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4931B -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14931B CN103014931B CN201210266716.7A CN201210266716A CN103014931B CN 103014931 B CN103014931 B CN 103014931B CN 201210266716 A CN201210266716 A CN 201210266716A CN 103014931 B CN103014931 B CN 103014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 mentioned
- air
- spun yarn
- fibre bu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气流纺纱装置(100)通过捻回气流对纤维束(8)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10),其具备:喷嘴块(134),形成有向纺纱室(126)内喷射纺纱用压缩空气、以便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的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流通配管(200),流通向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供给的纺纱用压缩空气;以及纺纱用转换阀(203),设置在流通配管(200)上,进行在流通配管(200)内流通的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及流通遮断的切换,将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设定为,通过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遮断而切断的细纱(10)的纱头的纤维束(10e)长度成为第一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领域的技术,已知日本特开2006-144136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所具备的纺纱装置为,通过向纺纱室内喷射压缩空气来产生捻回气流,并通过利用捻回气流对被导入纺纱室内的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细纱。由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通过配置在下游侧的卷取装置卷绕到卷装上。在纺纱装置和卷取装置之间配置有检测细纱的纱疵的清纱器。
当由清纱器检测到纱疵时,纺纱装置停止向纺纱室内喷射压缩空气,使纤维束的加捻停止。在纤维束的加捻停止的状态下卷取装置卷绕细纱,由此在纺纱室部分纤维束和细纱的连续状态被截断。
在纺纱装置中被截断并由卷取装置卷绕一侧的细纱的纱头上,附着有未被加捻的纤维束部。但是,未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因此,根据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的不同,有可能不能够从由卷取装置卷绕的卷装容易地拉出纱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上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的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为,通过捻回气流对纤维束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具备:喷嘴块,形成有捻回气流产生喷嘴,该捻回气流产生喷嘴向纺纱室内喷射纺纱用压缩空气,以便在纺纱室内产生捻回气流;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流通向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供给的纺纱用压缩空气;以及纺纱用转换阀,设置在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上,进行在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流通的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及流通遮断的切换;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的容积被设定为,通过流通遮断而切断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成为第一长度。
在该气流纺纱装置中,能够通过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流通配管内的容积,对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能够得到纤维束部为第一长度的细纱。
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的容积,优选为1500mm3以下。在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即便使纺纱用转换阀成为遮断状态,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流通配管内残留的压缩空气,也会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向纺纱室内缓慢地流出,在纺纱室内生成捻回气流。该捻回气流的捻回力较弱,并且捻回力逐渐变弱。由于该捻回气流,即便在使纺纱用转换阀成为遮断状态之后,纤维束也会被拉入纺纱室内,并且由于捻回气流的捻回力较弱,因此不能够适当地进行纺纱,而成为在细纱纱头上附着了未加捻的纤维束部的状态。因此,使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的容积为1500mm3以下。由此,能够在纺纱用转换阀遮断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停止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喷射压缩空气,并停止捻回气流的生成。因此,在纺纱用转换阀遮断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停止向纺纱室内拉入纤维束,因此能够缩短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或消除纤维束部。
纺纱用转换阀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优选为,配管内径为2mm以上、4mm以下,且配管长度为500mm以下。能够成为考虑了空气在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流动时的压力损失等的最佳的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
气流纺纱装置优选进一步具备:导入路,将纤维束导入纺纱室内;导出路,将通过捻回气流而纺纱的细纱向纺纱室外导出;以及送风喷嘴块,形成有向导入路及导出路之间喷射送风用压缩空气的送风喷嘴。通过从送风喷嘴向导出路及导入路之间喷射送风用压缩空气,能够将附着在细纱纱头上的纤维束从细纱截断。如此,通过从送风喷嘴喷射的送风用压缩空气,也能够对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
气流纺纱装置优选进一步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送风用压缩空气从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使纤维束部的长度成为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通过从送风喷嘴喷射送风用压缩空气,能够使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成为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
