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62915A -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915A
CN102762915A CN2010800643561A CN201080064356A CN102762915A CN 102762915 A CN102762915 A CN 102762915A CN 2010800643561 A CN2010800643561 A CN 2010800643561A CN 201080064356 A CN201080064356 A CN 201080064356A CN 102762915 A CN102762915 A CN 102762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conductor
conductor
light source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冈澄人
高山武史
酒井启至
生田和也
石村良治
石坂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62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面光源装置的光源模块(10)包括:相对于长边方向上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22)的多个导光体(21);光源;以及用于以规定的间隔来支承导光体(21)的间隙(22)的支承构件(31),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比沿着间隙(22)突出的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要更向光射出一侧突出。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显示品质较高的、将导光板分割成多个导光体并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而得的面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作为背光源的面光源装置,所述面光源装置具备利用导光板来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呈面状射出的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导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领域中,多使用具备利用导光板来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呈面状射出的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导光板的背光源,以实现装置薄型化。
作为这种侧边型导光板,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照明装置。图10(a)是表示上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照明装置100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A-A’线剖视图,图10(c)是图10(a)的B-B’线剖视图。如图10(a)所示,上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照明装置100包括:由排成一列的多个导光体111构成的导光板110;以及对导光板110的每一根导光体111设置的、并对导光体111照射光的多个光源101。上述光源101包括一个红色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101R、两个绿色LED101G、以及一个蓝色LED101B。另外,如图10(b)所示在导光板110的下侧设置有反射片材102。而且,如图10(c)所示,在相邻的导光体111之间,形成有0.1μm以上的间隙103(空气层)。利用该结构,能够进行模拟脉冲型的显示。
但是,因为相邻的导光体111与导光体111之间的间隙103是空气层,因此,导光体111的中央部例如可能会因自重而弯曲,从而无法确保间隙103。另外,还要考虑导光体111向光射出侧浮起而使配置于光射出面一侧的其它的构件(例如光学片材等)受到损伤的情况。因此,为了维持所述间隙103,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导光体111固定于规定位置的支承构件。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并非使用导光体(导光板),而是将多个荧光管201并排,并采用如图11所示的灯管支架202作为用于支承所述多个荧光管201的构件。灯管支架202呈一部分具有开口部的不完整圆形的把持形状,由具有挠性的透明构件所构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出了以下结构:即,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来使用的面光源装置中,如图12所示,利用透明支承构件314来对光学片材313进行支承,而非集合多个构件来进行支承,其中,所述透明支承构件314具有供发光管311贯穿的孔314a。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34372号公报(2008年2月14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10126号公报(2001年8月3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43706号公报(2006年3月30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图10(a)的结构所示,在将导光板110分割成多个导光体111并将它们相对于长边方向进行并排排列的情况下,采用图11或图12的结构,若将支承构件配置在相邻的导光体411与导光体411之间的间隙403中,则得到图13所示结构。图13的结构的情况下,画面有效区域内,支承构件413配置于导光体411与导光体411之间,支承构件413的前端比导光体411的光射出面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采用图13的结构的情况下,视听者会感到支承构件413的亮度不均匀,而且,作为专心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看出了使得视听者感到支承构件413亮度不均匀的原因是画面有效区域内支承构件413的前端比导光体411的光射出面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品质较高的、将导光板分割成多个导光体并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而得的面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也就是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面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导光体,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
光源,该光源使光射入到所述多个导光体;以及
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具有配设于与导光体上的光射出侧相反一侧的基体、及沿相邻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所述间隙从该基体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领域比所述突出部的突出端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根据以上结构,在将导光板分割成多个导光体、并将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的结构中,因为具备支承构件,因此,能以规定长度来维持设置于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间隙。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比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突出端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即,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突出端位于比导光体的光射出面要更下陷(凹陷)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从对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一侧的显示单元(例如,液晶面板)进行收视的观众的角度来看,不容易看到支承构件和所述突出部。即,能避免发生如上所述的支承构件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因而,即使是在画面有效区域内由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突出部来支承导光体的结构,也能实现显示品质较高的面光源装置,即使在将该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而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能有助于显示品质的提高。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应该可以充分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从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中应该可以明白。
