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3798A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Google Patents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43798A CN102743798A CN2011101133079A CN201110113307A CN102743798A CN 102743798 A CN102743798 A CN 102743798A CN 2011101133079 A CN2011101133079 A CN 2011101133079A CN 201110113307 A CN201110113307 A CN 201110113307A CN 102743798 A CN102743798 A CN 1027437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housing
- blade
- port
- self adap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拔罐式理疗器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躯干和肢体实现包容式真空密封,肢体进出壳体和密封圈不受限制也不易擦伤,使用简便而又使易损件密封圈耐用的立体拔罐;它包括壳体、环套式密封圈、抽气咀、软管、真空泵,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设有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本立体拔罐可用于治疗肢体冰冷发凉、关节疼痛、手脚麻木、肌萎缩皲裂、早期糖尿病足,血脉痹阻和血管不见等疑难病,也可对灾祸车祸体育运动创伤等术后提供新的安全快速的理疗康复器具;立体拔罐既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初期疗效和良好的远期效果,又不造成药物阳性、药物毒副作用或手术伤害;还可在医院诊所或家庭,方便低成本的治疗和保健理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拔罐式理疗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主要利用负压原理来治疗人体疾患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背景技术
古代,中国就已经发明了兽角类拔罐器。大约成书于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或春秋战国之际(约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早期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参阅《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P63~112、《中国古代科技史》P123)。原始的角罐成功疗疾并传承流行了数千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随后的古、近、现代两千多年来拔罐技术不断发扬光大,新的同类发明时有出现。角罐的后续产品发明有竹木罐、陶瓷罐、金属罐、玻璃罐、透明塑料罐、弹性橡胶罐等;从采用不同真空负压获得方法的产品发明有火罐、煮药水罐、挤压罐、抽气罐等;从产品应用和治疗方法的发明有拔罐、闪罐、走推罐、滑动按摩罐等;还有与砭石、骨针、竹签、金属刀针、电针、红外线等相结合应用的拔罐等。从负压真空对肌体产生的机理、施治操作部位及过程、治疗疾患的确切疗效等方面数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拔罐是一种健康科学的、绿色的理疗器具。但以上数类拔罐,治疗部位多在人体肌肉脂肪丰厚的近平面处,尚不便对人体的骨骼关节及手足四肢或躯干部位进行包容式立体全方位治疗。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气压疗法兴起,真空拔罐器亦有新的进展。经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有近十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涉及立体拔罐类理疗器。以下引证其中6件与本发明最接近的专利文献。
①《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303658A,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申请日:2000.1.12,名称:多功能理疗器》,公开了“一种软硬质材料可做成任何几何形状、口子以及扎紧口子的几条带子组成”,结合附图看有一个靴状壳,上端有扎紧口子的绳子及口子上的许多皱褶。古人都知道,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况且容器在真空负压状态其内外压力差要增大数倍以上。裂纹、皱褶、绳子的交叉或搭接部位都是真空器具的严重漏孔。此众多漏孔不除,在大气压环境下容器是无法保有真空的,所以该理疗器的负压部分在技术上是不能够实现的;另外其软质外壳无支撑的结构在抽真空时也会被吸瘪失去设想功能。