本发明的纺纱单元具备: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取装置,通过卷绕由气流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而形成卷装。能够将由卷取装置形成的卷装的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控制为适宜的长度,例如从卷装拉出细纱纱头的动作等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纺纱单元具备: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取装置,通过卷绕由气流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而形成卷装;控制部对送风用压缩空气从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便根据由卷取装置形成的卷装的直径来调节第二长度。能够将由卷取装置形成的卷装的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控制为适宜的长度,例如从卷装拉出纱头的动作等变得容易。在卷装直径较小、而所卷绕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不必要地长的情况下,例如纤维束部会围绕卷装一周而纤维束部彼此缠绕,从卷装拉出纱头的动作可能变得困难。因此,卷装直径越小则使第二长度越短,由此例如能够抑制纤维束部围绕卷装一周而纤维束部彼此缠绕等不良情况。
优选控制部对送风用压缩空气从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便在卷装成为满卷的情况下第二长度成为规定长度。由此,能够防止成为满卷的卷装的纱头的纤维束部不必要地变长。
纺纱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由卷取装置卷绕的细纱的纱头;以及接头装置,进行由捕捉装置捕捉的细纱及从气流纺纱装置导出的细纱的接头。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纤维束部长度被控制了的细纱的纱头,因此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细纱的成功率提高。结果,还能够有效地进行接头装置的接头,能够提高纺纱单元的运转效率。
本发明的纺纱机械具备多个上述纺纱单元。能够对由卷取装置形成的卷装的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作为纺纱机械整体能够提高细纱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气流纺纱方法为,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其具备如下的控制步骤:对使作用于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
根据该气流纺纱方法,通过对使作用于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能够对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
气流纺纱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具备如下的设定步骤:对细纱纱头上形成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设定。由此,能够得到在纱头具有通过设定步骤设定的长度的纤维束部的细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纱机械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纺纱单元的流通配管周围的硬件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游”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移动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另外,在图3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信号线。
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该纺纱机械1具备接头台车3、鼓风箱80及动力箱5。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相对于接头台车3将细纱10的纱线通道侧称为纺纱机械1的近前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里侧。在纺纱机械1的近前侧设置有沿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操作者通路。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100、纱线存积装置12、上蜡装置9以及卷取装置13。牵伸装置7设置在纺纱机械1的框体6的上端附近。从该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由气流纺纱装置100纺纱。从气流纺纱装置100送出的细纱10,在通过了清纱器52之后,由纱线存积装置12进一步送向下方而由上蜡装置9赋予蜡。之后,细纱10由卷取装置13卷绕,由此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使纱条15延伸而成为纤维束8。如图2所示,该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对16、第三辊对17、架设了龙带18的中间辊对19及前辊对20这四个辊对。各辊对16、17、19及20的下辊,由来自动力箱5或者个别设置的未图示的驱动源的动力来驱动。各辊对16、17、19及20以不同的转速被驱动。结果,牵伸装置7能够使从上游侧供给的纱条15延伸而成为纤维束8,并送向下游侧的气流纺纱装置100。气流纺纱装置100利用捻回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而生成细纱10。
在气流纺纱装置100的下游设置有纱线存积装置12。该纱线存积装置12具有:对细纱10赋予规定张力而将其从气流纺纱装置100拉出的功能;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100送出的细纱10滞留而防止细纱10松弛的功能;以及调节张力以便卷取装置13侧的张力变动不传递到气流纺纱装置100侧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12具备纱线存积辊21、挂纱部件22、上游侧导纱器23、电动马达25、下游侧导纱器26以及纱线存积量传感器27。
挂纱部件22构成为能够与细纱10卡合(钩挂),通过在与细纱10卡合了的状态下与纱线存积辊21一体旋转,能够将细纱10卷绕到该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
纱线存积辊21能够在其外周面上卷绕而存积一定量的细纱10。纱线存积辊21由电动马达25旋转驱动。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上所卷绕的细纱10,通过纱线存积辊21旋转而被卷绕为扎紧该纱线存积辊21,并拉伸比纱线存积装置12更靠上游侧的细纱10。即,通过使在外周面上卷绕了细纱10的状态的纱线存积辊21以规定转速旋转,能够对细纱10赋予规定张力而将其从气流纺纱装置100以规定速度拉出,并以规定速度向下游侧输送。
纱线存积量传感器27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纱线存积辊21上所存积的细纱10的存积量,并发送到单元控制器32。