另外,本发明中,也包括使用具备上述结构的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导光体,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光源,该光源使光射入到所述多个导光体;以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具有配设于与导光体上的光射出侧相反一侧的基体、及沿相邻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所述间隙从该基体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比所述突出部的突出端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根据以上结构,能提供一种显示品质更高的、将导光板分割成多个导光体并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而得的面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光源模块)的简要结构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用作为光源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光源模块中的导光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表示具有上述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是表示在射出侧具有缺损部的多个导光体中的端部上的光路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光源模块)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支承构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光源模块)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支承构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c)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光源模块)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支承构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d)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光源模块)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支承构件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表示图6(a)~图6(d)所示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图7(b)是图7(a)的Q~Q’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支承构件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9是比较结构,是表示光源模块的导光体中的端部上的光路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现有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图10(a)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0(c)是图10(a)的B~B’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光源模块中的、通过支承构件支承导光体的状态的简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申请的面光源装置用作为电子设备即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模块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并非限定于此。
图2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从下向上依次包括:底板2、光源模块(面光源装置)10、液晶面板3、和外框架4。其中光源模块10(面光源装置)包括作为反射板的反射片材11、作为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12及LED基板13、反射镜14、导光板20、扩散板15、以及光学片材组16。另外,在光源模块10中,反射片材11以及扩散板15并非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必要构成要素。
如图3所示,将上述LED12、LED基板13、以及反射镜14设置于导光板20的端部,从而使来自LED12的光射入到导光板20上的一个端面21a,并使光从导光板20的光射出面21d通过扩散板15及光学片材组16,照射向液晶面板3。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采用侧边(也称为边光)方式。
然而,与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相比,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存在动态图像模糊的问题。即,CRT显示装置中,在某一帧的像素发光期间与下一帧的该像素发光期间之间,存在该像素不发光的不发光期间,因此残影感较少。与之相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方式是没有上述这种不发光期间的“保持型”,因此会产生残影感,该残影感会导致用户感到动态图像模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源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提出有以下背光源闪烁的技术:通过将作为背光源的光源模块10进行分割,使其与向液晶面板3施加视频信号的定时同步地依次熄灭,从而在图像显示与图像显示之间插入黑显示。由此,能够实现模拟脉冲型的显示,并能够抑制残影感。
如图4所示,为了进行该背光源闪烁,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采用将导光板20分割成多个导光体21的结构,将所述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配设,使得相邻的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具有间隙22。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LED 12使光分别从后述厚壁部21c射入,所述厚壁部21c位于各导光体21上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面21a上。另外,不限于一个端面21a,也可以使光从长边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射入,还可以使光从一个端面21a及另一个端面这两个端面射入。即,本发明中,只要使光从至少一个端面21a射入即可。
然而,在将导光板20分割成多个导光体21并使其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的情况下,考虑到导光体21的热膨胀及制造公差,并且为了避免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间隙引发亮度不均匀,则需要使间隙22的宽度为3mm左右,进一步优选为1mm~2mm左右。
