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86668A -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6668A
CN102986668A CN2011102910686A CN201110291068A CN102986668A CN 102986668 A CN102986668 A CN 102986668A CN 2011102910686 A CN2011102910686 A CN 2011102910686A CN 201110291068 A CN201110291068 A CN 201110291068A CN 102986668 A CN102986668 A CN 102986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hianon
famoxadone
valid density
behind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10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
唐彩乐
张承来
曲哲
曹明章
张华东
王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910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66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6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噁唑菌酮和二氰蒽醌,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的质量比例为50∶1-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果树、蔬菜上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的防治。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背景
二氰蒽醌(Dithianon),又名二噻农,化学名称: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具有多种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真菌酶,最后导致病害死亡。具很好的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但二氰蒽醌速效性较差,单独使用,不利于病害的有效控制。
噁唑菌酮(famoxadone),又名易保,化学名称:3-苯氨基-5-甲基-5-(4-苯氧基苯基)-1,3-恶唑啉-2,4-二酮,是由杜邦公司研制开发的吡啶胺类杀菌剂,为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对复合体m中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但单独使用成本较高,也不利于抗性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适合农业上使用的高效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霜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噁唑菌酮、二氰蒽醌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较好的比例为20∶1-1∶2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优选的剂型是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80%。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包括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渗透剂等辅助成分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各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适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梨黑星病、香蕉黑星病、苹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柑橘炭疽病、辣椒炭疽病、大姜炭疽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梨黑星病、香蕉黑星病、苹果炭疽病、芒果炭疽病、柑橘炭疽病、辣椒炭疽病、大姜炭疽病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降低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避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噁唑菌酮为一种有效成分、二氰蒽醌为另一种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组合对霜霉病、黑星病和炭疽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施例1、2、3。
生物测定实施例1: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盆栽法。选取生长势一致的4~6叶期盆栽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3盆,编号备用。将采自田间的黄瓜霜霉病叶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均匀喷雾于供试的黄瓜叶片上进行接种,24h后进行药剂处理。用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个处理10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喷雾后将黄瓜苗放入温室中培养,7d后按照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发病情况,分级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31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32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41
试验结果表明(表1),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在配比50∶1-1∶50时,对黄瓜霜霉病均有增效作用,在20∶1-1∶2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60.5以上,而尤以在1∶1-1∶3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2: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对梨黑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梨黑星病菌(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孢子萌发法。从采自田间新鲜果实的病斑上分离梨黑星病菌,将病菌在PDA培养基上于25℃培养箱内连续培养3次进行纯化,然后再接于PD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孢子。将培养好的梨黑星病菌孢子用纱布过滤除去菌丝,然后用无菌水配制成4×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将供试药剂稀释成相应的浓度,并与梨黑星病菌的孢子悬浮液以2mL加2mL混配,以2mL无菌水加2mL孢子悬浮液为空白对照。置于24℃培养箱内培养,15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并计算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每处理随机镜检10个视野,重复3次,凡是孢子芽管长度超过孢子长度的1/2即为萌发状态。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42
将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对梨黑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51
表2的结果表明,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在配比50∶1-1∶50时,对梨黑星病均有增效作用,在20∶1-1∶20之间时,所列配比共毒系数均高于163.0,增效作用更明显,而尤以在1∶1-1∶3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对苹果炭疽病室内防效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炭疽病菌
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及1156.6-2006》,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份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4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放在26±0.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5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毫米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
以各个处理有效成份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抑制率转化成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61
表3的结果表明,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在配比50∶1-1∶50时,对苹果炭疽病菌均有增效作用,在20∶1-1∶10之间时,所列配比共毒系数均高于179.6,增效作用更明显,而尤以在1∶1-1∶3之间时增效作用最明显。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文件中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指噁唑菌酮和二氰蒽醌,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以下不再赘述。
实施例1:5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71
将活性成分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将5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加水稀释2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5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50μg/ml)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0%、86.2%。1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1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76.6%和84.1%,药后15天为72.2%和80.4%。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不但防治效果提高,而且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2: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81
将活性成分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将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按25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10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7%、84.4%。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22.7%二氰蒽醌悬浮剂按1000倍(有效浓度为227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7天的防效分别为83.5%和76.7%,药后15天防效分别为为82.3%和70.2%。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3:2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82
将活性成分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2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苹果炭疽病。将2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按1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5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15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2%和80.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4:3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091
将活性成分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3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芒果炭疽病。将3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浮剂按1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0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6.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2%和80.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芒果炭疽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5:1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01
将二氰蒽醌、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然后将恶唑菌酮、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得到1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香蕉黑星病。将1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按5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0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5.7%。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2%和80.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6: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02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11
将二氰蒽醌、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然后将恶唑菌酮、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得到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白菜霜霉病。将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按2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5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2%和80.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白菜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7: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12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21
将二氰蒽醌、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悬浮剂,然后将恶唑菌酮、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得到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
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柑橘炭疽病。将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悬乳剂按1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0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500倍(有效浓度为20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1.2%和78.3%。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同时,有效成分的用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8:5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22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5%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苹果黑星病。将5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按4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25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125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4.6%。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25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86.4%。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9: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葡萄霜霉病。将2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按2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5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6%。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250μg/ml)和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3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86.4%。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10:8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41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8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梨黑星病。将8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3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66.7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00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7.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250μg/ml)和60%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0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和79.4%。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梨黑星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11:5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Figure BSA00000584830200142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80%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大姜炭疽病。将51%噁唑菌酮·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5000倍(噁唑菌酮有效浓度为100μg/ml,二氰蒽醌有效浓度为2μg/ml)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2%。500克/升噁唑菌酮乳油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250μg/ml)和60%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按2000倍(有效浓度为300μg/ml),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和79.4%。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姜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噁唑菌酮和二氰蒽醌,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的质量比例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的质量比例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噁唑菌酮与二氰蒽醌的质量比例为1∶1-1∶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在杀菌组合物中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炭疽病、霜霉病、黑星病。
CN2011102910686A 2011-09-18 2011-09-18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029866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10686A CN102986668A (zh) 2011-09-18 2011-09-18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10686A CN102986668A (zh) 2011-09-18 2011-09-18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6668A true CN102986668A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1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10686A Pending CN102986668A (zh) 2011-09-18 2011-09-18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66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9358A (zh) * 2016-08-18 2017-01-04 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193A (zh) * 2002-07-18 2005-09-14 巴斯福股份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
CN101909445A (zh) * 2008-01-16 2010-12-0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8193A (zh) * 2002-07-18 2005-09-14 巴斯福股份公司 杀真菌混合物
CN101909445A (zh) * 2008-01-16 2010-12-08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杀真菌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9358A (zh) * 2016-08-18 2017-01-04 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0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72205B (zh) 用于烟草土传病害防治的混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647454A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51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39468A (zh) 一种壳寡糖与丙森锌的植保用组合物
CN102948424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18658B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3081920B (zh)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5A (zh) 一种含有保护性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47439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53669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7A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5532675A (zh) 一种丙硫菌唑和戊唑醇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6668A (zh) 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29905A (zh)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和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66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2948421A (zh) 一种含有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24A (zh) 一种含有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7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975923B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4920359B (zh) 高效防控水稻稻瘟病的植物精油
CN104938514B (zh)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
CN103875674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068023B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