上游侧导纱器23配置在纱线存积辊21的稍微上游侧。上游侧导纱器23相对于纱线存积辊21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细纱10。上游侧导纱器23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100传播来的细纱10的捻回向该上游侧导纱器23的更下游侧传递。
在纺纱机械1的框体6的前面侧、在气流纺纱装置100和纱线存积装置1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清纱器52。由气流纺纱装置100纺出的细纱10,在由纱线存积装置12卷绕之前通过清纱器52。清纱器52对移动的细纱10的粗细进行监视,在检测出细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向单元控制器32发送纱疵检测信号。清纱器52向单元控制器32发送用于对通过该清纱器52的细纱的长度进行检测的信号。作为该信号,例如能够使用与细纱10通过清纱器52的时间相关的信号等。
当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时,上述单元控制器32立即停止使压缩空气从气流纺纱装置100的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参照图4)的喷出。由此,捻回气流停止而纤维束8的加捻停止,并且纤维束8向气流纺纱装置100的导入也停止。然后,在气流纺纱装置100中,纤维的连续状态被截断,细纱10被切断。之后,单元控制器32进一步使牵伸装置7等停止。此外,单元控制器32向接头台车3送出控制信号,使其移动到该纺纱单元2之前。之后,再次驱动气流纺纱装置100等,使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而重新开始卷绕。
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吸管44以及吸嘴(纱线捕捉装置)46。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纱、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在轨道41上移动到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44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同时吸入并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100送出的纱头而向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同时从卷取装置13所支承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头而向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进行所引导的纱头彼此的接头。
在纱线存积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上蜡装置9。上蜡装置9对从纱线存积装置12朝向卷取装置13移动的细纱10赋予蜡。
卷取装置13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70转动的摇架臂71。该摇架臂71能够将用于卷绕细纱10的筒管48支承为能够旋转。
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取滚筒72能够与筒管48或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进行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76。卷取装置13为,在通过驱动构件(未图示)使横动导纱器76往复动的同时、通过电动马达(未图示)驱动卷取滚筒72,由此使与卷取滚筒72接触的卷装45旋转,使细纱10在横动的同时卷绕到卷装45上。另外,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纱器76,通过多个纺纱单元2所共有的轴,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共通地驱动。
在鼓风箱80中存放有空气供给源(例如压缩空气供给源400),该空气供给源产生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分、接头台车3等供给的空气。
参照图3至图5对上述气流纺纱装置100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如图4所示,气流纺纱装置100具备:气流纺纱喷嘴119,供从前辊对20送来的纤维束8插通,并且对该纤维束8赋予捻回气流;以及中空导向轴体120,前端部同轴插入于气流纺纱喷嘴119。
气流纺纱喷嘴119具有:针支架123;喷嘴块134;支承该喷嘴块134的喷嘴部壳体(送风喷嘴块)153;对喷嘴部壳体153的上游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上盖111;以及对喷嘴部壳体153的下游侧的面进行覆盖的轴体保持部件159。针支架123具有将由上游侧的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导入的引导孔(导入路)121,此外,在从引导孔121排出的纤维束8的流路上保持有针122。针支架123的上游侧的端部贯通上盖111而向外部露出。
在比针支架12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在喷嘴块134上设置有锥形孔154。具有与该锥形孔154大致相等的锥角的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部124,同轴且隔开规定间隙地插入在该锥形孔154中。在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面和针支架123之间,形成有作为加捻区域的纺纱室126。针122的前端突出到该纺纱室126中,针122的前端与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面对置。
在锥形孔154和前端部124之间形成捻回气流产生室125。在喷嘴部壳体153上形成有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在空气排出用空间155的侧部,通过配管160连接有负压源(未图示)。在空气排出用空间155的另一侧部,设置有与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和喷嘴部壳体153的外部连通的送风喷嘴310。在喷嘴部壳体153上,与送风喷嘴310连通地连接有送风用配管300,该送风用配管300中流通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参照图4)供给的压缩空气。图4表示配管160和送风用配管300夹着中空导向轴体120而对置的状态,但是配管160和送风喷嘴310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图4的例子。
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压缩空气(送风用压缩空气),从送风喷嘴310朝向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内喷射。在送风用配管300上设置有第二转换阀301(参照图3),该第二转换阀301对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向送风喷嘴310的供给及停止进行切换。通过单元控制器32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转换阀301。