但是,即使确保了间隙22的宽度,在间隙22处也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匀。图9示出使光从导光体21射出的结构,基于图9,对上述结论的理由进行说明。另外,图9所示结构是比较结构,不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如图9所示的比较结构中,当沿导光体21上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进行观察时,具有均匀厚度(从导光体21的光射出面到与该面相反侧的面为止的长度)(图9中为5mm)的两个导光体21相邻,在导光体21上的与光射出面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光散射体23。另一方面,在导光体21上的光射出面一侧,在具有所规定间隔的位置处(图9中为2mm),设置有具有使光扩散的功能的扩散板15。在图9的结构中,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距离、即间隙22为1mm。
在图9所示结构中,如图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光与光散射体23相碰撞,从而使得光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角度发生改变,导致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光从光射出面21d或与该光射出面21d相对的相对面21e射出到导光体21外。这里,若相对面21e与反射片材11之间的间隔实际上较小,则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从导光体21的相对面21e射出的光被反射片材11反射后,再射入到导光体21,被侧壁面21g反射后,再从光射出面21d射出。
其结果是,在扩散板15中,光难以到达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间的间隙22上,间隙22的正上方变暗。因而,产生亮度不均匀。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在该间隙22处发生亮度不均匀,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下面,利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所具备的导光体21进行详细描述。
(导光体)
在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中,示出有:多个导光体21,所述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22;以及光散射体23,为了导出在导光体21的内部进行传导的光,在导光体21的射出光的一侧、或其相反侧即反射片材11一侧,设置有多个作为光路变换部的所述散射体23。
而且,为了防止间隙22处产生上述亮度不均匀,如图5所示,作为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互相相对的侧端部(相对部分)而设置有薄壁部21b,该薄壁部21b形成得比导光体21中构成与长边方向正交截面的中央部(中央部分)的厚壁部21c要薄。即,各个导光体21具有两侧有薄壁部21b、其间设置有厚壁部21c的结构。
通过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21在侧端部的射出侧或反射片材一侧具有缺损部21f,其截面大致呈T字形,该导光体21包括形成得较厚的厚壁部21c和形成得较薄的薄壁部21b。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配置在反射片材11一侧。即,将上述缺损部21f设置于导光体21的射出侧。与导光体21上的光射出面相反侧的面(由两个薄壁部21b和一个厚壁部21c构成的面)是一个面。此处,所谓一个面是指未配置有上述缺损部的情况,除了是完整的一个面的情况以外,在表示与是一个面的情况具有同等效果的范围内,还包括实质上是一个面的情况。
下面,对根据上述结构能防止产生亮度不均匀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将缺损部21f设置于导光体21的光射出侧的情况下,如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在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中,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光与光散射体23相碰撞,从而使得光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角度发生改变,导致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光从光射出面21d射出到导光体21外而照向扩散板15。但是,对于该光路,在扩散板15中,光无法到达间隙22的中央部。另一方面,在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中的射出侧存在缺损部21f的情况下,在间隙22附近,能用缺损部21f在光射出面21d与扩散板15之间设置大的间隔。其结果是,如图5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光与光散射体23相碰撞,从而使得光在导光体21中前进的角度发生改变,导致全反射条件被破坏,光被设置于相对面21e的反射片材11反射,从薄壁部21b的光射出面21d射出到导光体21外。其结果是,在扩散板15中,能使光容易地照射到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间的间隙22的上方。因而,不容易因间隙22而产生不均匀。
即,在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光源模块10中,由于构成导光板20的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具有间隙22,因此,在间隙22中光的照射会变少,使得整个导光板产生亮度不均匀,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个薄壁部21b的光射出侧设置有缺损部21f,因此,从导光体21射出的光、或者该光经过反射片材11的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会通过导光体21的缺损部21f,从而能照射到间隙22,而并不再次射入到导光体21中。
因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薄壁部21b,能够避免在间隙22中产生亮度不足,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亮度不均匀发生的光源模块10。
此外,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扩散板15设置于导光体21的光射出面21d的上方,并与之相距例如2mm的间隔D,从而,与将扩散板15与导光体21的光射出面21d紧密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减少亮度不均匀的情况。
另外,薄壁部21b与薄壁部21b之间互相相对的面(图5的21g)也可以是弯曲面。例如,一个薄壁部21b的面21g可以是向另一个薄壁部21b的面21g凸出而弯曲的面,同样的,另一个薄壁部21b的面21g也可以是向一个薄壁部21b的面21g凸出而弯曲的面。
然而,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即使设置于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间隙22略微增大,也能力图抑制亮度下降,但是,若不固定各导光体21而直接进行配置,则各导光体21会偏离规定的位置,产生亮度不均匀,从而难以恰当地进行模拟脉冲型的显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导光板20的下方(导光板20的光射出侧的相反侧)设置多个用于在规定位置支承各导光体21的支承构件31。
下面,说明支承构件31。
(支承构件的结构)
图1是仅简要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是图4所示的X~X’线剖视图。