②《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 1253765A,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申请日1999.11.24,名称:负压治疗器》,公开了“密封装置是一个呈瓶颈状的中空体,它用具弹性的医用橡胶和类似物制成。”该申请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肢体伸进或退出密封装置很难操作,例如治疗腿足,密封在小腿部其平均外径约70mm左右,但脚跟与脚踝脚背处约120mm又要拐大弯;再例如治疗手臂肘,若密封在臂腕部,平均外径约50mm左右,但手掌即使聚拢也要90mm左右;脚手都是密封装置的必经之处且不光滑不规则,其差值又超过40%以上,橡胶可以拉伸,但差值超30%以上就很费劲,再“紧贴并有适量的径向压缩”,肢体伸进难,退出时沾上汗水更难操作,一不小心就会将医用橡胶撕裂;该申请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随着抽气的进行,容器内外侧压力差越来越大,医用橡胶会发生位移并被吸入容器口与肢体的间隙内,造成漏气或过度拉伸压裂。
③《中国实新专利公告号CN 2199771Y,公告日1995年6月7日,申请日94.8.11,专利号94218094.1,名称:真空头罩》;
④《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1589982A,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申请日2008.5.29,申请号200810113700.6,名称:一种人体理疗装置》;
以上③、④两件专利申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软质橡胶空心充气密封圈。该特征的第一个问题是繁琐,抽气前先得给密封圈充气;第二个问题是,随着抽真空的开始,充气密封圈会发生滑移造成漏气,导致真空失效。
⑤《中国实新专利公告号CN 2096354U,公告日1992年2月19日,申请日91.7.6,申请人:西北医疗设备厂、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称:肢体正负气压治疗装置》,此专利在同类中申请日较早;比前述几件文献多了环形骨架、气囊定位板等,其稳定性得到提高。此申请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操作繁琐,抽真空前先得给气囊充气;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环形骨架、气囊定位板是焊接固定结构,是手足必经之处,其内径必然大于手足也就更大于被密封处肢体,虽采取了“气囊7与骨架71粘结为一体”的补救措施,但环形骨架内侧与肢体间留有一个较大的无支撑环隙,所以环形气囊在压紧肢体处仍有负压吸引下向真空舱滑移漏气之虞;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若要减少泄漏只有气囊更多充气更加压紧患肢,而患肢的肌肤血管可能会形成严重的全闭环径向压迫而造成医疗伤害。
⑥《中国实新专利公告号CN 2265787Y,公告日1997年10月29日,申请日96.8.20,专利号96218473.X,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名称:真空治疗器》,公开了“与真空室壁18的两孔分别密封连接的两密封胶套14,其特征在于真空室壁18的两孔端面19上设置固定用挡板6。”对比文件⑥已发现此前的申请“在抽真空时,橡胶套位置易产生变化,使用不便。”因而增设了固定用挡板。设想受真空负压吸引时,橡胶套向真空室滑移止于固定用挡板。
对比文件⑥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固定用挡板6设有四块活动板9位置的定位块7”的中间是患肢,外端被橡胶套所遮挡,活动板、定位块处在橡胶套内很难调节;第二个问题是,肢体不受挤压拉拽很难进出橡胶套,对肢体易产生擦伤,而患肢特别是有伤有病的肢体则更难进出;若抽气保真空效果好,拔罐治疗十数分钟后,手脚肘膝等治疗部位将充血肿胀20%左右,甚或出现许多出血点或水泡,罐体和橡胶套如何退出?第三个问题是橡胶套进出肢体和手、足等部位时会产生不均匀过度拉扯,易出现破损烂裂而导致不能使用。
本发明主题的在先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69316.5,申请日2010.04.22,申请人:刘玉海,发明创造名称: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已参引入本申请(有些字词段有修改,材料厚度数有简化规整;附图有增删,主要是增加第8实施例及其附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相互协同、能实用可操作,肢体进出壳体和密封圈不受限制也不易擦伤,确实能够对肢体和躯干实现稳定的包容式真空密封,操作简便而又使其易损件密封圈耐用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包括壳体、环套式密封圈、抽气咀、软管、真空泵,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的内侧之间设有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
所述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包括至少有一端开口的壳体,在壳体的端口外侧设有凸楞环;所述环套式密封圈是轴向两端开口的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状的空心大小口橡胶圈,环套式密封圈之大口端内径小于壳体端口外径,并弹性地套在壳体端口外侧的凸楞环处气密连接,小口端内径小于等于被包裹处肢体躯干且用于密封肢体躯干;所述抽气咀为单向抽气咀,设在壳体外侧适宜抽真空操作的位置;所述软管是真空气密管,其一头连接抽气咀而另一头连接真空泵;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靠近凸楞环处装设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支撑圈外侧被环套式密封圈包裹和密封;
本发明还可以是:
