷挡板71防止其晃动。如需要升起敞篷式车顶7时,先将敞篷卡盖72的拉手手柄728往上拉一下,然后再按下拉手手柄固定支架727上的保险按钮,再将拉手手柄728往下按,与拉手手柄728连接的拉线726就会松动,后面与敞篷卡盖72连接的压缩的拉簧724就会向上撑起卡盖连杆722,卡盖连杆722便会带动敞篷卡盖72向上完全升起,然后将敞篷挡板71完全升起后再将敞篷卡盖72的拉手手柄728拉到位即可,即拉到敞篷卡盖72与敞篷挡板71完全密封接触即可;如需要降下敞篷式车顶7时,也是先将敞篷卡盖72的的拉手手柄728往上拉一下,然后按下保险按钮,然后再按下拉手手柄728,拉线726松动后,拉簧724推动敞篷卡盖72完全升起,然后让敞篷挡板71完全降下,再将敞篷卡盖72的拉手手柄728拉上即可。
参见图5,作为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的一个优选方式,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包括外壳742,外壳742前面设有壳盖(图未示出),外壳742两侧开有矩形槽743,外壳743前后侧开有两个孔744,外壳742内设有齿条745,齿条745两端伸出矩形槽743外,外壳742内的齿条745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图未示出),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在主动轴746和从动轴741上,主动轴746从外壳742后侧的孔744中伸出并连接电机,从动轴746从外壳742前侧的壳盖的孔744中伸出并活动套接主连杆76。
使用时通过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74的电机带动主动轴746旋转,主动轴746通过第一主动齿轮带动外壳742内的齿条745左右运动,由齿条745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旋转,第一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741旋转,从而带动套接在从动轴741上的主连杆76运动,主连杆76配合两个副连杆77、V形中间杆79及支撑管带动支撑杆78运动,从而实现敞篷挡板71的升起与降下。
参见图6,车厢内主支架前部分设置有座椅8,座椅8通过座椅支架81设置在座椅导轨82上,座椅8设有能转动的坐垫83和靠背84,靠背84两侧设有能转动支撑架85。座椅8可在座椅导轨84上前后滑动。将靠背84立起来可以一个人坐,当将靠背84向前转动,打开靠背84两侧的支撑架85作为支撑,便可乘坐两个人。
参见图7,一对小轮3连接有小轮驱动装置和小轮刹车装置。小轮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小轮3的一对小轮支架311,每个小轮支架311固定在小轮支架底座312上,小轮支架底座312固定在主支架73上,小轮支架311的前端设有与小轮支架311垂直的轴承通孔,轴承通孔内设有轴承,两侧的轴承内圈之间套接有传动轴313,传动轴313两端伸出轴承外并用螺母固定,传动轴313上设有一个第二主动齿轮和两个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上套有主动链条314,主动链条314另一头连接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315,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315设有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通过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315来控制小轮3正常行驶;每个第二从动齿轮上套有从动链条317,从动链条317另一头套在小轮3轮毂轴上的小轮齿轮上。小轮刹车装置包括手刹车装置及脚踏刹车装置,分别通过控制手刹车拉手318及脚踏刹车踏板319来控制一对小轮3的刹车。当需要小轮3行驶时,挂上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通过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315驱动小轮3行驶。
小轮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油电混合型,选择电机驱动行驶时直接挂上小轮驱动挂档杆316即可,不用时将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退下;选择燃油发动机驱动时,处于发动状态时先将离合器踩下,再挂上小轮驱动挂档杆316,便可使用小轮3行驶,不用时踩下离合器将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退下即可。第二种是燃油型,发动机处于发动状态时踩下离合器,再挂上小轮驱动挂档杆316,便可使用小轮3行驶,不用时踩下离合器将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退下即可。第三种是纯电动型,直接挂上小轮驱动挂档杆316,便可使用小轮3行驶,不用时将小轮驱动挂档杆316退下即可。