如图1所示,上述支承构件31包括:基体31c,该基体31c配设于导光体21上与光射出侧相反的一侧;以及突出部31a,该突出部31a沿着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上述间隙22从该基体31c突出,从两侧夹住一根导光体21以对其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利用分别设置于基体31c的一个端部和中央部的突出部31a来支承一根导光体21,利用分别设置于基体31c的另一个端部和该中央部的突出部31a来支承另一根导光体2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一个支承构件31(3个突出部31a)来支承两根导光体21的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数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基体31c与导光体21之间配设有反射片材11。即,反射片材11中,形成有供突出部31a贯穿的孔。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反射片材11固定在导光体21的正下方。若反射片材11与导光体2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则可能会产生亮度不均匀,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片材11被基体31c和导光体21所挟持,从而能使反射片材11与导光体21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
该反射片材11中,设置有供突出部31a贯穿的贯通孔。当在基体31c与导光体21之间配设有反射片材11时,反射片材11的该贯通孔的大小优选为是使该贯通孔能完全被基体31c表面所覆盖的大小。即,反射片材11的该贯通孔,优选为具有比基体31c的表面面积要小的结构。假如当反射片材11的该贯通孔比基体31c表面的面积大、基体31c与导光体21之间配设有反射片材11时,若配置于基体31c背面的其它构件(图2所示底板2)从该贯通孔的一部分露出,则会产生亮度下降。相对的,该贯通孔是能完全被基板31c表面所覆盖的大小,从而能够避免这类亮度下降的问题。
·基体
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31的基体31c具有大致呈长方形的形状,该导光体支承面(表面)的两端部和中央部分别设置有突出部31a。
另外,基体31c和突出部31a可以构成为一体,也可以用粘接剂等将突出部31a固定于基体31c。
·突出部
如图1所示,沿相邻的薄壁部21b与薄壁部21b之间的间隙22设置有突出部31a。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突出部31a优选为与相邻薄壁部21b和薄壁部21b互相相对的相对面(图5的侧壁面21g)相接触。当然,从导光体21或支承部件31的组装公差考虑,也可以采用设置有0.5mm左右间隙的结构。由此,由于在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间的间隙22内存在突出部31a,因此能以所规定的间隔可靠地支承各导光体21。此外,如图1所示,突出部31a优选为具有与薄壁部21b的光射出部21d(图5)相接触的结构。当然,从导光体21或支承部件31的组装公差考虑,也可以采用设置有0.5mm左右间隙的结构。换句话说,具有以下结构:即,在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突出部31a的缺损部21f部分的长度比突出部31a的、被薄壁部21b与薄壁部21b所夹部分的长度要长(宽幅较宽)。这样,采用突出部31a的一部分与薄壁部21b的光射出面21d(图5)相接触的结构,从而能够阻止导光体21向光射出侧上浮,能够避免向光射出侧上浮的导光体21损伤配设于导光体21的光射出侧的构件(图1中的扩散板15)。
另外,产生亮度不均匀的原因除后述支承构件31的材料以外,如上所述,导光体21偏离规定位置也会引起产生亮度不均匀。与之相对,如图1所示,由于突出部31a与相邻薄壁部21b和薄壁部21b互相相对的相对面(图5的侧壁面21g)相接触,并与薄壁部21b的光射出面21d(图5)相接触,因此,能将导光体21可靠地固定在规定的位置,能避免因导光体21的位置偏移而发生亮度不均匀。因此,液晶显示装置中能适当地进行模拟脉冲型的显示,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另外,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比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即,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位于比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更要下陷(凹陷)的位置。对于从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到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为止的长度、即、在采用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上载放有扩散板15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从扩散板15上的导光体21一侧的面到突出端31a’为止的长度,只要将其设定成不使从导光体21发出的光发生反射而导致亮度下降的程度即可,但优选为最长设为0.5mm。由此,能避免导光体21射出的光发生反射,从而能抑制亮度下降。
另外,例如可以将从基体31c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31a的突出长度设为3.5mm左右。
另外,突出部31a具有沿导光体21的长边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结构。如上所述,在相邻薄壁部21b与薄壁部21b之间为1~2mm左右的情况下,即,在突出部31a的、相邻薄壁部21b与薄壁部21b相接触的部分的宽度为1~2mm左右的情况下,考虑到对冲击等的耐久性,优选为突出部31a的上述规定长度最短设为6mm。但是,若上述规定长度过长,则支承构件所引起的亮度下降会增大,因此优选为6~10mm左右。
(支承构件的材料)
关于上述支承构件31的材料,上述支承构件31优选为是高反射构件(例如高反射聚碳酸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导光板20下方设置有反射片材11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如上所述,反射片材11并非本发明的必要结构。因此,在不具备反射片材11的情况,也可以将支承构件31设置在配设于导光板20下方的构件上,另外,若支承构件31的基体(图6的基体31c)部分在导光板20的下方变宽,则也可以将支承构件31单独配设于导光板20的下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将支承构件31分散配设在导光板20的下方,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支承构件31配设成从位于图4的纸面下端的导光体21到位于图4纸面上端的导光体21的一直线状。这种情况下,支承构件31的配设位置可以是导光板20的中央部分(画面有效区域内),也可以是导光板20的两侧端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但是,为了有效抑制导光体21的位置偏移,优选为将支承构件31设置于画面有效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模块10包括:多个导光体21,该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光源,该光源使光射入多个导光体21;以及支承构件31,该支承构件31具有配设于与导光体21上的光射出侧相反一侧的基体31c、及沿相邻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上述间隙22从该基体31c突出的突出部31a,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比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要更向扩散板15突出。由此,在将导光板20分割成多个导光体21、并将多个导光体21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的结构中,具备支承构件31,从而能以规定长度来维持设置于导光体21与导光体21之间的间隙22。
而且,导光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比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要更向光射出面方向突出。即,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的突出端31a’位于比光导体21的厚壁部21c的光射出面21d更要下陷(凹陷)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对如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3进行观察时,不容易看到支承构件31和突出部31a,从而能避免因支承构件31而引起亮度不均匀。
因而,如图4所示,即使采用在画面有效区域内由支承构件31以及突出部31a来支承导光体21的结构,也能实现显示品质较高的光源模块10,即使在将该光源模块10作为背光源而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情况下,也能有助于显示品质的提高。