在喷嘴块134上设置有出口端向纺纱室126开口的多个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这些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由在喷嘴块134上穿设的孔构成,并向纺纱室126的切线方向且向纱线输送方向下游侧倾斜地设置。在喷嘴块134和上盖111之间,在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入口端(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与纺纱室126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的周围,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室128。在压缩空气导入室128的侧部,连接有供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参照图3)供给的纺纱用的压缩空气(纺纱用压缩空气)流通的流通配管(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200。另外,图4至图7表示流通配管200和送风用配管300夹着气流纺纱装置100内的纤维束8、细纱10的通道(引导孔121、纺纱室126及纱线通道129)而对置的状态,但是流通配管200和送风用配管300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流通配管200并经由压缩空气导入室128及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向纺纱室126内喷射。在流通配管200上设置有第一转换阀(纺纱用转换阀)203(参照图3),该第一转换阀203对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向纺纱室126内的供给及停止进行切换。通过单元控制器32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转换阀203。
在纺纱单元2的里侧(离操作者通路较远一侧),配置有对供给压缩空气等的配管及纺纱单元2进行支承的框架等,因此对第一转换阀203的设置位置存在制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位置的制约的关系,优选将第一转换阀203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的近前侧(离操作者通路较近一侧)的位置、且在气流纺纱装置100附近的位置上。但是,第一转换阀203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位置,能够根据有无设置空间等而设置到适宜位置。
如图3所示,流通配管200包括:第一流通配管201,连接在压缩空气导入室128和第一转换阀203之间;以及第二流通配管202,连接在第一转换阀203和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之间。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被设定为,在细纱10的切断时、附着在纱头上的纤维束(纤维束部)8的长度成为第一长度。作为第一流通配管201,优选使用该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为1500mm3以下的配管。作为第一流通配管201优选为,配管内径为2mm以上、4mm以下,且配管长度为500mm以下。更优选为,考虑在第一流通配管201和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之间存在的压缩空气导入室128的容积,而设定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具体地,例如优选使用满足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和纺纱室126的容积的合计为1500mm3以下的第一流通配管201。
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将通过第一流通配管201而导入的压缩空气喷射到纺纱室126内,例如使纺纱室126内产生俯视为逆时针的捻回气流(参照图5)。该捻回气流沿着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部124周围的捻回气流产生室125以螺旋状流向下游侧,并从喷嘴部壳体153上所形成的空气排出用空间155排出。
中空导向轴体120由具有前端部124的筒体156构成。在中空导向轴体120上,沿着其轴心形成有纱线通道(导出路)129。在细纱10通过了该纱线通道129内之后,经由下游侧的出口孔排出细纱10。在筒体156上,在其前端部124的更下游侧形成有扩径状的大径部158。大径部158在空气排出用空间155中露出。该大径部158插入固定于轴体保持部件159。
接着,对气流纺纱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纺纱时,纤维束8至细纱10处于从前辊对20通过引导孔121、纺纱室126及纱线通道129而到达下游的纱线存积装置12的连续状态。通过由图2所示的纱线存积装置12赋予向下游侧的输送力,由此对细纱10赋予张力。
由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喷射的压缩空气生成的捻回气流(粗线黑箭头),使纺纱室126成为负压。结果,生成将上游侧的纤维束8经由引导孔121向纺纱室126内拉入的吸引气流(图5的空白箭头)。因此,从牵伸装置7的前辊对20排出的纤维束8,被上述吸引气流向纺纱室126内拉入,并受到基于上述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捻回气流的作用。由此,相对于纤维束8中的成为芯纤维的纤维,周围的纤维的后端被分离而开纤,在捻回气流产生室125内舞动而被加捻,并卷绕到芯纤维上。
另外,该捻回要向前辊对20侧传播,但其传播被针122阻止。因此,从前辊对20送出的纤维束8不会被上述捻回捻入。如上述那样被加捻的纤维,被依次生成为实捻状的细纱10,并通过纱线通道129从气流纺纱装置100排出。然后,细纱10经过清纱器52及纱线存积装置12而由卷取装置13卷绕。
接着,对气流纺纱装置100的第一转换阀203及第二转换阀301的控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单元控制器32具有:纺纱控制部(控制部)33,进行第一转换阀203的控制;以及送风控制部(控制部)34,进行第二转换阀301的控制。纺纱控制部33控制第一转换阀203,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喷射压缩空气而在纺纱室126中生成捻回气流。纺纱控制部33例如将第一转换阀203控制为,当从清纱器52输入纱疵信号时,停止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向纺纱室126内喷射压缩空气。
送风控制部34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在纺纱控制部33将第一转换阀203控制为停止向纺纱室126内供给压缩空气、且判断为卷装45为满卷状态的情况下,从送风喷嘴310喷射压缩空气。单元控制器32根据从清纱器52输入的、用于检测细纱10的长度的信号,计算由卷取装置13卷绕的细纱10的长度。送风控制部34根据单元控制器32的计算结果,判断卷装45是否为满卷状态。送风控制部34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在纺纱控制部33将第一转换阀203控制为停止向纺纱室126内供给压缩空气、且所卷绕的细纱10为规定卷绕长度以下的情况下,从送风喷嘴310喷射压缩空气。所谓规定卷绕长度,是指通过卷绕规定长度的细纱10而形成的卷装45的直径为规定直径以下的长度。
单元控制器32进一步具有辊控制部35。当从清纱器52输入纱疵信号时,辊控制部35使驱动各辊对16、17、19及20的马达停止。在辊控制部35根据由单元控制器32计算出的、由卷取装置13卷绕的细纱10的长度,判断为卷装45为满卷状态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32使驱动各辊对16、17、19及20的马达停止。
接着,对清纱器52检测出纱疵时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在检测出纱疵时、卷装45的直径比规定直径大且成为满卷之前的状态下的各部分的动作。在纺纱时,当监视细纱10的清纱器52检测出纱疵时,该清纱器52向单元控制器32送出纱疵检测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单元控制器32的辊控制部35,使驱动后辊对16及第三辊对17的马达停止。结果,纤维束8从牵伸装置7的供给停止。