参见图8、图9,一对小轮3还连接有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总泵321和两个分泵322,总泵321固定在主支架73前方的踏板固定底座323上,总泵321内设有总泵顶杆324,总泵顶杆324上端伸出总泵321并连接踏板固定底座323上的踏板325前端,总泵321一侧下部连接液压油壶326,总泵321底端伸出两个分泵油管327一端,两个分泵油管327分别连接固定在主支架73后方的两个分泵322,每个分泵322内设有向下伸出的分泵推杆328,分泵推杆328下端与小轮支架311活动连接;小轮支架311上还连接有复位弹簧329的下端,复位弹簧329的上端固定在主支架73上。如需降下小轮3,,踩下踏板325,与踏板325连接的总泵顶针324将总泵321内的液压油推入后部的两个分泵322,分泵322内的分泵推杆328受到油压的压力作用便推动小轮支架311,直至将小轮3推动落地为止,如需升起小轮3时,把脚从踏板325上拿开即可,当踏板325松开时,小轮支架311上的复位拉簧329将会拉起小轮支架311,分泵推杆328会向上推动分泵322内的油,使油通过分泵油管327被压入总泵321内,总泵321将油回入液压油壶326。
参见图10、图11、图12,一对小轮3还连接有控制小轮3长期降下的保险栓装置,保险栓装置包括拉杆331,拉杆331设置在拉杆底座332上,拉杆底座332上一端设有供拉杆331穿入的拉杆孔,拉杆331下端为齿条状,拉杆331下设置有与齿条相匹配的卡扣333,卡扣333下部设有弹簧,拉杆331前端连接两根拉杆线334一端,每根拉杆线334另一端延伸至小轮支架311上方并连接保险栓335一端,小轮支架311上方的主支架73上固定有保险栓底座336,保险栓底座336上中间设有一个凹口337,小轮支架311上连接有上端带倒钩的保险支架339,保险支架339上端的倒钩置于凹口337空间内,凹口337两端设有保险栓孔,保险栓335另一端从保险栓底座336前端的保险栓孔穿入并伸入保险栓底座336后端的保险栓孔中,保险栓底座336前端的保险栓孔前端设有带孔的保险栓卡盖338,保险栓335前端设有台阶,在保险栓335前端的台阶和保险栓卡盖338之间套有弹簧。如图11所示,当需要小轮3长时间降下进行正常行驶时,先踩下小轮升降控制装置的踏板325,然后将拉杆331下的卡扣333用手掰动一下,此时拉杆线334松掉,保险栓底座336前端的保险栓孔里面的被压缩的弹簧就会将保险栓335向后端弹出,此时保险栓335就将与小轮支架311连接的保险支架338顶部的倒钩拴住,使小轮3长期处于降下状态可长时间正常行驶。如图12所示,如需要升起小轮3时,将保险装置的拉杆331往外拉出,则与拉杆331连接的拉杆线334便会拉动保险栓335,使保险栓335打开,此时与小轮支架311连接的保险支架339可向上自由活动,从而可以升起小轮3。
以上所述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可根据需要运用于油电混合型、燃油型和纯电动型这三大类车上,其上还安装有倒车档,便于停车或掉头行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轿车式摩托车,包括设置在前后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前方两侧设有一对可升降并可转动的小轮,所述轿车式摩托车车身上还设有轿车式车厢,所述轿车式车厢包括车门、前壳、后壳及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为可升降的敞篷式车顶,所述敞篷式车顶包括前后设置的敞篷挡板和敞篷卡盖,所述敞篷挡板分为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通过挡板支架支撑,所述挡板支架包括两根贯穿车身前后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前端低后端高,两根主支架低端和高端分别通过一个倾斜的斜杆连接,每根主支架的斜杆上从前往后依次设有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和多个固定器,所述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包括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端伸出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并活动套接有主连杆,所述每个固定器上设置有沿固定器在竖直平面转动的副连杆,每根主支架上的主连杆和多个副连杆顶部活动连接一个前后方向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主连杆控制其升起或降下,最后端的副连杆顶部通过一个V形中间杆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左右两侧最后端的两个副连杆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后挡板的后横杆,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前挡板的前横杆;所述敞篷卡盖由卡盖横杆固定支撑,所述卡盖横杆固定在两端的V形卡盖连杆的上部分,所述卡盖连杆活动设置在两根主支架的后端,所述卡盖连杆下端垂直设有挂簧销,所述挂簧销上连接拉簧的一端,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主支架上的拉簧挂钩上;所述V形卡盖连杆下部分还固定连接有拉线的一端,所述拉线另一端连接主支架前端的拉手手柄固定支架上的拉手手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小轮连接有小轮驱动装置、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小轮刹车装置,所述小轮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一对小轮的一对小轮支架,所述每个小轮支架固定