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是平边或设螺纹环、扣环;壳体上还可以增设加强筋;壳体通常是圆形,也可是椭圆、扁圆及其结合等形状;所述壳体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由多段多口组成,可以是直口段、缩口段,也可以是斜口段、拐弯段或几种的搭配;每段的口部设有凸楞环,凸楞环既是与密封圈配合完成真空密封的气密环,也是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安装位置的止口或挡圈,又是壳体防止被大气压扁的加强圈,还可是多段多口壳体相互的连接环;多段多口壳体由壳体间密封圈连接并保持气密封;也可选O形橡胶橡塑聚氨酯类密封圈作多段壳体间气密封,由卡箍卡环卡带或螺旋盖、扣盖连接;显然,多段多口壳体比之整体型壳体更能适应长短、缩口、拐弯等多种变化和不同要求;壳体材料通常选用金属、玻璃、塑料;塑料可选硬质或半软质材料,中小型壳体多选用透明硬质塑料;壳体材料的厚度1~7mm,以1.5~5mm为佳。
所述环套式密封圈的端口外侧设有卷边或凸楞环,卷边和凸楞环的好处是密封力强,卷退操作方便,端口不易撕破;同直径的卷边比凸楞软些,卷退容易些;环套式密封圈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状,其两端部为圆柱状,中部为圆锥台状;或者,环套式密封圈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加圆锥台状,即小口端向外扩口,卷边或凸楞环处内径略大于肢体被包裹处周经,密封肢体主要靠小口端以里的圆柱环部分,圆柱环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肢体被密封处周经,这样的好处是,凸楞或卷边对肢体的压痕减轻;可根据不同肢体位置定做不同号码的环套式密封圈,也可定做一次性使用或特型专用环套式密封圈;环套式密封圈以乳胶、橡胶、橡塑等质软弹性好气密性好的材料整体模制成型为佳;环套式密封圈的厚度选0.1~3mm左右,一次性使用的选0.1mm左右,通常以0.2~2mm为宜。
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轴向两端开口是个空心环圈,其一端是与壳体端口外侧适配的底座环圈,另一端及中部是由数十数百支叶片并列组成的叶片圈,叶片根部具有弹性,叶片圈端口是自适应自由端,可随外力张开也可以聚拢,叶片圈未被压缩时,其内径等于或大于壳体端口的外径,叶片圈被压缩聚拢时,其自适应自由端内径趋向于0;
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每个叶片从端部起可有一个径向的倾角;或者,叶片从端头起在径向位置相互错开,呈间隔同心双层环状;当叶片圈自由端聚拢时其叶片顺序叠压,此时支撑圈呈锥台状;特点是自由端压向肢体时,形成轴向或斜轴向槽压痕,肌肤血管不易形成全环状压迫;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外侧有1~2个凸楞环,两个凸楞环可不一样外形不一样高,靠叶片侧的矮一些,其断面外形以半圆为佳,另一侧的凸楞环高一些,以矩形带圆角或倒角为佳;底座环圈外侧凸楞环功用:它是与环套式密封圈配合完成真空气密的密封环,也是密封圈卷退时的定位圈和挡圈;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叶片轴向中部可以增设加强筋,以防中长型叶片在真空负压态被压塌;叶片端部可以设软质护片,其功用是保护肌肤减轻压痕;使用时还可在叶片圈压紧肢体的相应部位加垫片垫套护腕护腿等,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的,更要做好防护;护片护套护腕护腿的选料可以是卫生纸巾、皮革、毛绒布棉、泡沫塑料海绵等及复合软硬质材料;对身体毛发多处、凹陷皱褶处或为隔离病毒病菌传染,护套护腕护腿的选料采用橡胶、橡塑、不漏气的泡沫塑料海绵及复合软质材料或一次性薄膜乳胶等为佳;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选材可以是有弹性的金属、塑料、皮革,若设为可更换一次性使用也可选纸板、复合纸板;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厚度0.5~5mm左右,塑料类选1~3mm即可。
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是:壳体的端口侧壁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底座环圈适应性延长,壳体端口外侧壁的凸楞环与壳端口齐平,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内侧之间设1~3个O型橡胶、聚氨酯类密封圈,底座环圈外端口装设螺纹旋盖或扣盖式挡圈,所述环套式密封圈之大口端内径小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外径,且弹性地套在底座环圈的凸楞环处成气密连接,并可共同在壳端口外侧壁气密滑动,成滑动式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为防止支撑圈或壳体随外力或内外压差意外滑动,可加设锁紧螺母,与旋盖或扣盖式挡圈适配制动;滑动式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优点:一是叶片对肢体的压痕位置可以上下调整,防止被治疗患肢因长时间在一个点位压迫造成损伤;二是手工退卷环套式密封圈时容易方便;三是罐体由固定长度变为可调长度。
另外,所述抽气咀管内装设锥柱体或圆球及与之适配的橡胶或橡塑密封圈,成单向抽气咀;抽气咀外管材料选金属、塑料,或与壳体同材一体;其锥柱体或圆球材料选防锈金属、塑料、玻璃;当然也可选现有技术的单向抽气咀。
所述电加热器可以选绝缘电缆加热带,Ω形、U形、蛇形带绝缘电热圈,微型电热管或电烙铁加热管,薄膜式印刷电路加热器,陶瓷发热片等;电加热器外部应做好双层或多层电绝缘;电加热器与壳体交接和接近处还应做好隔热层,如选硅橡胶,氟橡胶和陶瓷隔热垫隔热管等;电加热器接出壳体后,外部联接温度调控开关;电加热器电源采用市电或降压后的安全电压;电加热器与外部电源连接形式可选插座插头式、插扣式、按扣式等;电加热器的功率可根据壳体大小选20~120W。