实施方式2
以下进行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支承构件31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以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a)~图6(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31的形状的图。图6(a)是支承构件31的俯视图(从图2的液晶面板3侧进行观察的图),是导光体支承面侧。图6(b)是支承构件31的侧视图,是从与图1相同位置进行观察的图。另外,图6(c)是从图6(a)所示的导光体支承面的背面侧进行观察的图。图6(d)是从图6(b)所示侧面的相反侧进行观察的图。
·基体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所具备的基体31c中,在与突出部31a形成面一侧相反的相反侧的面上完全没有结构物,与之相异的是,在图6(a)~图6(d)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支承构件31中,在上述基体31c的、与导光体支承面相反的相反侧的面(背面)的两端部和中央部上,分别设置有卡定构件31b。
·突出部
图7(a)是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支承构件31的部分立体图,是观察突出部31a的配设侧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突出部31a采用沿导光体21的长边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地,关于上述规定的长度,如图7(a)所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突出部31a的上述长度从接近基体31c一侧向突出端31a’逐渐缩短。图7(b)是图7(a)的Q~Q’线剖视图,从该剖视图能看出,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突出部31a具有以下结构:即,突出端31a’的上述长度比与基体31c相邻部分的上述长度要短。图7(b)的剖视图中,突出部31a呈梯形。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在突出端31a’的部分上呈弯曲的形状,如图6(b)所示,所述突出部31a呈以下形状:即,弯曲的前端部按压住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
另外,如图7(a)所示,突出部31a具有以下结构:即,将沿上述规定长度排列而成的两个形状相异的结构体进行组合。两个结构体中的一个结构体在突出端31a’的部分上用弯曲的前端部按压住一根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另一个结构体按压住另一根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利用这种结构,能用一个突出部31a来支承相邻的导光体21。
另外,上述两个结构体不一定是分开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卡定构件
将设置于上述基体31c背面的卡定构件31b分别卡定在设置于底板2(图2)的卡孔(未图示)内,从而将所述卡定构件31b固定在配置于支承构件31下方的底板2上。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具备反射片材11的结构中,为了将上述支承构件31固定在底板2上,需要将夹在支承部件31与底板2之间的反射片材11的一部分进行开口。例如,在反射片材11上设置开口部,使得只有支承构件31的突出部31a能够突出,将支承构件31的基体31c配置于反射片材的下侧。由此,比起仅将支承构件31配置在反射片材11上的情况,能消除反射片材11与支承构件31的基体31c之间的表面高度差异(高度差),能尽量使反射片材11的形成面保持平坦,因此,能消除反射片材11中的反射不均匀。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以外,突出部31a还具有沿导光体21的长边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结构,而且,关于上述规定长度,如图7(a)所示,上述长度从接近基体31c一侧向突出端31a’逐渐缩短。由此,在导光体内进行传导的光向该导光体的光射出面上升。因此,能有助于亮度的提高。
(变形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举出如图8所示的结构。图8所示的突出部31a的截面呈弓状,可以考虑用弓状的突起侧来夹住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
在之前所例示出的图6(b)所示的突出部31a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是从上方按压住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的结构,因此,按压力的调整比较困难,若该力过弱,则无法将导体21牢固地固定在基体31c上,相反的,若该力过强,则可以想到会对薄壁部21b造成损坏等,但根据具有图8所示结构的支承构件31,由于用沿夹住导光体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弹性体来形成突出部31a,从而从该薄壁部21b的侧面一侧施加作用力,而非从该导光体21的薄壁部21b的上表面施加作用力,因此,能可靠地固定导光体21而不会对薄壁部21b造成损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对于适当组合实施方式所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换言之,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结构。即,换言之,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多个导光体并排而成的光源装置中,利用配置于相邻导光体之间的支承构件来保持导光体。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支承构件的高度比导光体的厚度要低。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为支承构件的爪部(突出部)呈根部粗而前端部细的形状。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支承构件对相邻的导光体进行保持。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种种变更。即,若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将适当变更后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则可以得到新的实施方式。即,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完成的具体实施方式都只是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狭义地解释为只限于这样的具体例子,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面所记载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后加以实施。
(本发明的概括)
本发明所涉及的面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导光体,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
光源,该光源使光射入到上述多个导光体;以及