在后辊对16和第三辊对17的停止后,中间辊对19及前辊对20的驱动还至少持续规定时间。结果,纱条15至纤维束8在驱动中的中间辊对19和停止中的第三辊对17之间被截断。
在上述后辊对16及第三辊对17的停止控制的紧后、或几乎同时,纺纱控制部33将第一转换阀203控制为,停止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向纺纱室126内喷射压缩空气。结果,上述捻回气流消失,因此加捻停止,此外,将纤维束8从引导孔121导入纺纱室126内的吸引气流消失,纤维束8不会被向中空导向轴体120内部拉入。
已经输送到中空导向轴体120内的纱线通道129内的细纱10,保持在细纱10的前端附着了未加捻状态的纤维束8的状态,由纱线存积装置12向下游侧拉伸。结果,纤维束8至细纱10,以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附近部分为分界,纤维的连续状态被截断。如图6所示,其下游侧的细纱10的纱头,成为附着了未加捻的纤维束(纤维束部)10e的状态。在细纱10被截断之后,上游侧的纤维束8d,通过前辊对20的输送而滞留在引导孔121、其附近。通过未图示的吸引构件吸引除去该滞留的纤维束8d。
配置在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和第一转换阀203之间的第一流通配管201为,如上述那样,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成为1500mm3以下。如此,通过减小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由此在第一转换阀203被控制为停止向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供给压缩空气之后,压缩空气向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供给立即停止。由此,能够迅速消灭捻回气流,不会如以往的装置那样,由于第一流通配管201内残留的压缩空气缓慢地流出而在纺纱室126内长时间地生成较弱的捻回气流。因此,纤维束8被拉入中空导向轴体120内部的长度变短,在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附近部分将纤维的连续状态截断时,能够缩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的长度。
在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超过1500mm3的情况下,不能够迅速停止压缩空气向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供给,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的长度会变长。
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的长度(第一长度)例如优选为5cm至20cm。通过使纤维束10e的长度例如成为5cm至20cm,由此在细纱10的纱头被卷绕到卷装45上时,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不会围绕卷装45一周而纤维束10e彼此缠绕。结果,吸嘴46对细纱10的纱头(纤维束10e的部分)的吸引变得容易。
接着,说明在由清纱器52检测出纱疵时、卷装45的直径为规定直径以下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动作。在纺纱时,当监视细纱10的清纱器52检测到纱疵时,该清纱器52向单元控制器32送出纱疵检测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单元控制器32的辊控制部35,使驱动后辊对16及第三辊对17的马达停止。结果,停止从牵伸装置7供给纤维束8。
在后辊对16和第三辊对17的停止后,中间辊对19及前辊对20的驱动还至少持续规定时间。结果,纱条15至纤维束8在驱动的中间辊对19和停止中的第三辊对17之间被截断。
在上述后辊对16及第三辊对17的停止控制的紧后、或几乎同时,纺纱控制部33将第一转换阀203控制为,停止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向纺纱室126内喷射压缩空气。结果,上述捻回气流消失,因此加捻停止,此外,将纤维束8从引导孔121导入纺纱室126内的吸引气流消失,纤维束8不会被向中空导向轴体120内部拉入。
已经输送到中空导向轴体120内的纱线通道129内的细纱10,保持在细纱10的前端附着了未加捻状态的纤维束10e的状态,由纱线存积装置12向下游侧拉伸。
在纺纱控制部33对第一转换阀203的控制后,送风控制部34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在纺纱的中断时,如图7所示,喷嘴部壳体153与保持中空导向轴体120的轴体保持部件159分离。即,成为细纱10被曝露在外气中的状态。以引导孔121和纱线通道129之间、即由于喷嘴部壳体153与轴体保持部件159分离而移动的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部124为目标,从送风喷嘴310喷射压缩空气。由此,附着在细纱10的前端上的未加捻状态的纤维束10e的连续状态,由于空气的压力而被截断。因此,如图7所示,细纱10的纱头成为附着了规定长度的未加捻的纤维束(纤维束部)10f的状态。
送风控制部34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成为第二长度,并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例如能够根据如下的时间来进行控制:从通过纺纱控制部33的控制而使压缩空气向纺纱室126内的喷射停止起、到由送风控制部34进行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为止的时间。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规定长度,例如是指纤维束10f不会围绕卷装45一周的长度。另外,也可以使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为零。但是,为了能够通过吸嘴46容易地吸引细纱10的纱头,优选使规定长度的纤维束10f预先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此外,送风控制部34也可以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卷装45的直径越小,则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越短。
如此,在卷装45的直径为规定直径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而使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成为规定长度,由此例如能够防止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会围绕卷装45一周而纤维束彼此缠绕这种不良情况。此外,通过送风控制部34的控制而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并积极地切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由此与不使用送风用的压缩空气而切断细纱1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缩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
接着,对卷装45为满卷状态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纺纱时,当辊控制部35根据从清纱器52输入的信号而检测到卷装45的满卷状态时,使驱动后辊对16及第三辊对17的马达停止。结果,纤维束8从牵伸装置7的供给停止。此时,与辊用控制部35同样,纺纱控制部33及送风控制部34也根据来自清纱器52的信号来检测卷装45的满卷状态。以下的动作与上述的“检测出纱疵时、卷装45的直径为规定直径以下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动作同样,控制第一转换阀203而停止向纺纱室126内供给压缩空气,控制第二转换阀301而进行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