上述电加热器还可被替换为电针、红外线光波头、无创伤生物弱激光灸等。
由于解决了拔罐器由平面向立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巧妙协同、能实用可操作;
(2)肢体进出罐体简便安全;
(3)易损件耐用使用期长;
(4)保真空稳定可靠,初获优异效果。
从操作程序具体叙述如下:
1.肢体进出立体拔罐器前:环套式密封圈小口端和中部用手工卷退至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凸楞环处;此时,立体拔罐器的最小口径为壳体端口的内径,肢体进出宽裕,避开了不规则不光滑拐大弯和有湿汗、充血肿胀出水泡等实际操作难题,避免了对肢体的擦伤和拉拽刺激;也避免了对环套式密封圈的不均匀过度拉扯,增加其耐用性;
例如,试验9是真空肘筒,用厚度0.1mm和0.2mm的一次性使用的乳胶薄膜做环套式密封圈,分别安装在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外侧壳体的两端,试用治疗胳膊肘处,每天使用1~2次,每次20~120分钟;其中厚度0.1mm乳胶薄膜制环套式密封圈使用5天后发现砂眼胶补1次可使用;两个环套式密封圈使用30天尚可继续;而未设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前,同样的薄膜密封圈进出肢体时或者被撕破,或者还未抽到要求的真空度即被吸入肢体与壳体的间隙内,继而被压破报废而丧失真空负压治疗作用;
2.抽真空操作前:环套式密封圈小口端及其中部用手工从底座环圈的凸楞环处卷开铺放压至叶片圈及肢体上,叶片圈自由端初步受压靠向肢体,密封圈小口端形成与肢体的初级密封;
3.抽真空操作时:随着真空泵的运转,立体拔罐器内外压力差增加,大气压作用于环套式密封圈进一步压迫叶片圈并使其自由端靠紧肢体,进而叶片圈自由端和垫片垫套护腕护腿与肢体接触处形成1~2个连续的塌陷型密封环,对肢体形成二级密封,因此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协同增强真空密封的效果显著;
4.保真空治疗时:由于叶片圈的自适应无缝贴体支撑作用稳定可靠,保护了环套式密封圈在真空下不会被压陷吸进壳体;即使肢体有所活动,叶片圈在负压吸引下也会随之动态地自适应无间隙贴体支撑,能保证环套式密封圈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保真空效果。
5.由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立体真空拔罐理疗器具,使此类装置由常压态的概念性构思方案走向能够实现,成功实施了对肢体的立体包容真空密封,在初期试验中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在近两年多的试验中,仅前期28项实验即发现本发明可以治疗肢体冰冷发凉、关节疼痛、手脚麻木、肌萎缩、皲裂、早期糖尿病足、肘臂蜷曲、血脉痹阻和血管不见等疑难病,特别是对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关节疼痛,治疗两三天即已祛痛痊愈,且关节周围好几天都有温热感,取得了现有拔罐未报道的独特突出的治疗效果。立体拔罐对上述疑难疾病不是药物,胜于药物;不是手术,远胜手术。本发明还可以对灾祸车祸体育运动创伤等术后提供新的安全快速的理疗康复器具。本发明对多种疾病或创伤,既可以取得散寒止痛立竿见影的初期疗效,又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筋脉获得良好的强身健体远期功效,且不造成药物阳性、药物毒副作用或手术伤害;还可在医院诊所或家庭,方便低成本的治疗和保健理疗。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发明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发明的环套式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7~图11是本发明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及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滑动式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及其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3~图20是本发明的8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壳体1;环套式密封圈2;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抽气咀4;软管5;真空泵6;真空压力表7;电加热器或电针、红外线光波头、生物弱激光灸8;
其中:壳体1:壳体端口11;凸楞环12;加强圈13;壳体间密封圈14;O型橡胶橡塑密封圈15;螺纹旋盖或扣盖式挡圈16;锁紧螺母17;
环套式密封圈2:端口21;凸楞、卷边环22;
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与壳体适配端口31;凸楞环32;底座环圈33;叶片34;叶片加强筋35;辅助加强筋36;软质护片或护套37;叶片圈自适应自由端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壳体结构示意图:一端开口的硬质壳体1,端口11,凸楞环12,波纹状加强筋13。
图2是一端或两端开口的半软质壳体1,硬质端口11,凸楞环12,弹簧状加强筋13,弹簧加强筋位置可设在壳内外,也可注塑在半软质壳壁中。
