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0374B -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 Google Patents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70374B CN102870374B CN201280000579.0A CN201280000579A CN102870374B CN 102870374 B CN102870374 B CN 102870374B CN 201280000579 A CN201280000579 A CN 201280000579A CN 102870374 B CN102870374 B CN 1028703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ransmission unit
- retransmission
- veneer
- unit
- management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其中,该方法包括: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所述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同一单板中,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能够解决现有的负荷分担方法存在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领域的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以及提升业务处理能力,现有的负荷分担设备通常会有主备模式和负荷分担模式。在主备模式下,负荷分担装置中只有一个主用单元(包括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工作,另外一个或者多个备用单元(包括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进行热备份或者冷备份,当主用单元发生故障后,备用单元能够在短时间内切换,确保业务的正常。而在负荷分担模式下,多个控制管理单元和转发单元能够共同工作,共同承担业务的处理,不会存在闲置的资源,使得系统带宽资源利用最大化。
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1、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也就是说,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物理分开。
2、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全部都共板件,都在一个单板上,由多个同样的单板实现分布式负荷分担功能。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负荷分担方法存在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能够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包括:
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所述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同一单板中,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具体实现可以为: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根据各转发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预设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具体实现可以为: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接收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实时更新负载信息列表中与所述各转发单元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根据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具体实现可以为:
查询所述负载信息列表,获取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后,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之前,具体实现可以为: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分别发送查询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的请求消息给对应的转发单元,以使所述各转发单元获取各自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分别接收所述各转发单元发送的响应消息,各响应消息中包括对应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板,包括:内置于所述单板中的内置转发单元和管理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内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装置,包括:第一单板和外置于所述第一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所述其他转发单元与所述第一单板连接;
所述第一单板为上述单板;
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内置于所述第一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包括:
第一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所述第二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和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位于第一单板中,所述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内置转发单元位于第二单板中;
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内置转发单元和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单板之外的其他转发单元。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装置,包括:
备用单板、主用单板和外置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所述其他转发单元分别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连接,所述主用单板与所述备用单板连接;
所述备用单板中的第一内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所述备用单板中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处于备用状态;
所述主用单板中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处于主用状态,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单板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确定发送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可以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负荷分担装置包括:多个管理控制单元和多个转发单元,其中,每一管理控制单元为一个板件,转发单元为与管理控制单元分离的板件,每一转发单元为一个板件。
由于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为了实现分布式负荷分担,所需要的单板较多,因此,存在组网难度大和软件实现困难大的问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低。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负荷分担装置包括:多个管理控制单元,多个转发单元,且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全部共板件,每一个单板件上都有一个管理控制单元和一个转发单元。
如图2所示,每一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只能管理控制本单板的转发单元,如果本单板转发单元接收的数据较大,需要通过其他单板的转发单元进行负荷分担时,需要通过本单板的管理控制单元与其他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进行软件协调,而不能直接对其他单板中的转发单元进行控制管理,由于每一单板都包含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管理控制单元较多,多个管理控制单元之间的软件协调存在较高的复杂度,同时,由于每一单板都包含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存在硬件成本较高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负荷分担方法存在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其中,待传输数据为任一网络实体通过单板向另一网络实体发送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内置于单板中的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步骤302、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内置于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可以接收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根据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实时更新负载信息列表中与各转发单元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对应地,管理控制单元可以查询所述负载信息列表,实时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可以分别发送查询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的请求消息给对应的转发单元,各转发单元根据接收到请求消息,分别获取各自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各转发单元分别向管理控制单元发送响应消息,各响应消息中包括对应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管理控制单元分别接收各转发单元发送的响应消息,根据各响应消息,分别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步骤303、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管理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各转发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预设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一个转发单元就能够满足数据传输时,可以优先使用内置转发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即若确定内置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优先将内置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一个转发单元不能满足数据传输时,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将待传输数据通过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进行转发处理,即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其中,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包括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置转发单元和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同一单板中,上述各转发单元包括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其中,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容量进行具体确定,不仅能够降低扩容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软件控制算法。
