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4186A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84186A CN102984186A CN2011102605931A CN201110260593A CN102984186A CN 102984186 A CN102984186 A CN 102984186A CN 2011102605931 A CN2011102605931 A CN 2011102605931A CN 201110260593 A CN201110260593 A CN 201110260593A CN 102984186 A CN102984186 A CN 1029841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alling terminal
- via node
- request message
- conver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本发明可以间接实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点对点(Peer-to-Peer,简称为P2P)在文件交换、分布式计算、服务共享等方面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其主要应用于Internet中,而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传统电信网络中。
相关技术中,很多机构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将P2P技术引入到电信网络中,既能够保证会话启动协议(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在P2P网络中的应用,又能够运行各类典型业务。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核心网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P2P叠加网101、P2P叠加网中的对等节点102、非P2P终端设备103、P2P终端设备104、终端设备的接入节点105。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1)、P2P叠加网101由各类担负不同角色的对等体(本发明中也称为节点)组成的一张逻辑网络。
(2)、对等节点102是P2P叠加网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能够给同一P2P叠加网中其它节点提供存储和传送服务的节点。
(3)、非P2P终端设备103是接入到P2P叠加网的不支持任何P2P协议,仅支持SIP协议的终端设备。
(4)、P2P终端设备104是接入到P2P叠加网中的既支持P2P协议,也支持IP协议的终端设备。考虑到一般终端设备,特别是手持终端设备的能力较弱,所以很多情况下的实际部署,P2P终端设备104也仅仅作为P2P客户端接入到P2P叠加网中来,并不承担存储、传送等服务器;
(5)、终端设备的接入节点105,考虑到电信营运的需要,包括非P2P终端设备103与P2P终端设备104都必须通过就近的接入节点接入到P2P叠加网中,当该接入节点作为非P2P终端设备103的接入节点时,同时作为代理节点,负责将非P2P终端设备103所采用的SIP协议与P2P叠加网内部路由SIP所采用协议的转换,而当该节点作为P2P终端设备104的接入节点时,仅需要对消息进行中继。
在P2P叠加网中,对等节点102之间根据分布式哈希算法(DHT),节点之间数据相互动态实时备份。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会话建立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叫终端选择一个接入节点接入到P2P网络,向该接入节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接入节点根据DHT算法找到主叫终端的负责节点,再由主叫终端的负责节点找到被叫终端的负责节点,再由被叫终端的负责节点最终通过被叫终端的接入节点找到被叫终端,从而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
基于图2的示意图,相关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P2P会话建立方法。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302至步骤S316。
步骤S302,主叫终端向P2P网络接入节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被叫身份标识,和主叫终端身份标识,以及主叫终端的媒体IP地址信息。
步骤S304,接入节点根据主叫终端身份标识,通过DHT算法找到负责节点,采用资源定位和发现协议(RELOAD),建立与负责节点间的RELOAD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如果接入节点发现接入节点与负责节点之间的RELOAD连接已经存在,则这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S306,接入节点转发收到的会话请求消息给负责节点。
步骤S308,负责节点触发用户签约的业务控制,之后获取会话请求消息中的被叫用户身份标识,并根据被叫用户身份标识,通过DHT算法找到被叫终端,并与被叫终端建立RELOAD连接。
步骤S310,负责节点向被叫终端发送会话请求消息,建立与主叫终端之间的IP承载连接。
步骤S312至步骤S316,被叫终端接受会话请求,返回200OK,消息中携带被叫终端媒体IP地址信息。
至此,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之间的媒体链接建立完成。
但是,根据上述步骤S302至步骤S316,如果呼叫的被叫终端是跨域呼叫,如跨洋IP电话,则负责节点需要通知被叫终端更新主叫终端的IP地址的耗时很长,这样导致终端时延增长,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被叫终端是跨域呼叫时负责节点需要通知被叫终端更新主叫终端的IP地址的耗时很长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
根据本发明会话建立方法包括: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优选地,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包括: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优选地,在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会话请求消息,判断主叫终端的签约业务是否签约连续性业务;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的操作。
优选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地址信息、SIP URL信息、物理位置区域信息。
优选地,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包括: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使用入口地址,建立主叫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使用出口地址,建立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优选地,在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重新建立中继节点与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会话建立装置可以应用于负责节点,其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优选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优选地,第一建立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第一建立子模块,用于使用入口地址,建立主叫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第二建立子模块,用于使用出口地址,建立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重新建立中继节点与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本发明通过增加中继节点,可以间接实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核心网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会话建立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6。
步骤S402,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步骤S404,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步骤S406,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相关技术中,如果呼叫的被叫终端是跨域呼叫,则负责节点需要通知被叫终端更新主叫终端的IP地址的耗时很长,这样导致终端时延增长,降低了用户体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中继节点,可以间接实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包括: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本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为跨域呼叫,其判断方式简单、可靠,从而有利于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在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会话请求消息,判断主叫终端的签约业务是否属于连续性业务;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的操作。考虑到连续性业务对终端时延比较敏感,因此,本优选实施例一方面设置连续性业务强制采用中继节点,从而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设置非连续性业务可选采用中继节点,从而节约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优选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IP地址信息、SIP URL信息、物理位置区域信息。