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具有配设于与导光体上的光射出侧相反一侧的基体、及沿相邻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所述间隙从该基体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导光体的上述光射出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领域比上述突出部的突出端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根据以上结构,在将导光板分割成多个导光体、并将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排列的结构中,因为具备支承构件,因此,能以规定长度来维持设置于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间隙。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面光源装置的结构,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比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突出端要更向光射出方向突出。即,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突出端位于比导光体的光射出面更要下陷(凹陷)的位置。根据这种结构,从对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光射出面的显示单元(例如,液晶面板)进行收视的观众的角度来看,不容易看到支承构件和所述突出部。即,能避免发生如上所述的支承构件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因而,即使是在画面有效区域内由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突出部来支承导光体的结构,也能实现显示品质较高的面光源装置,即使在将该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而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能有助于显示品质的提高。
另外,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面光源装置中,优选为
上述支承结构的上述突出部沿上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
上述突出部的上述长度从靠近上述基体一侧向上述突出端逐渐缩短。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支承构件的上述突出部的沿上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从靠近上述基体一侧向上述突出端逐渐缩短。由此,在导光体内进行传导的光向该导光体的光射出面上升。因此,能有助于亮度的提高。
另外,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面光源装置中,优选为
各上述导光体上的上述光射出面的相反面构成为一个面,
上述多个导光体分别由与相邻导光体相对的相对部分、和两侧被该相对部分夹住的中央部分构成,
若以从上述导光体上的上述相反侧面到上述光射出面为止的长度为上述导光体的厚度,
则上述相对部分上的上述导光体的厚度比上述中央部分上的上述导光体的厚度要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上述对向部分,能避免在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间隙中产生亮度不足,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亮度不均匀发生的面光源装置。
另外,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面光源装置中,优选为:
上述支承构件的上述突出部具有与上述相对部分上的光射出面相接触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上述突出部具有与上述相对部分上的光射出面相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阻止上述导光体向光射出侧上浮,从而能够避免因上述导光体向光射出侧上浮而损伤配设于上述导光体的光射出侧的构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包括以下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具备上述结构的面光源装置。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导光板使来自光源的光呈面状射出的侧边(也称为边光)型导光板的光源模块、以及具备该光源模块的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作为例如背光源等光源模块的面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等电子设备。
标号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2     底板
3     液晶面板
4     外框架
10    光源模块(面光源装置)
11    反射片材
12    LED(光源)
13    LED基板
14    反射镜
15   扩散板(光路变换部)
16   光学片材组
20   导光板
21   导光体
21a  端面
21b  薄壁部
21c  厚壁部
21d  光射出面
21e  相对面
21f  缺损部
21g  侧壁面
22   间隙
23   光散射体(光路变换部)
31   支承构件
31a  突出部
31a’突出端
31b  卡定构件
31c  基体

Claims (5)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导光体,该多个导光体相对于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彼此具有间隙;
光源,该光源使光射入到所述多个导光体;以及
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具有配设于与导光体上的光射出侧相反一侧的基体、及沿相邻导光体与导光体之间的所述间隙从该基体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导光体的光射出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比所述突出部的突出端更要向光射出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结构的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导光体的长边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
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长度从靠近所述基体一侧向所述突出端逐渐缩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光体上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面构成为一个面,
所述多个导光体分别由与相邻导光体相对的相对部分、和两侧被该相对部分夹住的中央部分构成,
若以从所述导光体上的所述相反侧面到所述光射出面为止的长度为所述导光体的厚度,
则所述相对部分上的所述导光体的厚度比所述中央部分上的所述导光体的厚度要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相对部分上的光射出面相接触的结构。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面光源装置。
CN2010800643561A 2010-04-09 2010-08-24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27629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0913 2010-04-09
JP2010090913A JP4695710B1 (ja) 2010-04-09 2010-04-09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CT/JP2010/064248 WO2011125242A1 (ja) 2010-04-09 2010-08-24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915A true CN102762915A (zh) 2012-10-31

Family

ID=4423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3561A Pending CN102762915A (zh) 2010-04-09 2010-08-24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6529A1 (zh)
EP (1) EP2557352A1 (zh)
JP (1) JP4695710B1 (zh)
CN (1) CN102762915A (zh)
BR (1) BR112012020860A2 (zh)