本实施例的单板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实现根据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动态地调整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单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内置于所述单板中的内置转发单元41和管理控制单元42;
举例来说,内置转发单元41和管理控制单元42可以通过管理控制总线进行连接,其中,内置转发单元41,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42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421,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确定模块422,用于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42具体还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423,用于根据各转发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预设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42具体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424,用于接收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实时更新负载信息列表中与所述各转发单元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对应地,获取模块421,具体用于查询第二设置模块424中的所述负载信息列表,获取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管理控制单元42具体还包括:
收发模块425,用于分别发送查询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的请求消息给对应的转发单元,以使所述各转发单元获取各自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分别接收所述各转发单元发送的响应消息,各响应消息中包括对应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收发模块425,还用于将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发送给获取模块42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转发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内置转发单元41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一个转发单元就能够满足数据传输时,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优先使用内置转发单元41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具体实现时,收发模块425发送内置转发单元41的当前负载比率给获取模块421,或者获取模块421从第二设置模块424中获取内置转发单元41的当前负载比率,确定模块42根据获取模块421获取的内置转发单元41的当前负载比率和第一设置模块423中设置的内置转发单元41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内置转发单元41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优先将内置转发单元41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一个转发单元不能满足数据传输时,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将待传输数据通过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进行转发处理,具体实现时,收发模块425发送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给获取模块421,或者获取模块421从第二设置模块424中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确定模块42根据获取模块421获取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第一设置模块423中设置的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转发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内置转发单元41和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转发单元与单板的连接关系具体为: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转发单元41通过转发总线进行连接,其他转发单元与管理控制单元42通过管理控制总线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转发单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容量进行具体确定,不仅能够降低扩容的成本,同时也简化了软件控制算法。
本实施例的管理控制单元42的功能具体可以采用Power PC、InterCPU等器件来实现;转发单元的功能可以采用二层转发芯片LSW或者三层转发芯片NP等器件来实现;管理控制总线可以采用PCI,PCIE,RapidIO等高速总线,也可以采用UART,IIC,MDIO等低速总线;转发总线可以采用10G KR,XAUI,GE,FE等多种业务总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的具体型号和类型,只要能够满足上述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的功能器件的均在本发明概括之内。
本实施例的单板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实现根据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动态地调整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第一单板51和其他转发单元52,其他转发单元52外置于第一单板51,其他转发单元52与第一单板51连接;
其中,其他转发单元52与第一单板51连接关系具体为:其他转发单元52与内置于第一单板51的转发单元通过转发总线进行连接,其他转发单元52与内置于第一单板51的管理控制单元通过管理控制总线进行连接。
第一单板51为图4所示实施例所述的单板;
其他转发单元52,用于接收内置于第一单板51中的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单板53,第二单板53与第一单板51连接,第二单板53与其他转发单元52连接,其他转发单元52也外置于第二单板52;
其中,第二单板53与第一单板51的连接关系具体为:内置于第二单板53的管理控制单元与内置于第一单板51的管理控制单元通过管理控制总线进行连接,内置于第二单板53的转发单元与内置与第一单板51的转发单元通过转发总线进行连接。
其他转发单元52与第二单板53的连接关系具体为:其他转发单元52与内置于第二单板53的转发单元通过转发总线进行连接,其他转发单元52与内置于第二单板53的管理控制单元通过管理控制总线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单板53为图4所示实施例所述的单板;即用于在第一单板51工作正常时,与第一单板51分担负荷,具体实现为:
第一单板51,用于在工作正常时,内置于第一单板中的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内置于第一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获取所述内置于第一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和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内置于第一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和所述其他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第二单板53,用于在所述第一单板工作正常时,与所述第一单板分担负荷,即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获取所述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和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和所述其他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其他转发单元52,用于接收所述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转发单元、所述内置于第二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负荷分担装置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实现根据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动态地调整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采用两个单板,当两个单板都工作正常时,该两个单板能够共同工作,共同承担数据转发处理,不会存在闲置的资源,可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701、第一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内置于备用单板中的第一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内置于备用单板中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处于备用状态。
步骤702、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内置于主用单板中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处于主用状态,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可以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可以切换成主用状态,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步骤703、所述第二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具体实现时,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当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可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和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备用单板中,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内置转发单元位于主用单板中;