优选地,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包括: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使用入口地址,建立主叫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使用出口地址,建立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本优选实施例中,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并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从而可以保证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感知不到中继节点的存在,进而可以避免增加中继节点对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的影响。
优选地,在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重新建立中继节点与主叫终端和/或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考虑到主叫终端可能跨接入网移动,从而导致IP地址发生变化。本优选实施例中,直接在中继节点分配新的入口地址,以便主叫终端使用该分配的入口地址进行P2P会话,该方法简便、可靠,并有利于减少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描述场景终端1呼叫其他域用户时,负责节点根据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确定跨域呼叫,负责节点申请中继节点,锚点呼叫媒体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502至步骤S514。
步骤S502至步骤S504,用户终端1通过接入节点向负责节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主叫IP地址、位置信息、被叫SIP URL等信息。
步骤S506,负责节点判断用户签约业务连续性业务,进一步分析主叫用户的IP地址或主叫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的SIP URL,判断终端1和被叫节点是否在同一个域,如果是则跳过步骤S508,否则执行步骤S508。
步骤S508,负责节点选择一个本地空闲的中继节点,并申请中继资源,中继节点分配中继节点的出入口IP地址。
步骤S510,负责节点根据被叫SIP URL,通过DHT算法计算出远端节点地址空间,建立与远端节点的RELOAD连接,向远端节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如果跨域呼叫消息中携带中继节点的媒体IP地址出口地址,否则是终端1的地址。
步骤S512,远端节点接受会话请求,返回200Ok,消息中携带远端节点的媒体IP地址信息。
步骤S514,如果跨域呼叫,负责节点替换中继节点的把收到的200OK消息中远端节点的媒体地址更换为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否则不替换,并把200OK转发给终端1;如果跨域呼叫,则最终终端1与远端的节点媒体通讯,通过中继节点进行锚定。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负责节点收到用户的会话请求消息,无法根据用户的SIP URL判断主被叫用户是否在同域,如,被叫用户可能发生漫游,主叫负责节点根据被叫的SIP URL判断,可能不准,于是负责节点在收到被叫的IP地址信息后再判断是否需要添加中继节点,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602至步骤S618。
步骤S602至步骤S604同步骤S502至步骤S504。
步骤S606,负责节点发现用户签约SC业务。
步骤S608,负责节点根据被叫SIP URL,建立与远端节点的RELOAD连接,向远端节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消息不携带媒体信息。
步骤S610,远端节点收到会话请求消息,接受会话,返回200OK,消息中携带远端节点的IP地址信息。
步骤S612,负责节点判断主被叫是否在相同的物理区域,如果不是,执行步骤S614,申请中继节点资源,否则跳过步骤S614。
步骤S614,同步骤S508。
步骤S616,负责节点向终端返回200OK,如果跨域呼叫,消息中携带中继节点入口侧IP地址,否则返回的是远端节点的地址。
步骤S618负责节点向远端节点返回ACK消息,如果跨域呼叫,消息中携带中继节点出口地址,否则是终端的地址信息。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702至步骤S714。
步骤S702,负责节点收到远端节点的入呼请求,请求消息中携带被叫SIP URL,远端节点的IP的地址信息,被叫的身份标识。
步骤S704,负责节点根据被叫SIP URL找到被叫终端1的注册信息,获取被叫终端1注册的位置信息,判断主被叫是否为相同域,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S706,否则跳过步骤S706。
步骤S706,同步骤S508。
步骤S708至步骤S710,负责节点根据终端1的注册信息,向终端1发送会话请求消息,如果是跨越呼叫,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是中继节点入口地址,否则为远端节点的地址。
步骤S712,终端1接受会话,返回200OK信息,消息中携带终端1媒体IP地址信息。
步骤S714,负责节点返回200OK给远端节点,如果跨域呼叫返回中继节点出口地址,否则是终端1的媒体地址信息。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会话建立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8所示,终端1使用IP1与远端节点通讯,后在会话过程中IP地址发生变化,系统为保持业务连续性流程,包括如下的步骤S802至步骤S814。
步骤S802,终端1跨接入间移动,终端1在新的接入网中生成新的IP2地址。
步骤S804,终端1在新接入网中,通过新的IP2地址向网络进行注册,因该流程为现有流程,与本发明无关联性,简明起见,不展开描述注册流程。
步骤S806,终端1决策使用新的IP2地址与远端通讯,向接入节点发送转移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终端1身份标识和会话转移标识(STI),以及终端1新的媒体IP地址IP2信息。
步骤S808,接入节点转发消息给终端1负责节点;如果接入节点发现接入节点与负责节点之间之前建立的RELOAD连接无效,如原负责节点发生了迁移,接入节点需要重新建立与负责节点之间的RELOAD连接。
步骤S810,负责节点发现切换会话媒体已经锚点在中继节点,则通知中继节点更新入口媒体IP地址,分配新的入口地址,并与原出口媒体IP地址进行关联。
步骤S812,负责节点通过会话转移应答向终端1返回中继节点新分配入口地址。
后续终端1使用新的IP地址IP2与远端节点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会话建立方法。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会话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1、获取模块92和第一建立模块93。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点对点P2P会话媒体连接;获取模块92,连接至第一接收模块91,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第一建立模块93,连接至获取模块92,用于使用中继资源,建立主叫终端、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相关技术中,如果呼叫的被叫终端是跨域呼叫,则负责节点需要通知被叫终端更新主叫终端的IP地址的耗时很长,这样导致终端时延增长,降低了用户体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中继节点,可以间接实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获取模块92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922和获取子模块924,下面结合图10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判断子模块922,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消息中的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获取子模块924,连接至第一判断子模块922,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本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为跨域呼叫,其判断方式简单、可靠,从而有利于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第一建立模块93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932、第一建立子模块934、第二发送子模块936和第二建立子模块938,下面结合图11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发送子模块932,用于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第一建立子模块934,连接至第一发送子模块932,用于使用入口地址,建立主叫终端与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第二发送子模块936,用于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第二建立子模块938,连接至第二发送子模块936,用于使用出口地址,建立中继节点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中,向主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并向被叫终端发送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从而可以保证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感知不到中继节点的存在,进而可以避免增加中继节点对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的影响。