由此,在卷装45成为满卷状态时,能够使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为零,或者成为能够由吸嘴46容易地吸引细纱10的纱头的长度。此外,在该情况下,与不使用送风用的压缩空气而切断细纱10的情况相比较,也能够进一步缩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
以上,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100中,对配置在第一转换阀203和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之间的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进行设定,以使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8成为第一长度。由此,通过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能够对附着在被截断的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的长度进行控制,能够得到附着了第一长度的纤维束10e的细纱10。
使配置在第一转换阀203和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之间的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为1500mm3以下。由此,在第一转换阀203遮断纺纱用的压缩空气的流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停止从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喷射压缩空气,能够停止捻回气流的生成。因此,在第一转换阀203遮断纺纱用的压缩空气的流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停止向纺纱室126内拉入纤维束8。结果,能够缩短附着在被截断的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的长度或消除纤维束10e的附着。
第一流通配管201优选为,配管内径为2mm以上、4mm以下,且配管长度为500m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成为考虑了纺纱用的压缩空气在第一流通配管201内流动时的压力损失的最佳的第一流通配管201。
通过从送风喷嘴310喷射送风用的压缩空气,能够从细纱10截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能够积极地切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与不使用送风用的压缩空气而切断细纱1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缩短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f的长度。
在具备上述那种气流纺纱装置100的纺纱单元2中,气流纺纱装置100将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及10f的长度,控制为通过吸嘴46容易吸入的长度。因此,在捻接器43的接头动作时,通过吸嘴46能够可靠地捕捉由卷取装置13卷绕的细纱10的纱头。
具备上述那种气流纺纱装置100的纺纱单元2,将第二转换阀301控制为,在卷取装置13中所卷绕的卷装45为满卷状态的情况下,在细纱10的切断时,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10e成为第二长度。由此,例如能够消除在卷绕结束了的细纱10的纱头上附着不需要的长度的纤维束的情况。
在具备上述那种气流纺纱装置100的纺纱单元2中,第二转换阀301被控制为,在卷取装置13中所卷绕的卷装45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附着于在卷取装置13中所卷绕的细纱10的纱头上的纤维束8成为第二长度。由此,例如能够抑制附着在细纱10上的纤维束10f围绕卷装45一周而纤维束彼此缠绕等这种不良情况。
在具备多个上述那种纺纱单元2的纺纱机械1中,通过吸嘴46能够可靠地捕捉由卷取装置13卷绕的细纱10的纱头,因此作为纺纱机械1整体能够提高细纱10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来对捻回气流的喷射的停止定时进行控制的情况,相当于本发明的气流纺纱方法的控制步骤。此外,将第一流通配管201内的容积设定为、所期望长度的纤维束10e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的情况,相当于本发明的气流纺纱方法的设定步骤。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变更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例如,在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及纺纱单元2中,通过卷绕并存积一定量的细纱10的纱线存积辊21,从气流纺纱装置100拉出细纱10。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送出辊和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拉出细纱的类型的纺纱机械及纺纱单元。
在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及纺纱单元2中,纱线通道被设定为,细纱10从上部的牵伸装置7朝向下部的卷取装置13而向下移动。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纱线通道被设定为细纱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从下方朝向上方移动的纺纱机械、纺纱单元。
在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100中,从第一转换阀203经由第一流通配管201向纺纱室126内供给压缩空气。也可以为,通过将第一转换阀203直接安装于上盖111等,由此不经由第一流通配管201而从第一转换阀203向纺纱室126内供给压缩空气。在该情况下,如下长度的纤维束附着在细纱10的纱头上:与在上盖111上形成的、第一转换阀203和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之间的空间的容积,即压缩空气导入室128的容积(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的容积)相对应的长度。
在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及纺纱单元2中,气流纺纱装置10具备防止纤维束8的捻回传播的针122。也可以代替针122,而通过引导孔121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8的捻回传播。此外,气流纺纱装置100也可以具备相互向相反方向加捻的一对气流喷射喷嘴。
在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及纺纱单元2中,牵伸装置7的多个下辊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横动装置75的横动导纱器76,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被共通地驱动。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纺纱单元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及/或纱线卷取装置等)在各纺纱单元2中被独立地驱动的类型的纺纱机械及纺纱单元。
在实施方式的纺纱单元2中,共用捻接器43、吸嘴46及吸管44。各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分别设置有捻接器43、吸嘴46及吸管44。