图3是两端开口或多口多段的硬质壳体1,多段开口中有直通的、缩口的也可设有倾角的转弯的端口11,每段的口部都设有凸楞环12,壳体口部或中部有加强筋13,由壳体间橡胶密封圈14连接各段形成真空气密;或者由O型橡胶聚氨酯类密封圈15气密封各段,加以卡箍卡环卡带连接固定。
图4是三端开口的硬质壳体1,有三个不同方向的端口11,其壳体及端口可以是椭圆、扁圆、圆形或其结合,每端的口部设有凸楞环12,加强筋13。
图5是本发明的环套式密封圈结构示意图:轴向两端开口的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状的环套式密封圈2,大小端口21,端口外侧有凸楞环或卷边22,厚度可选0.1~1.6mm左右。
图6是轴向两端开口的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加圆锥台状的环套式密封圈2,大小端口21,端口外侧有卷边或凸楞环22,特点是小口端内径外扩,厚度可选0.2~2.5mm左右。
图7是本发明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的侧视图,其轴向两端开口是个空心环圈,其一端31侧边是底座环圈33,底座环圈内侧是平边或螺旋纹、扣环以与壳体端口适配;底座环圈的外侧有1~2个凸楞环32,其另一端及中部是由数十数百支叶片34并列组成的叶片圈,叶片圈端口是自适应自由端38;
图8是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的立体视图,其一端31的侧边是底座环圈33,底座环圈内侧是与壳体端口适配的平边或螺旋纹、扣环,底座环圈的外侧有凸楞环32,另一端及其中部为由数十支叶片34并列组成的叶片圈,叶片圈端口是自由端38,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每个叶片从端头起有一个径向的倾角,叶片的根部与底座环圈交汇处可以有倾角也可以是平滑连接的过渡。
图9是椭圆或扁圆形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的俯视图,叶片34从端头38起在径向位置相互错开,呈间隔同心双层环状,其根部可以错开也可以不错开,以根部不错开连接平滑的对特薄型环套式密封圈延长使用期有好处。
图10是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的侧视图,当叶片圈自由端聚拢时叶片呈顺序叠压的锥台状,其一端31的侧边是与壳体端口适配的底座环圈33,底座环圈的外侧有2个凸楞环32,另一端及其中部是由数十数百支叶片34并列组成的叶片圈,叶片圈端口是自由端38;
图11是本发明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叶片结构图:(A)是瓦片形叶片34,材质多选塑料或金属;(B)的中部是瓦片形,上端是平片形叶片34,其上端部设有软质护套37;(C)的中部是瓦片形,上端是平片形叶片34,其中部包裹金属或其它硬质材料的加强片35;(D)是塑料、纸板类平片形叶片34,其中部有平片形金属或硬质塑料加强片35,上端部有软质护片37;异种材料可粘贴,同种材质可一体成型,如塑料类可成型为叶片根部薄弹性好,叶片中部厚刚性好,叶片端部再薄柔性好的特点;(E)是平片形或半圆形叶片34,金属或硬质塑料加强片35两端带钩,便于装设;(F)是平片形叶片34,金属加强片35两端带钩,另一侧有辅助加强片36,上端是软质护片37;(G)是皮革类叶片34,加强片35两端有按钮;(H)是弹性好带有扣眼的金属或塑料纸板叶片34,塑料或金属加强片35两端有按钮,另一侧有对应的辅助加强片36上有扣眼,上端是软质护片37。
以下是叶片中部断面的剖面图:(J)是短型叶片34,为矩形加倒角或圆角型;(K)是中短型叶片34,为半圆或矩形加半圆型;(L)是中长型叶片34,为半圆或矩形加半圆型,其中部有1~3根圆形或扁形矩形加强筋35;(M)是中长型叶片34,为半圆或矩形加半圆型,其外部有瓦片形加强筋35。
图12是本发明的滑动式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及其壳体结构示意图:一端或两端多端开口的硬质透明壳体1,环套式密封圈2,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在前两者之间,壳体的端口侧壁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适应性延长,壳体端口外侧的凸楞环12与壳端口齐平;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内侧之间设1~3个O型橡胶密封圈15;所述底座环圈的外端口装设旋盖或扣盖式挡圈16;为防止罐内压力变化或受外力干扰时支撑圈或壳体意外滑动,加设锁紧螺母17与旋盖或扣盖式挡圈适配以制动;所述底座环圈的外侧有2个凸楞环32,2个凸楞环不一样外形不一样高,靠近叶片圈的一个是半圆形断面,另一个是矩形断面;所述环套式密封圈之大口端内径小于底座环圈外径且弹性地套在凸楞环32处成气密连接,并可共同在壳端口侧壁气密滑动。
图13是本发明的第1个实施例示意图:一个端口的直筒状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设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设在壳体上的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接线端与电源连接的电动真空泵6,壳体上的真空压力表7,由外电源连接电加热器8拼装组成,电加热器还可被替换为电针、远红外线光波头、无创伤生物弱激光灸等;优选方案是采用电接点真空压力表7与小微型电动真空泵6电连接,成电动压力自控立体拔罐;另一个优选方案是备用手动真空泵6与真空软管5连接,可绿色节电或降低成本;此方案可用于治疗手或脚前掌部;若放大尺寸,可将人体从手到胳膊或从双脚到脖颈下颌位置进行理疗。