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第二内置转发单元和位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之外的其他转发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实现根据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动态地调整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同时,本实施例的主用管理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备用管理控制单元能够承担对各转发单元的管理控制工作,从而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主用单板81、备用单板82和外置于主用单板81和备用单板82的其他转发单元83,其他转发单元83分别与主用单板81和备用单板82连接,主用单板81和备用单板82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备用单板82中的第一内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备用单板82中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处于备用状态;
主用单板81中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处于主用状态,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其他转发单元8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备用单板82,还用于在主用单板81发生故障时,作为主用单板,即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所述第一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主用单板和备用单板中的管理控制单元举例来说可以位于管理控制平面,上述主用单板和备用单板中的转发单元和其他转发单元举例来说可以位于转发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软件配置和组网配置的复杂度,本实施例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至多包括两个单板,其他转发单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容量进行具体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负荷分担装置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和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若确定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能够实现根据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动态地调整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解决了现有的负荷分担装置中,管理控制单元和转发单元不共板件的情况,由于所需板件多,因此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外置于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与内置于单板的转发单元一起进行负荷分担,降低软件调度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采用两个单板,当其中一个单板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单板能够承担对通过两个单板的数据进行转发处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所述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同一单板中,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包括: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根据各转发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预设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接收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实时更新负载信息列表中与所述各转发单元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具体包括:
查询所述负载信息列表,获取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之后,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之前,包括:
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分别发送查询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的请求消息给对应的转发单元,以使所述各转发单元获取各自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分别接收所述各转发单元发送的响应消息,各响应消息中包括对应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6.一种单板,包括内置于所述单板中的内置转发单元和管理控制单元,所述内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内置转发单元和外置于所述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具体还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各转发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预设各转发单元的负载比率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具体还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接收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根据所述各转发单元实时发送的当前负载比率,实时更新负载信息列表中与所述各转发单元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查询所述第二设置模块设置的所述负载信息列表,获取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控制单元具体还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分别发送查询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的请求消息给对应的转发单元,以使所述各转发单元获取各自对应的当前负载比率;分别接收所述各转发单元发送的响应消息,各响应消息中包括对应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发送给所述获取模块。
11.一种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板和外置于所述第一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所述其他转发单元与所述第一单板连接;
所述第一单板为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板;
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内置于所述第一单板中的内置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与所述第一单板连接,所述第二单板与所述其他转发单元连接,所述其他转发单元外置于所述第二单板;
所述第二单板为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板。
13.一种负荷分担的方法,包括:
第一内置转发单元接收待传输数据;
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所述第二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和处于备用状态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位于备用单板中,所述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内置转发单元位于主用单板中;
所述各转发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和第二内置转发单元和位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之外的其他转发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主用状态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切换成主用状态,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
所述第一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15.一种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备用单板、主用单板和外置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的其他转发单元,所述其他转发单元分别与所述备用单板和主用单板连接,所述主用单板与所述备用单板连接;
所述备用单板中的第一内置转发单元,用于接收待传输数据,所述备用单板中的第一管理控制单元处于备用状态;
所述主用单板中的第二管理控制单元处于主用状态,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若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所述其他转发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内置转发单元发送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转发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单板,还用于在所述主用单板发生故障时,作为主用单板,所述第一管理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各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所述第一管理控制单元确定所述各转发单元中的任一转发单元的当前负载比率是否小于预设的负载比率阈值,若是,则将所述转发单元确定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转发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2/077326 WO2013189069A1 (zh) | 2012-06-21 | 2012-06-21 |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0374A CN102870374A (zh) | 2013-01-09 |
CN102870374B true CN102870374B (zh) | 2015-04-29 |
Family