在小轮支架底座上,所述小轮支架底座固定在主支架上,所述小轮支架的前端设有与小轮支架垂直的轴承通孔,所述轴承通孔内设有轴承,两侧的轴承内圈之间套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伸出轴承外并用螺母固定,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一个第二主动齿轮和两个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上套有主动链条,所述主动链条另一头连接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所述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设有小轮驱动挂档杆,通过小轮驱动控制齿轮箱来控制小轮正常行驶,所述每个第二从动齿轮上套有从动链条,所述从动链条另一头套在所述小轮轮毂轴上的小轮齿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总泵和两个分泵,所述总泵固定在主支架前方的踏板固定底座上,所述总泵内设有总泵顶杆,所述总泵顶杆上端伸出总泵并连接踏板固定底座上的踏板前端,所述总泵一侧下部连接液压油壶,所述总泵底端伸出两个分泵油管一端,所述两个分泵油管分别连接固定在主支架后方的两个分泵,所述每个分泵内设有向下伸出的分泵推杆,所述分泵推杆下端与小轮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小轮支架上还连接有复位弹簧的下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在主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轮还连接有控制小轮长期降下的保险栓装置,所述保险栓装置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拉杆底座上,所述拉杆底座上一端设有供拉杆穿入的拉杆孔,所述拉杆下端为齿条状,所述拉杆下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匹配的卡扣,卡扣下部设有弹簧,所述拉杆前端连接两根拉杆线一端,所述每根拉杆线另一端延伸至小轮支架上方并连接保险栓一端,所述小轮支架上方的主支架上固定有保险栓底座,所述保险栓底座上中间设有一个凹口,所述小轮支架上连接有上端带倒钩的保险支架,保险支架上端的倒钩置于凹口空间内,所述凹口两端设有保险栓孔,所述保险栓另一端从保险栓底座前端的保险栓孔穿入并伸入保险栓底座后端的保险栓孔中,所述保险栓底座前端的保险栓孔前端设有带孔的保险栓卡盖,所述保险栓前端设有台阶,在所述保险栓前端的台阶和保险栓卡盖之间套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敞篷挡板升降控制齿轮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前面设有壳盖,所述外壳两侧开有矩形槽,所述外壳前后侧开有两个孔,所述外壳内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两端伸出矩形槽外,所述外壳内的齿条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从外壳后侧的孔中伸出并连接电机,所述从动轴从外壳前侧的孔中伸出并固定套接主连杆。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前部分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通过座椅支架设置在座椅导轨上,所述座椅设有能转动的坐垫和靠背,所述靠背两侧设有能转动支撑架。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插销孔,所述多个插销孔分別与主连杆的孔、多个副连杆顶部的孔通过插销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每根主支架斜杆上还活动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端连同其中一个副连杆上端共同与支撑杆活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手柄固定支架上设有控制拉手手柄拉动的保险按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轿车式摩托车还安装有倒车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8737.1A CN103231758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58737.1A CN103231758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1758A CN103231758A (zh) | 2013-08-07 |
CN103231758B true CN103231758B (zh) | 2016-02-10 |
Family