此例曾做真空手筒实验,患肢为右手关节拘挛、指僵、指弯曲抖动数年,吃药按摩热疗等无效。试验于09年7月20日用烫水热真空法治疗40分钟,结束后立即观察:手背血管隆起约2mm,手掌手背微红,而手指关节拘挛、指僵消失,1小时后又逐渐出现轻微拘挛感,至第二天早天亮时,拘挛感又明显;另一试验于09年10月7日采用皮囊式手动抽气泵,真空度明显提高,手指手掌有膨胀胀痛感,治疗40分钟,血管隆起更明显,关节拘挛、指僵、指弯曲抖动消失达一天多,实验很成功,尚需连续治疗。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示意图:一端开口的靴状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安装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安装在壳体上的单向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接线端与电源连接的智能电动真空泵6,壳体上的真空压力表7,还有与外电源相接的电加热器8顺序连接组成,电加热器还可被替换为电针、红外线光波头、无创伤生物弱激光灸等;智能电动真空泵内含真空获得装置、真空压力换向阀、定时装置、微电脑程序检测与控制装置、液晶显示器与电连接线及总开关;若真空泵6选用或备用手动泵,可在无电时使用或大幅降低成本。
此例曾做真空靴实验:患者男性,62岁,为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右脚冰冷麻木、间歇跛行一年余,后期肌萎缩、皲裂、穿鞋踏地有脚掌骨直接触地感,经检查发现足背血管已塌陷和不见。经多家医院、诊所检查和治疗初诊为糖尿病足,一年来服用过天麻丸、人参再造丸,辛伐他汀、甲钴胺、叶酸等中西药,经中药泡脚、场效应治疗仪、红外灯烤、电子气功师电针、电振动按摩等治疗无明显疗效;实验于09年10月28日起,采用手动真空抽气泵加中药热水浸泡熏蒸方法,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真空度在0.5~2.5表格(约95000~75000Pa);治疗25天,右脚静脉血管出现或明显凸出,冰冷、麻木、跛行、肌萎缩、皲裂、掌骨触地感消失,足踏地出现肉垫绵软感。至2011年2月底检查未见复发,应再做2个疗程的巩固和预防性理疗。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示意图:由同直径两端开口的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设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设在壳体上的单向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单手动真空泵6,真空压力表7顺序连接组成。此例可用于治疗胳膊肘部和腿膝部;若放大尺寸,可治疗腹部到胸部。
此例曾做真空肘筒实验:患者男,左臂及肘部疼痛难忍9个多月,发展到不能伸直也不能弯曲连端碗都疼,肌肉骨头疼关节骨头缝里更疼,曾先后按摩、红外灯烤、场效应治疗仪等,数月治疗至胳膊肘部出现皮肤色变也效果不大。于09年10月22日抽血化验时又发现左臂从腕部以上找不到血管。实验于10年2月14日下午采用三段式双头肘筒治疗,每天1~2次,每次20~120分钟,真空度保持在0.5~2.4表格(约95000~76000Pa)。治疗25天,肘臂能伸能曲,疼痛消失,血管部分出现。本例由于壳体内直径按大气压常态时加乘系数设计选择,手臂虽进出自如,但在真空状态下肘臂膨胀时壳内壁挡住部分肌肤,使血管没能全部扩张,要治愈还得改进和再加疗程。
图16是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示意图:由两端开口不同端径的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大小两个环套式密封圈2,设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两个不同直径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安装在壳体上的单向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双手动抽气筒式真空泵6,真空压力表7共同连接组成。可用于治疗胳膊肘部和腿膝部;若放大尺寸,可治疗腹部到胸部。
此例曾做真空膝筒实验:患者56岁,女,先是右腿疼痛2年多,后左腿发凉膝部肿胀疼痛半年多,经县市几个医院、中西医几个不同诊所治疗,经多种检查和拍片诊断为关节炎、骨质增生、骨刺、滑囊炎。经服西药中药、按摩、中药热敷、扎针、静脉输液、烤电、烤微波等都没啥效果,有医生建议手术置换关节。就在多方寻医治疗中病情加重,左腿膝部跳疼难忍1个月多,严重到不能上下楼梯,不能走路,难于站立,坐车看病进医院门还得两人搀扶。无奈之下,于10年11月21号开始采用真空膝筒先治疗左腿,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120分钟,真空度保持在1~2.8表格(约90000Pa~72000Pa);治疗3天后跳疼减轻,6天后跳疼消失,第7天后能走路、上下楼、能到厨房做饭,15天后走路已基本不疼了,还能上街购物买菜,能连续走路1个多小时;左腿间断治疗50天,右腿间断治疗46天,基本痊愈。
图17是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示意图:一端开口的头盔状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设在上述两者间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安装在壳体上的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接线端与电源相接的自动电动真空泵6共同连接组成,自动电动真空泵内含真空获得装置、电接点真空压力表、定时装置、程序控制装置、电连接线及总开关;真空泵6也可选用手动泵,在真空软管的中下段安装真空压力表以便观察指导操作。此例可用作治疗头部头皮头发疾患。