ID=47447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0579.0A Active CN102870374B (zh) | 2012-06-21 | 2012-06-21 |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85893B2 (zh) |
EP (1) | EP2852113B1 (zh) |
CN (1) | CN102870374B (zh) |
ES (1) | ES2625077T3 (zh) |
WO (1) | WO20131890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02521A (zh) * | 2013-12-06 | 2015-06-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
JP6335402B2 (ja) * | 2016-01-21 | 2018-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
EP3433984B1 (en) | 2016-03-24 | 2020-0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n adaptive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link |
CN109039939B (zh) * | 2018-07-13 | 2022-11-0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
CN110764922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单板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9688190B (zh) * | 2018-10-23 | 2022-07-26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传输金融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JP7266067B2 (ja) * | 2021-06-25 | 2023-04-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0322A2 (en) * | 1998-11-17 | 2000-05-25 | Sun Microsystems, Incorporated | Computer data packet switching and load balancing system using a general-purpose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
CN1482769A (zh) * | 2002-09-13 | 2004-03-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系统及方法 |
CN1859276A (zh) * | 2005-07-27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多端口选路方法 |
CN101184114A (zh) * | 2007-10-31 | 2008-05-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标志的分配方法 |
CN101815033A (zh) * | 2010-03-12 | 2010-08-25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3424B1 (en) * | 1998-12-02 | 2002-10-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ort aggregation load balancing |
JP2005267167A (ja) * | 2004-03-18 | 2005-09-29 | Hitachi Ltd | 負荷分散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20060029097A1 (en) * | 2004-06-07 | 2006-02-09 | Mcgee Michael S | Dynamic al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a computer system's network resources |
US7486954B2 (en) * | 2005-03-25 | 2009-02-03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load sharing between in-cell and soft handoff users |
US8189476B1 (en) * | 2007-08-20 | 2012-05-29 | F5 Networks, Inc. | Dynamic trunk distribution on egress |
CN101197851B (zh) * | 2008-01-08 | 2010-12-0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控制平面集中式数据平面分布式的方法及系统 |
US8228929B2 (en) * | 2008-10-24 | 2012-07-24 | Juniper Networks, Inc. | Flow consistent dynamic load balancing |
CN102098224B (zh) * | 2011-02-16 | 2015-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流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
CN102137018A (zh) * | 2011-03-21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
-
2012
- 2012-06-21 CN CN201280000579.0A patent/CN102870374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21 WO PCT/CN2012/077326 patent/WO201318906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21 EP EP12879493.0A patent/EP2852113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6-21 ES ES12879493.0T patent/ES2625077T3/es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16 US US14/571,711 patent/US998589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0322A2 (en) * | 1998-11-17 | 2000-05-25 | Sun Microsystems, Incorporated | Computer data packet switching and load balancing system using a general-purpose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
CN1482769A (zh) * | 2002-09-13 | 2004-03-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以太网接入平台的主备倒换与负荷分担系统及方法 |
CN1859276A (zh) * | 2005-07-27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多端口选路方法 |
CN101184114A (zh) * | 2007-10-31 | 2008-05-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标志的分配方法 |
CN101815033A (zh) * | 2010-03-12 | 2010-08-25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89069A1 (zh) | 2013-12-27 |
EP2852113B1 (en) | 2017-03-08 |
EP2852113A1 (en) | 2015-03-25 |
CN102870374A (zh) | 2013-01-09 |
EP2852113A4 (en) | 2015-09-30 |
ES2625077T3 (es) | 2017-07-18 |
US9985893B2 (en) | 2018-05-29 |
US20150103641A1 (en) | 2015-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70374B (zh) | 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单板 | |
US9141491B2 (en) | Highly available server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 |
CN102739453B (zh) | 主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449621B (zh) | 一种节点控制器链路的切换方法、处理器系统和节点 | |
CN101557379B (zh) | 一种pcie接口的链路重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73157A (zh) | 共享i/o环境中的虚拟热插入功能 | |
CN102316043B (zh) | 端口虚拟化方法、交换机及通信系统 | |
CN103067277A (zh) | 建立控制通道的方法、转发设备和控制设备 | |
CN103188098B (zh) | 一种容灾切换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 |
EP2207304A1 (en) | General hardware platform, corresponding architecture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for advanced mezzanine card | |
CN211628241U (zh) | 一种通过软件切换拓扑的pcie总线结构 | |
US860129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balancing power supply efficiency in a networking environment | |
CN105763488B (zh) | 数据中心汇聚核心交换机及其背板 | |
CN101145145A (zh) | Pcie通道扩展装置、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 |
CN210324188U (zh) | 一种集成电路总线iic主从竞争自动切换设备及其系统 | |
CN104461705A (zh) | 一种业务访问的方法及存储控制器、集群存储系统 | |
CN104580328A (zh) | 虚拟机迁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096114A (zh) | 一种管理多个arm服务器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612741B (zh) | 一种多路服务器 | |
CN101159558B (zh) | 一种获取单板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单板 | |
CN11188492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463670A (zh) | 一种存储控制器访问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7247683B (zh) | 一种用于机架服务器的定位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760770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5224059A (zh) | 远端存取数据的方法以及本地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