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94和第二建立模块95。下面结合图12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第二接收模块9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所述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第二建立模块95,连接至第二接收模块94,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94接收到会话转移请求消息之后,重新建立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考虑到主叫终端可能跨接入网移动,从而导致IP地址发生变化。本优选实施例中,直接在中继节点分配新的入口地址,以便主叫终端使用该分配的入口地址进行P2P会话,该方法简便、可靠,并有利于减少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会话建立装置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增加中继节点,可以间接实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避免跨域呼叫,保证终端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所述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点对点P2P会话媒体连接;
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使用所述中继资源,建立所述主叫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中的所述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获取所述中继节点的所述中继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中的所述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判断所述主叫终端的签约业务是否签约连续性业务;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判断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互联网协议IP地址信息、会话启动协议SIP URL信息、物理位置区域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中继资源,建立所述主叫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包括:
向所述主叫终端发送所述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
使用所述入口地址,建立所述主叫终端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向所述被叫终端发送所述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
使用所述出口地址,建立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中继资源,建立所述主叫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来自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所述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
重新建立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7.一种会话建立装置,应用于负责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主叫终端的会话请求消息,其中,所述会话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主叫终端与被叫终端之间的点对点P2P会话媒体连接;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获取中继节点的中继资源;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使用所述中继资源,建立所述主叫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消息中的所述主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是否处于相同的物理区域;
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中继节点的所述中继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主叫终端发送所述中继节点的入口地址;
第一建立子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入口地址,建立所述主叫终端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被叫终端发送所述中继节点的出口地址;
第二建立子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出口地址,建立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的会话转移请求消息,其中,所述会话转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重新建立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主叫终端和/或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P2P会话媒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05931A CN102984186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05931A CN102984186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84186A true CN102984186A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7857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05931A Pending CN102984186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84186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5408A1 (zh) * | 2014-03-10 | 2015-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等网络会议接入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
CN105376299A (zh) * | 2015-09-30 | 2016-03-02 |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网络附属存储设备 |
CN105530537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2352413A (zh) * | 2018-06-27 | 2021-02-09 | 奈安蒂克公司 | 低时延数据报响应的计算机网络协议 |
US11420116B2 (en) | 2019-02-25 | 2022-08-23 | Niantic, Inc. | 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edge computing |
US11489763B2 (en) | 2019-12-20 | 2022-11-01 | Niantic, Inc. | Data hierarchy protocol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thway selectio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7621A (zh) * | 2003-03-07 | 2004-09-08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建立点到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595887A (zh) * | 2003-09-08 | 2005-03-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一代网络系统及资源管理方法 |
CN101102310A (zh) * | 2007-07-25 | 2008-01-09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支持p2p媒体传输的sip软交换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WO2009018774A1 (fr) * | 2007-08-06 | 2009-02-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connexion de session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
US20110067091A1 (en) * | 2009-09-16 | 2011-03-17 | Avaya Inc. |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 such as, exterprise and service provider using sequencing applications and ims peering |