图18是本发明的第6个实施例示意图:一端开口的肩周状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在卷退状态,其位置在底座环圈外侧的凸楞环处,设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安装在壳体上的单向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5,接线端与电源相接的智能电动真空泵6共同连接组成,智能电动真空泵的内设与图14略同;显然,真空泵6备用或换用手动泵可节电或大幅降低成本。此例可用作治疗肩周部疾患。
图19是本发明的第7个实施例示意图:三端开口的裤状短裤状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其中,上口位的环套式密封圈在铺开状,下口位的左右腿2个环套式密封圈在卷退状态,其位置在底座环圈外的凸楞环处;各设在壳体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内侧的三个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安装在壳体上的单向抽气咀4,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真空软管5,接线端与电源相接的智能电动真空泵6,壳体上的真空压力表7共同连接组成;智能电动真空泵的内设与图14同。此例可用作治疗腹腿部、胸腿部、脖颈下颌至腿部疾患。
图20是本发明的第8个实施例示意图:一种真空足浴盆由盆体、上盖及上盖内侧与盆体周边联接处的密封圈、在上盖外侧并与上盖一体连接或气密联接的2个同直径的壳端口共同组成壳体1;与壳体气密连接的环套式密封圈2,其中,视图左侧的环套式密封圈在卷退状,其位置在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3之底座环圈外的凸楞环处;视图右侧的环套式密封圈在铺开状,它将壳体端口密封并将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包裹在其内;本实施例的单向抽气咀,连接抽气咀与真空泵的软管,接线端与电源相接的自动电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等组件最好与盆体共同组装连接,在显示控制面板处一体操控;自动电动真空泵也可单独放置,通过真空软管和单向阀与壳体1连接。
Claims (5)
1.一种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包括壳体、环套式密封圈、抽气咀、软管、真空泵,其特征是,在壳体的端口外侧环套式密封圈的内侧之间设有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是平边或设螺纹环、扣环;壳体上还可以增设加强筋;壳体通常是圆形,也可是椭圆、扁圆及其结合等形状;所述壳体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由多段多口组成,可以是直口段、缩口段,也可以是斜口段、拐弯段或几种的搭配;每段的口部设有凸楞环;多段多口壳体由壳体间密封圈连接并保持气密封;也可选O形橡胶密封圈作多段壳体间气密封,由卡箍卡环卡带或螺旋盖、扣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其特征是,所述环套式密封圈的端口外侧设有卷边或凸楞环;环套式密封圈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状,其两端部为圆柱状,中部为圆锥台状;或者,环套式密封圈外观呈圆柱加圆锥台加圆柱加圆锥台状,即小口端向外扩口,卷边或凸楞环处内径略大于肢体被包裹处周经,密封肢体主要靠小口端以里的圆柱环部分,圆柱环内径等于或略小于肢体被密封处周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轴向两端开口是个空心环圈,其一端是与壳体端口外侧适配的底座环圈,另一端及中部是由数十数百支叶片并列组成的叶片圈,叶片根部具有弹性,叶片圈端口是自适应自由端,可随外力张开也可以聚拢,叶片圈未被压缩时,其内径等于或大于壳体端口的外径,叶片圈被压缩聚拢时,其自适应自由端内径趋向于0;
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每个叶片从端部起可有一个径向的倾角;或者,叶片从端头起在径向位置相互错开,呈间隔同心双层环状;当叶片圈自由端聚拢时其叶片顺序叠压,此时支撑圈呈锥台状;所述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外侧有1~2个凸楞环,两个凸楞环可不一样外形不一样高,靠叶片侧的矮一些,其断面外形以半圆为佳,另一侧的凸楞环高一些,以矩形带圆角或倒角为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真空拔罐器具,其特征是,壳体的端口侧壁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的底座环圈适应性延长,壳体端口外侧壁的凸楞环与壳端口齐平,所述壳体的端口外侧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内侧之间设1~3个O型橡胶密封圈,底座环圈外端口装设螺纹旋盖或扣盖式挡圈,所述环套式密封圈之大口端内径小于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之底座环圈的外径,且弹性地套在底座环圈的凸楞环处成气密连接,并可共同在壳端口外侧壁气密滑动,成滑动式自适应变口径支撑圈;为防止支撑圈或壳体随外力或内外压差意外滑动,可加设锁紧螺母,与旋盖或扣盖式挡圈适配制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33079A CN102743798A (zh) | 2011-04-21 | 2011-04-21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33079A CN102743798A (zh) | 2011-04-21 | 2011-04-21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43798A true CN102743798A (zh) | 2012-10-24 |