ID=48879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87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1758B (zh) | 2013-05-02 | 2013-05-02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317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0600A (zh) * | 2015-06-18 | 2015-10-07 | 钱尉茂 | 一种多功能摩托车座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3123A (zh) * | 1999-10-12 | 2001-05-02 | 迪拉可转换系统有限公司 | 可收折汽车车顶及具有该车顶的汽车 |
CN2647725Y (zh) * | 2003-09-30 | 2004-10-13 | 郑克发 | 防护型两轮摩托车 |
CN1659052A (zh) * | 2002-04-12 | 2005-08-24 | 埃德纱卡布里奥-车顶系统公司 | 用于篷式车辆的折叠车顶 |
CN1817726A (zh) * | 2006-02-28 | 2006-08-16 | 王宝根 | 一种装遮阳挡雨棚的上下踩踏式新型电动自行车 |
CN201415737Y (zh) * | 2009-05-15 | 2010-03-03 | 刘真序 | 四轮变两轮电动车 |
CN203211434U (zh) * | 2013-05-02 | 2013-09-25 | 解林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57150C (zh) * | 2004-07-12 | 2007-12-26 | 曹海洋 | 带有活动地板的封闭式二轮摩托车 |
US8287029B2 (en) * | 2009-05-28 | 2012-10-16 | Magna Car Top Systems Gmbh | Retractable hardtop with rear pivot decklid and sections that separate and stack for storage |
-
2013
- 2013-05-02 CN CN201310158737.1A patent/CN1032317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3123A (zh) * | 1999-10-12 | 2001-05-02 | 迪拉可转换系统有限公司 | 可收折汽车车顶及具有该车顶的汽车 |
CN1659052A (zh) * | 2002-04-12 | 2005-08-24 | 埃德纱卡布里奥-车顶系统公司 | 用于篷式车辆的折叠车顶 |
CN2647725Y (zh) * | 2003-09-30 | 2004-10-13 | 郑克发 | 防护型两轮摩托车 |
CN1817726A (zh) * | 2006-02-28 | 2006-08-16 | 王宝根 | 一种装遮阳挡雨棚的上下踩踏式新型电动自行车 |
CN201415737Y (zh) * | 2009-05-15 | 2010-03-03 | 刘真序 | 四轮变两轮电动车 |
CN203211434U (zh) * | 2013-05-02 | 2013-09-25 | 解林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1758A (zh)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84491U (zh) | 一种煤矿井下检修专用的防爆胶轮液压升降平台车 | |
CN202703779U (zh) |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 |
CN203996632U (zh) | 一种三轮转载车 | |
CN201380853Y (zh) | 铁路检修用的代步车 | |
CN102602456B (zh) |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 |
CN103231758B (zh)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
CN106176074A (zh) | 一种能够过沟坎的电动轮椅 | |
CN203806038U (zh) | 一种两轮车用电动折叠伸缩双脚支撑架 | |
CN102717841A (zh) | 旅游观光车 | |
CN202186447U (zh) | 两轮机动车防倒装置及其两轮机动车 | |
CN203211434U (zh) | 轿车式摩托车、电瓶车 | |
CN104875610A (zh) | 传动直联式前后驱折腰转向方向盘拖拉机 | |
CN103978855A (zh) | 一种安全牵引器 | |
CN103991344B (zh) | 一种新型汽车牵引器 | |
CN203920295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牵引器 | |
CN203876933U (zh) | 一种电力与人力双用车 | |
CN203623642U (zh) | 电动车辅助行驶装置 | |
CN201056281Y (zh) | 电动三轮车 | |
CN103978856B (zh) | 一种具有监控装置的牵引器 | |
CN206749809U (zh) | 轨道专用分体便携式电瓶车 | |
CN215155404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关于前后互联的制动装置 | |
CN212423276U (zh) | 一种油田修井机底盘 | |
CN203864357U (zh) | 一种具有监控装置的牵引器 | |
CN203920296U (zh) | 一种具有支撑装置的牵引器 | |
CN2707579Y (zh) | 轻便微型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