实施方式的清纱器52为,监视细纱10的粗细而检测细纱10的纱疵,但也可以监视细纱10中有无包含异物,将包含异物的情况检测为纱疵。
Claims (11)
1.一种气流纺纱装置,通过捻回气流对纤维束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其特征在于,
具备:
喷嘴块,形成有捻回气流产生喷嘴,该捻回气流产生喷嘴向纺纱室内喷射纺纱用压缩空气,以便在上述纺纱室内产生上述捻回气流;
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流通向上述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供给的上述纺纱用压缩空气;以及
纺纱用转换阀,设置在上述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上,进行在上述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流通的上述纺纱用压缩空气的流通及流通遮断的切换,
上述纺纱用转换阀和上述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上述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内的容积被设定为,通过上述流通遮断而切断的上述细纱的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成为第一长度,
上述容积为1500mm3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纱用转换阀和上述捻回气流产生喷嘴之间的上述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为,配管内径为2mm以上、4mm以下,且配管长度为500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
导入路,将上述纤维束导入上述纺纱室内;
导出路,将通过上述捻回气流而纺纱的上述细纱向上述纺纱室外导出;以及
送风喷嘴块,形成有向上述导入路及上述导出路之间喷射送风用压缩空气的送风喷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上述送风用压缩空气从上述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便上述纤维束部长度成为比上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
5.一种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
卷取装置,通过卷绕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而形成卷装。
6.一种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
卷取装置,通过卷绕由上述气流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而形成卷装,
上述控制部对上述送风用压缩空气从上述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便根据由上述卷取装置形成的上述卷装的直径来调节上述第二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对上述送风用压缩空气从上述送风喷嘴的喷射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卷装成为满卷的情况下,上述第二长度成为规定长度。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
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由上述卷取装置卷绕的上述细纱的纱头;以及
接头装置,进行由上述捕捉装置捕捉的上述细纱及从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导出的上述细纱的接头。
9.一种纺纱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单元。
10.一种气流纺纱方法,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中,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下的控制步骤:对使作用于上述纤维束的上述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着在上述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流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如下的设定步骤:对上述细纱的纱头上形成的上述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6362/2011 | 2011-09-21 | ||
JP2011206362A JP2013067885A (ja) | 2011-09-21 | 2011-09-21 | 空気紡績装置、紡績ユニット、紡績機及び空気紡績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14931A CN103014931A (zh) | 2013-04-03 |
CN103014931B true CN103014931B (zh) | 2016-12-21 |
Family
ID=4660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66716.7A Active CN103014931B (zh) | 2011-09-21 | 2012-07-30 |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573223A3 (zh) |
JP (1) | JP2013067885A (zh) |
CN (1) | CN1030149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224397A (ja) * | 2014-05-26 | 2015-12-1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
JP2015224398A (ja) * | 2014-05-26 | 2015-12-1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
EP3031967B1 (de) * | 2014-12-11 | 2019-02-27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schenware |
CN107904709A (zh) * | 2017-12-21 | 2018-04-13 | 苏州市星京泽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喷气涡流纺加捻器 |
EP3505661A1 (en) * | 2017-12-28 | 2019-07-03 | Murata Machinery, Ltd. |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
DE102018131767A1 (de) * | 2018-12-11 | 2020-06-18 |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
JP2020143382A (ja) * | 2019-03-04 | 2020-09-1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空気紡績機 |
DE102019113977A1 (de) * | 2019-05-24 | 2020-11-26 |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von erforderlichen Luftströmen zum Handhaben eines Fadens und/oder Faserbandes und Spinnmaschineneinheit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09764A (en) * | 1996-01-30 | 1998-09-22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Piecing method for a spinning machine |