WO (1) WO20111252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307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模型构造、转印成形装置、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3802305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模型构造、转印成型装置及方法、光学部件、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5647B2 (ja) * 2014-05-23 2017-10-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導光体、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KR102627962B1 (ko) * 2016-12-12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1230A (ja) * 1996-02-02 1997-08-15 Minebea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
JPH09236803A (ja) *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CN1387174A (zh) * 2002-06-24 2002-12-25 卢景贵 组件组合集成型led光导显示器
US20050140848A1 (en) * 2003-12-29 2005-06-30 Lg. Philips Lcd Co., Ltd. Backlight unit i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with
CN10109705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株式会社东芝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0122A (ja) * 2000-01-28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映像表示装置、映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およびビデオカメラ
JP2001210126A (ja) 2000-01-31 2001-08-03 Sharp Corp ランプホルダ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6043706A (ja) 2000-03-27 2006-02-16 Ebara Corp 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4695626B2 (ja) 2006-06-30 2011-06-08 株式会社東芝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8050509A1 (fr) * 2006-10-27 2008-05-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source de lumière, dispositif de rétroéclairage et afficheur à cristaux liquid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1230A (ja) * 1996-02-02 1997-08-15 Minebea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
JPH09236803A (ja) *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CN1387174A (zh) * 2002-06-24 2002-12-25 卢景贵 组件组合集成型led光导显示器
US20050140848A1 (en) * 2003-12-29 2005-06-30 Lg. Philips Lcd Co., Ltd. Backlight unit i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herewith
CN101097054A (zh) * 2006-06-30 2008-01-02 株式会社东芝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2307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模型构造、转印成形装置、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3802305A (zh) * 2012-11-05 2014-05-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模型构造、转印成型装置及方法、光学部件、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3802305B (zh) * 2012-11-05 2016-09-1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模型构造、转印成型装置及方法、光学部件、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3802307B (zh) * 2012-11-05 2016-12-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模型构造、转印成形装置、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6529A1 (en) 2013-01-17
JP2011222332A (ja) 2011-11-04
EP2557352A1 (en) 2013-02-13
JP4695710B1 (ja) 2011-06-08
BR112012020860A2 (pt) 2016-07-26
WO2011125242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2566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6936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178460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KR100959157B1 (ko) 다중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멀티스크린 장치
CN102105739A (zh) 面光源装置
KR10125528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EP2431653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50005675A (ko) 액정표시모듈과 그의 구동방법
JP201100920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導光板、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80007817A (ko) 확산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4342587A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2804037A (zh) 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1358713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与应用此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US9176337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2762915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具备该面光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KR2010013821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9140663A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1191340Y (zh) 背光模组
US911627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060146227A1 (en)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reof
JP54170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489020B2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5103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105330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2487403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