Family
ID=47024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33079A Pending CN102743798A (zh) | 2011-04-21 | 2011-04-21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43798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6860A (zh) * | 2015-06-15 | 2015-08-26 | 王瑞良 | 糖尿病足治疗机 |
CN105250126A (zh) * | 2015-10-26 | 2016-01-20 | 朱哲 | 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及其工作方法 |
TWI641368B (zh) * | 2017-01-25 | 2018-11-21 | 彭馨慧 | 循環按摩內褲 |
CN109224316A (zh) * | 2018-10-29 | 2019-01-18 | 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多功能中医负压光灸治疗仪 |
CN110496037A (zh) * | 2018-11-01 | 2019-11-26 | 沈绵豪 | 一种手足通络器 |
JP2020192079A (ja) * | 2019-05-28 | 2020-12-03 | 株式会社トップ | 採血用ホルダ |
-
2011
- 2011-04-21 CN CN2011101133079A patent/CN1027437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6860A (zh) * | 2015-06-15 | 2015-08-26 | 王瑞良 | 糖尿病足治疗机 |
CN105250126A (zh) * | 2015-10-26 | 2016-01-20 | 朱哲 | 一种糖尿病足治疗仪及其工作方法 |
TWI641368B (zh) * | 2017-01-25 | 2018-11-21 | 彭馨慧 | 循環按摩內褲 |
CN109224316A (zh) * | 2018-10-29 | 2019-01-18 | 河南瑞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多功能中医负压光灸治疗仪 |
CN110496037A (zh) * | 2018-11-01 | 2019-11-26 | 沈绵豪 | 一种手足通络器 |
JP2020192079A (ja) * | 2019-05-28 | 2020-12-03 | 株式会社トップ | 採血用ホルダ |
JP7530548B2 (ja) | 2019-05-28 | 2024-08-08 | 株式会社トップ | 採血用ホル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3798A (zh)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
CN203279920U (zh) | 一种新型内分泌科护理鞋垫 | |
CN102218017A (zh) | 隔物艾灸 | |
CN203090248U (zh) | 一种多功能理疗腰带 | |
CN101947155B (zh) | 带有治疗关节炎中草药水及按摩和温控功能的电热水袋 | |
CN204890980U (zh) | 一种电加热护肘带 | |
CN201814905U (zh)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
CN102397595B (zh) | 立体真空拔罐器具 | |
US11793708B2 (en) | Physiotherapy instrument for human body facet joint inflammation | |
CN207186682U (zh) | 新型痔疮冷疗器 | |
CN207544431U (zh) | 一种脉冲足部按摩鞋 | |
CN207445000U (zh) | 一种新型充气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加压止血装置 | |
CN111067952A (zh) |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病的苗药组方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
CN204601089U (zh) | 一种蒸汽加热熏蒸治疗仪 | |
CN204364526U (zh) | 新型复合性火罐 | |
CN208974962U (zh) | 一种中药塌渍包 | |
WO2002030343A1 (fr) | Appareil totalement automatique permettant de faciliter et de maintenir l'erection du penis | |
CN204838021U (zh) | 物理加压消除足部和下肢水肿的袜子 | |
CN205515960U (zh) | 一种痔疮快速治疗装置 | |
CN207444385U (zh) | 一种具有保健理疗功能的鞋垫 | |
CN205814542U (zh) | 改进的心脏手术用护理带 | |
CN208287346U (zh) | 一种缓解肩周炎的理疗套 | |
CN206138428U (zh) | 一种中药降压贴 | |
CN220275942U (zh) | 一种半自动软质足三里穴位按压器 | |
CN202151399U (zh) | 一种治疗肩、腰疼痛及产妇暖宫的药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