CN101319417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织机 |
CN101748520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气流纺纱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43829A (ja) * | 1997-07-22 | 1999-02-16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方法 |
JP4062869B2 (ja) * | 2000-09-01 | 2008-03-1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コアヤーン製造装置及びコアヤーン製造方法 |
JP2002155435A (ja) * | 2000-11-15 | 2002-05-31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における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US20020139102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Core yar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3155630A (ja) * | 2001-09-05 | 2003-05-30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 |
JP2003193337A (ja) * | 2001-12-19 | 2003-07-09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 |
JP2003278034A (ja) * | 2002-03-20 | 2003-10-02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 |
JP3952023B2 (ja) * | 2004-02-06 | 2007-08-0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繊維機械 |
JP2006144136A (ja) * | 2004-11-16 | 2006-06-0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装置の運転方法及び紡績装置 |
DE102007006674A1 (de) * | 2007-02-10 | 2008-08-14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Luftspinnvorrichtung |
DE102012101039A1 (de) * | 2012-02-09 | 2013-08-1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Luftspinnmaschine mit separaten Spinn- und Anspinndüsen |
-
2011
- 2011-09-21 JP JP2011206362A patent/JP201306788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7-30 CN CN201210266716.7A patent/CN10301493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8-02 EP EP12179103.2A patent/EP257322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09764A (en) * | 1996-01-30 | 1998-09-22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Piecing method for a spinning machine |
CN101319417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纺织机 |
CN101748520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气流纺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73223A3 (en) | 2017-01-18 |
EP2573223A2 (en) | 2013-03-27 |
JP2013067885A (ja) | 2013-04-18 |
CN103014931A (zh) | 2013-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14931B (zh) |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 |
CN103010849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1994176B (zh) | 纺纱机械 | |
JP6180809B2 (ja) |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 |
JP6080153B2 (ja) | 紡績機及び紡績機における糸の製造を中断する方法 | |
JP2013067934A (ja) | 紡績機及びつなぎ合わせ工程の前に紡績糸の端部を除去する方法 | |
CN103010816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3787150A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JP2015513009A (ja) | 糸欠陥検出除去装置を備えた粗紡機 | |
CN101876102A (zh) | 纱头捕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纺纱机 | |
CN101994172A (zh) | 气流纺纱装置及具备该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机械 | |
CN109385703B (zh) | 气流纺纱机 | |
CN103010823B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
CN105256417B (zh) |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 |
CN105297197B (zh) |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 |
CN1332084C (zh) |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3014956B (zh) |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 |
CN105274666B (zh) |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 |
CN103014962A (zh) | 纺纱机 | |
CN105648588B (zh) |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 |
CN103510209B (zh) | 纤维机械 | |
CN105369404B (zh) | 纺织机 | |
CN106494942B (zh) | 纱线卷绕机 | |
JP2014125714A (ja) | 紡績機 | |
CN107641859A (zh) | 一种气动纺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