CN102119516A (zh) * | 2008-08-11 | 2011-07-0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sip服务 |
-
2011
- 2011-09-05 CN CN2011102605931A patent/CN1029841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7621A (zh) * | 2003-03-07 | 2004-09-08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网络中建立点到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595887A (zh) * | 2003-09-08 | 2005-03-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下一代网络系统及资源管理方法 |
CN101102310A (zh) * | 2007-07-25 | 2008-01-09 |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支持p2p媒体传输的sip软交换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WO2009018774A1 (fr) * | 2007-08-06 | 2009-02-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connexion de session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
CN102119516A (zh) * | 2008-08-11 | 2011-07-0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sip服务 |
US20110067091A1 (en) * | 2009-09-16 | 2011-03-17 | Avaya Inc. |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 such as, exterprise and service provider using sequencing applications and ims peering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5408A1 (zh) * | 2014-03-10 | 2015-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等网络会议接入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
CN105530537A (zh) * | 2014-09-29 | 2016-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5530537B (zh) * | 2014-09-29 | 2018-10-1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5376299A (zh) * | 2015-09-30 | 2016-03-02 |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网络附属存储设备 |
CN112352413B (zh) * | 2018-06-27 | 2022-04-12 | 奈安蒂克公司 | 低时延数据报响应的计算机网络协议 |
US11077365B2 (en) | 2018-06-27 | 2021-08-03 | Niantic, Inc. | Low latency datagram-responsive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
CN112352413A (zh) * | 2018-06-27 | 2021-02-09 | 奈安蒂克公司 | 低时延数据报响应的计算机网络协议 |
US11497995B2 (en) | 2018-06-27 | 2022-11-15 | Niantic, Inc. | Low latency datagram-responsive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
US11833420B2 (en) | 2018-06-27 | 2023-12-05 | Niantic, Inc. | Low latency datagram-responsive computer network protocol |
US11420116B2 (en) | 2019-02-25 | 2022-08-23 | Niantic, Inc. | 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edge computing |
US11794101B2 (en) | 2019-02-25 | 2023-10-24 | Niantic, Inc. | 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edge computing |
US11489763B2 (en) | 2019-12-20 | 2022-11-01 | Niantic, Inc. | Data hierarchy protocol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thway selection |
US11757761B2 (en) | 2019-12-20 | 2023-09-12 | Niantic, Inc. | Data hierarchy protocol for data transmission pathway selection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9771B (zh) | 请求域转移的方法、终端及其服务器 | |
EP1597934B1 (en) | Radio terminal session control and interface set up method | |
US20070156804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mobile network supporting dynamic personal virtual mobile network with multimedia service orchestration | |
CN101453524B (zh) | 一种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方法 | |
WO2003054717A1 (en) | Providing instant services i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 |
CN113596191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187495B (zh) | 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 | |
CN102984186A (zh)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
WO2013040970A1 (zh) | 中继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 |
US2006016506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network element to track the availability of other network elements | |
EP1889416B1 (en) | Shared IP multimedia resource reservation | |
CN100589640C (zh) | 一种传送语音呼叫连续性业务的业务状态的方法 | |
US8018899B2 (en) | Handoff system and method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devices, SIP server and operational method of SIP server | |
US20100064182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90282155A1 (en) | Providing peer-to-peer media | |
US20120089680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ssion control method | |
CN101557543A (zh) | 一种实现设备间业务切换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3200383A (zh) | 实现高清可视电话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11503164B2 (en) | Media interaction method in DECT network cluster | |
KR101080383B1 (ko) | 브이오아이피 호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브이오아이피 통신 시스템 | |
US8068128B2 (en) | Visual communication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10249669A1 (en) | Method for service inter-working and session channel establishment, inter-working selection function module and device | |
KR20200046836A (ko) | 착신 그룹의 대표 모회선 번호를 이용한 그룹 착신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1843052B (zh) | 建立由外部数据网络发起的phs分组数据通信的方法 | |
WO2024004078A1 (ja) | 負荷分散装置、負荷分散システム、負荷分散方法、および、負荷分散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